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新星# (Supernova)(A-)一对恩爱多年的gay加一只打呼噜的狗,相互依偎走完人生最后的旅程,让回忆永远停留在最美好的时刻。
虽然本片明显讲述的是一个悲剧,但从头到尾都渗透着浓浓的爱意,羡煞旁人。
我已经不记得上一次被一个异性银幕情侣感动是什么时候了,大部分目前银幕上的异性情侣都是吵架加劈腿,只有同性恋的故事才能看到什么是真正的爱情。
“脸叔” 科林·费尔斯全片满眼都是温柔,又超级贤惠,差点忘记他当年演过的那些孤傲、内敛的绅士角色,瞬间让人很想娶回家。
斯坦利·图齐虽然出演了一个身患重病的病人,但举手投足总是带光,说出来的话都自带智慧与幽默,让人时刻能感受到他的人格魅力。
影片虽然看似又是一个陪伴绝症病人走完最后旅程的故事,但更多地探讨了如何勇敢面对失去,懂得放手。
这对情侣在故事开始时已经是结婚很多年的老夫妻,而且两人一个是畅销作家,一个是小有名气的钢琴家,事业有成又有很多朋友。
斯坦利·图齐出演的塔斯克原本是个神采奕奕,对生活充满激情的人,却查出患了老年痴呆,不仅需要人照顾,更令人痛苦的是记忆不断在消失。
他并不希望别人看到他病入膏肓的样子,更不希望有一天忘记自己的爱人是谁,渴求尽早结束生命。
而他的爱人萨姆却无法接受失去他的结果,只希望争取陪伴他走过最后的每一个时光。
故事发生在一段两人返回萨姆家乡探亲的路上,两个人有很多同 床 戏,但并非激 情 戏,只是相互依偎着睡在房车、童年旧床和乡间别墅的床上。
无论是吃饭,一起看星星,还是散步,都是一副老夫老妻的恩爱模样。
聊天中不经意提起曾经旅行的美好时光和对彼此个性、习惯的熟悉,甜蜜都是从这些生活细节中可以感受到。
正是这些细节打下了基础,让人无不感受到他们之间的记忆很珍贵,面对要失去这些记忆时,就变得更加痛苦。
是眼睁睁看着这些属于他们的记忆消失,还是停止于记忆流走之前?
两人之间,表面上看萨姆是更为感性的一个,容易情绪化,但也更愿意把情感表达出来;塔斯克则一直希望维持自己潇洒、不在乎的形象,但晚餐上写给萨姆的感谢词依然透露出了内心的不舍和感激。
本片并没有同情恋电影中那些所谓的“阻碍”或来自外界的挑战,只是描述一对夫妻之间深厚的情谊和面对分别的不舍。
如果故事是发生在异性之间也完全成立的,只是不见得比这两位演绎得更有感染力。
当两个男人对彼此和周遭人都如此深情,温柔时,的确有种让人感到世界都变美好了的错觉。
不是吗?
因为很多时候,我们所看到的很多直男缺乏这样的细腻情感。
像以前电影里对中老年直男的刻画往往是坐在那里吸烟,或喝醉乱发脾气,甚至实施暴力。
但是在同性恋电影里,往往被弹钢琴,诗歌,看星星,剪裁合身的西装,一杯红酒所代替。
他们会谈论曾去过巴黎哪个餐厅,漫步在无人的街道上。
换作直男,不管脑中有没有想到这些,也不会说出口。
个人认为Colin Firth的表演更动情、令人难忘,更值得入围,因为与他以前的角色确实有很大差别。
Colin Firth与Stanley Tucci本来也是多年好友。
<<
在病痛纠缠上我之后,在生命的旅途走向终点时,我的生命究竟属于谁,谁又有权决定我的生死?
什么算自私?
是因体面而选择自我了结,却罔顾爱你之人的痛苦,还是出于爱和对孤独的恐惧,否认伴侣对自己生命的决定权?
什么算爱?
是想让爱人记住真正的自己,而不是一个疾病缠身的拖累,还是为了爱人的生命,甘心牺牲生命中的其他一切,只为每晚拥他入睡?
