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过之后,其实没啥可说的。
片后听到其他观影的同事说笑不出,快哭了等,以及回来看到一大堆认为此片极烂的评价,本想等看完原版的血迷宫再说,现在也忍不住了……)根据调查,普通群众如我,小猴子,宋小卡之流,都如张艺谋所承诺,至少笑了二十次,我和小卡甚至决定再去看一遍。
非常失望的PLL同学是此片的专题编辑,上映前已经看了无数片花幕后视频,上传过无数剧照,而且还看了血迷宫。
因此看到片子以后毫无悬念,失望也是难免的了。
觉得一点也不好笑的星星同学是周星星的粉(尽管我也是周星星的粉,在此顺便推荐周星星监制编剧的《跳出去》)。
不过当星星同学说她看不差钱也觉得不好笑的时候,我能理解了。
这是笑点的不同,我和小猴子之流看见小沈阳的一脸贱像就会傻乐,以及本山大叔的斗鸡眼。
另外一个只给了一颗星的GJL同学和看得快哭了的HX同学,他们都是东北人。
据小卡同学分析,GJL同学平时经常给她发二人转视频,并自以为自己比小沈阳好笑,因此他给一颗星纯属嫉妒小沈阳能演他不能演,好阴暗啊。。
至于HX同学,也是个自以为自己很好笑,平时看过大量二人转视频(或者还有现场表演),并且很能装13的人,他的评论亦不用考虑在内。
综上所述,三枪是一部完全能符合中国大陆普通群众娱乐需要的大型小品。
觉得不差钱好笑的人必觉得三枪好笑,4亿没问题。
至于您要把它当一部正二八经的电影看,您就等着失望吧。
张艺谋自己说就图一乐,您那么认真干嘛呢?
至于要把它当作一部张艺谋的作品(张艺谋三个字要念的掷地有声),而认为此片过于低俗的,我倒觉得黄金甲里那些白花花的胸更低俗呢。
临时和朋友们说好晚上看电影。
由于他们告诉了我对于风云2的感受,而在影院现场看见<<刺陵>>大幅精美海报上的几个主角面部无一幸免的被写上了“垃圾”、“烂片”之后,就决定大家看三枪。
而接下来的观影事实证明,这个选择颠覆到可以用百感交集来形容。
一般来说,作为一部珠玉在前的改编电影,导演一般在动手前都会掂量掂量自己的斤两,有能力的拿出能力,有态度的拿出态度,如果都没有,那么至少可以拿出人类的廉耻之心,让观众看见你的诚意。
然而本片的震撼之处就在这儿,他通过小学生文艺串演的方式告诉了我们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如果一个人不具备五官,那么他就可以随心所欲。
小沈阳的招牌式表情,闫妮的脸谱化表演,为牵线搭桥而强行存在的赵六和陈七,被十面埋伏小妹灵魂附体的老板,以及被也许是财迷也许是杀手也许什么都不是的什么东西附身的孙红雷,外加几个常见的庸俗笑话,一段司空见惯的杂技表演,在导演的镇定自若的编排打造下,终于实现了以烂片作为09年内地电影闭幕献礼的奇妙梦想。
熊猫大侠的导演是不幸的,如果不是档期早了一点,这个任务原本应该由它完成(这里并无歧视其它烂片的意思,只是风格上熊猫大侠与之比较接近)。
客观地说,本片也给我带来了一些新的感受,比如在逻辑上它不但不离谱甚至可以说十分清晰,但是却能够在整体风格上呈现出一种令人作呕的混乱,这一点是我以前不曾想到的。
再比如本片虽剧情荒诞、角色苍白、台词无聊、配乐道具简直无一可取,但是却能在悬念的制造上做到引领观众直到终场,并取得集体爆棚(终场亮灯时,几乎观众一致的发出疑问:这就完了??
就是这??
