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经意的点开斯嘉丽的标签,看到了这部片子,突然就想起了那个大二的下午。
阳光明媚还是阴雨绵绵,已经记不得了。
只是那个时候的没心没肺安静悠闲呼之欲出!
影片的细节已经模糊了,只是还隐隐的记得好听的音乐以及影片最后跳舞旋转的父女。
影片的意义就在于通过她讲述的故事,引起我们的共鸣或者感动,然后这部影片以及影片中的故事就变成了我们自己的故事和回忆,在不经意的某天,又被我们翻出、想起、感动、慨叹。
后来,给我们上课的听力老师移民去了荷兰,我的同学们也已经散落到各个城市,自己现在也已经面目全非,呵呵!
只是在那个下午,拉着窗帘的听力教室里,我曾经被一部影片,几个人物,若干段旋律感动过;一如现在,在这个阳光灿烂的午后的感动一样。
或许如McGranaghan评论的 影片的开端和进展流利顺畅 但结尾"missing" 不过 高潮的确不在结尾 就像是预设的模式 情节的发展可以推断出如何结束但这不应该是错过中间情节的理由影片有很出色的配音和对白 画面色彩跳跃丰富而又不失凝重 说实话这与影片中美国南部乡村的破败凋敝有些对立 但却反而推动了一种浓郁氛围的生成 虽然湿热幽闭 但又不可忽略一种坚挺直拔的动力在积聚 有评论说影片的故事若是还原成文字 其意境像极了卡森•麦克勒丝的小说《同是天涯沦落人》(The Heart is a Lonely Hunter) 这本书没有了解 但同为寻求归属感的人 若能把目光合聚在一起往往需要一个共同的理由 影片中 这个理由就是给Bobby Long写情歌的这个已逝女子她的女儿 她生前的恋人 以及这个恋人的所谓的追随者 在她走后相遇 在同一个屋檐下上演着诸多的排斥和不协调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 三个人都开始向对方渗透出丝丝情愫 难以名状的情感模糊着棱角分明的界限 催生了共同的生存理由我喜欢这部影片 把它当作一个真实的故事去观看 既然真实那就可以包容诸多的瑕疵 一部独立电影 能得到金球奖的提名 (斯嘉丽•约翰逊当之无愧)也实属不易笑 最后说说自己的观影感受吧 慢慢积聚的感动 某一刻会落泪不曾错过你 至少 错过的不是你******************************************************** 结尾庆祝宴上Bobby的祝酒词点出了影片的主旨:"we should not seize with exploration.At the end of our exploration,we'll be to arrive where we started,and know the place for the first time.""我们永远都不应该停止探索,在我们的探索的最后,我们将到达我们所开始的地方,然后第一次了解这片地方."还有一段话印象很深 刻在Bobby Long的墓碑上:"And were an epitaph be my storyI'd have a short one ready for my ownI would have written of me on my stone:I had a lover's quarrel with the world"---Robert Frost **************************************************************近些日子看了不少影片 良莠不齐 但或多或少都会沉淀下来一些东西 只是 有些很清飘 有些则会重重的坠落在心中的某个地方 但多是Gone With The Wind了
在新奥尔良,多云的日子比纯粹意义上的的阴或者晴都要多。
这样的天气不必穿着过多,因为春秋冬占一半,夏天占据另一半。
多年前从阿拉巴马来的人们,居住在城中的一座破败的旧屋里。
他们酗酒,聊天,在漫长的夏季里无所事事。
当生活因为失去目的而一无所有的时候,躲避在这样的南方小城里虚度时光,这听上去倒也不赖。
