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的开头,像极了随手翻开的一本童话故事,就连扉页上插图都一模一样。
很久很久以前,加拿大的一个little village
anutie 玛莎对niece 菲奥娜讲:自己要去Paris
58岁的玛莎在某个暴风雪的白天收到一封来信这夸张的、舞台剧般的表演方式真的很儿童文学有没有!
🈶️🈶️🈶️fiona先是收到一封“好心人”的腰封:介绍自己从邮筒边的垃圾桶里捡出来了一个东西,看上去像是一封信,于是就好心拿出来放进了邮筒。
是不是很fairy tale?
这很巴黎。
起码是世人印象中的巴黎:浪漫。
因此fiona才得以收到88岁高龄的anutie 玛莎从巴黎寄到加拿大小镇的信。
信里描述到:
开什么玩笑!
你见过哪个88岁的老太太舌吻壮汉,只为躲避养老院年轻护士的屡次上门抓人;你见过哪个88岁的老太太流浪巴黎,翻垃圾箱、捡拖鞋、别人吃一半的香蕉;你又见过哪个88岁的老太太独自一人扛脚手架爬树翻墙进埃菲尔铁塔,甚至爬上了最高楼。
这些都是后话。
Anyway,我们的fiona兑现了儿时的承诺,她踏上了巴黎之旅。
出师未捷身先死,fiona拍游客照时,一个后滚翻,一头栽进了河里,不得不暂时放弃掉身上的行李挣扎着浮出水面。
lucky fiona,被路过的观光旅游船捞了上来。
紧接着我们可爱的dom就出场啦!
电影采取的是欲扬先抑的拍摄手法。
使得dom出场的形象可以说是很糟糕,比如酗酒、翻垃圾桶,对着载有fiona的旅游观光船撒尿。
fiona下了船去到了大使馆,看她可怜,大使馆工作人员送了张晚餐券给这个身无分文、无处落脚的姑娘。
但因这该死的缘分,流浪汉dom在堤岸口发现了fiona遗失的行李。
他随即换上了包里的毛衣、并用包里的现金给自己安排了一顿烛光晚餐。
虽然他的位置被安排在了厕所边上。
摘自豆瓣uu摩卡的一段影评:“在巴黎,与其说随处是绅士淑女,不如说事不关己目不斜倚,这大概就是巴黎人建立在自命不凡之上的“包容”吧。
而东并不在意厕所边的加桌、工作人员的打扰,大概他也学会了“包容”巴黎人不自知的优雅的无礼。
”的确,身穿女装的流浪汉dom,邀请在场女士跳舞,但都被拒绝,因这该死的缘分,fiona收到的晚餐券就是这家的,而她也刚好在现场,所以当dom邀请她跳舞时,她犹豫了,看出了她的犹豫,dom一把子拉起fiona。
周围人目不转睛,实则冷漠无情故事就这么进展下去。
情节不多说,热评已经将剧情非常详细的介绍过了,再次不多赘述。
就几个印象深刻的点展开谈谈:1.姑妈的自由姑妈是一个非常自由的人。
姑妈宁愿流浪,临死也不愿进养老院,爬上了埃菲尔铁塔,最后被fiona和dom找到,三人一起赏巴黎夜景🌃
三人看到的巴黎夜景🌃摘了一段某豆友的评论,表示强烈共鸣:“而此刻坐在塔顶88岁的巴黎客人——玛莎,也许才是那个活出巴黎灵魂的人:那不必是追逐摩登、时尚流行,也不必是流浪街头、放任德行,那不必是雏菊碎花连衣,也不必是香奈儿的小黑裙,那不必是塞纳河岸咖啡书香,也不必是蜗牛鹅肝与香槟……那更应该是一种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处世之道,不被陈规杂音限制,不受他人眼光左右的人生选择。
就像巴黎自由女神像与埃菲尔铁塔的建造初衷:崇敬自由、仰望爱情。
”她真的太自由了,她好美。
好可爱。
