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社会中有没有这样一群人,受害者有罪论,说话从来不考虑受害者及其家属的感受。
之前有个新闻报道,有个高中女生,学习优异,因为班主任的猥亵她得了抑郁症,旁观者给她泼脏水,而那个犯罪分子却仅仅受到轻微的学校的处罚,是的学校没有报警,而后面再报警警察也轻微处理了,而无耻的老师名义上是道歉,却口头威胁受害者,后面这个女孩选择了跳楼自杀。
而只有她的死才换来这个老师开除教师队伍。
如果我们的孩子都在这样的氛围中长大,那是绝望的。
也许很多人并没有碰到这种情况,可谁能保证自己的孩子甚至自己不是下一个?
故事背景:2022年11月15日有人跑银行去劫持人质,被击毙。
网络是这么评论的:啥年代了,跑去抢银行?
脑子进水了。
这个电影类似,有个女孩跑幼儿园去劫持人质。
印度狙击手的水平,真尼玛差啊,电影放一半了,女猪脚还没被击毙。
更让人想不通的是:媒体直播了。
更更让人不可想象的是:总礼竟然跟嫌犯见面了。
简直是天下奇闻。
印度导演真奇葩,是个大骗子。
这个电影,假得不能再假了。
如果再假,就只能这么拍了:问我为啥抢银行?
我抢嘛银行,抢嘛银行?!
我是劫持人质,我有话要说。
媒体在哪里?
媒体不来?
不来我也要说:我告诉你,我儿子被拐卖了。
我整整找了二十年,没找着。
我要求拐卖儿童判死刑, 据《公安统计年鉴》统计,我国每年大约有2万被拐卖妇女、儿童案件,平均下来每天就有50多起。
每天50多起啊, 总礼,你看不见吗?
然后,嘣鲜血喷满整个电影屏幕。
剧终。
刚看了《暴劫梨花》就看这部,没想到也是有关强奸的题材,一般不会连着看两部严肃沉重的电影,怕虐心。
故事演了一大半还在迷惑女主为何要绑架自己幼儿园的孩子,而且一定要见总理,直到片子2/3才讲述出原来她在学生时被两人强奸,但当时的警官好大喜功,懒得理她的小案子,并没有把施暴者绳之以法,多年后女主不惜铤而走险绑架十多个孩子要见总理一面,看到此处很是感动,以为她只是希望能严惩罪犯。
但当总理从警官口中得知女主的遭遇后连说这是我们制度的问题,女主见到总理后要求改变现有法律严惩每一个强奸犯时,我大为震惊,这立意太高了啊,虽然有些理想化,但真的很有勇气,有几个国家能在电影中反思自己的体制,制度呢,我一直呼吁每个人每个国家都要积极的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咳咳。
至于片子故事讲述,镜头等的确不完美,多数印度片可能更差,这部不错了。
不能拿好莱坞的标准来看印度片,GDP都差好几倍呢,再说美国一年也拍不少烂片,又大又烂。
面容姣好、活泼开朗的幼儿园老师,持枪劫持了自己幼儿园的16个孩子,要求政府支付5000万,要求与总理面对面对话。
一个第二天即将30岁生日的、即将步入婚姻殿堂的女子,何以做出这种恐怖行为?
她的真实诉求是什么?
