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之前老师说涉及到女性和女权,看完后也没觉得有多女权。
非要从这个角度的话,有两个想法。
一个是塑造了两类女性:独立的和不够独立的。
独立的就是油漆工,不够独立的是主角和女侍者,还有其他几乎所有女性。
而不够独立的又分经济不够独立和思想不够独立。
主角是思想,女侍者是两者都。
不独立必然要酿成悲剧。
从对主角的恨铁不成钢到最后我心里发恨地在想“你就算死了也是自己找的”,后来她真的死了,辛苦攒下的钱也被掏空,跟她仅有的一点遗物对比鲜明。
死后还被曝出真实性别,被传得沸沸扬扬,成为所有人茶余饭后的谈资。
跟主角比起来,被锅炉工抛弃的女侍者反而没让我有太大波澜,她的结局本就一眼望得到头。
女性必须有自己的钱,而且思想成熟。
油漆工是一个缩影。
第二个是,用女扮男装这种方式反映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完全没有女性的容身之地。
主角在少年时期被五人侵犯,油漆工第一次婚姻被丈夫家暴,女侍者被锅炉工抛弃,能留在旅馆继续干活的前提是免费,而且未来孩子还会被抢走,自己被扔到大街上。
唯一相对独立的油漆工,是一个帅气、高大、有一技之长并且扮成男人的女性。
非常之讽刺。
故事最后好像留了一个小小的光明的尾巴:油漆工对抱着孩子的女侍者说,不会让悲剧重演。
大抵也是一种girls help girls。
抛开这个角度。
我对主角舔女侍者的行为非常不理解。
她好像是受到了油漆工的启发,但油漆工是真的找到真爱,双方互相深爱而且互相接受,主角直到最后都不知道油漆工什么时候跟妻子说明真相的,她也没有任何主见,怎么去找到像主角的妻子这样的一个伴侣。
思想过于幼稚。
还有油漆工的演员我还挺爱的,表情做得相当到位,又帅又痞,很理解那些轮番给他端茶送水的侍者。
另外看到有位豆友说,这个女扮男装扮得很不错,起码不是糊弄观众,深以为然。
谢天谢地又看到了一部佳作。
忧伤而压抑的调子,在那个年代,存在着这么一群人,“TA”们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由于社会的不公与愚昧,“TA”们备受压迫,甚至不能成为真正的自我……这是一部带有批判色彩的作品,遗憾的是至今才欣赏到,庆幸的没有错过。
影片带着淡淡的忧伤,一抹灰色,为我们讲诉了一个可怜女人的生活,从来没有按照自己的心愿生活着,每天小心翼翼的工作,节俭之极,就是为了能有一个美好的将来——一家属于自己的烟草店,她是那么的天真,让人怜惜。
影片一开始就是主人公数零钱的情节,让人好奇why,一步一步为我们解开谜题,苍白坚毅且不苟言笑的面孔,相比隐藏了太多的难言之隐,演员演出大胆(不惜露点),情节层层递进,没有一丝多余之处,注定悲剧的故事,结尾的意外让人大感唏嘘,世事无常。
可以说影片中,人物言语不多,更多的是对内心的刻画,细腻、深刻,长镜头的表现,复古的气氛,饱满的人物,一切都恰到好处。
看完整部片子,主要有一种不是非常过瘾的感觉,格伦奶奶再度发威,精准的演技和牛B的化妆把这部片子的整体分数拉回了70分以上。
不想谈关于格伦奶奶的演技有多么的出神入化,当然我本身认为格伦奶奶这次的演技还是比梅姨的铁娘子稍显逊色。
我想我还是直接重点。
整部片子在叙述上太过温吞,但我认为导演本身对女同话题的点到为止还是显出了大家本色。
刚刚看到了有一篇影评里说女主是拉拉,简直是把大牙笑掉了。
Albert性格的产生离不开他幼年时被性侵的经历,导致了她对本身身为女性的极度不安全感,外加当时爱尔兰社会女性地位的卑微,导致他只能以变装为男性来谋求生存的方式。
多年的变装生活导致了她错乱的心理状态,在社会意识上,他是一名男性,他少言寡语,为了埋藏这个秘密他的生活无聊至极,甚至不会讲一个笑话,作为社会最底层的人他小心翼翼的生活着。
当他遇到同是变装的油漆工的时候,油漆工的生活给了Albert对于温馨家庭生活这个美好憧憬的现实范本。
但问题的关键是,变装的油漆工本身是女同,油漆工本身对自己的社会意识以及性意识上是不存在矛盾的。
而Albert却愚蠢的没有发现这一点。
当他穿上女装在海边肆意的奔跑的时候已经向观众说明了这一点,他的内心仍然是一个渴望自由的女性。
然而现实的矛盾却是他无法做一名女性。
悲哀的结局就在Albert错乱的性别定位中早已注定。
我认为导演在这一点上刻画可以更加深入一点.故事想表达的是社会底层人物在夹缝中生存的艰难和悲哀,捎带脚的表达对于女性社会地位的控诉。
