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城记

三城记,Tale of Three Cities

主演:刘青云,汤唯,秦海璐,井柏然,黄觉,金燕玲,李建义,焦刚,陈欣健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中国香港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15

《三城记》剧照

三城记 剧照 NO.1三城记 剧照 NO.2三城记 剧照 NO.3三城记 剧照 NO.4三城记 剧照 NO.5三城记 剧照 NO.6三城记 剧照 NO.13三城记 剧照 NO.14三城记 剧照 NO.15三城记 剧照 NO.16三城记 剧照 NO.17三城记 剧照 NO.18三城记 剧照 NO.19三城记 剧照 NO.20

《三城记》剧情介绍

三城记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在那个动荡的四、五十年代,爱情绝对得来不易——一件订情信物、一首情歌、一个约定都足以令恋人魂牵梦萦。 身份复杂的警察房道龙(刘青云 饰)遇上具有传奇色彩的女子陈月荣(汤唯 饰),他们的爱情故事横越了三个城市:他们在安徽相爱,在上海分离,彼此仍坚守一个约定——在香港等候重聚。那夜,房道龙在港岛岸边等待接载月容的小船靠岸,却不料小船发生变故,月荣最后能否顺利抵港,与道龙开展新生活? 影片取材自真实故事,讲述一段父辈的爱情故事。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铁人料理:巴西篇约会男女国王的选择幸福请你等等我节拍救赎呆呆精灵总统独孤天下之预言临死!!江古田异地恋我老婆是学生会长小剧场家族之苦喜羊羊与灰太狼之兔年顶呱呱猛龙过沟住我隔壁的年下恋人我的仙尊女友一击2:城市混战丹尼尔的半生缘100个绝园的暴风雨花开校园曼戈霍恩美丽背后圣诞钟声致命密函忧郁的物怪庵续聊斋残卷之六道天书姐妹兄弟东方角斗士我能有个见证人吗

《三城记》长篇影评

 1 ) 《龙的深处》与《三城记》

在《三城记》这部电影刚上映的时候,就有人发出这样的疑问:为什么会觉得Duang叔的父母的故事拍出来会有人看?

确实2015年对于Duang叔的声誉来说基本上是毁灭性的一年。

儿子房祖名因吸毒被判刑,自己多年前一段浮夸的洗发水广告被挖出来编成神曲,“Duang”这个音节从此在所有说中文的人当中或带恶意或带戏谑地流传着。

从营销的角度来说,《三城记》几乎是选择了一个自杀式的题材。

实际上这部影片并不是主创罗启锐、张婉婷夫妇二人的一时兴起。

2003年,与Duang叔私交甚好的两人就曾将Duang叔父母的故事拍成纪录片《龙的深处——失落的拼图》。

创作的源头更是要追溯到1999年春节。

那时还叫陈志平的房道龙告诉Duang叔,Duang叔不但不是独生子,甚至还不姓陈。

当时Duang叔还觉得这会是个很有趣的故事所以叫上了罗张二人一同前往澳大利亚听房道龙说“古仔”,可能还能拍部电影出来。

原以为最多只会花他们三天时间,结果花了他们三年多。

纪录片上映之后,两人要将这个故事排成电影的念头更是延续到了去年。

甚至两人大受好评的电影《岁月神偷》的创作初衷也只是给《三城记》筹钱而已。

为什么对这个故事有着如此强烈的执念?

在《龙的深处》的幕后采访中他们说到,他们认为Duang叔父母的故事其实凝聚着中国那几代人的共同记忆,战争、逃难、手足相残、妻离子散。

他们希望通过Duang叔父母的爱情故事作为一个切入点讲述那个年代中国经历过的磨难。

(当然Duang叔的名号也让人更容易走进电影院嘛。

)但如果从两人的创作动机来评价,《三城记》是失败的。

虽然影片的宣传中称《三城记》的还原度达到了百分之九十,但是这百分之九十都是那个时代的细节而已,没有还原的百分之十恰恰是真正的主线剧情和他们最为平凡而真实的一面。

主创们还是没有控制住过于发散的冲动,也许是他们觉得原本的故事略显平淡,又或者是面对审核压力过大,导致影片最后偏离了他们最初想用一个家庭展现一段历史的初衷,变成了一部太过惊心动魄的传奇爱情剧。