说实话,看了这么多年的悬疑片,直到影片前三分之二,我都没有猜出来。
所有的真相,直到最后一刻完全爆发,可以说是相当成功。
她绑架了16名天真懵懂的孩童,但是没有一个孩子身心受到哪怕一点点的伤害。
她向政府索要5000万,但是转手全部捐给了跟她一样有过不幸遭遇的人们。
她要求警方介入、要求媒体关注、要求与总理面对面,只为向邪恶发出一声怒吼,作为女人。
第一次在阿三的电影中看到奔驰、宝马、苹果,原来印度也是这么的分裂,不光是《杰伊比姆》和《炙热》中展现出来的景象。
可是,即便如此,受过良好教育、家境也不错的中产阶级女性,一样会遭受如此不幸,社会层面、法律层面,从来就没有正视、重视过这个问题,也难怪影片结尾的字幕如此的触目惊心。
这个电影让我又爱又恨,喜欢的是激进的弱势群体维权的主题,讨厌的是影片表现的形式。
先说不好的部分。
本采用的是非常商业的拍摄模式,无论是剧情的一波三折,还是惊悚的调度,还是快速节奏很好的剪辑。
当然从一个商业片角度来说,本片是非常成功,但这不符合主题。
这是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不应该拿来娱乐,过于戏剧的桥段会喧宾夺主。
而且有些bug,比如那个假装被杀死的男孩,女主在录像,观众不可能没看见她开的是空枪,因为男孩身上没有血。
还有总理不可能真的会面的,通话已经是极限了,现实中女主这样的人早就被狙击了。
然后让我们谈谈本片背后的主题。
关于她个人。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痛苦需要被感受到。
像被强奸这种事,即便经过十多年的心理治疗这种东西依然不会消失,这像是ptsd一样,它化作了另一种东西依然纠缠着你。
即便是她的未婚夫抱她,她本能的第一反应就是抗拒。
一瞬间毁灭一个人的一生不过如此。
有些事情不会忘记,愤怒必须得到释放。
她是一个极端的女权主义,她用自己的生命作为赌注来谋求让女性的基本权益得到国家重视的机会。
这比那些只是单纯维护自身权益的田园女权强太多。
当然很难说她绑架孩子们行为就可以被她初衷正当化。
我也不是很认同她的行为,即便她除了这么做之外别无他法。
这是一个典型的电车难题。
但我们要知道历史上有些人敢于去做这样模糊的道德抉择,敢于承担世人的咒骂与唾弃,坚持于自己选择的道路。
后世我们称这些人为殉道者,圣人。
也许她只是一个受刺激被激怒做出疯狂行动的偏执者,又或者她大过于我们其他人,而我们以当下的眼光还不能理解她。
“人们都是聋子,只有这样大声的说他们才能听得到”。
如果人人都能互相关心他人,这世界上根本就没有运气这种东西。
看到电影一半的时候我就在想,她可以收集抢劫犯的资料,她可以给印度司法部投诉,她可以联系非政府组织或者组织人们进行游行示威。
但是稍微想了一下这无异于异想天开,我问我自己,你认为政府蠢到不知道每16分钟就有一个女性被强奸,你认为警察没有能力调查出抢劫犯是谁。
不,他们只是不在乎。
“难道我们应得的只有蜡烛游行吗”,说的可太好了。
我很喜欢那个虚伪的女主播的桥段,她的同事说有一个幼儿园被劫持,她几乎没有任何反应,知道了那就是她儿子的幼儿园,瞬间崩溃,只有针扎在你的手上你才会痛。
就像大众一样,人们并不真正关心他人。
我认为每一场悲剧的背后都是人们冷漠的结果。
没有人会真正关心你的权益,除非你强迫他们。
女性在这一个国家的地位。
我没有特指印度,我认为这是世界普遍的,很多国家的女性都在不同程度上出于弱势的地位。
关于对女性权益的不健全的本质就是对女性的歧视,这是隐含在国家掌权者的潜意识里的,即便他们自己都没意识到。
电影里的秘书对女总理说你太过于情感用事,因为你是...。
即便她已经成为总理了,其他男性依然认为她作为一个女性的决定是不明智的,这是一种固执的本质上的对女性的歧视与偏见。
可见这种偏见有多么根深蒂固,即便这个国家已经有了女总理。
贫穷与无知都不是最大的问题,而是这种偏见。
亚里士多德认为女性是男性的不完美复制体,女性没有理性的灵魂,最为有史以来最有智慧的人之一竟然得出这么荒谬的结论,这是荒谬的,也是可怕的。
