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用错误的方式去做所谓正义的事,最终一定会以错误的方式结尾。
李永森强制利用可怜的李永森,并有意将脏水泼在他身上,扫荡烟厂,挑起帮派斗争收渔利,最终害死了盲辉的女人,也害得盲辉无路可走,最终害得自己遇刺,不是不同情警察,盗亦有道,何况警察。
2、北姑和盲辉是偷渡客,他们不可能在香港社会受到相同的待遇,所以全世界如果不能达到一样富足的话,即使是单一一个健全的社会无法完全消除罪恶,在无法消除罪恶的前提下,警察的任务就变成了维护社会稳定,某种程度上就需要包容犯罪。
所以扫荡就像严打一样,不可能持续下去。
何况香港社会还远不到一个健康社会的境界。
3、一个健康的社会就给任何人、任何情况下都有一条出路。
最后一点就是,影片和我看的前一部一样,情节缓慢不紧凑,不是我特别喜欢的类型,太平淡。
一部看了很绝望的电影,我们大多数人都是盲辉,遇见黑社会无可奈何,面对put无计可施。
觉得自己不是的算你对。
盲辉和北姑两个小人物无权无势被大时代裹着前行。
遇事求助无门,把人逼疯,做跟随这样的举动,当下大多数put都是让阿森找个借口把他抓起来,北姑遣返回去。
开始以为盲辉不会说话,其实可能是少说话会少两顿打。
那个时代大陆人偷渡过去,看病都贵出好几倍。
Put看得出来他被打他们有困难,不归他们管,最后结局说如果有同情就是阿森的下场,在医院生死未卜。
2008年的电影,到现在依然的put不能有同理心,敢闹纠缠就寻个理由抓起来,庙街制定规矩put遵守,不越界遇见事只要乖乖交人定罪就都有饭吃。
看了后,心情很复杂,无语,套用几句台词好了......“庙街有庙街的规矩,警察也要跟,吾例外,我们不是要扫到它每天都没饭开,那些混蛋没饭开,到头来反咬你一口。
我们要做的是平衡......这里的生态平衡,总一天它会以自己的方式,将过火的收起,没有人可以多走一步......”一对苦命鸳鸯,不离不弃,相濡以沫,直至奈何相见,这是童话吗?
盲辉的扮演者曾国祥,演技不凡,原来是曾志伟的儿子,真是无犬子阿!
非常棒的一部电影,香港电影我基本是彻底失望了,但是这部电影,真的不错。
很喜欢象这类关注社会底层弱势群体的电影,把他们的生活状态用这样残酷直白的方式表达出来,我觉得非常贴切,因为他们确确实实就这么活在我们的周围,只是大家都习以为常了,这种习惯甚至麻木到我们觉得他们似乎生来就该这么贫苦、这么低贱,而且人性的邪恶向来都不舍得放过这些可怜虫们,都很乐意在他们身上再踩上几脚、吐两口唾沫,就好像小孩子看到疯婆子总是象找到乐子一样往她头上大义凛然的扔石头。
但即使再卑微的生命它都有自己的尊严,它也有生存的权利,它们同样有着自己的喜怒哀乐,幸福的感觉跟阶层的关系不大,当然有钱的人过得更快乐一些是肯定的,可即便是乞丐也有他的快乐,物质的贫困使得普通人看起来司空见惯的东西对他们来说是极大的奢侈,因而也容易得到满足。
对于盲辉来说,晚上回来抱着心爱的妓女老婆便是最大的快乐,片里似乎至始至终都没有说盲辉的老婆到底叫什么名字,可能是我没注意到吧,也许是导演刻意的省略——连个正常的名字都没有或者说没有人知道,更多的称呼是“野鸡”、官方的称呼是“北姑”。
她或许是很下贱,她靠卖淫维持基本生活,但卖淫一样有她的自尊,有她的骄傲,这一点或许有人难以理解,卖淫的人还谈什么自尊?
但这是她的意愿么?
但凡有个更好的职业谁愿意卖淫?
