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倒麦当劳!
打倒肯德基!
打倒汉堡王!
不要认为以上标语来自中国愤青,与麦当劳一样这是地地道道的美国特产。
麦当劳等快餐是我们的盘中餐,你可知道这些洋快餐有怎样的危险?
不妨看下关于快餐的纪录片《超码的我》。
这是部令人警醒又不乏娱乐性的纪录片。
无论你喜欢或者讨厌摩尔那个大胖子,不妨看下摩根这个小瘦子的夫子自道。
影片的起因是一场诉讼。
两女孩是麦当劳的常客,但是发现自己身体日渐臃肿之后,两人委托律师对麦当劳对副公堂。
显然美国法院也是亲软怕硬的主儿,两个女孩没有取得想要的天价报酬,理由是证据不足。
导演本人当然没有站在快餐巨头的一边,他走上了追求证据的求索之路。
较之惯常纪录片中作者的隐退,此片导演首先身先士卒,像迈克尔摩尔一样跳出来。
更令人咋舌的为了验证麦当劳的饮食与身体疾病的关系,摩根把自己当作实验室里的小白鼠,整日以麦当劳为食物。
他顿顿吃,日日吃,一吃就是一个月,不仅吃坏了身体,吃坏了胃,而且也影响了生活,包括性生活(据素食主义的女友说我们的导演同志下半身受到了损伤).较之摩尔用自己的嬉皮笑脸贴上一些冷冰冰的大屁股的烂招数,导演摩根的敬业精神更是令人肃然起敬。
一个月的垃圾食品下来,摩根得到了什么,一身赘肉,日益下降的身体素质,还有一个再明显不过的例子——麦当劳根本就不是健康品。
对于美国人的肥胖与身体健康的危害,麦当劳并没有他表示的那么无辜。
摩根对于肯德基的冷嘲热讽不可谓不犀利,但如若至此,导演只能算是个仇恨麦当劳的家伙,被人打上古怪的标签,扔进娱乐的垃圾筐。
幸运的是导演并非娱乐至死的家伙。
他像只倔强的鼹鼠,在坚固的地面不停地打洞,在导演的一番抽丝剥茧中,事实背后的真相开始爬出水面,湿淋淋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去过麦当劳的人们自然会注意到他的儿童乐园,摩根就是此中发现了麦当劳的“生意经”。
不得不承认麦当劳的生意算盘打得实在精明。
越来越多地美国儿童把自己的快乐和麦当劳钩挂在一起。
就这么不经意间,凭借免费的儿童乐园,麦当劳把自己的饮食文化敲进了每个孩子的脑海里。
麦当劳的商业经坚持了邓某人的“从娃娃抓起”,这招真是深入人心。
接下来不妨看下摩根做的有趣的小调查,他把一些人物卡片拿给小孩子们看。
孩子们不了解美国的历史,更不了解美国的总统,甚至错误的把上帝误认为是布什,他们却认识麦当劳的小丑。
快餐文化的渗透较之政治更是令人恐怖。
这也是对麦当劳每年十亿美元广告宣传费用的最好回答。
羊毛出在羊身上,这个道理老外未必不懂。
麦当劳是如何回报这些可爱的顾客的呢?
据美国卫生部的调查,越来越的儿童开始与糖尿病,肥胖症这些难缠的疾病长期生活在一起了。
这些孩子无法拒绝麦当劳食物,他们都被培养成一个麦当劳的胃口。
每当经过麦当劳的门口,这些孩子们就再也无法挪动自己的双腿,管住自己的嘴巴。
想起张元拍摄的关于中国儿童被美国家庭收养的纪录片。
美国夫妇说不知怎么这些孩子总是对中国食物有种亲近感,也许自打在母体中孕育时,他们都有着一个中国的胃。
与此类似,麦当劳代替了我们的父母,给了他们一个快餐的好胃口。
“小白鼠”试验结束,摩根疲惫地回到家,女友看着身心俱疲的摩根,“可怜的摩根,我要用素食来好好调教你一番了。
”令人欣慰的事情还在后边。
美国观众对于摩根的勇敢与探寻报以好感,大量的人们涌进电影院去选择支持摩根。
最终在美国本土《超码的我》获得了1.1亿美元的票房。
影片的胜利甚至延伸到影片之外,影片上映六周后,财大气粗为富不仁的麦当劳被迫取消了菜单上的“超码”字样,超大码计划寿终就寝。
据麦当劳说法称此举是公司计划行为,与影片毫无关系。
不要指望这些为富不仁的家伙良心发现,你最好给他一个拳头,让他学会倾听你的意见。
说的没错,这就是摩根的意思。
联想到中国,越发让人出冷汗。
领导教育我们要吸取美国的精华,摈弃美国的糟粕。
现在美国的垃圾食品如雨后春笋在大大小小的城市里落户,而美国的民主与法制还像月亮一样高高地挂在我们的头顶之上。
不谈月亮,面对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中国的摩根又在哪里?
