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线叙事的片子现在是越来越不稀罕了,不过当《一页台北》这样一部电影摆在面前,你还是能感受到一股清新之气。
导演陈俊霖是台湾近几年崭露头角的新晋导演,《一页台北》仅仅是他的第二部作品,在网上甚至很难找到他的资料,不过看到影片里对犯罪、黑帮与警察的各式冷幽默处理,此君想必是80后吧。
陈导解构之刀可谓刀刀不留情面,四条叙事线索中,贼不像贼,警不像警,很有几分荒诞色彩。
整天计划着“干一大票”的阿洪虽然比他手下几个傻兄弟灵光一些,可做起贼来还是显得太不专业;张孝全饰演的警察同样略显笨拙。
但与大陆《疯狂的石头》相比,导演对喜剧桥段的处理还是很节制的,大多时候表现在片中的是一种冷幽默。
阿洪的一班兄弟绑架了高高还会和他打麻将,阿洪其后更是和高高聊起了爱情问题;小凯和Susie来营救高高也遭绑架,阿洪逼问小凯时竟然怕把他打疼;从影片前半段一直争夺到最后的小包裹其实只是一张老照片(金蝉脱壳。。
和《天下无贼》何其相似)……如此对犯罪、警匪追逐等桥段加以解构,在我看来都是与爱情桥段的一种对应。
片中唯一未遭解构的正是小凯与Susie的爱情故事,张孝全饰演的警察的爱情同样有值得一提的地方。
所有“现实”中的利益争夺越是荒诞,就越显示出小凯与Susie欲语还休的情感之珍贵。
影片前三十分钟小凯为女友学法语,与女友渐行渐远的段落,为后面的剧情埋伏下了不可逆转的因素,也给小凯的性格刻上了烙印。
也正由此,其后小凯与Susie的爱情情节才被赋予了很难得的含蓄。
如今的爱情片缺少的正是这样的含蓄,动辄一人最后时刻大彻大悟浪子回头找到真爱,总让人觉得缺少了一份韵味与一点诚意,本片最后虽然小凯和Susie还是走到了一起,但编剧没有心急地让小凯在上飞机前“顿悟”,结尾处理的也意味深长,“飞”与“不飞”之间,其实在考验着电影人的用心程度,于是很欣慰地看到该片的编剧不浮躁的创作心态。
这样一种心态同样融入了导演对情节的掌控上,小凯与Susie为躲避警察混入跳舞的人群中的段落,镜头显得极有耐心。
一个导演是否用心在我看来主要体现在细节的把握上,我并不是不喜欢正餐,但如果有别致的美味甜点则更显精细。
《一页台北》对精巧细节的追求可谓用心,由于只看了一遍,可能还有没有发现的彩蛋,在此算作管中窥豹,只见一斑了片子里反复出现的电视机中的烂俗电视剧,大抵可以视作对现实的一种反讽与解嘲,当电视机里男男女女海誓山盟时,小凯正在经历着被女友“开除”的切肤之痛;当屏幕上枪声大作各种小马哥老大哥上场时,现实中的抢劫和绑架显得荒诞不经;当长篇大剧中上演生离死别悲欢离合时,现实又何等平平淡淡又略显无稽?
此外对警察女友出走的表现(只剩下一支牙刷),阿洪搜包时发现的法文课便签,都是在大陆都市片中很难发现的叙事手段。
可能是看牛人的影评养成的坏毛病,看片子总爱向隐喻啊,对照啊,哲思啊这些方向想。
看到最后我们会知道,其实小凯接到的包裹只是吸引警察目光的幌子,里面只有一张老照片,上面是豹哥和他的往日情人。
小凯一路护送着豹哥的往日情怀,正是为了赶去巴黎拯救自己当下摇摇欲坠的恋情,同时却于不知不觉中种下了自己未来爱情的种子,荒诞的相互追逐中,导演其实早已将自己关于爱情三个时态的讨论注入其中,其实人家再严肃不过了!
