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作品终于上映了,不见得多期待,对于一位三十多岁的独身中年人来说,已经不太容易被影片中的情绪流控制了,但是这并不能妨碍我对这部作品个人主观性的五星好评,那种进步的积极进取的心态,努力想要讲好故事的尝试,以及穿插在其中手绘风格明显的细节,还有对于道德坍塌问题最深沉和严肃的控诉。
以下有剧情梳理,请没有看过的人跳过-请原谅中年人在记忆力和脱发之间的取舍,所以部分人名记忆不清,我会以特征代替。
顺着时间顺序清理是【老师傅】带着徒弟【笑人】,来到了【千佛窟】,其徒弟为【大地的怒气】侵蚀心智,被怨恨支配,化身【游鬼】起初于【千佛窟】附近徘徊,散布【红色彼岸花(剧毒)】,甚至发生屠村行为。
年少的【丁果】游历至【千佛窟】,听闻妖孽作祟,有斩妖之心,遂孤身潜入【千佛窟】卫道,不曾想遇见了当时抛弃徒弟的【老师傅】,二人一番比斗,【老师傅】收【丁果】为徒,一身技艺倾囊相授,只求【丁果】能够卫道成功,手刃自己的爱徒【笑人】,使其解脱。
【丁果】追【笑人】于荒村缠斗,使劲浑身解数,终被【笑人】逃走,而自己被【红色彼岸花(剧毒)】毒死,于生死之间,得见【秒先生】,委以收集【彼岸花】的重任,得复活。
【丁果】与【老师傅】遇【鸭子收集者--木脸人】,双方不欢而散。
【丁果】寻至孝子,孝子有孝,为父就义,而其心生之彼岸花,为其父所噬,【丁果】得花失败。
【红衣】出现,杀悬壶济世神医。
后遇收养孤儿的青年【萧笃】【丁果】与【红衣】就【萧笃】发生争执,争执中,【萧笃】逃离。
而【红衣】与【丁果】及【老师傅】三人成行。
【丁果】收【暗娼】生彼岸花,与【红衣】【老师傅】从【夫人】处取【昆仑剑】期间得一卜师相助。
【丁果】等人成功取得【十二金色彼岸花】及【昆仑剑(钥匙)】进入【千佛窟】核心地底,寻找彼岸花答案,【笑人】尾随而入,螳螂捕蝉,感染地心处的彼岸花孢子,妄图散播天下。
【萧笃】黄雀在后,牺牲自己,破【笑人】。
【丁果】等人逃离地心,将【红衣】及【老师傅】送出绝境,而自己牺牲。
姓名多隐指:如丁-天干之肆。
果-目的也萧-笃-忠也。
虞(欺诈)侯等特定数值多隐指:如十二彼岸花之十二,中国指地支。
西方指完美。
如【昆仑剑】为钥匙等。
妙先生是何物?
妙:从形美好也,意神奇,妙万物而为言。
先生:遵称,师。
所以妙先生授予【丁果】第二次生命,又为其指引目的。
但是其并非自然之实质,可以视为是自然意志的集中,是超自然的。
妙先生为何救了【丁果】?
丁果无(因)无性别属性,无历史,可以说,其的本质接近【秒先生】,我们可以把其视作人的一个过程,其超过普通人,但是并没有超越人的属性。
其于人中代表一种超越的意义,超强的体能,超然的道德观念,注意,这里的道德观念并非世俗的道德观念,而是个人生命意志的扩张道德,譬如其探闻【千佛窟】有怪物时,其跃跃欲试,并非为民除害,而是兴趣使然。
其无畏无惧,生死观念淡薄。
在其与发狂的精灵搏斗中即可发现,其并非是常规意义的人的原因,并非其非人的能力,而是其非人的本质,其比【红衣】甚至是【老师傅】都更为接近精灵的本质。
【丁果】最后的牺牲是为何?
被人类的情绪感染,可以理解为从【半神】跌落人间,也可以认为【是铁皮人获得了心】,在关于【屠龙者与恶龙】的隐喻未实现之前,创作者选择了让其沉睡在【妙先生】庇护的怀抱中。
这部影片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表面上说:是“资本市场对人心的侵蚀”。
做艺术创作的人,对这件事实的敏感态度,是拥有崇高艺术梦想的人必然经历的疼痛。
我们往回翻整个故事,就会发现大背景,其实不过是一群封建地主(资本家)为了无聊的喜好,将不能吃不能用的东西赋予价值,引得贫穷的人们为此付命而已。
可以将那个【冰神玉】比成钻石,为了钻石的巨大利润,人们冒着生命危险去挣这笔钱,而为了挣钱却又把身体搞垮,再去花更多的钱去买药治病,而最为讽刺的是,资本家却只是以物易物,达到操纵价格,垄断市场的目的。
彼岸花则是人的道德的具象化,是一种高尚。
这种高尚不一定有所指:也许是孝顺,也许是爱眷,也许是其他的任何东西,比如萧笃的忠实。
当道德腐败后,则会不生彼岸花,而拥有彼岸花的人道德腐败后,往往会造成比普通人更大的破坏力,因为拥有道德的前提是理解道德,理解道德的人一旦腐败了道德,则会再理解道德的基础上,把道德的规则具象,而更清晰,更有针对性的破坏,利用,也会引发更加深远的影响。
所以,往深层次分析,则是透露出作者一种对现实道德腐败的强烈愤慨,原作者的上一部作品我没有看过,但是据说似乎也是主打“成人作品”“极多隐喻”分析下来,应该也是类似于,对道德挥矛的意思吧。
大家还不要误会,这部作品虽然歌颂了些“舍生取义”的情节,其实作者没有什么想呼吁人做烈士的强迫意图,反而更像只是讲了一个大童话而已。
从结尾处对【丁果】的处理就可以看出来,作者关于道德问题,似乎也没有什么明确的答案。
这种思想上的双重性,源于现实世界对理想世界的冲击,是教育的偏激和文化的断层造就的思想真空,就像“我相信人性本善的”那句台词,如此的苍白,似乎配音演员都用自己没有察觉的不自信的声音说出来,在屏幕前面的我还不小心的笑出了声音。
关于如何“致良知”和“完美的理念世界”之间巨大的思想冲突,很难被消费主义控制的年轻人所明晰,毕竟毅然辞职,去“看看那么大的世界”只是个互联网上的段子而已。
嫌导演讲道理,唠唠叨叨的人,只不过是连些许浅薄的道理都发生应激反应的人,这个很容易理解,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他们变成了这样的人。
我们不予置评。
妙先生给【丁果】的最终答案是什么?
