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拉
Yella,耶莱(台)
导演:克里斯蒂安·佩措尔德
主演:尼娜·霍斯,大卫·史崔梭德,辛纳克·勋纳曼,布尔格哈特·克劳斯纳,巴尔巴拉·奥尔,克里斯蒂安·雷德尔,Selin Bademsoy,Wanja Mues,米夏埃尔·维滕博恩,马丁·布拉
类型:电影地区:德国语言:德语年份:2007
简介:女会计师耶拉(Nina Hoss 尼娜·霍斯 饰)遭遇生活危机,与具有暴力倾向的丈夫本(Hinnerk Schönemann 饰)离婚后,她在汉诺威阿尔法飞机厂找到一份新工作。在启程的当天,渴望赢回前妻的本上门纠缠,坚持送耶拉前往火车站。路上,两人发生激烈争吵,激动的本撞断桥栏,将车开进河里。 爬上岸的耶拉不顾湿..详细 >
佩措尔德的匠气剧作已有初形,尼娜霍斯的演技气质无人可比
整个看的过程十分焦虑
古典乐与水中的鬼魂,Christian Petzold的filmmaking在某种程度上也有着重复性,但这绝非简单的复制,而是以永恒的美学形式体现多种多样的社会体验与生命状态。你既可以认为是一个困于亲爱关系与性别暴力的女人的回响,又可以在某种超自然的巨响中体会两德统一后的资本主义陷阱与泡沫,而无论从哪个角度,红色衬衫的Nina Hoss都是拼图的关键。而当她选择接受沉入湖底的汽车,解脱才终于到来。
有些意象还是太明显,或者结局去掉我觉得也挺好的
【3.3】干净疏离出一种天然的异质感和孤独感,因此水流声的耳鸣和幽灵的观看与追逐成为了一种气氛的确认和回环,而不能迭生鬼魅。在一段段努力和碰壁的幻梦后榨干梦的美好,回归溺亡的无力,从意外到主动的绝望转变。
我是Nina Hoss脑残粉不解释
电影以精妙的莫比斯环结构,反思并控诉了一个社会现象:寄生于一个强势富有的供养者,成为女性(弱者/被剥夺军事的德国)无法绕开的命运。若生无希望,不如选择有尊严的毁灭。
太德国了。。。
寓言味道很浓。人两次不能跨过同一条河流,所有的机缘巧合都是宿命。
EE-D9 柏林电影节最佳女演员-银熊奖.等(意外结局)
真实的生活是什么?
好冷淡啊。
[4+]
现在逐渐看出,那个逐渐逼近的未来世界的奇特之处与可怕之处,就在于,她并不能融入其间。她只能在它周边走走,张嘴、说话,干这,干那,却不能真正进入到里面去。--门罗《逃离》
拍得笨
并不知道打几分好,简洁的笔法勾勒出非常复杂的故事(不是褒扬之语),直观是比Barbara和Phoenix野心大得多,但是仍不愿全盘舍弃“艺术家气质”的电影。至于热议的“资本主义幽灵令人无处可逃”的母题,抱歉我一眼没看出来。
昏昏欲睡,无法领悟到导演本人的风格,尤其是一些过于刺耳的背景音效(虽然可能是对结局部分的暗示),这个故事的主旨也很难理解透彻,老板和女主前夫这两个人形象太过相近,有时根本分不清楚。老板的善变形象也没有有效的塑造。(4.5/10)
+
很是吊诡。
空无冷漠的政治寓言,逐流资本的红衣幽灵沉入湖底,生存困顿,进退两难,理想追求终成泡影。简洁、精心的结构逻辑,首尾呼应,相同场面,不同结束,疑窦丛生;鸦声喳喳,耳鸣阵阵,叶动窣窣,精神游离,万般迷茫;冰冷至极,全片毫无暖色,人与人间亦如寒天,东西德统一后的深层残酷。水与钞票意象、红衬衫、谈判情境、尼娜·霍斯表演敏锐细微,波澜不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