最后说一说张孝全扮演的警察。
其实他才是整个片子里最倒霉的家伙,开始以为他办案会很灵光,结果看到最后才发现,其实他连成天管自己叫“学长”的小弟都不如。
感情上更是受挫,刚刚跟手下吹嘘“自己这样的想把多少妹都有”,回到家就发现老婆跑了。
之前的场景值得思索。
警察女友做好了饭,警察却毫不顾女友感受就出门去,女友竟然也没有一点反对意见,仿佛一切都无比正常。
可以想见这样的事情之前发生过多少次,经历了不满,吵架直到麻木,这段感情实际上已经到了死去的边缘,警察却仍旧浑然不觉,直到回家时发现女友出走。
这正是编剧技巧中所谓“留白”,直接表现这样一段场景,省去了多少前情赘述。
黑帮老大很慈祥,警察绑匪都很不灵光,导演不相信犯罪只相信爱情……在这部片子里,人人都是好孩子,包括导演陈俊霖。
p.s.“一页台北"。。
这个片名真的很喜欢。
http://i.mtime.com/xiongxiaoxun/blog/4581301/#Comments
依稀记得陈冠中评论过,说台北是最有质感的城市,看完此片,对此话心领神会。
看过讲笨贼的电影,看过讲糊涂警察的电影,看过讲柔情的黑帮老大的电影,也看过小人物卷入大事件的电影,当他们相遇在台北的犄角旮旯,这座城市的样貌,骤然鲜活。
诚品书店,中年发福风韵犹存的歌女,热气腾腾的夜市,昏暗的路灯,庙口街市,日据时代的住房,残缺的霓虹灯,上个世纪的电视剧,以及沉醉于电视剧的黑帮大哥和钟点房老板娘……电影中的这座城市如此充满生机和支离破碎,而它的活力正源于这种碎片和碎片的荒诞。
影片的城市,没有齐整的公路,没有反光的玻璃幕墙,没有刺天的高楼——这一切只能发生在蜘蛛侠和哥斯拉的噩梦中,像《黑客帝国》的细胞一样蔓延生长,最后被“圣经”式滔天的洪水或怪力摧毁——正如它们从未被刻入人的生命一样。
中国人或法国人的电影城市,不可能有那种虚幻的恢弘,至多存在于《一页台北》或《天使爱美丽》的小人物故事中,和个人的生命感触融合,在小人物的呼吸之间,嬉笑怒骂之中,一点一滴,层层叠叠在时间和空间中,真实而幽默的延续。
影片中的台北,让人想起北京西单夹杂在高楼中的街巷和小摊。
在这个意义上,《一页台北》或许可以和《苏州河》和《北京乐与路》一起品味。
三部影片,讲述的都是具有城市气质的生命,这些生命都会可能因存在于其他的任何城市而黯然失色。
而有趣的是,它们不约而同的聚焦于三座城市的背面和角落。
不同在于,苏州河上漂浮的是十里洋场的垃圾,圆明园艺术村郁积的是皇城根下的野心与散漫。
可能是因为导演的年龄,也可能是因为台湾早就从白先勇《台北人》式的前朝旧梦中惊醒,《一页台北》少了一些城市应有的厚重和沧桑,这更像是一部法国人眼中的中国城市。
不过,这本身无可厚非,至少看完此片心中会添一丝甜蜜,多一份幽默。
借用片中人物豹哥的话:“年轻嘛,谈谈恋爱也不错。
“
台湾小清新电影,不是在讲严肃的故事,电影里所有的人都是笨笨的可爱的,黑帮是,警察是,平凡的男女主角更是。
男主角不熟悉,很普通的男生;女主角郭采洁的娃娃音很破坏电影的感觉,总觉得她的感觉不适合演谈恋爱的戏码,更不适合演主动和男生接近的女生,不适合演女人(郭采洁还要比我大几个月,她的感觉就像恩彩一样,太让人想爱护,不过恩彩碰到的是好大叔,现在林秀晶在《我妻子的一切》里也开始走成熟路线喽)。
张孝全在这部电影里竟然留了很厚的长发,差点认不出来,开始以为是张睿家呢!
