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发生在上世纪90年代初,前侦探阿庄在一次行动中视网膜脱落导致失明,因此被迫提前退休。
他从一次银行抢劫案中认识了女警员阿彤,阿彤发觉阿庄的听觉与嗅觉非常敏锐,就请求阿庄帮助她破案,于是两人展开了合作。
刘德华和郑秀文还蛮搭配的。
一个古灵精怪,一个癫狂瞎想,一个运筹帷幄,一个决胜千里。
一对欢喜冤家活宝般轻轻松松搞定一件又一件陈年旧案,还不忘谈情说爱。
经典搭配,默契度,故事情节,都很精彩!
郑秀文一如既往的女汉子风格,超喜欢!
刘德华的精明盲探给了我们惊喜,很久没有看到这样的电影了!
首先,我觉得林夕老师一句“爱用整晚说杜琪峰专长揭露命途无常的道理,讲破天地讲到自己,不觉迎面太阳已经升起 ”已然概括了杜氏电影及其观后感的精髓,多言过赘。
淌过暴雨积成看海的河到影院,我就是为了郑秀文看《盲探》的,甚至不为压《小时代》和《不二神探》的惊。
年少轻狂那阵,谁都误会自己是上帝钦点的Special One,连带崇拜的人也得是他老人家拿来当毕业作品的杰作。
王菲老师那样不思进取也能颠倒众生的天才型选手,匹配自命不凡的品味才最对味。
禁嘴,克己,充电,绘画,看书,不夜蒲,铁打的许先生绝缘的绯闻,每天八公里换来纸片身材……活得多像个杰青。
就连主打影视双栖的影,王菲94年随便拍个《重庆森林》灵气爆棚,94年,我印象里她还带着一点婴儿肥、一点娘气演《刑侦档案》吧。
后来,我和那个轻狂的自己之间,隔了一种叫年纪的东西,我越来越懂得欣赏她了——懂得,然后欣赏。
尤其是郑瘦人的“瘦”,一个女人豁出命对抗顽抗的家族基因,需要多大的决绝和勇猛。
《盲探》致敬《瘦身男女》,让我笑得满目都是她的血泪史和蜕变史。
终于,全香港穿白衬衣最好看而闻名的SAMMI郑,树立了港式身材新标准:瘦如钢板,一平如洗衣板。
《孤男寡女》里她完美代言了我心目中都市型女的形象,《我左眼见到鬼》里的波西米亚春风拂过杨柳腰。
《魔幻厨房》里发色比厨艺更秀色可餐。
当她顶着超A的平板身材演绎着“飘飘何所似,天地一仙鸿”,就力证了“潮死胸小的,俗死胸大的”。
《盲探》算是她最不卖衣服的电影了,看着她不复《孤男寡女》的颜,但依然瘦削的身材和笑中有泪的爱情,原来一手挣出来的漂亮人生才可以“仙”得这么接地气。
以前看过湾湾一档碎嘴节目,爆尿郑四万小姐在露出八颗牙齿跟粉丝挥手时,牙缝里挤出“去死”“去死”碎碎念。
很奇怪的,丝毫无损她在我心中的形象。
大概共感于狮子女光芒万丈下的黑料:癫狂、偏激、焦虑、分裂、脾气臭。
还有中度嘴毒、适度神经质、重度情痴。
还好世界上有一个男人,知晓她的爆点和极限,洞悉她的暴烈与温柔。
他身光颈靓,不穿重样衣裳,他本土炮轰“金像奖整天分猪肉”,北上炮轰“上海电影节不尊重电影”,在片场动不动破口大骂,他看不爽谁就把谁喷成筛子。
不管刘德华说几次庄士敦是照导演在演,但MI哥才更像女版杜SIR吧。
杜琪峰一定比陈凯歌爱高圆圆更爱郑秀文。
没有枪战交火,没有阴谋吊诡,没有佛偈箴言,“铁三角”的都市小品赚尽万千眼泪。
在她硬朗型女的姿态中,重叠着都市里行色匆匆的无数身影:心无城府,走起路来左摇右晃,带一点神经质。
硬撑惯了,练就一身大气、豪爽、干练的气场。
大喇喇的表面下,心里有一块柔弱、柔软的地方不轻易示人。
难过极了要笑,就算是流泪了,也是无声无息、默默内化的。
《孤男寡女》找中了她的款型,银幕形象也在一来二往间定了型。
直到本色架空了演技。
我这个拖后腿的影迷,但凡她超越本色施展演技的电影,我都看下不去:一个是脸上抹着两坨诡异高原红的《百年好合》,一个是《高海拔之恋2》。
郑秀文就是属于都市的啊,你让她上山下乡,穿越十里洋场,就是橘生淮北、揠苗助长好吗。
《长恨歌》滑铁卢之后,她整个人都垮了,但那时我却为她松了一口气:“原来她也是血肉之躯啊。
”她开始活得像她的角色,坦荡地把崩溃的每一条裂璺都暴晒在长枪短炮之下。
全港最不允许自己胖的女人,竟跟“痴肥”“猪腩肉”“麒麟臂”绑在了一起。
然后就有了那本卖到万人空巷的《值得》。