而通过《龙的深处》与《三城记》的对比,还原这一对历史大潮中的普通人的真实经历,我们能看到一段并不精彩但更接地气的故事,也更能让我们真实感受到那个年代的悲欢离合。

《三城记》为了避免一些政治上的争议,对房道龙的出身的描写省略和改编了很多。

实际上房道龙的家庭并不像影片描述的那么简单。

房道龙的父亲有一个好朋友,他就是:时任国民政府警卫军军长·抗日战争时期第三战区司令长官·解放战争时期国民政府国防部参谋总长·共产党认定的国民党战犯排名第六·蒋介石绝对亲信·顾·祝同。

通过这层关系房道龙在成年后便在顾祝同身边当勤务兵(也就是警卫员)。

但是这个差事并没干多久。

一天房道龙忘记佩枪里装有子弹,随手扣了下扳机结果啪地一声枪响了。

房道龙一个害怕枪就掉地上了(果然不是当兵的料。。

),枪是快扳机所以掉到地上自己继续转着圈开火。

估计顾祝同为了自己身家性命着想也不考虑什么哥们交情了就把房道龙开除回家了。

之后房道龙拉上七个小伙伴开始在南京和芜湖之间跑船做倒买倒卖的生意。

与《三城记》中他们是为了执行特务的任务被日本人抓住不同,当时只是小贩的他们是由于没有给这一带的日军贿赂,而被日军抓起来的。

日本人一个礼拜内两次拉他们去“陪斩”。

这时房道龙父亲又祭出大招——我上面有人。

通过一个与日军司令部有联系的亲戚,把房道龙和小伙伴们放了出来。

但是七个人只有五个人回来,那两个是“陪斩”之后活活被吓死的(而不是《三城记》中那样被日本人斩首的),房道龙本人也说自己当时也被吓得像是傻掉了一样。

捡了一条命的房道龙不得不再次麻烦顾祝同将军,这次顾祝同安排他在戴笠手下当特务(当然中间还是隔着很多层的),正式成为狂拽酷炫神秘感十足的民国版CIAKGBMI6——中统的一员。

