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大之后,依然对“初恋”这两个字怀有某种特殊的感动。
不管年少时的那段初恋是否有过矛盾、争吵、误会等不好的成分,时隔多年回忆起来,都会化作嘴角的一丝微笑,和心底的一抹柔情。
也是后来才发现,初恋无关爱情。
心智尚未成熟的孩子,说爱未免深沉了些。
因为担不起责任,谈恋爱只是为了开心,而没想要承担什么后果。
所以,大多数的少年口里说着爱,却没有修成正果。
这就好比“少年不识愁滋味”那样,少年不知爱滋味,为赋新词强说爱。
所以,很是理解为什么有些中学生会偷偷谈恋爱。
偷偷归偷偷,这并不能说明这些学生就是坏学生,并要因此承受老师和家长的另眼相待和批评教育。
初恋本来是一个中性的带着点美好的词,是老师和家长对之的行为和态度,将其变成了一件听起来很坏的事。
而青春期的孩子们又普遍具有叛逆心理,不让做什么偏做什么,恋爱屡禁不止的现象也就不难想见了。
学校一直教育我们考试时要押重点,他们却在青少年恋爱这个问题上押错了重点。
称之为“早”恋,乱棍打死并不能一劳永逸,也并非智慧之举。
我们要做的是正确引导他们,如何对待恋爱,以及如何对待学习。
《小情书》没有强大的卡司阵容,排片率、关注率貌似也不是太高。
可就是这部名不见经传的小制作电影,勾起了我对初恋的种种回忆与思考。
男女主角是年轻的新人,意外贴合着电影中少年单纯青涩的气质,清新与美好扑面而来。
剧情虽然在现实的基础上拔高了一些,总体来说很有代入感,让人们相信即使这不是属于我的中学时代,也会是属于我周围的TA的中学时代。
王凯冒充“默默喜欢你的人”给同桌老乔写了几封情书,老乔信以为真得了相思病。
得知事情闹大的王凯在朋友的建议下,去找女生帮忙。
最终叶虹影选择了帮他,告诉老乔写情书的人是她。
在叶虹影看来,他们只是互相鼓励互相学习,可老师认为他们是在早恋,分别对他们进行了类似早恋有害学习要保持距离的谈话。
叶虹影以自己的一番见解说的老师哑口无言,而老乔在被老师谈话之后精神错乱,不得不被父亲接回家疗养。
叶虹影受到影响,有点神经衰弱,求助于王凯。
王凯欺骗母亲说自己得了神经衰弱,把母亲抓的中药偷偷给叶虹影。
他在化学实验室用量杯热药时被老师抓住罚站,叶虹影得知后怕耽误王凯学习所以拒绝了他的好意。
王凯只好以情书的方式表明自己的心意,叶虹影这才喝了他给的中药,并与他相互鼓励,约定一起考上好大学。
临近高考的日子里,他们并肩作战,与时间赛跑。
递来递去的小情书里,写满了鼓励的话。
电影中高考那一天,大雨,堵车,所有人奔跑在考场路上的场景,高考前种种叫人心焦的小插曲,让我泪眼模糊中仿佛看到了八年前的自己。
高考那一年,我也曾那样放下儿女情长拼尽全力。
高考那一天,我也曾那样排除万难专注考试。
高考可能不是唯一的道路,却是最有可能发现各种小美好小确幸的道路。
故事的结局,王凯和叶虹影考上了理想的大学。
在开往北京的火车上,叶虹影对王凯说,她暗恋了他很久,不想他纠结为难所以帮了他,在此过程中,她成为了更好的自己,也慢慢发现,她并不爱他……我并不怀疑,他们是彼此的初恋。
我也相信,初恋的目的不是修成正果,而是在此过程中成为更好的、更成熟的自己。
多年以后,当我们回头时,除了微笑,还是微笑。
这也是为什么,看过这部最终没有在一起的电影之后,我们没有遗憾惋惜,有的只是各种美好的回忆与感动。
我倾向于把初恋里的种种小心情称之为“喜欢”,单纯的、纯粹的喜欢。
这是初恋的专属品,也是青春的专属品。
回忆了青春,走过了记忆,在多年以后的某个时间,又遇到了最单纯的你我,真的是一种确幸。
整个电影看起来虽然稍有瑕疵,但对于真挚而单纯的回忆描述的处处令人动容,感觉这个电影并不比芳华差,值得去观看去怀念自己内心深处的记忆!(如果影片再加上一些细节的描述性,整个的体验感会更深,好吧,我承认,括号里面的说的,是我为了凑字数才写的,大家忽略这些即可!