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她写:无力感孔武有力。
曾经的她,浑身拧紧了发条,现在身体里的电池拔光,把自己掏了个空。
不是每个人都有人生重启的机缘,但她因此得到了。
清空,重新填注,她放松了自己,皈依了上帝。
彼时爱上她的字,不算精美出色,但港式的语感很强。
不按常理出牌,有让人接招的慧黠跟可爱,文字跟体型一样瘦削精干。
“不用狩猎爱情/却早已登上了爱情的巅峰”,女汉子的侠骨柔情,就在这点睛一笔,就像她在盲探里血流成河还笑得傻不啦地跟庄士敦说“被你知道了,好糗啊,还好快死了。
”那时候,奠定了天后的必要非充分条件:要有想法,有才华,有艺术天赋,还要有一颗常人无法察觉的锦绣内心。
她不是造梦机器,不是塑胶偶像,她的感性多于性感,有气场又有点俗气,明明是个有脾气的天后但偶尔会师奶上身,连带着那几句“去死”“去死”都变得有烟火气,可近了起来。
SAMMI最有机会的一年是2002,三部电影问鼎金像影后,谁知分削了火力,不是她的就不是她的。
浴火重生复出减重30斤,跟陈胖子合演《大搜查之女》,那场翻身仗打得远不如《SHOW MI》演唱会漂亮。
去年惜败给另一个港女版型杨千嬅。
据说明年金像奖又是一场恶战,撞正章娘娘的《一代宗师》(又是王家卫,又是一个历经自身剧变后的涅槃内爆)。
但一个角色,让观众记了十年,并且还记得寄望下一个十年,已经“美得盗尽全场镁光灯”了。
这部杜琪峰的大作内容比名字更有深度,假使《盲探》换成《伤心失踪结》,也许是更加切题。
与《大侦探福尔摩斯》,以及今夏的热门日剧《神探伽利略2》不同,前两者都是会让观众直接跟随福尔摩斯和汤川学的视角去探索案情,但是在盲探中,观众会在第一时间选择跟随郑秀文的单蠢警察视角来洞悉剧情,无论在感情线还是案情线,郑秀文的角色都更让观众具有亲切感。
郑秀文最后一部主演的大卖作品就是2004年的《龙凤斗》,对手也是刘德华。
因为人生际遇的关系,半隐退状态下的郑秀文在后来的九年里无论在事业上还是电影方面都日渐式微,而过去十年也是香港电影衰退的十年。
2000年的《孤男寡女》,2001年的《瘦身男女》,2002年的《无间道》,2004年的《龙凤斗》,郑秀文在票房方面的成绩一直都是香港女艺人里的第一。
而这在无数影迷心中的经典之作,都有刘德华的身影。
所以这部《盲探》会不会同时砸了刘德华、郑秀文和杜琪峰的金字招牌呢?
还好,完全没让我失望。
这是一部从头到尾都让你感觉自己重回香港电影黄金时代的杰作。
没有一秒钟让你觉得拖沓,每一分钟都精心设计。
可以说杜琪峰一直在预设观众的情绪点,而这样的预设不曾有过落空。
开始播放字幕的一刻,你会在心里暗自盘算着什么时候才能看到下一部如此高质量的香港电影。
对于热爱香港电影的影迷来说,这部盲探,我们真心久违了。
表演方面,刘德华是不断浮夸的盲探,但是当这份浮夸里透漏出真性情的时候还是会不经意就触及你心底柔软的部分。
郑秀文饰演的单蠢警察,一身本领,却只在保护心爱的人之时才会让你看见那份来自单蠢女人的执着有多么可怕,有多么让你在意。
你不能说高圆圆就是个花瓶,因为剧情设置的角色就是那么干瘪,但是在和刘德华的对手戏桥段里,应该是有自我发挥的空间的,当给你这样的自我发挥空间时,高圆圆的表现的确不佳。
郭涛的戏份不多,但是恰到好处的情节设置让他的表演很舒服。
作为盲探的唯一好友,至少让人从心底觉得这是一个有情有义的家伙。
剧情采用的是俄罗斯套娃的模式,环中环计中计,一路铺陈,直到最后一秒才给你看清真相,对于观众而言,这是非常诚恳的作品。
其中,刘德华和郑秀文专门针对十宗伤心失踪案件的模拟最为让人印象深刻,郑秀文在剧中吐槽:我这几天被你甩了十次,伤心了十次,你说有多心痛。
不断转换场景的两人,彷佛真的谈了十次恋爱。
刘德华也以浮夸的表情贡献了金句:即使再相爱,但分手就是这样的,翻脸不认人。
喜欢你,却不愿告诉你,就这样默默陪着你就好。
从2000年以来,每一部刘郑的作品都是这个路数。
一直到盲探里,刘德华说了两次i love u,终于让人看到了暖暖内含光的心跳136。
最让我心水的是那一句是郑秀文单蠢的说:啊?
