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男主,父亲死在眼前,选择跟着弑父仇人一路成长,聒噪中二。
第一季结局选择释怀,甚至不舍弑父仇人逝去,把弑父仇人当成了第二父亲,恕我无法理解这种病态的心理。
咱老祖宗管这行为,叫,认贼作父!
2,男主的弑父仇人,也是狠人,十多岁就亲手搞定自己的父亲,自己成为了自己的弑父仇人,并从弑父中获得成长和升华,一个字,绝。
3,男主弑父仇人跟的主子,王子哥,每天想着怎么干掉自己的父亲,最后由弑父哥搞定,至此,弑父哥一人宰三爹,我看到这都情不自禁的鼓起了掌。
合着这哥们儿宰爹宰上瘾了还是咋滴?
最终,这三人的爹都被弑父哥一人给宰了后,三人都获得了人生的进步。
刨除掉打戏部分后,基本讲的就是这么个如何宰爹的故事。
改名吧:宰爹战记。
不推荐,一星。
看的时候一直不喜欢托尔芬,虽然理性上知道他背负的执念和痛苦,但总是无法产生共情……直到22集,他向阿谢列特决斗,失败后被羞辱11年了还没能复仇成功,像一条被肉吊着的狗……看托尔芬拖着伤躯在雪原上一步一步走着,最后跪倒在地,像野兽一样,痛苦地发出无法言说、无法宣泄的声音(这里声优真的是感人),我呆住了,我第一次为托尔芬感到心痛,第一次真正感受到了这个少年是多么的痛苦,他仿佛在一个心灵、知觉和语言全部停滞了的空间里承受了十一年的折磨。
我们都以为托尔芬要的是复仇,托尔芬可能也以为自己想要的是复仇,可我觉得为父亲复仇只是一个表面的动机,在更深处,某些曾经组成了托尔芬的自我的东西,在他父亲为信仰而死亡的那一天一同死去了,整整十一年来托尔芬既无法否定父亲的信仰,也无法接受父亲的死亡,对一个孩子来说,这就是一种真理的破灭,这种真理的、信仰的或者说是自我的破灭,才是托尔芬对阿谢列特如此执着的动机,可是托尔芬没能想明白他是无法通过向阿谢列特复仇来重新建立自我的,他和阿谢列特是不同的,阿谢列特可以只用2年时间的隐忍就杀死混账父亲,通过复仇来重新建立自我,而托尔芬唯有得到这个残酷的世界对他父亲的信仰的肯定,才能重新建立自我,而这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一个人是无法将“世界”“命运”这些抽象概念作为复仇对象的,这种永远无法宣泄的仇恨是多么令人绝望。
如果托尔芬心里只有为父亲复仇的执念,我想他总有一天能足够成熟、足够冷静地杀死阿谢列特,但实际上他每次与阿谢列特决斗时,就回到了6岁时目睹父亲死亡的自己,他不得不面对从那时起就支离破碎的自己 ,与其说他在与阿谢列特决斗,不如说他真正想要杀死的是自己内心的绝望。
这大概就是为什么他总也无法打败阿谢拉特的原因。
如果说《心理测量者》里,慎也的执着是出于对自我的强烈肯定,那么托尔芬的执着则完全相反,他是因为失去了自我而陷滞在了这种执着里。
6岁的托尔芬对Vinland的向往,是一个孩子对未知的向往,一个航海者对新大陆的向往,一个生活在寒冷地区的人对温暖岛屿的向往,而此刻,对于17岁的托尔芬来说,那片放下武器也能生活的Vinland,也许是他否定眼前这个世界、从这个绝望的世界逃离、重新寻回自己的唯一方法。
—————————————————— 将遥远的Vinland视为向往之地的托尔芬,和立志要在此地建立乐园的克努特王子,是两种截然不同的选择。
托尔芬,和当年选择移居冰岛的托尔兹一样,其实都是在逃避这个放下武器即死亡的世界,这是用个人的牺牲换取个人的和平,这种选择里逃避的对象是这个世界,而不是生活本身,在寒冷的冰岛开辟生活的托尔兹恰是生的意志最强烈的那类人。
当王子决意要将放下武器即死亡的世界改造成放下武器也能生活的世界时,他已经抛弃了上帝,因为这志向的背后必然是用一部分人的牺牲换取大部分人的和平,所谓王者,就是有这种觉悟的人吧。
王子理解了上帝的“爱”之后,却抛弃了上帝,真是让人非常……真的很难定义哪种选择更好,放下剑的托尔兹是真正的战士,可是拿起剑的王子又何尝不是战士呢托尔兹的理想世界需要每个人都主动放下剑,而王子的世界里只需要他一个人拿起剑。
希望这个世界能够在一代又一代的王子手中,诞生出越来越多的托尔兹吧。
终有一天,世界再不需要有王子。
——————————————————虽然看完最后一集觉得意犹未尽,但还是觉得这动画少了点什么,可能是因为脑海里已经先入为主有了权游那种真人实拍的精美画面,可能是二次元人物形象给人感觉太单薄,可能是故事的情感非常克制、氛围很少有高潮,总觉得离那个顶点还差一点点呀,也许这样的题材并不适合动画吧。
在制作上这部作品绝对是有诚意的,但是对我而言,这是一部“没必要存在”的动画——无法证明自己的存在是比真人拍摄更有意义的动画作品都是没必要诞生的动画…我不希望制作者选择动画这种形式,是因为相较真人实拍,动画是一种低成本的影像制作,或者是将动画视为整个项目中吸引资金流入的前期广告……我是不是太苛刻了ORZ
我不认同里面作者的:面对个体的感情是歧视,平等无差别给予的才是爱。
这一听上去是能糊弄一些人。
大自然给予人类的说好听了是爱。
说现实点就是漠视,平等的给予,平等的漠视,平等的谁也不爱。
(如果照作者这个逻辑)如果有意做点什么,那是同情,是施舍。
是歧视。
这个星球爱着人类?
