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王:死亡救赎

金刚王:死亡救赎,金刚王,The Wrath of Vajra

主演:释彦能,刘承俊,雅玫,南贤俊,姜宝成,刘勇,池内博之,仓田保昭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13

《金刚王:死亡救赎》剧照

金刚王:死亡救赎 剧照 NO.1金刚王:死亡救赎 剧照 NO.2金刚王:死亡救赎 剧照 NO.3金刚王:死亡救赎 剧照 NO.4金刚王:死亡救赎 剧照 NO.5金刚王:死亡救赎 剧照 NO.6金刚王:死亡救赎 剧照 NO.13金刚王:死亡救赎 剧照 NO.14金刚王:死亡救赎 剧照 NO.15金刚王:死亡救赎 剧照 NO.16金刚王:死亡救赎 剧照 NO.17金刚王:死亡救赎 剧照 NO.18金刚王:死亡救赎 剧照 NO.19金刚王:死亡救赎 剧照 NO.20

《金刚王:死亡救赎》剧情介绍

金刚王:死亡救赎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金刚王(释延能 饰)有这一段悲惨的童年遭遇,年幼的他遭奸人拐卖,被卖到了日本的哈迪斯神社,在那里,等待着金刚王的,是充满了鲜血和汗水的残酷训练,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将他塑造成为令人闻风丧胆的冷酷杀手。 金刚王成功了,练就了一身技艺的他最终成为了组织内部的第一杀手,之后,金刚王借机逃回中国,并遇见了南少林宗师,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没过多久,哈迪斯组织就在南少林的脚下建立起了一座高大的客家土楼,在那里,有着三个传说级别的擂台,各地高手汇聚于此,一争高下。然而,日方真正的意图,其实是从精神上摧毁中国人民抗日的意志和信心。得知此事,金刚王挺身而出,与自己的东家为敌,走上了擂台。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超异之荒漠地球午夜火车人造正义大蛇3:龙蛇之战美丽心灵七龙珠哥谭第二季心灵驿站哈约哈拉悬棺迷尸恶作剧2吻神舞飞扬春闺梦里人光之战纪-ZUERST-超级无敌掌门狗:企鹅的复仇无人驾驶家有公婆特战先锋晴~综合商社之女~双宿单飞画魔人繁城之下毛泽东和他的卫士三星营养午餐人工智能杀人屋下一个素熙好想告诉你第一季红旗渠我的掌门女友第一季始于赌约的告别之恋

《金刚王:死亡救赎》长篇影评

 1 ) 牵强 更多过 合理!

可能口味被(成、李、甄)养叼了,所以看完了后,没什么能回忆的!

自己感觉有以下缺点:1、设定不好:主角是日本的前杀手(虽然是中国人),观众代入感不强,打日本人时,没什么热血沸腾的感觉。

2、动作有点假:摆造型时,力量十足,打到人身上时,感觉受力了,武术水平不够到位。

3、情节几乎没有:既然没有情节,也没什么写的了。

4、没什么亮点:好像主角有个绝招,气功波?!

最后结尾时一下,感觉好挫!

给个特技什么的,雨水飞溅下(电影中看起来好假,特技不到位)。

5、恶搞有一点:什么哈迪斯?

真好笑啊!

起码从日本神话中找个名字啊!

6、重复:好多动作重复了,慢镜头出现的不是地方;而且互击动作太多,看的像吐(A打B一拳后,B受击趁机打A一拳,还两败俱伤?

明显A受的伤害要小一点嘛!

除非B旋转或扭腰什么的,增加些离心力)

 2 )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第四代功夫片

   功夫片曾经是帮助中国电影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敲门砖,也是中国电影人为世界电影贡献出的一种全新类型片种。

然而近几年,功夫片却难掩其颓势,尤其当好莱坞借助其先进的特效技术,将动作片上升到了飞天遁地无所不能的地步时,中国的功夫片已经很难单纯通过肢体搏斗再次做到让观众目瞪口呆的效果了。

