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来一个帅哥,大风大浪过来了,结果走路的时候不看人低头玩ip5,就让对面的大美女给灭了!
可惜大美女没有排队买到ip5所以不知道ip5有了人脸识别功能,所以留下了线索。
在监狱里的阿汤哥没有辜负帅哥都有男朋友那句话,越狱的时候还带着自己的相好的。
等他们跑出来,花了不到5分钟的时间决定去偷克林姆林宫,在这里,阿汤哥用上了ipad3的裸眼3D技术,当然,这些开始的关卡是不可能成功,当他看到空白的胶卷盒的时候,Y还在那犯傻,其实所有人耳边都回响起庞涓看到了马陵的那颗被扒了皮的树的时候想说的话-中计啦。
by the way克林姆林宫不就是我们的故宫么?
从前我们有个民工进去溜达一圈就顺走七件国宝,阿汤哥这么大的动作都没有偷到,这是在向内地的民工致敬么?
他们的武力值都不在阿汤哥之下啊,而美国只有一个阿汤,我们有百万民工!
美帝你们颤抖吧!
忘了说了,他还有一个卖萌的副手,应该是英国情报局训练憨豆的师傅教出来。
很萌很萌。
然后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阿汤哥又变成临时工了....在飞机上他们拿着一个苹果电脑狂摁啊,贴着个大logo生怕别人不知道啊,这又不是在星巴克....我才知道阿汤哥原来是在imf上班啊,就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当他跟跟军火贩子说future的时候,真有ibd的范儿啊,不过军火贩子补过钙,看过大腕了,没理他,也是啊,5大投行都死翘翘了,ibd的话谁还信啊!
阿汤哥在监狱里一直搞基,不知道最近发生的事儿吧。
然后还在迪拜追车啊,什么doctor Q的东西都弱爆了啦,阿汤哥有个手机就搞定啦!
迪拜的米国大使馆也测pm 2.5么?
然后就是酒店里美女和野兽大战啊,阿汤哥一再表示美女要活口啊,好演激情戏啊!
结果那个很像野兽的姑娘醋意大法就把美女杀手给踹下去啦,100多层啊!
这么漂亮的女人啊,能下脚踢下去的肯定也是女人啊!
然后就是各种打啊,基本上就是阿汤哥的每个想法都没有实现啊,但是他命苦从不怨政府,接着打啊打啊打啊,曼联的维迪奇膝盖伤了要休息1年,他膝盖被人踹烂了,战斗力都不减少,那个像野兽的美女被人打中都没事儿,她是章子怡演的么?
最后阿汤在桌子上一口气扔了3台手机,他是在先达收机的么!
当我以为广告片结束的时候,阿汤哥戴上耳机,挡上脸活生生就是ipod的剪影广高啊!然后耳机里传来Siri2给他布置任务的声音啊,美帝是穷了,这活都外包了啊.....=========实在忍不住的分割线===========说我第一段没看懂的亲们,特工的工具能设计的这么2么,视界里有杀手,电光火石之间还要低头短信通知!
那个手机大特写给的,这个情节太不合理了。
所以我喷!
对于其他四处挑错的亲们,这就是挺扯的一个片子,我就写了一个挺扯的影评,您别跟小学语文老师一样挑错了好么?
影评能写成郭德纲的相声,也能写成小学作文,排比句都得凑够了仨才算数,比喻句要有本体,喻词喻体,可是我小学已经毕业了!
我TMD的不想写作文了!!!