自然根本不是个意识体,成立不了去爱的载体。
这种一厢情愿也太不要脸和不理性了吧。
还要否定个人的爱,道德绑架说你的爱不是平等的分给每个人你那就不叫爱?
真恶心,爱是妓女吗?
还是像个玩具一样谁都可以碰可以陪任何人玩耍所以你就可以一厢情愿的认为它是“爱”你的吗?
自给自足是吧。
有歧视性又怎么了?
个人的又怎么了?
爱本来就是很私人的东西。
即使是自私也是被认同的。
基督教和宗教的东西总有些逻辑上的不妥。
纯粹恶心人,这样有人喷你你们也是自找的。
不要站在上帝的立场对人类挥洒道德还要一副很高洁的模样。
我应该注意到的,在第一部的时候作者表现出的这种宗教性思想。
并随着剧情的推荐这种倾向会更偏颇。
之后男主的那种“你可以伤害我,但我不会伤害你。
”、“我不会伤害你,也不会让任何人受伤”的表态,老哥你生错时代了吧,还是日漫特有的理想主义给了你把握。
抱歉,无论你自己的内心变化多么合理,但这种思想无法和我产生共鸣,在我眼里,这真恶心,和扫兴。
虚伪和愚蠢。
托尔芬·卡色芬尼雕像 有关我们的主角,《萨迦选集》中的《文兰萨迦》和翻译石女士的注释告诉我们,古德利德和托尔芬结婚前嫁过两个丈夫,和托尔芬结婚后,生下两个儿子,托尔芬也英年早逝,古德利德晚年去过罗马拜谒教宗,他们的后代中出了几个主教。
漫画中古德利德在跟西格尔德結婚前,就有个前夫,不過在新婚之夜时前夫就死了。
然后他又在和西格尔德結婚當晚逃婚。
所以目前都按照附注走。
另外,文字还告诉我们托尔芬的老妈因为嫌弃古德利德出身不高,曾经和儿子分居。
而关于他去往文兰的探险经历: “这次的探险由托尔芬·克尔塞夫尼领队,他是索瓦尔德的遗孀谷德里德再婚的丈夫。
一直以来人们人们探险的目的都是寻找更优质的草场,但托尔芬却把重点放在酿酒上,所以他要雇佣大量的人力去采摘浆果。
” P150,《维京传奇——来自海上的战狼》,中信出版集团 “在这个刺骨的冬天,唯一让人感到欣慰的,或者说至少让托尔芬感到欣慰的是,他的妻子谷德里德为他生下了第一个孩子,是一个男婴,谷德里德给他起名为“斯诺里”,他是第一个出生在美洲的欧洲人。
” P151,《维京传奇——来自海上的战狼》 “殖民地保住了。
但斯克瑞林人肯定还会来袭击的,这是迟早的事。
为了躲避袭击,托尔芬准备再次迁移,但那年的冬天又异常寒冷,殖民者不得不放弃迁移的计划。
连托尔芬也已精疲力竭,不想再在这里待下去了。
因此等天气好转,可以出海之后,他们便离开了。
”P152,《维京传奇——来自海上的战狼》 若漫画的最终发展一如历史,那么托尔芬的命运不免让人唏嘘,但是即便如此,他的命运仍然要比同时代的很多大半生都在战场上厮杀的维京战士来的更好。
至少,他曾亲自踏上文兰——维京人的理想乡,短暂的享受了和平。
而仍在欧洲肆虐的维京人,是否又能想到,眼下的荣耀就是维京人在历史上最后的光辉岁月呢?
