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再一次被一部韩国电影所震撼——#欢迎来到东莫村#。
此片是我看的最欢乐的一部战争片,同时也是那种最容易让人流泪的影片。
最容易让人哭的往往是那些笑中带泪的故事,像喝一杯茶,前面都是甜的,最后一口却让你苦的难受,这样的味道最让人深刻,也是最打动人的,如#梦里花落知多少#,如#举起金刚#,也如#欢迎来到东莫村#。
泪来得猝不及防,感动也来得顺理其章。
导演在开头就很干净的交待了故事的线索,然后镜头一转,一群穿南韩军服的士兵在对伤员去留的问题上发生争执,副官主张丢弃伤员,加快行军速度,遵守上头指令尽快赶到平壤。
但领头的军官李秀华违背命令不忍丢下伤员,并很果断地对副官说,再啰嗦就枪毙了他。
副官在背后举起了枪,千钧一发之际,北韩的士兵对他们发动了伏击,接着枪林弹雨,血肉横飞,残酷的战争场面与人人笑靥如花的海报和如此亲切的片名格格不入。
但也正是这部影片的内涵所在,轻松的节奏藏着重重杀机,欢快的背后含着种种无奈。
导演很会埋伏笔,就开头的几分钟交待了很多信息,军官李秀华外表凶悍,但内心善良,这就解释了后来他为什么没趁北韩战士表上尉和士兵文尚相在熟睡时杀了他们。
而在这次被伏击活下来的少年兵徐泽基对同在东莫村的表上尉和文尚相刚开始充满敌意,这是因为他在这场战争中目睹了对方杀害战友的残忍情景。
所以导演很会讲故事,藏包袱,设悬念,用几个镜头,几句台词就能合情合理的解释了后面的情结发展。
这样的例子在影片中比比皆是,如活下来的南韩军首领李秀华,少年兵徐泽基,老兵张荣熙山谷打蛇时用光子弹,然后再与一同来到东莫村的表上尉和文尚相相对峙中不得不拿出手雷,并阴差阳错的炸了粮仓,再一起留下来帮村民积粮。
而东莫村的傻姑雨怡听到枪声时觉得声音好听,并欢快的鼓起掌,这就说明了与世隔绝的东莫村村民为什么在两方拿枪拿弹时那么淡定自如,引发了一系列的笑果。
同时,影片虽然没交待东莫村的背景,但观众已经从导演的镜头知道东莫村的人淳朴善良,与世无争。
影片紧张与 轻松的节奏相互交替,配上久石让如梦如幻的音乐,力度正好,而且观赏性很强。
导演用二十分钟交待了背景,马上就让观众进入状态,其中的笑点充满温馨,很具有生活化,自然朴实,不像有些影片为了搞笑而刻意搞笑。
如两方对峙最紧张的时刻,表上尉正在瞄准拿手雷的李秀华,准备开枪,突然冒出一村民要跟村长报告野猪来袭的事,让观众刚升上去的肾上腺素又降回原点,接着,村民们一阵叽叽喳喳的讨论该怎么办,其中有一村民说对付野猪直接朝它眼睛打几拳,让它回去再告诉家人,东莫村不是好惹的,害怕了就不敢再来了,然后问另一个村民被人揍了几拳眼睛后会怎么做,另一个人马上愤愤的说会叫上家人一起去报仇,那个人听后很尴尬的说那就不要打它们了。
这样的喜剧效果让人暂时的忘记还剑拔弩张的两方人,就像在东莫村这样一个和平安详的地方,让人暂时忘记了外面的战争和死亡。
然后故事发展两方对峙中意外的拉掉手雷拉环,手雷再意外的掉在地上,这时表上尉奋不顾身地扑向了地上的手雷,试图减小爆炸的威力,以防伤及无辜(导演在这又埋了个伏笔,向我们了表上尉的舍己为人,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在野猪来袭时,他会舍身救敌军的徐泽基)。
手雷没炸到一个人,但很意外地炸毁了粮仓,满天的爆米花梦幻的像是童话,跟后面漫天星星和蝴蝶一样唯美,浪漫。
也和战争的血腥,残酷形成鲜明反差,透过破顶的战机看一片天的蝴蝶,导演在说,放下武器,没有战争,我们会看到一个美得如梦般的世界。