   因此,当罗永昌执导的《金刚王》打出“第四代功夫电影”的旗号时,其复兴功夫片的野心不可谓不大。

释行宇乃少林传人,其硬桥硬马的功夫底子自然无可置疑。

然而仅凭一个释行宇,便敢大言“第四代”,恐怕只会惹人嗤笑。

   看过《金刚王》这部电影后,的确能感觉到罗永昌的煞费苦心。

影片中的武术设计,可谓花样繁多,涵盖了摔跤、散打、巴西柔术、日本跆拳道、美国自由搏击。

为此,导演不惜在电影里安排了一支远征军,并让里面的美国白人、黑人作为主要角色与主角和反派们大打出手。

   另一方面,本片以传统功夫片的经典形式——闯关,作为影片叙事的主要结构,瞬间便让热衷于功夫电影的影迷倍感亲切。

闯关的形式让人想起李小龙的遗作《死亡游戏》;而暴坛、伤坛、绝坛三大坛主的设定,则让人忍不住想起香港另一部让人津津乐道的Cult电影《力王》里,男主角在监狱里独战东、南、西、北四仓天王的设定;而男主角先是受邪恶组织哈迪斯培养,后又反出哈迪斯,最终消灭这个邪恶组织的情节,更是在《冷血十三鹰》、《龙虎门》等功夫片中常常出现。

   如果仅仅如此,那么这也不过是罗永昌抒发自己对功夫片热爱之情的致敬之作,远远谈不上对功夫片的革新,更谈不上“第四代”。

真正让人眼前一亮的,其实是影片的镜头调度,学习了好莱坞最新动作片的视觉特效手段,瞬间让电影的视听效果与传统功夫片大异其趣。

从这一点上说,称本片为“第四代功夫电影”,倒也不算全是虚言。

   具体而言,在男主角金刚王与暴坛坛主狱霸金刚的战斗中,导演运用了好莱坞动作片导演扎克·施耐德的招牌镜头调度手段,在打斗中穿插使用常速镜头和慢速镜头。

这套手法在好莱坞称之为speed ramping,即“速度曲线”的意思。

当然,香港早期功夫片里不是没有这种拍摄手法,但用法却完全不同。

   早期香港功夫片,会在一套完整动作的最后,插入一个慢速镜头,其意义相当于一个“句号”,来强调这套动作所产生的“结果”。

常见的表现形式是,主角最后的致命一击打在反派身上时,镜头突然变成慢速,反派缓缓吐血、挣扎、倒地。

   而扎克·施耐德对速度曲线的使用则不是这样。

在《斯巴达300勇士》和《守望者》两部电影中,慢速镜头穿插在常速镜头中,不是表示一个动作的终结,而是强调一个动作的节奏感。

这就是为什么人们常说扎克·施耐德的电影好像MV一样动感十足。

   《金刚王》里释行宇与狱霸金刚的打斗也是如此,男主角每一次挥拳、击打、躲闪,都会用慢速镜头突然穿插进来,以至于观众仿佛能亲身体验那击打之下的力量感。

心脏随着常速慢速镜头节奏的变化而跳动着,每一次打击到对手身上都让人身体为之一震,只看得人血脉贲张!

   到了第二场男主角与伤坛坛主魔尸金刚的决斗,为了表现魔尸金刚疯猿速度的疾速诡谲,导演又放弃了速度曲线的运用,而以复杂的长镜头调度来完整展示疯猿的四处游走。

在这一个段落,导演似乎又回归了传统动作片的调度手法,以吊威亚的方式、以跑酷般的动作,来表现男主角与疯猿的打斗。

   当男主角与疯猿游走到桥座顶上时,这场打斗进入了一个高潮。

脚下所能够踩的地方只有方寸之间,一旦掉下去,则是万劫不复。

这种刀锋上的舞蹈也是香港传统动作片常爱表现的段落,远可追溯到李连杰主演《黄飞鸿》里,黄飞鸿与铁布衫严振东在竹梯上的大战,近则让人想起甄子丹主演的《叶问2:宗师传奇》里甄子丹与洪金宝在木桌上的对决。

   而最终场的决斗,男主角与绝坛坛主冥神金刚的对决,则又参照了好莱坞《黑客帝国3》之中的雨中大战,也就是超高速摄影。

高速摄影所形成的慢速镜头不完全等同于扎克·施耐德一快一满的常速镜头与慢速镜头穿插使用,高速摄影更强调的是动作的造型感。

   扮演金刚王的男主角释行宇和扮演冥神金刚苍生大介的刘承俊,都有一身完美的肌肉,当他们脱下衣服,在漫天的雨点中以高速摄影的方式一拳一脚地做着生死相搏时,这种造型的美感远远大过了动作本身的狠辣。