这次他的工作异常之出色,成了一个特务小头目。

也随之招来了暗杀。

《三城记》显然因为和谐的原因,让房道龙和上司交恶从而成为国民党特务清党的对象。

但现实中的房道龙是因为工作出色(实际上就是剿匪太卖命),所以一直在躲避共军的追杀。

过程也不如影片中如此煽情和惊心动魄,实际上连惊心动魄的时间都没有。

第一次上楼梯被人一枪打中脚,另一次被人一枪打中后脑勺,但是命大子弹掀了一小块头皮就飞向远方了,只给房道龙的头壳上留下了一个小坑。

实际上经历了这两件让人大彻大悟感恩生命的事情之后,加上日军全面侵华,房道龙才回到家乡遇上自己的第一任妻子(《三城记》中将这两段刺杀全部和陈月荣联系在了一起)。

战争中父亲和姐姐都被日军炸死,1947年妻子去世,不久后内战进入白热化阶段,家破人亡的房道龙这才来到上海。

《三城记》里给房道龙安排了一个好朋友收买华,两人安安分分干着苦力的活在夹缝中求生存。

实际上房道龙虽然干的是苦力,却并不安分。

他当时是上海的黑帮“山东帮”的一员。

而陈月荣在上海也不像电影中那般一边做佣人一边还能唱唱周璇名曲的无产阶级文艺女。

《三城记》中房道龙在上海只能通过在街头贴寻人启事,日复一日地坐环城电车在人海茫茫中寻找陈月荣。

实际上当年陈月荣虽然确实干着佣人的工作,但是在上海底层社会也是如雷贯耳的人物,人称“三姐”。

是每天拿着根棍子走街串巷,进到店里马上有人让座有人斟茶的“大姐头”。

如《三城记》描述的那样,两人的初次相识是陈月荣在家乡为了生计而贩卖鸦片,被房道龙抓到,房道龙觉得她很可怜就放了她。

之后陈月荣在上海混出了一片天,房道龙也因此来上海投奔她。

两人的关系产生变化的节点看起来有些物质。

陈月荣是喜欢抽烟喝酒赌钱的好女孩。

有一天房道龙突然发现她身上的首饰都不见了,之后在她家发现了一叠当票,原来首饰都因为输钱了都拿去当掉了。

他就拿着当票自己花钱把东西都赎了回来交还给陈月荣(而不是电影中陈月荣为了救房道龙而当掉定情信物,房道龙之后又打劫当铺把东西都偷了回来)。

陈月荣从此改掉了喝酒赌钱抽烟的恶习,从此勤俭持家(Duang叔说自己童年中的妈妈会专门为他们父子留下一条内裤做其他内裤的补丁)。

原本陈月荣的母亲非常不喜欢房道龙,觉得自己女儿怎么能老和个古惑仔混在一起。

但是房道龙对陈月荣的母亲非常好,自己花钱给她们一家补贴家用。

陈月荣的母亲大受感动。

这种剧情基本每家每户都遇到过。

不久后三大战役让国民党政权变得岌岌可危。

害怕被共产党清算的房道龙便留下两个儿子逃往香港。

1951年陈月荣也将两个女儿留在了大陆,从澳门偷渡去香港,《三城记》中的这一段显得有些煽情得狗血。

实际上陈月荣并未被人丢下海,她确实在偷渡的船里憋得缺氧,同舱也有人被活活闷死,命大的她刚刚走出船舱就昏倒在了码头上。

在香港,两人的爱情才算真正开始。

他们的结合更像是同为天涯沦落人的依赖感。

当年因为从大陆逃往港台的人实在太多,很多在大陆呼风唤雨的国民党大官在香港过着落魄不已的生活。

房道龙说他看到国民党的将军在香港街头用报纸做碗向人讨饭,很多人都自杀了(《三城记》中改成房道龙的旧部,也许是考虑到台湾观众的感情)。

房道龙经人介绍到香港的美国大使馆当厨师。

工作几年后,大使被调往澳大利亚。

如果不跟着大使一同去澳大利亚,离开大使馆的夫妇俩很有可能在人口爆炸的香港找不到活路。

为了生计夫妇俩不得不再次做出离开孩子的决定,将年幼的Duang叔寄养在于占元的戏剧学校中十年之久,跟随大使到堪培拉。

当然这也和Duang叔的个人选择有很大的关系,当年他觉得唱戏不用做功课很开心,签约时根本不知道十年是什么概念,只是觉得三年感觉很短的样子,所以主动要求签十年。

十年间没有见过父母一面,没有离开过戏剧学校一步。

多年后他形容离开戏剧学校就像“出狱一般”。

而在Duang叔人生开始走向腾飞的这十年,房道龙的两个孩子在大陆正在经历他们人生中最为苦难的十年,他们在文革中因为父亲的原因受到冲击。

在文革后,房道龙终于有机会回到大陆寻子,并用Duang叔公司的资金资助两个孩子。

陈月荣晚年将二女儿接到澳大利亚一起生活,大女儿则选择留在老家一直过着普通人的生活。

也许是因为自己儿时的经历,Duang叔在年轻时并不觉得家庭是如何重要的事情。

他也像房道龙一样,把妻子儿子放在美国,自己发展事业(期间也干出了“小龙女”这样的事情)。

《龙的深处》拍摄完成后,Duang叔从来没有看完过这部电影。

他说自己母亲陈月荣从来没有看完过自己拍的任何一部电影,因为她看到自己儿子在电影里又是撞玻璃又是爬公车,又是从楼上摔下来又是被群殴的,非常心痛,一看就哭,不管Duang叔如何安慰她“这些是假的啦”都没有用。

而自己看到父母的亲身经历以后,才真正感受到母亲当年看不下自己电影的那种心情。

这部电影上映后,Duang叔开始计划在安徽买下大宅子让自己整个家族一同生活在一起。

但是这些宅子保护情况太差,Duang叔开始了漫长的修复工程。

但没有等到这些宅子修复完成房道龙和陈月荣就去世了。

Duang叔前两年将其中几套宅子捐到新加坡,在网上引起巨大争议,这些都已经是后话了。

客观来说,《三城记》拍得诚意十足。

除了晋绥军这个帮穿得过大以外,绝大多数细节都能在《龙的深处》中找到出处。

《龙的深处》中历史纪录片中当街处决的场景。

张婉婷说这是让她最为震撼的镜头。

当年为了《龙的深处》他们去世界各地寻找中国近代纪录片,其中也找到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

