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巴黎圣母院

Notre-Dame brûle,巴黎圣母院:火海奇迹(港),圣母院大火:世纪浩劫(台),Notre-Dame Is Burning,Notre-Dame On Fire

主演:塞缪尔·拉巴特,让-保罗·博德斯,米凯尔·奇里尼安,朱尔斯·萨多吉 ,热雷米·拉厄尔特,克洛伊·茹阿内,瓦西里·施耐德,艾娃·巴亚,内森·格吕菲,塞巴斯蒂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意大利语言:法语年份:2022

《燃烧的巴黎圣母院》剧照

燃烧的巴黎圣母院 剧照 NO.1燃烧的巴黎圣母院 剧照 NO.2燃烧的巴黎圣母院 剧照 NO.3燃烧的巴黎圣母院 剧照 NO.4燃烧的巴黎圣母院 剧照 NO.5燃烧的巴黎圣母院 剧照 NO.6燃烧的巴黎圣母院 剧照 NO.13燃烧的巴黎圣母院 剧照 NO.14燃烧的巴黎圣母院 剧照 NO.15燃烧的巴黎圣母院 剧照 NO.16燃烧的巴黎圣母院 剧照 NO.17燃烧的巴黎圣母院 剧照 NO.18燃烧的巴黎圣母院 剧照 NO.19燃烧的巴黎圣母院 剧照 NO.20

《燃烧的巴黎圣母院》剧情介绍

燃烧的巴黎圣母院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一场历史性的重大灾难悄然而生,世界最具代表性的建筑巴黎圣母院危在旦夕。16个小时的烈火焚烧,1200摄氏度的高温,融化的铅水伴随着浓浓毒烟,阻碍着消防人员前进的道路,一切似乎已无力回天。如此情形下,价值连城的荆棘皇冠,856年来人类文明的浓缩瑰宝又该何去何从?艺术和生命又到底孰轻孰重?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锥镇物语见鬼发财仪式花牌情缘OAD看守的信条地心引力B区32号伤物语1:铁血篇13骇人游戏逃离纳粹的魔爪天才麻将少女阿知贺篇最佳房东少年去天国闪灵凶猛美丽足球魂兵圣思绪膨胀甜甜的陷阱谜城麻甩妈咪南方大冰雪非常城市敦刻尔克熊熊燃烧归去来禁地之青衣玉罗治疗施蒂利亚州的诅咒舞动奇迹白发魔女外传

《燃烧的巴黎圣母院》长篇影评

 1 ) Burn with fire

作为首部在国内公映的法国IMAX电影,本片确实能让观众产生一些共鸣。

当象征着一个国家文化标志的建筑,在烈火中熊熊燃烧,似乎是将过去璀璨的文化撕碎点燃,在夜空中焚烧殆尽。

所以,最后巴黎的市民们围着圣母院齐唱《Amazing Grace》时将影片的主旨深化了。

另外,本片的拍摄叙事手法很有半纪录片风格,没有太多波澜起伏的突发事件,只是真实的展现消防人员在接到灭火指令后,如何一步一步进行灭火,以及想尽一切办法抢救出圣母院里的珍贵文物。

整部影片的画面没有太多炫技的成分,但却让人看着很入心,或许我们在电影上看到的就是当时圣母院燃烧时的情况吧。

最后,强烈建议在所有的历史文化遗迹里都严禁明火,防火安全,人人有责。

 2 ) 再次抵达,不容错过

在心里种下去巴黎圣母院的种子时,是12岁在电影院观看电影🎦纵横四海,当我真的抵达巴黎的时候,已经是2015年11月。

阴差阳错的,没能进入巴黎圣母院参观。

看到朋友圈别的团员都去了,后悔得很。

2019年4月15日在新闻上看到巴黎圣母院正在着火的视频,更是后悔懊恼不已。

今晚看完这部电影,看到了荆棘王冠,看到了多不胜数的钥匙🔑,看到听到民众在一起唱奇异恩典,是吃惊且笃信奇迹的心情。

再次抵达,我一定要去参观巴黎圣母院!