)和一致怀旧(毕竟这样的片子现在几乎不存在了)的效果,同样让人不可思议。
至于能够费尽心机的将一个惊悚悬疑的故事讲的有如烟酒摊的账本一般平淡乏味,这就不仅仅需要才华,更需要境界了。
当然对这些亮点的发掘要建立在不去寻找电影深度的前提下,因为对于一部当代版的看图听话来说,这是毫无意义的。
不过导演在电影中也暴露出了一些不足,比如其善用的以色彩风景画面来转移分散观众注意力、以图达到忽略其布局能力丧失的做法,这次却运用的很不成功,毕竟火锅用羊肉片一般的背景终归别致有余而美丽不足,二来观众们的欣赏取向也不可能总是停留在上个世纪。
作为拼盘杂烩的庸俗化电影,三枪在诸多烂片之中依然堪称里程碑式的杰作,其开创意义和魄力就在于敢于以科恩兄弟的大作搭建舞台,让自己的人马肆意唱戏,并且试图在商业市场中达到各取所需的目的。
或许你有钱,或许你一样没脸,但是你敢去幻想用这样一部不忍卒读的影片来换取商业上的重大成功么?
一个人拿自己的名气(注意,不是名声)去冒险并不难,难的是一群人拿自己的名气去冒险,大家呕心沥血的去演绎一个不知所云的谋杀案,借此表达一种有奶就是娘的人生观,这才是最难的啊。
作为一名国际著名导演,却拍出了这样一部不知耻近乎痴的影评,对观众的观影品位做出了如此豪迈的挑战,实在让人刮目相看。
不过考虑到张导还曾经拍过令人大彻大悟的英雄、拍案叫绝的十面埋伏,所以能够一而再再而三的突破我的心理防线,倒也是合情合理。
张导说“本片已经是我无厘头的底线了。
”我对此的看法有三点,首先是张导天真的以为无聊就是无厘头。
其次结合影片,得出的结论是:张艺谋+张艺谋式无厘头=钻石级烂片。
三来以我对张导近年来影片的了解,认为他这句话如果不是自谦之词,那就是还没有真正了解自身的堕落潜力。
电影在孙红雷神秘的微笑中结束了,最后的集体舞蹈伴随着演职员表,还有如潮水般的叹息和唾弃声,一道见证了09年度大手笔烂片所能达到的辉煌高度。
我并没有急于离席,因为我不愿意错过这个具有纪念意义的时刻,然而一向性格温和的朋友却一反常态的拉着我速速离场。
“你急着上卫生间?
”我有点不悦的问。
“是的,不过有比这更急的。
我要先去找一支笔,免得晚了就找不到可以写的地方了。
”他说这话的时候,冲三枪的海报努了努嘴。
本来不想说这片子的,刚好在约稿中写了一段关于他的话,就敷衍开来随便说两句好了。
今年对老谋子来说,是可喜可贺的一年,他终于用《三枪拍案惊奇》真诚地面对自己,秀出了自己的本色。
不要再把他的创作分成什么艺术时期和商业时期了,也完全没必要考究他到底是在创作还是投机。
他的作品早期追随八十年代精英搞反思和控诉,后期逐浪商业大潮堆拳头和馒头,其实根本没有一句他想说的话,他的追求都在那些大红大绿的伧俗色块上。
尚敬和赵家班或许能为老谋子顶几个雷,但任何人也无法抹去海报上的“张艺谋作品”那几个大字。
实情是,这确确实实是他的作品,完全没必要提什么“艺术家屈尊俯就商业片”之类的话,好像张艺谋为此放弃了什么自我似的,我们在银幕上看到的,正是他百分之百的自我。
草台班子和民间戏曲早在《活着》中就出现过,葛大爷为此献出了他最乡土的扮相,大宅院里姨太太和小白脸偷情更是他乐此不疲的话题,从《红灯笼》、《菊豆》到《黄金甲》,根源是中国小农躲在被窝里抑制不住的对大户人家的想象。
当老谋子提起勇气来想拍一部商业大片的时候,就像个泥腿子迈进了庙堂一般,琢磨着怎么也得说点国家大义吧?
