打三分是因为一些悬疑气氛烘托的不错,无论是殡仪馆的内饰装修,还是墓园的风格,抑或是影片体现出来的气质,都体现出一种浓浓的哥特风而且男女主苍白的皮肤,轮廓分明的五官,也非常符合本片略有哥特风格的调性。
而且女主的颜值和为艺术献身的精神,都很让人印象深刻这个片子毁就毁在了故弄玄虚上。
主创好像故意要设置的让观众看不懂一样。
我相信所有看完的观众都跟我有着一样的疑问:影片当中的那个殡仪馆员,到底有没有超级能力?
其实仔细看影片,几乎所有的细节都指向了殡仪馆员没有超能力,他就是一个变态杀人狂。
但如果他是一个杀人狂,他又是以什么样的方式,将“尸体”蒙混过关逃过警方和医院两大机构的检查的呢?
而且影片中也没有明示,这里面有利益的勾结。
还有,殡仪馆员做这件事的主观驱动,到底是什么呢。
他从骗人已经死去这件事情上,能得到什么快感呢?
如果说殡仪馆员有超能力,那么为什么女主还会在镜子中看到成为尸体的自己,而且女主还能哈出气体,并且有很多活人的特征?
、其实每一个猜测的路径,都被主创堵死了。。。
所以说,请告诉我,主创想表达什么呢?
再也没有比花了100多分钟看了一出莫名其妙的惊悚剧更加让人沮丧的体验了吧
可以看出导演其实本来是想把这部片子拍得更像一部探讨生命意义的片子的,然而很悲剧的是大部分觉得这个片子拍的好的人是把这部片子当作一部悬疑凶杀片来看的。
社区里对女主角生死探讨的热衷其实是在对这到底是一部什么片子的争论。
对于认为女主早已死的人来说坚持女主未死被活埋的人实在是过于肤浅把一部剧情片当成了犯罪惊悚片;对于后者来说,前者则是一群不懂装懂的装B犯。
首先来看女主未死的证据。
1.死人能拿起各种物品还砸个稀巴烂吗?
2.结尾的镜子和水气。
3.艾略特本应抚慰死者却做出的一系列反常行为。
4.给死人做静脉注射药物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以上四段来自“主人的猫咪”,主要因为是被评为“最有用”并且也确实比较全面。
接下来是对女主未死的反驳。
1.该镇居民失去亲人后情绪都十分稳定,且该镇没有医院,没有警局(无功能),甚至连助人为乐的好市民也没有。
2.电影在中段时镜子里的影像。
3.艾略特作为凶手把被害人丢在一个满是凶器的房间里未免太淡定了,还不是一个哟。
可以看出在反驳方证据确实是比较疲软的,全部属于推论性的,此外小孩是不能作为旁证的,在世界各地的法律里都对此有共识(恩。。
也可能有例外就是了)。
可如果这片是一部犯罪惊悚片的话,那也未免太烂了。
没有警察来找你麻烦,还把受害人自动送到你的停尸房,不需要总是看着被害人,把她丢在随手可以整到几把刀子几个手机的地方也没事。
这俨然是一种玩GTA已经玩到把警局买下来了的境界啊!
可说这是一部剧情片,他探讨的内容也是在是生硬简陋得过分,如果非要比较,我觉得馒头血案(额,原名是什么来着)在“讲述更宏大的命题"这方面与本片功力接近。
要说本片最成功之处的话,大概就是靠”女主到底有没有死“这个念头成功吸引了大部分人,从而掩盖了这部片在犯罪片和剧情片两方面都没能做好的事实。
开始时以为是乱来的鬼片,死了有实体还能自由活动,但不能穿墙被禁闭,还能被药物控制,如果这样也算死那谁还怕死?
但那些幻觉、梦境等精神病症状给了我误导,使我一直以为这真是鬼片,只不过这是一种新的鬼,处于人和活死人之间。
这时我想的是这种死人也有生存的权利,不应该劝他死,这行为跟协助自杀一样。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这编剧就太失败了。
我看下去的动力就是要看他怎样自圆其说。
但后三分一就峰回路转,之前不合理的都变得合理。
葬礼师是一个有童年阴影和医学背景并且信耶稣的变态连环杀手,报复像死人般不理他的母亲和之后和母亲相似的人。
这点跟电锯惊魂的竖锯相似,区别是竖锯会给目标人物留有一线生机和改正的机会,这葬礼师则一定要你死,而且是要你以为自己死了但还有感觉地等死,就算期间后悔了或者有怀疑都会用各种方法证明你死了。
为什么那么容易被骗?
