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岸线讲的一个小军营,两个得强迫症的人是线索。
他们的病是人性的一种状态。
发疯的女人引男主角进入危险区时的那段,我将女主角看作是男主角内心的一个幽灵,因此他才会幻觉的拣到那只手人被误击毙后群众的激烈反应和最后群众的围观说明了百姓的愚性军营里依旧有人听从退役的男主角的命令,显示了军营一日为上司终日尊重的上下级分明制度也正因为这种制度 使得下级对军令对上级的恐惧,也就有了私自的堕胎电影表达了导演对战争的厌恶,没有战争就没有压批人性的军营,没有怀孕的女人 没有误伤的百姓,没有疯了的女人和男主角 没有这个彻头彻尾的悲剧。
但是如果没有战争 这种人性是否会从别的角度表现出来,我的答案是肯定的。
所以 这又是一部金基德拍的 反映我们只能接受不能反抗的现实人性悲惨的电影 在他的电影前 努力变的多么的无力
韩国人拍起电影来,很有血性,越是小的民族,越是有一种坚韧到固执的团结,但这种团结在这部电影里,是负面的。
一只位于韩朝边界的军队,他们的任务是全力看守海岸线,以防外部的间谍入侵,但实际上,全片没有出现任何的外部入侵,取而代之的,却是军队内部一点一点的崩坏。
这些年轻热血的士兵,面对无形的敌人,他们的荷尔蒙只能在玩耍似的足球游戏和偶尔的斗殴中得到发泄,最糟糕的是,那些属于这个年龄段的合理的性欲,在头盔里贴着的破烂不堪的裸女照片上被无情的压抑了。
所有的故事都只有一个源头,压抑,性的压抑,热血的压抑,愧疚的压抑,责任感的压抑,当这些压抑堆积到一个人的头上,那个人就是奉公执法赤胆忠心的姜汉泽。
没有人能够证明,当他开枪射击在海岸线上做爱的男女时,是误伤还是蓄意,导演透过夜视镜清晰的向我们展示了当时的情景,那扭动的身躯和猥亵的呻吟,明显和间谍没有半毛钱关系。
也许他只是想要射出他的子弹,在他坚守的岗位上。
对方是谁和动机为何一点都不重要。
但随之而来的疯狂,却显得有几分牵强,如果有勇气射杀,为何没有勇气承担后果?
作为一个训练有素的边防军人,内心岂能如此轻易的就被摧毁?
只能说,姜上士的疯并不是这次事故造成的,从一开始,他就是个貌似正常的疯子,事故只是为疯狂打开了缺口。
故事里的另一个疯子美英就让人心疼的多。
爱人在自己面前被射杀,还被手榴弹炸成碎片,她无法接受眼前鲜血淋漓的事实,索性选择了疯狂。
可以这么说,在成为了一个疯子之后,她快乐了很多。
她天天徘徊在海岸线附近,心甘情愿成了军队发泄欲望的工具,也许只是因为在那些轮番压在她身上喘气的男人脸上,能找到男友的影子。
她怀孕了,在一群面容僵硬的士兵之间,她穿着白裙子,温柔的吻了所有和她发生过关系的人,一二三四五六七,她的笑容里只有快乐,那些平日里和她一起玩耍的哥哥们,他们全在这里。
惩罚呢?