玛莎和诺曼的脚步舞玛莎在流浪途中看到了报纸,知道自己认识的一个舞者去世了。
她赶过去还见到了年轻时的爱人诺曼。
两人此时早已白发苍苍,但心中依旧怀念彼此,还应了那句:“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
”2.死亡不是终结,是一扇门,通往另一段旅程
玛莎死了,在纸糊的罐罐里
暴雨⛈️ 纸糊的罐罐被淋湿,大家也浑身湿漉漉
原定的“默哀几分钟”变“一分钟”
再见 玛莎
不要把希望寄托在子女身上,什么儿孙满堂,也不用期待什么乌泱泱一片人给你送终,因为很有可能一场大暴雨,也可能是一场疫情,你走了就是走了。
后面的生人会继续过他们自己的日子,也不会每天沉浸在你死去的悲痛之中。
至于棺材的材质、样式那就更不是重点。
再见,一种意思是再也不见;另一种则是,期待再次见面。
经历过寻找anut并陪伴anutie离世的fiona,选择了后者
爱要大声说出来,朋友们,就现在。
原文链接: 《流浪巴黎》:这是诙谐的电影,更是严谨的艺术【欢迎关注个人公众号:非正式文艺杂记】有些电影会让人产生一见钟情的感觉,这部就是。
影片一开始,是朦胧的白雪纷纷的镜头。
一个穿着红色棉衣的小女孩和一个穿着蓝色棉衣的大人,遥望着远方的村庄,大人对小女孩说,她要离开这里,去巴黎。
女孩说,她也要去巴黎。
然后在大概两分钟的片头里,都是白雪纷纷的村庄远景,伴着呼啸的风声。
村庄里的彩色房子越来越多,像拼图一样,画面渐渐丰满起来,似乎把人带入一个童话世界。
镜头由远景转入室内。
一个看上去年纪略大,但隐藏不住内心的“天真“与”童趣“的女人坐在书桌前。
女人穿着一件深绿色的针织外套,里面是浅一些的绿色打底,背景则是一面由绿色往黄色过渡的瓦楞墙面。
这样的渐进色搭配,已经奠定了影片的明快色调,让人欢喜。
通过导演的镜头提示,我们知道,这个女人叫Fiona(菲奥娜)。
后面要讲的,也是关于她的故事。
这个房子是刚才远景中若干彩色房子中的一栋。
画面外一个人开门进来,大风直吹得屋里的人摇摇晃晃。
夸张的肢体语言让人明白,这不是一部普通的电影。
它一定是“缓慢”的、“模式”化的,有点话剧和默剧感觉的电影。
真是让人充满期待。
Fiona收到一封巴黎的来信,她要去巴黎寻找已经分别几十年的姑妈(就是片头的那个大人)了。
于是她告别好友,来到了巴黎。
实在是太喜欢女主的这个造型了。
翠绿色的上衣搭配橄榄绿的一步裙,加上一双乳白色的运动鞋。
很好地凸显了她那轻妙的身材,有一丝优雅,又很随意。
枫叶红的方形行李包还要加一个同色系瑜伽垫,再插上一个加拿大的枫叶旗,看上去就像女版的玄奘去西行。
很是怀疑导演是不是受到了玄奘的造型启发。
Fiona来到巴黎后的种种迹象都表明她是一个不太“正常“的人。
拍着照片,都能从桥边掉下去呢。
落水后的她丢了行李,护照和钱包都没了。
如果影片到这里只是让我们看到了轻松和幽默,那男主的出场,则引入了荒诞的节奏。
一个路边的流浪汉Dom捡到了Fiona的行李包,他惊喜地发现里面竟然有钱,还有漂亮的衣服,于是就美美哒穿起女主的毛衣,背上女主的包包,去了游轮上的餐厅吃饭。
男主进餐的这段很有意思。
餐厅专门为他在厕所门口放了张小桌子,当有人进出厕所的时候,厕所的门必然会碰到这张桌子。
干活的工人根本无视他的存在,肆无忌惮地将电线在他身上绕来绕去。
他对这些并不以为意,周围的客人也没有对他表示出歧视。
只是旁边的一个小女孩默默地看着这一切。
但是这些人真的就将他视为平等了吗?