   而最让人叫绝的则是,这种表现形式恰恰与这场决斗的主题相呼应。

如果说,第一场与狱霸金刚的决斗,比的是力量,所以用速度曲线的表现形式来呈现;第二场与魔尸金刚的决斗,比的是速度,所以用长镜头调度来表现完整动作的流畅性;那么第三场与冥神金刚的决斗,比的则是心。

二人都有着不得不战的理由,也有着绝不可改变的信仰,更有着必胜的信心。

因此,他们所拼的,已经不是招式,而是心境、是武德。

最终,男主角金刚王在自己哥哥的呼唤下,以爱之心战胜了冥神金刚所代表的哈迪斯战之心,赢得最终胜利,也是对这个主题的再一次强调。

   《金刚王》的三场决斗,既让人看到了传统功夫片表现形式的再一次精彩呈现,也系统地运用了好莱坞动作片里视觉特效的表现形式。

整部电影的视听感受酷劲十足,非常新潮。

《金刚王》所反映出的融合创新态度,是否真的能革新功夫片的表现形式,以开启“第四代功夫电影”,现在说还为时尚早,但导演罗永昌的努力,至少是值得肯定和赞扬的。

只有这样不断地摸索和创新,中国电影才有希望走出自己的一条路来。

 3 ) 《金刚王》:亲情救赎的功夫

功夫片一直是华语电影的热门的类型。

当我们的功夫电影产量越来越多,细微的区别也越来越大时我们不得不梳理一下这个类型的来龙去脉。

从最初的“硬打”到后来戏份中越来越多的“文戏”,中国的功夫电影其实也一直奔走在寻找国际化的路上。

从胡金铨开始,人们似乎不再热衷于纯粹的“打”,而要总结出“打”的哲学意义。

在《侠女》里,武打甚至成了一种修饰,更多地在讲人们心中就纠结和自我救赎。

而《英雄》这样的电影,更多是在寻找“打”的意义。

在这部电影中,“打”的意义早已超越了个人的爱恨情仇,开始与“天下”有关。

而李安的《一代宗师》,是在寻找“打”的诗意。

在他的审美中,打不是徐克式的飞檐走壁、腾空驾雾,是一个人心中的诗意,甚至是一群人心中的诗意和通向彼此的有效语言。

功夫电影,也从硬功夫的视觉效果,开始转向心灵,转向天下,转向更广阔的未知领地。

现代化的电脑特技给功夫片插上翅膀,让那些习武之人有了更为逼真的,上天入地的本领。

但它也像一个双刃剑,让人们在满足视觉的同时忽略了电影其他的养分。

相对来说,《金刚王•死亡救赎》(以下简称《金刚王》)是一部纯粹展示“功夫”本身的电影。

这部电影从开始到结束,几乎只用“武”来说话。

为了那个关乎民族荣誉的“金刚王”,更多人选择了硬打硬拼,甚至选择牺牲。

而那个曾经修身少林的年轻人却懂得武强身,禅修心的道理。

在整个民族的危机之时他遵从师命选择挺身而出,并连续战胜金刚神社的三员大将,保留住了民族尊严。

如果换一种角度看,这也是少林与金刚神社的对战,是两种不同信仰之间的对战。

对于两个阵营内的人来说,“强者”都是他们的目标,而达到目的的方式却截然不同。

金刚神社用大量的杀戮来体现强者精神,而少林精神更主张在平时修身养性,在大难来临之时做到绝不退缩。

在一次次硬对硬的对决中,“金刚王”内心的禅意最终给他挽回了胜者的身份。

在单线故事下讲述一个简单的道理,用更多的时间来修饰片中的武戏是《金刚王》的特点,也是这部电影的亮点。

对战两队的阵容各不相同,心中的理想各异,他们却用一个交汇点展现自我。

占据绝大篇幅的武戏勾起我们儿时的回忆,让我们想起香港功夫片盛行时那些为民族荣耀而战的英雄。

但《金刚王》不是简单的怀旧,是要给人们展示真理存在的途经和普世价值观的潜在的力量。

作为影片中的唯一女主角,枝子在《金刚王》中具有柔化电影线条的作用。

她与片中的孩子们构成弱势群体,让金刚王的存在更具有意义。

作为这部电影最弱小的角色,她让这部看似冷冰冰的电影变得温润。