就像吉布森懒散的电音总让人想起流速缓慢的云和镀金般的七十年代一样,这部电影最出色的并不是它的剧情,而是那些好天气与BBQ聚会,怀旧的乡村民谣原声,港口之城的人文景致,浪子回头的情节.....从头至尾也没有纯粹意义上的反面角色,唯一的晦涩源自人们内心深处的那些不美满的过去。
想象一下帕斯琳几年来在外闯荡的生活。
缺乏抚慰关爱的童年,长大后离经叛道的不良少女,鄙视教育,整天和男友鬼混,吃蘸过花生酱的朱古力豆,靠电视机打发打发时间——所有这一切直到她决定赶回故乡参加母亲的葬礼才结束。
生命中似乎总要有一部分时间是必须被浪费掉的。
因为懒惰虚荣偏激稚气或是所有由年少而赋予的无知,有人消耗了两三个暑假便完全清醒过来,有人则断送了整个青春期。
帕斯琳是个聪明姑娘,虽然控制不好生活,但偶尔也会感到空虚疲倦,希望改善。
当她抛下一塌糊涂的现实回来的时候,或许她只想到换个地方换个男友换份类似酒吧女侍应的工作,她并没指望母亲能为她留下些什么。
她惯用刁难的比喻向可恶的家伙(譬如初识不久的鲍比)还以颜色,但她并不是那种喜形于色急于表达自我的人,她懂得这世界的规则,明白无关紧要的调侃比滥情的自白更能保护自己。
一天她坐在门口,小心翼翼告诉拉森自己的意愿——做X光医生,那时她的美好和自卑是浮现无遗的。
在同一屋檐下与鲍比逐渐建立起信任的同时,她对母亲的了解与好感也从她的眼睛里流露出来,所以在得知鲍比的欺骗之后她才怒不可赦,怕刚得到的一切会重新失去。
她是一个倔强而识趣的姑娘,完完全全的性情中人。
故乡赠予她的除了渐渐清晰的儿时回忆,还有重新生活的机会。
和母亲劳拉茵一样,她心灵的大门也始终是敞开的。
没有人的心永远只是一扇旋转门。
而对老鲍比来讲,一个放荡不羁的诗人,一个逃避现实的懦夫,一个吊儿郎当的醉鬼——这些形象居然聚合在一个跛脚老头的身上。
他可以滔滔不绝的在与朋友们的夏日烧烤聚会上成为焦点,可以沉溺在酒精与自大的自我世界里面,可以在深夜里偶尔克制不了思念而拨通家里的电话,最后却不敢作声。
鲍比的阅历让他对世界的期望逐渐干涸,使他判断生活的触觉变得迟钝,麻木。
需要他面对或者逃避的责任太多,因此那本看上去永远写不完的传记成了他应付生活的唯一理由。
年轻时的鲍比深受大众青睐,而衰老之后的他仍延续了当年的玩世不恭、自我陶醉。
帕斯琳的到来让他有了威胁感,因为老屋是他唯一的庇护港,所以他选择隐瞒和拖延,能拖多久算多久。
后来拉森要搬老屋的打算也让他伤透了心,他以为失去了长久以来自己唯一的追随者,失去这个多年来始终与他分享黯淡生活的伙伴。
因此他对拉森的女友充满敌意,回家后面对疾病与孤独,又像孩子一样号啕大哭。
鲍比的可爱之处就在于永远活在理想世界之中,这样的人的一生都会遭遇不幸,因为他从未想过度量现实。
鲍比式的形象让我感到如此贴切,每个人穷其一生的故事总带有一半的遗憾。
生活停滞不前是因为已经活过了自己的时代。
这就像鲍比喜爱引经据典,常挂在嘴边的莫里哀的名言一样:我们只死一次,却是如此之久。
拉森,这个鲍比忠诚的朋友,这个温和的男人。
学生时代的他一定是一个心地柔软而又内向的小伙子。
鲍比显然因为魅力而广受大众欢迎,而拉森就一定是离鲍比的光芒最近的人,拉森甚至认为认识鲍比是他的荣幸所在。
当鲍比为了拉森而闯了祸,从而失去了从前那些美好的生活之后,拉森背负着对鲍比的热爱与愧疚,跟随鲍比离开阿拉巴马的生活来到新奥尔良的这所心事重重的老屋里,放弃爱情和前途,怀着情殇静静的度过了九年。
他亲眼目睹了鲍比如何从当年的魅力十足沦为如今的浑浑噩噩,尤其鲍比喋喋不休的提起当年为拉森而留下的创伤,强调生活的变质全部因为当年要替拉森出头时,拉森开始厌倦抵触这样的鲍比,不过却仍会纵容维护。
在鲍比与自己的爱情发生冲突时,拉森最终还是选择回到老屋陪伴在孤独的鲍比身边。
而帕斯琳的出现稀释了回忆给拉森的重负,三人相互弥合彼此关于过去的伤痕。
拉森终于开始尝试构思这个鲍比.朗的故事。
劳拉茵的形象尽管从未出现,但她香醇而孤独的背影始终贯穿于电影本身。
所有关于她的回忆是从帕斯琳的遭遇中积累下的。
帕斯琳印象中的劳拉茵只是一个荒唐卑微的歌手,把自己丢给外婆就撒手不管,毫无责任心可言。
母亲一辈子也没活明白,最后却因为毒品而结束了四十年生命,这是标准的瘾君子的一生,一个十足的可怜虫。
但是当她回到母亲生活过的地方,逐渐由朋友甚至鲍比的口中了解那个曾经风光的劳拉茵,她开始对母亲的故事有了些许好奇。