不能再琢磨村子里那点事儿了,于是膝盖一软,有了《英雄》。
结果拍来拍去,发现大家最爱看的其实还是永恒的人“性”,于是又拍回了他热爱的偷汉子戏,只不过换成了一个更大的“宅院”——皇宫而已。
所以说,《三枪》是个回归。
张艺谋终于抛开了什么国家民族的形而上学(他管这个叫作“武侠梦”),带着被压抑了多年的热情,狠狠地拥抱了一把脚下的这片五彩大地。
二人转、霹雳舞、七彩戏服、春晚小品、油泼辣子面,什么俗就来什么,过节么,贺岁么,不唱大戏做什么?
难道学陈凯歌那样,羞羞答答地答应一声“和你在一起”么?
说实话,我由衷地为他高兴,我为每一个找到了自己的土鳖根性的中国人高兴,真的。
《活着》是一部伟大的电影,它伟大得可以让看过的人在多年的时间里忍受这个导演一部接一部的烂片而不离不弃,等待他的下一部《活着》。
但只要你的忍耐是有限的,在看完这部三枪后,你会确定一件事,那就是-拍出《活着》的那个张艺谋以后只能活在我们的心中了。
本来张改编《血迷宫》让我看到了一点他想正正经经拍一部电影而不是弱智武侠片的希望,而且三枪拍案惊奇这个名字也说明张对血迷宫风格的把握能力还在,血迷宫就是一个典型的三言两拍式的奇闻故事。
张艺谋的好作品都依赖于有优秀的小说文本,像活着、大红灯笼高高挂。
找一个好剧本是从商业回归艺术的理性选择,但是,和一些上了贼船的人相同,张艺谋发现干几票就可以洗手回归本行的想法是幼稚的,上船容易下船难,就算张想从良,他背后的利益方也不干了。
据说让小沈阳主演是制片张伟平的主意,张艺谋为此想了一个星期如何设置小沈阳的角色,终于想明白了。
天啊,张导你还真不是一般人,想一个星期就想通了,血迷宫原片是黑色纪实风格,人物性格冷酷无情,让有点娘娘腔的小沈阳来演,那相当于让张飞演贾宝玉,这拍出来的红楼梦还能看吗?
要换我想破脑袋也想不通。
张导,你现在不仅仅向伟大的广电制度屈膝了,还向你其实并不缺少的金钱投降了。
拍电影,对于现在的你,最重要的恐怕不是想表达什么,而是能赚到多少。
看完三枪,我感觉更多的不是愤怒,而是悲哀,一个曾经和伟大只有一步之遥的导演,最后在片中只能靠重复的角色摔交这种下三滥低级手法来胳肢观众,是什么让你堕落至此?
也许,张艺谋不应该是我们责怪、挖苦的对象,如果不是当初的《活着》被禁演,我相信今天的他会是另一个样子。
他的消失不是个例,曾经为张艺谋提供了优质剧本题材的苏童、余华们近年也沉默了。
在这个菜有毒、油有毒、给孩子们吃的奶粉都有毒,球赛是假的,证件是假的,国家电视台的新闻都是假的国度,我们的电影土壤恐怕只能养育出像三枪这样的怪胎。
真想对着贾樟柯、王小帅们大喊,趁胳膊腿还能动,赶紧跑吧!
这个世道太奇特了,二奶可以上电视访谈节目振振有辞地为自己辩解。
片子烂,也可以说自己是俗片,好像代言了无数老百姓,要求少数人不要太端庄,谁端庄谁装逼。
其实说白了,这年头好像能自圆其说能发枪文能跟枪贴,就能看起来像良家妇女了。
因为啥?
因为没标准啦,人们都无耻到把振振有辞当标准当正义当高尚啦什么愚蠢低级的说法,只要自圆其说就可以上街了二奶说我是用青春跟他的金钱作为交换达成各自利益的最大化,也能上电视啦连他妈的伦理道德礼义廉耻都不是社会共识了,谁能可以强奸强奸 所以看这个枪文和后面跟的枪贴,我刚吃进去的早饭都要出来了。。。
颠倒黑白的玩意,文革见多了。
现在人的问题不是太端庄,而是太没溜儿了!
