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摇滚!

ぼっち・ざ・ろっく!,Bocchi the Rock!

主演:青山吉能,铃代纱弓,水野朔,长谷川育美,间岛淳司,末柄里惠,和多田美咲,内田真礼,小岩井小鸟,千本木彩花,天城莎莉,河濑茉希

类型:电视地区:日本语言:日语年份:2022

《孤独摇滚!》剧照

孤独摇滚! 剧照 NO.1孤独摇滚! 剧照 NO.2孤独摇滚! 剧照 NO.3孤独摇滚! 剧照 NO.4孤独摇滚! 剧照 NO.5孤独摇滚! 剧照 NO.6孤独摇滚! 剧照 NO.13孤独摇滚! 剧照 NO.14孤独摇滚! 剧照 NO.15孤独摇滚! 剧照 NO.16孤独摇滚! 剧照 NO.17孤独摇滚! 剧照 NO.18孤独摇滚! 剧照 NO.19孤独摇滚! 剧照 NO.20

《孤独摇滚!》剧情介绍

孤独摇滚!电视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原作漫画于2018年开始进行连载,故事讲述在视频投稿网站拥有人气与知名度,被称为「吉他英雄」的后藤ひとり,是一名只对吉他敞开心房的孤独少女。她在某日与寻找吉他手的伊地知虹夏相遇,并加入她们的乐团「结束バンド」,因而走向新的世界。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不知花开否灵偶契约2玛丽塔的悲剧魔梦长乐曲捕快姐姐郝可爱第二次拥抱列夫·朗道:退变魅影狂澜擒狼寻宝假期男狐聊斋3诸神之战3暗流2:末日天使深漂之深圳湾恋人永生守卫2了不起的甄高贵K剧场版警察世家第十二季世界奇妙物语05秋之特別篇小戏骨降妖记当男人恋爱时一个老师的学校中国影像方志王妃之馆Canvas2:七彩的素描如燕而至龙门驿站之蝴蝶飞亚美尼亚大地震中途客栈

《孤独摇滚!》长篇影评

 1 ) 孤独摇滚

从幼儿园到高中一直孤独行走的后藤独内心住着名为认可欲的怪兽。

练习吉他十年,希望因此受人关注,可能的话甚至组建乐队,然而因为被动的性格毫无希望,直到吉他手逃跑的结束乐队逮住她。

前所未有的与陌生人接触交往,甚至组成乐队进行演出以及打工等等这些体验,让小孤独与世界上的人们缔结更多的联系,小孤独和朋友在一起,不再孤独。

个体的人孤独,人和人在一起便不再孤独。

在假期结束,大家诉说着自己的现充生活,小孤独听了闷闷不乐,只有她一个人一直宅在家练吉他。

于是大家坐上电车去爬山,参拜神社,去海边看烟火,在朗朗晴空下合照。

听闻有人询问漫画作者为何后藤性格很差但同伴都很包容她,作者回答因为后藤外貌非常可爱。

这个回答可以说非常现实,但是如果她没有之前练习吉他十年,如果她没有做事非常认真,努力在乐队练习合奏,乐队的同伴们朋友们又怎么会认识她,接纳她呢。

或许不能说就是为了交朋友而练习吉他或者其它的某种技艺,但是培养某种兴趣爱好掌握某种技艺,可以在充实生活的同时让世界具有更多可能。

 2 ) 既不孤独也不摇滚

人家B站要的是流量,UP主要的也是流量,有的人脑子长人家屁股上了,跟着风的吹,你吹你的的,少特么烦我,免得挨骂了狗叫—————剧情少到可以一句话总结,角色不讨喜的,声优无特色,情绪渲染不到位,音乐也一般,标题都日式摇滚了,至少来几首死神op那个水平的吧,整体没有一个记忆点,如果跟轻音少女比,这几点都不太合格,搞怪多算是特色,但是太多像是故意捅咯吱窝,还有给自己贴社恐标签的评论也让人心生厌恶,生怕自己没有大病可还行这番作为音乐番完全不及格,当个3星搞笑番还差不多,毕竟作画和演出有点特点不期待第二季——————————-哈哈,要剧情没剧情,要人设没人设,声优不行,音乐不行,也对,只有一帮自贴社恐标签抱团的粉丝装疯卖傻,感谢这番给心理有大病的睿智人群找到了家,这番不仅重新定义了社恐,也重新定义了摇滚,厉害正常可以打三分,但是这番到现在营销太卖力,竟然被捧成了神,简直是厚颜无耻才可以形容之前有一部恶臭的番叫不管我怎么去想……,都是社恐题材,那个番是剧情恶臭,充斥龌龊的想法满足了某些人的恶趣味,体现他们所谓的真实,这部孤独摇滚的恶臭已经溢出屏外。

把社恐和摇滚两个名词一结合,好像社恐也可以很酷的感觉,哇酷哇酷,既然可以摇滚,那社恐也无所谓了,毕竟贴标签这种事儿简单多了,也充分满足了中二病的幻想。

最近都在嘲讽三体答辩把科幻理解成朋克废土加led斑马线以体现科技感,现在孤独摇滚所谓的粉丝跟这个一个路数,过度的社恐表演可能让他们觉得这样就朋克就对了,动画和音乐算什么这就跟信教一样,只要够虔诚,信就完了

