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式艺术,严谨冷静丰富激情内敛深刻与过去这几年来看到的所有优秀的德国电影一样,这部沉郁了100多分钟的电影,终于在最后4分钟里将人带入高潮,然后迅速收场。
不过严格地来说,当那个跪式礼发生的时候,这部电影还是显得充满了来自导演的温柔——人性在其眼中,可以肯定依然是可以令人温暖予人希望的。
我固执地热爱德国电影里的镜头,机位讲究,画面美而不空洞,色彩要么不真实地夸张要么真实地夸张,寒冷是不管冷暖调子都会出现的描述。
回到这部电影本身,女主角本人的音乐天份成为一个新的谈资,虽然她的表演确实令人亢奋,但如果不讨论她个人的能力,这电影也许会被注视更多次。
音乐肯定会直视灵魂,我永远相信这一点。
无意中发现的一部德国的影片,最开始吸引我的就是上面的电影宣传画,钢琴、镣铐、女孩构成了一种奇怪的气氛。
使得人想了解那女孩有着怎样的故事。
我觉得影片的最后部分堪称精典,也就是杰妮在克鲁格夫人的帮助下,越狱来到德国歌剧院参加钢琴比赛时的那段。
杰妮在局促中缓缓地走上了舞台,在拘谨中静静地坐在琴凳上,开始了她“四分钟”精彩的华彩乐章”,在台下观众的注目下,在随后赶来的狱警的包围中,忘我投入地真情演绎了经典的钢琴曲目,并即兴地加入了老师克鲁格夫人所不喜欢的黑人音乐元素,把整台钢琴都当成了演奏工具,琴弦、琴板,加上自己的皮鞋。
如果人生有绚烂如此的四分钟,即使搭上所有的庸碌平淡悒郁晦暗又何妨?
烟花之绚烂,要得就是那一瞬间冲上云霄,撼天动地,虽然终了落得个粉身碎骨,又算得了什么。
记得蔡康永说过他读书的时候被迫已很大的强度看很多电影,其中大多数铺陈都很闷,被闷死的同学就放弃了,但是没放弃的那些往往最后都喜出望外,因为大量的铺陈往往把结局衬托得异常出色。
这部片子就是其中之一。
如果不是在电影院看我应该早就按停然后找周公去了。
碍于当时情况硬着头皮看完,结果就是出了戏院还不停讨论,雀跃不已。
不怕闷的就去看看吧。
一开始闷得要命,把观众的胃口吊得老高,期待女主角来段吓人的。
结果确实也不负众望地有两段小高潮,第一段是小女孩暴打狱警,第二段是被锁着手铐的小女孩狂show琴技。
中间的挣扎和奋斗越来越多元素,直到最后点题的 四分钟 ,全片最高点。
记得当时影院忽然有一种同时停住呼吸的感觉,直到小女孩即使被警察铐住也终于微笑谢幕,那释然的笑也成了影片的最后一幕。
影院亮灯,观众们却仍愣在座位上。。。。
P.S.会弹钢琴的更应该看看,里面结尾那段可谓惊天地泣鬼神!
几乎可以和1900媲美了 经典经典!