Lay your head downSinead O'ConnorSing to me softly your tales of woeI'll cradle you closely, I won't let goI'll speak to you gently of what I knowDon't you cry...Lay your head down darlingThe moon is sailing byThe stars are softly shiningThe tide is full and highWe'll fly to the edge, not as distant as it seemsAnd maybe we'll find there the key to your dreamsSo you just lay your head down darlingSleep now la la la la la ...Winds blow, rains fallBut its warm by the fire's lightHush don't you see, you're here with meand there's dark at the end of the night...Lay your head down darlingThe moon is sailing byThe stars are softly shiningThe tide is full and highWe'll fly to the edge not as distant as it seemsAnd maybe we'll find there the key to your dreamsSo you just lay your head down darlingSleep now la la la la la ...Lay your head downLay your head down...片尾曲如此重要。
一下子就催泪了,联想到主人公那个miserable的生活。
就象前年的true grid的片尾曲一样
阿尔伯特是一个静态潜伏的人,她前期的悲惨波折经历,她生理女性的身体却不得不在旧时代伪装成男性走上一条艰苦但遥遥可期的不归路,使得她必然是一个谨慎内敛的观察者,而她的这份小心谨慎安分守己也预示着之后与之相反的不可控的发展和变数。
阿尔伯特最大的恐惧就是秘密被发现,而当揭秘者竟和自己是同样情况时,这份突如其来的夹杂着惊吓、喜悦、认同的感情盖过了恐惧,同时也给她的行为、思想乃至人生规划带来了改变。
她通过看见别人(和自己一样情况的假扮者)而回望自己——对同是女扮男装但更潇洒外向且和女子结婚的page“先生”的好奇欣赏羡慕惊讶,对哪怕看似是“一男一女搭伙过日子”标准模式的接近意像式的向往执着,将这种期待与自己的未来店铺生意结合也是她从看到自我到实现更高自我的过程。
而同时,阿尔伯特也是能在上一幕刚和回绝了共同开店提议的page“先生”穿上裙装在海边释放女性自我大步奔跑时,下一幕就以男性身份对女仆海伦说“我们将会有个梦幻般的婚礼”的人。
她对page“先生”说“同甘共苦,相濡以沫”到底有几种含义?她以虽然相对瘦弱但猛烈反击伤害女仆的孩子父亲时到底是以何种本能情绪在主导?
而她被击中头部后冷静缓慢远离嘈杂躺到自己房间时又是以何种心境面对这随时可能的终结?
无数议题无数解读,而我认为,阿尔伯特自始至终都只是一个寂寞孤独而渴望情感陪伴和安稳生活的人。
长久的男性伪装是对自己女性的压抑,即使她的男性能做到十成里的九成,她仍然没有那一成的男性欲望,而这两点分别对应page先生和女仆海伦的两次拒绝——page的家庭女女情不止阿尔伯特想象的搭伙生活而是真的有情有爱,而她也给不了女仆海伦男对女的“真正的爱情之吻”。
阿尔伯特的女扮男装,使TA同时是最压抑深沉的女人和最单薄纯净的男人。
TA到底是同性恋,还是女扮男装的看重性缘的顺性别,或是扮演太久而真追求一夫一妻的“精神男性”……我想这些问题的答案早已不重要,阿尔伯特这样多面复杂又悲情美丽的人物,无论TA是以何种视角何种身份想象过着何种生活,我愿意相信哪怕只有一刹,阿尔伯特最后逝去的笑是真实感到幸福温暖的。
希望不论往生轮回,TA可以开成自己的小店。
来自贫民窟的女孩,孤苦伶仃,被欺凌。
为了生存,乔装成男人应聘酒店侍应生,没想到一举成功,而后几十年始终以男人身份工作生活。
一丝不苟的工作和少言寡语的性格换来历任老板和行业的认可,但她没有一天不心惊胆战,若被发现就是牢狱之灾。
她不是同性恋,她渴望回归。
一次偶然机会穿上裙子,她在无人的海边欢笑奔跑,直到被裙角绊倒,狠狠摔在沙地上。
她细心存钱,梦想有一天逃离戴着面具的生活,开一个小店,过上安宁舒坦的日子,在店铺后面隐秘的客厅里穿着美丽的裙子和朋友们喝茶。
但她终于没有等到那一天——一次意外给这个小小的梦想画上了休止符。
她死了。
辛苦存下的钱,也成了老板的意外之财。
她女扮男装的一生成了各大报纸的头条。
是什么样的世界能让一个人过了如此悲催的一生?