虽没有缠绵的女儿情长,但她为真理和真相挺身而出的勇气也一点不逊色于电影中的男人们。

曾看过一部叫《勇士》的美国电影。

影片讲述了兄弟二人在拳台上的相见。

在生死关头,天生的亲情让他们成了亲密的敌人,一场激战最后让他们原有的裂缝弥合,身体上的伤痛过后他们的内心都发生巨大的变化,曾经的隔膜早已不在,变得亲似一人。

《金刚王》也讲述了这样的兄弟情。

曾经对哥哥的愧疚在获得哥哥原谅之后被转化成了无穷的力量,最终让“金刚王”赢了这场战斗。

如果说金刚王救赎的是一个民族的尊严,我们不得不说,是亲情救赎了功夫,救赎了金刚王。

 4 ) 如果没有剧情,没有对白,这会是一部不错的功夫片。

冲着释行宇终于当了主角,冲着剪接很有气势的预告,还有请”中国三大名导“拍的宣传片,对《金刚王》这个电影还是有很多的期待。

释行宇可以算得上真从少林寺学出来的,基本功自然不在话下,释行宇的动作跟他憨厚的样子一样,不如李连杰/吴京这种体院训练出来的干净飘逸,可是一拳一脚都颇显力度,连贯刚猛,特别是架势,马步很稳,真对得起少林这招牌。

周星驰的《功夫》,甄子丹《导火线》,刘德华《新少林寺》,一直在配角地带晃悠,可是每次出镜都算留下脚印,让人记住了。

长相如此,想挑起动作片一哥估计是没戏了。

在华语武打片市场这个环境,长相永远是大于你的本事,这很悲哀,所以Tony Jaa只能出现在泰国,中港台的市场是不可能给你这个机会的,Tony Jaa那长相来中国一辈子也出不来。

如此看来释行宇能担纲主角实属不易,同时也说明了中国真的缺少新一批的领头武打明星了。

《金刚王》的故事剧情,恕我无礼,基本可以忽略不计的。

中日恩怨这个被重复了1万遍的背景,并没有被赋予任何新鲜血液,反而更比一般电视剧的台词更加无聊。

释行宇本来就不是一个演员,你还给他配那么多生硬的台词,让人没有一秒钟入戏。

如果你要用“爱国”或者“民族情感”这些元素,你就把它包装好,拿出点诚意来,不要粗制滥造,做得那么假反而让人有抵触情绪,适得其反,将严肃的题材娱乐化,肤浅化,标签化的后果就是很多人觉得那本来就是一场漫画一样的游戏。

影片开始,池内博之,仓田保召的出现,让我对接下来的剧情甚至有了些期待,可很快我就被证实,这两名日本演员是来打酱油的。

仓田保召是什么人???

银幕上把空手道打得最漂亮的几个人之一,动作干净,快,狠。

你让仓田保召演一个武打片,不让他打两下,这是浪费资源,严重的浪费资源。

你让我们这些看《精武英雄》长大的人如何能够接受这样一个伤心的结果?

等到花儿也谢了之后,第一场主要打斗开始了,这时好像变成了另一个电影。

从武打设计,到拍摄技巧,都非常有意思,“罗汉睡觉”是这段打斗的点睛之笔,少林拳法标志动作+MMA的诠释这种想法很天才。。。

打斗的时间长度也让人满意。。

是的,长度有时候还是挺重要的。

第二场重头戏是跟一个韩国的舞蹈演员打。

这里可以慢慢看出来,在动作上,这部戏真算是用了点心的。

你能看到很浓的袁和平的影子,威亚基本处于“锦上添花”的状态,有时候就拽一下下。。。

不会因为过多的威亚影响打斗整体的质感。

一段长时间的装B跟唠叨扯皮之后,第三段武打在两位主角内展开。

最后这一场对决拍得可以说很视觉上很漂亮,很多慢镜头的运用,可能是想展现两个壮汉的力量。。。

特别是刘承俊的肌肉,在雨天里拍得像男士用品广告一样。

我们仿佛又看到了《英雄》或者《300》。

慢镜头虽然拍得很漂亮,可是弱化了打斗的节奏还有紧张感,我个人猜测是刘承俊的身手其实并不是很好,这么大的肌肉,在动作的连贯性还有速度上肯定有些慢跟生硬,完成得也不会很干净。