看不到摩根,看到了小巨人姚明。
他是麦当劳垃圾食品、佳得乐这种可怕的碳酸饮料在中国的最大代言者。
虽然M记、K记的饮食不健康,但偶尔吃一次真是觉得味道不错。
如果我是资本家,我也会使劲推荐我的产品,只要是在不违反法律的前提下。
普通的名众,如果想要保持健康,需要对自身饮食做一些调整,要克制自己的欲望很难,但如果想达到一些目的,但那也是必须的,如果对自身完全放任,自身的毁灭将显而易见。
如果知道饮食是不健康的,法律也需要颁布一些条文来克制商家的无良。
司法被财阀控制的社会也是有问题的,完全是以资本为导向,无视了人的健康需求。
上层精英才不会吃这些垃圾食品,就下层傻逼图便宜,图口味无视健康,成天吃这些,精英们吸食着下层百姓的血液以供他们自身的挥霍。
非健康的食品添加剂、激素,被法律所认可,但食用这些的完全是没有话语权的下层百姓。
个人对完全的素食主义者没什么好感,尤其那种不断劝你也要素食的人。
这种主观臆断很强的烂纪录片,不可避免伴随很多逻辑错误。
可以看看麦当劳的回应,这也是资本主义社会的能公开辩论的优势!
主要观点在平衡饮食选择和日常运动。
没人会没事每天只吃高热量的食物。
这也是巴菲特的观点,他几乎每天麦当劳可口可乐,他的理论是关键在于热量。
每天限制多少卡路里摄入就可以,跟吃什么没关系,何况食物能让人开心,这些心理因素没被考虑。
网上找到的几页幻灯片截图,
麦拍了一部纪录片反驳,但是此片网络基本找不到
主要观点
可以说是我看的第一部纪录片?
简直是值得学习的样本,引经据典、动画、采访、旁白blablabla拍摄是不是不难学,我就要开始了Laptop播着小J的Make Me Wanna Die,今天一下就看了两部够了吧?
够了吧?
导演这下赚得盆丰钵满,名利双收,不知道是不是很划算呢高调是现实世界的必须啊总之是很精彩的纪录片,丝毫不烦闷,感觉食品类专业还是会很跑火,不错
文/胡子我很少吃麦当劳,只有在晚上饿得不行然后肯德基又关门了的情况下才去吃麦当劳,我一直对食物方面是一个先入为主的人,比如说肯德基在我小时候就有了,于是就一直吃肯德基,那个时候没有麦当劳,麦当劳也就是最近几年才出现的,突然一个硕大的M在钟楼附近出现,这总是让走到钟楼附近羞涩无比,因为我总感觉一个姑娘劈开大腿对着我,于是我就感觉麦当劳式国外恶势力腐蚀我纯良少年的集团,就像小时候大人们告诫我们不可以喝可乐一样。
最主要我感觉国内,或者说西安的麦当劳为什么没有麦当劳叔叔,有一次我和小侄子在家看电视,看到国外一群16,17左右的孩子围绕着麦当劳叔叔开心的玩儿,我小侄子突然大笑,我问为什么,我的小侄子说:“那个笨蛋穿上工作服就以为自己是麦当劳叔叔了。
”好吧,我承认大陆孩子的确比较没有童真一点,从小就比较现实...我很小的时候就明白一个道理,这些美国快餐不过就是国外的羊肉泡馍,国外的酸汤面,凉皮肉夹馍,就跟您一去苏格兰发现全苏格兰人都以吃一个肉夹馍表现自己略高人一层,甚至过生日干嘛的请别人吃肉夹馍一样可笑。
所以当后来星巴克在西安登录,每次经过一堆叔叔阿姨在里面拿个笔记本搁那装逼装文化,来个老外问个路都只会说一句:“Sorry ,I don't know English,I only drink coffee for here。
”《Super size me》的导演和男主角就是这么一个人,甚至从头到尾我一直感觉其实拍摄组就俩人,一个他,一个他女朋友,这其实我看得时候又萌生了以前多次的看法,这个片儿纯粹是太闲的蛋疼了的结果,搁中国谁给你有毛病了测试这些事情。
导演扬言自己30天内自己每天吃麦当劳的快餐度日来检测自己是否会很快增胖,而且尽量减少自己的运动。
你说我,抽抽抽抽死你个小时候别人上课你偷鸟蛋的不争气家伙,你说你这不是幼儿园偷人家擦过鼻涕的手绢为荣过完童年的你这是什么?
