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米莉斯女王

Tomyris,托米利斯女王,托米丽斯女王,Томирис,The Legend of Tomiris

主演:加桑·马苏德,Eduardo Minett,扎里娜·叶娃,Aizhan Lighg,阿尔米拉·图森,叶尔登·塔利米索夫,Darío Ripoll,Saltanat Serkebava,Ondassyn Bessikbassov,阿斯伊尔汗·托利波夫,Lia

类型:电影地区:哈萨克斯坦语言:哈萨克语,俄语,阿拉伯语,波斯语年份:2019

《托米莉斯女王》剧照

托米莉斯女王 剧照 NO.1托米莉斯女王 剧照 NO.2托米莉斯女王 剧照 NO.3托米莉斯女王 剧照 NO.4托米莉斯女王 剧照 NO.5托米莉斯女王 剧照 NO.6托米莉斯女王 剧照 NO.13托米莉斯女王 剧照 NO.14托米莉斯女王 剧照 NO.15托米莉斯女王 剧照 NO.16托米莉斯女王 剧照 NO.17托米莉斯女王 剧照 NO.18托米莉斯女王 剧照 NO.19托米莉斯女王 剧照 NO.20

《托米莉斯女王》长篇影评

 1 ) 古装战争片经典之作

古装战争片一直是我的心头好。

可以说应该是每一个喜欢好奇人类历史的人的心头好。

我们经常讲以史为鉴,太阳底下无新鲜事,的确,昨日的历史造就了现在,现在的事情将成为明天的历史。

而人类的历史离不开战争,和地球的气候,和居住地的环境,和其他动植物,和其他人类种群。

想了解现在的事情,必须追溯历史。

我们目前能看到的古代战争片几乎可以分为东西方两个文化和文明。

1、中国东方古装战争片电影如《神话》《英雄》《赤壁》等,《三国演义》《三国》《水浒传》《新水浒传》以及等等电视剧2、韩国古装战争片因为演员少,多是找一些演员以小见大,场面没有多大,历史也不会太还原,但感情充沛,表演生动。

如《武士》《最强兵器·弓》等3、西方古装战争片又分为西方神话古装战争片和基于历史的西方古装战争片前者很多,如《诸神之战》系列(偏科幻),《海格力斯》,《摩西》,《参孙》等神话故事,更多的是后者。

而后者又分为各个西方国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拍摄的各个西方时期的战争,比较有名的如《斯巴达三百勇士》系列,《特洛伊》《天国王朝》《罗宾汉》《百夫长》《角斗士》《女巫季节》《斯巴达克斯》电视剧系列。

《维京传奇》系列,《维京人传奇》甚至是架空的《权力的游戏》4、近年还有描写古代东西方文明冲突的战争片,如《天将雄师》,甚至这部《托米莉斯女王》也是有点这个意味。

5、因为印度的历史和国土面积而不得不提比较奇葩+科幻+硬开挂的印度战争片《巴霍利王》说实话,我一直没有看,主要是看了几个片段实在没勇气。。。

可以说各国的古装片都着力还原当时的历史背景和环境,并赋予电影和电视剧作品中的战争的历史意义。

有意思的是,在《斯巴达三百勇士》和《托米莉斯女王》中,反派都是波斯人,而我估计在《霍去病》这样的中国拍的电视剧中,反派大概率是游牧民族,匈奴人。

而匈奴最后被霍去病赶到了哪里呢?

