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小清新电影,不是在讲严肃的故事,电影里所有的人都是笨笨的可爱的,黑帮是,警察是,平凡的男女主角更是。
男主角不熟悉,很普通的男生;女主角郭采洁的娃娃音很破坏电影的感觉,总觉得她的感觉不适合演谈恋爱的戏码,更不适合演主动和男生接近的女生,不适合演女人(郭采洁还要比我大几个月,她的感觉就像恩彩一样,太让人想爱护,不过恩彩碰到的是好大叔,现在林秀晶在《我妻子的一切》里也开始走成熟路线喽)。
张孝全在这部电影里竟然留了很厚的长发,差点认不出来,开始以为是张睿家呢!
柯宇纶现在真是什么台湾电影都参一脚,不再是那个文艺男了。
郭采洁有的歌词曲都很好,但唱出来的感觉就被她的声音破坏了,她唱歌的声音还不如林志玲听着舒服。
原本以为的小清新,没想到是大手笔。
其实这是一部爱情警匪片。
这部电影沉浸在一种郁闷的基调中,男主小凯因为女友去巴黎后相隔两地要和他分手而郁闷,susie因为新认识的男同学小凯没说上两句话结果他有女友而郁闷,高高因为不敢向同在全家打工的女生桃子表白而郁闷,警察张孝全因为夫妻关系不和而郁闷还和师弟吹牛皮,曾经的当地黑社会老大豹哥因为年轻没有抓住自己的真爱而郁闷,豹哥的小弟阿洪我觉得他没什么好郁闷的,倒是常常做一些让人郁闷的事。
导演很好的把握了当下年轻人的特征,那种慢半拍的性格,以及在碌碌无为中进取与进取中碌碌无为的生活特征。
大学生小凯在爸妈的街头小店帮忙却用空余时间到书店学法文只为和女友保持联系,在书店打工的susie却报了很多课余班只为让自己过的充实一点,看似平凡的生命却没有精彩的理由。
影片刚开始剪辑的几条线相互分离,入戏时间较长,开头有些疲软。
随着情节的推进,在街头交易,被警方追捕,susie被卷入追捕,拯救高高,高高与“绑匪”打麻将,观众的情绪被配乐舒缓的小提琴一点点挑拨,他们的奔跑让我想起了《午夜巴黎》中男主一次次的穿越之旅的冒险劲儿。
同时被这些年轻人处理黑帮电影里才有的情节的方式搞得啼笑皆非,本来追捕的警察却半路跟踪自己的老婆和别的男人,本来就不专业的“绑匪”和被绑的人打麻将还输得个稀里哗啦,更不用说为了躲避追捕跑到大妈群中跳舞的男女主,你们跳的这么不和谐真的不怕被发现吗?
结尾的处理也是意料之中,原来是一张老照片引发的追捕战。
另外穿橘色西装的阿洪不要gay的太明显哦!
我不得不将这部台湾小清新和前两天看的《盛夏光年》比一比,相对而言《一页台北》处理的更加轻松有趣欢快带着点青春的苦涩,即使是将要退休的豹哥在片中的主要情绪也是青春期的遗憾,你说是不是青春的苦涩?!
《盛夏光年》的原声钢琴曲也很不错,但是活脱脱的一出苦情戏啊,单相思也是一种病,比同性恋病的更厉害(哈哈我开个玩笑)。
而张孝全由那个gay圈情人变成了得罪造型师的倒霉警官不得不让人感叹物是人非。
很久没有看过这样的爱情小品了,台湾电影好像总是有一些人在拍类似的电影,有点文艺,却又很有诚意,不装腔作势。
很有意思的是片子里的人都很傻很天真,刚开始实在是觉得不太能适应,好像他们只会傻傻的说:“哦”、“是哦”、“这样啊”。
女孩子这样也就罢了,男主角也是这样,再加上浓浓的台湾腔,着实让我在开始的时候久久不能进入情境,就如同黄金甲里的宫女一样,刚要进入故事情节,宫女就顶着硕大的胸脯进入了观众视线。
但过了大概十分钟,我就发现我有点太矫情了,台北发生的故事,难道说的是一水的东北腔吗?