提醒我宝马广告多的亲们,我觉得bmw的广告植入的还比较自然,不像apple的广告,最后一个自由落体,如果我没记错,落地速度大概是150公里吧,这个情节我觉得不算太夸张,这种恰倒好的植入广告我就不喷了,我不是灭火器,看谁喷谁。
最后,我虽然喷了苹果广告,还是给了四星,这个片子作为好莱坞商业片,中规中矩,还算不错。
最最后,看了评论,还好大多数群众的眼睛还是雪亮的,我很欣慰。
间谍片一直是好莱坞的炙手可热的类型片,流水线上出产的间谍片数不胜数,但作为系列而出现的经典间谍片其实屈指可数,基本不出《007》、《谍影重重》、《碟中谍》三部,其中时间最长,数量最多,流传最广泛的当属《007》系列,最为硬派最为有创造性的当属《谍影重重》系列。
而《碟中谍》系列,作为一个同样的重量级的间谍系列片,其的特色似乎一直在变,由于每部都换不同的导演,这部片子的特色一直在改变,唯一不变的只有那标志性的配乐和阿汤哥,从德帕玛、吴宇森到JJ、布拉德伯德,每部片子都打上了各自导演的烙印,而正是因为这种波动性,《碟中谍》系列才具有了其他两大系列片缺乏的东西:可塑性上带来的惊喜。
《碟中谍》系列四部的发展历程写在阿汤哥的脸上,从第一部时的英俊小生到第四部的满脸大叔气,阿汤哥伴随着《碟中谍》系列走过漫漫时间长河,并在影史上留下了一个经典的剪影,看着年近半百的阿汤哥仍然卖力的在荧幕上做出各种惊险的动作,不禁心生感动,他的付出和努力必将得到影迷们的认可,而回到电影上来,最新上映的《碟中谍4》无疑是《碟中谍》系列的一个非常优秀传承者,紧张刺激的剧情、幽默的小段落、劲爆的视觉冲击还有阿汤哥标志性的迷人微笑,导演布拉德伯德用自己的风格重新塑造了经典的碟中谍系列,给了影迷们带来了久违的惊喜。
《碟中谍4》的导演布拉德伯德之前是动画片导演,代表作有《超人总动员》与《美食总动员》,这两部皮克斯动画都以流畅的剧情、巧妙的细节和弥漫整片的幽默逗弄元素获得了很大的成功,这回转型拍间谍片,布拉德伯德把他前两部动画片中的个人电影风格潜移默化的用在最新一集的《碟中谍》中,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毕竟《The Incredibles 》中的Incredible和《Mission: Impossible》之的Impossible是近义词,所以对于这样一个想象力丰富并且会讲故事的导演来说,讲好一个天马行空或者说是天花乱坠的故事其实并不难。
而事实证明,他确实把《碟中谍4》这个简单无脑的故事讲的天马行空、血脉贲张,让故事的受众们大爽了一把,其实越是简单的故事讲起来越难,布拉德伯德优秀的叙事能力在此片中得到体现,《碟中谍4》的故事简单但是脉络清晰,层层推进带出各种精心安排的视觉场面和笑点包袱,当下很多大片犯的错误是故事为场面服务,而《碟中谍4》明显做到了视觉场面服从于故事脉络,虽然商业片的买点之一是视觉效果,但是只有视觉和故事脉络配合好了才能更好的展现其卖点,布拉德伯德执导之下全片基本无拖沓之处,直奔主题到最后一分钟,非常有效的利用了电影的两个小时,整个观影过程就是一次畅快淋漓的刺激体验。
和之前的三部碟中谍电影相比,第四部在继承的同时也做到了创新,相对于前三部的不苟言笑,第四部电影嵌入了不少的幽默元素,使得整部片子在紧张的同时也能让观众们会心一笑,这一方面减轻了高强度叙事、爆炸性视觉画面给观众们带来的疲劳感,一方面也丰满了整部片子的卖点,这是一举两得的安排,英伦喜剧之星西蒙佩吉承担起了这部分的卖点,他与阿汤哥AB角制的配合增强了电影的叙事效率,而他的存在也着实使得整部片子更加的富有活力,当然这种安排不应该喧宾夺主,不然就变成《憨豆特工》了。
虽然整片的动作戏比例有所下降,但是质量却没有下降,各种惊险刺激的画面足以满足观众们的商业片观影述求,阿汤哥卖力的表演也着实使得这部片子分量十足,虽然让戏于西蒙佩吉,但是对于全片而言,这是非常明智的选择,整片的效果着实大大超出预期。