对他们的全部惩罚,就是捉到她,在一个大雨滂沱的夜晚,在没有麻醉药的情况下,对她进行了堕胎。
这种不言而喻的默契,就是一个军队全部的团结。
在美英下身流血潜入浴缸里时,长相怪异的鱼在晕开的血液里游动,没有什么隐喻,金基德大概只是想给这个女孩一个诗意的结局,来自大海的水,会给她以洁净和包容,就像她最终消失在海里那样,变身一尾鱼,成为海的女儿。
水是金基德永恒的命题,可以理解为他的恐惧和归宿,可是人不能永远在水中,总有一天要上岸。
对于我来说,电影到这里就结束了。
罪恶永远没有被制裁的一天,小人物的爆发很快就会被淹没在体制的洪流中。
最后姜上士枪杀了那么多战友,也只是给观众的压抑一个出口而已,他的罪没有被原谅的可能,而我们沉浸在他越发扭曲故事里,被暴力却迷幻的画面所吸引,也是有罪的。
无论是小说还是电影,创作者都刻意营造一个自己的世界,借此表达其思想。
金基德营造的世界与别人相比,更加封闭,几乎不与外界接触,可能是导演认为如果不受外界的影响会将人的本性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
影片描绘了剧中每个人的心魔:汉楚的心魔是杀死间谍立功,金上士的心魔是惩罚处处与自己做对并且胜一筹的楚上士,士兵们的心魔是如何排解无聊排解孤独得环境带来得无聊,而疯妹妹的心魔则是希望重温被误杀的男友给她带来的快乐。
每个人受心魔得驱使,然而心魔超出个人的控制,每个人得行为结果便与环境产生冲突,称之为违规或是违法,起码也是离经叛道。
其实我们的一生都在同自己的心魔抗争,无论是赢了还是输了,结局都很悲惨,就像电影的基调是灰色甚至于黑色的,剧中人除了疯妹妹都没有笑容。
是否是导演想告诉我们,因为欲望造就了心魔,就注定人们的悲惨命运。
可是如何让心能够超脱欲望之外,电影没有给出答案,现实生活中也没有好的解决方法,只能依靠每个人的悟性和修行了。
他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好士兵,尽责的士兵,但是,只因为处于戒备处于尽责而误杀了一位平民,而,他的内心以及他的外界瞬间起了变化——一切无法回头。
一个人因尽责而遭受悲惨的命运,这有什么公平可言?
这有什么忠诚可言?
那些不尽责的人反而活得很好!!!
她,的的确确是疯了,但是,上天或者说,是那些男人们的邪恶之心,趁人之危之心(除了其中唯一有良知的金上兵)助她来报复他们!
如果,那些士兵,即那些男人,都如金上兵一样有良知的话,他们就不会自己给自己挖坟墓了耻辱地埋葬自己了。
是他们自己在糟蹋她以及强行给她打胎的种种作为的时刻给他们自己一一埋下了灭亡的种子,报应的孽种。
那些长官,除了会把气撒在手下人身上,除了折磨手下人来泄愤和“洗耻”之外,什么实事都不会干!
他们就是一群窝囊的男人!
一个没有道德的群体,不用敌人来灭亡他们,他们自己就会慢慢地把自己一个个灭亡掉。
电影伊始就是一个充满理想的士兵误杀平民的情节,几乎省略了情绪的铺垫。
一个在其他电影中有可能被用作高潮部分的情节被用在伊始,这正反应金基德是一个比别的导演要求更高,更苛刻,必须要走的更远的导演,他要深入本质,挖掘人性与人生的机遇,他不满足于只走到中层,他要挺进到顶层!
一开始的配乐只有一段很唯美和一段很压抑的。
很唯美的是描写女孩的,从这个配乐,感觉是导演想表达出女孩男朋友被误杀了,而被逼成的一种纯爱的人,把每个人都想成了自己的男朋友,一直在傻傻的笑,感觉永远那么的天真。
很压抑的那段是描写姜上校的,从这个配乐,感觉是导演想表达出上校自从误杀之后,极度压抑(本身上校就是极度向往捉到间谍的,发现自己误杀之后反差太大),再加上一些舆论的压力,女朋友的某些事情(其实这里没看懂),导致了上校被逼的产生了一种要终日要在海岸线,从事捉间谍的工作。
而从46:55开始,第三段配乐开始了,是一段很悬疑,很阴深的音乐,这段音乐我觉得是导演想暗示,第三个被逼疯的出现了,那就是上校的下属,金下士,感觉他是因为被在海岸线上的总总超乎他想像的事情所逼疯的(命令他不服从一个曾经很佩服的上级的命令,看着其他人把可能是自己的孩子杀掉),他厌倦了这个海岸线,所以产生了人格分裂,要把这里他讨厌的人杀掉。
总而言之,这部电影,完美的阐述了一个逼字,海岸线如此,现实也如此!
第一次写影评,情各位大大提出宝贵的意见哈哈哈!!!