What a terrible world can make a person to live Such a miserable life! 第一个发现Mr. Nobbs为女儿身的医生感叹到。
19世纪后期的爱尔兰,一个女性让人唏嘘的一生。
这个人生有多少代表性,无从而知。
但令人震惊的是,在这部电影里,她不是唯一以男人身份求活的女人。
来酒店干活的油漆工竟然也是女人。
女同性恋靠扮男装,和一个女人结婚。
比起那个时代里痛苦挣扎但大多众叛亲离或自取灭亡的同性恋来说,她是幸运的。
说实话,Albert Nobbs的男装并不是天衣无缝。
她个子矮小,鼻子的线条柔和,眼神也常常带着怯弱,但扮演者Glenn Close在说话时嘴部肌肉的动作,非常男士。
当油漆工Hurbert Page说她是女人时,真是猝不及防。
扮演者Janet McTeer的身高和面貌说是男人几乎真假难辨,特别是她叼着烟斜着嘴角说话的样子。
只有在她对Albert Nobbs坦诚时,才能从那眼角的温柔发现女性的痕迹。
Albert Nobbs濒临之际,眼前闪过梦想中的客厅,炉火旺旺的,一个女人坐在沙发上,场面极为温暖。
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和出处,本文原作者非我心也,盗用必究。
我一般看影视只关注电影本身,不太会关注到制作者,除了一些特别特别出名的,或者是令我特别特别感兴趣的。
比如说,看《实习医生格雷》,让我关注到了吴珊卓,看了《杀死伊芙》,那看了《杀死伊芙》,我就不知怎么的,想了解导演还会有什么作品,然后就通过叫菲比·沃勒-布里奇的制作者,找到的这部电影。
然后,就算此刻,一想起这部电影就心里特别难受,更别说第一次看的时候了。
记得看到一大半还是一半多的时候,怎么描述那种心情呢,就是希望这个女主能有一个好的结局,但是又预感到她不会有好结局,害怕期望落空,强烈到无法承受按部就班地,看着她一点点悲惨下去,于是,我就直接跳到最后,看了看结局,哦,她死了,然后,再回去接着看。
狠毒的编剧还是超出了我的想象,其实最开始,我对编剧产生的情绪是怜悯,我那时候查了一下,她是一位贵族小姐,我想她到底受过什么样的创伤,能创作出这么悲惨的人物,再然后再然后,太喜欢思考就是麻烦,再然后我就产生了愤怒的情绪,我想她但凡有悲悯之心,就不应该让她创作的人物如此悲惨。
我当然有理由说她,她虚拟出来个人物,自己又干别的事去了,也许早就把人忘到了脑后,然后让我去替她虚拟出来的人物伤悲,我真的好生气,我可不可以说,此处省略多少多少字。
本来想写好多字的。
给她100分,她没有悲悯之心,我悲悯悲悯她。
她字为虚拟,我其实也不清楚是谁。
盗用必究。
如果你喜欢《高斯福庄园》那样的片子,你也许会喜欢这一部,因为虽然发生地不同,依然有时代剧、阶层矛盾还有神秘主义的感觉。
如果你非常不喜欢“Transamerica”,你应该会对本片没有什么好感,因为这里的主题仍然是性别错乱,虽然不是性别认同障碍症。
本人对于 Glenn Close向来无感,也许是她在"Fatal Attraction"中的形象给我印象过深。
加之这幅海报颇有些恐怖片的感觉,尽管本片获得了奥斯卡几项重要提名,也迟迟不愿看。
直到看到评论说,本片的化妆十分出色,完全可以和《铁娘子》一拼,才打定主意一看。
没想到,出乎意料的好看。
女主演和化妆不消说了,奥斯卡评委果真火眼金睛。
这个故事我甚是喜欢,虽然是比较沉重的题材,但是因为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前、很远很远的地方,观影时自然有一种距离感,反倒相当“治愈”--虽然心情随着女主人公的遭遇起起伏伏,但是最终还是有一种奇特的庆幸感:还好我们不是在那个年代、那个地方。
配角也相当令人惊喜。