爱情和死亡从来不是什么新鲜话题,但这部电影所探讨的却远不止如此。
因这影片中的每一句话,和主角做的每一个决定,都戳在我心灵最深的恐惧和疑惑上。
死亡并不可怕,但如果要被迫在病床上度过余生,或是在遗忘中迷茫地徘徊,那样真的不如一死。
在对未来的所有安排中这是我唯一确定的一项,如果我不再健康,不再清醒,不再能像个正常人一样生活,我会坚定地了结自己,和作家的选择一样。
只因我怕自己不再是我,还要让爱我的人被迫分享我的痛苦,并用他们的生活拖着累赘向前。
在一切变得无法挽回之前,趁我还可以决定自己的生命,我希望一切能迅速而体面地终结。
我太理解作家的选择了,但同时,钢琴家的痛苦又是那么真实,谁又忍心让伴侣承受这样的痛苦?
当他在夜间忍不住抱着爱人啜泣时,我也深刻地分享了同一种悲怆。
即使我们都知道彼此会死,但若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必将注视所爱之人的死亡,并且无法挽回,这又是何种的悲痛。
钢琴家害怕失去爱人后的孤独,那痛苦比看着他因病痛而受苦更甚,这想法或许自私,但无可指责。
对于我这样的人来说,如果我爱的人选择死亡,我会悲伤但绝不会阻挠,只要他心意已决。
但对于另一种人来说呢?
对于那些认为生大于一切,又害怕失去和孤独的人来说呢?
你能残忍地让他们接受你的死亡吗?
你能把自己从他们身边夺走吗,即使那会给他们带来巨大的伤痛?
所以说,如果有人爱我,我怎么能如此辜负他们的爱,我又怎么忍心让他们在失去后因孤独而一次次落泪,我又有什么权利自我了结?
从彼此相爱的那一刻起,我们的命运便纠缠在一起,活着如此,死时也该如此。
没有病痛自然最好,但现实是我们也会遇到同样的困境,我祈祷自己不会陷入这种境地,我祈祷自己在决定生死时已经无牵无挂,而我的爱的人也能尊重我的选择,否则,自我了结将是十分艰难的过程。
比起我愿为你去死,更崇高的或许是我愿意为你而活,即使那意味着我不再健康、不再清醒,只能在病床上受尽折磨。
但如果我爱你,如果你爱我且需要我,我便会在生命的终点长久徘徊,抗拒死亡的安排,只为了给你慰藉。
另一方面,比起我愿为你去死,更崇高的或许是我愿意任你去死,只要你希望如此,即使那意味着我将一人面对孤独的人生并在之后的无数个夜里因思念而窒息。
但如果我爱你,如果我尊重你,我便会尊重你对自己生命的处置权。
如果世间的苦难对你来说难以承受,而你坚定地寻求另一种解脱,我不会指责你,也不会因自己的空虚而挽留你。
如果这正是你想要的,那我宁愿独自承受后面的痛苦,只为了让你宽慰。
说了这些,最后又回到了那个问题:当爱产生并存在了,我们生命究竟还属不属于自己?
这部片子是集合了失忆症和男同两个敏感话题的片子,我是看了名字以为大概是个动作片才误入其中,虽然有少量爱情动作,但也是剧情需要可以忽略不计了。
有两句话在看的时候很打动我。
“某样东西消失的时候很悲伤,意味着它还在的时候很美好对吧”“我们不会因为缺乏奇迹而饿死,但会因为缺乏好奇而死。
”这是一个集作家、失忆症渐重患者、男男爱情中的女性角色为一身的男主(或者说双男主之一)发出的一些思考,其中的心思细腻可见一斑。
当我们的身边人正在以某种形式逐渐向这个世界告别,我们却无能为力时最是伤情,正如男主作为一名作家却逐渐失去读写的能力,这对他来说是怎样的痛苦。
而他的伴侣看着他逐渐放弃治疗并决意要在自己还能决定生死的时候做出了断,又是怎样的痛苦。
不同于《断背山》,没有青春活力的肉体互搏,但心思的柔和平静却是爱情沉淀了岁月的味道,唯有真爱可抵岁月漫长吧。
作者:Enlightening首发:陀螺电影在银河系的一个世纪,超新星只会发生三次。
当某些恒星演化至其生命末期时,它会经历一种剧烈爆炸,超新星所释放的辐射能够照亮它所在的整个星系。