放大地的怨气具现化【笑人】入地心,以彼岸花消彼岸花。
这里有点‘缘起性空’的佛教思想,寓意一切的消弭,对于意志的【一】来说,超时间和超因果,强化作为本源意志力的集中意义,也就是说,不受到任何规则的制约,对于秒先生来说,一切都是已经看到的,【秒先生】的本身包含了过程和目的,不是进步的实现,影片中多次提到大自然主义,即【人对于自然的不可替代性】的证伪,这种证伪不是否定,而是通过因果的消解来实现,借由【丁果】之口,就是:不能改变的,知道也无用。
能改变的,知道也没用。
而结局对闻道而死的【易】家卜师预言的改变,其实只是一种个人意志能动性对【伪道】的反抗,并不构成【丁果】对【秒先生】的反抗,【丁果】只是执行者。
而选择【舍生取义】的【萧笃】并没有发生任何改变,他的形象始终如一--从跳下水救孩子时候就注定了。
所以其实在这部作品中,我似乎摸索到一种作者自己深深的不确定的压抑,一种反复的粘稠的犹豫,他也没有获得明确的答案。
我们回来说影片本身的技术问题,不知道是资金原因,还是导演不够自信,在纯手绘这条路上,走的战战兢兢。
可以看出来,许多镜头调度上的犹豫,以及对新技术的压制还是对自身能力的质疑,使部分镜头有些“隔”。
这是一个容易让人攻击的点,但是希望在一部分骂声中,能够有人给导演一些时间,纯手绘作品固然好看,庞大的资金链,庞大的工作量,投资方的信任,导演的号召力等等复杂原因 制约着这个团队,用吃米其林五星级酒店的刁钻胃口,去骂兢兢业业做自己招牌的饭店小老板,这种虚伪性令人作呕。
在剧本上,大纲是很完整的,但是【笑人】作为最后的大反派的出现,着实让世界观变小了些,导致架空了庞大世界观的影片却显得只有那么三两个人,一种与幻想系作品的庞大显得格格不入的小家子气,拉低了作品的档次。
结构中几个故事的刻意程度,因为太过于模板化,第一个孝子就义有点类似于舜爱瞽叟的意思,但是舜作为“圣人”,其形象是非常的丰富的,因为大量的事迹铺垫,以果就因才能以使这个事实成立的,本质上是为了宣传“君子务本,本孝悌”而戏剧化处理的,作为新时代青年,接受西化教育而注重原生家庭问题80,90甚至00后来说,这样的故事显然已经因为太过老旧而很难焕发人的同情,更别提深受父母之恶所折磨的孩子的反唇相讥了。
而悬壶济世之医生的例子也非常单薄,首先在人常价值观的判断中,就很难因为语言做出最终判断。
着导致【红衣】出场,莽撞而残酷,这是过于追求前后戏剧反转功利性酿成的荧幕悲剧,【红衣】出场,因为【杀一位拥有彼岸花之人则会拯救村庄】的行为,使【红衣】如同移动的杀人狂,其问都不问就杀人的行为模式,并经不起逻辑的推敲,首先,是谁告诉她可以这么做的?
她的依据是什么?
她考察过吗?
通过杀人之后在村子里住了多久,感受到民风的切实改变了吗?
她的行为为何没有人制止?