 3 ) 优秀但离顶尖还有点距离

一编:动画将原作提升到了很高的一个层次。

以音乐为主题的漫画,没法100%发挥出这种主题的潜能。

二编:怎么说呢,一切都太套路化了,虽然相比之前的音乐番来说确实有些不同,作者比较着重从社恐这一点切入,但也仅仅如此了。

如果从神作的标准来看的话,感觉还是差了一些东西。

没有考虑恋爱问题,成长方面也不复杂深入,作者有意避开现实中很多复杂的因素,对于创作来说,就只用紧紧盯着日常、个性、成长、搞笑这几个方面就行,其他完全不考虑,这样就很容易想出该怎么作画,但丢掉了复杂性这一点,就注定了它不会产出比较有深度的内容。

孤独摇滚从哪方面看都很优秀,但也仅此而已了。

没有太多比较有令人瞩目的创新,也没法达到艺术级动画的高度。

它很完美的迎合了工作繁忙、学习劳累的社畜学生想要看的内容。

再精简成一句话概括,就是一部非常成功的商业作品。

不够摇滚的摇滚漫。

三编:也许正是因为现代人太缺少精神生活,孤独摇滚的魅力才那么大吧。

 4 ) 偶尔感到共鸣,但更多的是嘲笑

为符合营组规范1.1,本文将“现充”替换为“拥有正常社交能力的人”或“在现实中有丰富社交的人”,但不一定把“番”替换为“动画”。

因为我认为“番”这种称呼不违背营组规范的目的。

本文仅代表我个人的观感,不代表营组的态度。

另外,除我之外的营组成员好像还挺喜欢孤独摇滚的。

算是有剧透,但不是关键情节剧透我目前还没看过原作,动画让我看得很不舒服。

看到那么多好评,我肯定先怀疑自己观看的方式有问题。

但是在我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回顾了一些让我不适的地方,我才意识到,制作人就是在拿社恐寻开心。

先提前说一下,第5、6、8集我看得还算感动,9、10看的时候算是可以接受,第7集气得我那天失眠了。

看完第一集,我以为我状态不好没看进去;看完第二集,我以为是因为同样社恐,我却没有可以称为特长的爱好,没有三万粉丝;看了第四集,发现主观的悲观抒情总是被搞笑点打断,我开始怀疑,“这就是一部做给‘在现实中有丰富社交的人’看的,嘲笑社恐的番”。

第5集给我带来了一点感动和希望,尽管有点励志的感觉。

我看来,“励志”是在用虚构或偶然的故事去影响观众在现实中的行为,是一种僭越。

第7集实在是让我气的不行,再加上我看第10集前默念“我不是社恐,我和一里不一样,我在便利店买东西的时候起码还是能说出‘不要袋子,要小票’的。

”,结果看完感觉还能接受,决定了要写这篇檄文。

其实在这个时候,我还是打算写《我好像被芳文社抛弃了》或者《感觉没看懂,或者说没看进去》这种谦虚些的文章的,但是在我重新看前两集找素材的时候,发现证据实在太足了,完全没有谦虚的必要。

在第一集10分11秒,虹夏的“谢谢,我们现在就去展演厅吧!

”太仓促了,已经把不合理性摆到了屏幕面前。

明明可以通过“小孤独连拒绝都做不到”而推进的剧情,非要用这种不合理的剧情,就是为了搞笑。

但是,在观看这一幕时,一里的社恐配合上紧张的BGM,我已经带入了“希望改变,不想失去机会,但又紧张害怕”的情绪,这时候接入笑点,我不知道有什么好笑的,只能觉得自己在被嘲笑。

更何况这里是一里迈出第一步的剧情,我本来可以回味“虽然小孤独很紧张,但还是迈出了那一步”,而现在却只能“回味”一里的吐槽“我还什么都没说啊”。

而接下来去starry的路上,一里的台词“可能还有霉味……是除虫剂味”就挺好的:没有过度渲染主观情绪,没有让我直接带入,但这种悲观的态度也让我有同病相怜的感觉,最重要的是,没有通过效果音和画面表现说“这是个笑点”,所以我就不会有被冒犯的感觉。

类似的冒犯社恐的笑点实在是太多了,我要是逐一整理出来,只怕心脏会受不了,我就跳着捡着说吧。

第二集5分40秒左右的画面,已经能激发我的嫉妒与愤怒,开始代入了;吉他君解说时的BGM也比较平缓,我还可以理解为以乐景衬哀情,但是紧接着就接入了“明明还叫团结乐队的”吐槽,打断了此处自卑的情绪。

或许这段还算好的,如果解说时的BGM和语气真的是在以乐景衬哀情的话。

6分多钟的时候,孤独在幻想逃跑的吉他手是不是社恐时,BGM是舒缓治愈的,但接下来“真正的社恐连逃跑都做不到”的特效音就是抖包袱的,配合上一里此刻语气的急促,连带着我也不安起来。

相比之下,9分钟多虽然凭空拿出了存钱罐,但重点是钱,注意力不在“拿出”的动作上,所以我没有直观地感受到不合理,没有恶搞感;再加上小孤独此刻真的哭了出来,情绪得到了正常的释放。

接下来,一里的想象画面富有主观色彩,配合BGM,把社恐面临的担忧生动地体现了出来,成功地让我感到不适:我在现实中就遭过这种罪了,想看会儿番治愈一下,结果你用匠心给我一个比我病情还严重的症状给我……你们这些在现实中有丰富社交的人真会追求刺激啊,难道这就是你们能交到朋友的秘籍吗?