对劳拉茵来说,一生中最重要的鲍比与女儿帕斯琳距离她都遥不可及。
鲍比一生都在维持着自己定义下来的尊严,因此惯于忽略了周围的人们,忽略了劳拉茵。
在欣赏完劳拉茵才华出众的演唱之后,又会返回阿拉巴马的家中,那里有他的妻儿,那里才是他的生活。
对鲍比的无奈与对女儿的愧疚只能让劳拉茵独自面对生命的耗尽,她写给帕斯琳一封又一封寄不出去的信,又把自己唯一的小屋留给落难的鲍比。
其实她是这个故事中最最孤独的人,就如那本鲍比送她的《心是孤独的猎手》一样,她将自己最孤独的等待延续了短暂的一生。
劳拉茵离开之后的小城到处是她的影子,作为歌手,她的《my heart was a lonely hunter》最终被人们传唱不息。
我喜欢的任何一部电影都是有理由的。
尽管帕斯琳与鲍比迟到的父女情在篇幅上显然是被削弱了,但四下随和的人们、复古的家具和南方小城都能让人回忆起黄金年代的美利坚。
拍新奥尔良的故事,原声主旋律却舍弃了阿姆斯特朗式的欢愉。
这大概是因为电影里美丽风光更适合怀旧味十足的乡村民谣和布鲁斯,这本来就是怀旧的电影。
人们都对过去耿耿于怀,而电影缓缓的回归让每个人都如释重负,在开阔的草地上跳完最后一支舞。
或许真的只是我们还不太会生活吧,所以把遗憾和年华都留给了过去。
总有那么一天,当我走过搭着花架的长廊,走过长之又长的的铁轨,走过古旧破败的围墙,走过修剪工整的花园,走过繁茂的参天大树,来到一方小小的墓碑之前,侧耳聆听。
在那些有青草味的下午耳边响起的,总有一支是献给鲍比.朗的情歌。
http://slackercarmen.spaces.live.com/blog/cns!3FC9D7EF08800F67!4200.entryafter a christmas meal on christmas eve3 somking barrels: lawson,pursy,bobby(bgm: the heart is a lonely hunter+thunder+rainfall)pursy: i'm sooooooo full!lawson: me toobobby: me too,,,pursy: i wish it can snowlawson: me toobobby: me too,,,pursy: but i like rainlawson: ,,,me toobobby: ,,,me too
慵懒的下着雨的午后,躺在沙发上,这电影是极佳的伴侣。
吉他、情歌、诗集;潮湿、衰老、疾病;烟雾、酒气、难以定义的感情;各种文艺片元素。
在里面你可以同时读出坚强和伪装、期盼与绝望、抗争与妥协、青春与死亡。
电影开头,Travolta走过原野走过商店走过各式住宅走过公园走过铁轨走过墓地。
电影结尾,Johansson踏着他的脚印。
你能看到每一缕阳光和每一片云彩的颜色。
抱歉我无法写出任何一句有实质的句子,却迷这电影迷得发狂。
大概就像爱情。
你问我喜欢你哪一点。
我说不上来。
好像你每一条都不符合我的标准,可跟你在一起就是舒服。
对,就是舒服,可以肆意做回自己还刚好被你欣赏的舒服。
《A Love Song For Bobby Long》上映前,影院里最热的是根据小说拍摄的新片《Je vais bien, ne t'en fais pas 》。
19岁的少女Lili从西班牙度假归来,等待她的是一个意外——双胞胎哥哥Loic的离家出走。
他的父母到警察局去报告失踪。
他们填写一系列表格尽量说明他的体貌特征,当然不会忘记带着桌子上的一张近照。
失踪处的人给医院打电话,到住所勘察,甚至还找到他的朋友询问情况。
最后警察宣布,每年的失踪者中有百分之五的人查不出下落。
他理所应当地被归入其中。
从此,Lili仿佛失去了一半魂魄,她厌食,焦虑,时刻害怕Loic已经不在人间。
当Lili越来越绝望的时候,一张来自Loic的明信片出现了。
随着第二张、第三张明信片的出现,Lili的生活开始出现微妙的变化......这部细腻平和的影片,带着淡淡的惆怅,它打破了美国片盘踞法国票房排行榜两个月的局面,接着入围葛纳的本土片《Quand j'étais chanteur》在九月的第三周占领了票房冠军的宝座。