但是大陆的审查机构往往因为觉得这些镜头太过血腥而早早就剪掉丢弃了。。

为了拍出抗战时期上海的真实感,剧组专门找到上海的老弄堂作为外景。

有一幕航拍更是找到上海正在拆迁的地方。

演员表演方面,各位演员也演得十分卖命。

汤唯亲自上阵还原了陈月荣女儿所说的当年妈妈挑着她们回家的场景。

刘青云为了这部电影专门学了拉二胡。

井柏然那一摔也是剧组原本没有安排的。

井柏然摔完以后没有出戏,爬起来继续演完这一幕。

实际上这一摔非常合理,因为雨天过后这些朽掉的木板前面那个人踩断了,后面那个人绝对是被坑死的。。

本人亲自试过。。

完全控制不住。

但影片为了迎合文艺电影的需求,为了在严格的审核环境中求得生存,对这两个人的经历做了太大的改动,加入了过多浪漫色彩过浓的桥段,反而失掉了《龙的深处》中那种震撼和感动。

房道龙和陈月荣的故事实际上并不像电影里面那样传奇,甚至连纯情的程度都要打个折扣。

但是他们和他们身边的人几乎经历了那个历史时期的中国人能经历的一切。

日本人的屠杀,国共之间的殊死争斗,难民潮,旧上海的底层,香港的底层,大陆的文革,骨肉分离,骨肉重聚,中国人经历的太多了,流的血真的太多了。

可惜,在这个浮躁的时代,《三城记》没有办法安安静静又充满勇气地将这一切展现出来,也没有办法得到人们安安静静的感受。

好在还有这部《龙的深处》,好在房道龙在银幕上留下永恒的回忆。

也许过上很多年,《三城记》能够重拍,也许到那时,人们能真的通过电影反思这个民族曾经经历过的一切。

 2 ) 信息发达时代,我们还可以用力的爱吗?

又是一部张婉婷的作品,还是一如既往唯美的场景与音乐,但是似乎缺乏以往的细腻,整部电影就如主角一样,略显粗犷。

战乱年代的爱情,有几分让人悲悯,甚至有点羡慕,在物质条件极大进步的同时,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似乎变得略显单薄。

电影里,印象最深的镜头还是几次的火车月台场景,我也一直喜欢老火车站的月台与铁轨,那时候的交通太不发达,月台成了人与人之间离别与重聚最重要的地方,那时候的一次离别,是多么不舍,因为谁也不知道下次什么时候再相见,甚至都不知道还有没有再见!

而每次重聚又是多么不容易,所以每次的相拥都是多么用力,一辈子,一个人,一份情,等待是充满了深刻感情的!

科技的发展,让我们的交流变得无比便捷,但是,却似乎减少了思念在感情中的比重,由此让感情变得不再如以往那个时代那样的深厚!

所以,在这个时代,我有时候还是会羡慕古人那种“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的思念而不得之情!

感情来得太容易,去的太快!

长情的人,似乎越来越少了!

另外,就电影而言,还是有太多值得诟病的,演技就不多说了,最让人感到些许失望的是,电影本身赞颂了爱情的同时,确似乎把亲情放在了一边!

或许这是战乱年代的一种取舍,一种悲哀。

毕竟这是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现实也是如此!

就如佛说,这是一个婆娑的世界,婆娑即遗憾,没有遗憾,给你再多快乐,你也不会感到幸福!

三城记即使太多人说这不是一部好电影,但是我的观点始终都是,只要电影人在其中投入了精力,投入了情感,即使有点瑕疵,我也感谢电影人给我们带来的每一部作品,我愿用心去发现电影的美,每一部电影都会有他的成就,我也都会有所收获!

