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我是冲着les戏码才去看这部片子的。
可惜看下来,les虽是无法忽略的主要情节,但总觉得,这绝对不能算是一部les片,至多也只能是关乎主角的成长,了悟了些原本纠结其中的但实际上是显而易见的道理。
比方说人活着,不应该是为他人的看法而活,而应该真正做些自己喜欢的东西,活出自己精彩的人生;再比方说,相爱就是要理解,要学会让步,摒弃幼稚和自私,等等……据说电影是根据漫画改编的,所以多少显得有些不成熟,或说有些fairytale的感觉……市子和英理都太美好了,会自我检讨,会包容,会理解,她们也都太幸运了,会和自己的真爱一直都如此快乐,会轻而易举就能做出自己想要的成就……简单说来,就是不现实呀……一般的拉片,基本上都是表达主角戴着面具,不被理解,竭力伪装的痛苦;或是和恋人跌宕起伏的多灾多难的艰辛情路。
而这部片子里,主角二人几乎都未受到任何的一般的常规的lesbian的烦恼,即使是她们之间后来的矛盾,在人看来,更多的也仅是种过分微弱,甚至无病呻吟的情节需要。
当然我也不能说,这就显出了本片的无聊、幼稚,但确实,在主旨表达上,或许是文化差异和我个人的理解问题,我总觉得一阵无力和牵强……当然有些还是值得认同的。
爱这种东西,脆弱得很,若非两人之间的互相不断的理解,包容,并在出问题时,不埋怨对方,而是真正从自己身上找到病根,进行完善。
那么,爱,才会结出幸福的果实。
现实生活中,才会有这样单纯美好的fairytale不论如何,我们总是在成长中学会一切的。
发现内心的最自然的真我,挺起胸膛,接受恋爱。
虽然有些理想得过了头,但不可否认,我们有时,还是需要相信这样的童话的。
没接触过同性电影的我,遇上爱我生活,对爱情的领悟又深一层次了,或许说对生活的剖析越来越清晰了。
片中两女孩像恋人一样,即使偶尔想到这层特殊关系也会害怕,但是影片中只是轻淡一描,没有太多的社会问题考虑,使同性恋爱变得清沌,没有杂念,就是一场很棒的恋爱而已.
题记: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你会得到什么。
Life was like a box of chocolates. You never know what you're gonna get.——《阿甘正传》其实与其说生活像一盒巧克力,我倒更宁可说《Love My Life》更像是潘多拉的盒子,你不知道打开以后出来的是什么,但正如电影里这些那些奇妙的感觉一样,总觉得潘多拉的盒子里装着的东西,更多的是爱与温暖。
于是差一点点把题目写成“世界奇妙物语”,哪怕电影本身跟“奇妙”没有太多关系,而只是看在前半段的时候乐呵呵的微妙的心理感受。
《Love My Life》是个lesbian片,与宁说这是一个拉片,看着的时候更多的感觉是这仅仅是一个温暖而生活的简单爱情故事罢了,只不过两个主角都是女生。
没有太多激烈的挣扎也没什么绝望的爱情,更没有什么要死要活将死将活的情节,更诡异的是,周围环境里的社会舆论也是习以为常,最激烈的只不过忽视,不觉就有些感慨背景设定的单纯了。
即便是背景单纯了些,但总当是个日常的爱情片来看的,看着没有太激动也没有难过,居然气氛看着也很舒坦。
相比较而言,像《彩虹老人院》里同性爱的故事背景就比它现实许多,调子没有放的《彩虹》那么低,但深度与厚度却是有所不及。
但相比较香港的拉片《蝴蝶》,依旧是感觉好多了。
谁让我就喜欢这口讲述平淡日常却满蕴细节的这股调调呢。
同性之爱也是爱。
正确置之与纯爱片无大不同。
人是一样的人,没有长得畸形,爱是一样的爱,一样真实而温暖。
哪怕是异性恋也有畸形的,那么同性爱有正常而不畸形自然也是正常的。
故事的叙述只截取市子与英理生活里的一小段,既没有开始,也没有结局,只是日常流水般一段,反倒让人感受有些真切。
最喜欢的其实是电影前半段,市子有些忐忑但依旧真实地把英理介绍给父亲的时候,父亲给的反应就让人感觉潘多拉的盒子来了:他不仅没有反对,没有愤怒,反而有几分如释重负的告诉市子,其实他是gay,市子故去的母亲是les,好像时光匆匆大人的秘密瞬时就倾泻而出似的。
父亲现在的新欢,母亲过去的旧爱……都好像打好招呼似的一下子全冒了出来。
真是看着让人不由会心微笑,微几分啼笑皆非呢。
即便是潘多拉的盒子打开了,里面的秘密接二连三的喷泻出来,却未必是瘟疫与毒蛇呢。
故事里这分会心,正如整个电影里的色调,无论是阳光直接洒进来,还是在灯光的笼罩下,镜头里都是温暖的暖色系颜色,暖黄,晕红,十分贴心。
毫无突兀或者刺眼之感的,不止是色调,还有故事的基调,以及各个人物的感觉。
市子是一个眼睛很纯净的女孩子,一直一直地微笑,那一个眉眼弯弯,恍若未经世事的孩子,却又体贴地不像个孩子,头发微微有一点发翘,明显看得出来是满满在父母的爱心里长大的公主,这样一个单纯的小孩怎能不令人欢喜呢?