这种体现角色主观视角的画面(是叫“演出”吗?

),是很容易产生代入感的:因为那些画面其实只有小孤独才能看见,让观众看见了,其实就是让观众带入到小孤独的视角。

可以说,这种做法带来的刺激达到了极限。

第七集里关于运动会的“小孤独想象”更是成功地给我留下了心理阴影,以至于我现在根本不敢去找它出现的具体时间。

还有很多笑点是基于小孤独受到的惊吓,甚至身体伤害的。

第二集12分半左右,一里收到鼓励决定去打工,并发消息感谢虹夏,这是多么给人以希望的画面,但是在虹夏说出“什么意思”后,欢快、甚至戏谑的BGM却是一盆冷水;虹夏不明白,这很正常,她毕竟没有天使的神力,不知道一里刚刚恰巧在打退堂鼓,但这个BGM实在是太过分了,就好像社恐就天生该被嘲笑一样。

就像是第7集中的“小孤独灰尘”一样!

对!

我们社恐就是毁气氛,就是让人不舒服!

我们就是行走的核废料!

但你CloverWorks给我发安乐死药吗?

我……抱歉失态了,但这段我实在舍不得删。

再顺带提一下,第十集第2分钟,一里头撞地的BGM和第二集10分半左右的一样,虽然我完全搞不懂这有什么好笑的。

第二集10分半左右接下来就不能再这么写下去了,已经一千七百多字了。

如果是pop子和pipi美的日常,或者邪神与厨二病少女,我不会有任何抱怨,我不去看就行了。

但《孤独摇滚!

》是芳文社的漫改啊。

看《魔法少女小圆》(即便不是芳文社原作漫改),我让自己哭了出来(哭出来能释放在现实中的压力);看《学园孤岛》,我也从人物间的互相支持中得到了感动;就算是看《漫溢的水果挞》,我也从中看到了自己的贪婪和不思进取;看《ANNE HAPPY♪》……呃,时间太久实在想不起来感受了,只记得野外探险那一集看得比较紧张,没起到预期的助眠效果。

孤独摇滚让我看得难受,已经到了让我开始思考基础设定的程度了:后藤家看着都挺开朗的,一里从哪儿来得社恐基因呢?

家庭环境也挺和睦,应该不会给一里造成过什么童年阴影。

如果不是接触了摇滚,进而每天练六小时吉他,或许她的病情不会那么严重。

还有一个我最在意的问题:为什么后藤家没带一里去看心理医生。

当时心理医生很自然地给我说“就像有的人胖有的人瘦,有的人比较适合和人打交道,有的人适合独处,很正常的。

”,“你觉得你别人不想看见你,这是你的想法,不一定是对的,很可能别人没这么想。

”,最后开了点助眠的中成药,就这么简单。

虽然还有填量表之类的“诊断”,但总的来说就是一上午的事。

我很庆幸,我正常生活受到严重影响前就寻求了专业人士的帮助。

如果后藤一里去看了心理医生,因为病情严重,不至于孤独摇滚两话完结,还能给社恐一些真正有用的建议。

如果社交恐惧症患者看了孤独摇滚,病情大概会加重吧。

因为,孤独摇滚对社交恐惧描绘得太有冲击力了,这会加重焦虑,进而影响社恐下一次在社交场合的发挥,恶性循环。

 5 ) 萌萌表情包和玩抽象的泛滥

看个破动画还搞高低贵贱。

孤摇不也就是反反复复玩那抽象烂梗?