正如故事中阿谢拉特所说,“多讽刺啊,托尔芬。
这是黄昏时代的黎明啊。
”公元1000 年前后并不是维京人的鼎盛时期,而是走向衰落的开始。
这段历史中,有的维京人至始至终保持着血腥信仰奋战至死,有的维京人和英格兰、拜占庭、俄罗斯等地的人民融合,有的维京人信了基督教,有的维京人去当佣兵,有的维京人越走越远,直到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从这来看,探险文兰似乎是一件之于维京人无关痛痒的事,托尔芬的努力最终还是失败了。
但每当想到这,我的脑海就会浮现海明威《乞力马扎罗的雪》开头的情景: “乞力马扎罗是一座冰雪覆盖的山峰,海拔19, 710英尺,据说,是非洲最高峰。
它的西峰在马赛语里被叫作“恩伽耶—恩伽伊”,神之居所。
西峰顶附近有一具风干冰冻的花豹尸首。
没人知道,花豹跑到这么高的地方来做什么。
” 冻死于途中的花豹是幸福的,他是在攀登理想,接近彼岸中死去的,尽管饥饿、冰冷以及近到鼻尖的死亡的气味都带来给他以无比的痛苦与恐慌,但是他应该是不后悔的。
唯一后悔的便是没能离那最高处再近一点。
那么,托尔芬也应该是不后悔的,他四处漂泊,经历战火,放下了仇恨,经历了奴隶生涯,为了开拓文兰花费数年的努力......谁又能说,他短暂的一生是没有价值的呢?
这是一部不同时代不同三观的作品 一开始我总和主角托尔芬的立场一样,总期望着能杀死阿谢拉特报仇。
随着托尔芬11年一路走来,跟着海盗互相砍杀敌人,随着海盗屠杀村庄,开始无比痛恨这群海盗。
然后发现这群海盗也有自己的村庄,和托尔芬的家乡村庄是差不多的,村庄的年轻人渴望加入海盗去杀敌去掠夺... 托尔芬和阿谢拉特的最后一次决斗,阿谢拉特说托尔芬真的是个笨蛋,花了10年时间还没杀了自己,而他当年只用2年时间的隐忍就乘自己父亲睡觉时杀死了他。
表伦在最后临死前说完全不记恨将他刺到重伤的人,反正海盗都是今天你砍我,明天我砍你,没什么好记仇的,能记仇的也就托尔芬一个人了吧。
开始意识到不能用现代人的眼光去看那个时代的世界,在那个互相砍杀,认为战死才能上英灵殿的文化环境下,托尔芬为什么会记仇?
他并不是恨阿谢拉特,想单纯的杀死他,他是对当年父亲明明赢了决斗却被杀死感到屈辱,所以他不会像阿谢拉特那样做一个“聪明人”,去隐忍,所以他一定要通过决斗来证明当年父亲的胜利。
托尔芬和阿谢拉特从一开始就选择了两条道路,阿谢拉特想做“聪明人”,只是为了目的去不择手段。
托尔芬追求的不只是结果,当年决斗的结果已经摆在那里,托尔芬只是想用自己的力量再去证明它。
话说回来,如果托尔芬选择是想和阿谢拉特一样笑里藏刀,表面服从找机会暗地刺杀的话,当年走过同样路的阿谢拉特未必看不出来,他们两人的结局就未必如现在这样。
Background History of the Viking AgeThe Viking Expansion (8th–11th Century)The Viking Age (c. 793–1066 CE) was marked by Norse exploration, conquest, and settlement across Europe, particularly in England, Ireland, France, and parts of Eastern Europe. It began with the infamous raid on Lindisfarne in 793 CE, marking the start of an era where Viking warriors plundered and colonized many parts of Europe. Viking influence was particularly strong in England, where Norsemen established control over large areas, including the Danelaw in eastern England, a region governed by Danish law.By the early 11th century, the Viking invasions had transformed from seasonal raids to full-scale colonization. This culminated in the rise of the North Sea Empire, ruled by King Cnut the Great, who united Denmark, England, and Norway under his rule.The JomsvikingsA key mythological and historical reference in Vinland Saga is the Jomsvikings, a legendary band of elite Viking warriors. In the series, Thorfinn's father, Thors, is a former Jomsviking warrior. The Jomsvikings were said to live by a strict code of honor, emphasizing strength in battle and loyalty to their comrades. Though their existence is debated, the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both Norse mythology and the historical backdrop of the series.Religious and Mythological ReferencesNorse MythologyThe series incorporates numerous elements from Norse mythology, which was central to Viking belief systems before the Christianization of Scandinavia. Norse mythology is polytheistic, with gods such as Odin, Thor, and Loki being key figures. These gods represent various aspects of life, such as war, wisdom, and mischief, and are tied to the concept of Ragnarök, the apocalyptic end of the world.The idea of Valhalla, where warriors slain in battle go to feast and fight for eternity, is prominent in the Viking warrior culture. This belief in an honorable death contrasts with Thorfinn’s eventual disillusionment with violence.Christian InfluenceThe spread of Christianity into Scandinavia during the Viking Age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Vinland Saga, especially through the character of Prince Canute. Canute is portrayed as a devout Christian, and his faith significantly influences his development from a timid prince to a strong, resolute ruler. The tension between Norse paganism and Christianity is central to the narrative, reflecting the historical reality of the Viking Age