对于女主角影响甚深的油漆匠的扮演者Janet McTeer实在是太棒了(才发现她也获得了奥斯卡提名)。
它一出场的时候,我还以为是Felicity Hoffman ("Transamerica")重出江湖了呢,一直纳闷怎么一下变高了许多。
观影最大的发现是Mia Wasikowska。
上回这种程度的欣喜发生在看《成长教育》时喜欢上Carey Mulligan。
必须说Mia有些神情和气质让我想起了Gwyneth Paltrow年轻的时候,不过她给人的感觉更清新自然、更朴实。
本片的配乐也相当完美。
在我看来比本届奥斯卡获得最佳配乐的好几部片都要优秀,可惜没有被提名。
如果你选择观片而且也能够看完的话,一定会喜爱片尾字幕打出时Sinéad O'Connor的歌声。
(O'Connor本人就是爱尔兰人,恐怕没有人比她更合适为本片配唱了)。
最后再预测一下本片的“奥运”吧。
我认为本片的化妆水准和难度在《铁娘子》之上。
虽然《女仆》中获得女配角提名的两位都给人十分深刻的印象,但她们角色的深度不及本片中的女配角,表演的难度因而也不及。
(另外一片两人获得同一奖项的提名势必分散选票。
)衷心希望本片明天获得奥斯卡最佳女配角和化妆奖。
Glenn Close 的表演确实可以和梅姨一拼,不过奥斯卡似乎向来偏爱传记题材... 最后严正申明,本片绝不是什么女同片,冲着这个去看绝对会失望的。
说这个片是男同片也比说它是女同片更靠谱些(I do hope you get my weird sense of humor)。
评分:9 out of 10
Albert这个角色有点复杂 自从遇到page后 她的自主意识在逐步觉醒的状态 可是她的思维太固化了 程序有限 像个ai机器人 即使努力开化着 但仍被框住了框架内 因为她的一切感受都被牢牢的封存了起来 封存了很多年了 而觉醒的时间太短了 又急于求一个她心目中的完美结果 所以往往事与愿违 最终无法得到一个让自己和大家觉得完美的结局 甚至是一个悲剧Albert 为了生存 她细心谨慎 能记住所有客人的喜好以及一丝不苟的细心与服务态度 并且以男侍应的身份 获得更多得到小费的机会 半年攒了600英镑 在人前人后他谨小慎微不苟言笑 把自己活成了木头人 而扯住她的是一颗贫穷乏味至极且软弱敏感的心 她的世界除了生存 一片空白 直到遇到了page 她有了探索生活边界的动作 不想继续做佣人 想自己开店 想有女生陪伴 反抗 为别人出头 追求别人 不再当透明人….. 不得不说 Albert是一个执行力很高的人 她能按部就班完成很多工作 唯独不会成为和体察爱护自己 这也是她一生的遗憾吧还记得第一次她和page同床共枕 她把自己缩成了一团 一动不敢动 后来有跳蚤后大惊小怪一惊一乍的反应 后续解衣服 被page发现后 马上跪地求饶 战战兢兢 一直不肯从地上站起来 以弱者的心态匍匐着 只求身为她以为的“男性”对方不要告发 说实话 我觉得很难受 她完全可以有别的做法 她可以完全不跟陌生人睡一起的 可是他不敢反抗也没有去为自己据理力争 即使她装成男儿身 实际上完全的女儿心 她也不是同性恋 她更多的是一张在精神世界可塑的白纸 如果遇到好的启蒙人也许她会越变越好 只要她能更勇敢一些 更自信一些她的结局也许就会不一样吧整部片子 不是讲同性恋 而是内心的勇敢与自我觉醒 如果只是同性恋的角度去看 那就太小看这部片子了 因为成为自己从来和性别无关的 男生也有弱的时候 女生也有强的时候 性别只是社会赋予束缚人类的标签 更是束缚女性的标签 而内心强大的人 ta本就是雌雄同体的 而外在的表达方式只是他们愿意外显的方式而已
英国这个阴湿的国家,它产的东西也不免沾着太多阴湿之气啊。
这部电影里面,大多数人都是悲剧的角色。