更重要的是导演显然是要比张大导诚恳很多,故事上也因为其清新自然,却又完全不拖泥带水的风格,让我彻底抛开了一开始对于语言的成见,渐渐进入了故事情境。
温柔、娇小又聪明的女主角,傻傻的男主角,以及几个更加傻的可爱的配角,就连黑社会老大都慈祥的一塌糊涂。
这部电影里面没有所谓的坏的不可救药的人,没有所谓的社会阴暗面。
看到豆瓣其他的评论里写道:“导演的父亲是爱好电影的建筑师,母亲是。。。。
所以这是一部好孩子的电影”。
姑且当做是为什么角色都是没有什么心机的解释吧,但是傻归傻至少角色傻的不会让你感觉到是在侮辱你的智商,反而多了几分现在大多数电影中看不到的可爱。
高凌风演的豹哥的愿望就是干完最后一票,就和自己心爱的人远走海南岛,过完下半生。
片子中最有现实感的就是豹哥了,一招金蝉脱壳,让故事里的所有人都白白忙活了一个晚上,但即使是这样,他也就只是金蝉脱壳而已,没有别的。
他的侄子阿洪整天就想干一票大的,虽然比起他几个兄弟是聪明许多,可真是做起事情爱还是太不专业了。
高高更是个傻到可爱的傻大个,被人家绑架,竟然还跟人家说:“没关系,我前面下车就好了。
”至于阿洪的几个兄弟,一脸的坏相,坏事也干了一些,但绝不是坏人。
在绑架了高高之后,因为无聊,竟和高高一起打起了麻将。
片中还有一个线索就是张孝全扮演的警察,失败的一塌糊涂,刚跟徒弟吹牛逼说他有很多女孩子,女朋友就离开他了。
追疑犯时看到女朋友的背影,就撒手直接跟踪女朋友,放在眼前的一男一女都看不到。
徒弟都比他强,至少徒弟发现了真正的贼窝。
总之这不是真的台北,这不是现实,这不是现实的台湾人,可是你不会感到反感,反而会有一点点的欢喜,因为很久没看到过这样可爱的电影和人物了,单纯但绝不会傻B。
导演处理细节的方式也很讨人喜欢。
那个警察刚开始女朋友做好了饭,他吃也没吃就走了,女朋友竟然也没有一句抱怨,可见他和女友之间已经有很大的裂痕了,女朋友已经没有和他争论的兴趣了。
这个细节也直接解释了为什么后面他女朋友会不辞而别,导演在处理这个事情的时候也是很有技巧,只是给了一个牙刷架子上只有一支牙刷的特写,一笔带过,不多话。
我不禁YY,如果是内地的导演可能会怎么表现呢?
会不会在他说不吃饭的时候女朋友上去哭喊着为什么为什么之类的,然后毅然决然的说,你再这样我就走。
然后张孝全一脸无奈的说等我执行完任务,这是命令,接着一脸刚毅的走出家门,女朋友哭着倒在地上,最后离家出走。
还有个细节就是小凯在一开始为了能和去巴黎的女朋友团聚,自己学习法语,为讨好女朋友,打电话的时候和她说刚学会的法语,其实大家都明白小凯和女朋友是要分开的,我也很想看看导演是怎么就让女朋友和小凯分手的呢?
很简单,小凯和女朋友通电话的时间越来越短,直至最后小凯也觉得没有什么话好说。
接到分手电话的时候小凯也只是“哦”了几声,接着的镜头就是小凯趴在床上痛苦不已,又是简洁的处理,没有听到电话里的女朋友说什么我喜欢别人、我们分手吧之类的,完全就只是小凯的反应。
电影里面还有很多这样的小细节,这也是这样的爱情小品特别讨人喜欢的原因吧!
