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霍巴利王:开端

Baahubali: The Beginning,巴霍巴利王(上),巴霍巴利王(上):开端,巴霍巴利王:创始之初(台),帝国战神:巴霍巴利王(台),Baahubali,Baahubali: Part I

主演:帕拉巴斯,拉纳·达格巴提,特曼娜·芭蒂亚,拉姆亚·克里希南,安努舒卡·谢蒂,纳赛尔,萨嘉拉吉,塔尼克拉·巴拉尼,苏迪普,罗希尼

类型:电影地区:印度语言:泰卢固语,泰米尔语,印地语,马拉雅拉姆语年份:2015

《巴霍巴利王:开端》剧照

巴霍巴利王:开端 剧照 NO.1巴霍巴利王:开端 剧照 NO.2巴霍巴利王:开端 剧照 NO.3巴霍巴利王:开端 剧照 NO.4巴霍巴利王:开端 剧照 NO.5巴霍巴利王:开端 剧照 NO.6巴霍巴利王:开端 剧照 NO.13巴霍巴利王:开端 剧照 NO.14巴霍巴利王:开端 剧照 NO.15巴霍巴利王:开端 剧照 NO.16巴霍巴利王:开端 剧照 NO.17巴霍巴利王:开端 剧照 NO.18巴霍巴利王:开端 剧照 NO.19巴霍巴利王:开端 剧照 NO.20

《巴霍巴利王:开端》剧情介绍

巴霍巴利王:开端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故事发生在一个名为摩喜施末底的王国之中,激烈的王位争夺之战正在巴霍巴利(帕拉巴斯 Prabhas 饰)和巴哈拉拉德瓦(拉纳·达格巴帝 Rana Daggubati 饰)之间如火如荼的展开着。巴霍巴利为人正直而勇敢,坚信要凭借自己的真正实力夺得王位,而巴哈拉拉德瓦却恰恰相反,为了得到想要的东西,阴险狡猾的他愿意不择手段。 最终,代表着正义的巴霍巴利成为了国王,然而,巴哈拉拉德瓦却实行了暗杀行动,谋权篡位。巴霍巴利的儿子流落民间,被善良的人家收养取名为希瓦(帕拉巴斯 Prabhas 饰)。成人之后,希瓦得知了自己的身世,得知了自己体内流淌着皇家的血脉,他决定推翻统治者的暴政,夺回属于他的王位。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罪恶名单切入点最可爱的人跃影江湖之唐家诀过去,如今和之后蒙哥湖未来警察故乡异客未来之人赤道另一个女人嗜血狂蜂日落LoveLive!虹咲学园学园偶像同好会四格漫第二季米小圈上学记2霍姆斯之雨冬有乔木夏有雪一枪毙命BASTARD!!暗黑破坏神一块大红布白狮奇缘平地风云第一季第一分队第四季我们所拥有的一切尸智症解码数学黑色电话白玉思无瑕根本停不下来诡祭

《巴霍巴利王:开端》长篇影评

 1 ) 我也不能相信我居然把这片子看了四遍

讲真,这部片子的毁誉呈现两个极端,不能接受印度片演着演着就唱起来跳起来以及脑洞特大的风格的人,看一遍,不,看到前五分钟就会放弃的,会直接黑阿三,并且带着民族的优越感。

喜爱印度神话风格的人,应该会觉得这个片还不错,阿三拍片的诚意可以。

然后对于我这个热爱神话,上一年就跳入印度连续剧《摩诃婆罗多》以及隔壁剧组《众神之王》这俩大坑的人来讲,这片子简直值得我做一个猥琐的阿三水军。

第一遍我是狂笑着看完的,尤其在音乐响起的时候,心中的念头是这样的:卧槽这是要跳舞了吗艾玛他们真的跳起来了哈哈哈!

以及这片子确实有无数的槽点,比如那扯淡般的为了个妹子爬上瀑布,以及在瀑布那边边打边调戏妹子边拍婚纱照。

由于当时我是随手在家里的电视机上选的,我心想,这么有槽点的阿三片,必须和众多网民一起看,顺带看看别人的吐槽才带感啊,于是我上了B站看了第二遍,果然,B站的吐槽丧心病狂,比如男主扛起湿婆的林伽的时候,弹幕上飘过“你拿我的丁丁做什么”,我真是笑到不能自拔。

欢乐完了以后,说实在的,我真觉得这片的音乐制作好听得一笔。

主题曲节奏爆表,而且配合男主腾空飞跃瀑布,简直帅爆。

有人不爱印度电影的歌舞,我倒觉得人家这点挺好,宝莱坞这么多年的歌舞特色,依然保持自己民族的特色。

虽然男主一不小心就从小男孩长过了头,长成了颜值不高的大叔,但印度的审美一向是以膀大腰圆威猛雄壮为美的,我觉得这也没啥不好,接受了人家的审美角度,你就能接受人家的选角标准了。

毕竟中国魏晋的时候也是以男人威猛高大为美的,比如曹操还让手下一个威猛的人替他接见别人。

男主把林伽放到瀑布下面以后跳的舞蹈,我觉得灰常好看,活力,虔诚,献给湿婆的舞,因为湿婆是舞蹈之神。

因此冲着歌舞我去看了第三遍。

看第三遍我完全是截着歌舞的片段看的,因而发现这个片的特效,当然比不上美国个么牛叉的特效,但说五毛特效,真心也说不过去。

瀑布攀爬啥的,虽然违反物理定律N多条,但抵不过场面漂亮啊。

看着看着,我就觉得这个片子里所展现的宗教信仰,让我有点唏嘘。

太后在河里将婴儿举过头顶,科学帝们纷纷吐槽,可那两句台词真是好啊,“他要活下去,因为他的母亲已经望眼欲穿;他要活下去,因为他要成为王。

巴霍巴利,他要活下去!