虽然对于碟中谍系列电影而言,这些创新并不大,但是却是一种换个风格讲故事的好思维,布拉德伯德挽救了这部经典的系列片。
从克里姆林宫到迪拜高塔,阿汤哥矫健的身影无处不在,徒手爬高塔,单指擒导弹,半百闯世界,四曲书传奇。
时代越发展阿汤哥越接近准超人,一是观众们的的感官阈值在变大,二是好莱坞电影技术的发展。
对于布拉德伯德而言,他应该庆幸自己再一次成功的塑造了一个超人的形象。
其实《碟中谍4》的故事非常简单,基本没有什么可探索的地方,观众们需要做的只是卸下思维负担,与阿汤哥一道进行一次跌宕起伏、紧张刺激的冒险。
在布拉德伯德的包装之下,碟中谍系列电影重新披上了崭新的外衣追赶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阿汤哥会老去,但是碟中谍系列是不会老去的。
碟中谍系列电影是每个影迷心中难以磨灭的经典大片,电影标志性的音乐和阿汤哥标志性的笑容已经成为了很多人记忆的一个标注,它象征着荧幕上一股永不消逝的力量,阿汤哥半百之年的奋斗事迹也正是这种力量最好的注解,希望碟中谍这个系列能和007系列一样长青,为影史留下一段佳话。
《碟中谍4》的成功是多个方面要素结合共同的成果,当然其中最重要的是电影本身的质量,而就电影本身而言,作为一部纯商业片,《碟中谍4》非常成功的起到了娱乐大众的作用,也非常成功的获得了商业的丰收,这是一部商业片是否出色的两条评判标准,无疑《碟中谍4》满足着两点。
对于2011年大片质量普遍低下的情况而言,《碟中谍4》为2012年初的电影市场打入了一剂强心剂,今年的大片大战已经拉开帷幕,《碟中谍4》作为头批主力,打出了漂亮的第一役。
首先声明我是个俄语系的学生,所以写出来的东西带个人情感是不可避免的事,各位如果能看到这篇糙评,如果不喜,右上角有个叉叉。
影片一开场美帝的特工又向全人类再一次展示了他们的无所不能,俄罗斯监狱轻而易举就黑进去了,想开哪个门就开哪个门,传说中俄罗斯无比粗暴武力值逆天的狱警在一群囚犯面前各种无能为力,任凭开挂的男主角直来直去,上天入地还买一送一顺走了一个囚犯——毛子的科技水平和警卫水平简直不堪一击。
意识到这次大特工同志又要和万恶的毛子做出斗争拯救世界,我不禁好奇这次毛子又会搞出什么幺蛾子来,结果当听到女特工用一脸便秘的表情说出“核弹密码”的时候我整个人都阳痿了,美帝是不是觉得毛子活在这个世界上的终极奥义就是随时搞出个核弹来然后走向美国征服全世界啊!!
古巴导弹危机已经过去很久了好嘛!!
你不攒簇着北约搞条导弹阵线包围毛子毛子都要谢谢你全家了啊!!!
你的反导系统呢!!
从叉男初恋到碟中谍4就一直抓着导弹不放有什么意思!!
于是就这样三人组来到了一共苏联时期的电话亭,你以为那个电话亭一副穷矮丑的样子就是屌丝啦?
你错了!!
那个电话亭是舍己为人潜伏在毛子国的终极电话BOSS好嘛!!
变身发光一把抓,对外联系全靠它!
看到这里我都要感叹既然毛子国如此愚蠢落后为毛我天朝不加大动作派出特工小组全面征服罗斯!!
之后的20分钟我只能感叹美帝的科技手段简直突破天际,毛子有关部门对摄制组简直青眼有加。
不然你以为克里姆林宫那么好进!
警卫都是白痴!
出了这么严重的事情整个反应缓慢无比!
要是毛子真是有那么蠢为什么美帝你现在还没有征服全世界!
毛子的有关部门你是有多心甘情愿自黑才让摄制组进的克里姆林宫拍外景……在大特工终于逃出来之后尼玛整个电影最大的槽点出现了,大反派从内到外把钟楼给炸了……大特工就站在当时我站的那个地方眼睁睁地看着钟楼灰飞烟灭——果然屌丝和特工的区别就在于:屌丝站在那里照了一张挫照,特工站在那里见证奇迹发生。
之后专业分析员出现,此片终于进入正题,我觉得一切槽点在肥啾出现之后都隐匿大半了,这片子终于有消停的时候了!!