一个文明的社会,起码是我们现在努力的方向的那个社会,是一个公民社会,有一个达成共识的道德标准和社会理想,面对分歧的时候,才能有共同的标准和取舍,达成社会全体利益的最优。
而公民的社会共识和道德的构建,来自公共知识分子的反思和指引。
这就是为什么我觉得文化人有义务,不单靠文化产业吃饭,还要做社会的大脑和眼睛。
中国的社会需要启蒙,社会的去政治化,庸俗化,幼稚化,到底是谁在帮凶?
有批电影人和文化人不是致力于民智启蒙,而是从反启蒙中获益,能力越大,不承担越大的责任,而是制造越大的罪恶。
又该有人说这话是装B了哈哈。
不过我认为所有的这些争论,都有些自说自话,连基本的价值和标准都没共识了,谁都能代言正义了。
掐来咬去,一边是讨论电影的艺术水平,一边是骂对方装逼装端庄,不知道交火点在什么地方。
我的标准就是智力附加值高,才能拍出好电影,不能因为你有名你能炒作,就拍烂片糊弄人。
一方面这是不尊重人,一方面你占据名导地位霸占话语权,甚至会愚弄人,让大众觉得这就是艺术这就是思想这他妈的就是高尚!
那些给这个电影写枪文和枪贴的人,我只问你们,你们愿意自己的孩子看着这些东西长大,成为这种文化的受众和跟从者吗?
如果举出几个跟张艺谋的烂片相对的、有诚意、有责任的片子,我会说《高兴》《我的唐朝兄弟》。
一年一见的好片,看了心里很欣慰,很舒畅。
这几天,很多人开始谈论《三枪拍案惊奇》。
这里面,肯定有托,因为电影制作方、发行方要赚钱,就要找人来公关,制造话题热点,来吸引眼球。
很多人就乖乖地把腰包里的银子掏出来:张大爷,你笑纳了吧。
这里的张大爷,就是张艺谋,张伟平。
我特别注意了韩寒的评论,拍一拍身上的土。
张艺谋无疑是一个投机主义大师。
问题是,在当下的中国,谁不是呢?
从邓爷爷到今天的主政重庆的薄公,哪个不是?
张国师从西安棉纺厂的工人,到写信给教育部长才得以参加高考进入大学,从广西一个小电影厂,到走向世界,哪一步,不是踏着投机主义的鼓点?
问题就在于,他成功了。
黄土地、大阅兵、老井、红高粱、我的父亲母亲、英雄、奥运会、国庆庆典,他一路走来,在正确的地方,作对了正确的事情。
三枪里面的元素,无非都是市场的热点,一切的元素,都是为了钱。
商人的计谋,一切的切点,都是看市场上有多少肉。
这样的电影,多俗啊。
赵本山、小沈阳、孙红雷、闫妮、张艺谋、科恩兄弟,都是刀,而所谓的艺术,就是案板。
观众,就是肉。
问题还在于,在当今的中国,有很多的人愿意做肉被人切,特别是当张艺谋的刀高高举起的时候。
我的笑点是不是越来越高了?
在全场笑得一次比一次癫狂时,我经历了麻木到惭愧再到惊恐的阶段。
由此得出结论,冲着影评而对一部电影抱有某种幻想严重不靠谱,这事就像穿鞋,别人说破大天的好,也得自个试试才知道,不图别的,我只图那“五分钟笑一次,多达20几个笑点”的效果,尽管还有人嘎嘎笑完了说恶俗。
其实这样很不厚道,就像你饿了,别人给你个肉包子,你吧几吧几吃完了一抹嘴说,有点凉。
欠扁得很。
我的目的很简单,管他恶俗还是高雅,能让人乐呵就是王道。
长久以来我对搞笑和幽默的理解是:前者直接上来挠你胳肢窝和脚巴丫,霸王硬上弓,而后者是站那一动不动,光是那种强大的喜感气场就让你已经忍俊不禁,如果对号入座的话,类似于黄宏和赵本山的区别,想必全国观众都对赵本山缺乏免疫力,包括我,看春晚不为别的,就指着他乐。
而整部片看下来,非但没有让我放松,还觉得压抑得很,本山的出现也无甚惊喜,要说全中国最好笑的人都已经集结于此。
抛开剧情不谈,喜剧片的剧情除了扯淡原本也没什么好谈,反正从视觉到心理都压抑得不行。
全场我只笑过一次,就是老板和老板娘在山坡上掐得昏天黑地那段,笑点也并非来自剧情,而是小沈阳劝架的东北口音……《三枪》已经挠得我秃噜皮了,我还是很端庄。
不得不说,张艺谋越来越擅长拍莫名其妙的电影,《英雄》、《十面埋伏》、《三枪》,如果以段位来论的话,《三枪》的境界已然达到黑带九段了。
有多少票房能靠耍贫嘴拯救?