就是目前的西亚各国。

每个民族都有其战争历史带来的民族感情和民族特点。

各国的冶炼技术也在战争中不断融合更新,本电影中波斯难民给女王两口子带来了宝剑,可以想到是当时乃至现在都为人津津乐道的“大马士革钢”宝剑。

而大马士革钢原产于印度,被波斯商人贩卖到大马士革用特殊工艺做成宝剑,远销海内外。

甚至向东传入中国,成为武松手里的“镔铁”宝刀。

向西传时遇到往东贸易的海盗维京人,成为高品质维京剑的主要材料。

更不用说波斯本地流传下来的的波斯大马士革弯刀,位列一般意义上的世界三大名刀之一。

冷兵器作为古代战争的重要工具,反应,代表了一个国家,民族的科技生产力水平,而战术,战略的制定更影响了战斗,战役的结果,所影响的就是民族和国家的兴衰。

在古代战争中,双方的利益,矛盾,冲突,语言,文化,制度,文明都在激烈碰撞和融合,这种碰撞延续至今,依然从根本上影响,左右着我们的生活。

西方神话战争故事和以实际发生的西方战争拍摄的作品其实既是某些西方人对西方价值观的反思,但更大程度上是对西方宗教,政治制度,价值观的输出。

而中国,及东方的古代战争作品更多的是对政治制度的反思和对天人(道与人)关系的一种思考,其意境其实比西方要深入骨髓。

作为一个好奇及想了解东西方文明和文化差异的人,观看并了解其当时的历史文化背景,东西方战争电影无疑是透过当代人的眼睛去感受古代东西方文明交融和对抗的一种媒介和手段。

很多事,你了解了其历史根源就能很容易理解其现实举动,更能判断出其未来行为。

 2 ) 相当女王就得承受两遍家破人亡的痛

牛逼的背后都是有故事的。

一个小女娃,本来官二代加富二代好好地生活,结果老爹被同事搞死了。

自己被迫走上流亡之路。

稍微大点的时候又自以为有个性,出走,然后再回家发现亲戚们都被别人干死了,真正成了孤家寡人。

被迫流落到别人家打工。

慢慢成长,找机会干死霸占老爹位置的仇人。

虎躯一震,臣民拜服,重新登上王座。

本来又有个倒插门的好女婿,从此过上性福的生活,结果来了个能说会道的波斯商人,忽悠着老公去大城市铁岭溜达一圈,老公觉得是个好机会得带上儿子见见市面。

到了大城市发现不是铁岭,是巴比伦,很破很差劲。

可老公还得装着加过市面的样子,可别的兄弟装不住啊,一顿唱k喝酒,被人阴了干死。

波斯商人老头能说会道,带着老公和儿子的尸体回来跟美女女王说,妈蛋你老公被野蛮人搞死了,我们头儿看不过去给你报仇了,你看把野蛮人头皮都给你送来了,你一个寡妹子还挺漂亮,我们头儿觉得要不你跟了他得了。

波斯老头读书少,也不查资料,不知道人家是母系社会,一个女的能娶好几个爷们呢,惹恼了美女,只好被干死了。

波斯头儿一看,我靠我想上你,都没嫌弃你寡妇生过娃了,你还敢不从,那我面子往哪放,于是亲自来搞美女。

美女更不服,一顿忽悠,把左邻右舍都招呼来,说大城市的老板来要大伙都拆迁,猪圈扒掉,狗勒死,房子推到,鱼塘里训练航母。

大伙一听也努了,干丫挺的。

于是在美女女王的带领下,一起干波斯老板。

女王人美话不多,美人计以弱示敌,什么麻雀战,游击战,毛爷爷的8字方针用得贼溜,搞得大城市老板还没见着面就疲惫不堪了。

美女女王有个小弟很牛逼,据说是贴身的,功夫高也不怕菜刀,一路冲到这老板面前一刀干死。

把头放在垃圾袋里,好像是pvc的高高兴兴给美女女王送回来。

大伙一块喊“乌拉,乌拉”。

故事告诉我们:我是真喜欢这种纪实性的东西的,借着机会查查史料也学习学习。

tomyris,也不能算是哈萨克人,毕竟民族起源也不一样。

马萨格泰人,里海附近的游牧民族。

公元前500年左右吧,大概咱们那时候是春秋时期,秦国牛逼点应该能碰到这些人,可惜那时候都往中原挤,没人搭理荒无人烟的西北。

游牧民族的蛮荒和生活艰苦还是很明显得。

性格个性也很鲜明,我要你就得给,你不给我就干你,找机会阴也得阴死你,从来都没有太多的话。

崇拜的只有自己的实力,和高高在上的太阳。

 3 ) 从匈奴,到淘米粒湿。

1最近总把她当成我上课的案例,一个在距今2500年前就已经让世人震撼的司机泰人。

希罗多德历史之父,把它写成斯基泰,还讲到了三组合,就是武器马具和动物纹饰。

还有我们在电影中看到的马车。

这也是后来在公元前200年让刘邦都为之丧胆的匈奴三组合。

公元前五百年左右,托米丽斯女王打败了居鲁士大帝。

之后三百年匈奴冒顿单于,打大败刘邦,成为他一辈子的伤。

2是什么导致了匈奴的优势?

