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孤影

Alone in Berlin,Jeder stirbt für sich allein

主演:艾玛·汤普森,丹尼尔·布鲁赫,布莱丹·格里森,米卡埃尔·佩斯布兰特,卡塔琳娜·舒特勒,路易斯·霍夫曼,尤韦·普罗伊斯,拉尔斯·鲁道夫,雅各布·马琛茨,约

类型:电影地区:德国,法国,英国语言:英语年份:2016

《柏林孤影》剧照

柏林孤影 剧照 NO.1柏林孤影 剧照 NO.2柏林孤影 剧照 NO.3柏林孤影 剧照 NO.4柏林孤影 剧照 NO.5柏林孤影 剧照 NO.6柏林孤影 剧照 NO.13柏林孤影 剧照 NO.14柏林孤影 剧照 NO.15柏林孤影 剧照 NO.16柏林孤影 剧照 NO.17柏林孤影 剧照 NO.18柏林孤影 剧照 NO.19柏林孤影 剧照 NO.20

《柏林孤影》剧情介绍

柏林孤影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本片由法国家喻户晓的俊男级跨界导演文森特-佩雷斯执导。1964年出生的佩雷斯,在上世纪80、90年代曾红极一时,主演的经典作品包括了《芳芳》《玛戈皇后》等等。佩雷斯很早就显示出了导演方面的才华,1992年和1999年有两部作品入围了戛纳国际电影节的短片单元。2002年,佩雷斯拍出了长片处女作《天使的肌肤》,2007年又执导了《秘密》。本片是佩雷斯投资规模最大,也是第一次入围A类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的作品。 《柏林孤影》的故事发生在上世纪40年代的柏林。工人阶级夫妇奥托和安娜把自己唯一的独生子送上了战场。不幸的是,儿子在惨烈的战争中身亡。这对夫妇决定用自己的方式反抗纳粹党的极权统治。很快,他们的行动被发现,受到了盖世太保的追捕和威胁。这部以小视角反映大主题的二战题材电影,吸引了不少重量级明星参演。曾以《霍华德庄园》获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的英国演技派女演...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靠近你女力报到:爱神出任务主播日记伦敦父女档丁克与宝贝张三丰2太极天师别动光之美少女MAXHEART12到午夜希尔达与山怪王攻壳机动队SAC_2045持续可能战争美妙频道第三季紧急呼救第八季578:狂人一击风的电话异星女物语陷落天堂岛北方之刺我和班上最讨厌的女生结婚了。疑案追凶怪奇物语第四季御猫传费城永远阳光灿烂第一季目击者之追凶四大名捕斗将军四平青年之街溜子2009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一路上有你他来自程氏集团

《柏林孤影》长篇影评

 1 ) 我们都在参与“大事情”

喜欢这部电影就像喜欢张楚的歌《上苍保佑吃饱饭的人》一样。

看到希望却又很无力的感觉。

普通人普通的故事,竟然这个年代“浪费”了那么多人力物力去拍成电影。

必定不会有票房和评分。

像男主写的一张张卡片一样,道理大家都懂,但都不会说出来。

或者说出来也觉得无用(无味)。

在沉默的大多数的国度;语言真的是无用的。

只是欧美电影可能为了表达一粒沙或哪怕一个人的声音也应该被听到也是有意义的吧。

忽然想起胡适曾举得一个摊三弦琴的例子,来表达哪怕一张卡片也有它的价值:摘录一下:那边“一座低低的土墙,遮着一个弹三弦人。

”那三弦的声浪,在空间起了无数波澜;那被冲动的空气质点,直接间接冲动无数旁的空气质点;这种波澜,由近而远,至于无穷空间;由现在而将来,由此刹那以至于无量刹那,至于无穷时间:——这已是不灭不朽了。

那时间,那“低低的土墙”外边来了一位诗人,听见那三弦的声音,忽然起了一个念头;由这一个念头,就成了一首好诗;这首好诗传诵了许多;人人读了这诗,各起种种念头;由这种种念头,更发生无量数的念头,更发生无数的动作,以至于无穷。

然而那“低低的土墙”里面那个弹三弦的人又如何知道他所发生的影响呢?