从昨晚直到现在,我依然很困扰,实在是很想知道,到底有没有和我一样笑不出来的?
首先我要强调,对于老谋子我从来不待见,什么《英雄》、《十面埋伏》、《满城尽带黄金甲》我都只给一颗星,那些除了场景确实美轮美奂,我真没看出别的可取之处,可是《三枪》,我给五颗星,真的,它配得起!
其实这片表达的东西没错,现在谁都活在“我以为、我觉得”的世界里,真相有几个人看见?!
我们活着活着就活得自欺欺人了,想当然的做出一些自以为正确的事情,真相往往被忽略,或者被忽悠,也许你们觉得这喜剧片很差劲,可是谁告诉你它是喜剧了?!
我看着就笑不出来,老谋子其实使用了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大家如果能笑就笑,不笑不要紧,觉得可笑也不要紧,关键你要明白其中的道理,你要明白活着还是要关注真相的,你要反思你犯了多少自以为是的错误!
那些给一颗星的人啊,老谋子娱乐的就是你们,在你们疯狂的抨击他之前,他这片就已经把你们的“自以为”给弄死了,这片的主题就是骂你们的,也难怪你们会郁闷!
我理解!
你们以为你们看懂了,你们骂得唾沫星子横飞了,你们可悲吧你们,你们叫嚣着,你们谩骂着,你们也不嫌丢人,你们也不嫌你们的浅薄无知,你们毫无自知你们还乱吠个屁!
无论如何,还是想告诉你们一句“全世界致命的错误都跟“我以为”这三字有关”!
好好想想,你们对于这片到底看懂了没有!
顺便强调一下,电影海报说喜剧你们就真当喜剧了?!
还有给那些没看准备要看的人提个醒儿,一定看完它,并且认真的听听片子最后的主题曲。
昨晚在电脑上看了科恩兄弟的《阅后即焚》,今天刚好看了《三枪》。
之前媒体上水木上豆瓣上是一片骂声,说什么恶俗、大烂片、千万不要花钱去电影院看。
甚至豆瓣上很多人居然直接打了一分?!
看了此片,不得不说,老谋子一点没老,而且是个聪明绝顶的人。
首先,画面非常美,大广角,色彩丰富。
科恩兄弟喜欢用灰暗色调,老谋子依然改不了他对美的解读,用五颜六色做底子,映衬惊悚的主题。
其实生活是看似华丽的袍子,但是谁身上没几道伤疤呢?
即使我们穿着光鲜亮丽,人生难道没几许悲沧吗?
那些评一分的人,看懂了吗?
真的以为就是二人转那么简单?
真的以为没有剧情?
我们喜欢“憨豆”那样的夸张的表演,却不能容忍“二人转”式的搞笑。
一部短短的电影,浓缩了人生百态,嬉笑怒骂:小沈阳很娘,但最后做了回“纯爷们”;老板很变态,最后死在自己雇佣的杀手手里;大板牙很傻,却死于贪婪;杀手很阴很缜密,却死于对巧合的多心;毛毛很傻很一根筋,却逃过一劫。
生活的变数永远比我们算计的要快得多。
一直觉得老谋子跟科恩兄弟一样有种悲情主义情结,他们对人生是悟得很透的人,但是却要用一直看似不经意云淡风轻甚至戏谑的方式给表达出来。
笑过之后其实内心有点伤感。
不是穿了件大红大绿的衣服就是低俗,不是红土高坡就是土,不是请了二人转的演员就是东北大拌菜。
我们都以为自己比别人要聪明,都以为自己看到是全部的真相,都以为自己能够把他人踩在脚下,其实我们才不过是传说。
片尾曲才是老谋子要表达的中心吧。
谁又认真的听完了呢?
