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亲家庭中的父亲,面对青春期的儿子总是束手无策,在儿子的意外死亡后,为了掩盖儿子死因的尴尬,开始编造一个善意的谎言。
无奈谎言引起的蝴蝶效应带领父亲在自欺欺人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一面是周围人投来的敬佩仰慕之情,一面是陷入压力的泥沼深处无法前行。
在儿子生前唯一的好友不断地质疑下,老爸终于决定说出真相,得到女友的耳光,却也摆脱世俗的行囊。
父亲其实在谎言中塑造出一个自己理想中的儿子,完美,乖巧,并且善于思考,而不是他面对的整天只对性感兴趣的和他对着干的毛头小子。
他在这样的意淫中得到作为父亲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因此儿子的死,其实未必不是父亲的解脱。
最讽刺的是,在寄出无数作品后均被退回后,给儿子代笔的遗书和日记却被周围的人大加赞赏,上了访谈节目,甚至书商排队前来接洽出版事宜。
看来再优秀的文字,也敌不过更有商业炒作价值的自杀事件。
老罗宾跳完水湿漉漉地走向汽车,约了儿子的好友去邻居家看久远的僵尸电影。
他们永远是别人眼中的怪胎,或者根本就是空气中的尘埃,但是他们也有他们的快乐和友谊。
the endPS:电影中的配乐都很棒!
像朱诺一样。
而学校里的师生对于儿子的纪念和缅怀,就像众人对MJ的大声哭泣一样具有喜感。
一个学校里行为古怪的学生,脑子不好使,有一天他死了,留下了遗书,遗书里的他像是完全换了一个人,这样的反差让人着迷,让人们想去了解他,人们有什么错呢?
我不觉得这部片子的重点是在讽刺,重点还是在于这对父子。
从影片的前半段看,这对父子是“病态”的,是与社会格格不入的。
儿子在学校没有朋友,脑子跟不上嘴,父亲郁郁不得志,写的小说一再被退回,他们都在想办法融入社会,但最终却都活在自己的幻想里。
之后儿子死了,父亲伤心绝望,但他想,至少让儿子走的体面一些,于是帮他伪造了遗书,制造自杀假象。
于是一个无比割裂的凯尔诞生了。
沸腾了,所有人都痴迷的寻找凯尔留下的痕迹。
父亲起初迷茫,但很快他的迷茫就被铺天盖地的追捧淹没,一股不受他控制的力量推着他往前走,事情逐渐失控了,他成了世界上最伟大的父亲。
这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父亲不只是自命不凡,他是真的有才华,可能之前的写作方向有问题,内容不够吸引人,所以被退稿,而这一次,他以自己而儿子为命题,相当于是用凯尔的血孕育出了又一个“孩子”,也就是凯尔的日记,这其中的生命力是不可忽视的。
父亲是在哪一刻发觉不对劲的呢?