凶手先调查你的背景,剧中的凶手还了解城里的多数人,确定目标,要是那种活着也像死的,比较容易死的,例如有病或者经常乱开车,关键是没有医学知识和科学精神的,让你看到那种镇静剂还得了?
最后一点是所有人都相同的,我们都没有死过,谁知死了是什么感觉?
万一遇到有科学精神的不肯死咋办?
插死你!
男主角就是被插成开放性气胸死的。
这杀手神通广大之处在于和医院医生很熟,死亡证明和尸检报告都可以草草了事,具体怎样做到的?
这个真要试验一下才知道,因为没有这种案例,不过现在这个医疗纠纷盛行的社会,医生都没人信了,所以这种杀人计划不可行,在剧中也只是局限在一个城里。
怎样令目标人物保持假死状态?
一个是镇静剂hydronium bromide,水合氢溴化物,这种药还特意在警局让一位警察说出来,这种提示已经够明显了,只不过我们看不懂英文才没有第一时间反应到那瓶子的药名。
另一个因素是冷冻,那化妆室是可以调节温度的,平时调低,杀手进去前再调高,那螺旋调扭有好几次特写。
如果这时还看不出他是杀手的话,那就只能说之前的鬼片暗示太过强烈,或者导演高估了观众的洞察力了。
当然,这种杀手电影的中心还是在精神心理描写上,表达了对活着像死了的不满,杀手本身的心理历程表现在那后来的小男孩身上,一个只会看电视的母亲,从杀手和小男孩的对话里可以看出,有一个这样的母亲是他们的共同点,而不是什么有阴阳眼。
在多次交流后,无辜的小男孩也走上杀手的道路,埋了那只不活泼的小鸡。
其实文化背景会对理解能力有影响,美国人就会对这种现象感同身受,应该很早就知道这不是鬼片了。
怎样解释恐怖的幻觉和梦境?
首先镇静剂是精神类药物,会产生幻觉,其次,作为目标人物的人都是有心理障碍的人,例如女主角就是被母亲弄到不敢爱的,这种人本身就会做恶梦。
为什么会做那样的梦?
这很难说,去看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吧,这理论是目前最主流的。
不过那杀手说的一句很对,你们不是怕死,而是怕生存下去。
所以受害者到最后多数已经接受了自己死亡,不想活了。
I love primal fears, and I think there’s no bigger primal fear than death, being scared of death, being buried alive.脑残翻译:我喜欢原始的恐惧,我认为没有比死亡更大的原始恐惧,害怕死亡,被活埋。
实际意思:我喜欢“童年恐惧”这类题材,我认为没有一种比“童年恐惧”还可怕的死亡,一种活着时就死亡,活着时就已经被埋葬的恐惧(被活埋的恐惧)。
当然本渣不懂英文,只是根据剧情推测导演的话。
大意应该是: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活着浪费空气死了浪费土地埋葬还要搞个形式主义来警戒你。
人家够义气了。
辅助解释:primal adj. 原始的;主要的;最初的;童年的n. 被压抑童年情绪的释放vt. 释放(被压抑的童年情绪)这样不用再纠结主人公生死和本片立意了吧?
人家是讲一个人活着却像死人一样活着不被关心不被爱没有存在感却一直生活在被欺压和控制里,无异于活埋的那种恐惧好吧!!!