(下面是从网上转载的对片尾曲的解读)别瞅我长得委婉,但耳朵根子不软(别以会我低调,就因为你们的损骂而改变自己)就算你整上几句肺腑之言(就算以中国电影发展的高度去损我的作品)有泪我也不会轻弹(我也不会感动,因为我是骂不倒的)只是眼下没有合适机会轮到我作战(因为没好本子,所以没机会拍电影)吃碗油泼面,我保准就能啪啪地冲锋向前(我是陕西人,忙完奥运吃面泼面,一样冲锋到电影界最前线)绝不掉链子关键时刻办事是指定保险(虽然三年多没拍片,我一样拍出观众喜欢的电影,并在票房上取得成功)熊猫若是憋红了黑眼圈,老虎它看了也不敢急眼(即使你象老虎想咬我也无济于事)好好再 看看咱 纯爷们儿这张修长瓜子脸(你们好好看看,我是纯爷们)印象很深刻,大漠长空马蹄扬(以景抒写《英雄》以来的几部片子印象很深刻,落日入山路漫长(的回忆,苦中有乐,满怀豪情壮志)不要疯狂地迷恋我,我只是个传说(你们不要迷恋我,我也不会重复自己,自谦他只是一个普通导演)咱们的世界这样大,事情如此多(不要再对我和中国电影说三道四,大家需要做的事情很多 )你我都说完全明白事实的真相(你们都自说知道我和三枪电影的一些传闻真相)其实听到的也就是个,也就是个传说(其实你们听到的也只是八卦)命运是那漫长未知的道路(中国电影发展和每个人的命运都漫长,前面的道路是未知的)但是总会一直向上(但我相信是一直向上的,对中国电影事业充满信心)扑朔迷离事件背后总会隐藏着无数真相(中国电影市场存在问题的背后有很多真相)头顶光环的大人物(承蒙外界给我头顶光环,把我当作大人物)哪个没有艰辛的过往(谁知道这一路的艰辛,请不要羡慕)你要挺过 一路踉跄 未来才会大有希望(你如果一路坚持,不断努力,未来也有希望成为大人物)梦想不是站在巨人肩膀(你们的梦想不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损批我的电影)而是与他同往(而是与我一起为中国本土电影而努力拼搏)不管世外几多风云 总能坚持着顽强生长(不管别人外界如何评价,风吹雨打,坚持自己就是不断成长)谁要能活得轻松快乐(如果我们都这样就活得轻松快乐)那个才是我们的榜样(这样的境界才是我们要学习的榜样)印象很深刻 浮生晓月迷人眼(回忆自己面对的种种圈内诱惑)印象很深刻 冷酒醉卧梦惊变(同上,认清了自己前进的方向)不要疯狂地迷恋我,你只是太寂寞(求你们不要嫉妒我的充实,你们是寂寞红红的太阳这边升,月亮那边落(太阳升起,必有月亮落下的时候,不会永久)你我都是这条路上匆匆的过客(我们这些电影人只是中国电影路上的过客)其实留下的绝对不是,绝对不是寂寞(但我们留下的绝对不是寂寞,而是足迹)印象很深刻,一骑千里绝尘起(再次借景抒情,这里写的是三枪拍摄场景)印象很深刻,身后烟云铺满天.(三枪公映后,必须又是争议批评)他大舅他二舅都是他舅(文艺电影,商业电影,都是电影,一流导演二流导演都是导演,你批我你骂我都是寂寞)高桌子低板凳都是木头(表扬我批评我都是同行,高制作低成本制作,看文艺电影和商业电影都是娱乐)
见南方周末采访张艺谋http://book.163.com/09/1211/10/5Q8EQR9800923IN4.html报纸的标题叫做"张艺谋:文革都成历史了,还要让人沉重多久啊",一开始没看明白这个标题,就通读了整篇报道。