用一般的速度拍,应该是不那么精彩的。

释行宇身为少林正宗,这部电影里所需要对打的三巨头,没有一个是真正意义上的武打演员,一个巨人,一个跳舞的,一个肌肉男。

这三段武打风格不同,拍摄手法也不同,算是三段小品,虽然看出了武指/摄影的能力,不过是不是能有一个贯穿始终的风格会更完整?

如果能配对更合适的专业武打演员,用更统一的拍摄手法,会不会更精彩?

我不知道。

电影整体来说,是烂得一塌糊涂,唯一值得看的就是武打部分的确没有让人失望,再强调一下那三个巨头都不是真正能打之人,所以能打成这效果,也算实数不易了。

而释行宇的这次尝试,也证明了他的确还没有到能自己担纲主演的火候,我相信他是有实力的,但这次的团队太差了,如果把他往Tony Jaa,Iko Uwais那个风格去引导,应该是不错的。。。

唉,定位啊。。

定位

 5 ) 比B级片的线,高那么一点!

#金刚王之死亡救赎#个人简评:中为洋用,中洋融合恰当的新一代硬派功夫电影!

拳拳到肉,步步偶尔小惊心!

抱着看B级动作片的心态去看这部电影或许你会有意外的小惊喜吧,然而或许是剧本本身的硬伤,试图用一个远得我们太遥远的故事(虽然并不是难懂),或者说是其他民族的故事,实难让人产生共鸣,再加只有一群二三线演员班底和不得力的宣发!

注定了本片最终只能在电影产量太大和女性观众为主的情况下沦为炮灰的命运!

不过做为开创新一代硬派功夫电影,此片运镜及动作方面已尽到了其破旧立新、开山拓荒的使命!

精神可嘉!

顺便说一句,本片肌肉男成堆,有兴趣的MM,不妨一窥哦!