柯宇纶现在真是什么台湾电影都参一脚,不再是那个文艺男了。
郭采洁有的歌词曲都很好,但唱出来的感觉就被她的声音破坏了,她唱歌的声音还不如林志玲听着舒服。
这是我很想去的城市。
最初可能是因为五月天。
有大城市的FU,也有些老旧的楼;有喧嚣的人群,也有安静的小路;食店遍地都是。
我一边发呆一边想想一些事,很轻松的剧情,聊天也是稀松平常。
发现原来其实台北跟广州也有点像。
书店,便利店,广场跳舞的退休老人,地铁,motel,大排档,小巷,的士。
似乎闻到家的味道。
不同的可能是没人会阻止你在地铁奔跑吧,因为好像好多人,都挤到疯的。
当小凯和Susie在食街逛的时候,我突然想起了我们那段潮汕之旅。
吃到肚子胀死,很满足很满足,果条肠粉等等。
现在这些东西好久没吃了。
张孝全刚出场的时候我盯了他的脸看了至少五秒,还以为是安琪姑娘,想想看不可能,想起来是张孝全。
原来换了个发型就会换张脸啊。
最后Susie和小凯在Taxi那里88的时候我只觉得这会是个大团圆结局所以没啥感觉。
但竟然到了他们在书店再见面的时候哭了。
也不是崩溃的哭,只是流泪了。
最近眼浅吧,可能。
不过更可能的是,我想家了。
想天河北拥挤的购书中心,想我和你曾经在那逛过,想好多。
喜欢一个人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要勇敢一点,要抱着被拒绝的心态,像个男人一样。
男女主角,一个敦厚,一个纯真,都是那种呆呆的单纯的人,很有礼貌,很谦和,话很少。
那感觉,不急不慢,会偶尔有闽南语穿插,说的很好听,就像糯米糕一样,黏黏的甜甜的...所有“现实”中的利益争夺越是荒诞,就越显示出小凯与Susie欲语还休的情感之珍贵。
一个城市,仿佛如一枚书签一般,轻轻的夹在脑海中的一页。
自己住久了的城市,往往觉得平凡无奇,但是如果某天,你把自己当成一个旅行者,日日往返的捷运只是你旅程中的一小段,那种感受会很奇特。
生活的单调所以更喜欢那些单纯的浪漫。
有时候浪漫的事情并不需要刻意的去安排,就算两个人在一起奔跑,也是一件很浪漫的事。
把喜欢的感觉自己藏著,不敢表露,怕的是说完之后连每日的相对都失去了。
原本以为的小清新,没想到是大手笔。
其实这是一部爱情警匪片。
这部电影沉浸在一种郁闷的基调中,男主小凯因为女友去巴黎后相隔两地要和他分手而郁闷,susie因为新认识的男同学小凯没说上两句话结果他有女友而郁闷,高高因为不敢向同在全家打工的女生桃子表白而郁闷,警察张孝全因为夫妻关系不和而郁闷还和师弟吹牛皮,曾经的当地黑社会老大豹哥因为年轻没有抓住自己的真爱而郁闷,豹哥的小弟阿洪我觉得他没什么好郁闷的,倒是常常做一些让人郁闷的事。
导演很好的把握了当下年轻人的特征,那种慢半拍的性格,以及在碌碌无为中进取与进取中碌碌无为的生活特征。
大学生小凯在爸妈的街头小店帮忙却用空余时间到书店学法文只为和女友保持联系,在书店打工的susie却报了很多课余班只为让自己过的充实一点,看似平凡的生命却没有精彩的理由。
影片刚开始剪辑的几条线相互分离,入戏时间较长,开头有些疲软。
随着情节的推进,在街头交易,被警方追捕,susie被卷入追捕,拯救高高,高高与“绑匪”打麻将,观众的情绪被配乐舒缓的小提琴一点点挑拨,他们的奔跑让我想起了《午夜巴黎》中男主一次次的穿越之旅的冒险劲儿。
同时被这些年轻人处理黑帮电影里才有的情节的方式搞得啼笑皆非,本来追捕的警察却半路跟踪自己的老婆和别的男人,本来就不专业的“绑匪”和被绑的人打麻将还输得个稀里哗啦,更不用说为了躲避追捕跑到大妈群中跳舞的男女主,你们跳的这么不和谐真的不怕被发现吗?
结尾的处理也是意料之中,原来是一张老照片引发的追捕战。
另外穿橘色西装的阿洪不要gay的太明显哦!
我不得不将这部台湾小清新和前两天看的《盛夏光年》比一比,相对而言《一页台北》处理的更加轻松有趣欢快带着点青春的苦涩,即使是将要退休的豹哥在片中的主要情绪也是青春期的遗憾,你说是不是青春的苦涩?!