你试试每天吃肉夹馍减少运动你看你是不是变胖,你试试每天吃卤煮减少运动你看你是不是变胖?
你试试每天随便吃什么减少运动会不会变胖。
国外有一个烟民,抽七星从年轻到70岁多岁得了肺癌然后状告七星公司终于胜诉,最近还有一个状告百威公司,说因为自己经常喝百威然后身体变差抵抗力变弱了,有人说这些是国外人民主意识好,懂得自己的权利。
放中国我就一句话:“你个狗逼你犯贱还怪别人。
”我估计这人要是搁中国再给他爸说:“爸,我抽烟抽了这么多年得病了,我想告那个烟草公司。
”他爸估计一个耳光过去说:“抽抽抽,抽死你吧还怪别人。
”你找小姐得病了你告诉人家都怪那小姐,大家不要误会了纯洁的你。
文章出处:www.huzibeer.cn
不管你是不是素食主义者,都非常值得一看。
里面主人公因为电影引起热议后被发现是素食主义者而被诟病。
批判他的人的理由之一是:“因为他是素食主义者, 所以影片中一些他吃了麦当劳之后的生理反应是因为他多年没有吃肉不适应导致,和麦当劳本身健不健康无光“。
这真的是个诡辩。
真因为他因为多年不吃肉类制品,所以体内环境相对干净,对麦当劳的反应才更能证实产品对人体的伤害。
而麦当劳的问题最根本原因在于食物的加工处理过程。
最令人唏嘘的是国外的快餐垃圾食品,走入中国往往被包装成中端视频,高品质的象征,麦当劳如是,肯德基必胜客如是。
除了美国,世界上好像找不到另外一个国家对它们如此欢迎。
欧洲有的城市为了保护本国人民的健康饮食习惯,是禁止这些快餐连锁入住的。
中国人也是该长点心了,而且亚洲人体质本身并不适合过多肉奶制品,这个也许下个书评或者影评可以讲。
老师在纪录片课上讲完自我反射式纪录片,拿出super size me作为例子。
一个美国人为了向大家说明快餐有多次,连吃一个月麦当劳,三餐都是。
影片的开头就十分具有震撼效果,一群各种肤色的孩子胖瘦不一,但都十分喜兴地对着镜头齐声说:“mcdonal’s 什么什么eating fried chicken at a pizzahut!”(到底在哪吃的炸鸡??