 6 ) 幼稚的慈悲

因朋友的强力推荐,特意去看了《金刚王》。

导演对整个故事的阐述以及其中关于自由、慈悲的探讨,我只能用幼稚来形容,而且斧凿的痕迹极为明显,硬生生地把吃斋和尚们的哲学观套进打怪升级剧情中。

对于电影中出现的哈迪斯信仰,所谓的不用刀就征服世界,不过就是电影中所想借以宣传的拳拳到肉的幌子。

而这个信仰根本没有存在的一丁点可能性,话说当年可是武士道横行之际,鬼子以玉碎为荣,虽然不管是怎么死的,都能冠以玉碎的美名。

很是奇怪为什么导演要从希腊神话中把哈迪斯请出来,并开辟正面战场之外的第二战场,用功夫征服支那。

果真如此的话,为什么第一批的金刚入选者似乎选秀的范围是世界级的呢,而且还有我们可爱的支那人呢。

既然要借以征服支那人,为什么还把支那同胞抓进去训练,难以自圆其说。

最后,还是探讨下,影片中的哲学问题吧,金刚怒目,也是慈悲。

杀人以救人,不失为慈悲。

说的都没错,但是我偏偏觉得矫情,本来佛教宣扬的那套理论就有点自欺欺人的嫌疑,而套用在国破家亡之际,还在跟小日本探讨慈悲,生死问题。

其实,武侠片中植入价值观的探讨,无可厚非,但是不能矫情。

我们不能因为要宣扬主演的武僧身份,特地把少林寺的标签刻画地这么明显,而不管这样的组合是不是符合这个影片的价值取向。

幼稚的探讨。

 7 ) 中国功夫电影完成第四代交班

由罗永昌导演的《金刚王:死亡救赎》讲述的是日本侵华时期,孤胆英雄金刚王勇闯日本在华秘密基地哈迪斯神社以解救人质的故事。

原以为是大挥爱国拳脚的题材片,所幸,导演没有去大讲民族大义。

由《画皮》金牌制作团队重新出发所打造的这部电影,把通过功夫男儿对信仰的追求。

因为功夫只为其肌,精神实为其意。

所以,中国的功夫电影也由此进入第四代的创造期。

“功夫”由来已久,去向更远。

从六十年代李小龙的功夫片播放开始,“Kung fu”开始在全球传播。

于是,四十年前的那场功夫电影洗礼之后,到二十年前万人空巷由李连杰所掀起的功夫热;再通过成龙延续出功夫电影的国际范,以及周星驰的回归港派功夫的电影出现。

我们又在近期上影的港片《金刚王:死亡救赎》中,看到了第四代功夫电影的形成势力。

这一类型的功夫电影,他即有第一代功电影中扎实的硬功夫,又不回避功夫在向海外推广过程中所需要进行的特技、动作编排、人物形象等方面的处理。

当然,在回归港派功夫的过程中,第四代比周星驰时代的功夫电影有了另一种直面内心的戏份。

正如“金刚”所喻指,般若是要如金刚一样锋利无比,能破除世间一切烦恼与偏见。

所以,第四代功夫电影,功夫在于形,其意指在心。

而这样的功夫电影,更附合电影语言的叙述。

通过电影的再演绎的功夫,不只是男性肌肉美,和特效镜头的剪辑,而是男人对佛家“大爱”的内心读白。

当然,功夫电影进入第四代,他需要通过一个人物或者一个人去完成。

四十年前的李小龙,也就通过《金刚王·死亡救赎》转到了四十年后的释延能身上。

释延能,我们很早就知道他。

而他似乎也在为了某种功夫电影的时代积累在默默蜕变。

在这个人的身上,其实也构建起了一代功夫电影的气质:坚固、锐利、光明。

佛陀教授人们做事要有恒心,不要一进九退才会坚固。

摧折奸邪的锐利,迈进良善。

为人做事光明磊落。

而这些都在这一次的交接班中完成。

电影中,承裁着四代功夫电影的主力——男人,吸收了欧美电影中对于视觉的审美体验。

这部电影几乎从头打到尾,而释延能,以及片中的其它涉及演员刘承俊、南贤俊等纷纷宽衣解带,半裸的肌肉对博中、湿热的身体结构中,尽显观众通过电影所达到的人物雕塑般的美感。

所以,将即将到来的电影国庆档中,金刚王、神都龙王双王对决,势必有一场好戏上演。

 8 ) 看功夫片,千万别只看明星

虽然释延能确实缺少一些所谓的明星气质,但是真功夫确实是当今电影节少有的,看到很多文艺小青年的评价,真是可笑,如果真是想看功夫片,就别用带着有色眼镜的眼睛去评论一部真材实料的真功夫片。

所以,如果你们想看类似《叶问-终极一战》这样的文艺范的武学片,就别看了,看了你也接受不了,毕竟你站的是文艺小青年的角度看待这部电影,而不是喜欢功夫片的观众角度。

反之,如果厌倦了这几年那些假功夫片,那么这部电影真的值得一看。

 9 ) Dota真人版(附历代功夫电影功课)

故事梗概:小和尚打dota,清小兵,抡肉盾,单杀carry,遇到大后果断BKB摇大,thribble kill!

同时小兵推塔,果断GG!

只想感叹一句,很久没有看到打得这么爽的功夫电影了,不是吗?

当然,除此之外,影片也就没有什么亮点,甚至没有什么“点”可言了。

想担起“第四代功夫电影”的名头,恐怕不容易。

准备专题的时候,普及了一下何谓“第四代功夫电影”。

第一代功夫电影,代表人物李小龙,他是一位武术技击家、武术哲学家、著名的华人武打电影演员和功夫巨星、世界武道变革先驱者UFC开创者,MMA之父,截拳道之父,双节棍之父,亦是“功夫片”电影始祖,李小龙的出现打破了之前功夫动作片的虚假以及香港明星气质的萎靡,开创了华人进军好莱坞的先河,更创立了截拳道,让西方人认识和学习功夫,同时令动作片成为香港电影的主流片种之一(这段是抄的),代表作品《唐山大兄》、《精武门》等。

热血程度★★★★★ 第二代功夫电影,代表人物李连杰、成龙。

李连杰在75年后连续五年获全国武术全能冠军,82年主演电影《少林寺》轰动全球,91年后的《黄飞鸿系列》开创了武侠电影风潮,同时塑造出方世玉、张三丰、霍元甲、陈真等经典角色,被国内外媒体誉为功夫皇帝(这段也是抄的)。