 3 ) 战乱中的爱恨离愁

对导演张婉婷有特别的偏爱,因为秋天的童话和玻璃之城。

秋天的童话的经典在于它的内敛,在于它可以将一种感动珍藏,而这份珍藏不会因为时代的久远而失色,每次展示在观众的面前,都会有种温謦如初的感觉。

玻璃之城讲述了一个跨时代的凄美的爱情故事,唯美的画面,悲伤的故事,该片带给观众的启示和思考让该片的艺术性和故事性都达到了一定的高度。

这次对三城记格外期待,三城记讲述了成龙父母的真实故事,演绎了一段辗转安徽,上海和香港三座城市之间的爱情故事。

两对恋人在战火纷飞颠沛流离中追逐爱情,在那一个生存都无比艰难的时代,互相温暖彼此的生命。

在那样一个动荡的时代家庭都是支离破碎,爱情更是被了无奈,悲情和离愁包围。

男主是个只认识几个字喜欢说脏话的大老粗,但是却是个简单的好人,对自己生病的前妻不离不弃,为了筹钱买大烟给老婆续命不惜冒着生命危险去当特务。

对月容的感情也是很执着很坚持,他为了养活全家和躲避追杀跑去上海谋求生存机会,即使冒着头被枪击中的危险也要从公交车下来追月容,是爱情让人变的如此勇敢嘛?

女主知书达理,嫁到城里吃公粮的生活,可是战乱改变了她的生活,丈夫去世她为了养活全家买卖黑货,卖笑,打伤人,月容也是个充满了勇气和为爱情坚守的女性。

电影里的每个人物都像是在洪水中挣扎,跟时代的大环境比每个人物都很渺小无力,他们起起伏伏,随波逐流,他们想抓住对方彼此照应辅助,可是又改变不了命运,被冲散,被分离。

结尾处两个人的团聚也是带有时代阴影的,毕竟和家人孩子不能在一起。

影片的结尾让我紧张到心跳加速,无法呼吸。

<图片1>很久没看到这样感人的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看完之后又相信了爱情。

珍惜现在,珍惜已有。

两个主角的的演技都相对成熟,能控制每一句台词和动作。

电影比起大多数国产影片还是值得一看。

 4 ) 一代巨星诞生记

这部电影讲的是一段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而故事的主人公,便是一代国际巨星成龙,的父母,房道龙和陈月荣。

故事的开始,陈月荣因为战乱死了老公,为了生计她回到乡下安徽干起了贩毒的行当,却不幸被海关房道龙抓个正着,关进了小黑屋,难道一代国际巨星会这里诞生吗?

(等等,有小孩子在啦!

)房道龙见月荣身世可怜,便放走了她。

你们别看房道龙是个外表霸道内心善良的海关人员,其实他的真正身份是一名国民党特工。

在一次秘密行动中,他被日本鬼子抓走了,差点人头落地。

虽然捡了条命,但他回到家里却发现老婆病死了。

在葬礼上陈月荣居然神奇地出现,原来她早就认识房道龙老婆了,现在一个没了老公,一个没了老婆,看来我们的国际巨星应该要诞生了吧?

(发展也太快了好吗!

)道龙和月荣在短暂的安逸生活中日久生情,直到一天晚上道龙被同党刺杀,死里逃生的他只好跑到上海躲藏起来。

后来月荣在村里被富豪抢亲,错手伤人的她也被迫逃到了上海。

两人再次相会,却很快又遭到了不幸,房道龙被追杀到上海的同党打伤了头昏迷不醒,月荣便日以继夜地照顾他,终于有一天道龙醒来了,这苦尽甘来的时刻总该有人诞生了吧!

(并没有!

)两人过上了小康生活,在新年的晚上到屋顶上饮酒共舞,但命运总是如此弄人,此时他们偏偏遇上国民党在上海清理门户,也就是说房道龙不能在这个城市待下去了。

于是他们决定逃到香港,因为成龙在那里出生的嘛(这不是原因好吗!

)。

在他们将要通过关口,将要结束颠沛流离的流亡生活时,月荣却临时改变主意,要留下来照顾她妈去了,并答应过一段日子便会与道龙相聚。

后来月荣履行诺言偷渡到香港,但在即将到达彼岸的时候被扔了下水,岸上的道龙见状也跳了下去,两人在污浊的水中拍起了唯美的慢镜头,你说如此美妙的时刻是不是该有人要诞生了呢?

(总得先救上岸吧!