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片子里的冷幽默,同样是多线索的故事情节,宁浩的《疯狂》系列的幽默是荒诞的,黑色的,盖里奇风格的幽默。
一页台北里的幽默显得相当克制,你看到的时候顶多就是轻轻一笑,绝对不会捧腹不起,这显示了导演的冷静,如果一个劲的想要咯吱观众,也就没有现在的清新风格了,从爱情小品变成了东北二人转了。
当然不是还说二人转不好,但是小凯和Susie的爱情是欲言又止,欲说还休的含蓄派,配上东北大秧歌怎么也和含蓄关不上钩。
冷幽默很符合片子的风格,导演处理的恰当好处,演员表演的也十分到位。
最后就要来说说台北的夜晚了,电影又是一部得到台湾行政院新闻局、台北文化局、台北电影委员会支持的新进导演的作品。
最近看到的有这么多官方支持的电影就是《艋胛》,很明显台北文化局是要借助电影打造城市名片,自从《海角七号》火了垦丁之后,台北也开始着手建造自己的城市名片。
片子中的台北,充满生机,窄小的街道和无处不在的小吃让人着迷,对呀,中国人最熟悉的就是这样的小街道和街坊邻居住在一起的感觉,而不是平冷的高楼大厦和一个个小小的胶囊公寓。
片中台北广场上跳舞健身的老太太们多像徐州、杭州等各个城市广场上跳舞的老太太啊!原来不管是不是隔着海峡,作为华夏民族的共同点是不可磨灭的。
我承认台北的夜景让我对这部电影更多了几分好感,当然,郭采洁原来这么可爱啊,为导演用了这个小姑娘,加分!!
很多人跟我抱怨说这个片子也太无趣了一点,怎么还能拿下柏林电影节的最佳亚洲电影奖项。
一群天然呆演了一出更呆的闹剧,是在看不出什么深刻的内涵。
甚至有人极度愤懑地说着难道外国人的眼里亚洲电影的水平就仅此而已?
其实完全没有埋怨的必要,也不过是萝卜青菜,各有所好而已。
听到一些人跟说都是因为《一页台北》这名字去看电影的,他们往往会在看完后不停咒骂或是根本坚持不到看完,大声说着“被欺骗”就关了播放器。
我心想这类人大多是对台湾电影本也没有什么太多的了解和喜爱的,除了像《海角七号》这样名声大噪的影片几乎也不看这类影片,殊不知这就是其自成一体的另类叙事风格。
文字有时候是很神奇的东西,尤其是这让外国人甚为头疼、被誉为“世界上最难的语言”的中文。
它常常轻易就能够给予人以美好的假象用独特的魅力虏获你的心。
一页台北,这是故事初印象:我们要讲的,不过是台湾这卷宗里渺小的一页而已。
配上台北的夜色,衬着通常法国电影才有的伴奏,独有一种慵懒之意。
而一页台北亦谐音成“一夜台北”,因为这好似这故事在一夜之间发生就这么没有头绪地发生了。
干净简单地像是惹不起一丝尘埃。
我们的人生就是如此,莫名其妙有人不停闯进来,也有人离开,往往一些些瞬间小片段里我们的生命就成了另一幅我们完全没有预期到的光景。
简而言之,也不过是个不停背离最初目的地的故事。
那一群笨贼想要大干一票,以证明自己是有用之人,结果却恰恰将自己送上了警车;那个大佬在店里食东西时候更多愿意谈及的是情而非事业;本来在履行任务的警察半途看到和别的男人走在路上的女朋友,放弃了执行了一半的任务一直跟踪到了女友的家门口;每次想要坦白自己的喜欢之情的高高,话到嘴边也总会成为了“明天见”之类的句子。
而那个要去法国找离弃自己的女友的小男生最终也放弃了远方留在了他学习法语的那家书店。
在远方的我不能够预见,在当下的我却可以遇见。
虽然多线叙事在当代早就算不得什么新鲜事值得稀罕了,可是在看到《一页台北》的时候还是会感受到一股迎面而来的清新之感。
最让人觉得可爱之处的就是这每条线索上站立的每一个角色,他们都似乎不太擅长自己的这一个身份,警察不像警察,贼也不像贼。
可是又有谁能非议这样的设定呢?
总说计划赶不上变化,这世上有谁能够断然地说我要做的那件事情一定会百分之百不出差催地按照我的设想完美实行呢?