被你知道我喜欢你,好糗,不过幸好我要死了。
果然对于这一对拍拖了13年都不告白的情侣来说,不让对方知晓自己的心意还真是比天都重要呢。
郑秀文2005年一部长恨歌之后,患病息影,期间的努力和抗争只有自己心里懂得。
2008年的《大搜查》票房和口碑都很一般,但是已经可以在大搜查里看见郑秀文的转变,更加洗练的郑秀文已经呼之欲出。
2012年的《高海拔之恋2》和这十年间的合拍片一样不温不火。
一直到了2013年的这一部《盲探》,机缘对于演员和导演来说都同样重要,你会发现华仔还是那个华仔,只是更加收放自如。
而Sammi 已经在所有方面都变得可以凭借这样一部喜剧去挑战影后了。
有那么几个人一直在香港电影最艰难的时候去支撑香港电影,去花时间花功夫来打磨更加出色的映画,即使票房一再萎缩,即使观众不断流失,即使大环境越来越差,但是功夫这种东西,就是你越是付出越是能在时光里沉淀里惊艳的美。
杜琪峰在这十年里,交出了怎样的答卷。
2004年的《大事件》和《龙凤斗》,2005年的《黑社会》,2006年的《黑社会2以和为贵》和《放逐》,2007的《神探》,2008年的《文雀》,2011年的《夺命金》。
日渐风格化的杜琪峰成为了香港电影的标杆,一次次代表香港去戛纳展现如今香港电影的最高水准。
最困难的并不是在华丽的舞台上成为最耀眼的一个,而是在最窘迫的时代里成为他人眼里的希望。
人生只有一次,所以从来都没有最好的时代。
严格来说,《盲探》不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犯罪推理片,片中甚至有些线索缺乏逻辑,但这并不妨碍它成为一部近年来难得的好片。
昨日,该片在南京首映,杜琪峰在片中一改以往的阴郁严肃,延展了杜氏的黑色幽默,从而令整部影片更具感染力。
开头有些无厘头 影片以小敏失踪案为贯穿始终的主线,同时穿插多条案件线索。
开头显得有些无厘头:郑秀文扮演的女警何家彤被派去给同组成员买冰沙,顶头上司却突然要求她跟踪一位盲人。
于是刘德华扮演的“盲探”庄士敦闪亮登场,用近乎警犬般灵敏的鼻子和耳朵,找到了香港“楼顶泼浓酸伤人案”的真凶。
此后,故事情节开始快速发展……影片前半部明显好于后半部,中后段进展有些拖沓和凌乱,盲探的几处推理也略显突兀生硬,好在并不影响影片的整体。
杜sir手下两路片。
一路是《枪火》那种的,曰「型男片」。
型男泡妞不用费力想冷笑话搜索「小明的故事」,抹着头发摆波士。
飞过的苍蝇都被他的眼风夹死,这就搞掂了,有时连话都不用讲。
另一路就是这种的,曰「业务员片」。
业务员兜顾客不管对方男女老少,要先拍着桌子把气氛炒起来。
讲个笑话自己恨不能自己到地上打两个滚。
业务员揽生意都有套路。
机缘之下女主盯上、追赶并小救了一把男主。
男主因一个cold case与女主牵扯上。
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
进入「名侦探柯南」模式,男的负责brain女的负责brawn,联合破了几个小案。
在女主以命相随之后,男主终于找到「唯一的真相」。
当男主叫「了因」女主叫「李美凤」时,那就是《大只佬》。
当男主叫「庄士敦」女主叫「何家彤」时,这就是《盲探》。
不仅模板是同一个,男主演是同一人,真的编剧还就是同一批。
这种一个主要矛盾穿引次要矛盾的「铁锁连舟」是以前港产贺岁片的标准套路。
找一堆编剧来,大家「度桥」。
敲定三四个好玩有趣的桥——就是现在说的「段子」,凑一凑时长排排放好。
设定两个人物,一个捧一个逗。
然后随便弄点旁支角色与情节串起来,轻松无痛。
为了保证人物在各个段子里不脱线走型,务必个性要多漫画得多漫画,太细致内敛深沉的肯定就不行。
最好一两次出场就能在额头上贴好「傲娇」或者「傻姑」这种样的。
往远里说,这就是TVB警匪片在大屏幕上的衍生——把《刑侦》系列里重口的大案子(如蓝嘉文案)拿出来,掐掉电视剧的三姑六婆情节,放进一部电影的时长,就是最标准的模板。
往近里说,这个款式不需要大局架构不用精细锤炼人物又能做出热闹纷呈的效果,当然会吸引到仿抄的。
《不二神探》虽然山寨的趣味和技艺十分低劣,但那个格式已基本对了。
这种「段子电影」可以当成一种特殊的类型片。
好坏一看「铁锁连舟」到底是不是如履平地,二看有没有哪艘船走水自毁长城的。
韦家辉真是太多年没写电视剧本。
验尸房和失恋女两个案子的破绽之大简直叫人(字面意义上的)不能直视。
凡有撸过《刑侦》系列和《鉴证实录》的在第一次案情重濱之后就应该开始摇头了罢——这泥妹还用得着「神探」?