这种根植于民族的偏见才是根本原因,而不幸的是这也是最难改变的。
片中给了光明的一面,立法成功。
更严重的刑法必然削弱强奸事件的发生,也能引起人们对女性的重视。
但这种偏见不可能消失,这不是任何法律能改变的。
一个社会的习俗与道德才是社会中人们生活的基础,这些没有明文规定,也不理性,但如果你想加入这个社会就必须遵守,否则你就无法生存,很不幸这种对女性的不公平刻板要求就是很多文化的一部分。
这只能够靠一代代新人去接受更加开放文明的思维才能改变这一点,好消息是尽管公平的进程走的很慢,但是它一直不断的在走。
比如现实中,印度强奸犯最严重确实可以判处死刑。
但这样进步正是温和化的Naina们不断推进的,她们值得所有人的致敬。
哦,我突然想起美国的堕胎法案。
想想就荒谬都2022年竟然搞这个,还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之一。
就如乔治卡林所说,他们不是反堕胎,他们就是在反女性。
每一次这种新闻都能让我重新刷新人类的sb程度。
Since you're started watching this film,as per statistics,8 women have been raped in our country.在你观看这个电影期间就有8个女性在我们国家被强奸。
我想不会有人不会对这句话不产生丝毫触动,她们不是数据,都是活生生的人。
立意很不错,为生而为奇葩国家的女性悲惨遭遇发声也是很支持的!
但就一部电影而言,支撑情节走向上出现的两个bug有点过于离谱了:1、男孩子中枪,又是直播,全部人包括警察就被一个倒地动作骗到?
这个是中枪啊!
连传说中的枸杞飞溅的特效都没有,就所有人都骗到了,只能说医大眼科医院了解一下。
2、不论什么要求什么情况下,一个正常运作的现代社会政体,不可能发生让元首级别的人单独会面罪犯的,哪怕这个元首自己有意愿,程序及政权机制也不会允许,这个应该还真不是元首能想咋地就咋地。
这两处可以说是推动影片情节的重要基点,但出现了基本无法圆的bug,导致整体逻辑都建立在了一种想当然上面。
可惜了,希望这个不会影响到影片所呼吁的主旨,本人一直觉得奇葩国那些管犯下这样罪行的男人,应该物理阉割!
可能是因为之前看过《误杀2》的缘故,所以整个影片给我的感觉没有太大的起伏变化,我都知道剧情大致应该会往哪个方向走。
刚开始的时候从女主对待孩子们的态度我就敢断定女主是绝对不会伤害孩子们的,她对孩子很温柔眼睛是有光的,我最不喜欢的还是那个记者,断章取义,看的我要气s。
后来我是万万没想到取材是有关印度强奸问题,“如果世界都捂着耳朵,那么你一定要在他们大多旁边大声说话”真的很敢拍!!!
聚焦印度女性社会和法律现状的现实题材。
总理手下对女性总理的偏见;印度体制问题导致在印度每16分钟就有一名女性被强奸,施暴者没有被绳之以法,受害者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和心理治疗;媒体为了知名度和收视率,妄加评论的报道等。
这些都暴露出印度社会的现状,好在印度电影审查的包容性,至少让这种题材的电影得以发声,也许会是推动现实社会关注和立法的开始。
我们说拍一些现实题材电影,不是为了抹黑,而恰恰相反我们是太热爱这片土地,是希望通过这种艺术的形式作为一种表达,去监督和惊醒,让我们的社会变得越来越好,这才是我们最希望看到的。
善于倾听不同的意见,才能多角度的看待问题,解决问题,让社会越来越好。
韩国电影已经起了很好的正面例子,对于现实社会种种不足的艺术表达,促进立法的完善,对社会弱势群体有了更多的保障,这才是电影带来的积极意义的一种体现。
希望一切越来越好~
剧情什么的就不说了,这里就说说最后的高潮点。
我们看到的是司机强奸犯夺了男警察的枪,不如说是男警察是故意给司机强奸犯递枪。
细节有三个第一个:男警察手里的枪往外摆了好几次,似乎是故意引起司机强奸犯的注意,男警察作为一个多年的老警察,手里的枪怎么会任意被人夺走呢?