好了,故事的线索也渐渐浮出水面,东莫村因为几方战士的到来发生改变,除了南韩和北韩的敌对两方,还有一飞机失事不得已留在东莫村的美国上尉史密斯,故事也开始变得脱离现实,援韩的美军在充满战争气息的指挥所寻找史密斯,而那几个士兵以及史密斯开始帮助村民积粮,在一起劳作中敌对的两方也放下了敌意,甚至变成了兄弟(尚相把老兵荣熙当作大哥,两人还相互作弄对方,睡在一起谈天说笑),在这一过程中导演把东莫村的生活刻画的太过完美,完美到让人不忍醒来,但有些地方完美到脱离实际,一头连狼都畏惧三分的野猪就这么容易被制服,一根稍尖的木棍就能刺入连猎枪弹也不易射入的野猪鬃毛和皮。
而且那几个士兵的头发在几个月内就没长过,打野猪那场慢镜头人物与背景完全脱节,看起来也忒假了。
但瑕疵掩盖不了另几处的神来之笔,枪弹相对的一脸严肃的两军军官表上尉和李秀华一起躲在草丛里上大号,相互发现时显得滑稽搞笑。
当逃兵的表上尉在一次放开自己疯狂“滑坡”后,倒在草丛回想起自己接到一桥难民生命为代价阻止敌军坦克过江的命令时的矛盾和犹豫,演员表演的很有感染力,镜头的切换恰到好处,同时也解释了表上尉当逃兵的原因,他很可能跟李秀华一样,没有执行命令。
而且导演在营造喜剧效果时还穿插了美军指挥所的谈话和行动,提醒我们不要沉溺在这种美好中,这是一部残酷的战争片。
果然,当永远无忧无虑的傻姑如怡死在前来寻找史密斯的士兵抢下时,泪点爆发,饰演如怡的姜惠贞在#老男孩#出演的是女儿,这时我想起#老男孩#最后穿一身红的姜惠贞与崔岷植在漫天大雪中相拥的场景,画面一样凄美,后者的凄美是绝望后的希望,前者的凄美是希望后的绝望,凄美更凄凉。
还有一处特别让我感动的是有一处镜头是三方士兵都换上东莫村的衣服,晾衣绳上嗮着的是南北韩两军的军服,象征意义不用多说,只是当时我在脑中很努力的回忆中国影视作品中有没有国共两军这样类似的场景,很可惜,没有。
韩国电影牛就牛在创作的自由,不像中国几乎一棍子打死那样俗套。
我觉得亚洲电影六七十年代在日本,八九十年代在中国,零零年代后就在韩国。
千禧年后韩国电影佳片层出不穷,虽没几部特别有影响力的作品,但整体质量足以让国产电影汗颜。
中国电影不缺题材,不差底蕴,但好电影一半毁在广电总局手里,另一半就毁在那些只想捞一笔快钱的投资商和个别不争气的导演手里。
此片是2005年韩国参逐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推荐影片,反观这年我国推荐的是什么?!
——#无极#,我不禁笑了。
此片氛围是比较乐观的,很多细节都可以体现,像后来村民和那几个士兵在被枪逼迫下,假扮夫妻,冒充孩子他爸,即使在流血和死亡前,导演都不忘幽默一把。
有很多人觉得故事最后三方士兵为了东莫村安危,去吸引炮火,以身扑死和打飞机的戏太煽情太假,的确,导演在这里走火入魔,用力过度,脱离实际,人为的意淫了人性,最终将人物英雄化,模式化,结尾三人在雪地里笑着迎接炮火,像是一场烟花盛会,导演在前面把梦做的太美,所以闹钟响了也没醒过来,因此很多人觉得该片毁就毁在了这点。
但是,在残酷的现实和沉重的历史面前,我们能自欺欺人做一场快乐的美梦,又有何不可?
另外,久石让的配乐,大师级,果然不是盖的。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我想,对于《欢迎来到东莫村》,再也没有能比《桃花源记》中的这几句话概括的精准的影评了。
这是一部上映于2005年的韩国影片。
影片讲述的是朝鲜战争时期,三个朝鲜人民军士兵、两个李承晚军士兵和一个联合国军飞行员先后来到一个桃花源似的村庄而后产生了一系列既好笑又感动的故事。
影片中两个阵营的士兵从势不两立到互相提防再到相互融洽。
当朝鲜人民军的那个小战士说“真希望村庄的粮仓不要堆满他们一直这样劳作下去”时,我知道,他们都已对东莫村产生了难以割舍的感情。
为什么要有战争呢?