当音乐响起,他邀请在座的女客人跳舞,所有人都拒绝了他。
此时就会知道,其实别人也只是在无视他。
然而,到了Fiona这里,她还没反应过来呢,就被Dom拉起来跳起了舞。
这段舞依然是默剧般的节奏,缓缓的,又有点暧昧。
从他们和谐的舞步看,这里肯定是有爱情发生的。
结束后,Fiona才发现Dom穿了自己的衣服,拿了自己的钱包。
Dom即刻逃走,后来又把行李包还给了Fiona。
此后,Fiona继续寻找姑妈。
Dom显然是爱上了Fiona,一直偷偷“尾随”着她。
在经历了一场被误解为姑妈葬礼的陌生人葬礼后,本来很“嫌弃”Dom的Fiona终于也爱上了Dom。
在表达二人都强烈地爱上了对方时,导演用了两个分镜头的再合成。
二人分别在不同的地方睡觉,但同时深深地思念着对方,在心中燃起熊熊的欲望之火。
其实这里有一段让人不太好理解的插曲。
Dom很早就遇到了Fiona的姑妈,但他一直不知道这个老人就是他和Fiona一直要找的姑妈。
姑妈甚至还与他睡到了一起。
但他和姑妈的“一夜情”似乎并没有影响他和Fiona的发展。
////Fiona终于千辛万苦地找到了姑妈,在埃菲尔铁塔上面。
三个人坐在铁塔上,姑妈说,她一直很想爬艾尔菲铁塔,不知道为什么一直都没有爬过。
在实现了这个心愿之后,姑妈就离开了人世。
影片的最后,Fiona和Dom给姑妈举行了一个简短的葬礼。
Fiona也决定在巴黎多待一些日子。
////这是一部完全称得上艺术作品的电影。
无论是色彩、构图、音乐还是表演,都完全与流水线的商业电影不同。
可是,它又与总喜欢探讨人性的“独立”电影不同。
如果想要在这部电影中寻找“深度”和“思想性”,那可能就要失望了。
夸张的表演和荒诞的剧情也离生活很远,甚至不太好让人找到“共鸣”。
但它会给你一种美好,一种跳脱了生活琐事的轻松与诙谐之美。
收到定居巴黎多年不见阿姨的粘着菜叶的信件,乡下姑娘菲奥娜决定去巴黎,为了照顾阿姨,也顺便看看向往已久的巴黎。
瘦长、苍白、一头红发、绿色毛衣、红色大号旅行包,这个其貌不扬的女主一出场就有种喜剧效果。
她没见过世面,从未出过小村庄,看到埃菲尔铁塔就兴奋地想拍旅行照;她法语不好,蹩脚的英式法语加上夸张的手势,真的和“优雅”的巴黎一点都不搭。
然而她却很善良。
一身褴褛的男主邀请她跳舞,她没有因为看不起他而拒绝;在墓地误以为男主命丧火场,因为内疚难过地哭泣;为了找寻许久未见的阿姨,不顾危险爬上埃菲尔铁塔的顶层。
而男主东呢,确是一个浑身透着满满傻气的流浪汉。
他一身破烂,在垃圾桶里挑拣剩下可以果腹的食物残渣;他脸皮超厚,跟踪心上人不管对方敌意和嫌弃。
但他却傻得很有魅力。
电影《迷失巴黎》我第一次看这种类型的电影。
全剧贯通法式幽默,对话很少,像是舞台剧,像是小品,像是卓别林的默剧。
文艺具有荒诞,怪异的风格,推荐情绪浮躁时观看。
同时剧中可爱的姑妈(埃玛妞·丽娃)代表作《广岛之恋》于2017年1月27日去世。
看这部电影也是怀念她的。
看到最后她的骨灰,也是伤感的。
