蜗牛回忆录

Memoir of a Snail,蜗牛的回忆

主演:莎拉·斯努克,柯蒂·斯密特-麦菲,杰基·韦佛,尼克·凯夫,艾瑞克·巴纳,玛格达·苏班斯基,多米尼克·皮侬,托尼·阿姆斯特朗,保罗·卡普西斯,伯尼·克利福德

类型:电影地区:澳大利亚语言:英语,法语年份:2024

《蜗牛回忆录》剧照

《蜗牛回忆录》长篇影评

 1 ) 萍淇的信✉️

亲爱的格雷西,如果你正在阅读这篇文章,然后我就像甜甜圈一样死了,你找到我的饼干罐和一些我希望你拥有的东西。

你已经睡了好几天了,我需要告诉你重要的事情,在我的大脑完全腐烂之前。

诶,苍老真是个混蛋,在你不知情的时候来临。

有一天,你把牙齿咬在了苹果上,它们留在了上面;你去拉直裤袜上的皱纹,然后意识到你什么也没穿。

无论如何,我离题了。

我的秘密,首先我是一个孤儿且在孤儿院长大,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那是一个可怕的地方,我日夜被关在婴儿床上,从来没有被抱过或拥抱过。

唯一的联系方式是我旁边的小男孩。

不,我不会告诉你我记得的恐怖,但想告诉你被囚禁是什么感觉。

关在笼子里简直太可怕了。

但是,在那之后的这些年里,我了解到最糟糕的笼子是我们为自己创造的。

你为自己创造了一个笼子,格雷西,你的笼子从来没有上锁过,但你的恐惧让你陷入困境,摆脱那些蜗牛!

让自己自由!

你摆脱了那个令人毛骨悚然的肯恩,现在是你脱掉外壳的时候了,清理你的宝藏,重新开始。

有点自怜也没关系,但是时候继续前进了,会有疼痛,但这就是生活,你必须正面面对它,勇敢一点。

无论如何,我要谢谢你,格雷西,你已经很棒了。

不久我的号码就到了,是时候拉上我的窗帘了。

我一生中第一次觉得自己比看起来更老,我看起来像高玩。

人生是一幅美丽的挂毯,它需要被体验,都是细细品味的小幸福,就像在雨中抽雪茄一样,或穿着直接从烘干机烘干的毛衣。

够啰嗦了,是时候我们两个都放手了,就像我说过的,人生只能倒着理解,但我们必须向前。

蜗牛永远不会回头,永远前进,你是时候在世界各地留下一些闪闪发光的蜗牛痕迹了。

记住,永远不要,永远不要回去。

 2 ) “蜗牛永远不会回头走自己的路,只会永远向前”

2024澳大利亚动画片《蜗牛回忆录》,豆瓣评分8.4,IMDb评分7.8。

如今黏土定格动画片非常罕见,我还以为只剩下英国阿德曼工作室在坚持,如今看到又一部黏土定格动画片很是惊喜。

定格动画片是我小时候经常出现的动画片形式,很有情怀,很有怀旧感。

本片在画风上要比阿德曼工作室粗糙些,不过因为如此才有了黏土动画特别的味道。

影片绝大部分剧情都在缓慢地叙事,女主用自述旁白的形式讲述自己的一生,影片绝大部分时间节奏平缓,并不引人入胜,蜗牛元素的含义并未体现。

精华全在最后几分钟,在老太太去世后留给女主的信中有这样一句话——生活可以倒过来理解,但我们必须向前走。

蜗牛永远不会回头走自己的路,只会永远向前。

在影片这句话出来时,我感到豁然开朗,突然领悟了影片的主题,一下子明白了为何影片中有很多蜗牛元素。

正是这句话帮助女主走出了人生的阴霾,开始面对新的人生。

回顾过往是为了以史为鉴,回顾过往是为了指导未来,而不是沉浸在过往。

在这句话出来之前,影片让我感到挺无聊的,一边看一遍纳闷豆瓣8.4这么高分是怎么来的,直到这句话出现,我才明白影片在此之前平缓的剧情都是为了引出这句画龙点睛的人生哲理,我才明白之前的一个多小时都是值得的。