)
听说这部电影是看了《橘生淮南》的演员表,发现电影的男女主正好出演盛淮南和洛枳,于是便有了看这部电影的初步想法。
后来《你好,旧时光》中也提到了这部电影,假期有空便看了这部《小情书》。
这是一部还不错的电影,故事开始于一见倾心。
青春时的一见倾心可能就是突如其来的,突如其来的小动作,浅浅的一个微笑伴随一句好听的问候,阳光下清彻的眸子。
这些让我们心跳加速的瞬间,可能就是记忆中爱情最初的味道。
故事发展于一个玩笑。
你会开始设想对方有多么好,关心对方的事情,希望能有更多的时间相处,能够一起分享喜悦和悲伤,倾尽一切去帮助对方,一切都小心翼翼,不让对方知道自己的付出,虽然不知道这样做是对是错。
故事因一个意外达到高潮。
你可能会发现对方也喜欢你,两人互表心意,携手同行;你可能会鼓足勇气表明心迹,却发现对方并不如你想象地有担当,你会开始学着一个人成长。
故事以放下作为结局。
最后我们都长大了,有幸身旁有个他/她,并肩走天涯;同样有幸,清楚自己的幸福不是他/她,感谢青春里有过他/她,自己终究获得了成长,幸福还是握在自己的手上。
期待朱颜曼滋饰演的洛枳,洛枳这个角色还是要比叶虹影来得复杂,她的暗恋要比叶虹影久得多,心思也复杂得多。
同样期待赵顺然的盛淮南,虽然王凯这个角色与盛淮南差别太大了,但是赵顺然演得王凯还不错,也可以期待演出一个不错的盛淮南。
说回《小情书》,希望初恋不仅仅是怀念,还有从中收获的成长。
像故事中的男主角,最后成长为一个独立的人,能够给对的人幸福;像故事中的女主角,永远保留一颗追寻幸福的心,对的人也许就在下个路口。
其实很早之前就看过一遍电影了,今天又回顾了一遍依旧很有感触。
让我感触最大的,其实还不是早恋暗恋,而是曾经为高考努力的我。
在同学们的眼中想必我是一个非常非常努力,天天坐在课桌前认真学习的人吧,但是我并没有获得很好的结果。
高三的时候在最重要的时间段,我却控制不好自己的情绪了,现在想想那段时间可能也有些神经衰弱吧。
说到底还是对自己期望太大了。
那种恐怖的感觉永远都不想再来过一遍了,再也不想体验那短短几个月每天中午午觉鬼压床一般起不来的感觉。
于是上大学后我过得很轻松,再也没像从前那么努力过了,甚至可以说有些碌碌无为。
现在我打算考研了。
我果然还是不服输,还是不甘心。
我想要再努力一次,但是我希望我的情绪不要再像之前那样了,那时候真的是我恐怖的噩梦。
最开始看是由于它是在母校拍摄的,所以本着无论剧情好坏,要看一看的想法,综合来讲,这部剧还算真实,只不过可能小情愫发生在高一高二更多,当时在学校的确就有老师抓男女同学交往过密的,但是没有这部戏的陆老师这么变态,老师还拿着个望远镜像个侦探似的,不过当时有两个异性同学一起走停课七天回家反省的。
看完这部戏,觉得其实挺符合我们当时的,至少它比左耳,以及郭敬明的小说形容学生时代的要更贴近当代学生的实际生活。
另外,我记得当时我们如果坐到最后一排的话就觉得老师看不见我们的行为了,不会像电影里那样心惊胆颤的传纸条,老师也不会像那个陆更年似的那么歇斯底里,心里只有高考,不体会学生的感受吧。