还用案情重演?
根本看看鉴定报告用一点小学生推理就可以知道的吧?
不过韦sir毕竟老油子,怎么夸张怎么喧嚣怎么大动作怎么来,不给一点喘气思考的机会,这样连蒙带混算把bug遮过去了。
也就是赢在经验值上。
虽然说桥不怕老招不怕旧,但《神探》已经弄过一次了,《大只佬》又弄了一次,总是一二不过三了吧!
你不高兴费神想真·推理,那好歹也乔装打扮一下吧!
庄士敦还可以算是陈佳彬和了因的再升级版。
而何家彤却只是李美凤的简单repeat。
所谓「港女」神马的无非是郑秀文来演罢了,试试看叫高圆圆来说同样的台词做同样的事,还有港味无?
杜sir手下两种女人,一种是神经质的,一种是神经病的,否则那就只能是披着女人皮的男人。
其实本片的两个主角都是神经儿童。
「我喜欢你」「我也喜欢你」「哎呀,要是你长得很丑我到底是要看呢还是不看」——这根本是小学生的恋爱嘛!
把庄士敦换成女人,何家彤换成男人,既无碍剧情,亦无损人物。
但杜sir做不来这种事。
他不是不懂女人,他是不喜欢女人。
可是我喜欢杜sir,所以看到他2013年还在拍上世纪90年代的类型片觉得闹心,吐槽说本片像切糕——馅(桥)又多料(梗)又足卖相又好,挤捏到一起压个结实,放多久都不怕坏,但压根经不起品味。
立马就有同学表示:你要体谅大家能看到个大体正常的片子有多不容易啊!
一直被吃屎,居然能吃到切糕都乐疯了好嘛?
那……好吧。
坦白说,我去看的时候是上午的11点40。
华谊兄弟影院。
招商信用卡半价。
全厅不算我,六个人。
当时我还在想,会不会是一部烂片,但是想想前有《富春山居图》,看完他我觉得《不二神探》都很好看了,所以怎么也应该是个及格吧!
但是当时稀少的人数,又让我有点自我怀疑。
还好,我坐了下来。
开篇稍微有些惊悚,这个破案的过程,我一直都记得那个胖子满身汗拿着电话讲话,最后突然就变成类似精神病一样的过程,以至于现在我发现有人走路喃喃自语,我就好想躲开啊!!
当然,后面刘德华和郑秀文遇到了,一切就顺理成章了。
围绕一个案子,掺乎了几个案子,刘德华这个时候简直就是柯南啊!
这个原地复原案件的过程不知道为什么让我想起了《武侠》里的金城武,不过好在并没有什么说教和大道理。
这也是我最喜欢香港电影的原因。
电影就是给人看的,你能看出哲学,看出宗教,看出耶稣基督圣母玛利亚,那是你的本事。
但是你如果啥也看不出来,能看完故事,哈哈一笑,这也是本事。
虽然很多导演都容易在两极里摇摆,要么极尽装逼故作玄虚,最后让主角自己巴拉巴拉说出主题,要么就是极尽谄媚,恨不得咯吱你笑,不笑不罢休。
把一个故事,深入浅出,还要讲明白,其实挺难的。
我看了一下比较靠前的几位大神的影评,坦白说,我没看出太多的道道。
就是觉得,恩,挺好看的。
刘德华依旧很帅,但是至少不会像富春山居里那样,以为自己装帅,其实自己很二逼,这里他一直都在装二逼,但是他真的很帅。
郑秀文好让我惊艳啊!!!
虽然她一直的角色都差不多,但是就是好爱啊!!!
有什么关系,演谁都是她又怎么样!
反正就是觉得她演的特好!
虽然郑秀文那么牛逼,开了好几枪也没打死那个神经病让我多少吐槽一下(你不是说你射击很牛么!
为什么啊)但是她失血过多昏倒之前说的那番话真的是超级感人啊!
坦白说,杜琪峰的片子里,男女的感情都是很简单的。
爱了就爱了,不爱就不爱,没什么暧昧。
比起王家卫把感情掰开揉碎磨磨唧唧,杜琪峰的真的太简单了些。
但是……简单也没什么不好!
现实生活中大家这么累,不就是因为每天都想的太复杂了么?