没有之前的平淡人生叙事,就不会衬托出这句话的份量。

影片的味道让我想到了前些天看的国产电影《走走停停》,都反应的是人生的味道,人生的过法,人生的意义。

这样的电影特别适合四五十岁的中年观众观看,因为中年观众既有阅历,又有感受,还有未来,这样的电影会起到点拨的作用。

这样的电影不适合年轻观众观看,因为阅历不够多,感受不够深,品不出电影的味道。

这样的电影也不适合老年观众,然会有很多人生的感慨,但已没有多少未来。

影片的尺度挺大,可能是黏土动画的尺度,有很多裸体画面,还有同性恋情节,虽然这些元素不算什么,但放在黏土动画中还是非常震撼的。

 3 ) 人生只能倒着理解,但必须向前迈进。

继《玛丽与马克思》之后导演的又一部粘土动画片。

用费时费力不一定讨好的形式,讲了一个孤独的灵魂抱团取暖的故事,从头到尾絮絮叨叨却依然感人而温暖。

电影里很多隐喻,Grace的蜗牛象征自我封闭,糟糕的是她给自己造了个笼子,幸好后来遇上Pinky;Gilbert的苹果象征同性,他讨厌贴标签,直到烧毁代表宗教迫害的教堂;Pinky是智慧,即使老到痴呆也不耽误她表达生命的体验。

生活总是会遇到的变故和挫折,最多暂时躲进壳里,但不耽误拖着尾巴继续拉出一条粘液划出的人生轨迹;蜗牛从不回头,勇敢的朝前走。

人生是一幅美丽的挂毯,这需要经历,都是可以细细品味的小幸福。

 4 ) Snails never look back

当开头的时候,我在想,这部片子的风格怎么这么像玛丽和马克思?

当时我全然不知,这位导演就是玛丽和马克思的导演,更不知我会拥有怎么样难忘的观影体验。

因为我在这边黏土动画中,看到了很多我自己——倒不是说我有Gracie那么悲惨,只是导演再一次治愈了相似处境的我(上一部给我这个感觉的电影是乘船而去。

)当Gracie发现自己被渣男欺骗感情,当Pinky患上阿兹海默症,当Gracie读到pinky的信,当Gracie烧掉所有蜗牛相关的东西,当Sylvia摆脱了空落落的shell,透明的黏糊糊的她终于抵达potatoes指示牌的顶部时,我才觉得——我好像也在这里彻底放下了。