除非是很享受这份工作的。
被迫卖淫当然是犯法的,也是非人道的,但是自愿投身与这份行业的话,我觉得没有什么不对的地方,这跟出劳力去挑砖头、扛煤气瓶一样都是靠出卖身体来换取劳动价值,按劳分配,又不给政府增添负担,做好一些保护措施,其他没什么问题,所以我并不觉得这有什么龌龊,请大家注意,盲辉的老婆在饿的走头无路看到街上的食物她都不愿意去偷,她宁愿靠出卖身体去换,这是多么高尚的道德情操。
而最让人感动的是盲辉、北姑对于这份感情的执着和投入,盲辉被人追杀一天后回到家里,他老婆还在工作,他就倒头睡觉,旁边排队的大伯叫他,他还是装死,他觉得只要自己没看到那一切都没发生过,他的老婆只是在做工作而已——这也解释了为什么盲辉在看到他老婆被火爆轮奸和看到老婆为了一块面包帮街道大爷“咬字分开念”的时候会那么生气的原因,因为他心疼他的老婆,或许很多人都难以理解“强奸妓女”是个什么概念——等完事了,他老婆打烊后,两人一起吃晚饭、洗澡,一起交流工作心得,抱在一起甜蜜的睡觉;当北姑被火烧伤后,盲辉为了她去抢药并推着轮椅上的她飞奔,在停下喘息的时候,他们相视而笑;盲辉被揍时,他老婆宁愿被轮奸换得盲辉的安全;盲辉老婆帮大爷咬就为了换取一点面包并且自己还不舍得吃打算打包回去给盲辉……在盲辉的心中,他的老婆纯洁美丽的跟圣女一样,他们的爱甚至是超凡脱俗的,身体并不代表什么,真正的爱是灵魂的沟通,他们都愿意为了对方付出自己仅有的一切,这让我感动的一塌糊涂。
而后面的剧情也是以这种情比金坚的感情作为前提条件的,也是最让人不齿的,流氓利用盲辉那就算了,结果连警察也一样玩弄这条可怜虫,他的生存空间极其恶劣,最滑稽的是盲辉被蛊惑仔追杀就马上躲到警察那去,被警察玩弄抛弃后跪到阿乐那里去求情,盲辉的这种矛盾表现就好像一只没头苍蝇那样四处乱撞,让人苦笑之于心生怜悯,但即便是这样,他仍然有活下去的渴望和憧憬,因为他还有心爱的女人,他就象个在风雨中提着残灯的迷路小孩,只要守护着这微弱的灯火,他就能感觉到温暖,就不再害怕。
直到他失去一切后,盲辉就象祥林嫂那样在街上盲目的游荡着,这就是大多数弱势群体的悲惨命运的一个缩影。
而警察最后说的那段话我觉得很讽刺,他们说他们只是维护一种平衡,否则的话,结局跟阿森一样,这其实是为他们的软弱找借口而已,就像大多数国人想的那样,呆在家里,等着那些少数人去为自己争取权利,可惜那是永远也不会有的,你也许会说,我的需求其实是非常非常少的,我只要象现在这样平平安安得活着就好。
抱歉,在这样的世界里,到最后你会发现自己被扒得连内裤都不剩。
和平并不会自动降临,它往往是要靠战争和牺牲换取的。
最近有写了几篇影评,可能是最近的观影比较有感觉吧,今天刚看完这部《机动部队:绝路》。
前段时间看过《机动部队:警例》,感觉这部要比《警例》好看,里面刻画的盲辉这个形象还是很丰满的,生活的压力,一辈子在庙街,守护着一个“北姑”,两个人相当于互相帮助吧,但是他们两个人还是挺让人羡慕的,至少比那些整天在一起却没有任何感觉的夫妻来的好。
扯远了。
看完电影只能说,接触的社会还是太少,原来生活可以这么的艰难,黑社会也不是那么容易当的啊!
剧情不够严谨,问题主要出现在ptu警察这边,盲辉一出场就明显不是正常人,盲辉被警察押上楼抓人就是陷害盲辉。
盲辉被黑社会追杀,警察没有给予保护。
后来盲辉明显落魄,但警察们连个面包连套衣服都给不了盲辉。
还有警察小兵们,只关心自己下班,还不停地嫌弃盲辉,感觉警察都毫无人性和善良,整部电影看完反而觉得警察比黑社会还坏,到最后,任达华强行中刀,盲辉女友身亡,还褒奖任达华做警官为大众有人情味,这顿褒奖非常牵强!