开始肥啾的天然呆设定果然很萌,但是我就知道所有的天然呆都深藏不露,人家是为了还给大特工一个老婆才生身取义跟着大特工出生入死的(误接下来大特工一路开挂,从爬迪拜塔到假扮终极大BOSS然后在沙暴之中毫不费力完全齁住全场,期间女杀手用亲身经历告诉我们:美瞳不是好东西平日要少带;惹什么人都不要惹女人,不然就等着从110楼飞下去吧。
大BOSS跑掉之后三个队友窝里斗,大特工从洗手间出来的那个脸色生动地向我们解释了什么叫: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
我以为我不是一个人最后这个世界还是需要我去拯救……肥啾的特工身份此刻穿帮,与大特工之间小小的对手戏真是动作华丽,引人入胜。
于是一行人到了印度这个神奇的国度,你知道的,任何事情只要跟阿三扯上关系那就没有办法不让人吐槽了。
一身暴发户气息用炫耀一托盘手机的独特方式向满面油光眼线没化对的女特工表达了他的爱意——这位富翁你到底是有多饥渴才会看得上这无时无刻不半张着嘴露着牙齿无论紧张高兴生气悲伤都只有一副表情的女人——当然你要说你喜欢的是她和阿三一样的肤色,那也无可厚非……最后大特工又一次开挂,开着车就从三层楼高的地方砸了下来,不但没死,还拿到了箱子,我都不禁想要看看那车子到底是什么牌子的到时也去买一辆。
之后大特工蠢到死地喊了三遍“任务完成”,你妹啊三楼摔下来的人还能有力气喊咯!
前两次喊失败了的时候不急得满头大汗居然还有空喊咯!
事成之后毛子又一次出来秀智商下限,圆满完成了俄罗斯联邦在本片里的全部任务。
影片最后大特工靠着自己的腹黑制服了傲娇的肥啾,四人组又准备去拯救世界了万岁。
一颗星给汤哥,好歹人家也活着从迪拜塔上下来了;一颗星给肥啾,我就喜欢他的美貌怎么地吧;一颗星给技术宅临时特工,俄语说的可比大特工好多了,至于女配角,零分谢谢!
Jeremy Renner今年已经41岁了,之前能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的作品貌似也就《拆弹部队》《城中大盗》这两部吧,甚至在提到另一部比较有名的影片《惊变28周》时,更多人的反应应该是“哦,原来是他啊。
”今天,《碟中谍4:幽灵计划》在千等万盼订好上映再延个三天终于在中国内地全线登陆。
而可以注意到几乎所有的演员表上仅次靓汤的那个名字是他。
其实在之前,只是知道剧情设定的Brandt是个紧张的参谋,想来既然是这种片子大不了也就是个笨手脚蠢汉,至少是硬汉特攻。
但直至今天去影院看过电影,发现之前的脑子里构想的形象完全被颠覆了。
他绝对是MI4一大亮点。
眼神里忽闪的不坚定还是紧张的小动作,绝对是演员自身的感悟而并非硬扣剧本编排。
作为粉丝,心里清楚这个角色跟他之前饰演的桀骜不驯或沉稳冷静有着千差万别。
但撇去粉丝独爱心理,还是要说JR这次角色塑造的真心成功。
整个片子看下来还是很爽的,爬楼那段看的我手心只冒冷汗。
优点大家自己去电影院体会吧,下面谈谈有些不合理的情节。
剧透,慎看!
1.核弹发射密码应该是顶级机密,居然那么轻易就弄到手了。
2.冷战早已结束,美国要俄罗斯的核弹发射密码干嘛?
3.特工骚爷(LOST看多了)被杀、密码被抢说明内部有间谍,后面潜入克里姆林宫的行动被利用再次说明内部有间谍,但是影片没有交代。
4.一个没有任何动力设施的气球如何保证正好飞到烟筒正上方?
5.克里姆林宫的安检系统还不如迪拜的那个大厦。
6.阿汤哥的那个两面服反过来穿之后里面并不是俄国军服,算是个小穿帮。
7.核弹发射装置被偷俄罗斯居然毫无反应,就算不相信美国的情报,也该自己检查一下的啊。
8.我要是潜艇里那个按按钮的,遇到这种命令肯定直接和总统电话确认。
9.既然俄国毫无反应,为何不能直接利用俄国的军用卫星,反而去用孟买那个过时货呢?