男女主人公没在一起其实有点可惜,女的可能是太追求完美男友了,“我不需要你保护,你也保护不了我。
”“到了北京,我们就别见面了。
”未免太决绝太追求完美了吧,而且你们俩有了这么多经历,我总感觉应该给男主一个机会啊。
当然这都是我的拙见,看完电影,有点感触而已。
另外,有些朋友误以为这部戏的校园部分是黑龙江某学校,其实是长春市的学校,长春的冬天也很美的,欢迎各位来看雪,不过记得多穿点~
洋溢着青春的高中时代,不经让人有很多回忆。
玩笑归大小,男主开的玩笑确实造成如此疯狂的后果。
女主的帮助是同学之间更深层次的友谊,高考的结局让人意外,一般是成绩好的女主没考上大学,成绩差的男主考得很好,两个人都考上了大学。
最后的结局也让人惊讶。
“那些幼稚 懦弱 自以为是的岁月 其实也真挚 也闪光 ”因为我们都曾幼稚和懦弱,面对拥有的和想要拥有的,即使是现在也一样。
三十二度七 电影通缉令 2017-05-19估计在夜晚未入眠之前的脑内小剧场中,谁都设想过自己将有朝一日偶遇中学时代的旧情人的场景,或者是在同学聚会上相逢一笑泪光闪闪然后在乌七八黑的KTV里把小手儿一握,或者是在谈判桌上狭路相逢唇枪舌剑,然后在对方一句“少喝点咖啡,对身体不好”中发现,原来这么多年过去对方心中还是在乎自己。
可是,给对方办离婚手续?
喂,导演,剧本可没有这么写的。
电影《小情书》偏偏就这样写了。
当然,既然男主和女主身在一个城市,男主作为一名光荣的民政局离婚登记员,这就是他做这个工作要承担的风险。
可能有人会说了,她来办离婚不就是说明男主现在有机会了?
可一段失败的婚姻下来,恨意侵身,苍老上面,你既然曾经爱过她,怎么会舍得看见当年那个明媚的女孩儿现在过得如此不好?
当年的我们是那么美。
那个时候我们十五六岁,那个时候我们带着一颗认真而懵懂的心,那个时候学习是我们的最高任务,可桌子上的卷子的增长速度怎么能比得过青春期荷尔蒙的增长速度?
纸可不只能被用来印卷子,还能用来写情书。
就像每个班里的最后排都有三个男生——一个憨厚胆小总是被耍,一个看起来学习就不好但是打篮球一定很棒,一个白白净净平凡无奇(看片小经验:这个人一般都是男主角),年级第一也一定要有一段隐秘而坚定的恋情。
在年级第一的男生和隔壁班的女生在老师的猛烈围攻下坚定地说出爱的宣言后,实验中学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表白运动”。
白白净净平凡无奇的王凯(赵顺然饰)为了报复憨厚胆小的老乔(赵健雷)在课堂上向老师“告密”而使自己痛失科比的明星卡,伪装成一个暗恋老乔的女生,娇滴滴地给他写了一封含情脉脉的情书,把他耍了个够呛。
眼看老乔对这个“不存在的女人”愈陷愈深,王凯这边怕纸包不住火,连忙找来一看学习就不好但是打篮球很棒的辛勇(马祥睿饰)一起想了个馊主意:拜托一个女生,伪装成暗恋老乔的那个“她”!
即便王凯和辛勇的恳求再情真真意切切,一般神经正常的女人也不会同意(当然如果老乔再帅点儿的话她们没准儿就答应了)。
但当王凯找到那个前不久刚刚转学过来,和自己家住得很近的叶虹影(朱颜曼滋饰)时,她怎么就答应了呢?