很明显,是故意递枪。
第二个:司机强奸犯夺走手枪后,虽然男警察知道自己的配枪没有开保险,按道理他应该第一时间扑倒犯人或赶紧把手枪抢过来,毕竟总理就在旁边呢?
但是男警察表现的异常冷静,因为他就是故意让犯人开枪,给女主一个开枪的理由和动机;
司机强奸犯开完枪后,他要是想阻止女主开枪,轻而易举,但是男警就这么看着,而且这眼神示意很明显了,此时不开枪,更待何时。
另外,女主开完枪后,突击队紧跟着就进来了,男警察立刻第一时间用身体挡住突击队的枪口,防止突击队开枪射杀女主,到了这里,男警察才算是正常的警察表现。
第三个:女主被逮捕后,在雨中与男警察眼神交汇,点头示意。
女主完成了心愿,男警察赎了罪,同时也结束了这个多年未完成的旧案。
面容姣好、活泼开朗的幼儿园老师,持枪劫持了自己幼儿园的16个孩子,要求政府支付5000万,要求与总理面对面对话。
一个第二天即将30岁生日的、即将步入婚姻殿堂的女子,何以做出这种kong bu行为?
她的真实诉求是什么?
说实话,看了这么多年的悬疑片,直到影片前三分之二,我都没有猜出来。
所有的真相,直到最后一刻完全爆发,可以说是相当成功。
她绑架了16名天真懵懂的孩童,但是没有一个孩子身心受到哪怕一点点的伤害。
她向政府索要5000万,但是转手全部捐给了跟她一样有过不幸遭遇的人们。
她要求警方介入、要求媒体关注、要求与总理面对面,只为向邪恶发出一声怒吼,作为女人。
第一次在阿三的电影中看到奔驰、宝马、苹果,原来印度也是这么的分裂,不光是《杰伊比姆》和《炙热》中展现出来的景象。
可是,即便如此,受过良好教育、家境也不错的中产阶级女性,一样会遭受如此不幸,社会层面、法律层面,从来就没有正视、重视过这个问题,也难怪影片结尾的字幕如此的触目惊心。
这类社会话题电影,总感觉或多或少有点道德绑架观众,尽管故事不合理,拍摄手法劣质,表演呆板,但喊出一句印度每16分钟就有人被强奸,好意思给低分吗?但电影差就是差!别看!
作为悬疑片来说,氛围感营造的还是不错,该有的细节也有,逻辑尽量达到了圆满,是一部中规中矩的类型片,值得一提的是故事发生的背景和立意,印度强奸犯罪率居高不下,该有这样的发声,虽然故事是理想主义,但希望这是个好的开始。
幼儿园老师绑架了16个儿童、来送蛋糕的司机、忘拿手机的女人。以杀人质为威胁,老师要求到了总统来谈话,目的是让强奸罪入死刑。结果老师小时候被强奸过,司机正是强奸犯,帮忙行凶的人还有她现在的未婚夫。每16分钟就有一个人在印度被强奸,当我们看完这部电影的同时就有8个人被强奸……还是挺触目惊心的
题材不错拍得是真垃圾。
选材很好,主题立意很高,但叙事上bug太多,经不起细细推敲,主角的一切都太过于顺利,顺利到不合理。简单来说就是简易模式版的《王牌对王牌》+《3年A班》+《恐怖直播》,印度在翻拍电影这方面真的厉害。
作为一个更信任个人力量的女性是真的看爽了。这个题材不可能有比印度来拍更有说服力的了,Naina的最后几枪开在了我的心坎上。真的是很大胆很激进演技也全员在线的一部电影,塑造的几个主要女性角色由于设定太好甚至无法批评它的刻意。
三傻救不了教育,星期四也帮不了妇女地位。不过发声总是好的,剧情推动有点生硬,细节经不起推敲
非常一般~
看完心口会很难受,特别是巴士上那个摁住女主的男人的眼神。印度是这辈子肯定不会去的国家,肯定。
6分,印度版《恐怖直播》,拍得还算精彩,但我是一个比较现实的人,实在是不敢苛同这种通过不切实际的剧情来表达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社会难题的电影。许多短评也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电影的软肋,形式大于内容。本质上只是复仇爽片而已,影响甚至是祸国殃民的。比较好奇一个问题,今天绑架小孩来威胁总统对强奸犯判处死刑,后面的人见此举有效,又绑架小孩来威胁总统不对强奸犯判处死刑,总统是答应还是不答应呢?那又有人要求交通事故死刑怎么办呢?这片为了洗白女主的一些行为,把女主设定成了抑郁症患者,算是把这个群体背刺了。女主治疗多年还是采取了过激行为,抑郁症患者是定时炸弹吗?此电影一出,估计印度的抑郁症患者是更难找工作了。如果有抑郁症患者绑架小孩威胁总统歧视抑郁症死刑,总统是否应该答应呢?