特别爱法国电影,其中荒诞不羁的情节的表演每每让人觉得脱离的现实,但细细一想却感慨,这不就是人生嘛。
电影中的两位主角都没什么主角光环。
来自加拿大乡村的大龄老姑娘菲奥娜和流落巴黎街头无所事事的中年大叔东,一对奇妙的组合,注定迸发出别样的火花。
收到定居巴黎多年不见阿姨的粘着菜叶的信件,乡下姑娘菲奥娜决定去巴黎,为了照顾阿姨,也顺便看看向往已久的巴黎。
瘦长、苍白、一头红发、绿色毛衣、红色大号旅行包,这个其貌不扬的女主一出场就有种喜剧效果。
她没见过世面,从未出过小村庄,看到埃菲尔铁塔就兴奋地想拍旅行照;她法语不好,蹩脚的英式法语加上夸张的手势,真的和“优雅”的巴黎一点都不搭。
然而她却很善良。
一身褴褛的男主邀请她跳舞,她没有因为看不起他而拒绝;在墓地误以为男主命丧火场,因为内疚难过地哭泣;为了找寻许久未见的阿姨,不顾危险爬上埃菲尔铁塔的顶层。
而男主东呢,确是一个浑身透着满满傻气的流浪汉。
他一身破烂,在垃圾桶里挑拣剩下可以果腹的食物残渣;他脸皮超厚,跟踪心上人不管对方敌意和嫌弃。
但他却傻得很有魅力。
虽然穷得只剩下一条狗,也要饱餐一顿后给服务生小费;在墓地教堂里的发言,独树一帜却坦率直白地可爱;当心上人深陷险境,却心思沉稳踏实可靠。
这两个草根,却在巴黎这个大都市中一路冒险,一路笑语,最后在送走了玛莎阿姨后,满足又幸福地在一起。
看完以后,我们心中也暖暖的,不禁觉得真是傻人也有傻福啊。
可是这温情小片的背景却很难忽视。
如若多次帮助女主的同乡小哥并不是个好人,若玛莎阿姨的邻居不想惹麻烦帮助老奶奶躲避福利院的”捉补“,若教堂的工作人员追究男女主私自偷看棺材而紧抓不放,菲奥娜和东两个啥背景也没有啥人也不认识的草根还会一路跌宕却不失欢笑地经历他们的巴黎冒险之旅么?
我深深怀疑。
流浪是一个美好浪漫的词语,而流浪,只能在巴黎。
巴黎这座被所有人吐槽的城市,为何仍吸引着无数向往之人?
纵然有一万个缺点让人无法偏爱,也终逃不过那个热爱的理由……也许那高高耸立的埃菲尔铁塔与傲然振臂的自由女神像早已参悟其中答案。
让我们随着菲奥娜寻找姑姑玛莎的脚步,去流浪,去遇见,去寻找……~玛莎:“我一直都想在这里看村庄。
”菲奥娜:“我也是。
”玛莎:“菲奥娜,你能保密吗?
”菲奥娜:“当然,玛莎姑姑。
”玛莎:“我要离开这里,搬去巴黎。
”菲奥娜:“我也要搬去巴黎。
”
白天黑夜,黑夜白天……加拿大那座冰雪小镇的纯白不曾改变,只是新建了几栋楼房、拓宽了几条车道、增添了几盏路灯罢了。
而单纯又木讷的菲奥娜也只是长高了而已。
一开门,明艳温暖的工作室,瞬间被夹带着雪花的寒风灌满,而被吹得衣襟凌乱的人们却反应淡定从容。
戏剧的一幕既体现了加拿大人对冰雪天气的习以为常,也刻画了加拿大人处事不惊、温和从容的性格(据说是与加拿大社会福利优秀有关)。
随着风雪而至的是菲奥娜住在巴黎的姑姑玛莎的一封信。
原来,巴黎的社工要将88岁的玛莎送去养老院,可玛莎却内心拒绝,于是向远在加拿大的菲奥娜求救。
好笑的是玛莎,您不承认自己老,那您到是别把信投到垃圾桶里啊!