10.既然发射装置和主机可以远距离无线通信,那个头号坏蛋为何要亲自去现场,躲起来操作不是更安全?
11.核弹都飞到美国本土了,明知道俄罗斯核设施被盗的美国政府居然毫无反应。
12.潜艇上发射的核弹属于二次核打击,也就是核报复,一般都会携带多个弹头。
看着微博上一片溢美和秀票之潮,趁着午休取消健身计划,跑去大地看《碟中谍4》。
未出意料,果真没有其他观众,除了两个大地的工作人员外,几乎就是“包场”的阔派了,无奈整场电影观影人数太少,未开空调,打着寒颤看完整部电影。
估摸着这部宣传做足的电影,在小城并未受到足够的重视,此前排期大概也是零上座率,所以当班的那两位工作人员自己也没有看过,这才在里面蹭电影看。
作为一部有着15年历史的长寿谍战商业片,固定的套路当然是英雄历经千辛万苦,但最终拯救了世界,这一点《碟中谍4》自然不能免俗,就连上字幕的长镜头也跟经典长寿谍战片《007》有得一拼。
看的是引进的英文字幕版,不知道是否删减镜头,居然没有什么“花瓶”镜头,唯一的床戏就是女特工简,将只脱了鞋的印度花花阿三扔在床上,掐着脖子问他要卫星的密码。
从头至尾,众人衣冠楚楚,谍战片中常见的香艳场面几乎降至负值,大家各自守身如玉,一心只为拯救地球。
冷鼻冷脸的女杀手出现床戏机率几乎为零,特工间的情愫也上升至“只为在人群中多看你一眼”的柏拉图高度。
宝拉·巴顿在宝马豪车里面换衣一出,也只是点到为止,符合情节需要如果不是万恶的审片生机构作孽,直至上片尾字幕才发现,原来这一部《碟中谍4》如此素净超出想像。
岁月总归是有无情的,想想1962年出生的“靓汤大叔”已是50岁的高龄,当年眉眼中的青春自是不在,纵使笑起来还是那一口森森的白牙,但年纪还是逃不过大银幕放大后的无情。
看到此处,纵使各种特技、各种打斗、各种飞来飞去、各种爆破、各种桥段、各种煽情、各种苹果、宝马、DELL以及迪拜旅游的置入广告,都没有“肉味”来得令人提神。
出了影院,手足冰凉地赶回去上班。
碰到同事在展示年节入手白色款的iPhone4s。
经历了“周久耕事件”后,身处公门的人吃穿用度都很小心。
虽说用iPone4并不是什么张扬的事情,但大家都默守陈规一般不去赶这个时髦,时至今日才见到所谓的“本人”。
若不是对方细心讲解天线装置的区别,iPhone4s的外观与iPhon4并无二致,想来也是另一个层面上的低调。
写这篇水文的时候,突然想起来,整部电影唯数不多的大面积“露肉”镜头,居然是“靓汤大叔”在逃离医院那一场,裸了一个上半身,肌肉结实保养得很好,再加上最后凝视“死而复生”的爱人时,大柔焦的面部特写,这才惊觉原来“靓汤大叔”才是整部电影最大的“花瓶”。
而《碟中谍4》预留了续集的契口,更让人觉得原来这部电影就是传说中的iPhone4s,不要期待惊喜只要知道到上一款上线时候及时排队即可。
原文链接:http://leftfm.com/5578.html
上大学那年,我看了吴宇森拍的那部《碟中碟2》,那时我还没看过《碟1》,对阿汤哥的了解也只是靠脸蛋吃饭的娘炮一枚。
如李连杰刚刚参演的《轰天炮4》一样,我深信每个不远万里来到好莱坞的中国人都有着毫无利己的动机,依仗他们所特有的东方元素,才拯救了西方一个个苟延残喘行将就木的系列剧。
