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从一开始,p先生的自私、封闭、漠然、尖刻就已经预告了,这是一个关于改变的故事,只是不知道改变从什么地方开始。
有的时候,明知道事情是假的,但如果它触动了心中那不可承受之轻,假的也不再那么假了。
所以当p穿着牙医装,用他那刻意的微笑去自然而不自然的说着英国腔的牙医笑话时,我还是挺开心的。
在印度牙医终于成功的让他看到了爱因斯坦的那句话的时候,Only a life lived for others is worth living,我的内心也被触动了。
尽管我这个无神论者对里面所编出来的,小孩子都能戳破(也许不能?
)的天堂神话从刚开始就嗤之以鼻,却还是在路灯点亮的一刹那眼眶湿润了。
因为,HOPE。
对英国腔其实有一点点的迷恋,这和我重复的看《历史系男孩》如出一辙。
这个曾经尖酸刻薄的牙医佬如今开始微笑,我却一直在回味他的伦敦音。
标题就是我的评价,内容设定不错,没有见过类似的电影(不排除我的视野狭小),但没有留下什么深刻的印象。
我还是不得不承认,I like Nerd, 尤其是像Ricky Gervais这么大脑高度发达却又简单的跟阿莫俄巴虫一样单纯可爱的Nerd. 有话说过,人跟人之间就像冬天的豪猪,不能太远,太远没法取暖,可又不能太近,近了只有伤害。
所以这可爱的小Nerd就在擦得亮晶晶一尘不染的厨房里一次又一次的幻想着跟人接近再一次又一次用理智把所有的别人拒之于千里之外。
但身为人,我们只是平凡的需要个体之间的联系,以及那些随之而来平缓或者强烈的感情和依赖。
那是活着的凭据,那是死去的依附,逃避从来无助于解决问题,既然生来如此,那就请接受吧,请担当吧,请过好你独一无二只能向前无可复制的人生吧。
到最后,当那些怨念解除而终回到天国的灵魂消逝的时候,灯光音乐恰到好处,于是我还是一如既往无比烂俗的滴了几滴眼泪。
荧幕后的Koepp伯伯肯定一脸坏笑,哈,看吧,这下我不用暴力也能骗到你们眼泪了。
其实,我们终将死去,又何苦,吝啬温暖,又何必,惧怕伤害。
很好看的电影,很好听的片尾曲,听到了片尾的一串笑声觉得真的是很适合在万圣节来播放这样的影片。
刚看了很多影评说的最多的还是关于人名的问题,一开始也是觉得有点不爽的,但听到那个笑声之后觉得不是那么有所谓了,开个玩笑的话,这种程度还是可以接受的。
很喜欢电影的主题虽然刚开始就猜到了结局是男主人公改变然后和女主角在一起这种俗俗的但看过之后还是挺感动的,毕竟我们大多数人都是这样生活在自己的小世界里,觉得自己好就好,不管别人的看法或感受,殊不知时间久了连自己都变的愈来愈冷漠麻木到连自己都不在乎了,每天就像行尸走肉一样的过活。
在万圣节开个玩笑和大家一起挺好的,也提醒自己多关心别人同时也关心一下真正的自己!
一个冷漠的牙医,不喜欢人群,只喜欢自己待着,从来不关心别人。
可是因一次医疗事故,他意外地得到一种恩赐,他能够看见死人的灵魂,可以和他们沟通交流。
可是对于这个孤僻的牙医,他讨厌这样的异能,他喜欢安静,可灵魂们都纷纷赶来让牙医帮忙完成他们的遗愿,然后他们才能安心地去天国。
他不想帮助他们,直到他的爱情受挫后他才开始反省自己的问题。
通过和一个他曾经看不起的异教徒沟通,他才知道自己原来是个如此冷血孤独的怪人。
而后他为每一个灵魂完成了遗愿并找回了自己的人生。
God放在我们面前的每件事情都是为了我们的成长,可是我们有限的智慧却常常不能理解。
哥林多后书9:7 各人要随本心所酌定的,不要作难,不要勉强,因为捐得乐意的人是 神所喜爱的。
虽然,『we live alone and then we die alone,and,apparently we stay alone.』不过,『Only a life lived for others is worth living.』
死而无憾是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情,形形色色的鬼魂们纠结于未完的人间遗憾,不能消失而去。
偶尔出现一个死而复生的人,便抓住不放,希望他能帮助自己完成遗愿。
不过好像那些愿望都不大,即便死了,即便有憾,也不是多了不得的事情。
鬼魂们都很淡定而克制,没有把纠结化为戾气,对那个冷漠自私带刺儿生活的牙医没用半点暴力。
牙医死而复生两次。
第一次看到了鬼,第二次看到了爱。
这就是电影。
我们哪有这么好的运气,既逃脱医疗非责任事故,又被从大卡车轮下拉回一条小命。
牙医的生活本无遗憾,因为他对一切都漠视,都鄙夷,都不参与;但是刚刚发现爱情的时候就被撞死了,这是不是该叫抱憾终生?