首先当然是骑兵。

这是当时的中原队伍,仍然不适应的。

我们想想复活的军团里面,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一个的方阵步兵,用长矛来进行先导。

通过这种压制性的步兵方阵,枭首的原动力,摧毁敌人的信心。

骑兵充其量是打配合的。

秦始皇灭六国时期依然如此,蒙恬在北上30万人打匈奴的时候,依然如此。

但奇怪的是当时他们打赢了,也没有继续向北进击。

楚汉之争,天下大乱,给了匈奴做大喘息的机会。

在白登之围当中,他们充分发挥了骑兵的优势,机动力强,压迫性大。

40万人就把刘邦堵得严严实实,7天7夜不得出来。

3其次就是史记汉书讲的,他们不以逃跑为耻。

但是其前提就是他们没有财产和辎重。

这是草原民族保持纯粹和独立性的前提。

那么在大型军事斗争当中,他们既可以随时把民力调动出来,也可以随时进行战略性撤退。

这也是为什么在公元前133年到公元前90年中,汉武帝面对军臣单于时,似乎卫青和霍去病打得极为漂亮的胜仗,其实他们所杀的也就是上万人而已。

他们的广大兵力根本可以迅速转移。

这些能迅速看到托米丽斯的优势。

他们不打拉锯战,都是一次定输赢。

 4 ) 不错的哈萨克古装战争片

从《游牧战神》到《阿奴皇后》再到《托米莉斯女王》,哈萨克斯坦古装战争电影的水准一如既往的不错,尽管托米莉斯女王在希罗多德的记载中仅仅作为波斯居鲁士大帝的终结者存在,为了展示她的一生不得不脑补很多内容,不过,影片中的衣饰、铠甲、武器直到没有马蹬和高桥马鞍的骑马方式还原度极高(毕竟哈萨克斯坦有那么多斯基泰墓葬可以参考),真考据党福利电影。

不过,还是有三个缺陷,一是,无论波斯人还是斯基泰人,都是东支雅利安人,电影里一水的阿尔泰面孔真的大丈夫?

二是,根据历史记载,斯基泰人应该是用类似蒙古的骑射手放风筝战术击败波斯人的,而不是如电影中的正面肉搏,第三是,居鲁士大帝应该不是如电影中一样被阵斩,而是被俘杀,否则希罗多德记载中女王指斥居鲁士“你贪血,我就用鲜血寖泡你”然后砍下大帝的头泡在装满血的皮口袋里的桥段是怎么来的呢?

p. s. 女王年轻时真漂亮,原来阿尔泰面孔也可以很漂亮

 5 ) 惊喜之作,正如女王战胜居鲁士大帝的伟业

我曾经在搭乘的航班上从天空俯瞰中亚的大地,广袤无垠,杳无人烟,大地放佛沉睡了几十万年没有变化,只有河水像衣带蜿蜒,反射着阳光。

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几千年来,人种血缘基因发生了变化,但是草原文化是高度重合和传承的,在同一个“腾格里”的照佑下,深沉、恢弘、血性、浪漫。