说什么真实感,打开一看全是波奇的萌萌头表情包,要么就是玩抽象,节奏也是晕晕吞吞流水账一样毫无起伏。

然后一上台就变nb了。

中间的剧情,乐队怎么磨合的,也不交代,就拍拍合照搞搞团建就完事了。

虹夏跑到波奇家里去说是讨论队服的事,结果队服也不管了一个劲想看波奇穿小裙子,我等了大半集想看她们怎么讨论跟乐队有关的事就等来个这。

三场live也是,模式化剧情了都,一定要波奇高光,出现个什么不好的事,然后喊着什么友情啊梦想啊就突然变强了。

看评价这么高,本来以为是六边形战士,搞笑正经都nb的那种,没想到是大部分时间都在搞笑,而且内容一直就那一个社恐梗,够单调的。

歌是确实好听😋,越听越带感。

————————3.11: 听着孤摇的两首最中意的歌,越来越感觉遗憾。

之前没有注意歌词(毕竟是日文的),现在再和着歌词一起听,整体的氛围完美地契合着剧情上的三个阶段,几乎就是波奇的心境在发声。

一个不善交际的人,在日常经历中不断发觉出自己未曾想到过的闪光点,然后在尚未意识到的某一日已经站上了曾经梦想中的舞台。

如果剧情真的是这样表现的就好了。

然而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

如何在日常搞笑的同时又推进正经剧情,这方面孤摇真该跟其他日常动画好好学学。

孤摇的剧情风格是混乱的,有人觉得孤摇剧情强调真实感,角色之间保持着距离。

那喜多对凉的直球到溢出屏幕的好感怎么解释,这已经是典型得过头的“只有娱乐动画里才会出现”的人际关系了。

孤摇里很多搞笑场景是只有在娱乐向作品的语境下才能好看,全作大量充斥着抽象和夸张的整活。

喜多强行把波奇的学院祭演出申请交上去了,这也不像是有距离的人干得出的事儿啊。

如果动画作品想维持角色生活的真实感,就不能频繁动用更改画风之类的过于夸张的表现手段。

如果要铺垫正经剧情,正经的角色感情线,那些剧情就要跟夸张搞笑的部分区分开。

孤摇这方面也是相当黏糊,波奇就像跟整活绑定了一样,即便在跟感情线相关的剧情里也会时不时有波奇的夸张化表现,而且正经剧情数量也不多。

还有一种剧情的展开方式,是日常部分搞笑,在高潮时直接正经。

那种剧情下的角色平时没有成长,只是在高潮的剧情里成长,或者仅仅只是表现出了正经的一面。

对于波奇这个角色,从最后一场live时的台词、氛围的安排来看,制作组应该是希望她有所成长的。

但仅仅是在三次live时成长,平时不成长,好像也不太适配这个角色内向纠结的性格设定,且不说三次live的正经剧情同样也比较简单,波奇爆发救场,一句话就能概括,只有最后一次的学园祭略复杂一些,然而这个全作最高潮的剧情的演出短到我差点没反应过来。

这部作品的剧情和演出就像是没有节制一样把所有东西都丢进锅里乱炖,原本上好的食材,味道全搅和在了一起。

有些只需要烫一下的爽口食材煮过了头变得软趴,有些需要多煮一会儿的还没完全煮熟。

而作为抽象乐子番来看,显然比孤摇强的选手太多了。

最初吸引我来看的是波奇的抽象场景,结果是只有这个。

波奇一个人的抽象时间就占了全作日常时长的一半。

而且有意思的更多地只是各种抽象表现形式,本身内容其实一般。

对于其他人的刻画就很少了,凉比较有意思但刻画镜头少的可怜,剩下两人就真不觉得哪里有意思了,喜多有一些梗但也谈不上多有意思。

一个优秀的搞笑番里怎么能只有一个角色出彩呢,大部分作品都是至少两人起底一唱一和,极端点的甚至整活角色能上二位数,丰富性上孤摇弱了不少。

有人觉得孤摇刻画出了现实中乐队的成长。

我对乐队不了解,但我觉得如果要刻画乐队,剧情不能只是写成员如何拍宣传照和如何卖票吧。

第七话特意跑波奇家里去设计衣服,结果全程没谈衣服的事儿搞得人白期待。

我在想孤摇如果干脆做三四个动画mv是不是观感还更好一些。

————————3.8: 我一直以为自己是一个接受度很广的动画观众,基本上什么类型都能觉得好看,但孤摇算是彻底打破了我这个想法。

只能说有些东西对不上就是对不上。

波奇的反复整活,越往后看越觉得没意思,就是看一个人在那里反复各种纠结。

而且她人设也不好被定义为社恐,社恐大概不会把自己的纠结频繁在他人面前展露出来,但波奇可以各种当着别人面纠结。

整活基本上只靠波奇一个人,一种模式,有点太单调了。

节奏完全看不懂。

以为要整活的时候出来的是正经剧情,以为要正经的时候结果是要整活,有的笑点拖得冗长,有的点好笑但很快就转场了。

一开始以为是主要讲乐队的番,结果好像绝大部分时间都在整活,更像是日常番,音乐相关的内容篇幅很少。

但是想把它当搞笑日常番也感觉不对,因为它一到演出部分又搞得很严肃;然而这部分严肃又没有铺垫的内容,波奇几次在live时的爆发,看不到是什么支撑她爆发的,日常章回也没表现她们对音乐或者团队的热爱,因为一直在讲波奇整活或者拍照片家访出门玩这些事,只是经历了这些貌似也不足以让波奇在台上小宇宙爆发。

试演时姐姐说“知道了这是个什么样的乐队”时我是懵逼的,因为我真的没看出来她们是个什么样的乐队,留给我的印象大体上只有波奇的表情包。

我都没看到过她们日常训练的画面。

波奇这个角色是破碎的,她在各种情景下表现出的态度都是不一样的,没有办法通过演出感受到她对于团队的一个固定的情感。

我在高潮时无法与她共情,因为她没有固定的情感和态度,看到后面我甚至越来越搞不清楚她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音乐倒是多听几遍后觉得不错。