那些途中偶然冒出来的小插曲兴许就在半路喧宾夺主,成了我们故事里的主角。
正是因为目的地的未知,它才充满着无限诱惑力。
内容简单到在开始就可以看到结局。
台北夜市的喧闹繁华不断有人骑着摩托呼啸而过,每个人都保持着美好的微笑。
也有人买着刮刮乐盼望着中奖,广场上一样有成群的中老年人挑健身舞。
闽南话夹杂着少数的粗口,这就是不一样的台北,在一些小小不起眼的店里发生的小小爱情故事。
爱并不一定要说出口的,卷在书页,被特定的那一个人看见就足够了。
当生命的卷轴看到下一页的时候,或许那些说不出口的爱都开了花结了果,而我们身边都有了不一样的面孔。
这一页台北,终是要翻过的。
一页台北。
故事就像名字一样,朴素又精致。
饺子店、师大夜市、书店、红色旅馆。
想起昨天看的马路天使。
弄堂,市井,香云纱,百乐门。
香港和台湾的电影里总带着市井的味道,而且越来越浪漫。
大陆的呢不该只有老上海每家学校后门的烧烤店奶茶店,都会有以箩筐计的小鹿乱撞。
可是如果他还是跑去了巴黎一样会是很美的故事或者是如果她回到了台北
高高就像是一个情窦初开对爱情充满向往与期待的菜鸟。
其实在学生时代有很多像高高这样的人,大家都单纯的像张白纸一样,而这段时期下的爱情也是最为美好与纯净的,每个人都会陶醉其中享受着爱情的甜蜜。
当然每个人也都会有像高高一样害怕被拒绝或是因为羞涩所以偷偷或默默的爱着对方的时候,虽然会纠结的难以作出抉择,但当时的那种感觉我相信应该是每个人一生中最为怀念的时候。
片中的高高其实就像是大众对爱情初识状态下的一个缩影。
电影吸引我的有两处,名字里面的台北和主演郭采洁。
看过之后才发现原来台北市民也跟我们一样会买刮刮乐会在傍晚时候聚众在广场上跳舞健身。
男主角的长相不算讨巧,可是依旧有他的可爱之处。
郭采洁就更不用多加描述,可爱的娃娃音触到了我的萌点。
电影开头就是很台湾生活化的感觉,闽南话和少数粗口夹杂,街角夜市饭馆和很有人文气息的书店。
男主角为了在巴黎的女朋友每天在书店看法文书自学法文,郭采洁在书店打工注意到男主角和他搭讪。
后来男主角的女朋友要跟他分手他决定借钱去巴黎把她追回来,在去巴黎的前一夜发生了好多事情包括在夜市偶遇郭采洁拉着她的手奔跑在台北的大街小巷。
最后男主角也没有去巴黎,而且去了书店找郭采洁。
是不是应该叫一夜台北呢,那一夜发生了太多事情导致男主角觉得郭采洁才是他的百分之百女孩。
可是我一直没有明白张孝全那个角色的意义,一个警察,带着假发的造型让我觉得他不伦不类很有笑点。
整部电影下来真让让我笑了好多次,cj问我那是不是喜剧片的时候我觉得那确实不是喜剧片,可是里面却穿插着很多很可爱的冷幽默。
就算这样我还是给了电影三颗星,遗憾的是里面真的没有让我感动的成分。
一切都因为我对台北莫名其妙地热爱。
我知道热爱台北不是我一个人的想法,你们也一样。
台北有太多属于自己的东西,西门町的签售表演,小巨蛋各种各样的演唱会,士林夜市琳琅满目的美食,诚品书店的人文气息和街头随处可见的有很强个人风格的美少年和美少女们。
一页台北,就这样被我翻过去了。
台湾式的小清新,表现挺得当。
亮点是导演在其中融入欧式浪漫元素,加上颇具轻松欢快的配乐,讲述着一段奇妙的午夜爱情故事。
淡淡的爱情戏,没有太大的冲突,就算是做坏事,也无非是彩票店偷点小钱,不痛不痒的小打小闹。
反派“阿洪”这个演员很出彩,臭娘娘腔还要学人干一票大的,然而又非常没头脑地常常犯错,真是很想打他!