放下了我没能陪伴生命最后时刻永远都缺乏告别的外外姥爷,又放下了一点这么久一直困扰我的情绪造的shell。

“人生只能倒着理解,但我们只能向前。

”前几天一个朋友忍不住对我说,你怎么总是看起来thoughts floating out of mind 我只能抱歉笑笑说,我就是习惯发呆罢了。

这一年里,我处在太多思绪和身体separate的时刻,回忆侵袭我的频率比我自己想象中高出太多。

原因或许依旧,我希望我记住他们的样子——那些离开我的人。

pinky和我的外婆一点儿都不像,除开她俩都患了阿兹海默症以及,外婆也是这个世界上最爱我的人之一,就好像pinky也是这个世界上最爱Gracie的人之一。

pinky潇洒,幽默,有时候会讲无关紧要的大话,夸赞自己年轻时候的光辉经历。

我的外婆絮絮叨叨,喜欢管很多闲事,永远在抱怨。

一直以来我都在想,我到底是为什么会被外外的死亡困住,我知道这绝不仅仅和情感有关。

然后我知道,还和我所有未到来的难以得到的令我焦虑的事情。

在愈发孤立无援惴惴不安的时候,就会愈加思念那些能够被我称之为确定的概念,譬如家人,电影,文字。

因为觉得不想失去更多了,所以会觉得保持现状很不错,甚至因为觉得力不从心会去放弃很多没有必要的事物和情感。

离别加剧的,还有我对于衰老和死亡的恐惧。

我总在说我老了,觉得自己的童年是遥远到没有倒影的过去,却被一个姐姐拍了一下说,你才23,不要这么想。

我比平常更加频繁地被对于死亡的恐惧所笼罩,这样的感觉不经意地出现在很多个我幸福的短暂时刻,似乎警示着我,幸福点到为止,不可忘乎所以,不然会乐极生悲。

然后会开始想,外外姥爷还在的话,知道我的快乐的话,就好了。

然后我就被困在这里了。

我成了时间的参照物,七个月,两个月,我和时间的相对距离越拉越远。

But, in the years since, I've learnt that the worst cages are the ones we create for ourselves. You have created a cage for yourself, Gracie. Your cage has never been locked, but your fears have kept you trapped. pinky的信令我想,在外外姥爷临终的瞬间,他们会不会也有话想对我说,他们会写信放在我不知道的地方吗?

我不知道。

但他们一定会对我说,健康快乐就好,慢慢走就好,只要向前,就都好。

我记得导演说,他本来结尾是想让Gilbert死掉的——这才是他一贯风格——但他最终心软了。

可能是年纪大了吧。

谢谢你啊Adam。

Enough rambling. Time for both of us to let go. Like I've said, life can only be understood backwards, but we have to live it forwards. Snails never go back over their trails, always moving forwards. Time for you to leave some glittering snail trails all over the world. And remember, never, never go back.

 5 ) 十五年后,他带着诚意满满的新作归来

黏土动画是定格动画的一种,因为其费时、费力,从人物造型设定、脚本设计到逐帧拍摄,整个流程堪称巨大工程。

如今追求速度的时代,肯静下心来做一部慢慢成品的黏土动画,实属难得。

还好他仍然坚持在做这件费力不一定讨好的事,他就是澳大利亚导演Adam Elliot(亚当·艾略特),那个十五年前以一部《玛丽和马克思》治愈无数观众的人,带着最新的长片动画《蜗牛回忆录》回来了。

在澳大利亚,有一个小家庭,爸爸是定格动画师,妈妈研究软体动物,他们有一对可爱的双胞胎姐弟,姐姐格蕾丝 (Grace),弟弟吉尔伯特(Gilbert)。

如果故事按照普通模式发挥,他们一家肯定是众人艳羡的幸福美满。

这是亚当·艾略特啊!