等等一系列问题,如同误入镜头的蚊子血,浪费了原本应该是月光下的红玫瑰的设计。
【娼女】之殇的设计也有些瑕疵,一个是影片制作播放过程中,导演对于伦理的把控,作为动漫作品势必会面对一部分孩子开放,负心人的故事可以有很多种版本来诠释,不一定要用【暗娼】这种方式来表现,这种手段本身就透露出一种极端。
自古以来,就有【笑贫不笑娼】的传统,在万恶的封建社会,女性地位低下,没有人权,被当作货物买卖和选择男人依附,这是一个沉重的话题,如果要拿出来说事,可能需要更加严肃,更加认真的态度去探讨,用在这部动漫作品中,使这悲剧命运连同之前所有悲剧一同,被浅薄化了,因为导演想要探讨的内核太过厚重,而这份厚重需要一种严肃,凛冽的态度,才能面对,这使得我们的聚焦点,不应该从角色的身上的苦难经验轻佻的发生过度---尤其过度到一种传达【无善无恶】的【丁果】这种中性的身上,这也就是为何有诗:为赋新词强说愁。
的原因。
我不是否定年轻人为何很难成功的讲好一个悲剧故事,无论是【大鱼海棠】还是如今的【秒先生】,但是人的生命不仅仅是情绪的祭奠和知识的积累到足够的程度,就足够形容出眼泪的咸度了。
身体的经验,仓皇的恐惧,无能为力的势必防守,躺在床上什么都做不了的绝望,黄昏时刻伴随人流挤上地铁,努力躲避旁人的吐息和身体的触碰。
和朋友在说笑的过程中突然盘算起自己的银行卡还剩下多少钱等等。
生命的意志在对抗理性中呈现自由灵魂的挣扎,真正的疼痛都是细细密密的小伤,人的脆弱性就在这里,能扛得住很大的悲痛,却挨不住磕磕碰碰之后的身心俱疲。
这样的人们,在看那些电影里的大爱大恨,难以产生共鸣这不是必然的吗?
有剧透!
1. 妙 的理解与引申: I 道 (道,可道,非常道)(参看《道德经》)II “善”与“恶”(或 “利他”与“利己”)的动态平衡;这种平衡可以是对一个个体或群体的生存发展而言的。
(参看《自私的基因》,博弈论…)III 当群体的“善恶”失衡后:a. 杀好人救坏人:过程正义与结果正义之辩 (参看《白色巨塔》…)(丁果的选择)b. 杀一救百:功利主义正当性之辩 (参看 《自由人的平等政治》…)(殷凤的选择)c. 推翻重建 (参考 我们的历史…)(笑人的选择)IV 当个体的存在 影响群体的平衡 而面临自选择:d. 忆养父亲情,自我牺牲 (宿主一)e. 先丧失生存意志(对群体无效用),后愤怒失衡(对群体有威胁),最后忆幼时爱情,自我牺牲 (宿主二)f. 先离开群体,后在群体“存亡的关键时刻” 自我牺牲 (宿主三:萧笃)g. 打破寻迹者牺牲弱者的效用规则,自我牺牲 (丁果)2. 观影感受电影架构不错,可延伸的空间很大,但在90分钟内想讲的太多,怎样讲好就变得很不容易。
比如宿主一的养父和宿主二的丈夫善恶变化都较突兀,为戏剧冲突降低了些代入感。
少用语言推动故事发展会更自然。
画风和音乐都不错。
作为实验动画,如能引发一些讨论和思考也是挺好的。
多年前我和表姐看大鱼海棠的时候并不明白她为什么对这个电影大加吐槽,除了美工和音乐哪都不行。
现在,看了一定数量的优秀影片之后,我也深以为这个评价也适用于妙先生。
最致命的是人物不生动,大概只有萧笃像个人。
其他人不是演讲就是背课文,语法全对但就是没有意思。
看大家的评论觉得说教一词更为恰当。
导演也觉得他的电影讨论的是如此严肃的主题,甚至不能让他担负重任的主角们开点玩笑。
丁果应该是主角,但他全程成熟冷漠,没有变化也不有趣。
后来决战时突然不愿意萧笃牺牲,和他之前要他命的无情完全相反(他自己说的善良就是一种牺牲),但是这种转变毫无原因(就算有我也没接受到)。
殷凤应该也是挺有意思的角色,但全程不告诉我们她的来历,她为什么带面罩,甚至其他人都没有任何疑问。
其次是叙事的问题,很多镜头没有起到该有的作用,彼岸花的秘密都是由台词揭示的,观众挺没有参与感。
打斗镜头也不流畅,给我的感觉就是:怎么又开始打,打的好无聊。
还想说说语言的问题。
不生动之前讲过了,都不在说话而是说教。
有些台词仿佛观众记不得似的,重复一遍又一遍。
比如萧笃的个人slogan,逢赌必赢的萧笃,起码出现四次。
像那种杀好人救坏人,还有比生死更重要的东西之类言简意深的句子,出现一两次足够回味无穷,但出现那么多次……观众也不笨。
吐槽一下演员的配音,不在演戏都在念台词。
妙先生是女声可以理解,但为什么是这种甜得发腻跟小狐妖一样的女声???