一个生肺病的人在路上偶然吐了一口痰。

那口痰被太阳晒干了,化为微尘,被风吹起空中,东西飘散,渐吹渐远,至于无穷时间,至于无穷空间。

偶然一部分的病菌被体弱的人呼吸进去,便发生肺病,由他一身传染一家,更由一家传染无数人家。

如此辗转传染,至于无穷空间,至于无穷时间。

然而那先前吐痰的人的骨头早已腐烂了,他又如何知道他所种的恶果呢?

由《柏林孤影》令我想到去年新冠肺炎肆虐至今,想到《上苍保佑吃饱了饭的人》和《柏林孤影》的联系——我们都在参与大事情。

 2 ) 柏林孤影

1940年6月的柏林,纳粹正在庆祝自己对法国的胜利,整个国家都陷入了癫狂。

但是安娜和奥图却开心不起来。

这一户劳动阶级家庭的孩子,应征入伍,却在前线死去。

从此,安娜和奥图就不再信任自己的“元首”。

对他所发动的战争产生了怀疑并且产生了强烈的自我意识——他们计划要刺杀希特勒,并且阻止战争机器的脚步。

不过,他们的计划还没有开始实施,就被党卫军盯上了。

安娜和奥图暴露在危险之中,他们的邻居的生命也岌岌可危起来。

影片改编自汉斯·法拉达创作于1946年的小说,这是他的最后一本小说,在4周之内就写作完成。

故事讲述的是安娜和奥图在1940-1943年期间对于纳粹的反抗。

在当时的柏林,这样反对纳粹的人,的的确确是“孤独”的《柏林孤影》就是一部温良躬谦的讲述抵抗故事的影片《柏林孤影》对小说的改编到位,导演有技巧地呈现出了战时柏林的压迫气氛,纳粹到处搜捕抗议者的恐怖感也都传达出来了,艾玛·汤普森与布莱丹·格里森都尽心尽力地去诠释角色《柏林孤影》合所有二战题材影片的标准模式:晦暗的底色,夹杂着刺目的纳粹标志,华丽卡司,再加上金牌配乐,辅以哀婉悲怆的调调。

影片拍得循规蹈矩但也算是尽心尽力了

 3 ) 我们也可以选择

2016柏林孤影 alone in Berlin 叙事平静,推进缓慢,有暗流涌动,演员表现出色。

大概会有人觉得闷,因为电影台词不多,情节起伏也不大,没有反转。

只是简单讲述了二战时期德国一对失去独子的普通工人夫妻悲痛之下的觉醒,写了两百多张反战卡片偷偷放在城市的角落,想着也许有人能看到,即使最后他们知道那两百多张卡片里只有十八张没有交到警察手里。

这种微弱的努力被丈夫称为一粒粒投进机器的沙子。

一些沙粒不会让机器停下,但如果他不停投进去,机器总会停下来的。

他们把希望寄托于二人步履不停,和有人看到卡片后的觉醒。

丈夫说他想看那些拾起卡片的人的表情,于是冒险等在那里,害得妻子担心,也害得一个无辜人死亡。

最后一次的冒险终于是让自己走向死亡了。

Emma 这次戏份不多,表现一如既往好。

接到通知儿子死亡信件的悲痛不忍相信,事后恍惚迷茫,对丈夫的依赖担忧,最后法庭上和处决前的释然平和。

大部分时候她是脆弱仓皇灰暗的,穿暗色的大衣,一个人走在街上,做着充满危险的事情,我暗暗替她担心下一秒一个警察冲出来就会拿枪抵着她的头。

像Emma 在采访中说的,夫妻二人是平和地走向死亡的,peaceful。

她说人总有一死,peaceful是她所追求的。

很偶尔她也流露出和丈夫的温情,那支始终没有跳的舞也让人想到了他们的青春时代。

就是这样的魔法,三言两语,观众立刻想到了那是怎样青春幸福又普通的两个年轻人,相识,相恋,结婚,有了孩子,孩子长大上了战场,最后等到了死亡通知,于是两颗心都碎了。

铡刀升起暗示主角的死亡,奥托,安娜死在刀下,那个被唤醒了良知的警察在把两百多张卡片撒在街道上后,也饮弹自尽。

他死前翻着那一沓卡片,喃喃说,“我是唯一一个看到所有卡片的人”,然后决绝地走向自己的结局。

三个良心未泯的小人物死了。

电影最伟大之处是告诉我们三个普通人的选择。

希望无论在何种境地,我们也都可以做出选择。

我们可以选择,我们不是没的选择。

 4 ) 非专业影评之克制的美学——柏林孤影

电影一两年前看的,有次聊天时候推荐给朋友,顺便百度了一下,发现评价居然很低,不服翻了下豆瓣居然也不高,就很纳闷。

因为在我眼里,这是一部少有的佳片。

心里略微不忿,于是写下了这篇推荐。

首先从制作上来看,本片制作精良,无论从道具、服装、布景都不错,很有代入感,即便是那些差评也并不否认这一点,所以如果你还在犹豫要不要看,可以放心大胆入手,因为它完全值得那两个小时!