”如果以上帝视角来看,一切的指引都是有归宿的,孩提时候的巴霍巴利就要爬瀑布,为了个妹子的面具,他爬上了瀑布,这里都有湿婆的影子,因为那座山就是神山。

他看到母亲受辱,即使不知道那是自己的母亲,也会觉得血气上涌,悲愤难抑。

选何人为继承人的时候,太后说“杀再多也只能算勇士,救一人却是神明”,挺符合佛教的教义的。

人世斗转星移,诸神含笑不言。

这几天下了影片的原声,整个脑海里都回荡这印度歌曲。

去年的时候就已经跳进印度连续剧《摩诃婆罗多》和《众神之王》的大坑,奎师那小葵花真是帅得突破天际,虽然是个膀大腰圆的阿三然而真是帅得要命,花痴了大半年。

我觉得我的审美真是从《阿育王》开始就一路被带歪了。

 2 ) 不是影评的影评

影片《巴霍巴利王》改编自印度神话传说,电影内容不加多述,直接从它的配乐开始说。

印度电影都是“一言不合就跳舞”的民族风格,说实话,每次看印度电影我都拿它当歌舞片来看的。

这部《巴霍巴利王》也不例外,电影刚开始不久, 第一首插曲Dhivara(渔夫)就出来,后来,这也是 我在这部电影里面最喜欢的一首,当时看电影时,刚听到,我就赶紧听歌识曲下载了下来,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这段音乐响起时:瀑布,山水,从林,白衣女子,蓝蝴蝶环绕瞬间让人觉得,哇!

好美,男声出来的时候,整个气势被提起来,很是恢宏大气,瞬间让人热血沸腾,有一种想要征服的欲望。

中间穿插的一段女声,清透,梦幻,优美,配上画面中轻盈的舞姿,无论是画面,还是音乐, 美到令人室息,节奏感很强烈,很好地表达了当时巴震巴利极力追寻地那种欲望,也带着一丝湿婆神的神秘气息。

而且这首曲子只让你听前奏一小段,你就觉得已跟经被它吸引了。

跳开这部电影音乐先不说, 印度电影音乐与其他各系派电影音乐不同,它很有特色,平常的电影音乐是作为背景性的存在,而印度的电影音乐却是电影的主导,相对独立的,这也不难理解我把每部印度片子当歌舞片来看了(小声bb:这不怪我)...…在印度,这个国家本就这种音乐文化(呃…不只音乐,还有舞蹈,可以说是艺术吗?

好吧)反正就是这种感觉,其氛围很浓厚。

印度歌舞很迷,很有一种吸引力,也许是接地气的缘故,它迷蒙中总有一种梦幻的感觉,有一种直击梦想内心深处的感觉。

电影更是能抓住观众情绪, 《小萝莉的猴神大叔》最后半个小时的剧情,配上那个音乐,泪点瞬间无界限,几乎后面全是稀里哗啦看完了,后来,我将那支曲子 下载了下来,后来每一次听,内心都是很深的触动!

在印度电影中,除去脑洞很大的剧情,歌舞是在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使电影有特色,而且在塑造人物形象,表达人物内心情感,烘托氨围等处,简直就是灵魂般的存在,让观众在关注剧情的同时,享受到的也是视听的盛宴!