在观影之前,我以为这是又一部打着历史英雄的旗号洒民族主义狗血的“历史宣教片”,因为这两年高丽棒子太擅长这么干了。

实际,给了我太大的惊喜。

历史可以演绎,但不能戏说。

本片的尺度掌握的很好。

公元前530年,波斯居鲁士大帝远征马萨吉特部落,结果在战争中被托米莉斯所杀是无可辩驳的事实。

而本片并没有过分渲染,还是比较低调地把它描述成保卫家园的苦胜,更注重刻画托米莉斯这个草原人物,以中心人物的优秀品质来代表整个民族的精神。

根据本人从博物馆和书籍中了解的有限的考古学知识,本片的历史还原度很高。

部落聚居的村落形态,战场上使用的武器装备,丧葬形态和仪式,以及华丽的黄金饰品,基本都有考古依据。

波斯的东北边界,一直以来都是帝国的边疆地带,出花剌子模后的绿洲草原国家,不存在固定的效忠关系,与帝国只有利益上的权宜结合。

随着帝国国力的变化,关系不断起伏。

一千二百年后,萨珊波斯末代皇帝伊嗣俟三世在呼罗珊东北边境梅尔夫被杀,成了波斯帝国的绝响,放佛巨大的回音。

根据“非主流”的东亚洼地说,在商、周、春秋战国时代,先进技术是从西方流入的。

虽然有些伤感情,但是从冶炼技术和军事技术几点上看,很难反驳。

到了今天,观影后的另一个感觉是,国内电影人的基本功居然已经搞不过哈萨克斯坦了!

比起国内所谓大片动不动特效满天飞,口号震天响,《托米莉斯女王》使用特效非常节制,只有象征噩运的妖兽卡米拉出现了几次,战场也以实景居主,但是演员演技、场景调度、服化道都太棒了!

最后说两句:战场上求婚,血色浪漫太过瘾;女王斩杀大帝,游牧民族真女权。

 6 ) 大场景,大历史

小孩姐从小就有当王的气势 勇气 信心

三人敌人的头颅可以“换”一个丈夫

你想选好丈夫了吗?

你知道答案的。

好战士,好父亲,可惜不是个好首领,别人夸两句就带着儿子送人头,劝也劝不住

巴比伦所谓的财富,全是靠剥削底层人民的财富 自由和尊严

女王身先士卒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位于亚洲中部。

北邻俄罗斯,南与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接壤,西濒里海,东接中国。

哈萨克斯坦是世界上最大的内陆国家,面积272.49万平方公里,按国土面积排名世界第九位。

一次次的失去至亲,母亲,父亲,丈夫,儿子,她没有被打败,反而越来越强大,说服并带领草原众多部落同仇敌骇,

 7 ) 古老民族的又一次荣耀。

4星,小成本投入拍出了史诗片的感觉,很是了不起。

影片描述的是“马萨格泰”女王的传奇故事,抗击波斯帝国的大场面还算可以。

缺点是剧情模式很套路化,平铺直叙流水账。

优点是服饰装备还算考究,其前身“斯基太”民族的尖顶高帽,加无马镫的骑手还原度高,符合历史记载,这是一只可以追述到公元前的古老民族,在秦汉称其为“塞种人”,在希腊传说中他们有骁勇的“亚马逊女战士”。