Good Will Hunting的故事格局,老師背負傷痛過去,天才孩子茫無人生方向。
沒有Good Will Hunting 的奔向未來的冀望,反而像法國電影La pianiste一樣沉鬱,老師Krueger亦像是回應著La pianiste裏的鋼琴教師Erika,同樣抑壓,同樣對學生動了情,前者讓天生發光發亮,後者卻使自己的獸性爆放得不可收拾。
当我为了写这篇影评而再度翻阅影片截图时,仍旧抑制不住胸腔中不断加速的心跳,也仍旧无法控制我的泪腺。
我又看到了那张四分钟弹奏之后的截图。
她曾说,她永远不会向任何人行屈膝礼;她曾带着锐利如猛兽般的仇恨的目光,看着世界与人类;她曾不顾一切地去爱,然后被彻底地抛弃在绝望的深渊……可是,在那尽情燃烧与绽放的四分钟后,在这一出疯狂的生命乐章戛然而止之后,她优雅地、从容地、完美地,对着台下的观众,对着这个可耻的世界行屈膝礼。
她展开双臂,犹如真正获得了自由一般地屈膝弯腰,抬起脸庞,那抹温柔、宽容、谅解的微笑,漾满眼眸,并肆意地蔓延出来。
这笑容,足以让整个腐朽的世界破碎坍塌,足以让废墟里开出最美艳最馥郁的花朵,足以照亮所有被阳光遗忘的阴暗角落。
她看着观众席中的Krüger夫人,仿佛破茧成蝶,仿佛凤凰涅槃,仿佛飞蛾扑火……而与此同时,聚光灯下,警察为她戴上了手铐……这一幕幕在我眼前重新回放,我找到那四分钟的电影原声单曲循环,想平息我与她的共鸣,想找到原谅这个世界的途径。
也许必得经过这样疯狂的控诉与释放,如同穿过一条无比漫长潮湿逼仄暗不见天日的隧道,才能重见光明。
这属于她的四分钟,她进行了一次彻底的对生命之不羁与热情、控诉与梦想的音乐释放。
这是她对所有不公与绝望的表达,也是她对一切美好的呼唤,是她厌恶着自我又怜爱着自我,仇恨着世界又热爱着世界的一种超越了演奏音乐概念的生命表达。
她近乎疯狂地敲击着琴键、刮擦键弦、积拍琴盖、踢踏舞台、踢倒座椅、锤击,歇斯底里地用身体语言释放着生命,酣畅淋漓地宣泄着她那近于失控的情绪。
最后戛然而止,如同开得热烈到极点的花朵,突然整朵坠下,一瞬间化为灰烬,那样地彻底并决绝,毫不留恋……随之停止的,还有仇恨,那无时无刻不在折磨她心灵的仇恨。
她是一个钢琴的天才,她是一个纯洁善良的天使,她是一个充满了爱的少女,可是,她所与生俱来的一切美好都被毁灭了,被那些人的恶劣的人性毁掉了,难道她没有理由仇恨吗?
可是,她要甩掉那些仇恨,并且,她终于做到了。
演奏的四分钟结束了,场下鸦雀无声。
观众被震惊了,但随即,全场起立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而我,也对着银幕痛哭流涕。
她笑了。
在压抑、痛苦、无助、茫然、暴力、欺侮的整部电影里,导演擅长用冰冷得让人颤抖的色调,冷静、平缓而内敛地讲述卑劣的人性,残缺的社会体制,不同价值观的碰撞。
于是,整部阴暗的影片里,她的笑便如凤毛麟角一般珍贵而稀有。
在我印象中,她明媚的笑意,只有两次。
一次是在与Krüger夫人跳舞,她笑得虽然浅淡,却如沐春风,令人怜爱。
而另一次,便是影片的结尾:她明亮的双眸看着Krüger夫人,再没了玩世不恭的挑衅,也没了执拗的抗拒;而后者也远远地向她示意亲吻。
这一刻,她俩终于达成了最后的谅解与默契,令人无比心动。
关于她与Krüger夫人之间的互动,你来我往、你退我进的点点滴滴,则又是影片的另一动人层面了。
在此不提。
《四分钟》,这是一部关于救赎与自我救赎的电影。
请给她四分钟,让她点燃这生命的,华美。
《四分钟》是偶尔淘到的片子。
看完了,浮在脑子里的就是许巍的《两天》,一天是为了生,一天是为了死。
而德国导演克里斯·克劳斯把这两天浓缩到了《四分钟》。
《四分钟》是部德国电影,描写的是80岁的同性恋钢琴教师和狱中音乐天才Jenny的故事,Jenny从小远离父母,替流氓男朋友顶替杀人罪而锒铛入狱,在监狱中又失去腹中胎儿。
钢琴老师尽管3年没有领到薪水,但是对音乐的爱激励着她继续教授监狱囚犯,直到遇到了Jenny。
这是两代人对音乐的不同理解,古典音乐与黑人音乐,文静与粗鲁,冷静与疯狂。