晚上看了金基德的《海岸线》,预料之中的心理准备,亘古不变的演绎方式,压抑却又令人宣泄的情感基调,号称“亚洲360度无死角”的张东健帅得一塌糊涂,演技也真不赖,主题曲结尾想起的时候让人泪眼朦胧!
个人一直是对哈韩哈日反感的,对韩国电影却情有独钟,对金基德的作品更是尤加欣赏,大学以来即如此。
可能是大学期间现实主义和批判主义作品看是多了的缘故,对影视、文学、舆论和娱乐节目也是偏好写实和批判性质的。
个人认为金基德的电影,《野兽之都》《坏小子》《漂流欲室》《空房间》《春夏秋冬又一春》《收信人不明》《撒玛利亚女孩》 等 ,几乎 都算得上佳作。
掠夺、自残、杀戮、侮辱、歧视、挣扎、无奈、性宣泄、逃避和解脱,揭露现实黑暗和人性丑陋,批判战争的残酷性和灾难性,崇尚渴求返璞归真,便是金大叔电影里面的所有元素和倾向。
虽然会让观影者产生临时歇斯底里崩溃式呕吐式的视觉冲击和压抑沉溺的心理感应,但走出影院后又获得如潮好评,不断地赢得大量粉丝,足以证明金大叔的风格和魅力。
金基德评价自己的一句话一直让人印象深刻:“韩国人民并不喜欢我和我的电影,他们更偏好那些娱乐和商业片,在他们看来我只是欧洲人眼里有名的电影导演!
”是的,金基德年纪轻轻就在韩国影坛属于巨匠,今年的威尼斯电影节把金狮授予《圣殇》便是最好的褒奖,但他的风格太犀利,一次次狂风暴雨般地抽打和批判自己民族的劣根性和丑陋,除了那些死忠,广大民众不喜欢甚至厌恶,实属理所当然。
相对于中国,金大叔可谓幸运得多,中国电影真是被国情和现实制度压得抬不起头,只能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一位老师曾经引用过的一句有意思的话来表达吧:根源于悠久的封建社会文化,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是一个闷骚却又渴望张扬的民族,道德至上却又无时无刻不在违反和践踏道德。
流着口水美滋滋看着岛国片,嘴里却骂着日本人至贱则无敌;经济飞速发展,GDP、CPI几何攀升,国民却怨声载道;天天喊学习雷锋好榜样,老人的下场竟然到了摔倒都没人敢去扶起的境界;小时候最渴望成为的,最有威信力最可爱的人民警察,在网上看到的除了全国各地的扫黄打非就无所事事了,甚至用上了高深莫测的潜伏心计和无间道智慧;运动的最高追求,最不可亵渎的奥林匹克精神和国家荣誉,观众却是最卑微的被愚弄者,金牌至尊无上和运动员发家致富成了最抢眼的关键词;钓鱼岛民族危机时刻,国家以大局为重能够理解,民众却不干了,是可忍孰不可忍,冒死打砸,抵制日货,高喊”给我三千城管,誓死踏平东京,给我三千贪官,誓必吃垮岛国”;上海火烧大楼,国庆华山论刀,结果都是临时工和农民工惹的祸。。。。。。
陆天明、谢晋、张艺谋、田壮壮、贾璋柯、娄烨、王全安、姜文、张扬、张元、王小帅、《菊豆》《红高粱》《大鸿米店》《三峡好人》《图雅的婚事》《苏州河》《鬼子来了》《蓝宇》《巫山云雨》《盲井》《青红》《白鹿原》……多少的好导演,难得出一部不错的片子,却因为触痛了自己的伤疤和神经,被死要面子不肯承认自己缺陷和硬伤、挑剔而刻薄的民众的唾沫星子淹没,成了广电制度大门前的冤魂,国产电影也成了欧美市场的炮灰!
香港电影曾经百花齐放,吴宇森、徐克、王家卫、陈可辛、尔冬升、关锦鹏、许鞍华、杜琪峰,台湾也当仁不让,有我更偏爱的现实主义四大高手杨德昌、李安、蔡明亮、侯孝贤,现在都面临青黄不接。
中国电影发展的现状,显然已经跟不上国家曾经的文化主张,充其量只是繁花乱放。
归根结底,政治是经济的产物,文化又是政治的成分,无可厚非。
在如此现实快节奏、安逸幸福却又急功近利、莽撞和浮躁的环境中,每个人必须明白一个永久不变的生存法宝:强者自强,自助天助!