结果再次死而复活,他就又没有遗憾了。
死不死都无憾。
幸亏只有九十分钟,否则真没法再编了。
看片名会以为是鬼片,其实只是部温馨喜剧。
牙医先生生活枯燥,没有生气,整日郁郁寡欢,有一天动了一个肠子手术,死了7分钟,于是看见鬼。
大街小巷上到处都是未了心愿的孤魂野鬼,求着牙医先生帮忙,真是不堪烦扰,在一鬼魂弗兰克的威逼哄骗下,决定帮助他赶走前妻的未婚夫,故事平淡地发展下去,前妻与牙医互有好感,但是有误会,牙医一度抑郁,但是通过帮助鬼魂完成未了愿,重拾了生活的真谛,也与前妻有了新的发展。
此片有一总结:趁活着的时候多做一点事。
PS:台词有够话唠,没有一个俊男美女。
刷抖音时刷到这部电影的片段,刚刚做完手术的平克斯发现自己看到的人比别人多得多。
原来是在手术中发生了点小意外,他死亡了7分钟后被救活,醒来后成为了阴阳眼。
抖音片段里,平克斯被一堆看起来和常人无异的鬼魂追逐着,他东躲西逃,不愿意面对这些鬼魂。
之所以吸引我想来看这部电影,大概是因为画面里的鬼魂因为与常人无异,而显得可爱。
他们为什么要追着平克斯呢?
带着这个疑问,打开了这部电影。
整部电影观看下来,确实是还不错的一部浪漫轻喜剧。
值得放松时一看,仿佛做了个马杀鸡一样给脑子做个放松的SPA。
故事里平克斯原本是个孤僻,不爱与人打交道,目中无人的怪咖。
一次手术意外,让他能够看到去世的人。
这才让他有缘与弗兰克相遇。
弗兰克是一名公共关系专家,很善于与人打交道,和平克斯是完全相反的人。
他利用自己的能力优势和平克斯谈判,如果平克斯愿意帮他完成他未完成的愿望--每个滞留在阳间的灵魂都是因为他有个未完成的愿望--他就帮平克斯打发掉其他追逐他的鬼魂。
一群鬼魂vs一个鬼魂,平克斯当然选择只和一个鬼魂打交道。
于是他答应去见弗兰克的妻子格温,提醒她,她新交的男朋友可能是贪图她的钱财。
没想到第一次见格温,他就对他一件钟情了。
但其实那不是他第一次见格温,格温是他同一栋楼的邻居,他们已经打过几次照面了,只是平克斯之前都是目中无人的状态,从没正眼看过格温。
就这样,两个人阴阳巧合之下交往了起来。
只是在和格温接触的过程中,他发现她的男朋友不像弗兰克说的那样是坏心眼想贪图格温的钱财,这只是弗兰克是偏见。
平克斯是真的喜欢格温,希望她能够幸福,所以放弃了拆散她的姻缘的打算。
只是弗兰克不同意,他说:“如果她男朋友不是坏人,那我留在阳间的未完成的心愿是什么?
”看来他也不知道自己未完成的心愿是什么。
直达一番波折起伏的经过后,平克斯被公共汽车撞到在地,格温手足无措的泪如雨下,弗兰克才发现,他的心愿完成了--他希望他妻子能够再度找到真爱,去为别的男人流泪,不再为他流泪。
重获新生的平克斯也不再是原来的平克斯了。
早在和那群鬼魂你追我逃的游戏中,他学会了敞开心扉去与人交往。
而在帮助鬼魂们完成未完成的心愿的过程中,也让平克斯一次又一次感觉到人性温暖的光辉,让他也成为了一个温暖的人。
老婆说,看到篇伦敦大报的评论,猜测Ricky到好莱坞发展后,会不会更改戏路、取悦观众,等等。
原来英国的大牛到了米国什么都不是,Danny只能演个漫画片里的配角,Ricky更惨,人家Danny好歹是著名漫画加摩根弗里曼和安吉丽娜朱莉,而这部片子里,Ricky虽然是主角,可是导演、配角都是无名之辈,连音乐也不让他自己唱,还专门挑了Beetles和Haydn的录音,也是为了省版权费。
剧情胡编乱造也就罢了,埋下的伏笔也不好好解决,究竟Leoni的新男友是真的会人工呼吸还是作秀,这可是关乎Ricky未来的极重要的事件,居然不给交待,要知道出品方可没打算排成开放式结局的文艺片,而是个励志喜剧,那么好人应该有好报吧?