他讲述的故事一定不简单,往往是阴郁且孤独。

让我们重新打开这个底色暗沉、充满伤感的故事。

格蕾丝,是一个喜欢收集蜗牛的女孩,从小就和蜗牛一起玩耍。

格蕾丝唯一的忘年交朋友,老奶奶萍奇(Pinky)生命走到了尽头。

伤心的格蕾丝坐在院子里的长椅上,自顾自地说起萍奇,和自己的蜗牛好友回忆起了从小到大的点点滴滴。

年轻的爸爸为了艺术,在巴黎街头演出,偶遇了妈妈。

如此,一见钟情的二人,组建了一个幸福的小家庭。

可命运给他们开启了困难模式。

当二人的宝宝诞生时,妈妈离开了人世;爸爸也因为事故,高位截瘫;女儿格蕾丝因为先天的原因,是个兔唇宝宝。

格蕾丝小时候因为唇腭裂,被嘲笑、歧视,在学校几乎没有朋友,每一次遭受霸凌,都是弟弟吉尔伯特挺身而出,保护她。

格蕾丝的爸爸关心自己的孩子,支持他们的梦想。

吉尔伯特喜欢玩火,希望长大后以火焰表演,格蕾丝希望像父亲一样做一个定格动画师。

即使吉尔伯特把两姐弟的手上烫出来不少的伤疤,爸爸也会在吉尔伯特试验表演时给予鼓励;爸爸也会主动拿出定格动画的设备给格蕾丝摆弄,给格蕾丝提供各种有效的意见。

但是爸爸始终郁郁寡欢,饮酒度日。

患有呼吸暂停综合症爸爸,常常在酒后沉睡,呼吸突然暂停,每一次格蕾丝和吉尔伯特都会鼓掌唤醒爸爸。

可是,在某个平常的夜晚,两姐弟的掌声这次没有叫醒爸爸。

没有其他亲戚照顾的姐弟俩,被福利机构送到不同的寄养家庭,格蕾丝和吉尔伯特被迫分开。

格蕾丝的养父母在生活中照顾着她,但也常常丢下她,两人去追求自己的特殊癖好;当格蕾丝长大一些,养父母直接离家远行了。

吉尔伯特的寄养生活更悲惨。

他的养父母控制欲强烈,吉尔伯特既要在他们的果场里打工,还要跟着他们诵读完全不懂的经文;如果稍有令他们不顺心的行为,吉尔伯特就将遭受严厉惩罚。

让两人坚持下去的唯一动力,就是彼此的书信往来。

他们约定长大后一定要重新相聚,幸福生活下去。

格蕾丝在图书馆兼职的时候,认识了经历丰富的萍奇奶奶。

虽然两人年龄相差很大,却莫名合拍,成为朋友。

然而,格蕾丝的生活根本没有那么多阳光。

当她期待吉尔伯特来参加她的婚礼时,等到的却是吉尔伯特的骨灰,她的养父母说吉尔伯特葬身于一次突发的火灾。

当她以为遇到的是真爱时,才发现这个口口声声爱她的男人,只是爱她肥胖的身形,这个男人以收集胖女人为乐。

而她的养父母也在异国他乡玩乐至死。

格蕾丝独自生活的时候,萍奇将丰富的人生经历讲述给她,带给她新的快乐;格蕾丝被渣男欺骗的之后,萍奇陪她度过难过的时光;萍奇带她接触不一样独居的人,温暖孤独人们的心。

和萍奇在一起的日子,让格蕾丝渐渐成长。

即使遭遇诸多不愉快,格蕾丝依旧记着萍奇说过的:生活,永远向前!

萍奇离开之后,格蕾丝重新孤身一人。

她重拾儿时梦想,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定格动画师。

格蕾丝的作品参加了展映,没得到太多的掌声,却意外遇见逃离火灾现场,存活下来的吉尔伯特。

从此,两姐弟一起生活,就像回到了相亲相爱的小时候。

这次的故事,虽然过程阴郁,但却给观众留下一个充满幸福的Happy Ending,实在不太像亚当·艾略特以往的风格。

曾经的《玛丽和马克思》,将两个孤独的人彼此互通书信、互相支持的友情故事诉说。

在那个黑白的故事里,玛丽送给马克思的红帽顶是全片唯一的彩色,就像他们是彼此生命里唯一的光。

如今的《蜗牛回忆录》,依然关注着孤独的人,一个失去所有,却依然努力治愈自己的孤独女孩的故事。

她有先天缺陷,她失去亲人朋友,却坚持追求梦想,挣脱自己的牢笼,永远向前,不回头。

亚当·艾略特的作品,具有明显的个人风格。

画面总是偏暗色,内容总是偏致郁,让人观看之时,似乎能找到自己的身影,内心始终压抑着一丝悲伤。

但观影之后,我们似乎又能从中寻找到一点向上的动力,继续生活下去的力量。

(其实结尾处有个细节,格蕾丝说吉尔伯特身上始终带有火焰的味道,我个人认为或许真相是:吉尔伯特根本没回来,美好的结局不过是格蕾丝对未来的期待、对生活的幻想。

)公众号:紫式说

 6 ) 如果你也是怪人

·谁没有被《玛丽和马克思》击中过呢?