附:网友A:工作和生活压力这么大,中国就不该拍严肃变态的现实主义影视剧,看些轻松快乐幽默的就好了!
网友B回复:那你看新闻联播就好了!
点评:鞭辟入里、一剑飚血!
3.25在资料馆看了金基德的《海岸线》,不得不说…每次金基德的电影都让我感觉抑郁和难受…但拍得真是好(当然有时有点用力过猛稍显做作但仍然觉得独出心裁)歌曲(插曲《沙子森林》)用天真烂漫的女声及曲调深刻地反映和贯穿了影片的阴暗与残忍,悠扬的音乐每每响起强烈的反差只让人遍体生寒。
金基德贯彻了他个人一直以来独树一帜的重口味美学,该说是猎奇还是追求反差呢。
总之一定得是触目惊心的,有时候还叫人觉得玩得太过火,某些画面真是不忍看。
和之前看的《漂流欲室》有异曲同工之妙。
故事发生在朝韩边境海岸线上,为了防止朝鲜间谍进入韩国,海军每晚都要在海岸线内守岗。
女主角米英是个单纯、疯癫、无辜、邪恶又惊悚的混合体。
和喝醉的男友英吉作大死进入封锁的海岸线,恰巧遇到求功心切的男主姜上士(张东健饰演,片内唯一的大牌了),二人媾和之时,男友被乱枪扫射奄奄一息,临末了还被男主一颗手雷炸成肉渣、尸块飞得到处都是,然后女主角就吓疯了。
当然这是故事的导火索,因为一次误杀平民,所有海岸线上人的命运都被改变了。
首先是女主角,在疯掉之后她整日游荡,同时“勾引”(这是最令我迷惑不解的地方,因为不清楚此时以她的精神状况是否带有目的性)海岸线上的士兵们。
血气方刚的年轻士兵抵挡不住诱惑,接连同她发生了关系,这里感觉男人就像散发原始兽性的牲畜般,居然真的能对一个心智已然崩溃的女人下手。
而讽刺的是姜上兵在误杀平民后居然得到了褒奖得到了休假的机会。
但是痛失爱子的妇女在他面前歇斯底里般的诘问、女主角呆滞幽深的双瞳对他产生了太大的影响,他的内心开始挣扎。
明知自己只是尽了该尽的义务,但给百姓带来的痛苦却是切实的,自己的勋章是建立在“无辜”之人的鲜血上的,所以他也无法原谅自己,女友的安慰起不到丝毫的作用,反而使他陷得更深。
尤其是看到疯癫后的女主角一个人在海边嬉戏露出天真无邪又悚人的笑容,他的内心也濒临崩溃了。
后来就算是被小混混们泄气痛扁也没有反抗…鉴于姜上士的精神状况军队强制他退伍了,这更进一步打击了他。
令人印象最为深刻的当属米英被她的混混哥哥发现怀孕后的一系列剧情…本身就快要被妹妹崩坏的精神状况逼疯了(把头放在案板上用菜刀“剪”头发啊、在沙滩上“遛”鱼啊、每天都一副傻笑的样子四处游荡),又发现妹妹被军人“诱奸”。
前期米英的哥哥绝对是一个讨人厌的负面形象,可是此时此刻看着妹妹变成这样而他要担负起照顾她的全部责任,也是可怜…在绝望与盛怒之下,他拉着米英去铁网外叫嚣。
而那些与米英发生关系的士兵则慌张得无以复加…我不知道是否该将他们称之为懦弱。
因为几乎没有人自觉站出来,后来受到惩罚也是为了不让米英的哥哥把事情闹大传到上级耳朵里。
最令人发指的就是,众人一脸哀痛地决定为米英实施堕胎。
纵然他们看起来百般痛苦,每个人都在为可能是自己的孩子惋惜,但真正站出来反抗的只有金上兵,而他的呐喊声最终还是被大家的意志盖过。
怒号中向虚空打去的几枪使一切看上去都那么无力…他们最终还是剥夺了她的孩子。