可惜,为了让Ricky能活过来,恐怕Leoni得放弃对他的爱情了。
Ricky几乎放弃了自己的全部,脸部表情不再丰富,偶尔的绕口令也并不逗乐,可怜的英国人,米国赶快破产吧!
给低分吧,不合适;给高分吧,不值当。感觉父女俩太i了,其他人也陪他们一起i。或许影片就是想广袤空旷的空间之上,构建/展现这样一种人与人疏离冷漠的关系?
尽管经常跑电影节 但也觉得本片… 挺没意思的。两星给风景和故作深沉的长镜头。
好看、好冷、好俄,俄罗斯的旷野景象和长镜头寂寥到看完只觉得寂寞而空洞。流动与停滞仿佛一体两面,看的过程中一直问自己“怎样才能到达旅程尽头?”,又或许旅程本没有尽头。
几个感悟:1、被夸奖像老塔、安哲等的片子要慎看,2、穿得太有时装杂志品味的人物大概率没有真实生活,3、剧本的孱弱并不是人物不说话、长镜头和胶片颗粒感能挽救的。4、没话说就请拍短点。#BJIFF2024
BJIFF 240421 / 不懂,不喜欢,再也不看你们文艺逼深爱的电影了。
大师级别的摄影和留白,但长镜头过多,节奏过慢,配乐过少,我没睡着只是因为电影院太安静了很害怕全场只听见我打呼噜🥲
余味很足的慢电影。调度稍许机械和刻板,一些灵光闪现的瞬间还是证明了作者的潜力。母题像苏联刚刚解体之后的,模仿痕迹让人觉得有些遗憾。
这个就很难评奔着看风景的心态选了这部不过中间确实是一度要睡着
很独特的公路片,辽阔国土之下,父女关系的疏远,让人与人之间的空间显得如此逼仄;两人仿佛在轮流争夺车的使用权一般的生活,父亲以父亲之名,始终对女儿颐指气使;万花筒小夜灯、形形色色的过客的拍立得,发圈,使女儿无声的抗争。冲动的导火索是父亲在女儿丢在一边,毫无顾忌地向过客宣泄欲望,既自轻父亲的形象,也无父亲的担当。太多镜头与调度都令人不明觉厉,开头的横摇,女儿的突兀入场;稳定的拧焦;场内场外的声音空间……女儿对背影的执着,否认了人直面彼此的可能性
这是一部深入探讨人性复杂面的作品,以其独特的叙事手法和深刻的社会洞察,让观众在紧张刺激的剧情中感受到人性的冲突与挣扎。影片通过细腻的人物刻画和紧张的情节安排,生动地展现了冲动背后的心理变化和道德抉择。影片的导演巧妙地运用了镜头语言和音效,营造出一种压抑而紧张的氛围,使得观众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主人公内心的挣扎与痛苦。同时,影片也引发了观众对于冲动与理性、自由与责任等议题的深刻思考。《冲动》是一部值得一看的电影,它不仅仅是一部娱乐作品,更是一部能够引发观众深思的人性探索片。通过这部电影,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更加珍惜和把握生活中的每一个选择。
胶片颜色好好看,女生好好看,到最后一幕猛地想起开头那句“这里的水不干净”…啊…是一个有头有尾的故事,话少,喜欢。
最喜欢被村民追车那段,我果然还是个只能看到表面运动的肤浅观众( ´◡‿ゝ◡`)9.25 不断想到姑娘给路边遇到的女人摄影,直到女人不耐烦的回身查看女孩才按下快门,她要的不是面孔而是情绪
没看太懂,但是摄影很不错💦💦
#BJIFF14 英嘉(🐳💗)
终究我还是不适合看这种过于平缓意识流虽充斥氛围意境但故事性缺失的片子,虽然vanlife是我很感兴趣的题材,但毕竟看无依之地的时候我也睡着了!
#BJIFF7好看,摄影很美,但不懂
#北影节 每个人都像蓄势待发的火山,又像露出水面百分之一的冰山,冷峻的侧颜配上隽永的留白,打开车门的时候都会北边的寒冷。配乐也很喜欢,加上风景真的会打动我。可以理解所有人,理解一些细微的情感变化,但没有带入和共情,所以扣一星。其他感受1.不是所有的电影都适合大屏幕,这种艺术品2.我真的晕由远推进的镜头,摇晃、追随、固定机位都没问题,一看推进镜头就头晕……
偶尔停车,卖几张碟,加一次油,争吵又和好。没有目的地,只有不断延展的公路和一种笨拙的相依为命。
不闷,也想不到什么豆瓣缩写,叙事也没什么毛病,挺好的。
很美的摄影。旁边的姐姐打呼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