如果哈萨克斯坦真认了“斯基太”为老祖宗,那民族历史一下子就晋升为古老民族之一了,在全球各民族宣扬自己文化的今天。

这种认同感可以理解,也值得我们思考和学习。

 8 ) 【电影】21031[12.22]《托米利斯女王》

生于国境之南,哈萨克斯坦应该算是离我最遥远,又最陌生的邻国了吧,无论历史人文抑或地理环境,在我眼中都像是一片迷雾,知之甚少。

而在本片那数量有限的观影人群中,大概多数也是第一次看哈国电影,第一次听哈萨克语,却没想到就立即被电影的质量给惊艳到了。

观影前,大部分观众想必都是因为居鲁士弑杀者的身份才听闻过托米利斯女王。

除了曾在“历史之父”希罗多德笔下短暂登场,托米利斯在历史文献中留下的记录其实相当有限,也因此,本片中女王那离奇跌宕的身世大概更多是源于编剧的想象。

但本片并未因它有虚构成分而失去价值,反而是它写实重现的历史面貌令观众大开眼界。

电影讲述的故事发生在公元前6世纪,对照我国那是春秋时期,相当久远。

托米利斯女王来自于斯基泰人中的一支马萨格泰人,是世界上最早的游牧民族。

发源于东欧大草原的斯基泰人骑术精湛,经过几个世纪持续迁徙扩张,从欧洲多瑙河流域到我国鄂尔多斯沙漠都留下了他们统治的痕迹。

相比起那时还没广泛应用骑兵的中原农耕文明,首先发明了马鞍,配备了反曲弓,具有骑射能力的斯基泰人简直是碾压式的军事存在。

我一边看电影就一边在想,真庆幸有西域的高原雪山天堑阻隔,将我们与游牧民族分离开,才为华夏文明留下了一片存活繁衍的沃土。

那时,斯基泰人凭借强大的军事实力,横行在了广阔的中亚大地上,除了游牧经济,就是以劫掠周边农耕文明为生。

本片中有过经典一幕,女王父亲曾训斥手下,“你可以直接抢你想要的东西,为什么要跟他们交易?

”这在今人看来犹如强盗土匪般的理论,却是2500多年前,那个蛮荒的时代里,要在资源匮乏的恶劣环境中活下来的生存法则。

它深刻揭示着游牧民族的生存理念,也为电影增添了一份真实的历史感。

在当时的环境下,讲究的不是良心,不是道义,也没有多余的时间可消磨在沟通上,生存法则激进而纯粹,实力就代表了一切,能活到最后的注定都是人狠话不多的头铁角色。

所以,反过来也证明,生产力发展是维持社会道德的基础,我们没法天真地祈求食不果腹的猎人对猎物表达善意。

终于,斯基泰人与不断北扩的新兴帝国——波斯发生了碰撞,原以为是“万王之王”居鲁士大帝来教会游牧民族重新做人,却没想到反手被托米利斯女王杀了个全军覆没,果然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本片以区区3000+万人民币的成本竟拍出了不亚于《天国王朝》的效果,尤其是细节上,对当时仍未出现的马镫、斯基泰人的战甲、毡帽、居鲁士的形象、巴比伦城外观等,都设计得很用心,绝对是《蒙古王》之后我看过最出色的游牧民族历史片。

为我对中亚历史文化的贫瘠了解浇灌进了新鲜的养分。

精彩,推荐,不收藏。

 9 ) 波斯是不是又被黑了?

和波斯的最终战戏份有点太少了,太精简了。

这不应该是本片的重头戏才对吗?

居鲁士最后喊了不下三次,派出不朽军团,然而愣是没给波斯不死军一个出场镜头。

正常来说,不是应该用镜头语言描述一下敌人的强大,侧写主角的英勇吗?

在《斯巴达300勇士》中,波斯和它的不死军就被黑得体无完肤了。

并且那种拿着双刀的形象和史实仿佛是完全不符的。

而在《托米丽司女王》中,波斯不死军仿佛又是以那种双手武器的形象出现的,有点像维京人在影视形象中的那种双手斧,尽管维京人这种影视固有形象也与史实相悖的。

看介绍的时候还说本片很考究,是只针对斯基泰人考究?

而每次都被动出场的波斯不死军,也快要被搞成双手武器的固有形象了?

伊朗真的不自己拍一部电影来为不死军正名吗?

 10 ) 草原奔驰

最近找到前几年哈萨克斯坦拍摄的电影《托米莉丝女王》,想起以前看希罗多德《历史》中关于托米莉丝女王和居鲁士大帝终期的一段,这段是《历史》里麦子为数不多印象最深的桥段之一。

希罗多德历史8.9希罗多德 / 2005 / 商务印书馆关于居鲁士之死,希罗多德记录了他认为最可信的一种说法——居鲁士大帝死于征讨托米莉丝女王统治的草原民族马萨该塔伊人手中。

波斯军在第一次交锋中施诡计生擒女王的儿子,少年在松绑后自杀,女王托米莉丝倾草原民族全部军力与居鲁士亲征军展开前所未闻的血战,最终草原民族获胜,随后她搜寻到居鲁士的尸体,兑现自己的诺言割下居鲁士的头颅浸在盛满人血的皮囊中,“不管你多么嗜血如渴,我也会叫你把血喝饱了的。