 3 ) 吴宇森必看影片

为什么说吴宇森必看,你懂得……本来很讨厌电影分上下集的,再怎么狡辩一集讲不好大篇幅的故事,不如说编剧导演能力有限,明摆着就是为了圈钱。

上集拍好了也罢,否则城门失火直接殃及下集。

还好,《巴霍巴利王(上)》,成功突破了分集不讨好的窘境。

imdb8.9分的极好成绩赢了口碑,票房上也有不俗表现。

电影虽然分上下集,但是独立成篇,上集几乎就是个完整的故事,如果结尾不那么仓促的话。

也许是为下集铺垫。

不知上集的结尾是不是下集男主角的结局。

如果是的话,那真是壮怀激烈了。

影片的摄影、音乐都很不错。

特别是摄影美术,尤其精彩,大气唯美好似广告大片,影片开头男主攀爬瀑布那段,如同真人版人猿泰山,风光旖旎,美女歌舞,衣袂飘飘,赏心悦目。

这部号称印度最贵的电影,大部分都用在特效上了,效果还是让人满意。

王城的恢弘,战争场面的宏大,拍出了史诗般的赶脚。

拍摄战争戏,大量的远景俯拍,千军万马奔腾如飞的场景,有那么几个画面真有《指环王》的即视感。

电影中慢镜头很多,短兵相接时,原力觉醒,小宇宙迸发光闪闪白热化,主角英勇开挂,以一当十,大战神降临了。

这点让人好像回到了《300勇士》。

如果有什么不足的话,也就是这里了,奇幻色彩过浓,打斗时,细节上缺少那么点质感和细腻。

对比一下《勇敢的心》,再比较一下《指环王》,无论是大场面还是近景,差别就区分出来了。

当然,宝莱坞不是好莱坞,毕竟工业水准在那里,本片做的已算合格了。

电影的故事并不复杂,虽然印度片一贯轻歌曼舞,但不拖沓,三观正,剧情不雷人别扭,男女主角的感情戏也恰到好处。

听说国内11月份会引进,值得一看。

 4 ) 印度王子复仇记

咋看剧情有些像莎翁的哈姆雷特。

其实很有印度本土风格,是印度神话故事改编而成。

那些夸大说此片比我们特效多么多么牛逼的,我倒也不认同。

但确实有值得称赞的地方。

下面涉及剧透。

不需要的请自行屏蔽。

故事开篇,是一个穿着精致高贵的妇人抱着一个小婴儿躲避追杀,逃到一个瀑布下,妇人设计杀死了追杀的两名士兵,随后自己一不留神滑进了波涛汹涌的江河里。

眼看自己将要被河水淹没,她用手托起婴儿,向印度湿婆神许愿。

这个镜头做成了电影海报,河中一只手托起了一个正在哭的婴儿。

很快,随着水流他们被冲到了下游,婴儿被这里的王后救起,王后不能生育,所以一心把这孩子当作湿婆神的恩赐,同时他们也发现了河边被妇人杀手的士兵,虽不知道缘由,但也明白这孩子是有人追杀的。

所以王后就自己养了,并给他取名叫施瓦。

施瓦从小就像着了魔一样,天天去瀑布那,沿着山石往上爬,誓要爬到山顶去。

大家都嘲笑他。

他的养母也天天向湿婆神祈祷他能早日觉悟,不要再爬了。

就这样过了25年,施瓦还在爬,虽然一次也没成功过。

不过也由此练就了一身肌肉和力量。

当然后来证明,他更多的是导演赋予的神力!

自带主角光环,死不掉,霸得蛮。

就在这天,施瓦爬到半山腰,猛然看到一位身披彩衣蝴蝶的丰腴仙女,隔着一米多的悬崖,在对岸跳舞,受荷尔蒙的强烈驱使,施瓦飞身跃过悬崖。

这是第一个槽点,这也太夸张了吧。

不过也要继续看下去,导演说了这是“神”话嘛!

就在和仙女的你追我赶中,施瓦逐步登上瀑布的最顶端。

25年,终于上来了。

仙女呢?

当然是消失了……不然你以为是七仙女和董永的故事吗?

登顶后的施瓦,就像陶渊明初次发现桃花源一样,就像井底之蛙终于跳上了岸一样,总之左瞧瞧右看看的。

这时,有个穿着战斗衣的美女出现,施瓦为之一振,刚要冲上去打招呼,却发现美女战士后面跟着一串的追兵。

没等施瓦帮忙,飒爽英姿的美女战士和同伙干掉了这些人。

施瓦从此情根深种。

经过几番犹如话剧一样的印度舞蹈来回,施瓦和美女战士同床共枕了。

第二天又有成串的追兵跟过来,施瓦带着女战士逃跑,中途引发雪崩,万能的施瓦扒下一棵百年老树的树皮当做雪橇,又顺利躲过一劫。

这是第二个槽点,你以为你是神啊,好吧,导演说你是,你就是。

女战士的腿在逃跑过程中受伤了,就不能顺利去完成救援公主的任务。

作为跑的过的雪崩,跃得过悬崖的万能男人当然要接过这一重任,替自己的女朋友去完成任务。

施瓦假扮普通民众,趁着(记不住国名,太长太绕口)这个国家的国王要树立自己的威武雕塑,普天同庆的机会,混进了城内。

并趁着夜黑风高的晚上,进入了王宫,顺利找到了要救的公主,只是惊动了王宫上下。

国王也不是吃素的,看着有人如此大胆,当然是气急败坏。

王太子带领家奴和士兵一路追了出来。

在一个没有写路牌的地方,施瓦被追上了,于是下车掐架。

正在你来我往,非要你死我活的时候,施瓦的养父母因为儿子长久离家不归,担心走丢,也找到了这里。

女战士和同伴担心救援有差,赶着支援,也找到了这里。

于是该来的都来了。

施瓦神勇,杀了王太子,就在和家奴(重要角色)决一死战的时候,一个闪电过来,对不起,没有劈到施瓦,只是照亮了施瓦的这张脸。

对,闪电有时在影片中的作用,就好比手电筒……家奴没有下手,反而扑通跪在施瓦面前,呼喊:“巴霍巴利”!

施瓦感觉莫名其妙,于是家奴就开始了漫长的历史讲解。

这里才算进入正史。

巴霍巴利就是施瓦的父亲,他刚才救的公主是他被囚禁25年的亲生母亲。

他们原本是这个国家的王和王后。

现在任的国王是施瓦的伯伯。

这是一场宫廷内斗的流血事件。

具体怎么斗的,巴霍巴利王(下)导演告诉你!

 5 ) 不是影评的影评,关于《巴霍巴利王》的七点观后。

关于“阿三“。

想写点东西之前,浏览了一圈大家的影评,“阿三”之声不绝于耳。

好象现在大家都叫习惯了,张口闭口的叫,“阿三“已经成了印度的代名词。

大家就这样心安理得地叫着,不知道有没有了解过”阿三“的含义,但叫的时候肯定没什么敬意。

如果一个日本人叫着”支那“如何如何,我们的爱国青年早就火冒三丈了,什么辱华之类的肯定上来了。

那我就不明白了,不喜欢别人辱华,那干嘛张口闭口的辱印呢?