)经过岁月的蹉跎,命运总是交错的两人不再分离,在香港过上了稳定的生活。

几年以后,我们的一代巨星诞生了,这个故事也终于可以结束了。

 5 ) 徒劳的爱

文/梦里诗书 三座城间战火纷飞,乱世浮萍的爱恋,本已《三城记》会是犹如《乱世佳人》般的典藏,但电影无论是从组织能力还是剧情架构上皆若同一盘散沙,难以入戏空洞的情感渲染,为人的只是冗长与难耐,辗转三城的奔走,不过仅只是一场徒劳的爱。

据闻这是一部根据成龙父母经历改编的电影,就蓝本言这确是一个赋有传奇色彩,呈现战火中命运与爱情的故事,但就是这样一个故事在经过回炉加工变成电影之后,却变的如同鸡肋般,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对于一部呈现爱情的电影而言,《三城记》对于爱情的把控是全然失衡的,生硬凌乱的叙事,不曾有何般真正能动情以细腻之处,小人物在大时代中的悲欢离合,并未有能得见于小的动容,人物塑造欠缺须有的奠基,仅只是按部就班,如同完成作业般的生硬讲出了三段式的分分合合,这种几近无差别的分合使得电影主线的塑造欠缺了波澜。

刘青云与汤唯及一众配角的选角,同样并没有人给演技上的惊艳,所有的人仿若都是从它作的戏中走入了《三城记》,刘青云的配音无疑是此剧最大的问题,而汤唯更仿若是一个被定了型的演员,不论是台词还是演技都还是那个透着一成不变的文青女,汤唯是需要被定型的演员,她的美感是需要与电影特定人物结合的,而不是一个能胜任所有角色的万能贴,至于秦海璐与井柏然的辅线更是不尽如人意的。

战争的苦难并没能成为其中的引索,而只是一味的为了呈现战争苦难的苦难,《三城记》里例如背景音乐很多元素都是与内容断层的,战争的悲剧色彩对于剧情主线的推进更近乎毫无关联,这样未尝与内容相结合的呈现,虽令观众感受到了战争的苦难,但却并无法真正融入其中,就仿若在一场电影中看了令一个小故事般,而音乐与镜头更只能感受到剧组的自嗨,在一个苍白的故事之下,再好的镜头质感和音乐都无法挽回剧作的败笔。

用文艺沉闷的手法去拍一部本跌宕起伏的爱恋,当战争的苦难中呈现爱情,却又被剥离了战争,碎片化的三城之爱,何以不会是徒劳无力?

 6 ) 三城记有感

嗯,还是喜欢看小众的文艺片,“三城记”,评分并不高,以战乱时期的爱情、亲情为主线的题材,是关于成龙父母的爱情故事,在我看来就是中国版的乱世佳人,乱世浮沉爱弥坚.故事简单,其实我看完最大的感悟是那时代的爱情都可以这么执着而坚贞,而现在谁都不敢说自己拥有的是爱情,好象只是相互斟酌考量后的差不多而已吧……

 7 ) 关于苦难与坚韧

连着看了《三城记》和《茉莉花开》,于是也想对比着两部片子。

相较月荣,我觉得茉、莉和花三代女性身上实在看不出太多的女性坚韧。

月荣在丈夫遭遇意外后,用扁担扛着两个孩子回家,这时的茉正穿着美丽旗袍依窗而望,不顾身后孩子的哭闹。

月荣可以可以毫不迟疑地把枪射向侵犯自己的土豪,茉却迷失在自己母亲姘头的狼爪下。

至于莉,既然无法忍受丈夫家中的贫寒,用自己无法生育的错误惩罚他人,那么她也不会向月荣一般,到上海,到香港,冒着种种危险,去寻找自己心爱的人。

道龙令我非常欣赏,那样的年代,普通人,能活成如他一般,已是成功。

没有大的眼界,不可能把握时代的潮流,但敢爱敢恨,敢作敢当,为病妻尽心竭力到最后一刻,心存善念,在盘剥百姓的位子上,虽已分不清黑白,虽也鱼肉乡民,但有所为有所不为。