就这样菲奥娜顶着风雪告别朋友,背着行囊向巴黎出发了。
巴黎地铁里人们步履匆匆,法国人的“匆忙”“勿扰”都写在脸上,连地铁设施都显得对异乡的背包客不够友好(通道实在太狭窄了)。
帮卡在通道里的菲奥娜解围的也是个加拿大人,在巴黎警察局借调。
他乡遇同乡让人倍感亲切,更何况是具有强烈国家认同感的加拿大人。
菲奥娜不自主地跟着他,险些走错路。
只是那个加拿大人虽然客客气气却好像已经传染上巴黎人以匆忙为掩饰的冷淡。
一路辗转,菲奥娜找到姑姑的住址,却无人应门,她只好在周围闲逛。
穿过塞纳河上的铁桥,菲奥娜突然兴奋起来,埃菲尔铁塔就在身后。
她叫住路人帮她拍照,却一不小心坠入河中。
被游船船员救起的菲奥娜狼狈不堪,而且手机、背包都遗失不在。
她一定想不到自己是在这样的狼狈形象下游览塞纳河。
身无一物的她只好再次回到姑姑玛莎的住处。
姑姑的邻居给她讲述了三天前玛莎从接她去养老院的社工眼皮底下溜走的经过,并给菲奥娜寻找玛莎的一个线索:玛莎唯一存世的朋友,诺曼。
新的一天从唤醒脚趾头开始。
这个露营在塞纳河边的流浪汉名叫东。
对着游船自我释放之后,享用一根免费的香烟和随缘的早餐,对于东来说,是一天之初最惬意也最稀松平常的事。
这注定与众不同的一天,同样隐藏于那颗从垃圾箱里捡来的甜椒里,而那根勾住甜椒的鱼线仿佛神的指引,让东捡到菲奥娜的行李包。
包里的钱足够东扬眉吐气地去船餐厅享用一餐。
这实在要感谢他还不相识的加拿大物主。
奇怪打扮的东在餐厅门口买根领带就进了餐厅。
邻桌的客人也不把目光落在东的身上。
在巴黎,与其说随处是绅士淑女,不如说事不关己目不斜倚,这大概就是巴黎人建立在自命不凡之上的“包容”吧。
而东并不在意厕所边的加桌、工作人员的打扰,大概他也学会了“包容”巴黎人不自知的优雅的无礼。
而该相遇的注定不会错过。
菲奥娜从加拿大大使馆工作人员手中得到了一张就餐券,正在另一张桌上郁郁寡欢。
一次次邀舞,一次次被果断拒绝的东,在菲奥娜眼神中看到一丝犹疑,不由分说地拉起了她。
意想不到的默契。
一支舞后,两个人聊了起来,关于舞蹈,关于毛衣……直到东从钱包里掏小费,两个人都还相处的不错。
菲奥娜终于认出来自己的包包,一通拉扯,菲奥娜又一次不慎坠水。
浑身湿漉漉又身无分文的菲奥娜在自助洗衣房住了一晚。
那两个在洗衣房你拉我扯、眉来眼去折衣服的男女完全视菲奥娜为空气,果然在浪漫之都连洗个衣服都能谈场恋爱,更何况是跳一支舞呢!