老祖宗早说了,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不想日本人叫我们”支那“,我们就不要叫印度人”阿三“。

想别人尊重你,你就先学会尊重别人,不懂尊重别人,也不配得到别人的尊重。

何况历史上中印之间也没结什么大的梁子,隔着喜马拉雅山,井水不犯河水,就62年那点冲突也算不上深仇大恨吧。

老毛子历史上抢了我们那么多土地,把外蒙古都剜出去了,也没见我们怎么仇恨,还恬着脸叫人家”战斗民族“。

人性中的欺软怕硬大概就是这样吧。

关于开挂。

开挂这个词最早指电子游戏中开外挂,但印度人民在火车上外挂的壮观场面深入人心之后,开挂就和印度联系在一起了,开挂民族也成了印度人民的代称。

一说到印度电影,开挂的场面当然比比皆是,但印度电影也不是都是这个类型,以我所看过不多的片子来看,印度电影可谓百花齐放,象《三傻》、《偶滴神》,思想深度都是我国电影所不及的。

当然我国电影环境不同,上面有个光腚总局管这管那,其结果是我们拍了好多不着边际的武侠片。

武侠片是中国特有的类型片,如果外国人第一次看,估计也是眼珠子满地乱滚的节奏。

看着满屏无视地心引力、飞来飞去的中国侠客,有古装必有武打,有武打必有开挂,我大中华才是世界第一开挂民族吧。

我们自己天天甩着膀子开挂却熟视无睹,还笑印度人爱开挂,当真有一种百步笑五十步的感觉。

而且我们是全天候开挂,古人开开挂的也就算了,现在都开进八年抗战了,如果人家问我们手撕鬼子是怎么回事,我们何颜以对。

关于史诗。

这部电影标明了是一部史诗电影,史诗就是历史加神话传说,那各种怪力乱神是少不了的,各种力大无穷,各种无视地心引力,各种不科学。

你不能再喷史诗电影开挂,就好象你不能说《西游记》不科学一样。

中华民族或者说中华民族构成主体的汉民族,比较早熟,我们的上古神话简陋的不成体系,翻来倒去就是盘古开天、女娲造人这几个小故事,到了大禹之后,神话时代就结束了。

中国能称得上史诗的,基本上都是少数民族的,比如《格萨尔王传》等。

我们也没有场面宏大的史诗电影,象《无极》那种虽然也飞来飞去,但骨子里只是披着神话外衣的宫斗剧,没有史的厚重,更没有诗的优美,你有听说过一个馒头开创的史诗么?

关于歌舞。

刚才说汉民族成熟的早,早早有了文学艺术,那相对歌舞蹈表现力就弱化,汉民族就没什么有特色的舞蹈,能扭几下秧歌就对付了,汉族人哪有什么民族舞蹈,说能歌善舞的,都是少数民族。

而印度人的歌舞是骨子里的,没有歌舞就不是印度电影。

《巴霍巴利王》开始的时候还算收敛,搬林加后的那段水中舞蹈毫不突兀,而攀上大瀑布时那段亦真亦幻的女神舞蹈可谓美轮美奂,翩翩欲仙,大概霓裳羽衣舞就是这种感觉吧。

这是全片中最美的片段,也真真正正体现了舞蹈之美,所以看片后还特地去搜了些肚皮舞来观赏。

再后面的一段舞蹈就是男女主人公的园中舞,这段有点勉强,从情节上讲,发展的过快,男主暗恋女主才几天不说,女主认识男主才几分钟,总共才说不到5句话,开始洗了个澡、换了身衣服开跳了,然后还马上就羞羞了,爽得逻辑都丢到九宵云外云了,另外不得不说,女主的腰上还真有肉啊。

前面都是单人舞、双人舞,在印度观众看来肯定不过瘾,导演估计也憋不住了,最后还得放大招,给大家结结实实来场大保健。

王子哥俩追叛徒,进了洒吧,在毫无剧情推动必要的情况来个场群舞,唱的啥全听不民懂,只记住了三个舞娘的妖娆无比。

关于音乐。

本人其实是乐盲,完全不懂音乐,但不妨碍剧中音乐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很多是洗脑级的。

第一段是男主搬林加时的配乐,男声充满力量感,衬托了男主的天生神力,阳刚之极。

第二段是男主攀爬大瀑布时的配乐,男声低音合唱,配上女声悠扬婉转的独唱,刚柔相济,洗人神髓。

还有一段是进入古城的配乐,伴着低觉雄厚的男声合唱,一个长镜头从城市上空越过亭台楼阁,穿街走巷,最后定格在坏国王面前,交待了城市的宏伟壮丽、也透视了统治的野蛮暴虐。

还有波斯剑士找老奴卡他帕比剑一节,用大提琴的快节奏起伏衬托比武的激烈,最后屠龙刀怒折倚天剑,高手收刀入鞘,音乐顿止。

其余精彩之外不能一一说来,总之配乐是本片一大亮点,多听洗脑。

关于战争。

本剧的战争场面也是一大特点,处处模仿好莱坞,特效痕迹还比较明显,相当于好莱坞的二流水准。

说起古装战争片,那肯定得说美国大片,从早期的《勇敢的心》、到《指环王》三部曲、到《特洛伊》、《斯巴达300》、再到《霍比特人》三部曲,场面宏大和视效震撼,象《天国王朝》这种水准已经登峰造极,后继者难以超越。