观众肯定在内心OS,她的神经看起来也挺正常的啊!
那么她答应他的原因就只有……嗯,大家都心知肚明。
但是神经大条的高中男生是绝对不会发觉这其中的蹊跷的,他们只会觉得:“哎呀呀,世界上还是好人多啊!
”拜托,世界上哪有那么多好人?
人家姑娘人“好”,只不过是因为人家喜欢你罢了(男生们看到这里的时候都快想想,当初有哪个姑娘不管你的求助有多无理取闹人家都答应你了)。
老乔和叶虹影就这样“在一起了”,当然,只是学习伴侣而已。
可是下了课要么在一起讨论题目要么一起在操场上散步,哪一个“神经正常”的高三老师会认为他们只是“普通同学”?
棒打鸳鸯向来是中年女老师的拿手好戏,一张冷酷无情的脸,手腕儿分寸得当,捏得你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于是王凯当初“不想伤害”老乔的一片好心,变成了同时伤害了老乔和叶虹影两个人的“险恶用心”。
是的,高中校园里也总有一段男女关系,要闹得全校轰动,要以惨败收场。
在高中时代,学习和恋爱是尽人皆知的一对儿冤家。
家长和老师要强行替孩子们转车道,但男生女生们却偏偏要撞上。
一直以来家长和老师告诫我们的是,“恋爱耽误学习”,于是这就成了他们打起旗号鲜明反对“早恋”的法典第一条(也是唯一一条)。
作为一个中学时代被家长和老师联合绞杀的知名问题少女,笔者当然不这么认为,但是笔者却也认为中学时恋爱也不是什么好事情,原因就是十五六岁的男孩儿女孩儿空有一片真心和荷尔蒙,哪里懂得责任和包容为何物?
心里只有自己,结果就是一而再再而三地伤害对方,再转身去做祥林嫂,跟自己的闺蜜或者哥们儿抱怨:“他/她怎么可以那样对我?
”许多男生到了三十岁都不明白,为什么十几岁时自己喜欢也喜欢自己的那个女孩儿,最后会眼神冷冷的头也不回地离去?
她无辜,因为你她愿意和你一起上战场;她柔弱,因为你她愿意自己冲到前线。
而你呢?
永远懦弱地站在后面,逃避着本应由你们共同承担的责任。
情与义,女生往往总是要比男生更加勇敢。
(所以女孩子们,你们要是遇见了那个勇敢不逃避的男友,千万别放手!
)王凯以为自己当初找来叶虹影做老乔女友的“主意”聪明绝顶,但那不过是他逃避自己实质上对老乔的欺骗,以及不能够承担老乔得知真相后的后果;“学习伴侣”被歼灭后,为了能够安心一点儿,精神上饱受折磨的叶虹影想和王凯做同桌,但是身为罪魁祸首的王凯却要她自己去解决。
喜欢你的心再火热呀,也凉了。
那么十年后的再重逢呢,把红章往她的绿本儿上那么一扣,“咚”的一声响是否还叩动懵懂不再却依旧认真的心。
不同于国内近年来“不疯狂,不青春”、光靠“高考”来调动观众热血的青春片(至于劈腿堕胎车祸系应该早就过时了),《小情书》动人就动人在影片在关于高中时代的生活细节上做得极为饱满真实,从把帽衫的帽子放在校服上衣领外面的穿法,再到打赌时的赌注是小浣熊干脆面,观众能够真真正正地感受到“这就是我们的高中时代”(连当爹妈的和当老师的都能从中感受到“这就是孩子在高中时代时的我们”)。
一向被称为蛇蝎心肠的笔者,在听到女老师在讲台上的那一句句“把卷子都拿出来,我们对一下选择题!
”“我在上面讲,你在下面玩儿!