其次,它保守诟病的,恰恰是我认为本篇精彩的原因。

有的影评用四平八稳,主角情绪不够高涨,难以找寻剧情的高潮。

如果你但预期是战争大片的话,可能会有上述观感,实际上它并不是战争大片,它是在描述人性,而人性不是只有通过迭起都高潮中才能感受到,人性恰恰是在一些琐碎都细节中折射出光辉。

在这方面的处理上,很凸显来克制两个字。

通过不断地铺陈最后构造出一个高潮,这是用来歌功颂德的,是用来描述英雄的,不是用来描述普通的小市民的,主人公恰恰只是工厂一个工人,一个善良、严谨、谦让、一丝不苟完成工作的普通工人。

从这个意义来讲,我觉得影片很真实,手法朴素,不是因为不懂,是因为克制,宁可略微欠一点也不愿意表述的过了。

下面是剧透时间,虽说时间有点长了,但我还很记得这几点,关于人性但小细节:1、当周边所有人都在崇拜精神领袖都时候,你对精神领袖产生了怀疑,你会怎么做,在那个时代很多东西明明是错的,但所有人都说它是对的时候,你会怀疑自己吗,这一点拍的很像《1948》;2、当国家政策在压迫屠杀犹太人时候,面对一个手无缚鸡之力都犹太老人,有的人装作不知道,有的人打着相应政府的幌子贪人钱财,也有人冒险将老人接到自己家里,人性在此处折射出不同的色彩;3、当一个人决定向这个国家机器挑战时候,无异于以卵击石,男主自然也知道这一点,他的选择是背着妻子独自抗争,那时候这个沉默寡言的人在我眼里瞬间高大起来,背影也很是伟岸,不要说那么多做就是了,这是一个真正的男人,如果是和平年代,这一家人一定会很幸福。

最后还是想多说句,也许好莱坞并不觉得这片子很优秀,因为他们有很多;我们真的太少了,少到随便一部电影都敢称做是良心巨作诚意满满……譬如前一阵子的《芳华》,我只看到了一个老人对七八十年代流水账般的回忆,这中间其实有很多值得挖掘的东西,可导演都放弃了,很可惜。

另,《大佛普拉斯》想当另类,算是部十足的讽刺电影了,很丧很不错!

 5 ) 他们和他们的法西斯祖国

又看了一遍,挺感慨的。

故事背景是纳粹德国时期的柏林。

某一天,住在公寓里的中年夫妇收到了邮递员送来的信,其实是20出头的儿子战死在战场的阵亡通知。

从那一天起,夫妻俩的天,就塌了。

老婆崩溃了,丈夫一声不吭,把一块木头拿出来在那雕刻,渐渐雕成了儿子的模样。

丈夫在棺材加工厂工作(这是个隐喻),突然某天,政府来人,宣布德国的伟大复兴计划,几年后赶上英国,几年后赶上美国,然后说,你们需要加班加点生产,才能满足需求。

是的,多生产棺材,也是为民族复兴添砖加瓦。

结果,站在最后一排的丈夫,铁着脸,说了一些不该说的话,遭到了呵斥。

有人说他自私,说他不爱自己的国家。

他淡淡地说,还有什么,能比把自己的儿子都奉献给国家了,更大的牺牲吗?

大家都沉默了。

不久以后,妻子发现,丈夫在写小卡片,全是不让说的话,什么希特勒是骗子,不要相信他,他会把整个国家拖入深渊。

然后在上班路上,他趁人不备,把小卡片放在角落里,被人发现,阅读。

数百张卡片,前前后后,一句句话真戳真相。

他用这种最微小的方式,最沉默的方式,进行着反抗。

为什么电影的名字叫柏林孤影,Alone in Berlin?

很有深意。

因为他们是孤独的。

更多的德国人,沉浸在大国崛起的幻想之中。

片中一个镜头,丈夫走出公寓楼时,附近的小地痞笑着问他,你为什么不开心?