单听音乐时想象出的动画跟实际上的很不一样。

孤独,摇滚,看之前觉得是可以玩出花的极佳题材,人设,造型,都很讨喜,完全没想到居然会看一半看不下去。

————————3.9: 稀里糊涂看完了。

就和前面一样,在我完全没有意识到已经是最终回的情况下演完了,因为我一直以为学院祭级别不如livehouse所以没往高潮上想,没想到是最终回。

平平淡淡走到底了。

但是如果说这部作品就是要突出这种平平淡淡的真实日常感,那各种花式抽象整活就又风格上不太搭了。

说到底风格是个人口味。

但是全剧三次正经live情节,剧情走向基本都差不多,都是波奇视角内心独白后临时爆发。

看多了感觉倦了。

个人设想一下,例如四人正常默契配合平稳搞定一场演出,以此体现出四人关系的加深,这样来点不太一样的情节也可以啊,或者波奇这次没出什么问题,得到了对音乐的新的感悟等等。

每次都用同样的波奇视角-出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模式有点单调。

高潮点,按理来说是波奇拿酒杯随机应变化解危机,原本可以说是精彩的剧情,也和波奇希望在学校抛头露面一次的学琴动机前后呼应,但这段的节奏依旧是还没反应过来就已经结束了。

按抽象整活来看,不如一些搞笑番有“力道”放得开,感觉软绵绵的带点稚气。

按清新日常来看,孤摇也没什么真文艺的地方和值得细品的剧情。

但说音乐的话,孤摇剧情大部分时间里又跟音乐没啥关系就是纯玩日常,live情节就那么多加起来可能还没半小时。

歌倒是越听越耐听,就当孤摇是个专辑好了。

 6 ) 被诈骗了

正如其他评论说的,这片既不孤独也不摇滚,在我看来,甚至都算不上乐队番。

本片大量演出资源都堆给了女主心理话和卖萌日常,作为乐队番核心的live和歌曲平淡到可怕。

虽然乍一看是乐队题材,但其实所有人平时的行动只是不停在玩女主“孤独”的梗而已,连练习画面都没多少,在这种情况下让我共情女主通过玩乐队改变了孤独实在是有点困难吧。

其实换成学习小组社团活动都一样啊,填几个热情的美少女就ok了。

同时,女主的内心活动也是极其灾难的,编剧没有塑造出一个复杂人物的能力。

乍一看很多心里话的演出好好笑啊,好可爱啊,但其实没多少信息量,只是在用各种搞笑的方式说女主害怕而已。

此外,女主的人物塑造对我来说不能信服,社交恐惧带来的的被害妄想,因为自厌自卑所以拒绝接触人,又有对人的依恋。

这些特质女主身上都出现过,但她的家庭,她周围的环境和这些特质并不吻合(我理解此片基调是轻松日常向,但简单解释一下,分出几个开玩笑的演出都做不到吗?

像阴晴不定大哥哥那样搞笑日常番里角色给角色有点悲催的特质,以此来引起观众的共鸣,贡献笑点,也不是很难的事情啊。

)看到这里我才意识到,“孤独”属性其实只是个编剧用来提高人物分辨度的标签而已。

所以新的问题出现了,本片的底层逻辑产生了左右互搏:孤独是女主的成长主线,是应该“改掉”的,而同时孤独这个属性又是女主必须保留的,因为去掉了后角色就没有辨识度了,在二次元里萌属性也是不能去掉的。

不是说真的不能写,但很显然编剧没有这个笔力。

那么编剧的解决方法是什么呢?

没错,就是用大量的角色卖萌和眼花缭乱的演出来逗观众笑,好让观众无视这点。

说真的,作为乐队番女主表情包的经费比live多这么多,没人觉得很奇怪吗。

又是一部德不配位的番,又是一部美工辛苦了的番。

 7 ) 姬佬百合厨的一些观后感

相熟的百合厨朋友很喜欢这部番剧,经常在朋友圈晒相关的周边。

耳濡目染之下,这部番剧也进了我这个前·二次元百合厨的待看清单里。

终于!

在23年的7月,我花了几个晚上把《孤独摇滚》看完了,并且想要通过这篇影评来分享下我的观后感。

简单的故事情节 《孤独摇滚》的故事情节挺简单的,就是主角后藤独作为一个社恐吉他手,因为一场偶遇而开始和另外三个少女组乐队、登台表演的故事。

这样看的话是不是和K-ON还蛮像的?

确实有点。

但是本作强调的东西和K-ON不太一样,首先是主角的社恐性格,其次是丰富的动画表现形式。

后藤独的“孤独” 毕竟是“孤独摇滚”,体现“孤独”当然很重要。

既然要讲社恐,那就要从各个方面的细节来刻画这样的主角。

可以看得出制作组在这方面真的下了很大的功夫,或者不如说制作组里的核心就是这样的人吧(笑,每个因为后藤独的社恐性格制造的笑点和梗背后,不就是i人们“懂得都懂”的曾经的实际内心活动吗?

说到后藤独的社恐性格,就不得不提到本作丰富的表现手法了。

脑洞大开的制作组 说到这里我真的要好好夸夸制作组的想象力!