”的时候肝儿也不禁一颤;在男主角查高考成绩的时候,看见那个蓝色和白色的查分页面,心也不由地紧张起来然后眼眶一湿。
少年游,教室里我们总是在这节课英语卷子的下面补着下节物理课要检查的卷子,总是一边瞄着台上的老师一边把头埋到桌子下面,飞快地咬一口刚小心翼翼地晃好调味包的小浣熊,总是在下课时面红耳赤地争论哪个球星最厉害;走廊里我们总是能看见教导主任去抓谈恋爱的同学的焦急身影,总是脚步东走西晃眼光有意无意地东张西望,期待着能够与心里的那个人不期而遇;卫生间里我们总是被人生中的第一口烟呛得直咳嗽,总是抑制不住内心和语气的兴奋分享着刚刚别人告诉你的“不要让别人知道”的八卦;大厅里我们总是在起晚了的时候和抓迟到的老师斗智斗勇,总是在上课铃声响起前把手里的篮球最后往哥们儿的手里一扔;老师的办公室里我们总是在帮老师整理考试卷子时偷看这一次考试的排名,总是一群人低着头站着一排,被逼问他和她的关系到底是怎么回事儿;食堂里我们总是用眼睛来计算阿姨今天给自己打的饭到底够不够分量,总是在打赌或者在向军师讨教泡妞儿秘籍,代价是食堂里最好吃的那个鸡腿;操场上我们总是在做课间操的时候才能光明正大地望着那个人的背影,总是在这节自习课不上了被奖励成一节体育课的时候玩儿得笑得最欢。
这些青春,我们统统都能在《小情书》里再经历一遍。
以及,为什么高考那两天的时候总是在下雨?
— END —如果喜欢,请将文章转发给你的朋友
真的挺喜欢这部剧的女主。
善良理智,这部电影就像在看着她一步步成长,从青春的懵懂到理智的认清。
我的泪点在老乔,当老乔发病的时候,老乔得回老家了,但是他不愿意走,女主对老乔说“我陪你”,并握住他的手送他离开。
在禁止早恋的高三,女主坚持和老乔保持友好的关系,相互鼓励,但是却被老师谈话,男主也劝她,但是女主拒绝了,女主想要证明,不是所有亲密的男女关系都是早恋。
老乔发病离开后,女主精神衰退,女主想要寻求男主一定的帮助,但是男主把问题推给了班主任,并没有在女主迫切的需要帮助的时候勇敢伸出援手。
于是女主也理智的认清了很多事情。
有的人又懦弱又虚伪,在关键时刻不是逃避就是耍小聪明。
男主就是这样的人,不愿意面对自己做的错事,就去找别人帮自己解决,对于女主的求助也是逃避懦弱,对于自己造成的诸多结果也不愿意承认。
所以女主也在两人相互鼓励考完高考之后拒绝了男主。
不是所有的好感都可以走到最后,高中时候的他们都过上了属于自己的人生,年轻的懵懂岁月,都只是为了不负青春,加持前路。
这才是真实的青春岁月,从无谓懵懂到理智担当。
剧情合理,真实温暖。
自己高一也收到了情书,十几年以后和他领证结婚了……忘记了收到的第一封情书的内容了,只记得收到情书后的忐忑懵懂,收到情书总是开心的,有人喜欢的温暖与开心,可是高中阶段被冠以一生中最重要的日子,还是充满了忐忑与不安,总觉得这段感情会被扼杀在高中的日子里,可他对我的一见钟情又无形中把我们俩牵扯到一起……一直到现在,未来……在文理分科后高二我们俩就不在一个班级了,他让自己的好哥们帮我搬东西到新的班级,我就这样开始了新的生活,但他还是一直默默地关注着我……高压到窒息的高中生活让我排斥他的关心,害怕他的关心,又渴望他的关心……直到现在都记得他过生日邀请我吃饭,因为老板拖堂还是别的事情我没能过去,他难过了好多天,……或许对我失望了太多太多吧…………高中的他过得很辛苦,高考发挥失常,去了一个普通的985,我超常发挥进去了一个普通的二本……对,他是学霸,我是学渣……不善言辞,或者自己真的不记得高中那段高压的日子了……每次看讲述高中阶段的电影,总觉得熟悉又陌生,感动又怀念,感恩他没有离开,一直在我身边。