发现了老谋子入是吐露真言:南方周末:张艺谋也开始拍贺岁片了,你对电影作用的看法是不是发生了改变?张艺谋:我总觉得电影说不了太大和太深的道理。
我自己对电影的定义更倾向于流行文化。
电影的功能很少不是发挥在今天而是发挥在未来的,那都是研究用的。
一个电影过了20年,我们再猛然回首看它,觉得了不起,能有几个人?能有几个知音呢?所以好莱坞或者外国再好的电影再大的导演,就这一个月就过去了;下个月就是新电影上了。
所以,电影它基本是沾着大量流行文化的痕迹和这种所谓季节性。
这样的话,对于电影我自己的理解是,把姿态放低一点。
咱现在不是越来越多的人都说你别端着,别苦大仇深。
电影绝对是季节性的、时令性的,所以,不用承载太多责任。
当然,你也不要俗到一味地取宠观众。
南方周末:电影是创作,是娱乐,也是生意,很多对你的批判是仅仅把你当成一个创作者。
张艺谋:电影是什么?电影是创作、商品、娱乐,它这三样其实都沾。
这十年下来,评论界也罢,知识分子也罢,可能接受了这种多元化的定义。
这实际上是个进步。
过去中国人评价“创作”就是“万般皆下品”,所以电影作为艺术,很高尚、很高雅,这只是一种思想意义和文化品格的定位。
直到今天,我们还有很多这样习惯性的定位。
--创作,商业,娱乐。
这就是老谋子对电影的认识。
--张艺谋:其实没有享受什么实际。
咱就乱说八说,第一,你会享受到积累的人气资源。
资金,对我也不是问题。
外界认为我似乎搞了奥运会,政府就会怎么帮助我,这其实是两码事。
比如我自己享受到的电影审查的这方面,只严不松。
每一次电影审查,领导都说,因为是你的电影,告状的人也多,写信的人也多,我们恐怕要考虑,这个镜头在年轻导演那就不剪了,在你这里还是剪了吧。
---同期还有对张伟平的采访,处处流露的是对利润的赤裸裸地追求。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两个圈钱的人。
评他低分的人是傻逼,我觉得非常棒,同样素质的还有太阳照常升起,像一篇先锋派短篇小说
其实科恩兄弟的剧本还是挺厚实的,这也是使本片没能彻底沦为杯具的原因,但风格上毫无建树,在我看来导演是张艺谋或者是赵本山最后出来的效果不会有什么大不同的。
需要善待大众审美,善待草根娱乐,善待平民感情!
跟十月围城比,还真是差多了啊= =|||这是良心话……
当我没看
委屈了孙红雷
天啊 这还需要编剧 完全照搬血迷宫
还不错呀,闫妮很能带动气氛,哭起来让人感动得想跟着哭。
这种电影不用张艺谋来拍
这电影比想象中的有意思得多~~~ 而且风格很独特~
一看那个花花绿绿的颜色就想起了最近大红的葫芦娃。张导,这其实是个二人转群戏来的吧?
中间那段辩论简直了......我很佩服这批演员!真的很职业!
没被幽默,反而内伤。
关于从老板保险柜拿自己的工钱是否算偷而展开的激烈辩论赛相当精彩
每个分割画面都美得很,不亏是摄影出身,但毕竟白菜包金。撑到最后不容易。
张艺谋的摄影真不是吹的,黄土地上极致的颜色很美。
果不出所料,这是一个抻长了的小品。我愿把一切脏话献给他。这根本不是电影。到处是炒冷饭的笑料,完全不值得去电影院看,网上下来快进扫两眼就可以了。
滚滚天地雷~~~
张导的牌子也得顶一顶吧
咳咳,只能理解为三枪内衣植入广告很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