本来挺好的剧本,能反映那段历史时期的生活。
影片里大量重复的镜头,没有任何意义,就是水时间,最后面加的那段结尾让人三观炸裂,甚至不如让主角饿死在街头。
主角的演技是很厉害的,北姑自己洗自己的血水那里,看的特别揪心。
不太能理解为什么最后要洗白警察,直接整部戏垮掉。
本来就是警察威胁盲辉让他出卖庙街,后面盲辉被追杀警察也是冷眼旁观,盲辉走投无路的时候也没有一点帮助。
最后直接180°态度转变,还让盲辉自己选择,搞得自己是包公似的,最后这段完全是毒鸡汤恶心观众。
机动部队—绝路 (2008)6.52008 / 中国香港 / 剧情 惊悚 犯罪 / 刘国昌 / 任达华 邵美琪
这部片子,不适合大家一起看,非常伤感;也不适合谈恋爱情侣看,非常沉重。
没有枪林弹雨的警匪场面,没有酷炫的飚车场面,没有险象环生的悬疑铺垫。
总之,警匪片中所有商业卖点都被剔除掉。
唯一的标志---庙街被保留。
我没有去过香港,更没有到过庙街。
但相信只要看过香港警匪片的人对这三个地方都有所耳闻:旺角,庙街、九龙城。
没有商业卖点,所以说这部片子完全是另类风格的警匪片。
故事的情节并不复杂。
年轻人盲辉在庙街替当地黑帮做事,与此同时,警察利用盲辉来打击黑帮。
在如此窘迫的环境里生存,生活的种种不幸都向这个年轻人袭来。
首先无家可归,继而被打成残疾,最终失去了自己喜欢的人,生活一步步将盲辉逼上绝路。
不得不佩服导演,把底层人的生活刻画得太深刻了;同时又不由得憎恨导演,凝重的基调让这个本来很悲伤的故事变得更加悲伤。
主人公的生活一次又一次推向生活的绝境,让观众越看越揪心,越看越觉得失落。
直到最后看见主人公拖着一条残疾的腿和一只受伤的手臂形单影只的在路上走着。
活着,对他来说,似乎比死去更痛苦。
生活,对这个年轻人是不是太残忍了。
想了很多,却又不知从何说起。
真正值得体会的应该是警员说的那番话。
******一鸡死一鸡鸣,庙街有庙街的规矩。
警察都要跟,决不例外。
我们不是要令他们没饭开。
那些混蛋没饭吃,到头来反咬你一口。
我们做的是平衡。
可惜,警察是要付出感情工作的,但从来不会有人用人道的立场看我们。
******或许这就是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也是盲辉这个庙街年轻人注定的结局吧。
单抛开ptu的外壳,也许叫庙街之盲辉更为好些,本片跟之前的系列似乎本末倒置了些,ptu反而推到了二线,不过也米有关系,就当是看到了一个好故事吧,by the way,ptu系列之中,貌似就这部绝路故事性最强。。
么有办法,导演刘国昌最擅长的就是通过底层小人物的生活一段段的呈现到面前,镜头的运用似乎也总是有那么一丝纪录片的感觉,让人总是有种无力的宣泄。。
影片的开头盲辉在转身的刹那,身后的高处悬挂着跌打医馆的照牌,似乎也在给我们解读这个故事:故事里没有太多的爱浓情浓,有的只是生存,盲辉的生存,北姑的生存,毒贩的生存,ptu的生存,一切都是有那么有条不紊的互相依赖着,生存着,这就是规则,不管毒贩也好,盲辉也好,北姑也好,更包括ptu在内都要遵守的规则!
打破了,就要付出代价盲辉的眼中北姑是唯一对他好的人,北姑的眼中也如是,但很难说明两个人的关系,也许也就在庙街才会有这种畸形的情感吧?。。
两个人似姐弟,又似恋人,相互依偎着才能生存下去!
毒贩的眼中,盲辉是替罪羊,是顶包的,这也是他们默许盲辉能在庙街生存的原因。
而ptu的眼中,盲辉这种底层人物,与其说是个人,倒不如说是他们办案的工具,盲辉的生存与他们无关。
他们就这么互相交织着,ptu办案抓毒贩需要要盲辉,毒贩又需要盲辉顶包,盲辉要和北姑在庙街生存,一张网就这么随着另外一个毒贩的死而铺开!