when many Scandinavian rulers converted to Christianity, both for personal faith and political gain.British/Welsh MythologyOne of the most complex characters in the series, Askeladd, has a dual heritage—his father was a Danish Viking, while his mother was a Welsh noblewoman. His mother told him stories of King Arthur and Avalon, the mystical resting place of Arthur. These tales influenced Askeladd’s hatred for the Danes and his deep love for Wales, which he sees as a land worth protecting from the Viking invaders.Avalon represents an idealized, utopian realm in British mythology, akin to the Norse idea of Asgard. In Askeladd’s worldview, Avalon symbolizes peace and justice, driving him to act as a protector of Wales, even if it means betraying his Viking comrades. His belief in these stories, and his self-identification as Lucius Artorius Castus, connects him to the legend of King Arthur, further deepening his character.King Cnut the GreatThe anime’s portrayal of Prince Canute is based on the real-life historical figure King Cnut the Great (also known as Canute), one of the most prominent rulers in Viking history. Historically, Cnut rose to power after his father, Svein Forkbeard, conquered England, but his reign was short-lived. Upon Svein's death, Cnut returned to reclaim England, defeating his rivals and eventually uniting England, Denmark, and Norway into what became known as the North Sea Empire.Cnut's reign was marked by a fusion of Christian and Vikin* traditions. While he was a devout Christian, he also upheld Viking values, using a combination of force and diplomacy to maintain control over his vast empire. His Christian faith played a central role in his rule, helping to legitimize his authority among the Christian populace of England, while his Viking heritage ensured loyalty from his Scandinavian subjects.Canute’s journey from a weak, indecisive prince to a determined ruler mirrors the historical Cnut's rise to power. The anime delves into his religious beliefs and his vision of creating a peaceful kingdom, reflecting the real Cnut’s efforts to balance his Viking heritage with Christian governance.
哎,就这吧,这种故事,真的无聊到爆。
还有op真的超级难听感觉青年漫好像都是这种,战争、打斗什么的,真没劲。
要知道小时候看电视最讨厌战争片了。
傻逼托尔芬,非要跟着爸爸去,这下好了,爸爸死了吧,还不都怪你日漫版的维京传奇?
哎,你小日本好好讲你自己的故事不就好了,还乱写别人的故事,太自大了吧,结果就是个披着武士道外衣的维京故事😓,真的很恶心日漫里的这些欧美元素(想什么吸血鬼、狼人……包括日漫里出现的龙什么的都是欧洲龙🦖,亚洲龙长这样好吧:🐉),你明明是个东洋国家,还自以为是去讲别人的故事,不是,你配吗?
第12集,这克努特王子真是窝囊废,一点王子的样子都没有第17集,阿谢拉德说的好,跟你们一起的十年间,让我打心底里厌恶你们,愚蠢的丹人,你们连猪狗都不如。
妈的,本质上就是一帮强盗第18集,妈的这窝囊废王子什么傻逼,就几分钟就醒悟了?
还有那个傻逼基督徒神父,恶心,还说什么爱什么天父,我去你妈的。
打心底里恶心基督教。
打心底里恶心基督教,不过是一群“圣母”自以为是的日式故事。
总之就是,没法理解,也没法共情,我不懂,一群烧杀抢掠的强盗的故事有什么好看的。
仅第一季9.5主角塑造的确实符合现实,性格特点,做事激烈,仇恨满腔,深入人心行事风格缺陷很大,后期故事槽点也多。
一不过阿谢拉德的塑造完美的填补了这一空缺,他才是真正的主角。
不管是用计谋,最终甚至是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来保证了威尔士的安全;还是用一生去欺骗那些维京海盗,甚至是屠村都是刻意安排的(不是说他有多善,他让这些“我们”去死当然也足够可恶,而是他的[黑暗意志]又足够刻骨铭心)而到那些维京海盗,也就是他所谓的伙伴死时,他仰天大笑;他深爱他的母亲,杀死了他所有恨的,也的的确确该死的人,而最后的死也正是以不列颠王的雄姿去杀死另一个王(不,应该说是一个阴险狡诈的牲畜,天才的脑袋,却又只遵循自己畜生的本能)这个人太过复杂,以至于无法评判。
他的死,一点都不惋惜,他该死,他做的事足够他死几百回。
可是他身上的精神却有让人久久难以释怀,那种惋惜感可能就是源于此吧。
人都是复杂的,伟大的人更是及其复杂的。
二主要扣分点就在于此(为什么非要在主角身上死耗那么多没意义的笔墨,重复的故事难免单调无聊(虽然这是底层人民的全部生活,但想要更加彻底的表现这一主体,所用的艺术手法和情节细节刻画就应当远不止于此) )如果是专心笔墨于一部能有难以让世人和时代遗忘的特色风格,倾尽全力悉心考据的详实历史资料,再加上多年丰厚积淀的全编剧的艺术底蕴,这样一部划时代的动漫纪录片,也能让无论是现在还是很远以后的将来,当有人观赏或者借鉴的时候都会先想到这部作品或者对主角故事的刻画不单单注重于复仇,进步,和从自己幻象中父亲的教诲联想的对世界和平,战争厌恶极其淡薄的理解(包括了从梦中看到幻想乡的不切实际额 家人受到伤害的警戒思维,和其他家人之间优先级(注意是优先级,没说复仇不重要)远胜于复仇的灵魂连接)。
而是将这些都加深,减少大量看似想要强调和加深记忆的,实则只是单纯重复,冗余和拉低整个人物塑造的复仇的情节。
并且可以将对宗教(不仅仅是基督徒对爱是至高无上的理想国境界,当然还有过去发展,现世乱想,和无尽可能),民族信仰,国家纷争各方面的更进一步的理解(其实强人所难罢了😂)。
更可以对主角不断进步中的心理斗争,冲突(杀了其他和自己一样的贫苦的,底层的,也渴望得到更美好生活,被政治和伟大人物时代支配的士兵;对自己家人的着魔似的想念;对“敌人”的学习和看法改变?