当然,这种傻逼想法没有持续很久,因为这伙人很快就搞砸了回来了,但《碟中谍》系列给我留下的印象却通过这一部坐实了,就是冷不防撕下来的二皮脸、攀岩的肌肉男和鸽群中迎面冲来的大摩托。
《碟3》和靓汤那部《危情谍战》也没离开这路子,就是高科技+风光+夸张暴力,当场马戏来看足够热闹,胜在全面,但节奏不抓人,也谈不上什么感官冲击力,真要当谍战看叫人过于舒坦,心脏提到棉裤腰,不用跟《谍影重重》的伯恩比,比起普京年轻那会估计都不行。
直到看了《碟1》,才知道这系列的开山之作本来是个什么面目,从祸起萧墙到内鬼迷雾,火中取栗到隧道决战,真的是环环紧扣一波三折,正应了那句“知其不可而为之”,反复诠释着片名所谓的什么叫“不可能的任务”。
而今天看来的种种俗套,对于这部1996年的影片也印证出开山立派的宗师气象,直看得我心潮澎湃双拳紧攥,心脏提到嗓子眼,大有“恨不谍战死,留作今日羞”之感。
如果说《碟1》之所以经典源自于节奏紧凑的剧情、峰回路转的推进和令人闭气凝神的氛围,那么《碟4》的到来告诉你那一切只不过是序幕。
有《谍技》一文为证:西方有善谍技者,名为汤哥。
会克里姆林宫大宴,于鹰犬之眼前,施八尺屏障,谍技人于屏障后,一枪,一衣,一丑,一IPAD而已。
鹰犬致盲,渔翁得利。
但闻宫墙轰然一声,四方坍塌,汤哥演砸。
满座寂然,无敢哗者。
遥观迪拜举世第一高塔,手可摘星,喝惊天人。
便有汤哥腾挪于其身,登高丘,望沙暴,科技手爪相勾连,下临万丈不复之深渊。
既而一爪失灵,独挂风中,单手攀爬。
另一爪亦损,跌落,拍而继之。
当是时,危楼之千仞,汤哥之决绝,沙暴之危急,时间之紧迫,一地齐发,众险必备。
满座观众无不伸颈,闭气,侧目,攥拳,以为妙绝。
未已,沙暴来袭,汤哥亦力有未逮,失之秘诀。
听闻孟买之地有鼠作作索索,欲取卫星,遂追击之。
宴中施计,鸡鸣狗盗,各司其职,妇坦半乳诱敌,敌欲抚乳,妇拍而呜之。
观众意少舒,饶兴正坐。
忽一人大呼“核爆”,敌起大呼,妇亦起大呼,汤哥还起大呼。
双拳其出,额而敌拳亦出,拳脚相加,如雨点落。
其间宝马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
又夹核弹飞行,宝箱辗转,抢夺声,叱咤声。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持宝箱一秒;人有百命,命有百回,不能活此一次也。
于是观众无不变色,血脉泵张,攥拳霍霍,几欲参战。
忽然啪嗒一下,程式取消,核弹入水,音乐响起。
围观,一厅,一幕,一票,一阿汤哥而已。
大场面、打斗戏、香车美女、嘻笑怒骂、儿女情长都全啦!
看完这个再根据前期评价,可以期待第五部!
感觉第四部才是系列的真正开始,一个Team终于组成,每个角色都很讨喜!
可惜阿汤哥已经不再是那个帅得像妖孽的小鲜肉了,不过还是很帅啦!
还有本片最神奇的特技效果就是:阿汤哥在经历了 医院逃亡跳汽车,克里姆林宫大爆炸, 迪拜高楼撞玻璃, 漫天沙尘暴里追捕, 以及开汽车自由落体撞地面 等一系列伤筋动骨的剧烈运动后, 那张虽然有点苍老但依然帅气的小白脸居然豪发无损,连个破皮都没有!!