在英国湖区的一个夜晚,记忆日渐衰退的作家塔斯克(斯坦利·图齐饰)坐在丈夫萨姆(科林·费尔斯饰)老家的门外望向星空,他告诉坐在身旁的女孩超新星的秘密:超新星的尘埃散落至宇宙各处,降落到地球,化作我们的肉身。
电影的海报是两位男主角,塔斯克和萨姆相互依偎着,但他们的神色并不相同:塔斯克微笑着低垂着头,而萨姆则皱起眉头心事重重地看着塔斯克,他们的下方是黎明时的英国湖区以及若隐若现的星图。
由BBC和BFI联合出品的《超新星》讲述了一对相守20年的伴侣驱车穿越英国湖区探访朋友和亲人的故事,以极简主义的近乎于白描的剧本和温柔动人的视听语言向观众讲述了塔斯克和萨姆之间的爱情。
再一次,当我们不再用任何性/别标签先入为主地作为评判一部电影的标准时,我们会不经意地发现这段古典、诗意而令人心碎的爱情原来只是刚好属于一对同性恋人而已。
《超新星》海报当管弦乐和钢琴声想起,夜空中的星光越来越多,直到画面渐切至两只轻轻交叠的手,这是两个男人的手,不再白皙的肤色和遍布的皱纹透露了他们的年岁。
老去的肉身在定格的摄影机镜头下凝滞,随后便是塔斯克和萨姆坐在他们的房车的驾驶和副驾驶座上,两人进行着几乎所有同处一车的伴侣都曾有过的对话:不喜欢GPS导航、坚持用地图看路的塔斯克埋怨萨姆忘记右转,萨姆无奈地摇头并依然根据导航的指示开车。
作为一部三周就完成拍摄的电影,《超新星》捕捉到了英国湖区令人窒息的美,在两人驱车穿越英格兰时,大量的空镜作为时间流逝的提示,同时也舒缓着影片的节奏。
与萨姆相比,塔斯克是更具幽默感的那一方。
他不愿意使用汽车导航,因为导航机器女声的声音让他想到“铁娘子”撒切尔夫人的声音,这位右翼保守主义的代言人曾在其在任期间竭力打压同志骄傲游行;塔斯克在餐厅故伎重演地调侃萨姆,询问显然对音乐一窍不通的餐厅服务员“是否要坐在我对面的这位音乐家的亲笔签名”。
《超新星》剧照正当观众不禁艳羡他们缱绻的爱情时,一些令人不安的疾病征兆突然出现,正当两人将房车停在一家超市门口,萨姆到超市购物并回到车上时,他发现塔斯克消失不见了。
直到这时我们才意识到原来塔斯克患有早发性痴呆,所幸当萨姆急忙驾车沿着森林中的道路去寻找塔斯克时,塔斯克呆呆地伫立在一辆车前。
在当天晚上他们回到房车之后,两人坐在狭小的空间中对谈并用磁带记录,试图捕捉塔斯克的记忆消逝前的时间。
《超新星》使用了许多这样展现萨姆和塔斯克对话的对称构图和过肩镜头,他们的对话发生在狭小的房车中,发生在萨姆老家的床上,也发生在塔斯克为自己选择的人生终点的餐桌边。
绵长的文本和凝滞的空间多少让我们想起暮年的乌雷和玛丽娜在2010年的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的相遇,这对已经分手22年的恋人再次见到彼此后双手相握,在对彼此的凝视中泪流满面。
行为艺术家玛丽娜和乌雷如果说乌雷和玛丽娜是公众注视下的神话或传奇,萨姆和塔斯克对彼此的凝视中则剥离了任何戏剧化的元素,当他们在私人的空间中平静地注视对方的时刻,我们能够确信他们的过去是如此,未来也将如此。
如果说《超新星》在不经意间传达出同性之爱的哲学,那么它是一种关于身体的哲学,同性恋人对自己和对方的身体是如此熟知,以至于他们能够毫无保留地对彼此坦诚。
这种坦诚并非不曾经受考验。
当萨姆和塔斯克共同度过充满激情和危险的青春,等待他们的是死亡和自我结束的考验。
固执到不愿意使用导航系统的塔斯克宁愿失去一切也不愿意失去对自己生活的控制,于是他早早地规划,他计划在这次旅行的终点结束自己的生命,并将自己做出这一“不负责任的决定”的原因和告别录在一盘磁带上。