是他在镜头前哭笑不得的时候,那一刻他不知道他是谁了,所以回到学校后他公布了真相,然后脱了一丝不挂跳进了泳池,他感到无比轻松。
父亲接受了自己的平庸,也接受了儿子的过去,他还会继续写作,但写作不是他生命的全部,他要在平淡的生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起初,兰斯先生和“世界上最伟大的父亲”一点都不搭调。
自己是个loser,想当作家,屡被退稿;做个老师,教授诗歌的课几乎无人问津;个子矮小,长相平庸,被一个风骚女老师拿捏得死死的,对她的左右逢源却毫无奈何。
他的儿子更是糟糕,十五岁的年纪,喜欢奇特方式的手淫,很快也死在这上面;在学校属于边缘人物,除了一个男孩是朋友,几乎人神共憎;对女生口出污言,和男生大打出手,惹尽麻烦,几乎快被校长勒令退学。
和父亲的关系也相当恶劣,要他往东偏往西,永远对爸爸爱搭不理,出言不逊;除了打游戏看黄片,没有任何爱好,满脑子色情幻想;学业一塌糊涂,不思进取,就连唯一的朋友都认为他很笨。
后来,卡尔意外死亡,兰斯先生粉饰了他的死,事情却往他意料不到的方向发展——他替儿子炮制的遗书公开发表,这封超出年龄深刻与高冷的遗书受到全校学生追捧,卡尔活着时个个嘲笑辱骂或避之唯恐不及的同学,莫名其妙开始想要了解他,甚至表达好感。
机智的兰斯先生趁热打铁,继续发挥自己的写作专长,再度炮制了儿子的“日记”,出版后红出校园,受到社会热捧。
于是,这个生前默默无闻一无所长被人轻视的孩子,死后暴得大名,在父亲和众人的努力下被美化成一个品味独特、思想深邃、文笔过人的少年,赢得无数少男少女的青睐甚至是崇拜。
终于,在以卡尔名字命名学校图书馆的仪式上,兰斯先生受不了众人对儿子的误解,也受不了自己居然以儿子之死为自己谋取名利和爱情,他说出了真相。
于是,一场造神运动终于落下帷幕——爱人投入了情敌的怀抱,迷恋卡尔的女生们对他竖起中指,出版商满脸失落和疑惑不解,校长也对他恢复不屑与冷漠……然而,不必再活在谎言与幻象中的兰斯先生却无比轻松,脱去全部衣衫,痛痛快快跑到泳池边,来了个高台跳水——当学生时,他曾是跳水队一员。
到此时,兰斯先生的确成为了一个伟大的、了不起的父亲。
他原本可以借着儿子的死、世人的狂热追捧,为自己谋得更多名利,但对他而言,这一切像建筑在沙滩上的城堡,不堪一击,也没有任何意义。
卡尔就是一个平庸无奇甚至低俗下流的儿子,他的优点很少,带给父亲的困扰却很多。
然而,他是兰斯先生唯一的儿子,他烦卡尔,为他的种种缺点深感无奈,但他也爱卡尔,因为他的死悲痛欲绝。
作为一个失败的写作者,兰斯先生的作品得到了两个人的称赞——门口邻居老妇人,卡尔好友安德鲁。
他们都鼓励他继续写下去,不要放弃写作。
那么,我试着想象,这部电影便是他的一个成功作品——不再只是滥情地表现父爱,刻画一个为了孩子无私奉献的父亲,而是塑造了一对普通又复杂的父子,他们一言难尽而非相亲相爱的关系。
世界上哪有那么多伟大的父母,那么多完美的孩子,那么多无懈可击的亲子关系。
很多人就是在接受自己的平凡和孩子的平凡中长大、老去,对自己最亲的人爱恨交加,与他们相爱相杀,跌跌撞撞,磕磕绊绊,直至走到人生尽头。
影片中的插曲真的超赞ing,整理了下:Bruce Hornsby - Invisible ---父亲带卡尔上学车载cd中放的插曲Akron/Family - Don't be afraid,You're already dead ---卡尔死时的插曲The Deadly Syndrome - I hope I become a ghost---卡尔遗言被公开时的插曲Bruce Hornsby -Shadow hand ---父亲伪造卡尔日记时的插曲Inara George - Genius--学校里盛传卡尔日记时的插曲Bruce Hornsby - Mandolin Rain ---学校以卡尔名字捐赠图书馆时的插曲Queen & David Bowie - Under Pressure---父亲吐露卡尔自杀真相时的插曲Brendan Benson - Tiny Spark ---片尾曲
尽管罗宾威廉姆斯是好演员,但是演这个角色明显偏老了一些,和女教师互动时还是有些出戏。
不晓得这种情况在美国或者欧洲是不是常态,就是父母和儿女之间过于平等和直白的关系,面对手淫、性交等敏感话题,中国父母肯定不会这么直白地和儿女这样讨论,但是美国父母就毫无顾忌?
