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前童年
The Childhood of a Leader,独裁者之诞生(港)
导演:布拉迪·科贝特
主演:罗伯特·帕丁森,斯塔西·马汀,利亚姆·坎宁安,贝热尼丝·贝乔,卡罗琳·博尔顿,丽贝卡·达扬,苏菲·柯蒂斯,卢卡·伯科维奇,汤姆·斯威特,友兰达·梦露,米迦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法国,匈牙利语言:英语,法语,德语年份:2015
简介:一九一八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戰勝國展開漫 長的凡爾賽條約談判過程。正值叛逆期的七歲美 國男孩,個性陰晴不定,外貌清秀還時常被誤認成 女生,隨著代表美國的外交官父親及虔誠基督徒母 親,住進法國鄉間的古老莊園。當大人忙於政治大 事,孤獨而騷動的幼小心靈,在高壓管教下跌跌撞 撞、無聲怒吼,邪惡的種子悄悄萌芽⋯⋯。 ..详细 >
短评里那些所谓的文青,能别用《处女作》形容这部电影了吗?
相当压抑,大段大段的黑夜,令人发毛的背景音乐,怪异的孩子,混乱的政治
导演野心挺大的看得出来。用力也很猛,画风也是很阴冷的那种,配乐也很玄妙阴暗,一部和恐怖片一点元素没有的定位在恐怖片。不过这是很真实的政治电影。
三分全给音乐
摄影画面不错,故事沉闷,黑暗,压抑,不喜欢。
逼格比较高的一个电影,不知道想表达什么。配乐搞得跟鬼片儿似的,听起来倒是蛮酷,然而感觉和内容完全不搭,不知道有什么卵用。其实这片子尽管节奏慢了点儿,情节倒还有点意思,并不算太闷太难看,但导演就是偏偏要摆出一副“看啊我很闷”的样子,并以此为荣……
影片水准不低,不像是一部导演处女作,氛围一直被营造得压抑黑暗诡谲,配乐和声效的应运有着鲜明的风格和气势,而身为美国政要的父亲、德国传教士女儿的母亲,这样的身份设定也颇有寓意。有大量的室内戏,构图和运镜无生涩感,基调阴抑窒闷,偶尔的明媚也被强势扼制,外景则肃杀萧瑟,似酝酿着一场风暴
感觉这片受《白丝带》影响很大,但就压抑氛围营造来说,比哈内克还是差了不少。
难以置信是导演的处女作,而且是88年生人!老练的如同伯格曼+哈内克!结局有点勉强
看过~
7.2/10 谁打的恐怖标签出来挨打。电影高潮在最后的五分钟,帕丁森的独裁者出现和换了旗帜的法西斯政党,一切都在讲述一个恶魔的诞生。马汀的角色满足了观众的幻想。
作为处女作镜头语言纯熟程度让人惊叹,结尾用无节制的摇晃镜头表达爆裂汹涌的热情,大胆又恰到好处。比较怀疑的是,作为探讨法西斯领袖童年性格,如此宏大沉重的话题,其中有多少来自艺术家想象又有多少有社会学和心理学理论支撑?
此电影相当垃圾,不知所云的情节设置,逻辑差,政治和战争与这个孩子的成长没有什么必然关系,影片为赋新词强说愁,从头看到尾的感觉就是味同嚼蜡。谁看谁傻
镜头画面和配乐都蛮赞的 情节稍薄弱了点 所以悲剧都是有始可依 看了下影评才知道最后签订的是凡尔赛公约 其实一层一层递进的故事也蛮好 但对历史知识的缺乏 可能还是少知道了一些铺垫
目光遗落之处则放大恐惧 马嘶鸣 屋檐投射的阴影 都是我对你们的疑忌和私下的窃笑 以致这种特异 也包括卓有成效的蒙骗意志 来自成人世界的训育 还有对信仰祷告摒弃后求实意识的冷酷秉性 从a new era贯穿到底的强势配乐很适合此片的过重鬼气 俩位女演员都被拍的很美
把一部家庭问题片拍成了悬疑惊悚片,这脑洞我还是可以接受的。上流社会是精英政治的基础,他们的家庭问题也许是导致政局混乱的原因之一。总觉得对小朋友的管教与伤害,与《白丝带》有异曲同工之妙。
有些想当然了。
同样是优渥家庭的小男孩成长故事,不由得把它和《如晴天,似雨天》来对比。两者是截然相反的对立面:一个是寡言的天使,而这里的男孩更年幼却愈发的早熟,更具有侵略性的咄咄逼人,是明日的恶魔。单纯用熊孩子来形容他的别有用心和冷血残暴,已经远不足够。小男孩身上被赋予了政治符号,复杂冷漠的生活环境是男孩一步一步变化的原因。香港译名是《独裁者之诞生》,够直白也一语中的。最值得一提的是最后一章的配乐,从第一个音符到结束,都紧紧揪住了观众的心。画面上是欢呼雀跃庆祝的人群,人人洋溢着笑脸。画面外凌厉的配乐将战争胜利后应有的喜庆和欢乐一扫而空,换成了乌云密布危机四伏的惊悚场景,反差之大,堪称神级。几处光影的变化运用和镜头的稳重老练,很难想象这是一个只有28岁的导演的处女作。
让人敬佩的年轻导演的首部作品,虽然从家庭,性的角度来解释法西斯领导的诞生有单薄牵强,请Scott Walker来配乐也许过满,但无疑是显示了导演的追求和野心,而且有些地方处理颇有些大师风范的苗头,之后的发展拭目以待
配乐过分浮夸了,这种猜谜式强行联系大事件的隐喻故事一般不感冒。[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