高圆圆第一次出场的时候还有点女神范儿,第二次出场就有点残,等到她回忆为什么嫁给郭涛的时候,真的脸脑都残了……郭涛作为打酱油的角色,极力抢戏了,但是无奈华仔和郑秀文实在太闪光,我看完之后已经不记得他了。
可能是因为观影的人太少,所以结尾的片尾曲影院直接就不给播了,只是无声在出字幕,在此鄙视一下华谊兄弟影院!
许久以来都以为香港电影完了,之前出的什么最香港的电影《寒战》也是雷声大雨点小,彭浩翔也很恰当的把《春娇与志明》放在了内地,陈可辛完全是为了内地做了《中国合伙人》,印象里快节奏没废话的香港电影,逐渐的变味消失。
有人说,这是港片的萎缩。
也有人说,这是香港电影人的妥协。
难得有机会看到这部很香港的电影。
简单、纯粹、直接、好看。
在一堆港产演员纷纷内地捞金,大量的电影人都来内地发展,适应所谓的制度的时候。
还能拿出一部,不俗、不凡、值得看的香港电影,真的特不容易。
我喜欢看郑秀文的表演,也喜欢刘德华这次有点用力过度的表演。
我没看出太多深奥的道理,和人性的思考。
我只是单纯喜欢这个故事,这个表达方式。
如果它出2,或者出系列,我也乐意去继续捧场。
(最后,开篇的贴片广告居然看到一个关于观音的电影,也忽然很有兴趣去看看啊只是不知道上映不。
)
看了点映的盲探,一直想着回来怎么交作业,怎么评价怎么形容,最后脑子里一直是这一句话,青山依旧,绿水长流,宝刀未老。
是的,华仔五十岁了吧,sammi也不年轻了,两个情侣档九年不出山的经典组合终于重出江湖,给这个蒙了一层雾一样的夏天狠狠下了场雷阵雨(现在当下外面刚好是大雨滂沱,吼吼)。
一晃我自己都不小了,再看看常看常新的瘦身男女,好像昨天一样。
瘦身男女是最爱,不能承受的感动也是单曲循环的常客。
最近在电影院看的片子总是找不到感觉,总是懵懵懂懂好似还没进入状态,又恍恍惚惚突然就全剧终,让人搞不懂是自己入戏不深还是戏本身拍的太淡。
是的,最近看的每部片子都让我觉得味道很浅,不用重复某些台词,不用再现某些画面,更不用琢磨某些情节,就这样吧,就过去了。
以至于半年来我都没留下一张票根,我是有攒票根习惯的呢。
今天本是很不想出门,北京闷热得很,还是想看一眼我的偶像们,这次还是不是胖子和mimi的组合。
还好,没偷懒错过。
下面说说故事吧,剧情但不剧透。
整部电影好似一顿港式宵夜,庄士敦的卖力狂吃,美食让这部片子不乏味,各种小吃大餐混合在浓重的港味大背景下,一度涌现出很多向过去致敬测影子。
尤其是郑秀文演绎十个失恋女主角的时候,仿佛看到了瘦身男女、龙凤斗、嫁个有钱人等等,经典形象的缩影,还有华仔,那起殓房谋杀案,我第一个想到的是大块头有大智慧。
两人最后的桥段,有点像龙凤斗。
故事一开始有点意思,一个跟踪的不打不相识,马上又有了点恐怖,要找一个失踪了很多年的小女孩。
再往后,每次看到何家彤和庄士敦站在那个路灯下的时候,我都有点怕,好吧,感觉阴森森的说。
在寻找小敏的过程中,夹杂着小插曲小状况,老搭档默契十足,港式幽默轻松给力,不知这算是喜剧片不,但可以肯定的是,电影院里时不时爆笑全场,不是故作开怀。
案子挺琐碎的,每个都是看似悬疑神秘,但总不会喧宾夺主,实则理所当然的破了。
这不是破案剧,不是少年包青天,港片不是TVB的刑侦剧,不讲案情,讲故事。
所以故事是这样的,在相处中,我们会日久生情,而执念于某件事某个人,往往是因为我们自己看不透,只看到自己想看或者理所当然以为的那一面,潜意识的掩盖了真实面目。
爱情也是,案件也是。
庄士敦不是神探,只是还原当时的场景,再去猜就好,这也是为什么一部侦探片变成喜剧片也不觉得难看的理由,也是为什么我看完还愿意半夜交个作业。