这一代功夫电影热血程度有所降低,但却加入一些活泼精灵的元素,如成龙的影片《醉拳》系列、《龙少爷》等影片中,打得过瘾,笑得开心。

热血程度★★,搞笑程度★★★ 第三代功夫电影,代表人物甄子丹。

甄子丹成名源于《精武门》陈真,基本为李小龙风格的继承,《叶问》系列将其演绎事业推向了新的高峰,同时再度扬起了功夫电影热潮,在第一代功夫电影的基础上融合了第二代功夫电影的搞笑元素,热血风格不变,搞笑的部分由其他演员配合演绎,既没有破坏英雄形象,又让人觉得妙趣横生,时而捧腹大笑,时而血脉贲张。

热血程度★★★,搞笑程度★★★终于进入正题了。

第四代功夫电影,代表人物释延能(号称)。

原来他曾经出演过《叶问》的,确实记不太起来了,觉得眼熟倒是真的。

全场男主角一脸严肃,让我想到了初期的李连杰。

紧接着是魂斗罗一般的过五关斩六将PK各路奇葩,最后一场硬仗,然后赢,然后群众相应。

深有继承第一代功夫电影的诚意,却略显得有些邯郸学步。

退一万步讲,就算它学第一代功夫电影学得奇像,这种“一仗回到解放前”的影片,又会否像当年那样激起千层浪?

热血程度★★★★ 真心想为功夫电影点赞,尤其是真功夫,给了现在充斥荧幕的自以为美的花拳绣腿当头棒喝,这样题材的影片,是现在电影市场稀缺的。

但当它出现了,看起来却又是退步。

我想了很久,为什么?

因为诚意。

首先,《金刚王》这名称实在是太过山寨,我要跟朋友说,记得是金刚王不是金刚狼,尴尬,真的制作精良,就不能用心取一个好点的名字吗?

然后,剧情陈旧,是的,太陈旧了。

现今电影市场,抗日题材、谍战题材的电影本不多,得到好评的更是少之又少,毕竟电影受众不同于电视剧。

武打是影片最精彩的部分没错,但铺陈剧情必不可少,你没有前戏直接高潮,谁受得了?

再有,拍摄手法。

导演真是聪明,升格演绎打斗场面,赞就一个字,但通篇升格未免有些不厚道。

豆瓣显示影片时间115分钟(应该没有这么久啦,七点半场九点一刻左右就散了),去掉升格,啧啧,微电影的节奏。

咦?

我了个去,别告诉别人我为这片子写了过千字的影评(还没算这句),就这么草草结束吧。

如有下集,还会再看,权当换换口味了。

 10 ) 无法救赎

无疑,该片最炫的是武打镜头,随处可见的快进快退和大特写,配以管弦乐队的宏大音乐,基本算得上国产武打片的上乘之作。

主题很明确,就是精神抗日,基本半隐于世的金刚王最终为营救孩子愤而起身,直面哈迪斯。

金刚王和疯猿对打亮点在夜色鬼魅渲染和水中搏击,号称亚洲舞王的南贤俊疯癫的动作应该是个创新点,却总让人抑制不住出戏,最后金刚王和仓生大介雨中对打非常精彩,雨滴特写和喘息令人身临其境,画面精美,刘承俊的肌肉简直爆掉眼球。

金刚王的哥哥一角是太大伏笔,之前诸多特写镜头让人不禁揣度其隐秘身份,我所想的是,最其貌不扬的他应该在最后关节亮身,他才是一等一的高手,甚至,有可能是苍生大介真正的师傅。

很意外,是金刚王未死的哥哥。

亲情牌最后打出,成为金刚王反败为胜的关键。

此外,友情也有提及。

苍生大介与金刚王小时相识,少时相伴,随政见不同,各为其主,但却惺惺相惜,苍生大介说,我想跟你做朋友,金刚王断然拒绝:对不起。

但多次闪回的少时回忆和隐现于金刚王脸上的温暖笑容说明了一切。

纵然长大后各怀心事,儿时的共同回忆是我们最温暖的故乡,是永远也回不去的故乡。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配乐相当大制作,堪比好莱坞大片配乐,管弦乐或者单纯击打乐运用恰到好处,或者加重紧张,或者柔缓抒情,女声让人想到恩雅。