距这部动画上映已经过了十五年,亚当·艾略特带着第二部定格动画长篇《蜗牛回忆录》归来。

做动画,尤其是定格动画的人,几乎都是单纯的怪人。

否则谁愿意投身这样孤独漫长的工作——先用粘土捏出数千个人物,再一张一张、一帧一帧拍摄——从来不是能被资本选择的幸运儿。

而粘土定格同样天然带着孤独笨拙特质,因为它们总是不够“美”,是从人类幼年捏泥巴游戏发展而来,故事中的人物便永远很怪,很慢,却很温柔(史云梅耶是个例外)。

/《蜗牛回忆录》中虽然有那么些属于成年人的内容,但属于童心的部分,连五岁小朋友也能够看懂,并且会被感动。

和《玛丽和马克思》一样,说的还是孤独的怪人。

但幸运的是,他们是一对双胞胎,姐姐格蕾丝和弟弟吉尔伯特,他们拥有彼此,共同面对不那么友好的世界。

直到被迫分开,各自面对人生的昏暗。

孤独的人总不断向内,缩在自己的壳子里,是一只只蜗牛。

格蕾丝开始她不断失去的过程……却遇到影响她一生的朋友,带领她穿越人生痛苦的、很酷的老太太。

故事很简单,是经典的迪士尼或皮克斯动画故事核,但足够动人。

揭示了一些被反复讲述的道理:“对我们来说最糟糕的笼子,都是我们自己创造出来的。

”“人生只能倒着理解,但我们必须向前迈进。

”“蜗牛永远不会回头,永远前进。

”/每次看到评论抨击定格动画故事不够复杂时,我总在想,动画本就应是给心思单纯的人或者孩子看的,或者至少在观看时保有一颗单纯的心。

看的是用想象构建的世界,是除自拍外,唯一可以只有导演一个人就能完成的影视作品形式,完全作者性的表达。

而一个作者,能花数年去完成一个作品,不为喧嚣世界诱惑,本身就是伟大的。

/“怪人、孩子、动物”是文学影视中经久不衰的煽情法宝,恰巧粘土动画几乎都有。

而粘土小人上的指纹,就是带人穿越现实,走进这样笨拙怪异又神奇世界的钥匙。

故事结尾,导演给了姐弟俩魔法般的温暖结局。

就像无数次看卓别林的电影,永远都会有的,现实世界的美好倒影。

“你相信魔法吗?

”-是的。

依然相信那是真的,在粘土世界,什么都可以发生。

就像吉尔伯特信中一直说的——“格蕾丝,穿过沙漠找到你。

”孤独的双手终会相握。

 7 ) 一些喜欢的台词

Life isn’t about looking back. It’s about living forwards. 你为自己创造了一个笼子,你的笼子从来没有上锁,但你的恐惧让你陷入困境,摆脱那些蜗牛,让自己自由,你摆脱了那个令人毛骨悚然的肯恩,现在是你脱掉外壳的时候了,清理你的宝藏,重新开始,有点自怜也没关系,但时候继续前进了,会有疼痛,但这就是生活,你必须正面它,勇敢一点人生是一件精美的挂毯,这需要经历,都是细细品味的小幸福人生只能倒着理解,但我们必须向前迈进,蜗牛永远不会回头,永远前进,是时候让你在世界各地留下一些闪闪发光的蜗牛痕迹了,记住,永远不要回去