说到这儿,不能不提里面的两位女主角了,一位是苏珊式的何家彤,一位是女神范儿的丁丁,就是高圆圆。
我能说我喜欢何家彤吗,郑秀文是我的女神啊,印象里永远是高颧骨,瘦成一把骨头的身材,军绿色风衣,红色短发,背一只超大的港式皮包,裤装比裙装更多,说起话来风风火火,傻到不会隐藏一点儿情绪,何家彤就是如此。
她看见庄士敦和女神跳舞的时候,问自己,我要去哪儿。
高圆圆还是那么美,怎么看怎么美,尽管这角色也有点喜剧效果,依然美得不像话。
可是没有了单身男女里的人气儿,显得单薄。
还好这是港片,没有狗血的时间和传统,也不用忙着背叛扇耳光反目成仇,一笔带过,朋友和爱人都可以拥有的。
除了大杂烩一般的喜剧惊悚,还有一点寓意。
近几年评价最好的港片是寒战吗,我记得有人说是最近最好的,我心里想,比伤城差远了,比三岔口差远了,差远了。
还好我儿时的银幕偶像这次没让我失望,总算有一部片子,看完之后心里满足的像吃了整条街的夜市小吃,眼睛解馋了,肚子也饱了。
庄士敦真可爱,司徒法宝真可爱,何家彤傻的可爱,丁丁花痴的可爱,有爱的港片啊,少点高科技和重口味,留一点回忆吧。
港片最好看的是干脆的表达,明了的关系,潇洒的释怀,还有寓于其中的小小的观点传达。
不执念于不属于自己的,不勉强做不到的,不错过该珍惜的,不放弃该努力的,最后,不能忘记接受的温柔。
<图片2>《盲探》可以说是杜sir导的一部爱情喜剧侦探片。
故事节奏流畅,笑料新鲜自然,情节线索明朗。
电影有三条情节线索。
明线是刘德华扮演的盲探庄士敦略带喜剧样式的悬疑。
他通过冥想的方式让自己进入案件当时的情境里,并让自己变成“案中人”审视事件、发现案情的蛛丝马迹,并由此侦察、探案。
虽然其中的情节推理精密程度和悬疑设置并不如传统的高智商故事一般值得推敲,但跌宕起伏。
暗线就是庄士敦帮助何桂彤解开多年来一直困扰着她的童年好友小敏的失踪之谜,以及小敏一家三代女性的悲情命运。
因心盲并执着爱情而诉以杀意。
小敏的奶奶疯癫异常,满脸扑粉化妆,神奇的轻功和藏阁术,这些统统被小敏继承,超高的智商,不惜整容隐姓埋名却仍旧是因为痴情,痴情对象也依旧是无情之人。
还有一条辅助线,就是高圆圆那条线。
也许会有人认为纯属多余,其实正是高圆圆饰演的女神拒绝了庄士敦,才使观众为庄士敦命运叹息,并为他最终赢得“菜鸟”警察何桂彤的爱情而欣喜,所以这条线并不多余。
<图片1>电影的叙述,一面是时间正常推进,比如案件诊断,一面是倒流追溯真相,每次给出一部分事实和一部分臆测,让观众伴随剧情得到同样的迷失感和挫败感,紧接着再继续慢慢接近故事的起点和真相。
<图片3>这就是杜琪峰电影的特色所在:有些黑色幽默,也充满宿命之感。
即使电影里“吃”的元素的反复表现,大大消解了电影本身的黑暗气质。
电影取名《盲探》,在某种意义上便是对眼盲心明的“神探”和眼明心盲的“小敏”的人性挖掘。
使黑色幽默不仅具有美学上的内涵,而更具是伦理上的意义。
一颗星是多加的,给郑秀文。
《盲探》出来的时候我心想,一定要去看,因为《孤男寡女》。
我总记得当年郑秀文失恋了就去刷马桶的轻度焦虑,我喜欢她自我抒怀时的傻了傻气。
后来她给华仔写了个告白,她没用我中意你啊,也没说别离开我,她只是完全符合性格的用了两个单词:I Need You。
人人都知道我爱你,我给的不只是好朋友而已。
所以那天吃完饭我拉着朋友去看,朋友在国外呆了多年几次惊讶的问我,真的要去看个港片?
我坚持的点了点头,结果到了楼顶她顺眼扫过了预告片的一个惊悚场景,她吃惊的说,我怕鬼啊你不是知道的嘛!