《盛夏光年》的原声钢琴曲也很不错,但是活脱脱的一出苦情戏啊,单相思也是一种病,比同性恋病的更厉害(哈哈我开个玩笑)。
而张孝全由那个gay圈情人变成了得罪造型师的倒霉警官不得不让人感叹物是人非。
台湾式的小清新,表现挺得当。
亮点是导演在其中融入欧式浪漫元素,加上颇具轻松欢快的配乐,讲述着一段奇妙的午夜爱情故事。
淡淡的爱情戏,没有太大的冲突,就算是做坏事,也无非是彩票店偷点小钱,不痛不痒的小打小闹。
反派“阿洪”这个演员很出彩,臭娘娘腔还要学人干一票大的,然而又非常没头脑地常常犯错,真是很想打他!
“高高”一脸呆萌,即使是被人绑架也是很配合的呢,喜感十足。
男主角“阿凯”最令人讨厌,没点主见不是男人。
还蛮喜欢台北式小清新作品,参杂太多有的没得反而不妙。
因为构思单纯而给人一种心平气和的印象。
本片很多程度上都反映着台北的市容市貌,并没有去特意挖苦人性丑陋的一面,而是将每个人都说的单纯无害,这点本人还蛮喜欢的。
希望可以多看到这种类型的小清新作品。
摸索出一套卖座模式,然后改换有限的变量,重新填充包装,是快速生产之道。
尽管台湾电影今天仍旧很难称为工业,国片在《海角七号》之前也不大有台湾人要看,但台湾电影制作者还是偶有工业化专门化的努力,像一页台北系列。
城市街景、carefree的年轻人、网络世界的梦幻;穿插入不太沉重的乡土议题,有意无意彰显的多元文化共荣、日本感。
可爱女生,宅男。
可爱女生候选人有郭采洁、《听说》里的陈意涵。
男生有姚淳耀, 张孝全, 杨佑宁,《听说》里的彭于晏要来演的话也没问题。
现在郭采洁又在和陈柏霖拍片,这些组合在观众看来都很对,都很对就是没差的意思。
柯宇纶在《色戒》以前还在猥琐路线门外徘徊,之后就彻底放开自己,谁还记得他在《麻将》里比张震清纯?
《一页台北》里的表现有成为金士杰的潜力。
最可爱是姜康哲。
张孝全的造型师该打。
大家都以为是乔琪姑娘陈宇凡。
其实《一页台北》还有个沉重版本,就是几年前的《停车》,演员选了郭采洁等人的高级版:桂纶美张震戴立忍什么的。
同样的一夜台北,穿插不思议于冷峻现实,也有残酷也有笑。
但《停车》不大轻松,技巧完美,但是要说的太多。
还不如简单点像《一页台北》,或者更简单像《听说》,已经够励志还嫌不够,最后还要加好几根光明的尾巴才确保观众看懂了。
技巧当然是好事,谁还能忍受自我耽溺的《九降风》《渺渺》们,还不如拍个mv。
高凌风、马如龙等人近年借小青年重出江湖,证明台湾老戏骨也一抓一把。
但香港电影老工业重镇的公式化意识更强,看看《无间道》以后的那一串。
反之,魏德圣一被万众瞩目就急于去部落搞田野调查,赶快证明自己有内涵,十足当年拍完《就是溜溜的她》等青春片的侯孝贤。
你有没有过…在一个熟悉惬意的环境中经常遇见一个男孩子他不认识你,甚至没有注意到你你不知道他的名字他的来历有什么样的朋友但你知道他每天在那个位置你一定不知道…有这样一个活泼又内敛、文静又勇敢的女孩子她想要认识你可是没话找话的搭了几句就不知道该如何继续她也许从没想过成为你的女朋友她只是在她熟悉又惬意的环境中发现了你,注意到你每天都会在那个位置于是有一点点希望你也能注意到她也许能成为朋友可是事情该如何发展,她并没有多想但是听说你有感情很好的女朋友便立刻拉开了一点距离言谈之间也有一点生分人声喧闹的夜市里女孩子一个人默默地吃着东西没有什么表情看不出有没有在想些什么可是在看到你的一瞬眼睛发出绚烂的光亮她会把你并没有上心的法语课课表放在随身的包包里虽然你跟她说“不用了”你们走在一起两个人显得有些尴尬“你一个人啊?
”“嗯,等一下要去上课”不知道该聊些什么,因为不熟“你好像很常上很多课的样子”“……就是想让自己忙一点”就是想让自己忙一点嘿,你知道么她注意到你并不是因为你有多好她观察着并体验着自己能把握的一切这是她的习惯但是遇到了这样一个闷闷的你,明明没有什么交集真的,是一个惊喜小凯决定去巴黎“至少还去过了”一开始是心酸是愤怒是要把女朋友追回来因为他和女朋友曾经说好要一起去巴黎“然后呢?