童年恐惧和压抑导致很多人活着,但也不过是活死人或活精神残废只是不是低级精分罢了。
而且从来对我们输入暴力和羞辱的是父亲,输入焦虑和歇死底里的控制与抱怨的是母亲(童年监护人),我们就是这样一步一步地变成活死人的。
看不来《身后事》就直接看《一级恐惧》( Primal Fear)吧,省下脑子节约点六个核桃。
打三星是因为剧情推进实在是太坑了。
鬼佬这辈子也玩不明白什么叫“身后事”可以理解 就算是《神曲》也没说明白过所以 根深地步 西方哲学对“灵魂”之说太苍白了如果这是一部狮门小品 那么他还是可以的可惜不是 花了钱 没讲明白事 导演脑瘸如果 Christina Ricci还是11岁 那么这部片子还是可以的可惜她长大了 再化回小时候 也是徒伤悲可惜啊 我以为她会扳回一城
发现很多人全是在说杀手杀人的,并从各种小细节来证明安娜活着,完全不考虑整部电影的逻辑架构问题。
如果大叔是杀手的话他专杀各类事故死亡并被医院开了死亡证明的人,次要人物先不说光说主要的安娜和男友的死都是经过医院证明死亡的,男友虽然没有刻意拿出死亡证明但他死时有救护车开过足以证明他是先经过医院神医之手确认死亡后才交给大叔的。
说到这里如果以杀手观点来说的话,大叔倒没什么我只想说这简直史上最NB的医院,主要人物都能连续验不出死亡,更别说大叔那满墙的人了,不要说什么大叔用药的借口了,那都是医院证明死后到他那才用的,就算我们天马行空自己编情节来个大叔主动制造事故并提前用药也不可能这么容易骗过医院的。
总之光从这简单的一点逻辑问题上就足可以证明本片是没有杀手了,就更不需要再去挖什么作案动机,手法这些莫虚有的东西了。
最后可以再来看看片中一个奇怪的地方,安娜开始事故后被大叔剪衣服那段很明显是穿黑丝袜的,紧接着大叔抽走衣服往桶里放下时的一个镜头黑丝袜就没了,一开始我以为是穿帮,但后来看完全片再回头来看发现安娜正是从黑丝袜神奇消失这时开始复活并与大叔开始对话的,这是非常明显的一个地方,但我看了一些别人的评论却没看到有人提到过这里。
因此我们可以设想本片正是从这里开始转入安娜的主视角,之后和大叔的一切都是从安娜的观点上来看的,而安娜又是不想承认死亡的,这时只要从安娜视角来看无论发生什么肯定都是想证明自己活着的,所以出现一些所谓的证明她活着的证据也都是她自己想看到的,剧中大叔也说过死人总是自己在乱折腾。
更具体就不多说了,下面直接转一个网上看到的最全面合理的影评给在其它细节上还有疑问的人:本片讲述连姆·尼森饰演的一个能跟死人沟通的殡仪师,劝服死人了断前世的念头、安心死去的故事。
这个故事在编导们的精心策划下,将一边带着观众进入女主人公死亡的世界里;另一边又把观众从她死亡的的世界里拉回来。
这样的安排,到底能给观众带来多少快感?
那就是乎你掌握了多少女主角(大眼妹)死前留给你的线索。
大眼妹死前大眼妹死前的信息包括:流鼻血:有病,在吃药(吃了二次);他与小同学杰克对于一只“死去”的小鸡的理解,小杰克认为她死了,而她则认为小鸡很害怕(铺垫 窥见死亡)学校走廊的灯管慢慢地熄灭:暗示她将步入黑暗的世界;那扇可以轻易拉开的门则暗示她有“重见光明”的可能,而小杰克帮他开灯,说明能给她带来帮助;从连姆·尼森自己拖出的那块告示牌可以看出,这里没有其它的员工。
掌握了这些个线索后,观众就可以预示故事的发展,并去推敲一些重要的情节。
没错,女主角出车祸死了。
但影片没能即时交代她死亡的过程,直接将视点转移到连姆工作的殡仪馆,奇怪的是:连姆·尼森去揭开大眼妹的盖巳布的那刻,并没有丝毫的诧异(他们刚见过),或许可以说明连姆有预知死亡的能力,这里先卖个关子,后面交代。
大眼妹死后大眼妹再次睁开双眼的那刻,看到了连姆,并由连姆的口中得知自己已死(并还说了她血液停止循环、躯体开始分解之类的行话,这一点都不多余,直接说明连姆接下来将给她注射药物,来保住尸体的新鲜,而此举亦的确让观众疑心,可谓导演的高明之处。
),这会否太荒唐、可笑,如果有人对你说这番话,你会信吗?