美国电影缺不了古装战争片,隔三岔五的就整出一部来轰炸全世界观众的眼球,那怕迪斯尼这种拍给乖宝宝看的片子里,也充斥着骑士和剑。

说回我国来,古装战争片可真是乏善可陈。

稍稍梳理了一下,有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古装战争片都是港台导演的作品,近十年间数的出来的作品,比如水火大戏《赤壁》是吴宇森拍的,技术流攻城战的《墨攻》是张之亮拍的,戏说历史剧《三国志见龙卸甲》是李仁港拍的(还有《鸿门宴》、《西域雄师》,虽然是中国英雄都诡异地披着日式铠甲,但总算填补着电影类型片的一个空白,看看热闹也行啊),还有程晓东的《江山美人》,陈勋奇的《杨门女将》,烂虽烂,但人家有啊。

中国古装战争片都是这些香港导演拍的,这真是邪了门了。

别跟我说《英雄》、《无极》和《黄金甲》,那哪是战争啊,几千人统一喊着号子,整个一团体操啊。

早年间还有一部《黄河大侠》,铁马冰河入梦来,又是香港导演张鑫炎的作品。

一直追溯到开山之作《敦煌》,黄沙百战穿金甲,居然是日本人拍的,一声叹息。

说到底,要拍出好看的古装战争片,导演自己得有一个英雄梦,这种梦想和情怀要到唐代的边塞诗里找,再后面就看不到了,宋之后一路萎靡,岳飞和于谦的时代,是英雄的末路。

当代嘛,买个仿真枪都要判无期,大家都来做乖宝宝,死了英雄的心罢。

大陆导演的作品中值得一提的只有一部《荆轲刺秦王》,陈凯歌那个时候还有激情,还有英雄梦,可惜他入了美国籍。

关于剧情。

总的来说,本片剧情紧凑,除了歌舞过场,基本上环环相扣,密集推进,交待清楚,没有拖泥带水和废话。

第一部的剧情在老奴卡他帕一下出人意料的大反转之后戛然而止,留下无尽猜想。

大幕已经拉开,爱恨情仇留待下部分解。

第二部马上要上映了,期待精彩的印度大片。

 6 ) 印度史诗片的人文情怀——《巴霍巴利王》观后感

被誉为印度电影史上最贵的影片《巴霍巴利王》,是一部史诗级的作品,大多数人都会谈及它的特效制作,毕竟这是制作影片最烧钱的地方,而宏大的场面,也是史诗电影的标配。

不过,如果你就这样理解印度史诗电影,就太肤浅了,作为一个有着几千年文明历史的国家,印度的史诗片里必定在特效之外,会释放更为厚重的人文情怀底蕴。

人文情怀之英雄的神性印度文明的主体是印度教文明,印度教不但是个多神教,印度教的神灵本身还往往具有多种化身,最为典型的就是印度教中三大主神之一的毗湿奴,他常化身成各种形象拯救世界于危难之中。

久而久之,在印度文化中形成非常浓厚的偶像崇拜情结,他们认为英雄其实都是天上神灵下凡到人间的分身,当他们崇拜一个英雄的时候,会不自觉地赋予英雄某个神性,将其神格化。

影片中,巴霍巴利王的儿子施瓦杜无疑就是一个这样的英雄,他不但具有非凡的身世,而且一成年就被赋予了湿婆神性——他徒手举起了巨大的林珈石雕。

那么,什么是林珈呢?

印度教有三大主神,分别是毗湿奴、梵天、湿婆。

其中最受欢迎的神便是湿婆,他被誉为破坏神,也被视为是强大生殖力的象征。

据说湿婆的性能力很强,有一次和老婆不间断性交了100年,还欲罢不能,众神对此感到惊慌,央求他将精液泻入恒河,这就是恒河之水为什么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及成为圣河的原因。

因此,湿婆也以男性生殖器即林珈的形态被信徒崇拜,林珈即代表湿婆的生殖器,也代表湿婆本身。

印度教徒常说:“如果你不了解林珈,就很难了解印度教的特色。

”可见林珈在印度文化中的传统地位。

神灵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人们只有顶礼膜拜,除非他本身就是神灵在人间的化身。

所以,施瓦杜举起林珈石雕的含义,不仅仅代表他气力大,更代表着他作为一个英雄,超乎凡人的神性,是湿婆在人间的化身,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巴哈拉拉德瓦,他一出场就和水牛进行了搏斗,同样展现了非凡的实力,但就缺乏施瓦杜具有的神性,因为他是反派,不是英雄。

赋予英雄某种神性的传统,非常好的沿用在当今的大量印度商业电影中,因而常常出现被人们戏称的“开挂”现象,只有了解印度文化的人,才能理解这种现象,英雄被视作神灵下凡,那他自然可以做出很多常人不能做的举动,在印度人眼里,这不但没有不合情理,而且是非常符合传统的英雄定义。

于是,你能理解施瓦杜能单枪匹马,夜闯皇宫救人,而不用召集任何帮手;更能理解施瓦杜可以一人单挑几十人,而不落下风,且能手刃敌人;然后还理解了施瓦杜在徒手攀岩时,能作出各种超越人类体能极限的动作。

这就是印度人思维中的英雄。

人文情怀之刹帝利的尚武精神不论是影片上半部分施瓦杜的故事,还是影片下半部分巴霍巴利王的故事,剧情里都飘洒着强烈的雄性荷尔蒙气息,尤其是最后的战争场面,声势浩大,巨石、强弩、厚盾,以及大量集体肉搏,精彩且略显夸张,一派的尚武作风。

这和平时一想到印度人,就想到修行者的感觉相去甚远,为什么呢?