她用钢琴将Jenny一步步引向了德国青少年钢琴比赛,给了她难得的四分钟和舞台,向世人展现她的天赋,她对音乐的爱和梦,以及她对传统的反叛。
影片有着德国电影特有的冷静和理性,但是也能感觉到导演对艺术自身的探讨,思考和追求。
如果说这是个试验性的电影也不为过。
影片中最精彩的是最后的四分钟,当她奔向舞台的时候,没有了舒曼,与之对立的是融合了黑人音乐风格的疯狂演奏,她发挥了现场所有可以用的包括钢琴的键盘,踏板,琴弦和共鸣板,以及她的皮靴,还有来自内心愤懑发泄的砸琴响声,恰到好处而又淋漓尽致,在这四分钟,你会甘愿随着她堕落和愤怒,颠覆和呐喊。
在这一刻,正如钢琴教师说的“我只关乎音乐”。
不关乎背景,音乐在这一刻打动的是每个人的心灵,而不是演奏者的个人背景。
电影海报本身就体现出了女主角被束缚住的才华,她是以身在囹圄的身份来进行这艰难的四分钟的表演,但她却用这短短的时间向世人充分展现了她不可多得的音乐天赋。
影片对人性描写的真实感强烈地震撼了我,中国难以拍出如此诚恳的作品。
一个愤怒的灵魂一份被扭曲的人性一步步地溯回,用钢琴用音乐作筹码来改变拯救堕落蒙尘的天才。
最后,她在谢幕时终于向克鲁格夫人行了那个意义非凡的屈膝礼,是在感谢她给了她机会表演她至爱的黑人音乐?
还是感激她教她学会了“请”“谢谢”“对不起”?
上帝亲吻了她的手同时也在她的心灵上划了一道口。
她的全部生命激情都化入了这动人心魄的四分钟,在震撼世人的同时也留给了我们一个沉重的问号—— 有才华的人究竟应该如何对待上天的恩赐?
Die heftigen Hammer an den Tasten des Klaviers berühren mich tief bis ins Herz.Schlag auf SchalgAufregend,nervoeus,unruhig,wütig,rücksichtlosEine Erzählung,einmal erzählt von den Deutschen wird,kann es keine richtige elegante und lyrische Erzählung.In der Spannung versteckt jedoch etwas anderes,was einen zur tiferen Bedeutung des Lebens führens wirdVier Minuten ,nur vier Minuten ,aber schon ausreichend,um das Mitgefühl der Zuschauer zu erregen
从一开始,我就在等待这四分钟,我知道一定会有一次肆意的绽放,这样的活才有意义。
生活,其实很多人只是生,一种存在,就像电影中克鲁格夫人在监狱中教钢琴,就像杰尼睡下醒来,无关于犯罪弃之而去的男友和睡他的混账养父,这种生不是死的对立面而是作为死的一部分而存在。
而活,是末尾的四分钟,杰尼用她的喜爱的音乐,用她无所束缚的方式,宣泄她沉重的过去,舒曼在此早已退去,艺术是自我的艺术。
也是克鲁格夫人,她八十年的生命旅程不再停留在早已穿越天堂的曾经相爱的女孩。
挑明自己绝不行“屈膝礼”的杰尼望着她,深深地弯下腰,第二次露出真诚的微笑。
我以前常常问自己,没有活,何要生。
其实,没有那些枯燥的生,又怎么能找到那绽放的“活”。
"Four Minutes"(Vier Minuten, 2006)是今年於Max!德國電影節看的電影. 喜歡音樂的不可錯過.故事發生在女子監獄中, 監獄和音樂怎麼可以扯上關係? 女主角Jenny(Hannah Herzsprung)是一個音樂天才, 小時候被父親力俗參賽, 獲得不少獎項, 卻換來是父親的性侵犯及咄咄逼人. 結果她放棄自己, 更因替人頂罪而入獄. 另一女主角則是Ms. Krüger(Monica Bleibtreu), 一天來到監獄, 負責崇拜中的鋼琴演奏, 亦教授獄中有潛質的女生. 電影就是圍繞她們倆在監獄中的相處及去演奏的預備.導演Chris Kraus很會運用音樂, OST很出眾, 值得收藏. 不知道是不是AMC Festival Walk的問題, audio track多次過於嘈吵, 美中不足.攝影是值得讚賞的. 多個鏡頭都給人很大的感染力, 亦相當震撼. 