导演的镜头一直都没有任何的情感,不会华丽,只会剥开层层的虚伪把真实的一面放在我们眼前,让我们去去接受,而不是给我们可以去幻想的空间,片子中有几个俯视的长镜头,更能代表这一切,冷冷的镜头没有任何的暖色调,仿佛就是老天在看着,看着盲辉一步步走向孤寂和心死而一切的原因,就只是盲辉单纯的想要生存下去。
故事就是个故事,当然也会有些不足,诸如前半段的铺陈太过拖沓缓慢,后半段的警察说教显得有些突兀但总的来说还是一部不错的片子,最起码这是今年我想写点什么的第一部电影,我没有抱着看ptu那种心态去看待这部片子,因为打一开始听到这个故事的梗概,就决定了这部片子肯定会与前几部的不同,这也是我开头说的与其叫ptu倒不如叫庙街之盲辉的原因,尤其是看到导演,看到片头,听到那首超经典的往事不能回头,更加注定了这部片子是ptu系列中,最不像ptu的一部。。。。
任达华最后还是逃不过一刀,这是任达华演的警察的宿命。
这些警察的宿命就是如此,只不过,任达华是个典型。
最后那段警察间的对话,当然,道理上没错。
可是,要是不是任达华作出了要帮盲辉的决定,那么,即使警察们辛辛苦苦维持这个“平衡”,观众们也一定会恨警察恨入骨的——因为,的确是警察最先打破平衡——这直接导致盲辉卷入纷争,进而“家破人亡”。
所以,任达华是代表警察这个团体,来做这个“出来行,是要还的”。
另外,这部片对现代香港社会底层的描写,以我看港片的经历,可以说是非常非常的震撼。
当我看到,盲辉和他的北姑女友没钱交药费,逃出诊所,在立交桥下,盲辉喂药给女友吃,然后,夜宿桥下,我感到内心的极度压抑和伤感。
恍惚间,我好像看到了早年在学校被洗脑教育所教的“万恶的旧社会”就是如此。
其实,我知道,这些事情,就发生在现在,在我们身处的这个城市,这个社会中。
是电影让这一切如此活生生的展现在我们面前。
我非常佩服香港人能宽容电影拍出自己社会如此黑暗的一面。
本子不好,也没拍出风格,最后一段恶心的中心思想...这么出下去,到了那部同袍的时候应该已经审美疲劳了
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2196605/
虽然不是ptu一贯的风格,但故事性上却比警例好。这是另一种阴暗面。
2010.11.28 翡翠台
意境仍在,但冲突过于刻意。
挺好的啊!开场和结束的«往事只能回味»……
唔好挂PTU个名,最后半个钟PTUD戏删一半,乜鬼大条道理都唔好讲,改名庙街故事或者阿猫阿狗,一味惨情到底怕且都好D。无银河特色又唔似罗永昌咁跟足杜sir,反系列黎讲都算有心,但讲真,唔系几掂。
好可怜
卖惨过度没意思
摄影师喝大了?镜头一直在晃,就没停过,我真的是晕了。角色交代不清不楚,看什么,看了半个钟都不知道两个人什么关系,就一直在搞文艺,扮惨。跟PTU又有什么关系,明明拍的是古惑仔犯罪日常和非法居留者贫困生活。反派角色表演一个能看的都没有,看什么。怀疑导演受陈果荼毒严重,完全就是榴莲飘飘加入警匪元素再放送。不敢相信这是拍过五亿探长雷洛传的刘国昌。
刘国昌偏爱现实主义,感情戏过渡,节奏拖沓,故事主线模糊,可观性差。导演有意摆脱银河系的框架,强化个人风格,能理解。
PTU也有很多好故事空间的,可惜
社会底层人物的悲惨命运。
为了惨而惨。开头十五分钟结合题目就知道这对夫妻要被逼到绝路,但整个过程就很没意思。最后警察讲话也是小学生式的。倒是本片里的曾国祥很值得被猎奇式一看。
这是什么PTU。。。搞咩啊!变成了黑道苦情片。。
伤情.
这是在讽刺PTU,懂吗?很替盲辉和小惠可怜...
盲辉和北姑相濡以沫、患难与共的故事让人唏嘘、压抑、窒息,没有一点生存的希望。PTU的行为实在是TMD让人失望。
太惨了,我同意别人的意见,太用力了。。。
机动部队-绝路我讨厌这种黑暗的,却又无可奈何的,叫不出来,哭不出来,甩不脱,逃不掉……究竟什么是好的,什么是恶的。我们要挣扎到什么时候呢黑涩会是坏的?警察是好的?做的TMD的狗屁的平衡?也用人道的立场看警察?庙街也有庙街的规矩,警察也要遵守?往事只能回味?值得回味的往事,我看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