没错,东已经爱上了菲奥娜。
为了再见到菲奥娜,东到加拿大大使馆还菲奥娜的行李,他还想把一对红宝石耳环送给她以表爱意。
菲奥娜再见到东,气愤有加。
东只好悄悄尾随菲奥娜。
菲奥娜在退休舞蹈家姑姑住所附近的咖啡厅打听,咖啡厅伙计告诉她,住在附近的一个老舞蹈家刚刚去世,当天下午两点在拉雪兹神父公墓下葬。
菲奥娜以为那就是自己的姑姑,便决定去参加葬礼。
而东则一路尾随。
咖啡店伙计耐心地给菲奥娜指去公墓的路线。
菲奥娜把一肚子悲愤撒到东身上“不许再跟着我”。
可巴黎糟糕的交通,没个当地人带路,真的是没办法顺利到达。
就这样东陪着菲奥娜一路找了过去。
那是个小型葬礼,看年纪,参加追悼会的大概都是逝者的朋友。
场面有点冷清,东自告奋勇地上台发了言,本想诚心表达对逝者的缅怀,却一不小心中肯地吐槽了巴黎人冷漠、挑剔,特别是对流浪汉、黑人的糟糕态度。
虽然不够友好,但并不拒绝赠予,这样的评价也算是为巴黎人最后的挽尊。
菲奥娜看着棺椁被推走,忍不住掉了眼泪,可她转过头就发现逝者的照片和玛莎姑姑完全不同,八九不离十是哭错了。
东拉着菲奥娜去棺椁存放处确认的时候,玛莎进了追悼会大厅,他们又错过了。
3⃣️玛莎自从那天慌慌张张连鞋都来不及穿地从养老院社工眼皮底下逃脱,玛莎一直流浪街头。
而有些亏欠都在另一些地方得以补偿。
就比如说,东捡到菲奥娜行李那天,玛莎遇到了东。
东翻看菲奥娜行李时,玛莎拿走了一双菲奥娜的鞋子,还用一对红宝石耳环从东手里换走了一罐菲奥娜行李箱中的加拿大豆泥。
而菲奥娜行李里的毯子也给玛莎露宿的夜晚以一丝温暖。
清晨醒来,玛莎发现自己枕了一夜的报纸上刊载了舞蹈家故人去世的消息,而当玛莎赶到追悼会现场时遇到了同样迟到的故人,诺曼。
两个昔日的舞伴,早已白发苍苍,一起坐在墓地的长椅上跳了一支可爱的足部舞,仿佛回到了相恋的起点,那艘载着一对璧人的小船上,俏皮可爱又淡淡忧伤。
一支舞罢,他又成了别人眼中,健忘却记得初见时她的样子的他;而她必须离开,她不想被困在养老院中终老余生。
而另一边则闹出来一场乌龙。
带菲奥娜去棺椁处确认的东,不小心把领带夹到棺椁的,火化的铃声想起,电动门合起,菲奥娜惊慌不已,想要扒开电动门,却被门夹住鼻子晕了过去。
醒来时,不见东,工作人员给了她一罐骨灰,她以为东和那个去世的老人一起被火化了。
她在墓地找了一处空地,将骨灰倒出来,平均地分成两堆:“I am sorry both of you”。
(我真的是要笑哭了)
殊不知,电动门只是将棺椁运送到底层,并不是直接焚化。
工作人员帮东剪断了夹住的领带。
当东抱着一个大大的花篮来到菲奥娜面前,“这个送给你”。
菲奥娜崩溃道,“我以为你死了”。
不知是因刚刚的惊吓还是白白的伤心而愤怒,给了东一记耳光。
转身离去,虽然辨不清方向,离开的很不顺利,但她态度坚决地说到“我知道往哪走”!