《超新星》剧照然而,当一位朋友告诉萨姆塔斯克对自己说的话后,萨姆似乎意识到什么并忧心忡忡地回到房车,他打开抽屉发现了塔斯克的这盘磁带和他用来自杀的药物。
萨姆并没有直接质问塔斯克,在第二天他们驱车前往旅途的最后一站,在全片数段公路段落中,这是两人唯一没有对话的段落,在以中低音提琴为主旋律的配乐中,萨姆和塔斯克的房车穿越幽深的谷底,阳光不再触及这对伴侣。
在两人坐在房屋中时,萨姆默默地拿出并开始放塔斯克早早录好的磁带,塔斯克挣扎着想关掉它,萨姆则紧紧地压着塔斯克不让他这样做,这是电影最揪心的一幕,摄影机近乎残忍地对准扭打着的萨姆和塔斯克,前景的那盘磁带发出的声音占据整个房间。
高潮和尾声在塔斯克的秘密被发现后随即到来,在塔斯克的秘密被萨姆发现后,两人在餐桌上进行了影片最重要的对话,一开始佯装若无其事萨姆告诉塔斯克自己坚持在他失去记忆后继续照顾他,而且这一决定早在塔斯克被诊断出痴呆时自己便已下定决心,塔斯克只是不断摇头听着萨姆讲话,他对萨姆说“这不公平”,萨姆回答:“这不是关于公平,这关于爱。
我不想孤身一人。
”
《超新星》剧照当爱人决心结束自己的生命时,我们会怎么做?
在《超新星》的道德变奏中,我们没有看到残缺的存在。
在餐桌上的对白后,与塔斯克共同生活20余年的萨姆深知自己已经无法改变爱人的意愿,他开始重新理解爱对于他、对于塔斯克的意义,当他对在最后对塔斯克说出“让我陪你一起走到最后”时,他将所有的爱不予保留地给了塔斯克,不求回报。
原来爱的终极意义是放手,即便放手后的自己将不再完整。
在新冠全球流行的今天,尽管《超新星》略有遗憾地回避了同性题材或多或少涉及的社会批判,这是一部关于哀悼和谅解的电影。
“人不应该为健在的人哀悼,但我为我自己哀悼,因为我变得越来越不像我自己”,编剧经由塔斯克的话道出记忆衰退者的忧伤和恐惧:当一切曾经熟悉的人/物渐渐变得陌生,我们将如何安放自己的老去的肉身和凋零的意识。
塔斯克是幸运的,他拥有这样一位愿意包容他的古板和顽固的爱人,在他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后,萨姆为他弹奏《爱的礼赞》(Salut d'Amour),在哀伤缠绵的钢琴声中,萨姆完成了对塔斯克的追忆和缅怀。
《超新星》剧照《超新星》让我想起享誉世界的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诗,年逾80岁的她在前年失去了丈夫,在2020年末她新出版的诗集《亲爱的》(Dearly)中,她用朴实无华而又感人至深的文字传达了她对逝去的爱人的追思:“亲爱的,我的爱人,相聚于合上的抽屉中。
正在消退的,我怀念你们我怀念逝者,那些提前离开的人。
我甚至怀念那些仍健在的人。
深深地,我怀念你们所有人。
”
不是不爱了,只是爱的太深了…如果自己的另一半得了无法逆转的疾病,抛开道德和世俗的还有其他各种外部因素,你会选择的是和他一起走下去,还是选择离开,这个问题,个人觉得,哪种选择都没有对错,只是个人选择,这并不应该有一个"公理"式的"做法"…如果自己不幸得了无法逆转的疾病,你是希望自己的另一半和你一直走下去,还是希望他不要再做无谓的挣扎,在最好的时光离开呢,有的时候我们内心有一种声音,有的时候我们的理智是另外一种声音,但是无论是哪种选择,个人依旧觉得这个没有"约定俗成"的"操作规范"…影片的故事中,一对同性爱人,脸叔扮演的角色患病,而且是当下医疗无法治愈,你可以想成是阿尔兹海默症,患者最后会忘记过去的人事物忘记过去的快乐与忧伤忘记完全的的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你也可以想成渐冻症,患者会逐渐丧失运动技能一点一点的消亡在无法动弹的躯壳内…你也可