儿子是学校的废材,只有一个更废材的同学兼朋友,不幸自我射死后,成为全校的怀念对象也有些不可思议,即便有他在同一学校的废材老师的父亲伪造的遗书和自传,即便是怀念了,也就是一时兴起,不大可能发酵到人人爱戴的地步,尽管是讽刺性喜剧,但剧情的不合理就使得讽刺的力度大大减弱了。
最后威廉姆斯脱光衣服跳入泳池的动机和意义也有些不能理解。
如果我有卡尔那样的儿子,我会掐死他。
可是罗宾威廉姆斯饰演的爸爸始终都能对他保持微笑。
直到他不光荣的死去,他的爸爸把他树立成了整个学校,乃至整个城市的精神楷模,因为——你们不了解我。
其实,不是不了解卡尔,而是不了解兰斯,他疼爱自己的孩子,热爱自己的事业,热爱学生,热爱写作,渴望有一个爱他的人~~影片最后,兰斯揭开了所有的真相,赤身裸体地跳进泳池,他终于从儿子死亡的阴影中走了出来,终于能够坦然地面对自己的生活,一切将重新开始!
人说,老婆总是别人的好,儿子总是自己的好。
这世界上绝大部分的家长,都认为,自己的孩子是最聪明的,最好的。
假如不幸,摊上这样愚蠢、幼稚、长相普通、满脑子青春期情欲的儿子呢?
父亲的理智承认这是个不讨人喜欢的孩子,自己也不甚喜欢自家的儿子种种荒唐,可是,儿子毕竟是儿子。
从情感上,父亲并不接受自己的儿子是一个不完美的、讨人厌的孩子。
儿子做错的事情,父亲千方百计去遮掩,儿子的蠢笨,父亲用谎言将他变成智慧,以至于大家都觉得一定是自己错了,没有在这个聪明儿子生前认识到他的伟大。
这是父亲为儿子做的最大的贡献,他把死去的儿子变成了一个神。
(不知道大家记不记得,有一个女生的T恤上甚至印了WWKD的字样,本来这是基督教的一个短语,意思是WHAT WOULD JESUS DO,被学生们用KYLE替换了JESUS)然而谎言毕竟是谎言,你得撒一百个谎去圆第一个谎。
直到你自己也觉得无法继续。
其实,作为父亲,他知道儿子的一切坏,只是,同样作为父亲,他不愿意承认而已。
真正认识儿子的,除了父亲,只有他的唯一的朋友。
当父亲站在一堆黄色杂志面前痛哭的时候,那才是父亲真实的哀恸。
所有的惋惜、所有的挫败感、所有的哀伤都在里面了。
他后来所做的一切,并没有让他更加怀念儿子,你甚至再也看不到父亲哀伤的表情,因为那被造出来的优秀的人,根本不是他的儿子了。
是那儿子的朋友的怀疑和责骂,让做父亲的从一场造神运动中想起了真正的儿子。
父亲之伟大,不在于他为了维护儿子形象而做的种种努力,不在于他最后诚实的击破了自己的谎言,而在于结局。
父亲,儿子生前唯一好友,被儿子偷窥过的肥老太婆,三个寂寞的人一起看电视,父亲瞟了一眼儿子的照片,恍如儿子也一起在看电视一样。
父亲的脸上浮现出满足平静的笑脸。
他终于接纳了自己的儿子——按他本来的样子,接纳他所有的缺点和不足,没有条件的接纳。
正如他在图书馆捐赠仪式上所说,我也不喜欢他,我爱他。
爱,没有条件,不因为你是最好的才爱你,如果爱有条件,那就不是真正的爱。
因为爱,我承认你不讨人喜欢,我承认你一切的不足。
因为爱,我接纳你。
全世界都不喜欢你,我也爱你,因为,你是我儿,我是你父。
威廉大爷扮演的父亲的确伟大,发现儿子竟然死于追求极度的高潮而的吊死自己。
这样的死怎么可能会有价值?
实在是愚蠢的死法,死后都为众人所唾弃,身为父亲如何度日?