只留下一脸懵懵的东。
哈哈,我的菲奥娜,你知道往哪走,最后还不是一个盲人把你送到警察局啊。
在警察局门口,菲奥娜又一次遇到了刚到巴黎时偶遇的加拿大同乡,他正是在这个警察局工作。
在警察的帮助下菲奥娜进入了玛莎姑姑的家。
徘徊在家门口的玛莎看到驶来的警车,以为是抓自己去养老院的,便匆匆离开。
菲奥娜和玛莎姑姑又一次擦身错过。
夜里,玛莎流浪在塞纳河边的自由女神像边(美国人民回赠给法国人民的礼物),她偶遇了被爱情打击、借酒消愁的东。
酒精作用下两个人竟互借身体安放了激情。
荒唐过后,玛莎依靠在河边抽烟,碰巧发现了垃圾桶里的手机,她往自己家拨了一个电话。
进入了姑姑家的菲奥娜,翻看着玛莎的相册,年轻时的姑姑与她的舞伴们是那样风华正茂,诺曼和她是多么相配,等等,刚刚参加过她葬礼的那位相片下面的唇印和je t'aime(法语我爱你)是太出乎意料了吧!
原来她们才是一对。
被姑姑爱情故事拨动心弦的菲奥娜正辗转难眠,突然接到了姑姑玛莎打来的电话。
玛莎:“你是谁?
”菲奥娜:“我是菲奥娜,我来巴黎了。
”玛莎:“菲奥娜,能听到你的声音太好了。
我刚刚喝了香槟,还和一个帅哥睡在了一起。
”菲奥娜:“哦,不错,你在哪?
”
玛莎抬头看了看四下,映入眼帘的是自由女神像,便答到“大概是纽约吧。
”随后她听到警笛声,马上扔了手机溜走了。
“纽约?
”菲奥娜说出目的地,出租车司机也是醉了,一边猜测着坐车的一定是个疯女人,一边猜测着巴黎里的纽约元素,敷衍的把菲奥娜放在塞纳河边的自由女神像边。
竟误打误撞地蒙对了。
在自由女神脚下,菲奥娜见到的只有满地酒瓶和东。
菲奥娜问道“玛莎呢?
香槟,纽约。
帅哥呢?
不会是你吧?
No wey”。
东懵圈半秒回,酷酷地说“Yes we”。
东扯下菲奥娜的睡裙裙角,让流浪狗追寻上面残留的玛莎的味道。
狗狗一路追到埃菲尔铁塔下,一只一只梯子搭在树与铁塔之间,正是玛莎的杰作。
然后,东和菲奥娜各种花式攀塔,省略100种精彩。
终于到达了塔顶。
在塔顶,菲奥娜终于拥抱到了玛莎。
玛莎:“我一直都很想爬埃菲尔铁塔,不知道为什么一直都没有爬过。
”菲奥娜:“我也一直都很想爬埃菲尔铁塔。
”东:“我的腿酸了。
”跟随他们的视线,俯瞰还未醒来的巴黎,此刻还看不到灯红酒绿繁华、疯狂的交通、例行公事的游船、匆匆的脚步、傲娇的脸庞以及街道某处的狗屎……一切都是这座城退去彩妆的素颜样子。
而此刻坐在塔顶的88岁的巴黎客人,玛莎,也许才是那个活出巴黎灵魂的人:那不必是追逐摩登、时尚流行,也不必是流浪街头、放任德行,那不必是雏菊碎花连衣,也不必是香奈儿的小黑裙,那不必是塞纳河岸咖啡书香,也不必是蜗牛鹅肝与香槟……那更应该是一种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处世之道,不被陈规杂音限制,不受他人眼光左右的人生选择。
就像巴黎自由女神像与埃菲尔铁塔的建造初衷:崇敬自由、仰望爱情。
非常值得爱的一部电影。
在加拿大一个小村庄担任图书馆员的菲奥娜意外收到了玛莎阿姨的来信。
80多岁的玛莎几十年来一直住在巴黎,年老头脑开始混沌,被要求住进老人之家,只好向侄女求救,菲奥娜不得不鼓起勇气前往巴黎。
但当她来到法国首都时,玛莎已经失踪,更糟的是菲奥娜在塞纳河畔落水失去了身份证件和所有财物。
这时候,无家可归的流浪汉多姆意外进入了她的生活挺有趣的一部片,荒诞,无厘头,令人忍俊不禁,带给观看者一种淡淡的愉悦感。
有两段舞蹈有着很深的印象,一个是男女主在游轮上的跳舞,另外一个是墓地那段只拍摄脚的舞蹈,很独特,也挺有美感的。
比较幽默,格局也比较不错。
思路新颖。
唯一让人不喜欢的地方也是众多法国电影中,让我觉得很无法苟同的开放文化,比如一个88岁老奶奶和男主角在帐篷里xx了,这个男主角还即将和睡过老奶奶的侄女xx… 伦常没有问题吗??