 3 ) DeepSeek写的影评 ## 火吻与重生:《燃烧的巴黎圣母院》的双重叙事

2019年4月15日,巴黎圣母院的尖顶在烈焰中轰然倒塌,这场世纪火灾的影像在社交媒体上形成全球性哀悼仪式。

三年后,让-雅克·阿诺用《燃烧的巴黎圣母院》将这场灾难转化为艺术文本,在焦黑的木梁间搭建起记忆的圣殿。

影片采用精密的时空解构手法,将火灾发生的九小时拆解成无数个震颤的瞬间。

消防员在玫瑰花窗爆裂前抢救圣物的特写,文物专家跪在灰烬中筛找铅制公鸡的慢镜头,无人机镜头下火焰如液态黄金在飞扶壁间流动——阿诺的镜头语言在纪实与诗性间找到了危险的平衡点。

当4K超高清画面呈现出石像鬼被火舌舔舐的惊悚美感时,观众仿佛目睹哥特建筑在火中完成最后的狂舞。

导演刻意回避了灾难片惯用的英雄叙事,转而捕捉人性褶皱里的微光。

那个在塞纳河畔拉奏《圣母颂》的小提琴手,用琴声与烈火构成复调;文物保护员在撤离前将荆棘王冠交给消防队长时,两个陌生人指尖的触碰胜过千言万语。

这些散落的叙事碎片,拼贴出比火焰更炽热的人性光谱。

最具颠覆性的是对"灾难"概念的重新诠释。

当镜头扫过烧焦的橡木穹顶,阿诺暗示我们正在见证的不是毁灭,而是一场暴烈的重生仪式。

火焰褪去后显露出12世纪建造者留下的建筑密码,修复团队在灰烬中发现的中世纪铁钉,成为连接古今的时间胶囊。

正如片中修复专家所言:"大火烧掉了19世纪维奥莱-勒-杜克的修复层,却让我们触摸到了最初的圣母院。

"这部燃烧的影像史诗最终超越了灾难纪录片范畴,成为关于文明韧性的哲学注脚。

当片尾字幕升起时,我们忽然明白:圣母院从未真正死去,它只是以火焰为笔,在人类集体记忆的羊皮纸上,写下了新的诗篇。

 4 ) 历史性的重大灾难——燃烧的巴黎圣母院

一场历史性的重大灾难,真实的重现了火灾发生到结束的全过程,从人们的无视、散漫、好奇、担心、着急、无助,到消防队员们的英勇与坚持,最后更多的是感动!

庆幸没有人员伤亡,藏品全部被抢救出来,给大家带来希望与信心!

这场灾难不光是给法国人一个巨大打击,更是给世界敲响了警钟,上了沉重的一课!