下载。太夸张了。女主开了金手指,所有情节都按照她的安排发展,包括和总统通话,见面。
过程确实很过瘾。女性的呼唤也很正确,唯一不正确的是方法。一看就是单方面意淫的结果。哪怕真正的总理真的坐在你身边听你诉说,也不会因此答应这个要求。还是要走法律程序的。。倒是认为最后的枪杀可以判定正当防卫不用坐牢。。悲哀的是,印度的法律至今还是没有改变。这个国度太神奇了。允许你拍电影揭露,我就是不改气死你。
强奸案-政府不作为-展开新生活-发现强奸犯-绑架幼儿园,引发舆论政府关注-复仇,真相大白。
【印度】能够想到(或是不惊奇)的设计——在类型感十足的外衣里,包裹社会议题的内壳;小孩子也必然不会受到伤害,而是仅指向一个更大的目的与更“理想化”的结果。但它能够最大可能帮助观众粘连在它的进程里,女主角的表演同样从冷漠、疯狂再到心死,所跨越的层次也印象深刻;两部分足够有效并保持到了最后。 银幕里的喊话固然激励人心,但现实依然冰冷却艰难;这般反差所带来的遗憾与唏嘘,或许远远胜于故事本身。
影片本身质量其实挺普通,情节上也存在许多不合理之处,然而胜在题材概念,女主将自己的伤口剥开让世人看,宁愿遭受误解辱骂,也要为被强奸却无法发声的妇女鸣笛,延迟的电视直播,滞后的国家系统,迟到的正义还算是正义吗……电影结尾:当你看完这部电影,据统计,就有八名女性在我们国家被强奸。触目惊心,引人发省。
印度版《误杀2》。依然是一个用非常规手段寻求正常自我诉求的故事。女主绑架了幼儿园小朋友,目的是希望把强奸自己的人绳之以法。值得注意的是,电影里很多女性角色都对女主充满了恶意,特别是要求强攻的女警官。这一点很现实,和我国的情况相似。剧情上没什么特别的地方,最后能与女总理见面还是比较扯的。而且应该有技术手段屏蔽一整个区域的网络信号吧,虽然通过直播增加影响力还是挺与时俱进的。男警察也太像泰国人了。
虽有瑕疵,但这个真的作为女性,我一定要打5星,希望更多的人看到。为啥印度这类的片就拍的很好……立意真的,太重要了
一堆人都在评论里说像误杀2,殊不知误杀系列都是翻拍的……建议陈思诚马上买下这部翻拍权去做误杀3,不用谢。
是否所有印度电影都要妥协给剧情的重大 bug 以及难免去黑印度警察?前者最大的 bug 莫过于争执过程中司机与保姆(?双人不敌女主,更讽刺的是前者结尾被发现竟是当年加害强奸女主的凶手。但 me too 过去辽那么多年,不是每一部籍着 so-called 『女权』的电影都能成功。
立意甚高,可惜叙事上过于理想、也过于温柔,整体节奏太拖,核心诉求给的太晚,导致情绪推进较为强行,该爆的时候没爆起来。(说句题外话,平庸之恶真的无时不刻不在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