我几乎都要掏钱买票的再瞄了她一眼,然后乖乖的撤回去了。
第二天一睡醒我就去门口吃了个早饭,顺便看了个早场。
然后我想,预告片确实拍得不怎么好,这既不是个侦探片悬疑片,也不是个恐怖片伦理片,这啊,无非只是一部充满了cospaly的喜剧片。
对于一个常年热爱悬疑片的我来说,故事的脉络并不太有说服力,刘德华破案的方法其实也是我们玩杀人游戏经常使用的一种代入演绎,从行为模式的合理不合理去倒推凶手的动机。
但这种貌似缜密但却实际不堪一击的推理被刘德华用浮夸又用力的表演负负得正,你高度紧张的忽然舒了一口气,然后靠了一句,假的啊。
可是,为什么郑秀文用小刀割着自己手臂的时候我几乎蒙住了眼睛满身都在抽搐的不忍看呢,为什么最后郑秀文喊刘德华没有声音的时我误以为是龙凤斗重演心会慢了一拍呢。
我们在我们都知道是假的故事里看到自己的剧情,那么夸张的执念和轮回,我笑着笑着却看出了眼泪。
郑秀文是真的好,一如既往的傻,但傻的特别的萌。
我觉得杜琪峰真的很爱她,所以在这部剧中,我看到郑秀文几乎不用用力,就是轻轻松松的炉火纯青。
我想起当年看《长恨歌》的不适,我知道那个时候的她是真正用力真正入戏,可我确实觉得很别扭,她太渴望被摆脱傻大姐的形象,太在意被肯定。
后来电影上座后票房和口碑都差,她得了湿疹,失了恋,甚至于还轻度抑郁,据说瘦成了40多斤。
我那个时候很怨恨许志安,为什么要当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但我没看到郑秀文说他一句坏话。
那一年,她暂别娱乐圈,画画、旅游、给杂志写专栏,谁也不知道她到底变成了什么样子,有没有更瘦,会不会更悲伤,或者,是不是终于的豁然开朗。
再后来她出来唱歌,再后来她随随便便的演了《大搜查》,她既没有翻本的重新演回傻女,也没有卖力的更要证明演技,她就是清清爽爽的演了一个角色,然后终于告诉大家,我很好。
她简直变得太好了,坦坦率率的重新和许志安做回朋友,俩人一起看演唱会一起BBQ,她甚至于在许志安情变分手之后在专栏里面坦言,我们只是朋友,但你若问我有未曾想过复合,我有。
我好爱她。
爱她的坦率直白,爱她的光明磊落,还有,拿得起放得下,放得下又拿得起。
她写了那一小段文字,仅余一小片天空,可是,我看到了她的天空多么辽阔。
她还是孤男寡女中那个挂着游泳圈冲过来说,“我需要你”的没有一点娇气的港女,她还是钟无艳中那个没心机的说“好啊,说你需要我”的男孩子气,还有,刘德华一碰到危险就拼命的喊的:杀人灭口啦何家彤!
毁尸灭迹啦何家彤!
奸淫掳掠啦何家彤!
虽然你长成了苏珊警长有喉结的样子,虽然我眼盲了还是个颜控,可是我需要你。
所以十九年后,那个唱过《男人最痛》的男人兜兜转转,他重新牵起了她的手。
盲探里面的刘德华好贱的说,我喜欢你啦。
受了伤的何家彤说我知道你喜欢我有钱,结果刘德华更贱贱的说,我喜欢你,也喜欢你有钱。
这就是生活的本质。
我们变得更好,我们能够发亮,我足以保护你,我还爱你。
眉目有风霜,笑容有沧桑,镇得住场,发得出光。
看完点映出来,一钩超级月亮天如水,影院门口8个警察配一辆公安车抓一个偷摩托车的小偷居然放跑了(真没骗你= =)不禁感慨万分....闲话至此。
首先《盲探》是一部喜剧。
在上半年《西游》和《泰囧》两部烂俗喜剧各捞走十二亿后,杜老也坐不住了。
如果说《卧虎藏龙》火了就拍《英雄》小沈阳火了就拍《三枪》的老谋子是没定力,杜老的《盲探》绝对是给中国喜剧做了个典范。
7月1日晚上柴静的《看见》专访黄渤,他那句“看自己的表演从来没有笑过”让我印象很深刻。
无论周星星有没有给你的童年留下美好记忆,不可否认他的表演方式只是一种风格而不是一种品质,有特性而没有高度,说白了就是比谁能甩开包袱,这前无古人,来者要超越却不难。
而杜琪峰的喜剧不仅仅是表演,不仅仅是庄士敦这个人物本身的可爱,更是整个结构的力量——比如忙着吃菜的女装杀人狂,比如小敏躲柜子去巴西,不纯粹是恶搞,出现得不突不兀合情合理,只幽幽让人察觉到其虚假,然后为这象征性的表达会心一笑。
这很像是意大利和捷克&斯洛伐克电影的风格,试回想《美丽人生》《我曾侍候过的英国国王》等。
这种高一层的喜剧是中国电影提升自我所缺的。
周星星虽然还能圈钱,但艺术生涯恐怕光明不多了。
其次《盲探》才是一部警匪片。
犯罪学有一个学说:只要完全模仿罪犯的表情和举止,就能推测出他的心理状态、作案方式还有动机。
这是建立在有罪犯犯案前的影像资料的基础上的。
更不要说一个线索脑里嘎嘣一脆的柯南君了。
然而《盲探》中的推理,基本上就是发生一件案子(林雪殓尸案、小敏失踪案、失恋女人连环被杀案),华仔和Sammi开始各种入戏,最后导出结论。
好处是避开杜老游老不怎么碰的推理,画面感和表现力爆强,塑造迷人的华仔,帮助Sammi刷新换装纪录击败志玲姐姐成为新一代COSPLAY女王;坏处是这种折木奉太郎式的YY推理大大降低了智商难度,不过这根本不值一提,因为本来就是喜剧,所以,没啥坏处,要看严肃推理的去买一书柜江户川爱伦坡道尔阿加莎。
本片除了生死关头Sammi软绵绵三枪和华仔如有神助的爆头外没用到枪,是杜老的收敛杜老的老成。
从《枪火》传统的暴力美学的密集枪战,到《PTU》华丽而文艺的枪战,到《黑社会》《夺命金》一枪未开,只有在内地试水的《毒战》保险起见回归了老题材,杜老一直在警匪片的题材里寻找成长的空间。
所以比起墨镜王我喜欢杜老得多,前者每部电影看上去好像都在讲同一件事(当然从一而终也很了不起),但虽老仍不忘求新,部部质量有保证,这样导演怎能不爱煞呢?