”这一桥段后来出现在不少西方绘画作品中。

其实武勋卓绝的古波斯帝国建国皇帝居鲁士生前并不是个令人生厌的统治者,甚至有传奇的身世:出生前他被预言将成为亚细亚霸主,招来了国王外公的杀意,一出生就上演狸猫换太子式逃亡,又传奇般的从草莽一步步应验预言,走上王座,征伐四方,智取巴比伦,卓绝的气量让很多敌人转化成了死忠。

他解放了困于巴比伦的犹太民族,允许犹太人返乡重建圣殿,因此在《圣经》中也留下美名。

或许觉得自己运气太好了,于是居鲁士自我驱策,将目光投向草原部落马萨该塔伊人。

野心和有意无意的误解终于将居鲁士一步步推上悲剧之路,直到死于草原女王之手。

而大仇得报的托米莉丝最后留下的话语,没有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喜悦豪迈。

画面里只剩下一个复仇成功后被空虚和无法挽回的悲伤迅速吞噬的母亲。

大概是这个结局太过血腥又戏剧性,后世很多历史学者都认为希罗多德的记载是最不可信的……麦子还是私心很喜欢这个故事,只要想想一个女子能够在公元前时代驾驭统治草原部落,一眼看穿居鲁士求婚目的并提出渡河三日作战条件,实在是刚烈野蛮又富有智慧。

有魅力,但很大程度上不会是什么可爱的女人。

托米莉丝最终据记载是被居鲁士的儿子冈比西斯率军杀死,冈比西斯迎回居鲁士的尸体。

两家冤冤相报的螺旋到此结束,更大的时代浪潮结束冈比西斯的统治,世间并无完美的胜利者。

哈萨克斯坦拍摄的电影《托米莉丝女王》很难得的从草原民族主视角出发,以希罗多德阿拉伯史学为基底,还原了托米莉丝女王的传奇事迹。

关于托米莉丝的史料,主要只有《历史》中的一段,所以电影中绝大部分剧情,女王前半生的事迹,基本都是艺术加工编撰,糅合了铁木真等草原英雄事迹,也有观众看出《加勒比海盗》、《勇敢的心》的影子。

《历史》中记载的儿子被俘的剧情被改成丈夫和儿子去巴比伦亲见居鲁士,大言不惭一番后被鸿门宴干掉,居鲁士最后被女王的亲信奔袭一刀结果,说老实话大BOSS死的有点太草率了……但片子尽可能在很多细节上还原了公元前草原部落和人群的风俗和特征。

接生婚庆丧葬、各种萨满祭祀、巫医传统、摔跤叼羊、尊重火的风俗,类似那达慕大会的画面,生活起居衣食住行,都难得一见。

考据并不是十全十美(比如开篇还有出现马镫的反历史描写,之后的骑马画面中就不再出现),胜在草原国家的字正腔圆,已经超越其他定居民国家影视作品中此类描写。

故事中女王气质拿捏的也不错,彪悍野蛮果敢,甚至女性的敏感也转化为生存能力,比较有说服力的诠释了什么样的女人能够成为那时统辖草原的主人,能够团结起所有草原部落抗击居鲁士。