影片看完,所有人的感觉都是情节紧张,扣人心弦。
除了匪夷所思的特技和平行蒙太奇以及节奏的把握属于好莱坞拿手好戏外,不妨看看两个简单但是非常实用有效果的小技巧:体验性植入和倒计时。
在越狱次情节完成后,影片展开了一个小组合作闯克宫失败的次情节。
这个次情节非常有用,对观众起到了铺垫抑或曰体验式植入的效果。
1)一个身经百战的特工,在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际就死于女杀手之手(还故意留了一口气),并且行动惨败。
向观众体验式地植入了女杀手比特工更强悍更狠毒的印象。
观众于是对于特工小组在主情节正面交锋能否斗得过她,产生了悬念。
2)同样的,大反派能够截获特工小组的通讯频道,并嫁祸于特工小组。
体验式地植入了大反派比特工更高明更掌控的印象。
于是观众对于特工小组在主情节能否斗得过大反派,产生了悬念。
3)克宫大爆炸的戏,拍得惊心动魄,而这不过是大反派小试牛刀。
体验式地植入了反派爆炸威力大,后果恐怖的感觉。
使观众对于影片的核心危机,核弹爆炸产生担心和恐怖的心理预期。
4)医院逃跑的戏,男主角几层楼的高度都不敢跳(如果是成龙的电影基本不在话下),就算最后跳车也摔得不轻。
体验式地植入了(同时也划定了本片特工高空能力的基调)高处跳跃对于男主角(观众原先预期是全能无敌的,一切掌握的)同样非常危险且有心理压力,还容易跳偏,容易受伤的感受。
于是后面男主角爬高楼外墙,男配角爬深井和正反大战空中车库的戏,观众也相应产生了担忧和惊心的感觉。
而且这些感觉在影片反复演出的高空跳跃死里逃生的特技中不断地叠加,增加了对于观众的冲击力。
5)次情节交待两个队员一个是菜鸟,一个刚失去恋人经历行动失败有心结的女性。
最后被大反派设局算计导致行动失败。
而菜鸟紧张万分,还在行动中发生了一次失误。
女性则经历了连续两次行动重大失败。
体验式之植入了队员水平/情绪不可靠,特工小组一切并不在掌握,行动容易失败的印象。
观众于是对于特工小组在主情节中的行动成败充满的担心或者悬念。
试想如果这个次情节,队员麻利靠谱,行动顺利,反派们在主情节才出现,男主角高空跳跃如探囊取物,无比精准,后面的主情节对于观众的冲击力会减色多少。
此外,在主情节里给观众制造紧迫感的就是倒计时。
1)主情节每个事件都有具体精确的时间限制,而且时限非常之短。
2)随着影片的节奏加快,时限越来越短。
开始潜入机房时限还有几十分钟,保持半公里追踪距离的(变种的时限)就更短。
从印度大亨获取核弹密码只有5分钟,核弹发射只有三分钟,最后车库里终止发射只有1分钟左右。
3)不断地有倒计时的提醒。
例如跳动的电梯楼层显示,倒计时的钟特写,特工耳麦里的倒数声音,特工之间的反复提醒。
沙暴,在谍中谍里加剧了危机和紧张感。
而上述简单的道理龙门飞甲要是学会十分之一,就不要同样是搞两次沙暴,还没有一点紧张感。
但是,影片开头越狱的次情节略有不足,除了制造一个悬念(为什么他在监狱里,为什么要救线人),没有对于整部影片有所帮助。
当然主情节里,线人派上用场了,但作用不明显,不关键。
唯一可以显示男主角先知先觉将来会用得着他(他越狱后接收秘密任务才知道要重返俄国),但用意也不明显。
在高潮后的尾声里男主角揭示了这个悬念,但这也不是很有余味的结尾。
因为,高潮已过,尾声是用来平缓观众的情绪的。
这里,观众对于越狱次情节的悬念本来就印象很弱,基本也不是太走心了。
当然,尾声揭示了一个在影片中没有发生,基本通过片中人物口述观众才能想象的生离死别爱情故事(不厮守但爱永恒)。
凡危机/动作高潮过后,就是爱情戏,这是人基本的心理安全需求,也是动作片的常规桥段,这还是需要的。
阿汤哥确实是老了,一脸的皱纹,虽然世界对硬汉的标准皱纹也是重要标致,可惜现在观众的可谓是越来越高了,我就想看个男人要有头脑又要有屁股,要帅又要性别模糊,要年轻又要成熟,谁叫我买票呢?