另附法国媒体MUBI的评论:“这部电影呈现了杜琪峰经典的“警察重构理论”,盲人警察的傲慢与操控欲让这个本该政治正确的香港警察变得缺点很多,再加上冷幽默、可笑的情景,又让这种“政治不正确”的故事看上去没那么正经。
”能把审查制度玩弄于股掌之间,这也是杜老的魅力所在。
大决战最后一个镜头华仔完全是要便当的节奏吧,Sammi连救护车都不叫。
一个镜头又活过来了。
最后谈一谈华仔的演技。
十分制里起码可以拿到八分。
近期的台湾片《逆光飞翔》男主由盲人钢琴家黄裕祥本色出演,自然要真实得多,但也要呆得多(巧的是两片都有盲人摸女友脸的桥段)。
作为“后天失明”的表演我们参照一下《证人》,当年张家辉凭扮演半瞎的反派拿到金像奖最佳男主(其实男一号是谢霆锋...不说了ORZ)。
对张家辉印象最深的是,灰色浑浊的彩瞳,不停眨巴眨巴着的眼皮,而对华仔最深的印象是,从口袋里掏出探路棍,时不时傲娇中二跺脚发疯。
可见前重化妆表情,凝重;后重性格整体,喜剧。
各有千秋。
话说在Sammi家,用手电筒照华仔那段,完全是《调琴师》的赶脚= =我现在正在疑惑,明年金像奖最佳影片会颁给《毒战》还是《盲探》。
也有人说是《一代宗师》,但不觉得太不香港了么?
未完待续。
“被你发现了,好糗,幸好我快死了”盲人开车那段戏,浪漫指数秒杀99%的国产爱情片
又烂又假。说刘德华靠这部电影挽回在「富春山居图」里丢掉的名声就像说舒淇靠拍 AV 把脱掉的衣服穿回来那么可笑。这部片跟小时代,在烂片领域难分伯仲。
中游肚脐缝,粤语加一分,调侃银河好多片段。将所擅长的黑色电影与爱情喜剧杂交,黑收喜放,“盲”大过“探”。“捉奸一段太假。不是推理版《听风者》,却是搞笑版《人骨拼图》。美食与破案成正比。王宝珠头骨是鬼片,《读者》是假装看,金鱼瞪炒鱼和《毒战》里零钱对烧钱一样妙哉。
不懂豆瓣影评人
虽然没有神探好看,也有抄神探的嫌疑,但是看到这些老面孔,连老牛也不那么讨厌了。
郑秀文演女汉子真是得心应手,整体很港式结局加分。但是高圆圆到底怎么回事?
不好意思,比以往的来看只能给三星了
还行
都市传说之平胸汉子~
杜琪峰的电影只有一部《暗战》堪称经典,其他的都是屁。
杜导拍片开始走神棍路线么...秒生孩子和被砍成那样了还没事是闹哪样
7.7新衡山電影院,港片請認准杜sir,編劇韋家輝、游乃海。喜劇元素顯牽強,沒能很好融入,劇本贊,毫不含糊。
这货其实是爱情喜剧
剧情靠诌,演技靠吼。笑点低端,逻辑没有;编导已江郎才尽不可救,演员成明日黄花蝶也愁,惟影评人不离不弃频夸口,捧着臭脚啃不休。
惊喜!就像是看到了2013年的《神探》+《大魔术师》+《瘦身男女》!喜剧为主、悬疑为辅,兼有犯罪、惊悚、爱情等类型,剧情是有些杂糅,特别是心都提到嗓子眼了还要让人爆发大笑,赞一下这种全新的观影体验。
哈哈哈港片嘛,不要太认真了。
当华仔的时装片看吧。杜琪峰也让我失望
内牛满面打五星
表演有些夸张的不真实,且整个剧情一味追求无常而变得支离破碎。
从头到尾都是无来由的大吼大叫,刘德华完全没喜感。影评人真是信不得,两星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