但是印象最最深刻的,是电影中的骑马画面。

实在太美了,到底是草原民族拍摄出来的画面,畅快和分寸感令人心生向往,思路一下子打开了,原来马是应该这么骑的。

马匹也非常美,也是第一次深切体会到了“骏马”应该是什么意思。

能够这么畅快的奔驰在无边无际的草原上,整天灰头土脸,手抓吃饭都可以忍。

联动到最近《少女新娘物语》连载正好在讲阿杰尔哥哥和未来嫂子赛马比武招亲,森薰画各种骏马画了一个爽,画草原帅哥美女飙悍马英姿飒爽相爱相杀也画一个爽。

赛了大半年马,哥哥的部落一口气娶回三房媳妇,阶段性结局上演三对洞房花烛+一台C戏,美轮美奂。

有生之年,希望有机会去钦察草原骑一次马。

《托米莉斯女王》短评

6/10。哈萨克是在草原上发展起来的文明,其与女性主义的关系在开场得到揭示:托米莉斯的母亲临终前未能诞下男继承人而心生愧疚,父亲没有不满,反而致力将女儿培养成军事事务上优于男人的战士,成年的托米莉斯骁勇善战,总能在实力悬殊的对决中完胜,终结了居鲁士大帝的神话。影片中毡帐生活、巫医传统、拜火风俗、接生丧葬,骑马射箭和捅刀厮杀一系列冷兵器对决,细致还原了哈萨克游牧文化的表现力,而托米莉斯的英明更直言不讳地体现了这里对女性的尊重,最为典型的是她拒绝在丈夫的葬礼上用活人祭祀,接着说服四分五裂的游牧部落抵御外敌,不留情面地当众杀死了要求她本人和国家一起臣服于居鲁士的波斯大使。遗憾的是,影像的逼真性限制了文化想象,当象征波斯帝国的狮鹫兽四次侵扰托米莉斯梦境,带来不祥之兆,动画特效的虚浮感减弱了观众的代入感。

3分钟前
  • 火娃
  • 还行

中亚国家拍古装戏最有真实感,自然景观,生活方式都没啥大变化,基本就是骑着马在草原上奔跑,以及坐在火塘边聊天,很是真实自然妥帖,服道化上头似乎也就居鲁士那儿花了点钱,女主有点像谷爱凌呢……

6分钟前
  • 高玉宝
  • 推荐

编剧套路化,配乐模式化,人物不立体,很不好看的电影。40分钟,弃剧。

8分钟前
  • Ben笨熊
  • 较差

2024-07-13@cctv6佳片有约。

12分钟前
  • 云剧场的猫
  • 还行

古巴比伦时期 比汉朝和匈奴都早不受限制的女性拥有多大的力量

15分钟前
  • 草八刀
  • 还行

展现了一段不为人知却波澜壮阔的历史,也让人了解到了草原民族的生活样态。

19分钟前
  • 内触妙乐
  • 推荐

哈萨克斯坦电影少见,吸引到我的葬制部分

21分钟前
  • 光年‖影视歌三栖民工
  • 还行

传统的叙事和狭隘的价值观。

24分钟前
  • 老枪
  • 较差

动作场景设计中规中矩,作为史诗片比不上 帕德玛瓦蒂(Padmaavat)。

29分钟前
  • Die Katze
  • 还行

令人惊讶的战争场面

32分钟前
  • 春垓
  • 还行

第一部哈萨克斯坦独立拍摄的电影,女王先为父报仇,后联合部落抵御外敌入侵,传奇的女中豪杰!

37分钟前
  • 私房歌
  • 还行

3.5

39分钟前
  • 幽云十六州
  • 推荐

巴比伦建筑——伊什塔尔城门

44分钟前
  • 千千阙歌
  • 力荐

骑射兵种确实不好破,就得打防守,打进攻就是有这种变数

47分钟前
  • Valk
  • 还行

哈萨克斯坦电影,噱头是小国小成本大场面。但不好。一个野蛮草原部落如何吞并其它部落,对抗高级文明的历史故事。主线是主人公先为父,后为夫复仇,没有挖掘深一点或高一点的人类价值取向。为了爽而爽的没脑子电影。拍摄手法几乎照搬好莱坞,没利用作为小国的独特文化优势。女主人公被逼成了发了疯的杀人魔王,一个杀十个,砍男人像砍柴。导演简直是厌男症患者。很难让人不往媚女权主义的方向揣测。这些年表现优秀女性的电影很多,是文明进步的好现象。但这部电影真的不是黑吗?

49分钟前
  • 较差

单说电影,挺无聊的。

52分钟前
  • 塔兰奇耶夫
  • 较差

无所畏惧。草原真的太辽阔了。做女战士,有血性,肯练习,超强的意志力,不断吸收经验,有谋虑和计划,有胆识和魄力。

56分钟前
  • 不忘
  • 力荐

精波落泪

58分钟前
  • 猫学究
  • 还行

游牧民族史诗 没了工业流水特效的加持 质感很真 配乐也够大气 很喜欢

1小时前
  • 左影²
  • 推荐

应该叫托米莉斯酋长。拍的挺认真,情节稍微单调。

1小时前
  • 菲利普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