就这样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宁静单纯快乐多好。
这是影片中的人物所思考的。
也是我们所向往的。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绿绿的田野,矮矮的房舍,壮丁劳作田间,女人浆洗缝补。
就这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该有多好。
永远支持和平。
最后还要说一点,韩国电影似乎无论在哪种题材上都会玩些浪漫。
在这部影片中也运用了不少。
比如,手雷掉进粮仓,炸飞玉米,然后漫天的玉米变成了爆米花。
比如最后的战役中,漫山皑皑白雪,敌机扔下炸弹,于是漫山遍野像开满了火红的花朵。
这当然不是真正的战争。
《欢迎来到东莫村》是一个战争中的童话,而真正的战争也在影片中淡化了许多血腥。
但无论多么淡的战争,都希望不要发生,永远不要。
战争是对人性的最大摧残。
和平年代中的我看再多对战争年代的歌颂也无法理解当时人们的所思所想。
在这部电影中,在避世罕至的东莫村中,人性得到了回归。
电影的上半部轻松诙谐,一颗颗的玉米在空中变成爆米花的想法真是神来一笔。
可是在这样一个全民疯狂的年代中,觉醒意味着更大的痛苦,心中的人道主义被践踏,无论是痛苦的旁观还是勇敢的反抗,都会带来毁灭性的结局。
他们选择了后者。
当一切尘埃落定,逝者被新雪覆盖,再次回想在东莫村那些平淡幸福的日子,我不禁潸然泪下。
欢迎来到东莫村一个世外桃源般的地方淳朴可爱的村民敌对的战士但就是在这样一个地方一切都有可能化干戈为玉帛虽然看片子的时候一直在和朋友亲热但也无妨我们从头笑到尾尽管结局有些悲哀
装DVD的那个小箱子里,还存有一些没有看过的碟片拿出借着奥斯卡而比较红的《潘神的迷宫》看了15分钟关了,这电影不适合晚上看因为有点小小的神话的色彩,我怕看了晚上做乱七八糟的恶梦;红色封面的《回归》,是阿莫多瓦的最新电影但始终不能融入到以西班牙语的电影中游离,游离因为那些国外著名的情色片用的大多数是西班牙语的配音老让我感觉到是在看情色片又,让碟,从那机子里吐出还是选择韩国电影吧,总觉得这是最保险的选择这是一部名叫《欢迎来到东莫村》的电影导演以前是拍MV和广告的这是他的第一部电影但就是这样一个新晋导演,呈现出的是娴熟的讲故事技巧和漂亮的镜头运用一部将近两个半小时的电影让人又笑又哭甚至让我体会到了当年看《太极旗飘扬》时的深深感动看《共同警备区》的紧张刺激看《爱有天意》时的明亮画面把所有韩国电影的特质体现的淋漓尽致很佩服当代韩国导演们对历史的这种态度对内战的反省让我看到了文化人在一个民族伟大建设中的积极作用从当年的《太极旗飘扬》到《共同警备区》再到今天的《欢迎来到东莫村》与其说是电影的剧情吸引我,还不如说是一个民族对历史的深刻反省让我更为感动。
让人再次兴奋的电影《欢迎来到东莫村》这让我不禁想到了马上要出新片的香港导演欧雪儿同样是拍MV出身,拍广告她的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电影《明明》又会怎样呢?
等待着看香港电影和韩国电影的PK吧……
我在读书的时候试着写过一个小说。
以桃花源里一个小男孩的视角,诉说武陵人进入桃花源前后发生的一切。
我笔下的桃花源,是个刻意躲避世俗的地方,里面的人们表面安详,内心也和外面一样复杂,心理素质比外面的人更差些,更容易波动,所以当他们发现那个武陵人沿路留下了记号,违背了“不足以为外人道也”的诺言后,整片地方的人几乎都急成了热锅上的蚂蚁。
小说我写过三稿,匿名给一个老师看,她觉得很好的想法没落实为好故事,而且她一眼就看穿作者没有农家生活的经验。
很遗憾,那篇小说我只写了概念化的状态,却没有写出精彩的故事,甚至个别问题都经不起推敲。
为什么他们要躲避世俗?
既然“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那么是谁让他们知道世俗是什么样子,又是谁提醒他们不要与时俱进?