我觉得这部动画最可圈可点的地方就是制作组通过各种各样的表现手法创造了密集的笑点和梗,3D动画、实景、各种各样的主题的小孤独的脑洞像极了我们每个人天天四处乱飞的思绪,借用B站弹幕的一句话,制作组看起来“精神状态比我还不好”(笑纽带乐队的“摇滚” 同样,既然是“孤独摇滚”,那“摇滚”的部分也不能拉跨。

本作的音乐挺不错的,我个人蛮喜欢OP和山田凉的ED,姬友则是喜欢星座的那一首。

我觉得本作在音乐方面一个蛮有趣的地方是没有让主角当主唱,甚至伴唱也不是,完全专注突出她的吉他手个性,这蛮新颖的,不过这也很好地衬托了她社恐的性格就是了。

一些不吐不快的话 不得不说二次元轻百合番剧的大量受众还是男性,所以感觉制作组也是在“面向男性作画”,在这部作品里插入了不多不少足够让我,作为一个女性观众感到不适的梗和画面:比如后藤独进入浴缸的背后视角,后藤独的隐藏巨乳设定,后藤独在跳起来合照的时候漏出内裤的梗之类的...只能说这些梗存在的唯一意义就是娱乐某些男性观众吧。

(无奈结语 总的来说,还是很高兴在这个炎热的7月和这部有趣的番剧相遇了,我又继K-ON后再次喜欢上了贝斯手角色(没错就是池面的山田凉,希望这样有趣的全女番剧越来越多呀!

(某些梗可以不要跟着来就好了)

 8 ) 简直是社恐人士的翻版

孤独摇滚特别特别特别好看社恐们可以看看,每个片段都戳中我这个资深社恐的心,简直是我的翻版,现实中我连食堂都不敢去(太多人了)每次都麻烦同桌帮忙带饭。

一般人走路都是挑近的路线走的,而我是挑人少的路线走。

我也会在跟不熟的人说话时声音发抖脸红(不分雌雄都会脸红)。

一次在班里做中考前放松小游戏轮到我时全班都看着我,我想保持微笑但脸部肌肉太僵硬就开始自己抽搐抖起来了(不堪回首的黑历史)。

我也会因为第二天要当众讲话(做课前分享、演讲啥的)前一天洗冷水澡吹空调拼命想感冒发烧躲过去。

我想过看心理医生,但是因为要和医生交流害怕就没去,也想过紫砂,这样的人生太窝囊了。

总体来说这部番特别真实,心理描写也完全符合社恐的特征,不过现实中没有那么多好友会帮助你克服社恐,只能说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9 ) 以社工的角度看孤独摇滚

孤独摇滚确实是一部较好的作品,值得多看几遍。

近几年的作品我觉得揭示心理问题的真的不多,记得上一次还能让我看五十多遍的番还是《四谎》。

虽然咱们国家学术论文发的也不少,但始终没有杀出一个这样的国创。

作为游荡在各个行业间的我看了这个番也有很多感想。

社恐,Social anxiety disorder (SAD)确实是病,而且研究的人也很多,学术论文,期刊也发了不少,总库1万两千多,但矫正就这四条。

而“原生家庭”“家庭社会工作”等都没有破2000,足以显示出业内对社交焦虑现象的关注,以及社工的冷门,不愧是特困行业(笑见中国知网现在大部分人的观点都在「上网成瘾」上,有的文章甚至和大家的观点一样,比如谢蝶的《从现实“社恐”到虚拟“社牛”:新媒体对大学生社交恐惧的影响分析 》,大家可以自行到中国知网搜索。

乍一看,和这个作品,孤独摇滚没什么关联,其实关联还不小,比如网络,小孤独在网路上配信自己弹吉他的作品,其实也是在网络中寻求认同。

在另一篇论文里,说明有社交恐惧的学生更容易网络成瘾。

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的认知行为模型(cognitive-behavioral model of pathological internet use)认为,社交焦虑是影响青少年网络成瘾的远端因素。

根据失补偿理论,网络成瘾是个体发展受阻的一种补偿性行为。

如果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不能满足社交的需要,他们很可能转向网络寻求补偿,最终导致网络成瘾。

年级的升高,学校适应得越来越好,同学之间也逐渐由陌生变得熟悉,就业和考研压力使学生不得不减少用在网络上的时间,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之中。

呐,能改变吗。

在医学上,有这么一篇文章,讲的生长抑素阳性神经元抑制小清蛋白阳性神经元并去抑制锥体神经元,从而导致前额叶皮层的过度激活和社交恐惧反应。

正常上来解决,我们可以通过社工介入,大部分的矫正还是激发出社恐人士的潜能,接纳自己,产生对自己的新认识,就比如第6集的广井(个人认为是故意喝成那样的,哪有那么多机缘巧合,估计是下北泽小天使她姐指示的)就最开始的那几句让小孤独再学学看,以及到后面让她在街上表演,以及那句别认错了对手到后来去他的演唱会观看,这一系列的言传身教,实际上都是对她的矫正