#燃烧的巴黎圣母院#感谢#一点资讯观影团#

 5 ) 天干物燥,小心火烛

我庆幸人们对这件事的记忆没有被拼合成一部纪录片,我们从而可以作为亲历者直观感受这场焚烧文明的灾难。

导演选择把镜头对准了事件中一张张或肩负重任的,或虔诚祈祷的面庞,由他们来讲述这个故事。

能看出导演在努力保持客观,仅仅反映现实情况,可还是有蛛丝马迹暴露出他心底的愤恨。

这股被极力克制的强烈情绪使得电影就像在风浪中漂荡,叙述失去了平静,但仍然扣人心弦。

我不知道法国人能有多么傲慢自大,能对这样一件无价瑰宝如此疏忽懈怠。

巴黎圣母院几乎承载着法兰西整个民族的记忆,对于一个宗教国家来说,这样一座建筑就是一个符号,一个标志,是所有人精神的依托。

他们竟以为建立起一个漂亮的体系装模作样,就等同于做好了完备的保护。

光是在影片中呈现出来的:施工人员随意丢弃烟头,飞鸟啄破电线,线路年久失修引发短路,木质结构里出现火星。

好在烟雾监测系统运行良好,感应到了烟雾出现,但是监视报警器起火地点显示错误,导致保安第一时间没有发现灾情,此时塔尖已经明显冒出阵阵浓烟了。

工作人员迟迟赶到,看见明火的第一反应不是设法控制火势,而是拔腿就跑。

画面上留给观众的除了他慌张的背影,还有安放在附近摆设般的灭火器。

讲巴黎圣母院的安危交给这些人,就好像让一个农夫去指挥远征的大军。

事情发生了。

目光转向城市的相关部门。

消防的应对已经足够好,他们最快地确认实情,迅速地整装出动,不过在赶往火场的路上被瘫痪的交通缠住了。

巴黎圣母院不能出事,消防的顶头上司亲自临阵指挥,还果断借调了别处的增援力量,警察控制周边现场,特种部队镇守文物,他们在一团乱麻的混乱局面里竭力保持平衡。

但接下来的灭火过程就太叫人心焦了。

消防水管锈迹斑斑,一加水压就破裂,勇敢冲到一线的消防员无水可用。

那个熊熊大火前一条纤细水柱的画面可以再拉大一点,来突出杯水车薪的无力和危机当头的荒诞。

将军特地弄来的灭火机器人,以为没有擎天柱那么大也要和大黄蜂差不多,没想到就一小玩具车,开过倒塌的建筑碎片都费劲,水枪开到最大都够不着教堂的天花板。

果然电影里都是骗人的。

整个工作里最让我不满的是马克龙总统到现场去。

这就纯粹是去添乱的。

1966年,英国发生严重矿难,夺走了一百多条人命。

虽然伊丽莎白女王被世人诟病,说她时隔8天才来到现场慰问,但女王很清楚,她的前往会让当地官员想着如何接待自己而不是关注救援,那完全只是作秀。

而马克龙太懂政治游戏了,他一前往,让现场负责人花时间同他握手,汇报火灾的最新情况,再留下几段面色凝重的视频(这个相当关键),一个忧国忧民的理想领袖形象就这样打造成功了。

精明的政客就应该完美把握住每个风口。

让我潸然泪下的,是法国人自发唱起颂歌祝福的场面。

这也让我重新思考宗教信仰的意义。

曾经我坚信自己是个无神论者,所谓的命中注定也是事在人为。

但是渐渐地我发现,确实有很多事情不是你能控制得了的。

他们创造了上帝来安慰自己,那些不受控制的结果能够被自己的信念所影响。

不然,在手术室紧闭的门里,决定亲人生死命运的是什么呢?

巴黎圣母院的悲剧酿成了,是法国的不幸,也是全世界的不幸。

但谁知道这样的事情不会再度发生呢?

这是相当有可能的。

我还有那么多地方没去过呢啊。

 6 ) 记录几个有意思点

2024年1月3日晚看于三里屯法国文化中心。

记录几个有意思的点,全片有好多法国人对法国的揶揄,比如乱糟糟拥堵的街道挡住了消防车通行。

在法国,个人没有给消防车让道的义务。

在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车辆和行人应该给执行紧急任务的消防车让路。

消防系统官员们接到灭火任务后,得知总统马克龙要来火灾现场视察,他们商量,你负责应对灭火,我负责应对官僚。

这是电影对官僚系统的一种讽刺,在不同国家,大家都有天生的对官僚的敏感。

有一个跟巴黎圣母院灭火无关的情节设置很有意思,一个老奶奶的猫爬到屋顶上下不来,她着急地给消防人员打电话,让他们来救小猫,可是消防资源被圣母院占据,没有人来救她的小猫,老奶奶着急地哭出来。

这个情节想表达的是,巴黎圣母院着火给不关心圣母院的人带来的影响。

这部电影也让我对消防救援这件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此之前,我把消防员看成领财政工资的公职人员,对他们一向以对公职人员的严格审视来看待,作为媒体要监督其是否渎职,理所应当地认为,哪里起了火,他们过去后都能马上灭掉,否则就有渎职嫌疑。

可是通过电影,我了解到消防救火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他们也会跟我们采访一样遇到困难阻碍,会有行不通的方案,换句话说,公职人员不是万能的,这是对媒体视角一向严格的一个稍稍提醒。