对月荣一见倾心,两情相悦,便不再犹豫,虽有诸般困难,亦不回头。

我们用喜爱用当代的价值观要求过去的人,但当代人在当代生活中,能做到如道龙一般,已是优秀至极。

两人的感情,颇多细腻之处,但最是乡社对唱一幕最是动人。

周师傅亦是出尘,对心爱之人,发乎情,止乎礼。

虽万般喜爱,但若不能在一起,亦不生怨怼,飘然而去。

常人虽做不到,但这样的理想总能给后人一些启发,因为这样的洒脱是当代人所缺乏的,宽容了别人,亦宽容了自己,更加的美好。

收买华的死有些仓促,但细想之,那个时代的人,都要面临如此仓促的死,或者是任何时代任何人。

没有解释的机会。

在他身上也没有承载任何的历史使命,就是最普普通通的一个人呢。

但他在素味平生时帮助他人,留给了一个女孩最美好的爱恋。

虽普通,却动人。

仇大姐和收买华都是很好很好的人,一开始,带着那么多好吃的去看月荣,之后更带着月荣寻找营生。

这是乱世的一个童话啊,乱世人心如豺狼,如一开头中夺了孩子口中鱼骨的乞丐,因为最基本的生存都很难。

但越是这样,亦越会有发光的心灵,因为正是守望相助,才令得我们走出了那一段困难?

 8 ) 战火中的爱情

故事很完整,情节交代的很清楚,有故事,有情节,有内涵,有灵魂。

汤唯、刘青云都是实力派。

悲伤的抗战时期四处漂泊的爱人和家庭,不美的爱情片 ,那样的年代苦是多些 ,也许束缚少些 ,自私可以变成自由房道荣对月荣说的一句话,“反正在这样的时代,我已经分不清什么是对什么是错。

在这样一条路上,哪里有好人坏人,都只是一群可怜人,只是制度的牺牲品而已。

 9 ) 从宋家皇朝到三城记,实力落差,感觉像是换了个导演

喜欢张婉婷完全是因为她拍过宋家皇朝和秋天的童话,前者是一部非常认真的历史片,后者是一部不折不扣的爱情片,两本都非常好,但是这次的三城记,题材包含了两者,倒叙+自述的形式描述与记录了在三个城市颠簸流转的苦难恋情,剧情衔接基本靠自发式的情感升华与代表地点转移的城市风景照,而这些镜头百分之90都不指向人物内心,生硬的衔接造成了一种画面与剧情完全脱节的观感,十分糟糕的体验,同样是景的运用,聂隐娘的层次就是十分丰富,景越美镜头越慢越体现了聂隐娘自身对世界的认知与现实强加给她的概念冲突,越是突出聂隐娘内心的矛盾与挣扎,从而映射出聂隐娘这个被完全边缘化的角色在大环境下的孤独的疏离感,这样的对比强烈而又干脆,侯导确实牛逼。

感觉再说下去要变成聂隐娘窗口了,总之三城记我最多打两星,总结一下我的观感:画风不统一,配乐跟不上,作为历史片只刻画苦难赚眼泪,作为爱情片认为刻意做作场景太多不自然,汤唯一开口还让我分分钟出戏,简直烂透了,分分种让我变毒舌得节奏。

p.s. 推荐贾樟柯的二十四城记

 10 ) 用菜做比喻的话~阿华是碗白米饭

如果房道龙是劲道十足的辣子鸡丁,陈月荣是暖人心脾的排骨汤,仇肖玲是诱人的小龙虾,那么阿华就是一碗热气腾腾的白米饭。

虽然在电影里,不是那种一出场就是个性非常鲜明的人,但是却有种米饭特有的软糯的感觉,特别像那种用木甑蒸出来那种,大火蒸,当水变成蒸汽,缓缓的上升时,飘出的那股带着木头味道的米饭香。

我喜欢他一出场那副大智若愚的感觉,眼镜片后看穿了房道龙闪躲的心思,又烂好心的救人的模样。

我喜欢看仇肖玲带着上海式风月场所的笑,在众生里兜兜转转,一个转身,撞见了阿华,变成少女羞涩的模样……他身上有太多类似普通人的特性,偏偏让人特别的喜欢,打心眼里的喜欢。