第一幕那個Jenny床頭上吊的囚犯已經給人不能磨滅的印象. 還有當然是她竟然在死者袋中取出煙來.電影帶出其中一個題目是, 凡事都有兩面的: 音樂, 可以是搖滾亦可以是古典; 人, 可以是好亦可以是壞. 而且這兩面都可以同時出現在同一個人身上. 沒有什麼是必然的對與錯. "Four Minutes"(Vier Minuten, 2006)是今年於Max!德國電影節看的電影. 喜歡音樂的不可錯過.故事發生在女子監獄中, 監獄和音樂怎麼可以扯上關係? 女主角Jenny(Hannah Herzsprung)是一個音樂天才, 小時候被父親力俗參賽, 獲得不少獎項, 卻換來是父親的性侵犯及咄咄逼人. 結果她放棄自己, 更因替人頂罪而入獄. 另一女主角則是Ms. Krüger(Monica Bleibtreu), 一天來到監獄, 負責崇拜中的鋼琴演奏, 亦教授獄中有潛質的女生. 電影就是圍繞她們倆在監獄中的相處及去演奏的預備.導演Chris Kraus很會運用音樂, OST很出眾, 值得收藏. 不知道是不是AMC Festival Walk的問題, audio track多次過於嘈吵, 美中不足.攝影是值得讚賞的. 多個鏡頭都給人很大的感染力, 亦相當震撼. 第一幕那個Jenny床頭上吊的囚犯已經給人不能磨滅的印象. 還有當然是她竟然在死者袋中取出煙來.電影帶出其中一個題目是, 凡事都有兩面的: 音樂, 可以是搖滾亦可以是古典; 人, 可以是好亦可以是壞. 而且這兩面都可以同時出現在同一個人身上. 沒有什麼是必然的對與錯. 搖滾vs.古典, 記得電影初段Mrs. Krüger乘著貨車進監獄時和粗獷司機們在揀選音樂上已清楚看到. 而Jenny更是集搖滾與古典, 好與壞於一身的人版.電影中有描述黑人音樂, 女同性戀, 性侵犯, 暴力和戰爭等等. 導演都表達得恰到好處. 也有不少flashback, 令故事更有條理.喜歡片末Jenny在台上被扣押時還向觀眾席的Mrs. Krüger來了一個curtsey(屈膝禮). 之前Mrs. Krüger多次要求一些女孩子向她行屈膝禮, 但都被拒. 而Jenny最後向Mrs. Krüger的curtsey是由衷的致敬, 令人感動.Mrs. Krüger對Jenny說: "Everyone has a job to finish, and yours is to go to the music theatre and perform... " 我們每個人是不是都有一個任務要完成呢?四分鐘, Mrs. Krüger要求獄卒給Jenny四分鐘, 一個給她永世難忘, 亦給許多人永世難忘的四分鐘.欣賞Mrs. Krüger坦白對Jenny說, 要她去演奏, 為的不是Jenny, 是為自己. 人都是自私的, 為什麼不可以?電影的震撼澎湃, 是需要親眼去看親耳去聽, 看此文只能得知一二.電影獲十五個獎項.Technorati tags: four minutes, vier minuten電影中有描述黑人音樂, 女同性戀, 性侵犯, 暴力和戰爭等等. 導演都表達得恰到好處. 也有不少flashback, 令故事更有條理.喜歡片末Jenny在台上被扣押時還向觀眾席的Mrs. Krüger來了一個curtsey(屈膝禮). 之前Mrs. Krüger多次要求一些女孩子向她行屈膝禮, 但都被拒. 而Jenny最後向Mrs. Krüger的curtsey是由衷的致敬, 令人感動.Mrs. Krüger對Jenny說: "Everyone has a job to finish, and yours is to go to the music theatre and perform... " 我們每個人是不是都有一個任務要完成呢?四分鐘, Mrs. Krüger要求獄卒給Jenny四分鐘, 一個給她永世難忘, 亦給許多人永世難忘的四分鐘.欣賞Mrs. Krüger坦白對Jenny說, 要她去演奏, 為的不是Jenny, 是為自己. 人都是自私的, 為什麼不可以?電影的震撼澎湃, 是需要親眼去看親耳去聽, 看此文只能得知一二.電影獲十五個獎項.