最后浅聊一下主题。
一般来说这种探讨人性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我会很喜欢很敬佩,犹如宫崎骏。
但妙先生只能说是可贵的尝试。
它想聊善恶,但是只是把两者对立起来,影片中大多数人都是非善即恶。
主角们困惑自己到底是不是好人,为了拯救世界杀掉好人算不算正义。
其实这个尝试不错的,但是太浅,且这个疑问从开头贯穿到结尾,似乎也没有解决,也没有更深一步的探寻(如果有我也没有接收到)。
在我看来,起码要问问怎么判定善怎么判定恶。
贪婪为什么是恶,杀人为什么就是恶,善恶的边界在哪里,如何判定。
突然想起来其实主角自己有提到,单纯是好事但是没必要展示出来(大意)。
不过可能是我太苛刻,太不仔细没有研究电影的深意。
电影本身可能不觉得善恶边界需要探讨,也不觉得提出一个问题需要解答,提出就足够了。
保护环境的话题可能太过浅显和直白,无休止掠夺资源不好,破坏生态链不好,这个道理人人都知道,电影也做不出更多的探讨。
贵族喜欢玉,百姓采玉患苦寒症,捉火蝇治病,彼岸花成灾,这条链的始作俑者没有足够的刻画。
也有可能是时长问题,漫画里的皇帝恶心到了一定程度,那段剧情里殷凤也很可爱,电影没有讲可惜了。
当然不能因为国漫一些不完美就否定他们的努力,所以有三星。
两星给剧本讲一个严肃主题的尝试,一星给美工和音乐。
原画师动画师辛苦了,周深唱的好好听。
妙先生真是一个大宝藏,真实世界里面看似光怪陆离的一切,在这个中国风暗黑风的宇宙世界里面,显得那么的真实和压抑。
与《大护法》同宗的成人暗黑向动画风,前半段的剧情实在压抑,像是鞭子一遍一遍鞭打着我们:杀好人救坏人,这是哪门子道理,以及好人为什么就得受欺负被辜负。
配合着较为暗黑的动画画面,使得整个气氛烘托的丧气满满。
男主丁果像个旁观者一样冷酷的审视着这个乱糟糟的世界,然后跟遇见的有彼岸花宿主的好人们说,你是好人,你可以选择牺牲自己献祭彼岸花拯救身边人。
这时候丁果眼中的好人是一个其他人,对于其他人他毫无触动。
好人们选择牺牲自己去拯救其他人,丁果会接受好人献祭的花。
好人们献祭的花被坏人吃了,丁果最多也只会惋惜一下。
好人们选择不牺牲自己活着,他也毫无感情的选择接受,然后寻找下一个宿主。
好人的好心爱心被渣男辜负时,他也没能设身处地去触动,也只是平静的去等待好心女孩淡化悲伤和怨恨后,去接受好人们自愿也心平气和的献祭的彼岸花。
丁果那时候的善恶观是,不逼别人做选择,哪怕是好人义无反顾的去牺牲去死亡。
女主殷凤,更是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在拯救世界,她杀一个好人,去救一群坏人,她那时的善恶观是一群人的生命大于一个人。
男女线交汇时,他们都还在质疑对方的善恶观。
直到他们后面探索到这个妙先生这个世界观里面善恶的本源,这也是这部电影的精髓所在。
在秒先生的宇宙里面,善恶是平衡的。
但是一旦某种平衡被打破,就会演变成电影开头的人间惨案样的极端。
彼岸花与火禅蜕、冰纨玉就是或和谐共生此消彼长的关系,彼岸花能激发周边人心中的恶,冰纨玉代表人性中的贪,火禅蜕靠彼岸花为食,能解因采冰纨玉而产生的寒冬。
电影里虞候所在的城里富贵人们开始贪念冰纨玉,使得雨雾镇里面人们都大规模去开采冰纨玉,结果大面积染上寒毒,因为要续命不得不去找火禅蜕服用,结果火禅蜕开始减少,没有天敌的彼岸花开始肆意生长,开始沁入人心,去激发人性中的恶。
以此,恶性循环,终成炼狱。
电影版中的反派即为剧版小短片《妙先生-笑人传》中的笑人,短片较为详细的介绍了笑人沦为【鬼】的原因,他受尽人间的不堪与恶,他对大地发问:这个世界到底有没有神(电影版中介绍了笑人也是寻迹者,信仰妙先生的宗教主义者),如果有为什么不出来拯救世人?
最终他的信仰妙先生也没有回答他,他选择了接受大地大自然间的愤怒,终成【鬼】。
最后成为鬼也不忘去救曾经捡到的小孩,因而第一次被丁果设计剿灭。
而到了电影里面,身为反派的笑人是想彻底散播彼岸花,彻底打破这个均衡的世界,(类似与《三体3》中宇宙中的归零者,想让宇宙重回十维时的美好,所以得先将世界降维到0,毁灭一切。
)这种思想就是一种极端化的理想思想,所以成为好人们背景下的反派,但是纵观影版和短片版,笑人其实是一个善恶难分的纠结体,类似与小丑一样的存在,希望以后不思凡赚钱了能好好拓展妙先生宇宙,重新饱满一下笑人,这个从来不笑的人。
影片的后半段,将压抑的情绪中拽了回来,重新给了人希望,有了人性的亮点,丁果也因为身边朋友的主动牺牲才升华明白了牺牲真正的含义,这一次他不是旁观者,他是参与者,这一次他是一个人,所以为后面他打破寻迹者的规矩而选择自我牺牲去救梁老头和殷凤做下了很好的铺垫。
影片开始于想要救赎世人,在一路持国、增长、广目、多闻四大佛教天王的注视下主角们牺牲与杀戮少数好人寻找答案,最后找到了善恶平衡的根源,结束于自我牺牲,给了新世界希望。
但是片子给了我们善恶真正的答案了莫?
在这个鸡生蛋蛋生鸡的故事里面,我们是相信人性本善只是被彼岸花所勾引变坏,还是选择相信人原本的恶滋生了彼岸花的生长了 ?