在极痛之后,他在儿子的新电脑中写下"遗书",之后在校园中传开。
凯尔最好的唯一的朋友有发现异样。
这样的故事该如何分类,我也不知道。
编剧这样的设想有几分荒诞的味道在其中,让一件原来可笑的事情通过一个谎言而有深度,把死的无所谓变成死的有价值。
塑造一个蠢货总没有塑造一个先驱来的有价值。
这是不是这部电影划分为喜剧的理由呢?
一开始以为又是一部父亲循循善诱改变儿子的故事其实改变,本来就是一个很变态的事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主张,自己的想法剧中的儿子是个pervent...So what?最后他以他的方式结束了生命后来那首wish I were a Ghost 的歌唱起来的时候it's nothing sad...也说明了这点在儿子死掉过后,困惑了,有点找不着电影的下一部方向一切都朝着有点荒诞的方向进行着...当那个父亲的课堂逆转式地受到欢迎他试图想要讲授诗歌 可是所有的人全部围绕着凯尔的问题转Punk 女孩问 他最喜欢的乐队是什么 他的星座是什么这时候才突然明白 这个电影讲的不是父爱 不是强盗式地扭转别人的想法而是空虚 漫无边际在所有人心中蔓延的空虚 生前一事无成的儿子 死后成为一个寄托他的照片和话语像病毒一样地在学校中肆虐(那副头向上的照片不知是不是嘲讽切瓦格拉)正如那句网络语,你崇拜的不是哥,而是寂寞.父亲名利双收 一场讽刺的前后处境对比过后他坦白了一切 撕碎了儿子谎言般英雄形象也让所有人的空虚暴露在阳光之下..成为公众之敌其实也没什么我们不需要famous 不需要大众曲解式地“我理解你”我们只要有一两个人真正知道我们在想什么分享兴趣 那就够了电影最后三人一起看电影的时候是本片最温馨的一段总之 这是一个前半段灰暗 后面逆转的片子 罗宾威廉斯的笑容的感染力依旧无敌。
看片名和robin慈爱的眼神 本以为是温情路线的亲情片 选在父亲节观看结果完完全全的跌破眼镜 不过这不是贬义只是出乎意料影片的风格非常黑色幽默 带有强烈的讽刺意味用看似荒诞的喜剧手法反应出人性的弱点和一些畸形的社会现象想出名只有才华不行你得会伪装 脸皮厚豁得出去 甚至是拿家人做文章看上去荒诞 其实现在的社会这样的事还少么而电影的最后 他终于还是无法让名利征服良心的煎熬说出了真相 然后如释重负的跳入水中看到这 突然想起了Nirvana的nevermind经典专辑封套最后他还是和真正喜欢他和他儿子的人在一起因为他认识到:“我曾经认为生命中最糟糕的事就是孤独终老,其实不是,最糟糕的是与那些让你孤独的人一起终老. ”ps: 里面的歌很好听
腐朽堕落的西方资本主义正在走向自我毁灭,是这意思吧?
因为Under Pressure,给了我一个比较爽的结尾,其他就真没什么可说的了
死了比活着有用
大烂片。
Robin Williams露点了一刚 真伟大。。。
配乐美
化腐朽為神奇么?
shame on you
死得好
一位父亲的人生价值最终是在他SY而死的儿子身上得到实现。挺讽刺的。Robin永远不老阿
梦想着名利双收,得到的方式确实很黑色
父亲的失败人生在儿子意外而又尴尬的死亡之后有了转机,本意只是为了掩盖那样的不体面,最后却阴差阳错改变了许多事情和人。父亲一定觉得讽刺荒谬和可笑,可是他找不到出口去发泄去揭穿去指责,最后只好用一种不管不顾的姿势跳进真相。会后悔么?也许吧,可是内心终于平静。
这啥啊,无从说起啊。“就还有改的必要吗”
一定要熬住瞌睡看完前30分钟。
难得也英国式的幽默了下,但明显功力欠缺,结尾有点唐突
音乐好!!!!
感觉很一般,也许是我没get到?觉得二手杰作改编的非常好,完全提高了档次!
不太理解的美国文化
真的,真的,很偉大!
vegetarians are gay!!!!!!!!!!!!!(that's rac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