小情书 (2017)6.22017 / 中国大陆 / 剧情 爱情 / 乔梁 / 赵顺然 朱颜曼滋
青春电影永不过时,因为人们总在一批一批地走过青春,再一个一个地慢慢老去。
正青春的中学生看着青春片,学习别人如何轰轰烈烈肆意挥洒;在青春尾巴上的青年人要看青春片,回味回味那段最纯洁最痴傻最中二的最青春的年华;老一些的人们呐,偶尔也该看看青春片,祭奠那一去不返的岁月,追悼最初纯粹的初心。
青春电影,看的是别人的故事,勾起的,却是自己独家的回忆。
今年五月十九日上映的《小情书》,就是一部简洁温情的青春片。
男主角王凯彼时正在民政局离婚处工作,独白着“周一和周五来离婚的人最多”之类的话,门外是排长队来离婚的男男女女,王凯意外发现,眼前这位来离婚的女人,正是自己高三的初恋,于是回忆展开。
影片中的大背景,乍一看只是男女主角相遇,细想,在当今离婚率居高不下的时代,这个背景本身就颇具讽刺意味,而那时纯洁真挚的感情和圈子,与现在乌烟瘴气的社会和令人心烦的离婚对比,今昔反差,越发凸显出青春的可贵。
至于之后的回忆,剧情就比较简单了,高三新来的转校女生,清秀但不是特别漂亮的长相,好好学习,心地善良,还有点小倔强;王凯则是中上成绩,酷爱篮球。
高三第一学期,年段第一的学神谈恋爱了,高调秀恩爱,搅起了学校一股送情书风潮,一小段波折之后,王磊给同桌乔广厚写匿名情书捉弄他,反而害其相思,为解决问题,王凯请叶虹影(女主)帮忙演那个写情书的女孩,最终学校整治早恋,害得乔广厚精神病发作;第二学期,叶虹影疯狂学习患上神经衰弱,心怀愧疚的王凯帮助了她,并且喜欢上了她,两人情书互相鼓励,最终圆梦大学,可是在最后王凯正式表白时,女主拒绝了。
影片至此,联想起叶虹影正在离婚,可能会有点旖旎心态,秉着圆满大结局的期待,希望他们最终能走到一起,但此时画面一转,重回现实,王凯家中,婴儿哭声中,王凯和他的妻子在哄孩子,至此,结局只剩淡淡遗憾。
影片一改传统青春片的套路:恋爱飙车喝酒逃课劈腿堕胎打架流血,内容算是国产中比较接地气的八卦情书早恋被抓被叫家长离家出走失败最后臣服于高考熬夜学习渴望大学,这些都是再寻常不过的高中生活了,真实得令人忍不住想起自己。
但是,没有一波三折的桥段并不意味着就没有意义,恰恰相反,这样难能可贵的普通人的青春意义深刻。
楼道打篮球被训,迟到时班主任的“你们给我留点工资好不好”的无奈,偷偷掐时间一起走的小心思,年级第一谈恋爱的有恃无恐,高三没有春节晚会的沮丧和放松心情一起玩雪的忘记一切,总是把升学率成绩挂在嘴边的女老师,百日誓师多考一份干掉千人的口号,繁重紧张压抑的高三学习,被父母训斥后的负气离家出走,高考查成绩前一秒的忐忑不安,被录取的狂喜,等等。
这些都是我们大多数人曾经历过的点点滴滴,过后再回头看,也许没有拼命地学习,也许没有表白,也许没有叛逆,所以,我们多多少少都有些遗憾,但依我之见,青春电影的韵味之处,就是让我们再去回味,再去遗憾,再去感慨万千。
《小情书》的魅力之处,不在于情节构造得多么巧妙,演员选择上的仔细斟酌,或者是拍摄角度的选取,而是那份平淡真实。