”“她可能觉得我留在台北比较好吧”可是这一夜带着点荒诞的混乱让他在天亮的时候要离开的时候带着有一点好笑、有一点欣喜的表情是终于要启程的兴奋是心里终于放下的真诚“至少还去过了”准备重新开始Susie则在望着出租车远去时发着呆既没有说再见也没有挥手告别大约有些落寞终究两人的关系是不尴不尬的、没有名分的男孩还是要走她既不想送也不能留所以大脑又混乱又空白前一夜的冒险在清晨的阳光下恍惚如梦于是回到家,望着窗外,站着喝了杯水不知道事情会如何发展,大概多想也没用如此喜欢这部电影,每个故事都因没讲透而显得微妙:便利店高高,警察基永,小洪和豹哥,小凯和Susie。
每个故事都不那么用力,就这么随随便便的,平平淡淡的,用细节刻画着市井的日常生活,却让你真的看到自己的生活。
有时候我也会想,你想逃离的那座城市,也许正是别人挣破脑袋也想来旅行、来定居的城市;就像我那么想去的地方,你却只说“最惨就是继续待在这边”。
其实不管什么样的城市,“待在这里也不错啊”,看你是不是要接受它——这里——这座城市,和你的生活。
PS,没有讲电影里的其他人,对于他们有更好的影评比如说这篇http://movie.douban.com/review/3421172/我只是在这部电影里看到了太多自己的影子,是内心的自己,是平时的朋友们看不太到的自己,就想借影评写一些,怕等到年岁大了,忘了还有过这样过于认真而显得无稽的青春。
我承认,我是冲着「台北」字来看这部电影的。
「一页台北」的名字,文艺气息迎面扑来。
故事的情节都在预料之中。
台湾的文艺电影中,不会出现恐怖的恶势力,不会有警匪片那样的惊险。
心里明白,一切都会是个圆满的大结局。
所以,情节很简单。
但,诚品书店里,便利店里,夜市。
是不是,你渴望去走一走的那些地方,那些代表着文艺的地点,都在电影里出现了。
诚品书店里文艺的要死的来回走动与对话,男女主角一起摇摆跳舞的模样,加上淡淡的配乐,整个气息,文艺的要死。
我爱这范儿。
虽然代表着文艺的蓝天白云草地单车白衬衫没有在这部影片中出现。
但导演独特的场景设计、戏中人物的对话,都将文艺展现的淋漓尽致。
美凌晨四点,郭采洁的声音在耳边环绕。
瞬间觉得,这是怎样一个可爱的女孩子。
甜甜的,淡淡的,干净的面孔与声音。
一切,刚刚好。
很少在豆瓣在影评。
因为豆瓣的高手太多。
今晚,写下这些文字,我想说,我爱台北。
发自内心的爱。
我更爱,那五个憨人。
那个我们一直拱着的十年「拱廊」。
每一次旅行的结束都是下次梦想的开始。
好吧,我也要这样的安慰自己。
因为,我又莫名的难过到睡不着觉。
此时此刻,2010.7.25,凌晨4:04.
……
真心话、木有看懂
小清新,小童话,这样的台北,就像那个说话柔柔的小女生,很可爱。
完全拿张孝全当花瓶使啊。。。
女主角不漂亮,男主角不帅,连以前为人不称道的台湾文艺范都没了~~
台北小吃街宣传片,两颗星全给郭采洁。
慢慢的小清新的小暧昧,当然最亮的还是土炮高高。
梦游一样不求甚解、魂不守舍,但郭采洁真好看
秉承了台湾电影的传统:无聊与磨叽。几条副线和主线脱离,凌乱无章。
还可以再烂一点么。那么多线线也是没劲。
清新小品剧
不对味儿~
男主角很囧....高高很搞笑无比怀念台北夜市的小吃ORZ呃..那个红色大门的住宅究竟拍了多少部片啊...
负责地说一句,好看!
最后一幕好雷啊。。
一夜台北
湾湾电影的通病是原声塞太满 可要不是原声 这电影就更一无是处了 剧本真是白眼翻到天花板
神马破东西浪费我时间。
无聊啊。。。
电影本身真的很一般 可是我爱这样的台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