妙先生没有给我们答案。
我希望大家选择相信善良。
如短片结尾处,梁老头对我们说的那样:下一个轮回中,你的相信很重要。
这是一部需要细思才能看的懂的暗黑动画,也是一部极具东方美学元素的警世寓言。
《妙先生》的世界里充满着各种奇妙的设定。
片中彼岸花,冰纨玉,火禅,寻迹者,鸭子,各自代表着不同的指代意象,再加上用评弹和水墨等国风元素编织而成的极具想象力的异世界画面,让这个探讨“生死轮回,因果报应”,一切都是选择,一切都有内在联系的妙先生世界变得可看性十足。
妙先生的世界里强调百因必有果,男主的名字叫丁果,蒙面女主叫殷凤,也在暗示因果循坏,环环相扣的指代意象。
寻迹者是真理的探寻着,寻找彼岸花的过程也是在找寻善与恶,生与死真正答案的过程。
但寻迹者一直有一个思想的误区,认为彼岸花是万恶之源,直到他们到了万佛之窟才发现原来他们以为有彼岸花的地方,人心一定会坏,但其实彼岸花不是堕落之因,而是堕落之果。
也就是说,是人心的腐坏而引来彼岸花的生长,人性中那些贪婪,那些不劳而获,那些对于金钱永无止境的欲望,是彼岸花真正可以蔓延,腐蚀村庄的种子。
当然这里的彼岸花是看不见的,是藏与每个人心中的罪恶的种子,是无形的,是意识形态的,是更趋于内在的指代意象。
而电影中外在的,有形的,可以看得见的彼岸花是生长寄宿在善良的人心中,只有杀死善良的人,取出彼岸花,只有牺牲好人才可以救坏人这是一个矛盾而有趣的设定,对于生死各种复杂的选择让影片中对于人性的挖掘充满了更多的可能性。
只有牺牲善良的人,只有他们心中的彼岸花可以救身边的人,可以救村庄这个设定的意思是在拷问,甚至是在影射我们现实生活中,在问我们每一个人——在险恶的世界里,善良真的是一无是处的品质吗?
善良的人注定是要被牺牲的吗?
在尔虞我诈的世界里善良就是一种自杀的行为吗?
回到影片中三个善与恶的小故事。
第一个故事,贪婪的老头和他没有血缘关系的愚孝养子。
第二个故事,心中有大爱的嗜赌之徒和他的熊孩子们。
第三个故事,青梅竹马长大的相爱之人转眼变成最无情的渣男。
这三个小故事是寻迹者一步步在探究彼岸花真正秘密的过程。
第一个故事中的养子为了报答老头的养育之恩,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第三个故事中云香因为丈夫的赌博不得不去做暗娼养家糊口,最终人财两空,白白耗尽了自己的生命。
这两个故事中,善良的人似乎都没有好下场,善良的人以为自己的善良可以拯救身边的罪恶之人,但其实只是徒劳。
第一个故事中的老头不顾一切的吃掉了自己儿子用生命换来的彼岸花,变成了贪吃的鸭子。
鸭子这里代表着人类愚蠢,贪婪,永无止境的欲望,鸭子在最后不顾一切,即使明知道自己要死掉也要豁出性命去拿冰纨玉,火蝉,那种歇斯底里追求金钱欲望的丑陋摸样让观众可怜可叹。
第三个故事中的云香更让人怜惜,用一段评弹来概括她与丈夫在戏曲舞台上青梅竹马的前半生这一段堪称是全片最出彩,最高光的时刻,凄美的用音乐谱写出了一首唯美,诗情画意的爱情故事。
世事无常,爱人转眼变成渣男,一再的相信通过迁就自己可以改变渣男是一种一厢情愿的奢望,也是云香这个可怜之人的可恨之处。
这样的例子在我们生活中屡见不鲜,甚至结局往往比云香更惨烈,正确的做法是及时止损,立刻远离渣男。
而像云香这样徒劳的“善良”是愚蠢的,是无用,是致命的,所以云香的香消玉损,她的死是必然的。
而第二故事中的萧笃是全片我认为塑造的最成功,也是我最喜欢的一个角色。
看似小混混路人甲的出场,没想到成了最后拯救世界的英雄。
这是影片铺垫,埋伏笔的出彩之处。
如果说丁果是一个已经死过一次的看破红尘之人,那萧笃就是一个在嬉笑怒骂之间颠覆红尘之人。
还记得他那句“我最讨厌像你这样到处演讲的人!
”吗?
萧笃难道不知道那些善与恶,生与死的道理吗?
不同于嘴炮丁果,萧笃是一个心中有大爱,早就看尽世间丑恶却依旧善良,依旧温柔的人。
丁果是看破红尘后选择绝望和冷酷,笑人是看破红尘后选择报复和毁灭,而萧笃妙就在妙在他是看破红尘之后仍旧保持善良,温柔,乐观的初心,是一个真正洒脱的可爱之人,是影片中真正的妙先生。
看破红尘有什么了不起,颠覆红尘,拯救红尘才最了不起。
萧笃最后为了世界献出生命的大爱让所有人刮目相看。
萧笃的“善良”是有用的,甚至是伟大的,是值得所有人尊敬的。
萧笃也是改变丁果世界观,价值观的人,是传递给丁果这个寻迹者真正真理的人。
丁果一开始不相信善良了,对这个世界失望了,坚守善良无用论,但最后还是被萧笃的大善感动,也舍身救了身边两位伙伴。
《妙先生》并不是一黑到底,影片也在通过描写人性的丑恶来更加突出善良的不易,善良的重要。
影片真正要表达的意思正如贯穿影片的那首插曲《能解答一切的答案》里所说的那样——就算这尘世再寒凉再冷漠,你心头那捧血也依然要温热,在残破人间拼凑一个完整的魂魄。
世界是寡言的矛盾的无解的,而你心诚血热始终是善良的,在昏暗人间照亮无数陌生的过客。
所以在这个险恶的世界里到底我们为什么还要守护善良?