主角Albert就是最大的悲剧,那个医生的最后一句台词“Dear Jesus , i don't know what makes people live such a miserable life.”可怜悲惨可能是旁观要给Albert的情感评价。
小心翼翼地说话做事,提心调胆地存着六百磅,还有那单纯得要命纯情对Helen,这都是源自他悲剧的性格。
当然源头是悲惨的经历。
虽然她满足地死去,但是,他的烟草店还有一周就能开起来,或者四五天。
他不止一次幻想着它的样子笑起来。
配角Helen悲剧色彩也浓。
前半段他说要穿着新衬衫去勾引多金多土的公子,另一个女孩说叫她不要途中自己。
结果,她沉陷于对Joe的迷恋,这个有着酒鬼老爸,品行恶劣的卑劣穷小子。
她沉浸于与他的热烈的爱的感官感受中,却看不清他们没有未来或者说悲剧的未来。
这里面的阳光可能就是那个露了大胸的佩吉(另一个女扮男装的)吧。
但是另一方面讲,是她启发了Albert,让她做了后面大胆的事,以致于送了自己的性命。
那个医生为何去了英国,也许Albert给他的感触太多,放弃了这边的安逸生活以及情妇。
Hotel的老板粮拿了那五百多磅钱,做了精美的衣裳,好在她叫佩吉来粉刷了墙壁,这样她可能得到两百磅的酬劳,Albert积攒的岁月一部分与她连结,或许还有Helen.
彻底被Glen的表演感动的痛哭流涕。今年的影后明明应该是她。
格伦·克洛斯一场精彩绝伦的独角戏!从人物的每一个动作到每一个表情,都被精雕细琢后呈现出一份内敛又不失沉稳的扎实感!当她身着女人的华服在海边奔跑时,她的内心终于放下所有矜持,所有的压抑都在顷刻蒸发,那份短暂的欢愉与奔放,让每一个观众都在内心为她深深地感动!
女配真的阳刚气十足
太可怕了
要么凤尾要么鸡头,这都没战斗力死闷的,逊。就算Sinéad O'Connor唱了片尾曲,也就是被她波动了一下
很是失望(一眼看出你是女的没想到胸那么大)
表演很精湛。
爱穿女装并不代表她就爱男人。君可知PPL?君可知娘T?君可知爷P?
不要等精灵王子奥兰多·布鲁姆啦,他根本没有参演!参演的是小乔Jonathan Rhys Meyers!英国新晋小帅哥Aaron Johnson也为重要配角。其实最耀眼的是女主 Glenn Close和女配Janet McTeer,女扮男装之后表演非常出彩,很可能获奥斯卡提名。虽然叙事比较平淡,女权主义觉醒也着墨甚少,但表演加分!三星半
说是女同的请自觉面壁,拍出了不流于俗套的真情感。
阿尔伯特是无性的,纤细而无法令人信服的。珍妮特麦克蒂尔的角色更引人注目。
A sad story,没见神马女权觉醒⋯⋯
3.5
非常遗憾,唯一的些许打动也是Glenn本身的表演带来的,但大部分时间Albert这个人物都淹没在马虎的剧本转折和糟糕的节奏中。
搞不清楚要讲什么故事。枉我对它期待那么高!主角死得不明不白。没意思啊~最后还变成了同性片。失望。
不管女主懂不懂所谓的“爱”是什么,整部电影,这个人物形象都很薄弱,我无法想象一个小心谨慎,每天精打细算的人,会这么脑残……面对Helen拙劣的谎言没有丝毫疑心…想要做接盘侠非常的兴奋和开心,哪怕孩子不是自己的——可能对她而言,三口之家,一夫一妻一子,就是世界上无比向往的平淡生活吧… 多加一颗星给Janet McTeer,剧情实在各种无力吐槽…
AARON JOHNSON!棕色卷毛比在青春爱欲吻里的逼宝发型适合他多了!不管怎么样就是觉得他在KICK ASS里面的小nerd比在青春爱欲吻里帅一百倍
米娅可真不像是长得漂亮。。。
完全看不下去是怎么回事…
看到逆境中悲剧女性还是会很感慨很受益。女主角演的真不错妆化的更诡怎么不给她个oscar的啦。配角也出色都是坚强的女性。故事内容也丰富。在人吃人的社会要讨生活是多么不易啊。并没有觉得很lesbian只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