 8 ) 最可怕的不是苦难,而是困于牢笼

父亲说:"童年就像醉酒后的回忆,大家都记得你做过什么,唯独你自己不记得。

"这句充满哲思的台词,恰如其分地勾勒出Grace前半生的生存状态——当真正回过神来时,她已然失去了父母,而最重要的Gilbert也将与她分别。

这是一部非常安静的电影,细腻地描绘了一个女孩如何将自己囚禁在记忆的蜗牛壳中,看完普通经历了另一场人生。

生活从未善待过Grace,接二连三的失去与告别,让她不断退缩到那个由回忆构筑的保护壳里,而那个所谓的保护壳,不过是她囚禁自己的牢笼。

当孤独到达极点,她也终将濒临崩溃。

生活不是沉湎回忆,生活是在痛苦中依然选择前行。

正如Pinky所说,人生只能倒着理解,而我们必须向前,就像蜗牛一样,蜗牛从不回头。

影片最动人的转折在于,Grace终于意识到那个自以为的保护壳,实则是困住自己的牢笼。

Pinky最后的信如同一把钥匙,让Grace得以挣脱束缚。

这一刻,她仿佛回到了童年——如同Gilbert放飞的鹦鹉,又像她自己放生的蜗牛Sylvia,终于获得了灵魂的自由。

在这混乱不堪的人生里,偶尔怜悯自己也无妨。

无论前半生多么支离破碎,终将成为被时光冲淡的过往。

就像Grace和Gilbert一样,即使历经无数痛苦与磨难,依然保有打破枷锁的勇气,而他们也终将重逢。

人生不是只有别离,人生何处不相逢。

 9 ) 那是蜗牛,不是爱

《蜗牛回忆录》延续了《玛丽和马克思》的画风,从友谊到了亲情的主线,当然不止是亲情。

暗黑风格的动画片,果然上来就是死亡,接连不断的死亡,母亲难产、先天性兔唇、校园暴力、父亲瘫痪酗酒最后死在了轮椅上,前面这些甚至是主人公记忆里美好的童年。

因为父亲走后的世界,她与同胞兄弟被送往了不同的寄养家庭,从此分隔两地。

女主像是被诅咒一样,死的人数多到不太像动画片。

大概因为死亡是最刻骨铭心的教育频道,爱的人不断的死亡,女主选择躲在自己的壳里不出来。

她开始疯狂收集蜗牛周边,开始是因为蜗牛是难产死去的妈妈生前最爱,后来像是一种病态,甚至开始盗窃,暴食症患经常被告诫“那是食物,不是爱”,对于女主来说蜗牛也是如此“那是蜗牛,不是爱”。

女主逐渐像蜗牛一样一步步用外壳把自己包裹起来,在经历一场场去世之后,生活里的支点越来越少,最后一次是最好朋友的死亡,她甚至已经准备好离开世界的时候,找到了朋友留给她的信,让她有勇气烧掉了自己的壳。

一切竟然意外的好起来了,故事的最后是和同胞弟弟平静的坐在沙发上看书,经历过种种浩劫之后的人一定知道,平静才是happyending。

人生很残酷,如果你拿了天崩开局的剧本,你放心,生活还会在这中间不断的设置障碍,如果说唐僧取经路上的困难可以量化到九九八十一的话,现实里我们很难知晓前路到底有什么苦难在等你。

无论你怎样绝望抑郁难过,最后的方法只能走过去,耳边总是响起《盗墓笔记》中潘子死前大喊“往前走,别回头。

”即使蜗牛都不会走回头路,不能也不要回头。

电影最浪漫的一幕是姐弟重聚之后一起去小时候去的游乐园,把父亲的骨灰撒到了天边,父亲被瘫痪和酗酒困顿在肉身里动弹不得,那么死亡也是自由。

ps:如果说有什么瑕疵的话,大概是没有英文字幕,却用了些遮遮掩掩又词不达意的中文翻译来替代,不过还是会有电影院里的同伴们会心一笑,最后集体鼓掌的时候我仿佛回到了百讲,电影真是有重返青春的魔力。

【2025北影节】

 10 ) 这才叫创作自由自在

Mary&Max15年后的作品,导演Adam Elliot的那份由衷表达,那份自在纯净的创作,是真心流淌且完成度超高。

能想象着导演在创作过程中流淌的愉悦。

喜欢导演暗黑古怪风格里幽默温暖的自在。

真的很治愈, 对死亡的探讨是给成年人的动画片。

虽然 这么有名气的Mary &Max 看票房也很拮据。

导演这15年看来不是靠创作粘土动画活着的。

万一能引进, 一定要问问他是如何在尘世间解决柴米油盐的。

《蜗牛回忆录》短评

叙事太散了,远不如Mary and Max,不过还是有许多值得玩味的细节

2分钟前
  • RKO
  • 还行

吉尔伯特出现,我的眼泪瞬间掉下来了,细品生活中稳稳的安定,点滴的小确幸,其实很难稀释生命中的致命伤口;童年里看似挤满了人,但孤独的好像小透明,而成年世界里的人将会越来越少,充满着欺骗、背叛,还有长长久久的孤独;好在,那些可怕的死寂的终将要过去,而你终于也在路上了,眼睛里有了光亮,更重要的是此刻的我,感觉到某种释放和治愈。

6分钟前
  • 杜夫特
  • 力荐

过分外求与重视物质的文化之下的产物。西方人对低精神能量的弱者世界似乎是有一种执着,一种很想解决问题,却又因方向错误而解决不了的执着。

8分钟前
  • ElectroLance
  • 还行

已经等待亚当埃利奥特足足15年才迎来下一部定格动画,还是那样敢说、还是那样动人,从黑白分明的拥抱自己身上不完美,到了阳光照进的每一次向前移动,只求下一次别再让我等15年了

9分钟前
  • 马可new仔
  • 推荐

看不下去一点。。。

12分钟前
  • 较差

7。Dendy Newtown @Yajing /Pinky told us, don’t look backwards, always look forwards! It’s ourselves who made the cage for our lives, but the truth is it was never locked. /I prefer Mary and Max though.