但即便总是在微笑,也未必笑意都传达到眼底的,知道父母婚姻的真相,在英理被父亲完全接受的时候松了一口气,却依旧被父母之间并不相爱而感到些许难过,这是个好孩子呢。
有摩擦的时候,但总是没有大阻碍地慢慢磨合,正如女孩子自己,也在总有的感情困扰里慢慢成长,也找到了未来努力的方向。
也像市子的那个gay好友竹君,在被其他女孩子体谅的同时,也找到了自己的男友。
在故事构架的这个世界里,多么和谐。
再来说细节,我总是无比地喜欢平淡家常故事里一些很细微的地方。
市子翻出来母亲在世喜欢的碟,回忆的时候父亲说到母亲总是放着这个音乐然后踩着缝纫机给她做东西,他看着非常的感动,却不能上前拥住她,只能在背后看着她一点一点的缝纫,因为她们之间并不是爱的暗昧。
市子因为母亲喜欢的碟,而在唱片行打工的时候注意到另外一个同时拿起她母亲喜欢的碟转版的CD的女生,从而留意其一举一动,注意其发型……并不是心动,只是一种总也忍不住关切的心情。
英理喂市子吃糖,在微微逆光的侧影里,极其缠绵旖旎。
英理低头细致地给市子涂脚指甲,是桃红的颜色。
而她自己手指甲也是同一桃红,总觉得另外一个人给女生涂脚(手)指甲的时候总萦绕着一种特殊的感觉。
正如分开的时候,市子自己倦缩在凳子上,细致地自己描画同一个颜色的指甲一样,同一颜色,总觉得有相似的回忆在里面。
市子跟父亲说起他的新欢的时候,他手里的茄子滑了一下。
(很可爱)还有他偷摸看美男杂志却做贼一样看见市子就收起来。
市子最后的奔跑……等等等等。
总之这就是一个有爱情,有生活的激情,有朋友父母满满的爱,有青春,有成长,充满着阳光,正常到日常好像就应该是这个样子的电影而已。
虽说les片里的生活过于正常与平静其实也相当于不正常了,但在这一隅,虽没有极度激动或者感动,但也看着很舒服惬意了就是。
再说无论是同性还是异性的爱情,有健康的爱情,有良好的友情家庭,有好的心态,然后才能真正爱生活不是?
这个幸福的道理,到底大抵还是相通的。
无论何时,无论发生什么,我都愿意挺起胸膛,迎接恋爱!