伟大的德国马上就要复兴了,我们会变得比法国人还有钱,我们会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德国人会变成全世界最有钱的人!

你为什么还不开心?

那天和几个人聊天,他说,For God’s sake,并不是所有的德国人都是纳粹啊!

我说,是,并不是所有的,但至少在那个时候,绝大部分都是。

不然,没有了绝大部分人的支持,纳粹能打遍欧洲十五年吗?

 6 ) 一点沙子不会让机器停转,但持之以恒,就会影响机器的正常运行

这是一本反希特勒电影.电影的主旨在56分钟:齿轮中有一点沙子不会让机器停转,但如果有人不停的往里扔沙子,发动机就开始受影响,变得断断续续流水线就会停下来.但我们遭受不公平不合理时,要有反抗精神,不要因为自己改变不了什么,因为自己的渺小轻微而什么都不做.如果大家都忍着藏着,不公平不合理就会一直一直延续下去,那么大家一方面变成了纵容者,一方面又是受害者.任何改变都是积少成多,水滴石穿,量变产生质变.电影的故事很简单.二战时,德国一工人阶级家庭因为战争失去了儿子,夫妻们用自己的行动来反抗纳粹希特勒.虽然这种行动微不足道,只是分发反抗内容的卡片,他们一共发了285张卡片,大部分都被人交到纳粹政府手上,267张卡片上交,只有18张卡片没上交.纳粹警察通过举报抓了夫妻俩,夫妻俩被杀,而纳粹警察受到反抗卡片的影响,良心不安而自杀.267张卡片散落一地,影响更多的行人.