而后就是影片的“高潮”了,金基德式触目惊心的镜头,被打胎后的米英落魄地回到家蹲到了鱼缸中,阴道流出的血把鱼缸里的水染得殷红,面若死灰地拾起在血水中浮游的鱼,咬了下去…米英的哥哥此时回到家看见这种景象露出了大脑短路完全无法理解的表情,这一切都超出了他的认知范围,我都不知道这对兄妹此刻的心中究竟是怀着怎样的感情了…而后他又去找那些畜生时那种欲哭无泪咬牙切齿的无奈倒是令人唏嘘…而军队中士兵们的种种冲突和人际关系在表达上的确不如米英塑造的抢镜,最后的战友阋墙其实稍显唐突了,但是紧张的气氛营造的不错。
金上兵因为私交一而再再而三地无条件信任姜上兵(哪怕他此刻明显精神已经不正常了),为此不惜与其他人闹翻。
他厚道的外表下也藏着嫉妒仇恨的心,甚至可以射杀战友。
加上姜上兵像是被牺牲掉的弃子般悲剧地身陷桎梏,他的矛盾在于对工作与义务的坚守(被赶走后仍三番两次来“执行任务”)和自己所做之事的对错以及无法割裂的人情上。
在影片临近结尾处他目光涣散地在大街上操练刺枪引得大量群众围观,直到他的枪刺入了群众的腹部,在一片尖叫声中落下帷幕(其实这里我挺想吐槽的都看见这样一个疯子了为什么四散逃开啊!
唉…一切为了效果)。
而最后的最后闪回到了曾经队里的小伙子们光着膀子踢着球,一切消融在一片灿烂的阳光中,影片至此得到了升华。
虽然演员大部分都是新人(当时)但演技却都非常过硬…角色心理刻画得入木三分。
电影里没有什么能让人喜欢的角色,同时也没有真正无比讨厌的角色。
张东健和女主的表演都相当到位,感觉都相当拼(金基德的演员都是如此吧我)甚至是米英的哥哥的表演都显得张弛有度。
然后特别想说一下金康宇(这是他的出道作好像)饰演的很嚣张的后来便当的小兵特别出色,虽然性格很臭但他的种种言行却让人很有共鸣,比如反抗性、狡猾、不厚道、挑衅,具备以上这些缺点却还不叫人讨厌也是种功力啊…最后让我再开个炮w这种扭曲的题材中国肯定拍不了,因为广电真的过不了啊…绝对得被封杀…但话又说回来了,这部电影当初也被韩国海军投诉了,丑化形象什么的。
所以转过头想想要是有人这么拍解放军,就是人们群众也会喷的吧…
海洋,蓝色,绿色,红色,权利,寂寞,躁动,单纯,疯癫的海公主,哥斯拉怪兽,这是一部童话故事。
故事的确牛,打开电影的时候本以为是金基德的韩国主旋律,金基德的确让这个发生在男人军队里的绿色故事大绽光彩。
机器头狼般的个体误杀平民,导致平民的女朋友疯掉。
头狼因为良心和荣誉感疯掉,平民女朋友和每个军营的男人做爱,怀孕,这个疯子强烈的要回到兵营中去。
女人的孩子被拿掉,只有一个人站出来阻拦,接二连三有士兵被狙击掉。
当展开对头狼狙击的时候,头狼在城市的人群骚动中准备射杀一个警察。
谁杀死了士兵?
为什么杀死士兵?
人性,扭曲的人性再一次被金基德诠释。
电影有金基德一贯的毛病,这种毛病也是他的优点,往往追求效果,追求极致的戏剧效应,不考虑牵强与否。
比如说在对张东健的动机行为不考虑或少的塑造,直接奔向他的行为,军营中每个人的态度立场的转变是突兀型的,女朋友单一不饱满,太注重MV式的表现,忽略掉内在的内心情绪,所以有那种是一堆的文本符号堆砌出来的感觉。
张东健演得也不好,大傻子的感觉。
又是一部很沉闷的电影。
看完心里堵得慌。
原本好好的生活却被一次误射破坏了。
死了人,是谁的错?