“高高”一脸呆萌,即使是被人绑架也是很配合的呢,喜感十足。
男主角“阿凯”最令人讨厌,没点主见不是男人。
还蛮喜欢台北式小清新作品,参杂太多有的没得反而不妙。
因为构思单纯而给人一种心平气和的印象。
本片很多程度上都反映着台北的市容市貌,并没有去特意挖苦人性丑陋的一面,而是将每个人都说的单纯无害,这点本人还蛮喜欢的。
希望可以多看到这种类型的小清新作品。
依稀记得陈冠中评论过,说台北是最有质感的城市,看完此片,对此话心领神会。
看过讲笨贼的电影,看过讲糊涂警察的电影,看过讲柔情的黑帮老大的电影,也看过小人物卷入大事件的电影,当他们相遇在台北的犄角旮旯,这座城市的样貌,骤然鲜活。
诚品书店,中年发福风韵犹存的歌女,热气腾腾的夜市,昏暗的路灯,庙口街市,日据时代的住房,残缺的霓虹灯,上个世纪的电视剧,以及沉醉于电视剧的黑帮大哥和钟点房老板娘……电影中的这座城市如此充满生机和支离破碎,而它的活力正源于这种碎片和碎片的荒诞。
影片的城市,没有齐整的公路,没有反光的玻璃幕墙,没有刺天的高楼——这一切只能发生在蜘蛛侠和哥斯拉的噩梦中,像《黑客帝国》的细胞一样蔓延生长,最后被“圣经”式滔天的洪水或怪力摧毁——正如它们从未被刻入人的生命一样。
中国人或法国人的电影城市,不可能有那种虚幻的恢弘,至多存在于《一页台北》或《天使爱美丽》的小人物故事中,和个人的生命感触融合,在小人物的呼吸之间,嬉笑怒骂之中,一点一滴,层层叠叠在时间和空间中,真实而幽默的延续。
影片中的台北,让人想起北京西单夹杂在高楼中的街巷和小摊。
在这个意义上,《一页台北》或许可以和《苏州河》和《北京乐与路》一起品味。
三部影片,讲述的都是具有城市气质的生命,这些生命都会可能因存在于其他的任何城市而黯然失色。
而有趣的是,它们不约而同的聚焦于三座城市的背面和角落。
不同在于,苏州河上漂浮的是十里洋场的垃圾,圆明园艺术村郁积的是皇城根下的野心与散漫。
可能是因为导演的年龄,也可能是因为台湾早就从白先勇《台北人》式的前朝旧梦中惊醒,《一页台北》少了一些城市应有的厚重和沧桑,这更像是一部法国人眼中的中国城市。
不过,这本身无可厚非,至少看完此片心中会添一丝甜蜜,多一份幽默。
借用片中人物豹哥的话:“年轻嘛,谈谈恋爱也不错。
“
原来在诚品工作是件惬意的事为了心爱的人学法文是件幸福的事吃到心上人给自己煮的面是件窝心的事两人牵着手在捷运肆无忌惮的狂奔是件疯狂的事相爱的两个人一起跳Lindyhop是件浪漫的事浪费了谈恋爱的光景到了只剩下谈结婚的年纪还是会小小感动一把在此诚意推荐
无聊就是没救
台北的一夜。有年轻人的爱情,被抛弃的,在十字路口的。有情有义的大哥,天真的混混,还有台北的小吃,热腾腾的很好吃的样子。
很清新的小品。。
毫无亮点
没感觉
原来这片是没有主旨。。
傻得好可愛。
台北小吃街宣传片,两颗星全给郭采洁。
我是冲着张孝全去的 看了十五分钟~ 人嘞???????? 但是,不是苦逼爱情片就好
姑娘有点意思。最后一个镜头好看。其他的不说了。
就,还好啦。
脱线版小清新疯狂石头么,各种天然呆。如果最后不来那么一下宝莱坞我可能多给半星。。=口=
无聊啊。。。
小资~夜色的台北的很美~
秉承了台湾电影的传统:无聊与磨叽。几条副线和主线脱离,凌乱无章。
好无聊 好无厘头
请问台北有满大街的“陈意涵”么?
不对味儿~
郭采洁,你骑电动车的感觉就像那个小超人!喜欢这种懒懒的感觉,笨笨的警察,乌龙的案子,温情脉脉的音乐,以及上个世纪的大佬情结。
一些小细节胜过整体,故事不给力啊就这样吧。女主角蛮好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