以想成是亨廷顿舞蹈症,病人从发病到最后死掉会经历很多难以想象的痛苦…所以,如果是患病一方,你希望让自己爱的人看着自己痛苦么,还是希望让自己爱的人陪着自己走到最后,还是希望自己爱的人只是记住自己最后的美好…而作为爱着这个患病的人的人呢,你是无论如何都会与自己爱的人共同进退,还是选择在他最后的时光中只记住他的美好…影片在探讨这个问题上进行了尝试…总得来说,如前所述,这个个人并不觉得有一个"理论"或者"操作规范"可以将其圈定,每个人的想法不同,每个人对于爱的定义不同,每个人的思维方式不同,每个人的要求也不同,但是,爱,就应该是做让对方舒服的事情而不是让自己心安理得的选择,这也许其有的时候看起来违背常理或者违背了道德,但是,爱,就是成全,爱,就是陪伴,爱,就是妥协,爱,就是坚持,对不对呢,毕竟,爱就是爱,再伟大的爱到头来也只是爱,影片中这对爱人面对这个问题,选择了他们都可以接受的方式,这才是最重要的,而这里,无关种族,无关性向,个人评分8.9分,推荐指数五颗星。
同样身为同,其实挺羡慕有个这么爱自己的,能相伴到死的伴侣。
孤独死,是我对我未来死亡概率最大的预判。
其实每次看电影,或者小说,代入主角的位置,会出现困境。
并不是电影主角的困境,他的性格在面临那样的环境里,有了抉择。
而换做是我,我会这么做么?
还是故事从一开始就不会发生?
有时我挺担心我妈得老年痴呆的,因为我真的能照顾得了她么?
对自己的不自信就像故事里的钢琴家那样。
可,当命运把这个难题摆到你面前,要怎么去选择呢?
而我老去,有一天,这世界爱我的,关心我的可能不在了,或者已经变得陌生。
我又如何面对自己的衰老,自己的疾病,自己的故事呢?
真希望自己能猝死,这样就,不用哀悼自己的死亡,看自己的一点点失去掌控,感受消散的感觉。
这样,我就不用面对故事里作家的困境。
毕竟,我不觉得自己足够坚强去照顾一个逐渐忘记我的人,也不觉得自己能够决绝了断自己的生命。
但,风景,很漂亮,不是么?
星空,也很大,恒星也会迎来它灭亡的一天。
故事里,当作家出现老年痴呆的一些症状,钢琴家的行为表现出了恐慌,他很明显在压抑自己的害怕。
他并不是那种担负照顾他人的人,他并不坚强。
只是对方想自杀,把他逼到角落。
他爱对方,但承担不起对方。
作家了解他,同时作家也了解自己。
我想,其实,也没那么恐怖,不是么?
人总是会消失的,突然无影无踪。
如果有天,我需要照顾一个人,看对方一点点的消失,并没那么恐怖,不是么?
万丈高楼平地起,一点点学习就好了。
如果有一天,我需要结束我的性命,也没那么恐怖,对么?
或许那时的我,已经厌倦了这个世间。
希望我能一直保有对未来的憧憬,还有好奇心。
如果看一对年轻男女卿卿我我属于司空见惯,那么看一对老年男子耳鬓厮磨,我才敏锐地意识到,原来情侣之间其实有那么多的情绪和动作,亲密关系要打破的距离那么远。
画面很美,编导也很用心了,表演更厉害了。
老年痴呆,安排录音机,当起了很大的功用,既可以安排录对话来表达两个人的爱意,又当了矛盾漩涡的媒介;公路旅行的终点,是另一个人的演奏会;当所有的焦点都被吸引到那个生病的一方时,又安排旅行的一站去另一方的故居,故居里有提供煽情的姐姐姐夫一家,接着再用一个蓄谋已久的聚会以及聚会上两个人不同形式的“受不了我要静一静”再一次升华面对生离死别时的难舍和彼此的矛盾与挣扎,又顺便发现个冲突的高潮。
最后在一个荒芜人烟的山中城堡静默地引爆冲突,然后再用演奏会的忧伤钢琴曲结束了影片,还留下一点悬念。
这个冲突吧,尽管我看的时候觉得好俗,但相比之下已经很不俗了,毕竟好像谁都有理,而且不只是情侣大难题。
你老了想自杀还是给人当累赘?
你家老人老了或者你的爱人lose life control你接受对方自我解脱吗?