当然,我们的大眼妹根本不信,怀疑这是噩梦。
但观众不得不信,她真的死了(还感到诧异的观众们,说明你们的怜悯赶超了理智,这,也让观影变得更加有趣了。
此时,观众对于角色的理解,心态跟大眼妹一样,在死与非死之间徘徊。
)多条证据足矣显示:如医院的死亡报告、左心房处一块大面积的伤痕、对于疼痛和饥饿没有知觉等等。
另外,导演没有向香港的魔幻电影一样,拍出个灵魂出窍的样子给你看,也就是让你多些质疑,增加可看性。
且先不论大眼妹是否接受了自己已死的事实。
因为女友的离去而过度悲哀引起幻觉的男友(贾斯汀·朗 饰),听到小杰克"童言无忌"述说后,硬不相信女友已经死了,这一系列的演变不只是糊弄观众、让观众“穿梭于阴阳二届”,更深刻地体现出贾斯汀·朗对大眼妹的爱——活人对死人无尽的爱。
再说大眼妹,在经过了一番生亦何欢,死亦何苦的思想争斗后,最终被殡仪师说服。
主要表现在:生活的无趣、童年的生活阴影导致现在悲哀的爱情观,越想拥有越害怕失去;越害怕失去越不想拥有,这种病态的人生观使她不可能快乐,亦不能坦诚、全新全意地去爱自己的爱人。
节外生枝的一口气体让波澜再起。
我们没法解释这种现象,只有殡仪师才知道的死人因素导演却用来迷糊观众,让人不得其解。
但是,我们通过观看贾斯汀·朗死亡那刻的一组快速的画面了解到:他长长地吸了一口气进去。
现在,观众似乎可以理解大眼妹呼气的原因了。
故事情节的编排竟然如此高明,看完后,不禁令人大拍手掌。
当然也有捶胸顿足的。
因为殡仪师有这项跟死者沟通的天赋,那么他的工作就不只是帮助死者整理仪容那么简单了,上天赐予人类天赋异禀,是希望他们给世界更多的创造跟帮助。
连姆.尼森的角色就是要帮助死人了断前世的念头,让灵魂得以安息。
【他见到窗外的小杰克也看见了大眼妹的灵魂,他笑了,如果不是因为他工作性质的关系,他会欣喜若狂,认为自己终于能找到接班人了,冤魂的产量也将得以大大降低。
试问,怎么会有观众认为他是杀人狂、恶魔。
】这也是他收杰克的目的。
最终他没能完全成功(因为最后的大眼妹不是安乐的走的),扎扎实实被阴阳相隔的一对恋人所打动了,他不能让死人复生,但却可以让即将死去的活人来阴间(预见斯汀·朗的死亡),让他们会上一面,了却这对苦命鸳鸯的情感纠葛。
让大家各自安心的上路吧!
这,就是上面提到的“预知死亡的能力”。
这种能力小杰克也是有的,他还提醒贾斯汀·朗扣好安全带。
小杰克与殡仪师不但拥有同样的能力,而且心性一致,最终将那只小鸡给埋了。
我们所有看这部电影的观众(包括我),都是在找二种“确凿”的证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死或者活。
她不可能一会死了一会又活了,几乎所有的观众都能找到她死或者活的线索、证明。
如果这些个死或者活的证据太多了,观众就晕了,而忘了一个最最基本的逻辑:如果你一开始就能找到大眼妹100%死亡的的证据(记住,是一开始),那后面所有的关于活着的线索,都是假的了,就在扰乱视听、糊弄观众了。
如果你不赞成这个逻辑,那就没有分析的必要了。
好,我们看看一开始是怎样的:她最后活着的那幕是在开车,只听她一声粗口,出车祸了(警察局里的车就是证明)。
再看到她时,已经躺在那里了。
从她出车祸到躺在那里这段时间没有交代,影片后面也没有任何人的回忆或是镜像的交代。
可见这段时间(救助、送医院、宣告不治、送来殡仪馆),这段在影片没有任何交代的戏份,我们一定要按照正常的思路来理解的。
(这是一个正常的,合乎情理的逻辑运行,如果你怀疑这些,等于怀你疑昨晚睡着后又出去干了点什么。
)说这些,只是让你知道,她是被送进医院后经由医生来证明她的死亡的。
那张死亡证明书也是经过警察口中验证的,不是连姆的捏造。
这就是最初的死亡交代,不可能死了又再复活吧,所以后面所有大眼妹活着的证据都是不成立的了。
就是不明白为什么会有观众认为殡仪师是凶手。
如果他是凶手,那他的目的是什么?难道是先把受害者抓来等其家人拜祭完后再把他们活埋?
不敢赞同这是部经典的电影,但可以肯定这是个精妙的剧本。
感谢连姆.尼森、斯汀·朗的精彩表演,还有同样表现出色的克里斯蒂娜·里奇,敬佩你为艺术献身的精神。
像死人一样死去;向正常人一样活着!
向正常人一样去看电影或像蠢猪一样去睡觉!
恐怖片怎么可以拍的这么无聊。
悬疑片怎么可以拍的这么直白。
伦理片怎么可以拍的这么乏味。
好朋友强烈推荐的,说他看玩之后浑身发麻睡不着觉。
为此我特意陪他聊天到一点半。
看完这片之后我就开始鄙视他。
草这么弱智的片能把他吓到,他应该是厦大的吧。
哎,都逼的我说脏话了,太不容易了,大家都不要浪费生命在这种电影上哈!
生命应该浪费在有意义的事情上!