 7 ) 大火中的深思

很纪实,很有压迫感和紧张感,从起火到救火整个过程,映射了法国社会的现状,互不相让的车辆和行人、施工的街道、管理的疏忽,都暴露了耽误救火的情景,救火过程中的紧张氛围渲染得很到位,浓烟大雾以及融化的铅水都让救火难度增大不少,影片当中真正的主角一直都是巴黎圣母院,人类历史的瑰宝最后在经历了大火后更显宝贵,结尾个人认为结束得有点突然,如果再拉个长镜头会更加舒服

 8 ) 燃烧的圣堂与圣母的一滴泪,烧毁的塔尖是巴黎人的文明伤疤

“火”作为电影主角进行叙事,将时间拉回2019年震惊世界的灾难新闻,三年疫情足以冲淡公众对人类文明受损的历史记忆,壮烈的燃烧场面又将伤疤重新撕开一遍,提醒所有人逝去之物不可追。

精巧设计的各种巧合情节对于快节奏的剧情有所稀释,教堂的福音与暗涌的火势更凸显危机四伏。

对于巴黎的城市形象来说,影片从另一个角度展现了巴黎的交通拥堵、行政懒惰、管理陈旧,也从巴黎旅人、居住者的憧憬虔诚感受出他们对这座城以及世界文物、历史文明的热爱。

视觉体验是大片质感,逻辑也相对工整,对于救援者的刻画也是正派的、肯牺牲的惯例形象,总体感受是以记录为主的商业大制作院线电影,伴随着马克龙访华,它也是法国向外宣传的一张名片。

电影的一个画面让人记忆深刻:航拍的欧式建筑群像中燃烧的教堂穹顶那一团火焰就像一颗心脏,所有人为了它的继续跳动而甘愿付出生命,这也对应着法国人虔诚的宗教信仰,愿世界更加美好,不再辜负“圣母的一滴泪”。

 9 ) 缅怀法国荣光-3:法式自大绝不相信发生八百年一遇火灾。

Jean-Jacques Annaud是国际化制作和注重吸纳好莱坞式叙事的法国导演,否则好莱坞不会请他执导《兵临城下》。

80岁的他依然沿袭法国式自然主义手法,克制渲染,但叙事非常细腻写实。

整体态度不置褒贬,但从电影语言来看,对巴黎圣母院管理当局管理水平之陈旧低下还是持一定批评。

《燃烧的巴黎圣母院》片名非常有力,在法语语境下,联想可驰骋数个世纪。

是否象征法国大革命时期巴黎人民的愤怒,或雨果不朽著作《巴黎圣母院》的续章还是颂扬拿破仑的传奇?

都不是,是巴黎圣母院发生了不可能发生的火灾。

影片对火情酝酿失控前有极其细腻的表现,也是给傲慢的法国人一次又一次反思挽回的机会。

开篇几分钟,迅速进入首次预警。

楼顶维修工人切割作业疏于管理酿火种。

火灾凶兆2,经年积累可燃垃圾。

暴露管理死角。

凶兆3,燃烧烟头被风卷入中庭森林,是第二处明火。

凶兆4,电路过载,加剧高温短路产生火花风险,

凶兆5,高度助燃可燃物的处置态度即表明绝不相信火灾的发生。

凶兆6,7,8,鸽子啄啃电线,电气设备严重老化失修。

操作电子敲钟的工作人员对钟声异常毫无戒备。

凶兆9,电路短路导致第三处明火。

凶兆10,15-L1号烟雾报警器报警。

细节镜头令人感叹。

凶兆11,电脑误读误显报警信号地点文字为:阁楼圣器收藏室。

但报警代码正确。

凶兆12,尽职黑人员工查阅地址代码簿,清晰显示:圣器室代码为15-L12,而非15-L1。

因此电告上级。

凶兆13,年迈工作人员接警报探查圣器室无火情后,对系统误报习以为常的他迅速离开。

头顶中殿森林的浓烟已经冲天,毫无察觉。

凶兆14:15-L1正确地址为:阁楼中殿。

两名工作人员到现场发现明火两米多高。

拍照报警后拔腿逃生。

对眼前灭火器完全无视。

当然这种管理水平,灭火器随时可能无法正常使用。

最后一次挽回的机会丧失了。

此时距首次烟雾报警约半小时。

影片后段,巴黎消防总队负责人(中将军衔)在火灾指挥现场,对总统马克龙有一番解释:消防队员可以舍身营救人命,但是不会为抢救无论多么珍贵的石头或木头而冒险牺牲生命。

价值观接受吗?