我感觉到,人在环境突变后的表现其实是相当精彩的画卷,只要有个好故事作为依托。
我的经历太少,经验的丰富也没什么好办法,这是最近读曹文轩的《小说门》才深刻意识到的大缺陷。
再者,我是不擅长讲农村故事的,我一见植物就和见到地图一样容易犯晕。
我有时候怀疑我是大脑是不是少了一个部位。
小说放下了,很难有动力让我再拣起它。
桃花源的故事在南北朝人陶渊明发明后,有过许多版本,大多没有脱离原来小说的窠臼,提不出太别致的怀疑。
这其中赖声川的版本较为特别,十分意思。
他的桃花源其实是出草台班演出的实验戏剧,虚实相接的表演,尽叙男女情感事,道出理想现实差别,桃花源式爱情的现实的爱情都有长短好坏,只看适应环境和时机与否了。
市面上可以找到话剧和电影两个版本。
故事结构和台词处处有惊喜。
韩片《欢迎来到东莫村》是替朋友买的。
看完碟片后的说明文字我预感电影有点意思。
果然。
看片后我开心得不得了,开始习惯性地向好友们推荐。
编剧一定熟悉中国的《桃花源记》,东莫村其实就是一个桃花源记,电影简单地说就是《欢迎来到东莫村》=《桃花源记》+《狼牙山无壮士》的结尾。
村外朝鲜战争如火如荼,村内一片安详景象。
这从村民听到枪响眼睛都不会眨一下即可知道。
有一天盟军的飞机落在村边,美国飞行员开始在村里养伤,与此同时南韩和朝鲜的几个士兵不约而同地走进村子。
村外的敌人,如何相处,又是如何为了保护村长成为壮士,我这里就不多说了。
介绍电影情节始终会坏了未看者的兴致。
我只是在想如果将电影中南韩和朝鲜的几个士兵换成人民解放军和台湾特工会怎么样呢?
想着想着我突然笑了,也许电影会没那么温暖,也许会很平静——双方将士坐了下来开始无休止地谈判。
整部影片是以朝鲜战争为背景而展开的。
朝鲜和韩国,本来是一家人,但却因为阵营不同而对抗,而朝鲜军人和韩国军人,用着同样的语言,长相也几无差别,战场上却得拔枪相见,至死方休。
在影片中,不管是韩国的两个逃兵,还是朝鲜的三个战斗幸存的军人,都表现过不知为了什么而战的迷惑。
他们不知道战斗的起因,不知道战斗会把他们的命运带向何方。
他们只知道的是无条件服从上级的命令,哪怕命令是炸毁一座满是难民的桥,是向走不动的战友开枪……他们逐渐厌恶战争,也厌恶战争中的自己。
但直到他们到了东莫村,他们换上平民的衣服,和村民一起下地干活,倒还觉得这种生活很不错,对这个村子逐渐产生了独特的喜爱之情。
后来,他们一起结盟,成为了能把后背交给对方的战友。
他们不再迷茫,因为他们知道了合作的原因和意义,那便是守护,是赎罪,是对美好事物的守护,对自身曾经罪孽的救赎。
当炮火淹没他们的时候,他们放声大笑。
他们从未像这样坦荡,从未找到这样的存在价值感。
东莫村保住了,村民们还像一开始一样单纯。
只是他们不知道,那些“不速之客”不会再回来了,他们永远长眠在雪山之上,永远都会守护着东莫村,守护着这片没有被战争侵扰的净土。
战争喜剧片最经典之作要数法国的《虎口脱险》了,除此之外我对其他同类片不是很感冒。
前几日为女友下载电影时,无意中发现了这部在韩国很有名气的影片,而且主演之一的郑在泳在《实尾岛》里也有过精彩演出。
影片开始就是一个“傻姑”在“傻笑”,那笑得可真是傻,但有着人类最初的纯真。
场景的亮丽让我感觉这不是一般战争片的色调。
韩国近几年似乎特别热衷于拍摄朝鲜战争题材的影片,而且都取得了不错的票房。
但是韩国始终是站在自己的历史观角度上看待问题的,就像郑在泳饰演的朝鲜军官回答泽基的那样:“确实是我们侵略了南方”,而泽基只能困惑地为自己“辩解”:“我来南方只是奉命行事的”。
当然,观看影片时我们都在不自觉得加入自己的某种观点进去,造成“误读”的可能,这也是一般人的“通病”。
抛开历史因素,单纯地说说电影。
两个韩国军人,三个朝鲜军官,一个美国人,都“无意”之中被“刻意”地集中到了一个世外桃源般的小山村。
这很容易造成戏剧上的冲突,信仰的不同,又值战争时期,怎能不发生事情?