17分钟前
  • Metis”
  • 还行

看得我想睡觉。。。诡异的画风我也不太喜欢

19分钟前
  • dreaming121
  • 较差

跟《Mary and Max》一样的路数,但疗效稍弱。剧情有点老套,被嫌弃的Grace,压抑的情绪,在吉尔伯特回归的一刻,人生依然温暖。

23分钟前
  • 如果我是编剧
  • 还行

非常赚眼泪的一部片,整体就像是老奶奶在讲故事,听上去总是毫无悬念但是就是忍不住会听下去。

26分钟前
  • 山召予
  • 推荐

小学生作文

29分钟前
  • Hooplahe
  • 很差

Panda的2024年度动画电影:01月→《白色塑料天空》《农夫》… 02月→《机器人之梦》《琳达想吃鸡肉!》《我的好朋友黑漆漆》… 3月→《大雨》《功夫熊猫4》… 4月→《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 6月→《窗边的小豆豆》《北极百货店的接待员》《头脑特工队2》… 8月→《加菲猫家族》《火星特快》《鬼灭之刃 上弦集结,前往锻刀村》《鬼灭之刃:羁绊的奇迹以及柱训练》《伞少女》《发明家》《间谍过家家 代号:白》… 10月→《猫猫的奇幻漂流》《荒野机器人》《变形金刚:起源》… 11月→《排球少年!!垃圾场决战》《蓦然回首》… 12月→《海洋奇缘2》《白蛇:浮生》《那年圣诞不一样》《画江湖之天罡》《蜗牛回忆录》。特别提及:《越冬的露易丝》《穿长靴的猫》《蝙蝠侠:元年》《浮士德》《贪吃树》《汪汪忠臣藏》《动物金银岛》《我们这一家 剧场版》…

32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推荐

三星半。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结局温暖版)。演职人员表里看到Nike Cave老师,但对他配音的角色毫无印象……

36分钟前
  • 堤上的鱼
  • 还行

不同的人看这部🎥电影会有不同的感受,就算是同一个人,在经历不同的人生境遇时应该也会有不同的体会和领悟!总的来说立意不错,相信会给很多人动力和释怀…还有再重新的勇气人生就是体验,去体验每一个小小的点滴确幸,生活就是向前,回头看到的是理解,向前看到的才是希望和新生…3.5分

39分钟前
  • 静静的视界
  • 还行

年度最佳动画长片

43分钟前
  • P猪大侠
  • 力荐

冲着像《玛丽和马克思》的画风看的,事实证明也确实很像,但打动我的点还是比较少。

46分钟前
  • 沫伈雾
  • 还行

人最可怕的是画地为牢

47分钟前
  • real
  • 还行

哭到哽咽。每次想到《玛丽与马克思》里的信件都会流泪,这次也被救命稻草一般的感情给深深打动。作者喜欢描绘边缘的性格和糟糕的人生,但是又能恰到好处让人触摸到宝贵的光点,很多细节可爱又可憎,温暖至极。

50分钟前
  • 冥王星的灯笼裤
  • 推荐

这泥人捏的太糙了,纯属摸鱼。。。编剧可以下岗了,什么烂故事。。。

55分钟前
  • scfi010
  • 较差

7.3 还是很舒服的动画,即使整个故事略显匠气,而且后面那一长段遗言有点太刻意了,本来是很美的叙述但如果硬要加一些“优美”的话有点适得其反?

57分钟前
  • 陆机
  • 还行

临死前放回忆走马灯的时候应该会回想起今天。走出这个复古影厅正要进来的阿姨问我是什么电影,前面出去的人哭好惨,我说了电影名,她又问好看吗,我给她看了我手打湿的一坨纸巾,说it’s sad but in a good way / 两天后在ACMI看到了这部电影的道具展出和主创访谈,导演说自己的手天生震颤,画画做雕塑都做不完美,但现在已经拥抱了自己的特点,甚至很骄傲已成为他作品的aesthetic。泪目

1小时前
  • 模因碎片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