女主角被殓葬师欺骗谋杀活埋正如楼主所说有诸多佐证,事实上导演也这样引导我们,但有本人几点还是想不明白。
1.女主角明明发生严重车祸,钢管都穿过汽车,车都烂得完全变形,人还有可能活下来吗?
就算不死都残废啦,不经一年半载治疗能活动自如吗?
2.殓葬师是如何骗过警察的,又如何弄到死亡证明?
是不是串通,证据何在?
3.女主角一开始莫名流鼻血,服用药物,故意染发,不是有病吗?
不是暗示着死亡快要来临吗?
4.殓葬师杀人意图何在?
得到什么?
单纯为杀人而杀人吗?
5.男主角应该撞死了吧?
这样又再一次不死就真的奇迹了,所以这点应该不用质疑。
那么最后场景不是说明了殓葬师能通灵吗?
6.小孩Jack的母亲是不是已经死了?
小孩有没有通灵能力?
还有女主角看到所有都是的是自己幻觉吗?
7.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个,你能否定这部电影存在通灵吗?
《身后事》,Liam Neeson主演。
本片,最大的败笔,就是导演并没有讲清楚它到底是一个通灵的故事,还是一个变态杀人犯的故事。
于是,你可以看到各大电影评论打成一团。
在我看来,如何定义这部电影是相当主观的,因为导演根本没有讲清楚。
如果说这是一个可以和亡魂对话的有特异功能的入殓师的故事,那么片中渲染女主角在车祸死亡后,可以多次在镜子上哈出气雾,显得相当诡异。
如果说这是一个变态杀人犯,喜欢将未死之人活埋,未免风险也太大。
而且,男主角需要买通警察、法医和医院,才能将一个未死之人伪装成死人送到殡仪馆,还要齐心吊胆防止目标在自己的葬礼上活过来,实在太过凶险。
所以,总而言之,本片不清不楚的叙事风格,使得此片相当怪异。
我不是很喜欢。
这部电影首先吸引我的海报,空旷的房间内,穿着红短裙的女人横躺在手术台上,戴着口罩的医生冷漠地站在她身后。。。。
这部电影有个特点,电影的故事和情节本身是个很流于俗套的东西,圈套、阴谋?
虐杀?
真像是电锯惊魂。
我只看明白了一点,这对恋人,两个死者,他们之所以会被杀掉,是因为在活着的时候他们就对活着丧失了感觉。
什么是活着?
他们不明白,所以会死。
我要是生存在这部电影里一定是男主角最喜闻乐见的标本
3星半.如果只是单纯的撇开女主角生死问题去讨论更深刻的生命生存探索问题的话,根本不够深刻.PPS删减的太多了.
剧情比较平淡,惊悚感不足。最后的开放式结局的设定感觉不如直接来个大反转好。思来想去还是给2星了,这片子不论剧情、立意还是惊悚效果,都达不到及格惊悚/悬疑片标准。
本来伤感的以为这只是个送人上路的记叙片,没想到看完评论发现我没看懂,这是个恐怖片?!!都是被杀死的???!!!天哪,这样一个让人看完有两个结论的电影很有意思。
烂片
我确定以及肯定是活着之后被杀死.....就是一个变态的殡仪师.不过拍得很曲折.车轱辘话来回转!一直搞不明白!女主角长得真漂亮!
两次看完 睡意不断 2.8
女主角很像一个同事啊,哈哈哈哈。好好活就是有意义。
身体时刻在死亡,微生物、细菌在全身各处繁殖;活人不断修整灭菌达到动态平衡,维持生存状态;一旦死亡情况失控,身体腐烂;在活死人之间,可以闻到死亡的味道。
其实故事的视角挺独特 就是导演太乱 感觉要表达的太多 有点故弄玄虚 反而不明确究竟想表达什么 可能就是见仁见智的问题了吧
看完后很迷茫,以为是一部开放式结局的电影,看完豆油们的影评,恍然大悟,导演明显功力不够,不像《禁闭岛》,两种结局对立双方各执一词,谁也说服不了谁,这部电影只要注意细节,导演的剧情导向很明显。
导演要表示的究竟是他和她死没死 死惊悚片 没死伦理片
虽然创意不错,但节奏太拖沓,许多地方也稍显粗陋
三星半,没了生的希望,你已经死了。radiohead的歌确实到位啊……可以拍的再独立点,只是老头子看看就不是什么坏人,里奇又太哥特了…如果电影能干净一点就好了。
呵气。
What did you really want from life
很明显是被活埋,这还有什么可争论的。
就是不喜欢,尽管大牌很多
主题和风格不错,但故事显然有点故弄玄虚。
故弄玄虚装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