最后他死了,以一种有点滑稽的方式。

他带的不是定时炸弹,他是太多太多的手表。

阿华死了,对于我而言,电影也结束……

《三城记》短评

有刘青云也看不下去,不如午睡。

7分钟前
  • pp
  • 很差

还不错但是看到最后发现是成龙父母的故事………十三磅巨婴还上新闻,成龙要不要这么屌………

10分钟前
  • DC
  • 推荐

作为一部爱情电影,叙事沉静而又沉闷。主题探讨了战争年代的亲情和爱情。结构虽是散文体,却形散神也散。还是矫情了些。剧作上断层的叙事加上汤唯分分钟的出戏依旧难以入戏,刘青云、秦海璐表演沉稳中带着惊喜,汤唯似乎只有李安能发掘出她的潜力。井柏然发挥随性而自然,但他魔性笑声依旧是最大亮点!

15分钟前
  • 二月鸟语
  • 较差

刘青云太文艺,却要演个没文化的老粗;汤唯很粗放,却要演个知书达理,做事却离经叛道的角色,你觉得这电影还能看吗?反正我睡着了2次,不如剪片花看看。

20分钟前
  • Quester
  • 较差

情何以堪

24分钟前
  • zang兮兮
  • 较差

最后一个秦海璐透过光看鸡蛋的镜头镜头,个人觉得是影片最有味道的镜头,汤唯的角色塑造很容易想到章子怡的太平轮,但是演员拿捏上少了一份动情之处。

26分钟前
  • 沃不特森
  • 还行

张婉婷做为女性导演,镜头下乱世、战争、苦难也细腻的让人动情。娓娓道来的故事整体很平稳,没有什么高潮戏份,贯穿始终的冷色调渲染了大时代变迁的无奈、有情人颠沛流离的辛酸;结尾色调回暖重燃希望。汤唯的造型和表演会让人不自觉想到黄金时代,最喜欢两个人河边弹奏一场戏。@传奇时代影城

29分钟前
  • 曾海绵🌈
  • 还行

依舊是張婉婷和羅啟銳的亂世煽情,可惜已經變得十分廉價,讓人看得出戲,且坐立不安。1.5星。

32分钟前
  • l.m.
  • 很差

阿炮父母的爱情故事,果然,乱世之下的格外感人,三座城市,两个恋人,一个时代。

37分钟前
  • 一直一直幸福
  • 推荐

实在不能因为我喜欢张婉婷过往的作品就给同情分...实在有点闷,没啥亮点。

40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较差

果然不出所料,原本最期待的组合也力不从心了,都到了我宁愿相信这是个虚构的故事的程度。

43分钟前
  • JoeyLu陆柏宇
  • 很差

女导演还是太过于浪漫主义了。总会跳tone到太平轮、黄金时代。汤唯真是一点儿演技也没有啊。

46分钟前
  • 变形的文科生
  • 还行

《岁月神偷》与《太平轮》的结合体,乱世浮生的小人物与时代的波浪抗争,这样的题材和故事其实都大同小异,也没啥新意,但本片不是什么的悲天悯人的传奇故事,罗张二人组的细腻镜头拍得就是小人物的悲欢离合,三座城池,两对恋人,一个时代

49分钟前
  • 乌鸦火堂
  • 还行

本片有一个亮点:汤唯唱曲。从色戒《天涯歌女》开始她就一展歌喉,再到晚秋和三城记,其实汤唯唱法很老式,但放到电影里,声音的魅力也被放大了。过去几天,耳边还会想起《永远的微笑》的旋律。

53分钟前
  • 胖胖谢景行
  • 较差

这部戏汤唯演的一般,但是秦海璐很出彩,她真是演什么像什么。

56分钟前
  • 幸福的女人
  • 还行

汤唯的演技呢?

57分钟前
  • NONAME
  • 较差

一种看《情深深雨蒙蒙》的感觉,抗战背景下甜腻造作虚假的儿女情。

1小时前
  • 朱熠
  • 较差

时局动荡

1小时前
  • 慈悲鞋底
  • 还行

拍得用力,却不好看。太满。多一些留白或许更好。秦海璐一直是个好演员。

1小时前
  • 不良生
  • 较差

井柏然演得令人惊喜地好呢

1小时前
  • 陆东东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