这些都表明了一点,就是作者绝对学习了社工的知识。

当然,作品为什么会迎来部分人的反感这作品你想想看,它的商业性质在那里,不可能搞太专业,太严肃。

毕竟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且这玩意也不是好矫正的,你只能引导他人,改变他对事物的态度,态度改变了,他就会自己改变观点,没有人接受你强塞给他的观点,就算这个观点是正确的,因为是塞的,他也不会愿意要人,只会在安全,舒适,信任的氛围下自己取走喜欢的观点。

面对不确定性,人类最自然的应对策略,就是:回到熟悉的世界里,找回安全感。

但是改变也不是什么坏事,得到的宣传语是什么,终身学习,安全感,来自确定性。

但是机会,藏在不确定性里。

就作品来说,我觉得没什么大问题,个人感觉也很像四谎,甚至第一集的情形和宫园薰拉有马公生伴奏有的一拼导演给的镜头语言也很到位,虽然画风有些离谱。

就是对于小孤独发病的表达有些讽刺的意味,对于极度社恐的人可能是一种嘲讽希望以后能改变表达方式。

总之,自己有问题,有钱找心理医生,没钱找社工但是,日本也有社工组织,可是为什么还有这种现象呢?

因为在日本的道德中,找心理医生就会被认为是病态的行为。

在西方社工已经早就实现了职业化专业化的一体化。

在咱们国家社工都是国家购买服务,所以说免费服务。

如果需要,你可以联系您所在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社工申请服务广义上的社工就是政府与社会团体利用科学的办法,帮助人们解决生活问题调解人际的关系,满足人的物质和精神的需求,保持社会稳定的一种专业。

希望以后这类作品越来越多,早点出第二季。

引用:孙金明.社会工作介入一例社交恐惧症的案例报告【D】.山东大学.2012(02)张金健,李桂莉,陈红.大学生社交恐惧与网络成瘾关系的追踪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22(09):805-809谢蝶.从现实“社恐”到虚拟“社牛”:新媒体对大学生社交恐惧的影响分析【J】.新闻研究导刊.2022(21):19-21徐晗;Haifeng Xu;Ling Liu;Yuanyuan Tian;Jun Wang;Jie Li;Junqiang Zheng;Hongfei Zhao;Miao He;Tian-Le Xu;Shumin Duan.前额叶皮层去抑制性神经微环路介导条件性社交恐惧[J].科学新闻,2020,(02):88.刘润2022年《进化的力量》年度演讲刘润,《底层逻辑》

 10 ) 期待

孤独摇滚!

(2022)9.02022 / 日本 / 动画 音乐 / 斋藤圭一郎 / 青山吉能 铃代纱弓 是一部很好的动漫 内向女主 为了让自己昏暗的人生涌进光明 在电视上看的乐队乐手学生时期跟她一样是边缘人因音乐而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芒 一里受到启发 拿起了爸爸的吉他开始走向属于自己的音乐路 到后面结识到了山田凉 喜多 虹夏 组成了自己的乐队 以武道馆为目标 在舞台上宣溢着属于他们的独特色彩 内向且拥有高超吉他技术的一里 因为不自信 前期演奏无法发出全部实力 但碰到其他乐队前辈的开导 喜欢她演奏的粉丝 支持他的家人 从一开始躲进芒果箱演奏的少女 成长到能在街头展厅校园祭 表演的少女 途中遇到的每个人 都给了她 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力量 大结局虽然有点遗憾没有听到一里的吉他solo 但是人生哪能一帆风顺呢 未来的舞台还有很多 跌倒再爬起来 只要一直积硅向前 终有一天能走到梦想的舞台 恰到好处的 抽象部分 以及加入的少量现实画风 都给这部动漫打入特色的风格 四小只性格各有特点 每个人都有独属于自己的亮点 本人更喜欢山田凉一点的说 十二集的剧情 进展不快不慢 从一开始的临时参演 到在展厅表演前的考核 街头表演 到最后的校园祭 处处洋溢着惬人心脾的感觉 虹夏的姐姐 跟其他乐队的前辈 一里的家人 塑造的形象都很有趣 背景乐和片尾曲很到位 真的是一部让人很难不期待第二部的动漫。

《孤独摇滚!》短评

吹过头了,我想知道这番有女生看吗,这社恐非但无法共鸣反而看的很难受很做作。内容上更是无聊透顶,这番能拿第一真也就是让全员自闭儿的日本人找一下存在感了,总之就是一坨答辩。装蠢卖傻女主能火真是可悲,快进到异世界厕纸番称霸日漫。多动症女主我真是看吐了

8分钟前
  • c
  • 很差

孤独摇滚被观众抬上了本不属于它的地位高度,所以被各路动漫高手骂的这么惨也是咎由自取。当然完结后回头再看,诸如演出过度、消费社恐、不够摇滚、粉丝烦人等种种问题其实都不是问题,你如果把某一方面做的好到极致那也不怕说的,只是孤独摇滚显然没有那个野心,还是停留在类型片舒适区不愿意出来了,那就求仁得仁吧。其实我既不是社恐也不关心社恐人士怎么看待,我只是看这片子时候很烦躁,所以这点够了吗?