)一边还用手比划出必胜客小屋的形状,其中一个胖胖的黑人小孩动得浑身肥肉颤颤,不禁让人觉得这些小孩中快餐的毒太深了吧。
片子里的一个识图测验证明,孩子们认识麦当劳大叔,不认识jesus christ,将其与总统先生混淆,导演也只能悲情地笑道:good guess!作为一个资深洋快餐吃客,我小时候无比理解小朋友们的心情,现在更觉得洋快餐的火爆非常合理。
回顾我20年的吃饭经验,在外就餐,多数吃的都是中餐,我家庭条件还算可以,去的饭馆的水平相信也与我国中餐馆平均水平基本相当,然而,不愉快的难忘的就餐经验多如牛毛,(北极熊毛更多,就那么多),感觉上吃十顿不爽的饭才能换来一顿舒服的。
吃出头发、菜一看就没洗、久久不上菜等早已成为家常便饭。
一次比较离谱的就餐经验在宣武区某海鲜馆,第一次上来的螃蟹是臭的,已经让人非常愠怒了,第二次,一夹那螃蟹,盖儿掉了,靠丫们还觉得自己挺聪明的,把螃蟹打开取出里面臭的部分,又盖上了!
相比之下,我在洋快餐店就没碰到过此种问题,当然了你会说,人家也不卖螃蟹,不过像导演那种,在麦当劳饮料里喝出毛发的几率得是多小啊。
幼小的我还曾经参观了麦当劳的生产线,就是到人家后厨转了一圈,中国饭馆,还后厨?
还转?
光pass by已经要被熏死了,那满地的脏水和弥漫的地沟油啊。
让小朋友们参观生产线,就是一小活动,就是他们若干针对小朋友的宣传的一部分。
人家常年都有开心乐园餐,赠送小礼物,甭管那礼物多糙吧,好歹有啊。
人家每个餐馆里都有儿童乐园,滑梯钻洞,家长还省了去游乐园的钱。
人家给小朋友过生日,人家那企业吉祥物都那么喜兴;这才叫真正的重视,这才叫真正的“从娃娃抓起”。
人家的如意算盘是这样打的:在小时候就把小朋友的饮食习惯培养到自己这边,回头他们自己挣钱了还怕不消费?
中国饭馆们倒想抓住小客户呢,结果对大客户都那样,小孩就更别提了。
都是做生意,甭管人家最后给你吃的是什么,起码你能感受到人家的诚意,人家的尊重,人家的努力。
假,也假得有诚意。
说回影片本身,我最佩服导演的就是,他豁出去了。
他为了这部作品,为了向大家说明吃快餐有多不健康,把自己的命豁出去了。
那些对身体造成的伤害很难说不是永久的,把自己折腾到说出:“my body hate me”这种话,还在坚持。
这是什么精神这是!!搞艺术的没这种精神能出活么。
影片在说服力方面已经做到一个极致了,让人几乎没有反驳的机会。
医生就找了仨,全是数字说话,应接不暇的图表和眼花缭乱的镜头充满了冲击力。
看完了片子那首主题歌也琅琅上口了。
但是,结合我的亲身体验,这真正的中国特色一出,片子就变成站着说话不腰疼了。
《不瘦降之謎》(Super Size Me)算是近年一部具有爭議性的紀錄片,製片人Morgan Spurlock在片中展開一個為期三十天,每天三餐吃快餐食品的實驗。
眾所周知的是快餐食品又被稱為「垃圾食品」(Junk food),摩根的嘗試絕對是一個反面教材,教導我們選擇食品時理應停一停,諗一諗,否則就會賠上身體,對身體造成傷害。
快餐文化就如同糖衣毒藥入侵我們的生活,四處皆見麥當奴、肯德基,漢堡王(Burger King)都是售賣西方的高脂肪、高卡路里的油炸食物。
至於中國的快餐說實話也不好得那裡,真功夫、永和豆漿表面上是售賣較健康的食品,但事實上一定有多油份,糖份,脂肪。
這在快餐文化裡基本上是跑不掉的。
片中主要針對的是麥當奴公司的銷售與食品工業背後帶來的商機與如何影響著美國人的消費,麥當奴只是快餐文化裡的一部份,而他的其他對手也有同樣的問題存在。
片中以麥當奴為引子,背後是讓觀眾判斷快餐文化到底是好還是壞。
或者觀眾會認為摩根的這個瘋狂的計劃是片面,但據他所言這是一個實驗,目的是讓觀眾思考長期食用快餐是治標不治本的行為。
摩根從一個健康的人慢慢地變成了體重增加、高血壓、暈眩、食慾不振、失眠等等的問題。