巴黎圣母院400吨铅板屋顶溶解,沿gargoyle(滴水嘴兽)倾泻而下。

如同描写法国著名火山科学家夫妇纪录片《火山挚恋》中的恶魔锅炉在焚烧。

2022《火山挚恋》。

恶魔锅炉焚烧吐焰1200年前,查理曼大帝种下了1300棵橡树。

12世纪,法王路易七世砍伐这些树龄超300年的橡树,用其完整的树干建造了巴黎圣母院中殿宏伟的穹顶,法国人自豪地称其为森林。

并坚信如此庞大的木结构绝不会燃烧。

延伸阅读:缅怀法国荣光-1: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4335412/缅怀法国荣光-2: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4443022/缅怀法国荣光-3: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4582715/缅怀法国荣光-4: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4652749/缅怀法国荣光-5: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4671278/缅怀法国荣光-6: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4768275/缅怀法国荣光-7: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4939223/

 10 ) 探秘人类文明的灾难

小马访华,顺便拉着电影来宣传,其实很好奇为啥小马这么兴致勃勃向大家分享这部电影呢,这个原因只有进入电影院观看这部电影就明白了。

镜头里小马一对湖蓝如水的眼眸,那会心里觉得简直是莱昂纳多中的莱昂纳多,不得不佩服导演居然把小马深入人心的政客形象摇身一变成了深情男主,而且这部电影无论是演员还是小马在里面都并不会给观众带来突兀的感觉,而是一起回顾那场举世瞩目的巴黎玫瑰凋谢。

电影主要是描述巴黎圣母院的神圣与混乱交织在一起,勾勒出每个人的职责,作为游客来到一个地方的时候,听到可能存在灾难的通告时,无论是否真假,立即离开现场,这个地方显然不能继续玩了。

作为重要部门,拯救世界性文化遗址和保护文化瑰宝,要抱着出最大的力量去解救。

作为每一位工作的人要用心些,尤其要相信新员工的直觉,人为的大意会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熊熊烈火彻底烧毁卡西莫多的《巴黎圣母院》,将爱着法兰西巴黎圣母院的人们内心灼伤,浓浓的烟雾遮蔽了四年前塞纳河的上空,无法蒙尘的是人们对信仰的支撑,无法遮掩人类在四年后继续踏向文明的前进步伐。

导演的记录风格是比较缓慢的,可还是给我们带来了沉浸式感受这场震撼世界的灾难,有些镜头搭配了极致美学的镜头语言,如默默离去的神父,有些人的转身让人看到了神明的世界。

从穹顶倾泄直流的火花,无声宣告人类与灾难的对决。

今日进入影院的也就五六个人,相信他们肯定是冲着小马来的,这部电影像是对灾难的反省,对文化遗址保护的呼唤,当巴黎圣母院发生灾难的时候,文明跳出时空之外,共情的心打破了国界的空间。