13分钟前
  • 老白
  • 推荐

我又好起来啦!我还是喜欢音乐番啊——音乐番从不止于音乐,是音乐让志同道合的人们相遇相知,她们彼此改变着彼此,温暖地包容着对方,这是最美好的事。

15分钟前
  • 灯里Akari
  • 力荐

怪不得十月霸权,社恐得太感同身受了!!!!!!!!

20分钟前
  • 喜儿喂鸭正经地
  • 还行

爆米花可乐ready,看看中西全网热议的小孤独能给我带来什么惊喜,结果好失望()当然不是说不好看的意思,还是挺不错的,但相关讨论总让人以为是什么世纪黑马。在我看来是芳文社动改的正常发挥()对于波奇的社恐演出,如此花样百出或许也是必然的结果,不然频率太高会容易腻。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相比芳文社动改的其它动画,这般花样的演出必然是其优点,但毕竟本质还是一样,仍让我感到有一些腻烦,太多啦…摇曳露营yyds(说起来我完全不能relate to波奇….难道万年室内派,痛恨出门和社交的我其实是社牛…?

21分钟前
  • 浜名八事
  • 推荐

反响超级两极分化,能出现这样的作品也不错。我是自一开始就觉得作品有在“消费”对“社恐”的刻板印象,自然难从这种戏谑的表现中找到共情角度。不过到后面,让本作更有趣的是追番的共时性——波奇酱后来不再需要时常打开视频平台看评论,因为我等真实的观众取代了虚构的粉丝,正注视着“吉他英雄”。

22分钟前
  • 屠龙侠912
  • 还行

破烂玩意,和摇滚没一点关系

26分钟前
  • 麻木斯基
  • 很差

十月番整活大赛冠军。但女主这夸张的社恐级别真的很难共鸣。

27分钟前
  • WilliamOsborne
  • 推荐

呃呃常服制服女仆装这些老套元素,,颜值被运动服封印,换上美美裙装撩起刘海就大呼好萌 我真是看烦了。还有作者借凉之口说出的一些恶心话“玩女人”“靠波奇出卖色相走红”(还借机堂而皇之放出波奇🕒式图像)之类的,真是💩味难改啊

32分钟前
  • momo
  • 很差

这番被吹太过了吧,只是作为音乐番也不太行呢,节奏、气质和人物塑造都平平无奇,连最重要的配乐都不够好。

35分钟前
  • 了不起的拖拉机
  • 还行

和我性格一样,怕接触人,所以觉得超好看的!

40分钟前
  • 黑色大丽花
  • 力荐

对社恐的描绘真的是让社恐本恐惺惺相惜,但有些地方又过于夸张,这样的故事不免让人想问,如果波奇酱没有吉他英雄这个属性,社恐还值得歌颂吗。最喜欢的是每集“崩坏”环节,在形式上玩得很疯,让人眼前一亮。女孩群像动漫最近有点看累了,虽然可爱,但是是可爱动物园(新番小组看到的一个词,很精准)。

44分钟前
  • 小乙
  • 推荐

波奇的社恐程度就是我本人啊、甚至我比波奇还要社恐、有过之无不及的社恐、看个番遇到自己~社恐真的太难了呜呜呜

46分钟前
  • 鬼舞辻無惨
  • 还行

和轻音不是一个路子,但已经和一般动画制作思维上有云泥之别了。还是希望能更好得塑造波奇啊!光有趣也是不行的。说白了“社恐”变得不社恐这个弧线变化不够能撑起这个作品

49分钟前
  • 紅(我爱三文鱼
  • 还行

写作摇滚、玩成Indie样式,但是每首单曲单拿出来都充满着一种“The First Take”味儿,索尼音乐各厂牌派出所谓的豪华阵容也让整部作品的Genre不固定得像新时代的单曲模式。它终究是2022年的、日本动画企划者创作者所理解的“摇滚”。如果是山田凉自己评价这部作品的音乐,恐怕要说得比我难听多了。动画是好看的,但正如xie3所说,它既不孤独(但是妄想),也不摇滚(但是流行)。

52分钟前
  • 一山同学
  • 推荐

不孤独也不摇滚

54分钟前
  • 黑山粑粑
  • 还行

好看,但还是感觉过于硬拗波奇酱的孤独人设来博取观众的共鸣。凉的人设比较喜欢,果然我还是喜欢这种有实力但有时候又会脱线犯傻卖萌的帅气学姐呢~

55分钟前
  • 吴端
  • 还行

好治愈好可爱

60分钟前
  • 天然
  • 力荐

挺一般的,没有任何亮点。虽然我也是社恐,但完全无法和女主共情,看到她那些过激的反应只感觉脚趾抠地好想死。凉的设定还不错,喜欢面瘫吐槽役。

1小时前
  • messagebottle
  • 较差

治愈日常,想到了我初中也和朋友组建乐队……【摇滚是人生输家唱的歌才让我有共鸣,人生赢家唱的歌根本称不上摇滚】【玩女人我办不到,没有女人愿意陪我玩】

1小时前
  • 般若多目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