從他的第一天接觸快餐到結束前十日,他在短短二十日重了約二十磅,甚至出現對肝臟的損害。
醫生均勸導他停食,否則會有心臟病的風險。
一面看一面替他的健康感到緊張,食也可以吃出禍,吃也會造成長久的傷害,我們應該想的是如何做的均衡飲食,達至健康水平。
在日常生活上如何避免這重快餐的誘惑,選擇合適的食物。
麥當奴在發達的城市裡每隔幾個路口,商場,街角,辦公室,甚至是醫院也有分店。
外人對美國人最深的印象莫過於其身材,目前美國約有三億人口,但肥胖,超重的人數就有一億。
即是說有三份一的美國人都飽受著一定的健康問題,於是有國民向麥當奴提出訴訟,指出提供高卡,高糖,高脂的食品會導致肥胖,要求有所改善和賠償。
官司當然是不了了之,法庭其後取消了審判。
但是美國人對於針對麥當奴的指責可謂是一浪接一浪。
去年三藩市頒布法令要求麥當奴要提供適合兒童營養標準的開心樂園餐,才可以附送玩具。
一直有家長指出「送玩具」是導致兒童痴肥的原因,但麥當奴的有關方面卻以取巧面對禁令,即使食品不合符標準也可加錢換購,認真抵死。
在短短的五年裡,美國患二型糖尿病的人數增加了兩倍。
國民不注意飲食,又沒有定時做運動,可見是一個社會上醫療開支的大災難。
製片人除了走進麥當奴親身參與實驗外,還走到部份食品工業的供應商、病人的手術現場,甚至是國內的學校試圖找出是什麼原因導致學童肥胖與構成了什麼的健康問題等等。
其中一個最主要的原因莫過於是利益,大機構巴結政府,政府享受利益,置學童的健康於利益之上。
學校的體育課不足,均衡飲食的教育與意識薄弱,學生就只好選擇自己喜歡吃什麼,久而久之身體出現警號。
快餐集團本身的銷售手法也層出不窮,定時在報紙上刊登優惠券,推出新款的美食,讓消費者產生消費意慾,消費者本身也有一種「食得不要浪費」的概念,以為平即是好,實質這只是個消費陷阱。
舉例,食品的質素與份量會有所差異。
然而,我們卻有貪便宜的心理。
快餐的製作過程中也出現了未知的因素,片中稱麥樂雞的製作過程中加入了防腐劑,曾有一個美國的營養師做過一個實驗,指擺放了一年的麥當奴餐沒有腐爛與變壞,當真是恐怖。
而我們卻在食用這些未知的產物,有些也許是基因改造,有些加了不知明的物料。
摩根在一面進食的時候也出現了一些奇怪的現象,就是愈食的時候愈想食,若沒有這種成份他將會失落,由此可見這些食物的確含有一定的化學成份,控制人體。
另一個的事實是,沙律的卡路里比漢堡包的指數高,即使在廣告中宣稱是符合標準,可是依然是垃圾食物。
在罵麥當奴的同時,不妨也注意一下其他的快餐公司也有同樣的問題。
「麥當奴化」(McDonald-ization) 正在擴展,當中衍生的問題不但是食物安全、人體健康的問題,內裡還包含的是對勞工保障、環保問題等問題。
在這種速食當中,我們要知道第三世界的人民同時是受害的,快餐產業為了畜牧而在熱帶雨林中伐林,熱帶雨林的樹木充當紙杯、餐紙的原材料。
除了個人健康之外,我們需要關心的還有世界的發展。
最後,還得要讚讚這部紀錄片,紀錄片不但要紀錄素材,這部紀錄片多了的是實驗,是行動。
盡量用行動改變觀者的看法,摩根身體力行或者是最好的例子。
而我們光顧這些餐廳的時候,不妨想想自己身體,記住「少食多滋味,多吃壞肚皮」。
文/Dorothy
“这是一部有趣的纪录片。
针对麦当劳快餐和美国人身材肥胖等健康问题之间的关系,摩根策划了一个‘以身试法’的实验方案:在一个月里,除了去麦当劳点餐,他不再吃别的食物。
在一日三餐麦当劳对肠胃狂轰滥炸后,摩根发现了自己身体急剧的变化:体重飞涨30磅,血压飚升,精神倦怠,呼吸闷滞,性生活质量骤降。
摩根用亲身的试验结果,告诉那些依恋速食快餐的人们,回归健康膳食是如何的迫切。
”我非常佩服这个摩根的实证精神,但也仅仅佩服他的实证精神。
美国人的头脑简单到,如果我连续一个月只吃麦当劳身体健康受到了严重损害,那就是麦当劳的问题。
你试试连续一个月只吃人参鲍鱼,能活过一个月吗?