片头除了被傻姑搞掉的手雷外,几乎不见流血牺牲,有着轻快的喜剧风格。
“狗娘养的,狗娘养的”,“你他妈的,你他妈的”,当双方正紧张地对峙时,小孩们则肆无忌惮地“呀呀学语”,令人忍俊不禁。
不过一个小细节令我有一丝不快:用身体压住手雷的是韩国军官表铉哲,而不是李秀华,这就如前面提到的韩国人的主观情感和态度的原因,另一方面也无形中有点瞧不起北朝鲜的味道(比如影片最后李秀华说搞不明白这些新式武器,让表来当指挥官),这让我想起早期港片中对大陆警察的污蔑。
还好,我笑的时候更多一些:“喜小姐”=SMITH,“小生名叫达洙”;傻姑的袜子;文尚相的贫嘴;老兵张荣熙与那位叫不上名大妈的“情投意合”等等,都是经典搞笑元素。
看这部片子的一个独特感受就是“漫画式”的夸张。
包括那些搞笑元素在内,韩国人似乎倾向于向自己的近邻日本学习,不仅请来了久石让老爷爷配乐,而且在剧情紧张的关键时刻故意用“慢动作”来体现人物的心理状态:粮仓被炸,出现的是满天的爆米花,很漂亮的场景;杀野猪时,人物的交接也是用慢镜头来完成的,“极度的慢”中体会到了生死攸关;表、李、泽三人看着漫天“灿烂烟花”时,别样的悲壮美把一瞬间给定格了。
浪漫的手法,强烈的场景反差,深深刺激了观众的视觉与泪腺。
看完此片,我要向韩国电影致敬。
而不乏丰富资源的中国,却只能拍出《无极》这样的烂片,有一种“恨铁不成钢”之感慨。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 这是陶渊明的桃花源,也是朴光贤的东莫村。
正如陶渊明写下《桃花源记》是为了塑造了一个与污浊黑暗的南朝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与美好情趣,东莫村则代表了朝鲜战争的对立面,与同样的描述朝鲜战争的《太极旗飘扬》的不同,《东莫村》没有触目惊心的战争场面,没有血污泥泞的残骸断肢,更多的是对美好境界的追求,借以反衬战争的惨烈无情。
就如片中的东莫村山青水秀,天蓝地绿,色彩鲜艳明亮,犹入画境,而表现战争的一方则是灰暗蓝绿的调子,主观色彩一目了然。
也许每个导演心中都有一片关于桃花源的美梦,但将它描绘出来还是不是观众的美梦就不一定了,就如我国某些大导强行灌输给广大观众的往往都是些色彩俗艳刺眼的噩梦。
而朴光贤手下的这部作品,就像日本动画大师宫崎骏的所有作品一样,真的给观众造了一个绚烂至极也美好至极的美梦:手雷炸后的爆米花,捉熊的静格动画,天花烂漫的漫天蝴蝶…这一切都是那么的超乎想象,那么的美好与梦境。
看介绍之前,很难想象朴光贤是一个之前从未有过作品的新晋导演,整个作品干净流畅,没有一处多余的手法,也没有一个浪费的细节。
朝韩士兵见面时的长时间对峙,少女用袜子擦脸,首长和表上尉的拉屎相对,这样的细节比比皆是。
处处彰显温情,令人忍俊不止的同时又感到无比温馨。
如果说朴光贤导演捏了一件陶土的艺术品,那么本片演员的表演就是涂漆上釉的过程,令影片最后熠熠生辉、精妙绝伦。
少女雨琼是东莫村精神的具象,淳朴不谙世事,她的扮演者姜惠贞以其精怪灵动的表演在《老男孩》之后再次吸人眼球。
郑在泳饰扮演朝鲜军首长李秀华和申河均饰演的表上尉都走不出战争阴影,前者责怪自己指挥不利害死全部弟兄,后者因杀死无辜平民而倍感痛苦进而当了逃兵,从个性上看,前者的腼腆与后者的故作冷酷也有异曲同工之妙,这样相辅相成的二人最后面对生死关头,那份释然却令观众久久不能释怀。
朝鲜老兵张荣熙和韩兵卫生员文尚相之间的似兄弟似父子的感情也足以令人称道,即便一个小小配角,东国他妈对李秀华的微妙感情也令人感怀。
正是有了演员如此自然、不拘一格的诠释,加之导演妙笔生花的大力勾画,本片才最终成就一件完美的作品,才能令陶渊明的桃花源跃出于纸面,活生生地呈现在大银幕上!