我想了想,因为我认为真正的勇敢,真正的成长和成熟不是倚老卖老,愤世嫉俗的辱骂生活,不是觉得整个世界都是欠你的,都是在背叛你,真正的勇士是虽然被生活侵蚀的沧桑不堪,但那颗坚硬的心脏里仍然能温柔的开出一朵花。
善良并没有多伟大,善良只是一种选择,而渺小却心怀梦想的我在此刻选择成为一个好人。
妙先生我认为,影片的妙先生代表的是我们共生的平衡发则。
原本火蝉蜕、彼岸花和冰执玉是可以相互制衡,与人平和共存。
但人对冰执玉的把玩追求失之失去平衡。
暗示了人们对大自然的过度索取打破了平衡。
因笑人极端的追求善的恶人笑人出现,丁果获得了新生。
最终也因笑人的离去,丁果沉寂。
就像善恶就像正反面同时存在,同时消失。
就想罗翔老师灵魂一问“善良是人类发现的还是发明的呢” 笑人是极端追求善的人,这里他也带给我们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如果你可以选择,你会选择就更多的普通人还是让世界只有好人。
但我觉得好人不会孤立于坏人存在,只有好人没有坏人的世界是不存在的,这样的极端追求是一种理想性的执念。
妙先生是追求平衡的法则,无关善恶只有选择。
该片还有好多不错的小伏笔细节,好评。
谢谢《妙先生》非常满意!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所有因果都是有联系的。
一句:杀好人救坏人,这是什么奇怪的道理?
引起我探索的兴趣。
我们跟着剧情一起探索这个世界的奥秘。
当善良本身就是一种牺牲,自愿牺牲或被牺牲,牺牲善良的人去救那些自私的人到底值不值得?
哪有什么值不值得,只是一种选择。
这是一部引人思考的电影,并不是答案。
好人和坏人都是人的选择,没有坏人就凸显不出好人的好,没有好人这世界一定如地狱般糟糕,如果只有好人的新世界虽理想但一定要牺牲所有,等于把世界毁灭了重新塑造。
所以人性就在选择之间,你选择了什么你心就在什么样的世界存在。
这部电影的评价被严重低估了,人性是永恒探索的主题,善良是不应该被辜负和无视的品质,最终能解救世人的是善良,可人类健忘,只有当下一次灾难来临才会想起善良。
故事背景:世界已经不知不觉变得很坏,人心都在变坏,善良只是少数人。
丁果受妙先生指引要寻找解救世界的办法,需要先搜集12朵金色彼岸花和昆仑剑,只剩最后一朵金色彼岸花了。
妙先生:所有寻迹者的信仰,拯救世界的指引者,万物之始。
金色彼岸花的制造者。
有金色彼岸花出现的村庄会慢慢堕落,金色彼岸花只寄宿在善良至纯的人身上。
丁果:寻迹者,偶然的机会受到妙先生的指引,按照妙先生的指示去寻找解救世界的办法。
寻找金色彼岸花的宿主,让宿主自己做选择,搜集金色彼岸花的方法是宿主金色彼岸花出现的地方的人就会堕落就会变坏,想救世人就是自愿放弃生命,彼岸花才会现世,宿主可以选择死或许不救。
笑人:梁衍徒弟,丁果之前的寻迹者,也一直在寻找解救世界的方法,后来受到大地怒气的侵蚀变成了幽魂,后来失踪后变成了赶鸭人,他悟出的解救世界的办法是把所有坏人都变成鸭子,在千佛洞底为了让金色彼岸花开满世界,把坏人变成的鸭子全部变成了骷髅,让好人都成真金色彼岸花的宿主。
坏人必须死,没有任何选择的余地。
殷凤:金色彼岸花出现的村庄的幸存者,后来为拯救世界与丁果一起去千佛洞寻找答案。
开始不知道怎么解救自己的村庄,全村覆灭。
后自认为除掉金色彼岸花的宿主就能救世人,所以一直在寻找至纯至善的金色彼岸花的宿主。
她的理念是杀一人救百人。
梁衍:早期寻迹者,徒弟笑人失踪后与丁果一起寻找解救世界的方法。
孝文:金色彼岸花宿主,善良的孝子,自愿牺牲解救村民和父亲,但金色彼岸花却被自己贪婪的父亲吃下去,他父亲以为吃下彼岸花就可以实现他所有愿望,可是吃下去贪婪的人会变成一只贪吃的鸭子,孝文白白牺牲,辜负了一个善良的人!