你试试连续一个月只吃燕窝鱼翅,能活过一个月吗?
饮食搭配合理最重要,不是说你连着吃一个月的麦当劳,吃坏了身子就是麦当劳的问题。
垃圾食品(Junk Food)指的是高热量低营养的食品,严格按照这个定义,我们吃的米饭也属于垃圾食品。
1.段落式的结构,某种程度上类似于一篇论文,覆盖了许多论题,但同论文不同的地方在于没有另一方的观点或者理性思辨,即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2.戏谑、讽刺及富含表现力的画面,确实比网络上的文章更能突出阴谋论的优势,尽管这个基本不算阴谋论吧。
3.此类纪录片一大特点是行动,他们不仅要搜集证据,他们本身的行为就是证据。
4.这带来的结果就是,这些纪录片都是由自己的观点出发的,一切行动与证据都围绕着自己的观点展开。
5.本片最传奇的地方在于它成了,圣丹斯6周之后麦当劳取消了Super Size套餐。
6.妹子真不错,借本片推出的时机还出了本减肥书。
她讲他们性生活的时候太生动了。
值得记忆的场景1.开场小孩喊着pizza hut玩耍2.伴着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的曲子做又恶心又讽刺的手术3.其实每章的标题都很有趣,小丑彻底成为邪恶的化身啊。
点子还行 拍的挺无聊了
麦当劳确实很好吃 但是连着吃两餐就想吐 这个确实。 长期吃油炸高热加碳酸饮料 身体不出问题我不信。 不过当快餐成规模化 加上连锁工业化的低价。特别在西方 吃的东西选择面自然变小 满街大胖子也不足为奇。
手法生硬,根据我同事的理论,50%的肥胖是基因问题
看得心寒。從此少食麥記。
就算是吃太多麦当劳有害身体,我还是想说,炸鸡是人类的好朋友!
差评
当即倒掉一瓶可乐
养生之道 眠食二字
哎太好玩啦
太痛苦,看得恶心
2004年的电影到如今已经有16年之久了。中间发生了许许多多的事情,Morgan在2017年的#metoo 运动中被扒出在大学期间曾经性骚扰女同学,在工作中性骚扰女同事的劣迹。本片中他的女友Alex Jamieson也在2010年就与他分道扬镳了。看到这些新闻不仅觉得唏嘘。因为本片虽然并不能说是一部非常规范的“科学实验”纪录片(因为样本太少)但是,其中蕴含的黑色幽默以及戏谑我都非常喜欢。而且这部纪录片的社会意义也是非常大。所以当看到Morgan原来是这样的一个人渣,还是感到唏嘘。
纪录片是很好的练听力的材料=。=
我不吃素,但是我吃很多蔬菜水果,我偶爾吃快餐,因為它們確實誘人。人是雜食動物,吃什麼都得有度。
太强大了!
有点意思
小哥的精神太可贵了,“你们美国人就是什么都可以控告”,你们美国人什么都可以拿来做试验吧…我以为吃吃麦大叔长点肉长点血压长点血糖血脂就可以了…好嘛,连精神方面都受到影响了!!!咖啡因和糖类才是危害人类健康的杀手吧!!!
所有父母都应看了之后给孩子讲解的纪录片,佩服摩根·斯普尔洛克的勇气,估计自己吃一天Big Mac就该吐了
素食女友真美。。。存着,隔段时间看一次,提醒自己健康饮食。。。
加一星给导演的献身精神 连续吃了30天麦当劳。。。
好吧,不吃M记,少吃KF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