和平和爱渐进;或更加全面,对政治形式的学习;击败老去的阿谢拉德是否还有价值;复仇之后的追求又是什么;根本纷争的根源和痛苦究竟是什么;同理心和命定论等等)做更详细描写。
战士缺少不了的是一场传奇的战役,战役都在哪里。
三到达一定高度的政治思谋,也深入细致的了解了当年历史,细致入微,用心之深十四集的表现张力已然是最高境界 可喜战斗作画经费用在刀尖上最后将战士的意志这个概念再升华,达到了为的和平而战,刀刃上闪过托尔芬之前的一生,也代表着新生。
用着写人的手法去刻画一个时代,甚至融入了作者自己的观念,何尝不是一种艺术品海盗团伙刻画的确实惨无人道,奸诈狡猾,无所不用其极,杀人放火,作奸犯科,烧杀抢掠当然兵力啊,战斗力,主角剑术学习之谜什么的都不符合现实(要么就是纪录片了)最后逊色之处当然只是瑕疵之玉。
如果这点都写好了,那真的是前无古人了。
如题我看了冰海战记之后,一开始以为是个垃圾番,后面思考了很久才知道这部番的内核与思想。
如果你讨厌冰海战记,或者看不懂,可以看看我的评价。
冰海战记是一部以历史真实事件改编为了体现战争残酷和疯狂的动漫作品,并非是王道冒险漫画,起初我看了几话和漫画前几话感觉套路满满,什么战神老父亲,生出的儿子也是战神,复仇苦情戏,仇人变爸爸。
阿谢特拉的敌人又弱又傻,男主打不过仇人还给仇人打工,全剧杀人不眨眼,总之是槽点满满。
但是直到真正看到战神老父亲的死的时候我瞬间明白了一切。
阿谢特拉和父亲的对决,简单明了。
阿谢特拉只是个替打工的维京佣兵,即便是父亲杀死了阿谢特拉,幕后的大人物照样会排出一波波的杀手去杀主角父亲甚至是主角所在的家乡。
导致家破人亡。
战神老父亲的存在可能妨碍了某些政治大人物称霸天下,所以非死不可。
阿谢特拉只是个拿钱办事的人,所以根本不是阿谢特拉耍阴招拿主角当人质才赢的。
战神老父亲也了解到了自己就是政治人物下的一个小人物,无论怎么挣扎都不能逃脱一死,或者说是家破人亡。
他自愿叫阿谢特拉杀死自己,阿谢特拉也表示无所谓,只要能有他的人头就行,但是阿谢特拉也表示要不要加入他,一起去抗争,也可以保护他的家人不受侵害。
主角父亲拒绝了,因为他实在是不想再杀人和冒险了。
阿谢特拉被拒绝后,态度转变成开玩笑的样子,但是漫画给出了阿谢特拉是认真的要让战神父亲加入自己的,也对应了为什么阿谢拉特要扶持新王,原本想让托尔兹当首领,但是父亲累了。
随后战神老父亲被杀害,主角当时还小没法理解为什么父亲会被杀,一直认为是阿谢特拉耍阴招才赢了父亲,所以想决斗光明正大打赢他。
一直抱着这种想法活下去,而阿谢特拉却把他一直留在身边,把他当作战友一样。
虽然阿谢特拉有利用主角的元素,但是不难看出来,总的来说对主角也是挺好的,虽然是杀父仇人,但是却把自己带大,并没有杀死主角,且他总是问主角:托尔芬,你把我杀了之后,你怎么活下去。
你还在抱着这种想法吗?