其实还是和印度的种姓制度有关。

所谓种姓制度,就是根据姓氏、种族,划分出许多以职业为基础的内婚制群体。

再通俗一点,就是你生下来姓什么,就决定了你以后做什么职业。

它是古代世界最典型、最森严的等级制度,是传统印度最重要的社会制度与规范。

在这个制度中,位于第二等级的为刹帝利种姓,代表着武士阶层,其中包括那些马上夺天下的国王与君主,久而久之,尚武精神也成为了这个种姓的传统职责。

在印度神话史诗《摩诃婆罗多》中,主角阿周那面对战争的残酷,曾经犹豫不决,后来大神克里希纳对其晓之以理,劝其战斗,其中便提到了作为刹帝利种姓的战斗职责,最终阿周那加入战斗,赢得胜利。

不难发现,影片中的大部分角色都是刹帝利阶层的武士以及皇亲贵族,他们秉持尚武精神,在印度传统来说,是再合理不过了。

在影片中,不但男子很勇猛,甚至连女子都非常彪悍,前有身手矫健的女武士阿凡信卡,后又把持朝政的皇后西瓦格米,都是不折不扣的女汉子,一改往日影片中,女子娇柔艳丽的形象,为影片增色不少。

人文情怀之神话史诗的传统尽管剧情中没有出现任何神灵,但是影片在叙事手法上沿用了不少印度古典神话史诗的传统。

比如主角高贵的出身和坎坷的命运,这就是印度两大神话史诗《罗摩衍那》和《摩诃婆罗多》的基本套路,再者,当施瓦杜出现在皇宫内,民众集体突然高呼“巴霍巴利”、施瓦杜母亲对施瓦杜到来的预感以及巴哈拉拉德瓦的反应过度,以现在的眼光看来,都显得太过邪乎,这都是神话故事里常用的手法,非常原始。

这种沿用神话史诗传统的处理方法,结合故事的时代背景,让影片蒙上了一层古典的气息。

硬伤:谈完影片的人文情怀,必须来说说它的硬伤,因为这个硬伤,造成了影片水准的大幅下滑,也让我在对此片期待了一年之久后,倍感失望。

同时严重怀疑IMDB官方网站高达9.4的评分是怎么来的。

影片剧情结构的断裂是最大的硬伤!

难以想象,花了1个半小时来讲述儿子的故事后,剧情戛然而止,转而回忆叙述父亲的故事整整1小时,直至影片结束!?

简直就像两截断掉的藕,中间只以一根单薄的藕丝相连。

没有人规定故事讲述一定要按照什么样的模式,但是故事讲述必须要顾及观众的情绪,观众花了1个半小时积累的情绪,期待这个身世非凡的儿子,爆发自己的能量,结果却等来父亲的生平故事,而且又是从儿时开始讲起??!!

然后你还惊奇的发现,原来父亲才是片名里提及的巴霍巴利王!

也就是说,父亲的故事才是影片剧情的主体,那前面关于儿子的这1个半小时到底是什么意思?

看片名,我们知道电影还有下半部,但如此剧情分配导致儿子的故事酝酿许久,但没有高潮就被强行暂停,父亲的故事刚刚进入佳境,片子又结束了,真是让人看的无比难受。

这是印度电影史上,目前为止投资最大的作品,看的出导演的野心,特效部分中规中矩,还过去的,但在剧情结构安排上,明显缺乏经验,想想好莱坞的《指环王》,也是分上中下三部完成,但是每一部都保持了很好的完整性,故事断点选的也很考究,每一部都有高潮,且每部之间还衔接的很好。

归根结底,还是水平问题啊!

印度电影在中国市场本来就属于小众,加之如此硬伤拖后腿,其商业前景堪忧,总之我不太看好这部影片的票房成绩。

欢迎加入我的公众号:Indianmovie

 7 ) #真正的史诗片《巴霍巴利王》#

看了印度电影《巴霍巴利王》,大为赞叹,这才是真正的史诗大片啊!

无论是好莱坞的《特洛伊》、《天国王朝》,还是张艺谋的《英雄》、《十面埋伏》或吴宇森的《赤壁》,都远远比不上。

好多“大片”号称耗资多少多少亿,但实际拍摄效果还不如这部仅耗资两亿多的片子,如果不是在吹嘘宣传的话,那就真是在浪费钱了。

神话史诗就该是拍成《巴霍巴利王》这样的。

作为一部印度电影,本片里歌舞自然少不了,不过,成分虽有,但并不算太多,没有喧宾夺主。

全片159分钟,故事情节算是上集,下集要等明年上映。

看了这部电影之后,对于印度阿三印象大为改观:原来他们电影不全是歌舞片,叙事也有并不冗长拖沓的,也有这样类型的电影。

感叹印度民族神话瑰丽无比,传统文化是个巨大宝库,动了翻看《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的念头。

 8 ) 关于为什么我觉得《巴霍巴利王》很糟糕这件事

说来有意思,在看到这部有趣的印度电影的时候,我居然莫名地想起了1960年的《斯巴达克斯》——并因此觉得巴霍巴利王越看越恶心。

没错,我对这部电影反胃不是因为神奇的歌舞、被掀翻的牛顿棺材板和诡异的战场场面,而是因为我之前看过那样一部电影,它的主人公是一个举起了刀剑而最后死在了十字架上的奴隶。