最后留悬念也很好(尽管我看着看着突然就弹着钢琴结束了,有点儿摸不着头脑,但我坚信是我被爆米花片儿洗了太多脑一时没反应过来)。
影片给安排了一只狗,我严重怀疑主要用途就为了配合科林费尔斯那句“I'm gonna go out and take the dog for a walk. and when I get back I'm gonna cook us dinner. And then we're gonna pretend none of this ever happened."
很多电影讲爱情是如何开始的,而故事有开始就会有结束。
萨姆与塔斯克是相伴二十年的伴侣,而塔斯克被诊断为早发性痴呆。
他正在逐渐遗忘身边的事,失去他写作的能力,将来还会忘记朋友,忘记萨姆,甚至忘记他自己。
于是他策划了一场旅行,回到萨姆的故乡,为萨姆(他是一个钢琴家)组织了一场音乐会,目的就是获取独处的时间以及为萨姆制造不在场证明。
他不想只剩一个躯壳留在世间,因此他想在他还有能力的时候做他唯一还能控制的事情。
可他的选择对萨姆来说也许是永久的伤痛。
萨姆不想放手,他想承担自己作为伴侣的责任。
虽然照顾塔斯克让他倍感压力,但他认为自己足够坚强。
爱有不同的形式,爱是坚持,也是放手。
最终电影里没有留给观者一个开放式的结尾,通过一些镜头揭示了两人的选择。
我想爱开始的时候是浪漫的,结束的时候呢?
人的生命不是永恒的,必然意味着即使两人的爱情不被岁月磨损,也会在某个时刻被岁月夺走。
真的是这样吗?
电影的名字叫《超新星》,里面有一段对话发生在塔斯克和萨姆的侄女间,是一段科普。
天空中有很多星星,其中有一些星星死亡后经过一些阶段会变成超新星爆发,将物质散落到宇宙中。
我们的身体就是由这些星星的物质组成的。
也许左耳和右耳来自不同的星星呢。
死亡并不意味着结束,也许会以其他形式留存在宇宙中。
不仅是爱人间,家人、朋友等关系亲密的人间也会有各种各样的牵绊,也终将有告别的一天。
爱一个人,有时不能放手,有时也要放手。
生老病死一直是永恒的话题,没有谁可以避免它。
我能眼睁睁看着你不知日月年,不知身在何处,不知道我是谁吗,我会奔溃吗,会干脆放弃吗,把你送进疗养院,每个星期看你一次了事,念你最爱的书,我其实真的够坚强,我没问题,只要我有一口气在,我就会照顾你,看护你,帮你洗澡,抱着你,帮你擦屁股,用尽办法提醒你我是谁,我们对彼此是多么的重要,我现在觉得之所以来到这个世上,就是为了你,不如让我们一起坦诚接受它,让我陪在你身边,直到最后一刻。
如今时代,爱掺杂许多杂质因素,我们的爱一直在坚持,你为何不愿意坚持,是怕我见到你垂暮的脸庞吗,我们从少年到老年,我要我们每个瞬间在一起。
旅行房车,录声机,钢琴,露比,仿佛一切都静止在了旁边的湖畔风景中,片中同样还有两句话打动了我,"某样东西消失告别的时候很悲伤,意味着他在过去还是很美好的对吧?我们不会因为缺乏奇迹而饿死,但因为缺乏好奇而饿死"。
如果死亡真正来临到自己身边,失去控制的时候,我们无能为力,不能改变到什么,像sam一样把时间放在爱的人身边,所剩无几的岁月需静听。
一对老年同性恋人,一个是作家一个是钢琴家,在作家罹患早期阿兹海默的时候,他们的选择。
不是故意选择类似主题,但爱、死亡和记忆本身就是电影导演超喜欢的题材。
这个片子的风格和《father》完全不同,几乎采用白描的手法,截取了两个人在这个时间段里的一个个横截面,细腻的生活化细节,丰富的面部和肢体表情,俏皮又直切人心的对话,好像时空切片一样放在显微镜下观察。
两个人开着房车,在优美的英国乡野间,开着导航仪的玩笑,在湖区看星星;和亲友齐聚一堂享受温馨的时光;租了乡下的石头房子两两相对。
他们说话的时候,完全没有背景音乐,就像你每天的日常。
只有开车和看风景的时候,会响起悠扬的古典乐,有时候是钢琴有时候是大提琴。
爱到底是什么?