而主角在后续发展中隐约察觉到了父亲的死并不是阿谢特拉的错,却又不愿意承认所以一直抱着要杀死阿谢特拉的想法活着。
到这里为止你就可以看出这部番其实是在讲什么。
战争年代小人物的抗争简直微不足道,每个人都是带着一些信念活着的。
战争年代是无限疯狂的,阿谢特拉就是这样背景下的半坏人半好人也可以说是全坏人-阿谢特拉也是如此。
他为了自己的家乡不受侵害,故意去当海盗变强大去烧杀掠夺其他地方,以保护自己的心中唯一的理想乡。
他自己讨厌海盗,但是为了保护家乡,他成为了海盗,最后为了自己的家乡也死了。
疯狂且荒诞,阿谢特拉不是个正派的人物,他烧杀抢掠,屠城屠村。
但是一扯到自己的战友和家乡却变得十分严肃,即便是战友背叛他,他也选择放过叛徒给钱让他去好好养老。
某种意义上阿谢特拉是个好人,仅限于对自己家乡和战友的好,但是另一种意义来说阿谢拉特做过很多坏事,比如烧杀抢掠,所以阿谢拉特并不是个正派的人物阿谢特拉表面轻浮,但是常常看见他一个人思考时候的严肃表情。
在听到一个小伙子说:没有自尊心我还不如去死。
阿谢特拉笑了一下,小伙以为在笑自己,但阿谢特拉说不是笑他。
动漫之后没做解释这是个伏笔,阿谢特拉是在笑自己,因为自己就是那个为了自己的家乡放弃尊严甚至是生命的人。
你看,这样一个角色,好的也有,坏的也有,并不是一般的王道动漫里非黑即白的角色。
冰海战记里就是在讲这些战争年代的疯狂和荒诞,让人产生反战心理的,里面许多东西都是真实发生的,比如战争赢了要屠村和强奸妇女,买卖奴隶。
这些元素足以让这部动漫禁播了,也让许多人感到生理上的不适,作者的目的就是要写战争的残酷,而不是崇拜和鼓励战争的美好。
这部作品很多地方都是这样的,战争年代的人们都是受苦受罪的,只有大人物获得利益,小人物都是杂鱼罢了。
不管是阿谢特拉还是战神老父亲,他们都是这样。
所以阿谢特拉死后主角失去了活下去的理由,因为主角一直在骗自己是阿谢特拉杀了父亲的仇恨驱使他活下去,其实他只是无法接受父亲为什么要死,这个世界如此疯狂和荒诞的逃避行为。
(不可耻,每个人心中多多少少有这种心理,可以自己回顾下,自己骗自己,自己安慰自己)这跟炎拳一样,主角一直在骗自己是敌人杀了自己的妹妹,所以要活下去报仇。
但是真正面对仇人时候,他却放下了仇恨,这不是圣母,是他理解了一切,他不再骗自己了,他只是想找个理由让自己在这个疯狂的世界里活下去。
虽然主角最后还是杀了仇人,但是这是藤本要体现另一个思想的情节了,这炎拳比冰海荒诞一百倍,因为炎拳是藤本嗑药瞎编的,冰海是历史改编的。
令人揪心的是冰海展现出的战争年代的疯狂和荒诞无力的情节,不是假的,是真的。
这和我们看漫画图个乐图个开心不一样,冰海战记没有燃起来了那种剧情,只有战争带来的残酷现实。
一般我看漫画都是为了看主角怎么怎么冒险怎么怎么战斗,到了冰海战记我实在是喜欢不起来,因为太残酷了,战争带来的悲痛实在让我无法接受,所以无法喜欢。
但我很同意冰海战记是个好动漫,因为他带来的战争的残酷和反战思想是非常让人值得深思的,剑风传奇也是有些相似。
无法喜欢的是他的残酷,赞同的是他的反战核心。
诚然冰海战记的内核优秀,但是也有缺点所在 。
第一就是主角和父亲的塑造,战神老父亲和战神儿子让人感觉套路满满,前期铺垫又太长,让很多人看不懂,还有烧杀抢掠,真的很令人厌恶,但又没办法,都是真实的存在。
第二就是里面有些人物的塑造过于夸大,不合常理,虽说日漫总喜欢这种夸张的风格,来塑造角色和剧情,不然主角一下就死了有什么好看的。
冰海战记有那么点夸大,比如主角把一个以一敌百(现实根本不可能这样)的将领手指都切了,他还一幅没事人的样子,跟主角谈笑风生。
最后还特别给了手指没了的特写镜头,虽然体现出来人物的豪迈了,但实际手指都砍断了,还能谈笑风生吗?