月末,美国片《World Trade Center》以微弱优势突破四部法国电影的围攻夺得头筹。
九月的时光流逝得极为缓慢,但在一场小雨后它突然提了速。
如果说《World Trade Center》反映了美国人对911事件的看法,那么《Quelques Jours en Septembre》则表达了欧洲人的态度。
它是一部来自意大利、葡萄牙和法国的合拍片,曾入围威尼斯电影节竞赛单元。
影片提出美国秘密特工在911之前就已经得知消息的可能,这大胆的假设使人有“无声中听惊雷”的感触。
看过成长,邂逅和恐怖事件背后的故事,如果有机会挑选一部属于九月的电影,我还是偏爱《A Love Song For Bobby Long》。
当紫罗兰般的晨曦从草地上升起,风吹着多少年不会改变的风景,古老的屋檐平和而安详。
阿拉巴马(经查该片拍摄地New Orleans谢谢豆友纠正)的乡村小镇,即使你不喜欢它,也不得不承认它很美。
这样的地方象个神秘的女人,她总会影响某个人的一生。
步履蹒跚的Bobby Long又一次推开小镇酒吧的门。
他和自己的助手Lawson在小镇上隐居。
Bobby Long知道酗酒真正的对头只有一个,它不是肝硬化、不是焦虑、不是癌症、更不是无业和招人白眼,而是疲倦,彻底的疲倦。
每天,Bobby Long都无法打起精神。
他总要等酒精在血管里走上一圈,大脑终于找到理由开始运转才能振作一点。
今天和往日没什么不同。
不光是门外刺眼的阳光、东倒西歪的电线杆,还有瓶中的酒。
这一切又使Bobby Long想起了自己年轻时候曾是多么狂浪和潇洒。
如今,他的身体肥硕笨重、目光黯然无神,还拖着一条瘸了的腿,象个行将就木的可怜虫。
Bobby Long拎着酒瓶,试图再次把一切忘却。
一切总有一天停止,免得再借助酒精,对此,Bobby Long是放心的。
然而,他不放心的依然是自己耳畔偶尔响起的歌声“我在黑暗中呼唤你,怀着一颗孤独之心的猎手......我的心是孤独的猎手,带着唯一的渴望,在爱人火热的怀抱里寻找抚慰......想到这声音他就记起Lorraine眼睛中的点点光亮。
就是这点特征使她格外迷人。
她曾在酒吧轻轻地唱着:我的心是孤独的猎手,当眼前没有了任何爱的影象......伴随着歌声,Bobby Long走到了小镇的墓地。
今天,他来参加Lorraine的葬礼。
因为男友的疏忽,Pursy没赶上母亲的葬礼。
这使她们之间的嫌隙失去了最后的弥合的机会。
有一天,Pursy回到了小镇。
曾到处飘荡的她象个衰老的小贵族,翻修过去的房屋重温失去的安宁。
如果没有留在屋子里前房客Bobby Long和Lawson日子确实安宁。
酗酒的Bobby Long一边满嘴脏字地骚扰Pursy,一边复述寓意深远的箴言。
Pursy不理解母亲怎么能把房子租给这样一个一会儿是色狼一会儿是上帝的人。
随着相处时光的延长,谜题的答案渐次明晰。
当Pursy走过走过旧车站、班驳的墙和沉默的老榕树,她的耳畔回响着母亲写给Bobby Long的情歌:我在黑暗中呼唤你,怀着一颗孤独之心的猎手......我的心是孤独的猎手,带着唯一的渴望,在爱人火热的怀抱里寻找抚慰......,我的心是孤独的猎手,当眼前没有了任何爱的影象......伴随着歌声,Pursy走到了小镇的墓地。
今天,Lorraine的墓碑和Bobby Long的墓碑相互依偎。
这是一部舒缓的、关于寻找和拯救的故事,历尽风霜的爱与善良蜷缩于颓败的中年躯壳中,灵魂低声唱着:我的心是孤独的猎手,当眼前没有了任何爱的影象......最后,Bobby Long说:我们永远都不该停止寻找,在我们寻找的终点,我们又回到了起点,并且初次了解了它。
”展现在屏幕上的是未曾消失的记忆中的故乡,在那样的地方,那样的歌声中,从淳朴土地上生长出来的自然的力量悄悄将猎手们救赎。
Till i saw this movie,and i'm sure i was never a man could draw a fantastic tune with my pencil,but i can try very hard to make it clearly. Thank you Bobby Long and your fabulous family.Thank you.