没有太多的巧合和意外,平淡得就如寡淡无味的生活,真实得就像观者的过去经历,如此,便具有了极强的代入感,没有美国大片的视觉盛宴,温和得只是领你简单穿梭下时光,看见当时的自己。
可这也是最撩拨人心弦的电影,因为其他的影片故事再奇特绚烂,脑洞大开,都说的不是自己。
人的心理特性就是关注自己,所以能让人品味过去的青春片们,最容易吸引眼球,也最容易引人思考。
当然,以上都只是从情节上去品评《小情书》,一部好的电影当然不仅仅是内容契合时代需求,感情真挚就足够的。
整部影片的背景都是旧照片泛黄的颜色,温暖明快又暗含着追忆过去的气息;拍摄角度以平行拍摄为主,不仰视不俯视,显示着这只是一群平凡的高中生,增强了代入感;演员选择方面,选择的都是名不见经传的小演员,没有当红影星的美貌,仿佛只是现实生活中的同学,进一步增强了代入感。
如此来看,这部影片从内容到色彩的选取,再到演员的安排,都在增强观者的代入感,取得更好的观影体验,遍观他人的影评,几乎都是借此想起了自己的高中生活,当年喜欢的那个男孩或者女孩,这也就无怪乎在青春片评分普遍极低的现状下,这部影片可以评上7.5的原因了。
2017年11月28日星期二
很好
为了橘生淮南来预热一下 结果好失望啊 不知道这两个人怎么能演出来洛枳盛淮南。
关于高考的记忆,最美的仍然是对爱情的悸动,无论最后的人生如何,都一定会是无法取代的。剧情中规中矩,演技可圈可点,但胜在真实自然,若干细节触动人心。
不知道有多少人留着当年高中时期的情书?因为我还留着。二十多年过去了,有过几次翻看,却早已没了兴致和感动。只有一些回忆,片段化的。就像影片的最后,王凯和叶虹影的相遇再也不会有任何波澜,情书也成了夫妻间的笑谈。世事大都是这样的,非常喜欢。
有些感情就是用来怀念的,这样也挺好的,遗憾也算一种完美吧。没有怀孕没有堕胎这些狗血的东西,还不错
好美的片子
如果高三的时候我不那么调皮稍微用功一点,现在又是什么样子呢
小清新的校园爱情,多少能感动到自己!回忆、情怀,依旧在心底最深处!结局女主居然发现从未喜欢过男主,这才是现实!演的最好的是陆更年老师!
额
演员都很赞,对中学生活的描绘比较真实,nostalgic,情节有点出乎意料,有趣
在有限的制作格局中,从演员到细节都细致贴切,情节非常利索手法稳健。高度还原高考岁月的青春记忆,趣味呈现家长和老师的教育理念。女主的塑造比较成功,自我意识的觉醒在同类题材中达到了惊人的高度,最终都总结在了那件卫衣上-INDEPENDENT。同学群像稍弱,中孝介的歌声很出戏。
没有那么差 3.5 (不过那男生低头靠近放在主上女主的笔记本时 还是被小戳了一下下
导演系老师导的,略快,不极致
一部有笑有泪的片子,青涩幽默,过程美好,结局遗憾。
男主的普通话再练练吧,3星算多了。5分吧。
剧情还是太弱了,拍成连续剧可能更好。
昨晚看网剧暗恋橘生淮南预告推荐看到的,同一男女主。青春都有遗憾,剧情不狗血,结尾不按套路出牌,男女主没有走到一起。还有几天了等洛枳和盛淮南
长春真美
不像真正的学校,搞笑吧
女主的颜很棒,笑点也有。就是不知道男主角折腾了半天为了什么,很难称其为故事,有点像有情节的青春纪录片。658才能上北师大,大约是鲁豫晋等高考难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