很喜欢这句话被片名所吸引 不知道究竟是怎么样的一种生活 一直认为LES的结局 总是因为一方走入婚姻而结束作为一个les 应该说两个女人的恋爱 她们的情敌不单单是女人还有男人能够走下去的人都是勇敢的而更需要双方的相互理解这部片子很好 从中可以得到前进的勇气 懂得如何尊重对方尊重爱有个片段感触很深记得市子在书店遇到一个“公鸡头”的女生 并且为其吸引那条小路她们接吻了 回家后市子向英理承认了这件事英理的反应很平静 只是说了自己也别人接吻过市子却很受打击 说你一定是骗我的英理说 对的 是我骗你的 所以你现在应该知道我心里的感受了吧英理用这种方式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 而没有冲着市子发怒也没有生气走开我想 这也是一种爱的的表现吧能够让对方理解的同时也原谅了对方对照那些情节想想过去的自己 做得很不够如果能让自己的爱长久 能让对方觉得你足够好一定要相互理解 无论什么都要想到对方的感受
以下为碎碎念——就一颗糖。。
还传来传去的。。
要不要这么腻歪啊啊。。
T的眉眼好像我同学。
P的背包带子太短了吧。。
连腰都不到。。
包包又很大。。
占了她上身70%。。
真是各种违和感满载啊啊!!
P的父亲的扮演者——石田衣良!!
まさか?!
不是吧!
那个写《池袋》的??!
P的父亲gay,母亲les。。。
这设定要不要这么假啊!
演P好友的竟然是《丧失名字的女神》里的爽爸!
矮油,我早就觉得他有娘的天赋!
T抽烟什么的秒!
T吃醋什么的也好喜欢各种萌啊!
P的爸爸很萌!
在马路上跪地捂脸的样子!
T和P都很美哇!
T的笑容什么的,望着P的眼神儿什么的好喜欢!
把sex翻译成炒饭。。。
字幕大人太有才了!
由香子也好好玩!
走路的姿势!
不喜欢强T啊。。。
那个朋克女。。
觉得女生如果完完全全男性化,就太可怕了。。。
配乐相当赞!
原来郭先生说的“照片出演”真的存在。。
感谢小泉今日子的照片出演=======================================片儿里充满了好多对homo然后在TA们的小圈子里大家都互相理解,友爱特美好哇!
——是谓“homo的狂欢”。
不出,那么就是一辈子人前演戏,做不了真实的自己,痛苦;出,那么马上就是异样眼光,非议责难不理解,同样也痛苦。
——是谓“homo的困境”。
感觉片子没怎么涉及小圈子以外的世界及看法。
反倒是像由香子那样轻而易举地就接受,还很支持的态度。。
结尾终于点题了。
下午终于把这部片看完了。
就象片名一样“love my life”,爱着自己的生活,所以整个影片的色彩还是明亮的。
喜欢这样的影片,生活是应该要热爱的呀,这样才能过得幸福吧!
片中的主人翁就象普通的恋人一样,交往中有幸福也有矛盾。
但是其中的矛盾却不是常见同类影片中的社会压力,只是普通恋人之间所常会有的矛盾。
日剧中常见的台词:会いたい。
便把那些矛盾都消除了,喜欢这样简单的台词,这也是一直喜欢日剧的一个原因吧!
一直觉得无论是同性恋还是异性恋,简单来说都是恋爱呀。
只不过,相爱的两个人正好是同性罢了。
喜欢这样的定位同性恋,也希望世人日后都能这么看待。
回想一下暹罗之恋,立刻回去改成推荐。
原来这才叫做生涩的表达。
记得哪个采访里面说,以前用非职业演员都很小心,用大量的远景、长镜头,很少拍特写,因为演员不好把握,现在再看台湾那边的非职业演员几乎都表现得非常出色。
我就是想说,这几个演员太演了。
把这个片儿划分为同志电影,太亏了。
有时候想,同性恋之所以总被我们那出来做文章,是因为它作为一个隐喻来说简洁直接又深刻。
谁没有隐疾呢,谁没有孤独呢,我们都无法被人轻易地了解乃至认可。
最后发现,重要的人、事业、物什,都并不太多。
kk总和我说,以后压力会很大的,我们分手以后你要...我不明白为什么她老要这么悲观。
也许我想东西简单,但我知道自己要什么,就像市子和英理,也并非一帆风顺,总有现实的问题摆在面前,英理父亲的专制,英理的工作,两个人性格的磨合,因为感情的波动而插入进来的第三个人,可是如果真的打算在一起,就不要说放弃,好好面对好了。
有时候会很生气kk的担忧,不过总还是抱着我惯有的希望。
我说过:“只要你不讨厌我,我是不会放手的。
”所以那些问题,一起解决好了希望有一天,我们也能开心的在海岸边遛狗。
有人說,日本的同志處境艱困,能將一部GL漫畫改編成電影上市,我們就該拍手稱慶了.按照我的圖文對照習慣,評論要見下面的聯結:http://orange-review.blogspot.com/2007/05/love-my-life.html 其中有一幕「杯子」的對仗,意外成為觀影的最大樂趣.