也许是我比较保守。
大多数人还是很难接受这种文化的,所以中文字幕翻译老爷爷说他年轻时在船上和老奶奶""恋爱""而不是原法语是""做x"". ps 我是学法语的。
个人一点拙见。
没有批评,只是自己不太喜欢。
如果没有帐篷里那一段,我会给满分。
异乡人,在巴黎相遇又融入的简单故事,特别有趣的是服装搭配和色彩视觉效果,做为服装设计师很受启发,把小人物人格特点用舞台剧夸张诙谐,欢乐的表达出来。
巴黎城中寻找亲戚的困难,曲折而有缘份。
尽管生气和矛盾,在演员表情上依然看到天真的真诚。
男女主角也是导演,不免想试问他们,是想告诉我们,生活困难也许不多不少,浪漫和乌托邦不只属于巴黎。
也在每个人的心中?
看了两遍《流浪巴黎》,影片后半部菲欧娜穿着玛莎阿姨的吊带裙住在玛莎阿姨的公寓里。
玛莎阿姨死后,菲欧娜就可以继承这巴黎小公寓了,只要在巴黎有个住的地方,生活就容易多了。
电影里的爱情如此简单,但这种爱情只能存在电影里了!
你会爱上一个巴黎流浪汉么?
只是因为他爱你,而你又一直没有爱情?
不考虑别的,单卫生问题你就不会选择巴黎流浪汉!
巴黎流浪汉垃圾桶里找吃的,很容易有传染病的!
胃幽门螺旋杆菌、肝炎、肺结核…这种传染病都是穷病,营养不良或生活环境脏乱差的人最容易得!
电影是个美梦,就是生活中你做不到才会看电影暂时做一下梦啊!
巴黎的公寓有多贵众所周知,连赚钱多多的法国网红在巴黎也只能住小公寓,一间巴黎公寓租金超过普通白领半个月收入了!
玛莎阿姨在巴黎生活40年才有这个小公寓。
菲欧娜能继承这个小公寓有了容身之所,才能在影片最后大胆答应流浪汉的爱情啊!
可可爱爱的片子,看完大喊浪漫主义万岁!末段的Gymnopedies No.1用得极好,萨蒂都要鼓掌!
节奏太棒了。
比起长椅上脚的舞蹈和铁塔上的夜晚,我觉得最浪漫的一段是Fiona和Dom初次见面的那段舞蹈。
2017年已看095。菲奥娜·戈登&多米尼克·阿贝尔再度出击。
短剧
2017年看过的最有趣的法国电影。充满了法国式浪漫和幽默元素。就像夏日午后的小清新,很适合心情不好的时候看。
能拍出这样片子的人,心中定是有那么一种非常美好情怀的,干净加上点小疯狂,好看。
什么鬼?
有声默片的感觉
不适应这种风格的喜剧。
有点故意为之啊
太可爱了哈哈哈哈
去年看得 马一下
无厘头喜剧。 法式幽默。
尴尬的冷幽默。
爱情的童话里,男主角终于不再是作用一切的王子,而是内心纯真善良、怦然心动也会翩翩起舞的流浪汉。三个人一起坐在铁塔上面,望着日出的镜头和景色太美了。指尖的舞蹈也太美了。但故事剧情还是有点太单薄了。
是很搞笑,但剧情有些俗套
非常无聊
游泳歌
原味法国电影,未添加任何所谓的国际化调料,欢迎品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