巴霍巴利&希瓦诚然是得到了广大支持的,人们高呼他们的名字,跪拜他们,热切地期待这样的国王的再次出现,他们在战场上如天神降世,他们是罕有的明君,但非常不幸的是,他们仍旧只是国王,所以奴隶无论如何也依旧是奴隶,反派之反不过不能接受这个英明的国王,正派之正则不过在于他打败了邪恶的、哇哇乱叫的敌人,刹帝利还是刹帝利,湿婆也还是湿婆。

大家向林伽浇水祈愿,于是希瓦跑了过去,靠着倒拔垂杨柳一般的膀子力气,把它掀起来了——然后把它放到了瀑布下,“这样就可以更好地浇水了”。

作为一个对巴霍巴利爷俩的隐喻,这是相当合格的——英明的国王用远超别人的力量,让神灵庇佑下的国家更加被神灵庇佑,他为神明考虑,他受到了神明的偏爱甚至具有神性,众人为此跪地合掌。

这一跪与贯穿全片的“大家一起下跪”一起,成功地创造了一个广受爱戴的君主的形象;一旦贵族就餐就触电般地站起来的奴隶和以与奴隶一起就餐为开明标志的王子一起,成功地建构起来了一个种姓分明的世界。

于是对于这样一个世界而言,最大的HE就是英明神武的国王即位了。

全片中位置最高的就是湿婆神,他创世,他接受让希瓦活下来的祈祷,他在临战时被人祭祀,他赋予主角以神性。

而奴隶就是奴隶。

“我宁可在这里当一名自由人,面对长途的行军和艰苦的战斗,胜过当一名富有的罗马市民;它痴肥而不事生产,身旁奴隶成群。

I'd rather be here, a free man among brothers, facing a long march, and hard fight, than to be the richest citizen of Rome, fat with food he didn't work for ,and surrounded by slaves. “斯巴达克斯是一名古罗马角斗士,军事家,于公元前73年与高卢人克雷斯、埃诺玛依以及甘尼克斯一起领导了反抗罗马共和国统治的斯巴达克斯起义。

”于是至少在他带领着奴隶拿起武器的时候,奴隶就不再是奴隶了,他们成了让脑满肠肥的富人惊慌的力量,他们举起了剑;于是他们的敌人不是《巴霍巴利王》里说都不会话的野蛮人,而是衣甲鲜明训练有素的罗马军队——所以这不会是一个“皇上英明神武”的故事,不会有一个有神性的斯巴达克斯去显灵、去受人祭拜,相反地,这个故事最终只能有一个BE,斯巴达克斯最好的结局就是死在十字架上——以自由人的身份。

“我知道我们是一家人,我更知道我们是自由的!

I do know that we are brothers, and I know that we are free. “我替你们的主人带来一个消息,马可斯柯萨斯,意大利指挥官,奉他仁慈的命令,你们可以免去一死。

你们原先为奴,今后仍将继续为奴。

虽然可免于钉十字架这项恐怖的惩罚,但唯一的条件是…你们必须指认斯巴达格斯的尸体或是他本人” “我是斯巴达格斯!” “我是斯巴达格斯!” “我是斯巴达格斯!” …… 当每一个奴隶在死亡的逼迫下拒绝招供并喊出“I‘m Spartacus!

”的时候,他们就成为了一个整体意义上的“斯巴达克斯”,斯巴达克斯不再是一个高于别人的帝王,转而成为了一个更广大意义上的群体的代名——在这里,创世的是奴隶,而不是那个顶天立地、受人祈祷的湿婆神。

平等不是以王子之名赋予的恩典,而是被坚守至死的理念。

所以,两部电影的一个巨大区别是,巴霍巴利最终也只能是一个明君,《巴霍巴利王》里的奴隶会心甘情愿地把巴霍巴利的脚放在自己头上,他对奴隶的平等态度也只是他作为明君的一个特例,并且“奴隶们对此感恩戴德”;而斯巴达克斯是一个奴隶,别的奴隶不是为他而死,尊他为上,而是同他一起,以自由人的身份,一起砸碎镣铐,一起走向死亡。

手拿鞭子的奴隶主在巴霍巴利的身后得到了一个稳定繁荣的时代,在斯巴达克斯们的剑下则失去了奴隶和金银。

武器商想的是如何为卡塔帕赎得自由,而斯巴达克斯用战斗去向爱人实行他的誓言——“再也没有人可以把你卖掉”。

巴霍巴利可以成为一个传说,但一旦跨越千年,他就该被埋进历史的坟墓里了,而斯巴达克斯该被继续传唱——因为斯巴达克斯告诉奴隶们的是,砸碎你们的镣铐,而巴霍巴利告诉奴隶们的是,等待明君,湿婆神会保佑他来拯救你们的。

所以,在贱民时隔千年还是贱民的时候,告诉他们湿婆神保佑你们的英明国王,他会来让你过上好日子……是一件糟糕的事,因为一个好国王不会砸烂所有人的手铐脚镣,而一旦出现一个坏国王它们就会变得更重。

真正会毁掉锁链的,永远只能是奴隶积怨已久后举起的那块石头。

We march tonight!

 9 ) 故人再逢,往事诉衷!