萧笃:金色彼岸花的宿主,自诩逢赌必赢,善良聪明,有选择的牺牲,在这个恩将仇报的世界必须学点“坏”才能当好人,心地善良,收养一群孤儿,为了孩子甘愿牺牲自己。
但丁果让他选择死亡的时候,他可能并不相信,他聪明的选择活着离开村庄,并暗中观察离开后村庄的变化,以及丁果殷凤一行人的行踪。
最后紧要关头相信丁果,甘愿牺牲自己,和笑人同归于尽。
云香:金色彼岸花宿主。
为爱情牺牲,却被青梅竹马的至爱抛弃,绝望后选择自愿牺牲,第12朵金色彼岸花出现。
几个人物的小故事串联成对人性的探讨。
这个影片建议反复观看你才能看懂其中奥秘。
金色彼岸花的设定是它只寄宿在好人身上,好人自愿牺牲它才会出现,丁果搜寻彼岸花并不只是一味的杀好人,妙先生告诉他想要找到救这个世界的方法是:先搜集12朵金色彼岸花和昆仑剑到千佛洞底有他们要找寻的答案。
就是要找寻12位自愿为救世界牺牲的人,宿主甘愿牺牲金色彼岸花才会现世。
宿主要选择是牺牲还是看着周围继续坏下去?
因为直接杀死宿主金色彼岸花不会出现。
金色彼岸花和昆仑剑是他们救世界的钥匙,可世人流传说金色彼岸花会让人心想事成,能实现所有愿望,贪婪的人强取吃下金色彼岸花以为可以实现所有愿望,事实服下是会变成鸭子的,这样看来金色彼岸花是鉴定好人坏人的依据,它只寄宿在好人体内。
金色彼岸花是好是坏?
以至于周围的人会慢慢变坏?
变得更自私自利,相互残杀暴力仇恨等等。
或许是因为金色彼岸花世人才变坏,或许是因为世人变坏才会出现金色彼岸花?
没有答案。
千佛洞底的答案是生态失衡。
冰纨玉、火蝉和金色彼岸花是相生相克的生物链,世人对冰纨玉和火蝉脱的贪婪,导致了金色彼岸花的泛滥。
人性的贪婪造成自然界的失衡,才导致人类自己的灾难。
这也许是妙先生对世人警醒和惩罚。
故事的结尾妙先生说:新一轮多彼岸花种子已经种下,人类越来越健忘了。
人类越来越健忘的后果是什么?
一直重复错误,战争,疾病,自然界的破坏周而复始。
一部影片每个人的解读各不相同,千人千言千面,能启迪人心,让人思考的都是好故事都值得支持。
“大家都想一夕致富,没人想好好种田”,于是世道沦落。
好人心中的彼岸花导致村庄不好,很奇怪的逻辑和三观。
乱世中肯救孤儿的人,是大好人。
画面再好,三观不对,也不能作为普世价值的动漫。
良女为娼,是因为丈夫赌博恶习不改,老是欠债。
笑人,是一个从来不笑的人,从小被抛弃。
彼岸花是剧毒的花。
“少了人类,这世界会以另一种形态存在,不会更好,也不会更坏。
救与不救人类,只是一种选择。
”“最讨厌你这种到处演讲的人”“让人无路可选的世界,算什么新世界?
”
久违的大银幕,久违的国产动画。
疫情过后,我们终于等到了这部《妙先生》,它作为院线复工后的首批国产动画,勇气和诚意都可鉴,值得我们以实际行动支持和鼓励。
《妙先生》以不思凡的短片原作改编,画风上,电影亦延续了原作的传统水墨风,从千佛窟到彼岸花花海这些场景都极具东方文化韵味。
配乐也是其中的华章,尤其喜欢其中一段苏州评弹的运用。
电影整体都渗透着不思凡作品独特的暗黑气质,以及宏大且富有哲学思辨的‘’生死‘’主题探讨,这在如今的2D国产动画作品中,挺难得。
电影的前半部分借以三位彼岸花的宿主——同时也是三个极具中国传统元素的故事,直面痛揭了复杂、贪婪的人性阴暗面。
比如第一个故事中的父子,孝顺的儿子孝文作为彼岸花的宿主,终于鼓起勇气愿意牺牲自己拯救整个村子的人后,父亲却难抵彼岸花的诱惑,露出贪婪本色。
这前后的人性转变,太过于真实了,人性真的经不起考验和诱惑。
再如那对夫妻,丈夫嗜赌成性,用妻子云香卖身的钱拿去赌钱,甚至背着她将其卖掉,而善良的芸香却一直蒙在鼓里,还深受着身体之痛试图挽救这个家。
电影中这些残酷人性的种种表达,其实就是对现实的真实投射,回想一下近期发生的一些新闻事件,不觉得讽刺吗?
而电影可能相对美好的是,导演还有得选择去传递出可贵的善良信念:孝文是,云香是,救孤儿的萧笃也是。
以给当下的我们一丝温暖和慰藉。
其实“杀好人,救坏人”这个设定本身就很有意思,电影从一开始就点到了,人性堕落变坏,需要好人的牺牲才能拯救这个世界。
‘’这是什么奇怪的道理?
‘’再结合当下,这不就是对疫情时期最真实的现实投射吗?
好人永远在付出,在牺牲,在为一些恶人种下的果买单。
又不免联想到电影中的那句台词。
“我们缺少的不是信仰,而是善良。
”。
说得多好,也真的希望所有善良都不被辜负。
趁着刚看完的热乎劲胡扯几句。
1.嘴炮太多,浅显的道理也要解释一遍……太不装深沉了。
就像电影自己说的,不懂的解释了也不懂,懂得不需要解释!