韩国反战电影,一个比较荒诞的电影故事。
故事发生在朝鲜战争初期,美国加入朝鲜战争并开始反推朝鲜人民军。
三个人民军溃兵,和两个韩军逃兵,还有一个坠机的美军飞行员,意外地来到了一个桃花源般的小山村。
他们从敌对变成朋友,最后为山村的安宁他们宁愿献出生命。
这个桃花源小山村的人居然没有见过枪支,可是步枪这种东西不是朝鲜战争才有的,甲午战争就有了啊。
一直和外界有联系的村民居然不认识,实在有些不合理。
然后就是影片后期,五个朝韩士兵,莫名获得了一些机枪和火箭筒,居然能干下几架美国飞机,实在也太神剧了。
虽然影片的目的是反战,是向往和平,但是故事本身还是荒诞了些。
不喜欢,我觉得做作
情节拖沓,故事荒诞且漏洞重重,搞笑部分也是过于做作,至少本人是没发现什么笑点,不明白怎么得的这么高的分~~
久石让的配乐还不错
感动到落泪。这是有怎样的历史情结和民族情才能让韩国拍出《共同警备区》《欢》这两部极其优秀的反映南北韩军人兄弟情的电影啊!有类似历史民族情结的中国和台湾为什么就拍不出来!虚构的韩国桃花源,感人的朝鲜民族情。身为朝鲜族的我实在不能不感动。疯女孩和爆米花好美!推荐!没看过的赶快看看吧!
就不应该手贱看韩片
南北韩题材较为出彩的一部,东莫村的淳朴反衬出战争的荒谬,大段铺陈的音乐反而过于嘈杂,仔细想来久石让配乐向来如此,动画与魔幻题材尚可,但是在此削减了真实可信度。另外一点就是,发现棒子特别偏好壮烈牺牲!
一群非人的力量驱使着平凡的人们互相仇恨,让他们的生存与死亡彼此对立,用人的本能达成自己的目的,这就是战争,操蛋的战争。战争永远都不是人与人之间的对峙。一部反思战争与人性的片子,带着沉重的浪漫主义情怀。
嗯 ..... ..... .................. .. ..... ........... ...
一个充斥了特效的战争童话片,最好看的就是两个特效了,一个手雷扔粮仓,玉米变爆米花,一个杀野猪,慢镜头特效制作。剧情太扯淡,战争里还沾染点刻意的人文关怀,吃翔吧!
将《与狼共舞》《紫日》《战场上的布谷鸟》《最后的武士》扔给AI,背景设在朝鲜战争……产出的剧本大概就是这样的。
十多年前有人推荐给我 忘了为啥没看 现在补上。太多情节欠缺逻辑 搞笑的部分也不怎么好笑 节奏还偏慢 整个概念的构思比呈现出来的内容有趣。
除了人物安排有明显刻意成分 其他都是很经典的
豆瓣给了这么高的分,以为会是很棒的战争片,看完后略失望,原来是个虚构的带有喜剧色彩的战争片,其实也不算战争片,南北兄弟情谊让我想到了老朴的JSA,异曲同工,爆米花和野猪那段拍的真漂亮,本片最突出的是配乐非常好听,一查原来是久石让啊,怪不得...
朝鲜战争期间,两拨朝韩士兵偶遇在山村东莫村,被淳朴的村民感化居住下了,被村民救来的美国大兵也在此开心养伤,然而寻找大兵的美军对此发动攻击时,双方士兵携手奋起包围村民,转移轰炸目标保护村民而全部牺牲。很好的反战电影。
韩国的桃花源~立场有点儿偏南朝。
前半段是在欢笑,后半段的时候我哭了。
这是场狗日的战争
剧情还行,什么都是浅浅的。不够力。
超長型MTV是伐?
以为是战争片里讲神话 不知道在YY些神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