是的!!!!!!!!!!
黑白键不能突出了,就共鸣板,再不行就爬上三角盖,再不行就直接扯下钢丝勒在自己脖子上吧! 这是现代音乐的进步?还是技穷的歇斯底里?人类啊!
美国式装逼。。。。。。
不像美国片那样激励人心~不像日韩片那样煽情~这就是孤僻冷静的德国电影~但好像觉得又缺少了什么~
堆砌式地把一些看似深刻的元素聚拢在一起,目的性太强以致根本不流畅
有人为了名利而弹琴,而她则是用生命在弹琴,前边所有的铺垫,都是为了最后四分钟的华彩,尽管无法忍受脾气暴躁大吼大叫的主角,但依然不失为一部动人的作品。
运镜有十分的流动感,节奏也相当好。但即使它这样美,精致又细腻,我也不愿意给教育成长类励志片五星
又一部有关钢琴的作品,但稍欠火候和张力。小品级别。
這類題材的電影已經很多了,所以本片並沒有提供別出新意的獨創性的東西,很多的橋段都似曾相識。兩段不同時期的女性體驗和經歷似乎有著某種共通之處,關於自由、女性身份認同、夢想與現實對立、音樂,但是整體處理得差強人意。
补标#资料馆留影#胶片放映,冷门佳作,印象颇深的德国电影,关于天赋,关于释放自我,关于突破偏见阻碍,也是激荡灵魂的音乐主题作品。难以想象女囚犯可以参加钢琴比赛,更难以想象监狱的音乐老师可以成为囚犯的伯乐。ps,饰演叛逆女孩的演员钢琴弹奏简直神水平,特别是结尾高潮部分的竞技演绎太惊艳,如潺潺流水一发不可收拾,余音绕梁久久不绝。
基友好眼力,买了这张票。影罢居然有导演交流环节。翻译妹子怕是个半调子,连lesbian都翻成homosexual。获得惟一一个提问名额的宠儿大大咧咧问,这影片里加了百合有必要么?Kraus轻轻微笑,说:“爱有很多种形式呀。”于是那最后四分钟消解一切的迷狂演奏、前辈举杯后辈致敬的一刻怕要永留脑际了。
三星半。这四分钟这是破茧而出的四分钟,羽化成碟的四分钟,飞蛾扑火的四分钟。杰妮的弹奏是犹如星云流火般用一瞬燃烧一生的绚烂绽放,将20年来所压抑的愤怒,痛苦,委屈,悲伤毫不保留投放到音乐,演奏出一曲关乎激情,希望,梦想,才华的壮烈悲歌。在她的音乐中,听到内心的呐喊,灵魂的咆哮。
作为一部德国的文艺电影,我表示只看到最后四分钟才是亮点,前面将近两个小时都在磨磨唧唧,而且气氛压抑,情节臃肿,不喜欢这样的德国人的电影-----发自豆瓣电影
我不是有意唱反调,这片真的很无聊,特别是最后一场。
残缺的灵魂在四分钟里肆意拼凑,孤傲的屈膝礼只为你而定格
每一颗被束缚的心都渴望解脱的那一瞬,光芒万丈死而无憾!
丁香的味道,轻轻的,又如此强烈饱满, 她爱我因为我经历过风雨, 我爱她因为她曾经可怜过他们
看不懂,对历史背景也不了解
前半段有点走神,不过看在最后的四分钟还是值得给五星啊!!
女主角乖戾异常,很难取悦,这种强烈性格与中国8、90十年代走出国门的那几部电影类似。如果编剧不为人物附加太多伤痛的过往则会更加脱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