还有就是开局的那个怪胎领主的形象也是过于傻了,嘴巴跟河马一样,生怕别人不知道这个人是个傻子。
有些角色跟开了无双一样强,普通士兵跟杂鱼一样。
这些都是日漫老病了,把人物或者情节过于夸大体现出某种特定思想或者性格,我个人不喜欢这种设定,夸张一点就是刃牙里什么徒手捏砖石体现人物的强大。
但也能讲究看,可能有些人喜欢这种夸张的打斗。
虽然存在一些缺点但是如果接受了这些设定,你才能展现出这部番的剧情魅力。
可以说这缺点并无大碍,因为只是情节所需,处理方式不过圆滑,有点夸大。
炎拳就特别圆滑了,不过炎拳过于圆滑导致一些角色说死就死,说没就没。
没有什么给你来个诈尸复活,其实我有特殊能力什么乱七八糟的。
打不过就死,不过这种夸大现象是没法避免的。
因为情节所需,无巧不成书,主角能一直无双和活着也是一种不合常理的设定,但没办法哪有主角随随便便就死了的好看作品。
第三就是伏笔藏得比较深,如果第一次看很迷很迷,有些地方不看两次根本看不懂在看什么,这其实也算是剧情深度优点吧,不过太深了,容易弃坑。
总之冰海战记虽然有些不太严谨的小缺点,但是这些都不妨碍他成为一个优秀的动漫作品,而不是优秀的文学作品。
冰海战记在我心中的地位就是一部优秀的动漫作品我不爱说一部动漫是神作之类的,通常我都爱说一部动漫优秀或者佳作夸奖。
那冰海战记在我看过的动漫作品中,算得上是佳作了,关于多优秀,每个人评级不同。
我个人是觉得,比巨人好一点。
不过我更喜欢巨人,因为比起冰海战记的残酷,巨人更让我能接受。
这也是我无法喜欢上冰海战记的理由,同时也是我认可冰海战记的理由。
他的是一个寒冷冰雕,你接近他时会被冻伤,但是他的美却让人赞叹不已。
我对冰海战记的赞美,也像冰海战记一样不是非黑即白了 。
这里必须批评一下动漫:平稳时代的韦陀天 同都是为了体现战争的残酷,还特意描写修女被士兵强奸的特写让人心理不适,连冰海战记都不这样子搞,冰海战记只是把女人掳走而已。
一些韦陀天的无脑粉,还特别赞同这种动画导演的恶趣味,表示不接受就去看喜洋洋这种无脑发言,连原作者都没有描写这种东西。
你体现就体现,别来拿恶心的东西来恶心观众,反观冰海战记的导演处理特别好,什么梳子碎了代表人死了,对话里一句带过。
这处理很好,尽量避免观众弃坑。
最后冰海战记是个好作品,但是我不推荐一般的观众随随便便去看,因为容易弃坑和引起不适,或者因为感觉一些俗套的地方弃坑。
但如果你不想看王道冒险动漫,想找一部体现战争的疯狂和残酷的动漫,冰海战记我一定推荐你去看。
豆瓣评价5颗星,我对冰海战记的感受也有了个交待。
一集25分钟,一季24集,10个小时的时间,简单来说是一个用几位父辈人物的死,来换取后辈们的成长,以此揭开一段史诗的序章的故事。
但每个人看故事看到的东西都不一样,有人看到了波澜壮阔的史诗,有人看到了战争的残酷,有人看到了复杂而真实的人性。
也很多观众在弹幕里争吵,讨论历史对错,争论战争是否正义,三观是否正确,某些角色是不是圣母。
我无比关注的,是这群冰海之中冰山之下的热腾沸血们,面临困境所做出的抉择。
对啊,这里面的每一个角色都是杀人无数的强盗海贼,按照我们的道德标准就没有一个是好人,讨论对错又有什么意义。
让主角在善和恶之中做选择是偷懒的行为,让他们在大恶和小恶,大善和小善中做摇摆才是精彩的编剧。
角色面临的困境亦是我们面临的困境,角色收到的心理处刑亦是对我们的心理处刑,说到底,是有没有坚定的按照自己的信念走下去罢了。
托尔芬的首次成长,是父亲当面被敌人杀死,第二次成长,是亦敌亦父的阿谢拉特死在自己怀里。
阿谢拉特的成长是从手刃父亲开始。
王子的两次成长,一是亦师亦父的拉古纳尔半个小时前还坐在一起吃饭,突然就被人杀死摆在桌上,二是王道觉醒后,目视阿谢拉特刀斩生父。
所有的成长,都关乎父辈,不管是父辈认同,还是父权反抗,后辈们的觉醒,都是来自父辈,这种残酷的成长带给主角们第一次抉择,继承你的信念,还是反抗你的信念。
就像前一阵子看枪神,我觉得各路人马狠命虐主角,是对主角身体和心理的双重酷刑,但他的坚定是对我的处刑,因为我是一个不断在理想中摇摆的人。
看冰海战记也是相同的感觉,当我面临相同的抉择时,是否依然能够坚定自己的信念?