在發現自己品味空虛的時候一準會找日本片來看。
就是看個吃穿住行。
然後回頭檢肅自己毛糙的生活。
貪戀神之國的器物之美呢。
這部同樣滿足了我的戀物欲。
至於說主題。
我沒有什麽女權意識,女權意識和任何人間的意識一樣肯定形成於後天,我從來沒受過此等熏陶當然不具備。
我分析自己,看待任何事基本上是站在男性中心的心理上。
大概因爲這樣看到像tlw這樣激進的,有些受不了(罵白宮罵到如今小布什還在臺上杵著)。
(米國東岸的反叛黨大本營)。
邱妙津的小説在女性主義研究者劉亮雅看來,暴露了女同性戀者的自卑心理,因此幻化成爲鱷魚作一番“醜怪展演”,是不得已為之的另類反叛。
去今不遠的女同性戀運動先是和女權運動合流,後來又和男同性戀運動合流,都不合適,在在地覺得不對,好像還是有分歧。
其實在我的男性中心眼光來看,還是《蒙馬特遺書》話劇版由“莎士比亞的妹妹們”劇團(這個名字如果聽説過吳爾芙應該可以明白其女性主義的力量)演出時,哭倒一片les的東方女性的自哀式場面更能理解吧。
就是,自覺的邊緣化。
唉偏得太遠,這部片根本也沒說這些。
就是說戀愛中的人要齊頭並進這樣的,日劇陽光型主題。
另外電影的一個啓示是,關於遺傳學。
女主角的父母是彎男彎女,父親在她come out之後反應是“果然是我和你母親的女兒啊”。
在達爾文的進化遺傳學說控制教科書之前,和此學説分庭抗禮的還有一種學説,認爲父一輩的後天獲得性習慣同樣可以進入遺傳範疇。
這種説法學理上比達爾文的易懂,卻帶來了倫理領域的顛覆危險,就是如果該學説成立,“老鼠的兒子會打洞”就成立,窮人的後代也是窮人就成立,因爲打洞是後天獲得性習慣,也並沒有貧窮的先天性基因,更不能説是經過競爭選擇之後的優良遺傳性基因了。
大概也因爲近來科學界發現獲得性遺傳的可能性大大加碼,才導致有些地方雖然同意同性戀結婚但是對撫養小孩仍舊存在很大程度的懷疑。
高桥小哥!
前途一片好。
不痛不痒,没什么意思,但还是很狗血。。可惜了两主角的颜值
女同很有意思么?
理想化
大部分时间还是蛮作的 太过阳光太过容易...看在 妞好看+爸爸还是石田衣良+高桥的份上
分了四次看还是没看完,弃了。= =。
喜欢早上醒来水果糖那段
愿意去相信 眼下的生活其实也一样美好
题材敏感而已 觉得
我想去感受一下他们之间对待彼此的感情
2010---30 8.6
这片儿真的特别好.温暖,勇敢,善良,单纯...片尾曲好听到让我迷恋上影片的色调.太美了...为什么我们过自己的简单小生活,却总会被人打扰,女孩儿之间的互相喜爱真的就那么让人不齿吗?你以为你是谁?
先看了春风物语。。然后剧情一团糟,搜剧情的时候有帖子推荐这部就看了,意外地还不错。
搞笑.....
很多很多年前我一定是看过这部电影的,记忆太深刻了。应该是07 8 9其中某年。看第二次还是很喜欢。可能剧中情形太过乐观,不过无论何时,都应该要挺起胸膛去接受恋爱。我们不需要盔甲,因为我们一直慢慢变得强大。很美的一部电影。一直很喜欢英里那个角色,柿子太像何洁了。。还有周杰伦爸爸。。。
挺傻的 = =
温暖的片子.
我看的第一部女同片,纪念一下。
一切都很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