(不好意思改了一下)2.最搞笑的是那个算卦的老头,卜卦一生最后三天大成,都是下下签还预言了自己的死亡,这可不就是韭菜的辛酸一生吗?
最后为了集体主义光荣献身,脑子里还循环着正义的光辉,这就叫"有意义的事"!
3.就那个恶性循环,村民为了挣钱捞了玉卖结果得寒病,为了寒病买蝉壳自己身子养好继续扶持家里人,蝉少了恶之花又绽放了,我滴乖乖这不就是程序员的996吗!
这不就是加班文化的起因吗!
这不就是内卷吗……4.动画结尾才是最辛酸,主角一句过关斩将最后死在洞底心里还想着我终于把我身上担负的责任完成了!
你告诉我俺们邪恶势力又偷偷把恶之花种下去辣等它们开花我们就再叫醒你哦!
(???
邪恶势力你干啥呢是准备拍续集吗这么割韭菜真的大丈夫)以上均为胡扯。
我爱我的祖国。
周深唱的真好听……妙啊。
想想妙先生这个大佬到最后都没出场过,但片名又叫妙先生。啊这,这不就是天尊!东方诡秘之主!是你!(对不起但诡秘很好看的
“你神精病啊!最讨厌你这种到处演讲的人。”
6分。《大护法》我就不感冒,跟别说这部完全不说人话的玩意儿了。通篇最大的悬念,彼岸花的秘密最后根本不值一提,就算知道了这循环又咋样呢?好人们都白死了,故事号称是让人选择,但事实就是用道德逼着人自杀而已。就算不扯这莫名其妙的逻辑,重要人物没头没尾,打斗戏码这掉帧简直惨不忍睹,你也好意思蹭国产动画热度?
这不恶心人吗 三个故事的创作思路就是:非白即黑 白的惨 非常惨 惨到家 黑的坏 非常坏 坏到丧失人性 男主一行人负责看戏 然后装个逼 说点大道理 就溜了 电影里面男主所有说的道理 真的就是直接抛给你 丝毫没有表现 观众只能看到好人(作为导演的卖惨工具人)有多惨 关键就在于她的惨对于电影剧情毫无意义可言 真的这种卖惨的电影 少点吧 起码让每个角色的牺牲 不仅仅只是牺牲
前面的故事还挺好看的,到后面咋就泄气了呢
微博电影类型,替观众拟好了数多金句,看完后配上剧照就可以发微博和朋友圈。因为对白完全不展现过程,只想做定义下结论,所以整个故事的主题还是那种3岁童书十页纸就能搞定的内容,预告片里我原本对殷凤挺感兴趣,谁知道也是空有设定的人物,为什么国产创作就这样走上了一个倚重设定,丝毫不在乎人格与人性演变方式的道路呢?
不大行。毕设级别的作画,子供向水平的单线剧本,虽然设定不少,但都没用到点上。大道理不错,但故事太单薄,讲得极难看。调性倒是和大护法很近,故事上看不出什么关联,片尾说根据大护法导演原作改编。其中有一段是以前的短片,结果放到全片里还是没头没尾。国产导演眼高手低的毛病到底要怎么治哟。
从头拧巴到尾的一部电影 看的人很晕 建议下次编剧说点人话 台词真的不用那么拗口
【C-】去年看的了,基本都忘光了,只记得我的内心全程在吐槽作画和故事怎么这么烂。近几年一个个国漫都打起了“动画不再是给孩子看的”的口号,用各种“内涵”“深度”给自己扯大旗,实际上大部分是给孩子看无聊,给大人看幼稚可笑的东西。
青梅逝不错 官方都这么吐槽了:最讨厌到处演讲的人了 可你的整片基本上全是演讲 想讲一个牛逼轰轰的道理却死活闷不出来 讲道理大于讲剧情 皱皱巴巴的 看的抓瞌睡哈
给角色安排几句人话吧
精彩的是一年前的预告片。为什么导演有点资源能力了就喜欢不停地讲大道理呢?角色就不会好好说人话,还有角色设计,没有任何意义的废镜头,推动故事需要角色不断口述各种新概念,各种回忆,讲的多而散,推进剧情的情节少,比大护法真是差远了。
亮点挺多的,前半部非常精彩,但动作场面有点乱,反派黑化的理由有点弱,情节之间的过渡不够自然。
剧情太弱了,立绘还不错,音乐很好听,前面有个短评说的挺好的,一部好片子不应该说教过度,而是留给人自己讨论。
抱歉,没看懂…我现在对宏大叙事真的不行,动辄就是万千百姓,人性天地啥的,口气太大。所以也就一般。
❶题材、美术的风格鲜明;❷可惜,寓言缺少留白的魄力,雨雾村往后脱离了说教的环节,观感好了不少;❸所幸,全程维持着多元的审美、自成一派且自信的中华美学(闪回插入不思凡的原作片段,现在看来依旧惊艳);❹苏州评弹是点睛之笔。
妙啊!比大圣和哪吒都好!
一看就知道有不思凡的影子,喜欢,但是受日系动画之类执念刻画有点重,故事体系太单薄。
好吵啊,一直说说说说个没完...
我只想说,连作文题目都没起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