《燃烧的巴黎圣母院》短评

百老汇导演让雅克阿诺见面场。法式无力感伪纪录片。最大的收获应该是在导演问答中得知如此爱在电影中捕捉神性时刻的他,竟然是个无神论者。

2分钟前
  • ┢落┦
  • 还行

节奏感一般般,挖掘出一些表层的问题,有些商业化编剧手法没意思

3分钟前
  • 压力男孩
  • 还行

就当法国人自黑看

6分钟前
  • 七十毫
  • 较差

一部不敢看第二遍的电影,就像电影里面的事件,求求也不要再发生第二次了。

11分钟前
  • 摇摇晃摇
  • 力荐

在电影频道看的,你们发国人实在是太松弛了。。/但是想到了那一天,好像从那个时候开始意识到自己原来一直在见证历史,见证毁灭和消失

14分钟前
  • 这个女人叫小美
  • 较差

消防安全很重要

18分钟前
  • 通叔
  • 推荐

快进看完

20分钟前
  • George
  • 较差

小马都千里迢迢如此上心过来推荐电影了。骄傲吧!内娱!您们强大了!😂

23分钟前
  • 文恒谦
  • 推荐

流水账怎么能称为电影呢

25分钟前
  • 大毒草
  • 较差

参与该过程并且唯一没派上用场的就是建筑师,对本片该设定表示十分认同,建筑学是真的废。

29分钟前
  • 27号侦探社探长
  • 还行

以法国人的散漫和这种反应速度,只是烧了一个圣母院,没把巴黎都点燃已经是烧高香了。这哪是灭火,这是能烧的都基本烧没了才灭的!

32分钟前
  • DANTE
  • 还行

很精彩,又是行政管理学毕业生看了会想到很多的片。大一下学期的时候我意识到公共危机管理和多学科交叉领域是未来的热点。之后20年看来,每一宗大事都符合。阿诺这部片比较像纪录片,完全是正叙。前半描述了常态有多少危机发生的种子、危机发生后多久才能集聚力量和控制进程;后半展示了危机的解决依靠什么,那就是杰出个人对复杂空间中关键点的认识。少将在对敢死队发令时不是说“法兰西荣耀属于你们”,而是强调现场指挥官要“把大家活着带回来”,因为人的价值胜于一切。在人均资源紧俏、系统风险盘根错节的当代社会和现代城市,反击依靠少数人引领破局,多数人要为少数人创造条件。回想一年前的现在,是不是觉得怀旧呢。

35分钟前
  • 到里斯本看海
  • 力荐

报告文学体电影,全景视角,没有主角,特效与实景结合,最大限度还原灾难实况。前半段细节丰富,非常好看。乏善可陈的扑救过程,混乱低效,法国人的组织性纪律性真的很差,消防员竟然没有伤亡,英模报告会都没法开。希望明年奥运会开幕前巴黎圣母院能修复完成。

36分钟前
  • 麻绳
  • 推荐

各司其职,没有主角。那天我在家里,忽然听见他说巴黎圣母院在燃烧,有种身处历史之中的感觉。这两年一直活在历史里。

41分钟前
  • 郑乔尹
  • 推荐

印象最深的就是水打钟

45分钟前
  • 1et
  • 很差

观影的过程,可以说是又急又气又难过,直到最后轰然倒塌的时候泪目,唯一可以稍做惋惜的便是自己去过,亲眼见过,仅此而已。

49分钟前
  • 深溪虎
  • 力荐

巴黎圣母院禁烟区吸烟,忽视烟雾报警器的警报,巴黎圣母院管理人员不会用灭火器消灭火源,消防员的救火效率和工具的破楼,无一不反映市政管理能力不行。里面消防人员救火,外面教徒祈祷,对于无宗教信仰的我看着有些滑稽,可惜了这些历史瑰宝。

54分钟前
  • -俊凯不俊-
  • 推荐

英雄的城市

59分钟前
  • Michele
  • 还行

其实本身的新闻事件不够波云诡谲,更算不得险象重生;离的时间又如此地近,要拓展出一部足量时长的电影都有些困难也更有“意义何在”的疑问。但到底是有经验老道的作者坐阵,无论是吸纳各种细节还是在救援过程中做更多技术性的填充与想象,还是炮制一些充满情感力量的大小场面,纯当一个成熟执行的灾难类电影也可过关。或许比过程还原、探索事件余波更重要的只是想起那个时刻,当太多的事都陷入分裂、立场与观点不断撕扯的今天;用多种语言滚动播出的新闻报道,所有人都尽可能的祈福,那刻这里发生的事情将所有人都联结在了一起。灾难没有将它彻底带走,或许这个世界也没有那么糟糕。

1小时前
  • 基瑞尔
  • 推荐

我感觉如何拍主旋律最能体现一个国家基本的电影水准。

1小时前
  • 骝阅似猴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