好的歌,会让我起鸡皮疙瘩,好的电影,亦如是。

最近看的两部都是如此,一部是《摔跤吧爸爸》,还有一部就是《巴霍巴利王》。

这部电影背后蕴含的印度的文化暂不说,弘大的场面就值得一看,还有那无处不透着戏剧性的偶然性,贯穿整部电影的英雄主义,都是这部电影的成功之处。

一部好的电影,就需要具有把我们带到情感领域的魅力,片头孩子被托举很悲,却也很美;片中寻找面具主人的过程很艰辛,却也很美;卡他帕回忆中的那场战争很血腥,却也很美,无论哪一种形式,都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让人对它欲罢不能。

 10 ) 并不觉得是个值得看的片子

刚刚看完,觉得有朋友说得很好,这是一部很神奇的片子。

我觉得大家打的标签我不同意,这不是史诗片也不是动作片,这明明是色情歌舞神话片。

主角经常违反物理学基本原理,好色且明目张胆还义正言辞,还为了女人乱杀人。

片中传达了许多印度人的意识形态和观念,比如说贵族崇拜,比如说血统。

也许IMDB上的分数代表了西方人对印度人的理解,但是我觉得有点难,感觉他们还活在仇恨与复仇之中一样。

总之,我给两分,给分原因是场景真漂亮,阵容真宏大,比我们春节晚会还热闹。

《巴霍巴利王:开端》短评

这部片告诉我们:男人前进的动力不是想成为英雄的梦想,而是想打炮的心。另外结尾部分佐证了集合行为。

7分钟前
  • 猫苦艾。
  • 还行

不如跳舞

10分钟前
  • Yurikhan
  • 还行

看完了第2部又重看了第1部,还是喜欢第1部,战争场面宏大,前期战术后期肉搏,看的热血沸腾。

13分钟前
  • 波波维奇
  • 推荐

场面很史诗,主角光环开到最大,很过瘾

14分钟前
  • 多环芳烃PAHs
  • 力荐

差不多是十年前的中国会拍的电影。感情层面上没有多微妙复杂,基本非黑即白,好人智慧善良,坏人心狠手辣,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中,被折磨的公主期待盛大的复仇,情感表达很直接很痛快。因为是神话故事改编,用镜极有仪式感,特效做的还好,后半段战争戏一下就很史诗感了。对比下国内是好日子过多了。

17分钟前
  • 杨淇羽
  • 推荐

唱唱歌,跳跳舞,耍耍流氓,拍的再大气也还是少不了那熟悉的味道,一旦接受了这种微妙的格格不入,还是可以愉快欣赏的。压轴战争戏神棍得好似300勇士的胜仗版本,比起抵御外敌把侧重点放在抢人头竞赛上更添看头,整场战役是阵势大脑洞多而且时间非常足,看下来着实过瘾,期待下集。

22分钟前
  • 爱的镇魂歌
  • 推荐

不像是电影 更像是舞台剧 这应该是印度电影的通病 各种慢镜头 但是情节也太传统了 或者说太一般 任务刻画也是一般 不太值得看 没有小萝莉和猴神大叔可爱

27分钟前
  • ann
  • 较差

真是华丽的史诗大片既视感。海报远看特别像小怪兽 哎呀

29分钟前
  • kiki204629
  • 还行

印度电影都喜欢开挂,力度把控好,主角就是很炫酷;力度过猛,主角就尽显装逼雷人。还算看过一些印度电影,对于这一部,只能呵呵

33分钟前
  • 还行

阿三的大场面大制作,就是没有剧情的打斗戏组成。哦,开挂的巴霍巴利父子俩

35分钟前
  • 心淡
  • 很差

“不要只顾着喝酒,我们这里还有更好玩的呢!”然后一大捆麻绳放下来,旋转解开里面是3个印度美女,接着大家一起疯狂跳起舞来,非常像小人书里的一千零一夜了。

38分钟前
  • 曾良君
  • 还行

音乐是很不错,场面是壮观,但是,意淫的也太厉害点

39分钟前
  • Putin 547
  • 还行

场面宏大,剧情简单,人物刻画一般,人物出场自带吹风机特别low!

41分钟前
  • 大隐隐于世
  • 还行

史诗感和娱乐感皆有,卖肉与卖神同行。对善于开挂的印度人来说,各种神乎其神已不足为奇。为表明拍片时动物未受伤,一些镜头标注“C.G.I”

46分钟前
  • 雲無憂
  • 还行

国产烂片扎堆的暑期档,这部印度电影出乎意料的好看。战争场面好燃。@王文君

51分钟前
  • echo
  • 推荐

巴霍巴利的肌肉也挽救不了雷人。。。

52分钟前
  • PAUL
  • 很差

开挂

53分钟前
  • Fal Conde
  • 推荐

看完只想说:卧槽。。。 正经的,印度电影通常是写意性大于写实性的,你不能去讲究它的细节,去纠结比如为什么战场这么大,还能互相听见看见,人为什么会飞这类问题,我更惊讶的是,印度电影已经能让人完全融入进这种“印度特色”的奇观,你虽然会觉得有些不合常理,但却会因为这是印度电影而感到正常

58分钟前
  • 鱼剑
  • 还行

动图素材库。

1小时前
  • KevinZii
  • 推荐

雖然挺扯的,也算是印度魔幻史詩巨作了哈哈哈哈哈。

1小时前
  • Daimao呆毛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