 7 ) 《柏林孤影》影评:可信的表演

布莱丹·格里森和艾玛·汤普森在这部纳粹时代的影片中尽了最大的努力。

在《柏林孤影》中,艾玛·汤普森和布莱丹·格里森用德国口音演绎了真实的人类磨损。

文森特·佩雷斯的指导有点蹩脚。

摄影是标准的纳粹时代的去饱和——好像新闻片决定了那个时期的分量和色调。

汉斯·法拉达的这部基于事实的小说讲述了安娜·昆格尔和奥托·昆格尔这对命运多疑的抵抗组织夫妇在战争期间在公共场所秘密散发反希特勒卡片的故事,剧本有时也很平淡。

但两位主演都尽力了。

丹尼尔·布尔则是第三位主角,他在片中客串了一个矛盾的警察调查员,渴望表现出仁慈,但在“比他强的人”的逼迫下,他没有表现出仁慈。

By:Nigel Andrews

 8 ) 是普通人的牢骚,也是反纳粹的勇气

1940年6月22日的德国,举国上下沉浸在一片胜利的欢呼之中。

报童在柏林的大街小巷兜售着法国投降的消息。

仅用了一个多月时间,德国军队就横扫荷兰、比利时、卢森堡三个小国,并绕过法国自以为固若金汤的马奇诺防线直抵巴黎,还造成英法联军从敦刻尔克狼狈撤退。

不得不承认闪击法国并迅速迫使法国投降,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的“高光时刻”。

但纳粹侵略战争的胜利却建立在普通德国人的牺牲之上。

与胜利消息一起传来的是邮差从德军指挥部带来的阵亡通知单。

这张阵亡通知单虽然只有薄薄的一张纸,但它却像一道晴天霹雳击碎了柏林一户普通工人奥托和安娜的家。

邮差大姐对她送来这封信的内容心知肚明,由于她是奥托和安娜这对夫妇的老相识,所以对他们的遭遇也非常同情。

奥托和安娜把自己最珍贵的独子送上战场,然而这个本该有着光明前途的大男孩,却成了纳粹侵略战争的炮灰。

年轻的生命永远定格在异国某处不知名的森林。

独子阵亡的消息让父母悲痛不已。

母亲安娜撕碎了这封冰冷的告知单,大喊着“你们这些骗子”。

但这封信是她在这个世界上和儿子之间唯一的联系,她只能把撕碎的信又重新拼好,接受失孤这样一个人间最痛苦的事实。

另一边,失去儿子的父亲奥托只能像往常一样,搭上有轨电车去车间上班。

城市里飘扬的万字旗、混在人群中的盖世太保,还有贴在工厂的征兵海报都在提醒着奥托,这一切都是一个骗局。

希特勒带有极强煽动性的演讲,只不过是让普通德国老百姓把自己和家人的生命绑在帝国的战车上碾碎。

在工厂,奥托和厂里的纳粹党徒发生口角。

那些平时唱着高调的党徒只是捐了点财物,而并非纳粹成员的奥托却献出了自己唯一的孩子。

看着家里儿子的空房间,父亲奥托在一张写有“元首”的明信片上,用钢笔把“元首”这个词改写为“骗子”。

悲痛欲绝的父亲奥托决定做点什么。

他决定把自己的丧子之痛转化为揭露纳粹谎言的行动。

奥托以花体字伪装自己的笔迹,在明信片上写下反战宣言,并准备把这些明信片随意散布在柏林的大街小巷,让德国人都看到纳粹政权虚伪邪恶的一面。

奥托第一次放置这些卡片时还有些紧张,但随着妻子安娜对这个行为的理解和支持,奥托夫妇散布反战明信片的行为越来越大胆。

虽然他们偶尔会在柏林街头遇上秘密警察或党卫军,但因为手段隐蔽每次都化险为夷。

随着这些卡片不断出现,并不断被柏林市民上交到警察局,警方开始注意到这一严重的反政府行为。

虽然战后德国人对自己主动挑起侵略战争非常后悔,但在当时的形势下,这些卡片无异于叛国。

警局督查埃舍里希负责侦办这件事,他把出现过卡片的地方都在柏林地图上插上小红旗。

但由于奥托和安娜都是柏林的普通市民,城市这么大,两人随便扔下一张明信片,几乎不可能被发现。

所以城里的反战卡片越来越多,已经发现了129张,这种尴尬状况惊动了凌驾于普通警察之上的党卫军。

党卫军上校要求警督埃舍里希尽快破案。

一方面统治者的网越收越紧,另一方面奥托和安娜也露出破绽。

奥托前往某个大楼放置卡片时被突然出现的路人发现,危急时刻母亲安娜出现拖住这个路人,两人才涉险逃脱没有被发现。

但这个路人还是看到奥拓的大概样貌,并立刻报告到警察局。

警局根据目击者的描述,画出一幅放卡片嫌疑犯的大概画像,并据此开始进行全城大搜捕,还通过放置卡片的地理位置推测嫌疑人的住处。

奥托和妻子安娜被抓的风险越来越大。

随后警局根据画像抓到一个所谓的嫌疑人,这个人是女邮差的前夫。

但作为职业警察的埃舍里希认为,这个人并没有放置卡片的动机。

他和女邮差虽然也有孩子在军队服役,但他们的孩子并没有阵亡,而是还在波兰前线。

另外,警察埃舍里希从卡片中多次出现的“机械”这个词推测,放置卡片的嫌疑人应该从事和机器有关的工作,很有可能在工厂上班。

他把自己合理地推断报告给党卫军上校,说抓错了人,但这位党卫军却毫不在意埃舍里希的正确推断,竟在自己的办公室把这位警察打了一顿,并暗示埃舍里希暗中杀掉目前这个嫌疑人了事。

埃舍里希没有办法,虽然他是一个警察,但当时德国上下都要听从希特勒的独裁,党卫军就是希特勒独裁统治的首要机构。

他们凌驾于一切之上,可以随意杀人、为所欲为。

在党卫军办公室受到极端屈辱的埃舍里希只能找到那个无辜的人将他杀害。

警察埃舍里希和党卫军本以为事情就此平息,但奥托自己却露出了致命破绽。

一天奥托去工厂替班,由于他外套内兜破了洞,揣在怀里的卡片掉落在他工作的车间。

这些卡片掉在车间灰暗的地上如此明显,立刻被同事发现。

这些卡片出现在工厂,说明放卡片的人无疑就是工厂的工人。

工厂立刻叫来警察和盖世太保,经过排班表比对和个人经历的简单调查,在战争中失去独子的奥托很快就被锁定。

对于这个结局,奥托和妻子安娜早有心理准备。

二人坦然面对纳粹所有酷刑和审判,最终被纳粹政权送上断头台。

电影最后,奥托和妻子所写的200多张反战、反纳粹卡片,在警察埃舍里希自杀的枪声中散落在柏林大街小巷,被更多人看到……与以往的反战电影不同,《柏林孤影》这部影片选取了一个很小的切口,用一个普通德国家庭的丧子之痛来控诉纳粹的罪行。