一个是严格执行命令想立功的士兵,一个是爱情中的平民。
白天争执时的气话在夜里得到了验证。
从此生活改变了。
他原谅不了自己,他们不能原谅他。
女友离开了他,被杀死的平民的女友也因此疯了。
这么个精神失常的女人经常能出现在他面前,不断地提醒着他---他杀了一个无辜的人,又害了另一个无辜的人。
他怕别人提起这件事,偏偏人们总提起。
终于在人们不断的提醒中,他变得神经质起来。
我怕看那样的眼神,一个心灵开始扭曲的人的眼神。
没有了以往灿烂的笑,没有了正常人的生活。
谁都没有想到的结果。
女孩在神经质中回忆着过去的爱人的甜蜜,他把每个男人都当成了爱的人。
那些士兵就这样在她一个个亲吻中站了出来。
人性啊!
那些兽性的欲望。
女孩怀孕了,那一帮的男人为了逃避罪责,竟在茫茫的夜色里追逐一个受到伤害疯了的女孩。
他们没有一个懂得妇科知识,却把女孩围住了,在女孩的裙裾下悄悄扼杀着另一条生命...再说他吧。
影片的男主角。
从前的战友开始说他疯了的时候。
他悄悄的端起了枪射杀曾在一起有着美好生活的战友。
影片最后重现了在一起踢球的美好画面,曾经的东西已经过去,一次意外却改变了周围所有人的生活,死的死了,疯的疯了。
谁也回不去了。
昆德拉说过,生活是一张成不了画的草图。
不管是好还是坏,我们无法修改。
只有一次。
如果生命可以打草稿,是不是生命就完整了?
金基德(김기덕)第一次和大明星合作,张东健(장동건)在此片也给了一个完美的表现,演技超赞,当然了,导演功不可没,我概念中没有不好的演员,只有不好的导演。
这里并不是否定那些天才演员,老天给了他们那样的脸和表情,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具有的。
题外话还是少点,回到正题,此片感觉非常悲哀,表现方面,我略有不满,张东健被抓去精神病院的时候,疯女人的复仇般的笑。
这里我个人看法是不满意,形式痕迹太重,金基德后期的影片就没有这么刻意的表现痕迹,本片还有几个谜团,最后的无头尸体是谁的?
脑袋去哪儿了?
主人公最后是在帮金上士杀人?
而且从细节看,第一个死的士兵应该是金上士杀的,他还准备杀第二个人,被张东健疯子给先杀了。
似乎是这样。
我喜欢金基德的影片,给人想得多,看完之后令人思考,如同大卫·林奇和大卫·芬奇的电影一样,很多东西需要自己去想。
说实话看这样的电影是个享受,也很累啊,看我就是,看完后写了这么多东西就是累啊。
但还是喜欢,金基德的影片看差不多了,还有4部左右,就全部看了。
会一直喜欢下去。
说个真的事情,韩国人都不喜欢这个导演,或者说讨厌他的电影。
说他的电影都是奇怪的,我现在韩语水平还很低,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隐形的战争
疯倒是疯了,可是疯了又怎么样呢
无聊 纯情大戏
金基德的电影,就是如此决绝,眉头就没有舒展开过。
一个特殊的地点~就可以成为金基德的视角~这部相对剧情了些~可能因为终于出现了主流演员张东健~我们都渴望和平~但有些人天生就为战斗而生~走在充满着碎酒瓶子的海岸线~士兵们就好像被阉割了思想的畜生~谁又能证明他们是活生生的人?
特别无关的金基德片,很普通。
体制下的牺牲品
金基德电影原来远远不止。
资源不好找
就是喜欢金基德
大学时看的,过程觉得特别煎熬
韩国已经拍不出什么像样的题材了,矫情生硬
深深的内疚和自责让人迷失本性,走向无法挽回的深渊
男人
金基德的电影,看不懂!也不明白张东健为什么会演。
又是讲南北战争的,不过故事讲的没什么意思
一颗子弹引发的悲剧
压力使人变态。最有金基德范的电影。
这就有点像是在无病呻吟了。
那个哥哥就这么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