本片女性角色不多,基本是男性片,武打或许适用于男性,其宣言的精神却男女普适,“唯有爱能通往天堂”,然也。

说几点不足。

“没有必杀技,只有必杀心”一句反复出现,个人感觉,“十七秒绝杀”这个名字太low了些,打斗时身着牛仔裤的金刚王难免有穿帮之嫌。

释延能虽然有功夫功底,但某些武打动作设计不好看,感觉毫无力度和新意。

另外,个人狭见,如果由甄子丹来饰演,或许更合适些。

功夫片常见的叙事思路同样套用于本片,大隐于市的功夫高手,欲归隐山林却被迫出山,巅峰对决最终拯救世界,英雄梦塑造完毕。

文化价值层面陷入师门恩怨江湖恩仇的旧样式,文戏演员普遍替代功夫演员,真功夫变成了真特效,武打演员断代让人担忧。

《金刚王:死亡救赎》短评

智商瞬间清零......

3分钟前
  • 会做梦的猫
  • 很差

剧情有点弱,但是功夫却是好功夫。算是近几年看过最好的功夫片。比叶问系列要好

6分钟前
  • 心若米兰
  • 推荐

动作无可挑剔;故事嘛,呵呵。

7分钟前
  • xilixili
  • 还行

动作设计得没什么看头

10分钟前
  • 花少
  • 较差

只是觉得主人一号恶心 不然的话有两星

11分钟前
  • 龙马桑
  • 很差

有缺点,但不错!

13分钟前
  • Z
  • 推荐

值得一看。除了三场打斗,还有关于教派、权力的描述,画面除了开头的部分略糟,其余很成熟。故事在打斗之外并非一无可取,比往昔少林相关题材好太多。导演是个合格的导演呢。主角虽非帅锅,电影却看得下去。

16分钟前
  • 胡桃园咔嚓女王代表老柴咔了你
  • 推荐

总之对于国产片还算及格,打斗戏不错,但感情戏比较弱,不够丰满

20分钟前
  • 黑道快餐店
  • 还行

剧情真烂,不得不快进。演员个个是面瘫。格斗多一星

23分钟前
  • 阑珊寻影
  • 较差

新一代的功夫明星升起了,故事非常拙计,这是要跟樊少皇当年的力王较劲的节奏,两个坛主略有力王几个监狱仓老大当年的影子。不过打斗很过瘾,跟宇宙丹的打斗戏比又是另一种味道,跟肾亏佬打的那场戏真赞,各种跑酷帅极了。

26分钟前
  • 需要毅种力量
  • 推荐

穿个牛仔裤瞎比划把师父吓死了,大量的大飞脚跟乱轮胳膊彻底经不起推敲,配乐跟镜头俗得不成样子,情节上更不用说了,根本没有,唉

31分钟前
  • thinkcear
  • 很差

次奥,看豆瓣的影评,我真心觉得是不是我看错片子了。还什么第四代功夫片,洗洗睡吧。

36分钟前
  • Ethan
  • 较差

虽然剧情很脑残,但是看得很过瘾

41分钟前
  • 网红强国
  • 推荐

打得很精彩~~

43分钟前
  • 宅小福~
  • 推荐

莫名其妙,完全不知道是为什么

48分钟前
  • shadow
  • 很差

剧情一般,打戏很给力呀

51分钟前
  • 小瘦肉~·
  • 推荐

看到题目还以为是金刚狼的山寨版,结果不但没让我失望,甚至有意想不到的欣喜,这里没有阵容,没有广告,没有卖肉(有卖肌肉算么= =!),只有朴实。

54分钟前
  • 斯内普
  • 推荐

哈迪斯,我还波塞冬来。。剧情好呆,只有肌肉迷才会喜欢这种片子吧。。。

57分钟前
  • 阿错
  • 较差

虽然功夫很硬朗,演员很卖力,可惜比起李连杰甄子丹等人的功夫片来还是不开同日而语。 故事更是俗不可耐,其实根本没必要看全部片子,只需要看三场擂台战就足够了。

60分钟前
  • boovie
  • 还行

看完我就能理解为什么我都不知道什么时候上映的再一看就已经下了..

1小时前
  • 不許動
  • 很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