片中奥托和妻子书写、散发卡片的事例并不是空穴来风,而是发生在当年柏林的真人真事。

1935年德国工人奥托·汉佩尔和艾丽斯·莱姆结婚,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妻子艾丽斯的兄弟在1940年法国战役中阵亡。

随后夫妇二人便开始书写反纳粹政权的小卡片,直到1942年被捕,这一正义行为一直坚持了2年时间。

汉佩尔夫妇和他们写的卡片1943年4月汉佩尔夫妇被纳粹政权处以断头台极刑。

在现在柏林的阿姆斯特丹街10号还镶嵌着纪念汉佩尔夫妇的纪念牌,这里是汉佩尔夫妇故居所在地。

二战结束后,关于汉佩尔夫妇案件的盖世太保秘档辗转落到德国作家汉斯·法拉达手中。

他以汉佩尔夫妇的事迹为原型,创作了小说《柏林孤影》(又称《每个人都孤独地死去》)。

小说中他把当事人的名字改为奥托·昆格和安娜·昆格,并把死于法国战役的艾丽斯的兄弟改为更具悲剧色彩的儿子。

这一改动增强了故事的悲剧性,更有冲击力。

这部小说最早于1947年出版,后来被多次改编为电视剧和迷你剧,英文版在英国也是畅销小说。

原著《每个人都孤独地死去》(Every Man Dies Alone)

作家汉斯·法拉达(Hans Fallada)无论是虚构小说和电影还是在原型事件中,这对普通的德国工人阶层夫妇虽然没什么太多学问,也不是什么大人物。

他们的行为很简单,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生的很多大事件相比,小到根本不值一提。

但他们很正直也很勇敢,他们发自内心撰写的那200多张卡片,体现了有良心的普通德国民众的心声。

永远控诉着那段黑暗的历史。

-END-更多干货影评:1.《乔乔的异想世界》:奥斯卡最佳改编剧本实至名归,原著揭秘2.《元首偷走了粉兔子》:元首为什么要偷她的粉兔子,这个小女孩的家庭不简单3.《我控诉》:犹太人、特务、双性恋、作家、总理、导演、指纹鉴定发明者……整个法兰西第三共和国都乱成一锅粥了4.《被涂污的鸟》:看不懂《被涂污的鸟》?

这7种动物和8种信仰的隐喻是关键

 9 ) 为什么我把反战看成了爱情

白发人送黑发人,无疑是令人悲痛的,但这一场悲痛,却没能击倒他们。

这种陌生的苦难,他们反而学会在其中生涩地拥抱,亲吻,一起面对和反抗。

每一张卡片,犹如星星之火,却没能形成燎原之势,放眼当时的整个德国,他们孤勇而浪漫。

虽然是纪念和反战,但我却非常羡慕这对夫妇,爱情,轰轰烈烈才刻骨铭心吗,我觉得安安静静的荣辱与共更动人啊。

细节太妙了。

收到丧讯的时候,丈夫从妻子的反应中猜到了噩耗,看着悲愤的妻子,他却没有过多的情感流露,强忍着这些情绪,甚至不忘在上班前为妻子冲一杯咖啡,这种反应太符合他这个德国男人了,压抑的大环境,他也难过得不知所措,想安慰妻子却害怕不得其法,并且他不能和妻子一样崩溃,他的坚韧更不会让他止步于崩溃,这更为他后来萌生制发反纳粹卡片做了性格铺垫…看到这儿我就非常喜欢这电影了。

夫妇二人绝对是演技实力派,虽然事情本身决定了这部电影不可能像其他反纳粹题材一样宏大,但各种细节的刻画还是能让我感受到压抑紧张的大氛围,另外督查实在太可怜,一身逻辑才学喂了狗啊~

 10 ) 柏林孤影,沉闷但紧凑

整部电影的色彩黑暗,感觉很压抑,不过这正是那个时期给人的感觉。

虽然整部电影很平淡,没什么起伏,也没有高潮,有点沉闷,但是剧情很紧凑,不会有拖沓的感觉,没有那种快进完还在同一个画面的镜头。

电影的细节也描写得很好,对人物的刻画很细,对于最后警察的态度的改变有足够的铺垫,不见了的18张卡片和警察想法的改变和自杀,其实都透露着整个国家的人民对希特勒政权的态度转变。