看了片子,没那么喜欢。
觉得John演的老头不够老,不是指年龄或外貌什么,只是心态上的感觉不够苍老,当然也不是因为他老把性的美好挂在嘴上就让我觉得他年轻。
是那种归隐中的过分自大,盲目自信,以及不真实矛盾演绎让我不太舒服,请允许我这么说吧。
个人觉得bobby那种被压抑和隐藏的感情没有得到很表现,有所表现的部分又夸张的有些失控...反正音乐确实很应景。
想说的就这些。
娓娓道来的一部电影,讲述了新奥尔良一个动听的故事……别以为我用错了词,没错,就是动听,听着里面动听的乡村音乐,看着片中闲适的人们,你会不由的融入片中。
约翰·特拉沃尔塔和斯嘉丽·约翰逊这两位主角亦是表演出色,把人物表现的淋漓尽致。
看点:乡村音乐、出口成章的美妙又有哲理的句子、主角的精湛表演、如果你突然想看一些闲适的电影,就看它吧,闲适而不索然无味,可以慢慢的品……Sep.3, 2006
母亲去世的消息传来,令女孩帕斯林(斯嘉丽·约翰逊 Scarlett Johansson 饰)回去乡下老家,没想到在母亲留下的旧屋住着两个古怪的人,一个是落魄文学教授鲍比·朗( 约翰·特拉沃尔塔 John Travolta 饰),是个衰老、邋遢的酗酒男人,和打算为他写传记的学生兰森(盖布瑞·马赫特 Gabriel Macht 饰)。
三人暂时居住在一起,从鲍比·朗的口中,帕斯林听到许多母亲的过去,也让她找到母亲曾经的情感——这个始终写歌、最终吸毒过量去世的母亲,生命中的情歌都是写给谁的。
新奥尔良乡下的悠闲足以让时光静止,这个老男人身上已经看不到将来,年轻的帕斯林渐渐不堪忍受这一切,也慢慢发现自己和鲍比·朗真正的联系……
尽管那时正值花季的斯嘉丽·约翰逊浑身上下弥散着青春无敌的性诱惑,但这种老生常谈的关于自我寻找的美式独立制作也没什么过人之处,通篇的旁征博引最多只是让片子看上去更有深度而已。
太沉闷
My heart was a lonely hunter. 看到斯嘉丽舀了一大勺花生酱沾满MM豆吃吃吃,瞬间打通任督二脉。。。
斯嘉丽当时还很纯,屈伏塔则是个温情的汉子。温情片其实拍的不好就容易拖沓乏味,配乐还好。
青春逼人
特拉沃尔塔的小文艺,哈哈
「我曾经与这个世界爱人般地争吵过。」——墓志铭。当然如爱人般对待这个世界也是一种双刃剑,有太多人因为这个「爱人」而身败名裂,与爱人争吵却要与自己妥协,最终能够在心中哼唱情歌一首的,也只是彼时彼地。
scarlett真的好正·········請各位不要看中文翻譯字幕··要么你就各種看不懂了
谁该对谁负责
平淡而悠远
看了好几天才看完,没什么意思。。。。
演者自由发挥 戏骨
老了老了。。
不知道电影要说明什么~不过感觉很舒服
典型却不经典
i love these people
Were an epitaph be my storyI'd have a short one ready for myownI would've written of me on my stoneI had a lover's quarrel with the world
其实斯嘉丽还是非常适合这种徐徐流动的电影的~~她不是只有美丽的!
恍惚和不务正业是享受生活的必要条件
本来,以为会是个Loli故事,看完才知道是个温馨的父女故事,新奥尔良很好,歌也很好,小妞彼时还是有灵气的,现在貌似就残了很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