说到底,阿汤始终不是偶爱的菜,硬邦邦的老实间谍,仅限于远观,无趣的很。
碟4虽然剧情毫无新意又无逻辑,但是看碟4的人哪有人去看啥剧情和逻辑,就是来看吃果果的动作片,要的就是从头到尾的英雄主义暴力。
碟四也算是尽到本分,打出新意,打出花样。
阿汤就是打不死的小白鼠,就差能飞起来了,恨不得披风衣自己抱导弹。
真是拼了老命了,打星老了是够惨的,我们还是该走文艺路线吧。
吐槽的是,我好讨厌粗糙的女猪啊,穿上那个礼服就是个农民批了个毯子嘛,能和萝莉杀手换一下子就好了。
阿汤哥一贯的耍帅 西蒙佩吉的出现使得笑果十足 优秀娱乐片但还不够优秀
作案工具都亮瞎眼了,但是情节就那么回事了,每次都是最后关头拯救世界
又一部一个人去看的电影 看的时候我完全不专心
当熟悉的Impossible theme在影院响起,风韵犹存的靓汤出场,各种鸡动混夹着无法抑制的鸡血,一部没有尿点的满分商业大片,分分钟一个秒杀,时不时出现的意外,人物始终处于机危境地,好莱坞经典“最后一份营救”在今天仍然闪耀着它独特诱人的魅力。不断穿插的笑点混合着精彩的动作打斗,一泻千里。
本片最神奇的特技效果就是:阿汤哥在经历了医院逃亡跳汽车,克里姆林宫大爆炸,迪拜高楼撞玻璃,漫天沙尘暴里追捕,以及开汽车自由落体撞地面 等一系列伤筋动骨的剧烈运动后,那张虽然有点苍老但依然帅气的小白脸居然豪发无损,连个破皮都没有!!PS: “影子戏法”动作片少有,值得一赞!
一爆米花电影真的有必要拍133分钟么,远没有Steel Real热血啊!
观盘子4有感:大哥已老,小受崛起;俄国死板,迪拜大傻,印度富饶,美国人民又一次拯救地球,最勇敢,印度人民金山豪车,很幸福;腐女遍布全世界,小受识别不分国界,铁甲神跳前的性感背影停留那么长时间,不是导演随便安排的,下一次,说不定就没阿汤哥什么事了
大家都说的太好,导致很失望 一分给阿汤哥 一分给苏瑞!
五颗星给老去的克鲁斯大叔。。就像007一代又一代离开一样,即使你的生活一团糟,即使你不再有健壮的好身材,但是碟中碟系列,很高兴能再看到你!
阿汤哥你就拍苹果广告也要卖力点啊,本片的制作水平是10年前的,如果不是15年前的话。
开场被美丽的雷亚杀死的那个特工是迷失里的索耶哦!雷亚咋那么招人稀罕那。故事一般
杰瑞米·雷纳比阿汤叔有层次多了,阿汤叔每次都爬高、追跑、裸露、穿西装、吻女配角。。。再说这种片用不用拖这么长啊……
燃点很够,吐槽点也很够,音乐略弱,阿汤哥在这个年龄上终于搞明白了如何运用自己的魅力……然而整个team来说气氛不对。这片子拍的时候一定没有指环王那么整个拍摄组一起闹也不会像妇联队那样一起2B,所以看起来膈应膈应的。能凑齐和阿汤哥一样高的队伍挺不容易的,肥啾的腰身和屁股真好看 XD
整部电影就是胡扯,不知道看的什么,高科技不像高科技,不着边际,实在看不下去,就想睡觉。一个字 烂
对不起 是我没用 太紧张了 吓得我尿了几滴
我決定回去給福爾摩斯2加一星 @百老匯電影中心
开场-噼里啪啦噼里啪啦-阿汤大难不死-噼里啪啦噼里啪啦-阿汤大难不死-噼里啪啦噼里啪啦-阿汤大难不死-噼里啪啦噼里啪啦-结束
整部电影一个字跑,看得我累死了,谁都知道全力跑完一千米以后的感觉。汤姆嗑螺蛳真的是老了,rainman当中那个小伙子还依稀在眼前啊。
“松垮”很能概括现在阿汤的身材和面皮==,那个所谓的女猪比男银还要彪悍。。。所以,这片只能看看那俩傻缺卖萌了。。。
这是最容易装B的年代,也是最难装B的年代,即便是IMF,也不过用疯5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