虽然电影的最后是bad ending,但三位死者的行为却让这个国家,这个民族走向HE。

总的来说这部电影的色彩和节奏偏沉闷偏慢,但剧情紧凑有心看的话还是很容易能看下去的。

《柏林孤影》短评

小人物的艰难抗争,基调灰暗艰涩,演员们的演技很棒

6分钟前
  • 🐈
  • 推荐

可能是因为尽量保持真实故事,戏剧性稍弱。结局警察自杀有点牵强。

7分钟前
  • 大灰
  • 还行

在一台巨大的强权机器前,一张散播的卡片就是一粒沙;在步履匆匆的时代脚步下,一张遗漏的卡片就是一座塔。遗憾没有聚沙成塔,但他们终以抗争的姿态完成对独子的哀悼。而那个最忠实的读者将信念天女散花,化作柏林上空最寂寥的战争之花。铺展开的地图插满小旗,如星火虽微弱终可燎原。讲英语最大败笔。

12分钟前
  • 西楼尘
  • 较差

制作精良,紧张感也制造的不错,电梯逃脱的夜戏最好,但是男女主角是爱尔兰人和英国人,台词也都是英语真是奇怪

17分钟前
  • 二马究竟是啥马
  • 还行

一對在二戰中失去獨子的夫婦,用卡片來控訴戰爭的罪惡和發動戰爭的魔鬼。無聲的抗爭力量雖小,但總有堅信正義的人們,歷史終會懲罰那些戰爭罪人。卡司陣容,陰沈的色調,含蓄深沈的表演,給予共鳴和力量。

22分钟前
  • 三月三繪事後素
  • 推荐

一个人的反抗

25分钟前
  • 稻草人
  • 推荐

18张没被上交,不知道它们是否被传阅

26分钟前
  • 可可
  • 推荐

为了反纳粹而反纳粹,为了反集权而反集权

31分钟前
  • 嘿嘿王
  • 很差

丹尼尔的戏份超级少!那个胡子也超级丑,怒打三星,哼!

33分钟前
  • 陈尘
  • 还行

37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较差

要在战争和暴政的机器里掺和一些沙子,要用卑微的信仰含泪的爱,反抗整个时代。

39分钟前
  • chenchen
  • 推荐

一个病态,一个悲哀。病态:儿子战死沙场就要找国家算账?要国家赔你个儿子?显然是以现代人观念先入为主,因为现代人心中有了对纳粹暴行的痛恨所以痛心疾首,自然有敌对心理。可考虑当时,无缘无故这么做无疑幼稚。悲哀:在暴政下的所有市民的欢呼,歌颂,起舞。无疑颇具讽刺。

40分钟前
  • 绯红少年
  • 还行

故事内核很简单,夫妻俩的动机也非常单纯,但在如此危险的环境下一直一直坚持下去实属不易,影片拍得有点平淡,多靠两位主演的强大演技支撑,汤姨和闹爹在法庭相见那刻,溢于言表的喜悦和无法抑制想要靠近彼此的情绪全在轻声呢喃对方名字的小场景里喷涌而出。三星半

41分钟前
  • touya
  • 还行

卡司强大!但对这对夫妻反纳粹的动机有待商榷如果他们儿子没战死,他们会怎样?

45分钟前
  • _在云端_
  • 还行

这也太压抑了...(cry

48分钟前
  • 未知de永恒
  • 还行

人家往墙角塞卡片,其他人只会躲在墙角画圈圈。

50分钟前
  • 寒狐居士
  • 推荐

看过两遍了,痛失爱子的夫妇以散播小卡片的形式表达对德国当局的反抗,是以卵击石,是螳臂当车,但总会有改变,即便是星火微光的力量。

54分钟前
  • 遥望银河的夏天
  • 推荐

失去了唯一的孩子,家庭的精神支柱也就崩塌了。

59分钟前
  • 李湘
  • 推荐

没有组织,是很难查到的!没有组织,是异常孤单的!

60分钟前
  • 老羊
  • 推荐

偶然在企鹅上看到,居然还挺好看的,剧情抓人老戏骨演技超棒,讲旧社会国民党统治时期工人阶级的自觉精神,很适合当下,很适合某些地方,很适合每一个个体。德国工头是个很牛的社会角色,双元制工匠精神,工厂公社化,充分认可专业能力,上下级出于职业道德的信任和共同体。电影最搞笑的地方里面德国polize还讲究法治精神。如果有浓眉大眼导演来翻拍,男主推荐王景春,女主余男。

1小时前
  • 您老朋友王狗熊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