这个时候总是能看到自己的狭隘,“大家没有自觉罢了,每个人都是某种东西的奴隶。
”所以请务必坚定下去。
严格意义上讲写了不少都没怎么说冰海战记,总之这是一部不同的人看到会有不同思考的动画,不讲剧情不讲设定,分镜,作画,配乐都是满分的存在。
序章的结尾是托尔芬的匕首脱落,匕首上下一部几个镜头的转场。
光这几个镜头就足够封神了,托尔芬的父亲临死前说,真正的战士是不需要用剑的,此时托尔芬掉落的匕首正是对应了这段开头,在两个父辈相继死去之后,下一季的托尔芬才真正向一个战士迈进。
END OF THE PROLOGUE.
最惨的主角,惨到我怀疑主角其实是哪个杀烧抢掠,还认为自己是保卫故乡的战士的那个渣渣。对了主角还有两个爹,一个是生他养他的爹,还有一个是训练他的爹。这样说来主角可能天生是个智障吧,就能解释为啥他能干这么多奇怪的事情了!
S。无!!!!!!!!!!!!!!!!!!!!!!!!!!!!!!!!!!!!!!!!!!!!!!!!敌!!!!!!!!!!!!!!!!!!!!!!!!!!!!!!!!!!!!!!!!!!!!!!!!!!!!!!
看到第四集,只能说这剧情纯纯逆天。一个战斗经验丰富的人如此犹豫,对敌人的判断如此拙劣,像个弱智一样把局势大好的场面弄成对自己不利,然后被射死。这是人能写出来的弱智剧情?被喂了四集的屎,大可不必。
各方面都相当的工整,利用维京人独具魅力的形象,放弃正派角色,把贪婪奸诈又无视战士精神的反派作为主角,并且将托尔芬为父报仇进行串联,其血性成长非常有看头,故事背景跨越多国多地区,随着殿下的醒悟,人物逐渐汇合,随着新王的诞生,势必愈发精彩。
良心巨作,但是实在是不抓人,中途弃坑了
一个第一集的打斗,一个op里男主长大后的人设,除此之外3集内掏不出让人想看的东西。套了北欧皮,但从很多人物的行为台词能看出本质还是日本最泛滥的那一套,加上演出平淡,基本凉了。
画面有点像进击的巨人,后来发现就是一个公司制作的。闲着没事也可以看看的(漫画看了很多,后面就没看了)
“死亡才能成就人类……他对你的柔情,是差别待遇”“如果你不给予,就由我们的双手,在这大地上再建”借北欧维京强盗的故事之壳,又讲了一遍“何以为王”的武士道求索的终极思想少年热血之外,有轮回的政治博弈和贯彻信仰的浪漫,再之外是国家民族之辩,再之外是无产化的格物致知,加上道可道的哲学论证本来只是个在优秀题材里塑造了优秀角色的优秀故事,走出摇篮之后,方显露峥嵘野心以及优秀的镜头设计和颇有意境的配乐,加上充满象征意味和寓言色彩的OP,可为近年业界作品艺术性第一作为数不多,也是最大的缺点:男主太丑…
波澜壮阔的战斗史诗
怨氣太重了,男主好像有那個大病…
萌妹必看♬︎*(๑ºั╰︎╯︎ºั๑)♡︎
冲着硬核历史动画的名声而来,十几集看下来依旧让人大失所望。虽然看上去是北欧海盗的故事,但其实故事内里还是逃不开日式套路和主角光环那一套。主角的行为逻辑也很迷,杀父仇人就要堂堂正正所以磨磨唧唧不杀,对救命恩人就能说杀就杀?当然你要硬拗理由也能说,但是对北欧海盗的这种个性渲染完全没有,前三集还在世界和平后面就要死犟面对面决斗,所以观感上就是理解不能。还有几个主要角色的战斗力也太扯了吧?我是来看北欧海盗生活的,还是来看几个主角开无双打架玩复仇的?很遗憾还是这类题材的日式动漫的通病,披了个北欧壳子的四不像。
什么时候出第二季?
18集看不下去了。前期你说一个人的战力强,一打十,还有点可能,突然一个食草动物改吃肉了,还标榜自己写实?还接棒巨人?别扯淡了,整个就是把日本热血漫套上莎剧的皮子,再放到维京人里表演。
无聊
开头感觉不错,到现在感觉有点强行剧情了,想要深化主题,但bug无数呀
画面很好,片尾好听,就是剧情太毒了,看到主角爹噶的时候就懒得看了,也没啥新意。26293/9.3
霸权社➕aimer➕北欧热血漫
从第6集才开始露出片子的野心,很克制,也很窒息原来所谓的入戏不过是大脑停止思考,休息了,放弃了辩证,隔一段时间再来看,剧情就会显得低幼,只有主旨是好的。有种戛然而止的感觉,生硬了些。
“不要盯着晚上的海水看太久,会被拉下去的。”看到熊孩子吃瘪受苦怎么这么好笑呢?丹麦人抢劫杀人,英格兰反击维京怎么就叫侵略了?丹麦也是国不是治外啊?无论如何都接受不了这种观念。就算强制想象杀人是OK的也很难代入这番。没人教没人管,竟然活下来还身手越来越好,天才儿童吗?观感太差6集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