是绝不分开还是聆听对方的选择?
是强加于人还是实现对方的愿望?
它有形式吗?
或者说,尊重和爱,哪一个更重?
与此同时,又回到最近读的体验自我和记忆自我。
一个人做出选择,是基于当下的每一秒,还是某个令自己恐惧的未来?
两个大叔级演员贡献出让人感同身受的演出。
柯林叔那双会说话的眼睛太有感染力了。
you are easily related to them, to both of them. Then you feel the weight, the weight of their emotions & their choice. It’s so heavy that it echoing among the valleys. “You must let me go.” “放我走。
”
3.5
拍得很平淡,看着挺无聊。
不关于sexuality的同性电影,公路片的质感太舒服了。摄影极简且有效,一查DP居然是Dick Pope
两个人,一条狗,一辆房车,在路上。老年痴呆,疾病,生死,那些必然会发生的事,“别看我看路,你看我我也想看你”。美景,银河,忧虑,后事,既然生活是以后会糟糕,那就过好当下吧,这些依靠的时光就是缓慢的生活,也是最美好的样子。近来,老年同志电影,东方有叔叔,西方有这部,不管如何,有人在表达,在探讨,在展现那些存在。
1.06G。不想失去对生活的掌控决定自杀,伴侣最后尊重了他的决定。 超新星是某些恒星在演化接近末期时经历的一种剧烈爆炸。这种爆炸都极其明亮。
男版《依然爱丽丝》
类似《爱在记忆消逝前》,换掉演员就不会让人产生任何讨论欲。优点在于全片基本没有任何迎合标签的表达,但这与其选用明星演员当做奖项筹码和话题性来源的制片策略有些矛盾,单薄的“超新星”意象也生硬得像是强行拔高。
老年组的糖,没想到科林叔都这么老了。随着时间的推移,爱情多了坚守的意义。叙事节奏比较好,但年轻导演终究是缺了勇气,过早拍穿恋人的矛盾和化解,让这一份情感的探讨少了厚重之感,变得太过平平无奇了。
太点到即止了,结尾部分明明可以更好的。
中老年Gay子临终关怀公路片,演员都不错,斯坦利·图齐和科林·费斯,特别是图齐好久没看到他出来了,但实在是太闷了……太闷了……
也就是这二位
两位演员真是挑不出毛病了,但是电影依然不行,某种程度上同样是探讨Colin叔失去挚爱,《A Single Man》的导演编剧审美台词真是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但也许阿兹海默对本片导演有私人的意义吧,看了是一位1984年的导演/演员,指导这样的cast也是难为他了。
差到如此地步是我没想到的,每一秒都如坐针毡,完全白瞎了两位演员。误把无聊当平淡,误把无趣当从容,表面上是人到中老年的爱与告别,骨子里却是中产阶级的傲慢与高人一等,表面上是同志爱侣的情深意切,骨子里却是彻头彻尾的恐同。他们成功而又精英,被主流社会和家庭完全接受(招安),没有丝毫作为这个群体特殊性的呈现,更不要说是对这个群体哪怕一丝的关怀与怜悯了,完全彻底地挂羊头卖狗肉。说到这里,我倒是很想写一个同志孤独终老的故事,不是《彩虹老人院》那样,而是真正的一个人去面对衰老和死去时的困境。
爱的最高等级是自由意志!影片真是绝佳的英国乡村风景宣传片~
平淡如水
爱与死亡的议题,这回还聚焦在同性伴侣之间的下半生课题,电影以极度克制的情感缓缓铺开,两位演技派也是水到渠成,来面对疾病面前的失落和隐忧,无不映衬这个特殊群体的颠沛流离和惆怅悠远,90分钟的体量也完全被这种议题蒙上丧的气息,没有满载的情欲,没有言它的段落,只看到为这终将来临的“告别”暗自伤神,满眼的不舍,尽是时间的忧虑,英国绝美的秋阳画卷,也为这消逝的生命和即将隔绝的爱,平添了份凄美的色彩,愿所有有情人都能厮守到生命最后一秒。★★★
&#34;我想让他们记住我曾经的样子,而不是我将变成的样子。&#34;
你在那里,什么都不说,就是整个世界。
还以为Tucci会说英音的。
时候-01/29/21 at Loews New Brunswick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