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初中的时候,被第一季大尺度的猎奇吸引开始追这部剧,《性爱自修室》改为过《性教育》,不成熟的自己也真正有被“教育”到。
到后来第三季感觉质量(感情处理上)有所下滑,再到现在最终季把主题从青少年的性教育与成长的烦恼拔高到一个更加多元化的层面,有好也有坏。
跨性别,同性恋,泛性恋,无性恋,环保主义,霸凌现象…所谓的“zzzq”本身就是真正存在的,而把同性当作禁忌的我们也不必如此双标。
坏的是过多的元素杂糅,导致剧情整体上略显平庸,观感也较为无聊。
一些副线处理的很仓促,小薇和他的pua控制欲男友,选举主线里突然蹦出来的“第三者”,还有杰克逊因生理问题延伸出的“寻找生父”,O和ruby之间结仇与原谅,来的快去的也快,情节很具有目的性,为大家能迎来一个最终的结局而去设计,就显得很儿戏的感觉。
而otis在这一季里遭受了爱情危机与友情危机的双管齐下,不同身份间的无法感同身受。
产后抑郁症和变性手术带来的生活压力,eric幻想的“黑人耶稣”,在教会,社区带上面具还是做真正的自己中抉择并决定做一位牧师;adam在爱情与亲情中接受自己,与曾经的“恶魔”父亲和解并开始了一段新的恋情;ruby在过往爱情与现实的友情中的进退两难,那句回绝otis的话又凸显出那作作的女王范;aimee在那条燃烧的牛仔裤前酷酷热舞,回怼男人勇敢做女人的她很让人感动…其实大家都在同自己“抗争”,渴望在外界的束缚下做真我。
而结尾选择牺牲maeve和otis的爱情来成全所有人的合家欢,以一次无性障碍的分手炮结束这段情,这段跨越四年的爱情长跑也最终伴随着青春的逝去而结束,从此我们爱人爱己,各自安好。
结束不是人生的终点,往后的生活会如何,我们不得而知…
作为一部把zzzq发挥到极致的电视剧,很多时候你也不知道它是为了讽刺还是为了宣传,又或者这二者之间没有那么清楚的界限。
但让我极度惊讶的一点是,它说了性或性别的平等、人与自然的平等,甚至也算是提到了贫富的平等,却对西方教育环境里那种社交社恐的不平等却视而不见,作为一个孩子就大方能社交为荣,以有自己的小团体为傲,教孩子不要为自己的特殊而羞耻,却造成孩子为自己感到羞耻而羞耻,所以tbbt才是我最喜欢的美剧吧,因为谢尔顿最后也只是为自己的傲慢道歉,但他从始至终都没有为自己的格格不入感到羞耻。
继而说到这部剧最主要反映的问题—性少数,我只想说如果由于保护少数派就滋生出歧视多数派,甚至演化为视少数派为突出、视多数派为平庸,那好歹也要选个真正难做到的少数派,无论是文武艺哪行哪业都行,而不是吃激素做手术就能达到的东西。
我不奇怪于生活无忧或者陷在泥泞中的人追求自己的爱好,并且告诉所有人爱好才能带来能力,纵使假设这是成立的,也事实上存在能力的不同兑现价格,那么此时就会知道爱好是要付出代价的,一个需要代价才能从事的爱好是不是有点超出了我们一开始的想象,至少从我被限制的亲身经历中,把爱好化为能力只会让我不再爱好,就像毁掉最喜欢歌的最快方式就是把它设为起床闹钟,当然这可能是因为竞争的过度,或者说劳动还没成为我们的第一需求,如果不用闹钟那歌自然还是那首歌。
好吧,当我涨了年纪而主角仿佛冻龄(却身材走样),剧里那股青春校园的未知迷茫感已经很难再让我共情;滤镜褪去,反倒是Adam的原生家庭仍旧让我心痛,Eric的活力四射令我倍感珍惜。
换了个新场景,说明原来的路走的也算差不多了,看看新故事怎么说吧。
但我还是想说看见这么多元的校园,让我感觉自己好像到了另一个地球,是否有点过于政治正确了?
看完第三集之后的感觉就是乱、杂、多,每个人都有一段故事线,你短短一集怎么能处理得完呢?
所以走马观花,真是一团流水账。
第四集就像Maeve的感情一样有点难产,节奏如同凝滞,观感太差了。
剧情过半,只能说没有兴奋甚至失望,就像见到老朋友,不如只留想象。
第五集,这一季我第一次看爽了,终于得以触摸到角色的挣扎与不知所措,struggling,虽然发展的有些不太真实,但总归像个故事了。
第六集一个承上启下的大铺垫,所以感觉放了很多情节实则很难有所感受。
再一次看到Eric和Adam能同框,我竟然莫名开心。
Isaac真的好圈我,感觉真的毛刺言语下一颗温柔敏感的心。
为赋新词强说愁,所有的释然都是为了剧情,太假了:电梯戏,告别戏,每一场都这样,好失望啊。
我想绝望的生活真的需要一点治愈,但Ruby说的基本上就是我对这一季所有的看法。
这个selection太美国政治了,啼笑过后是深深的厌恶,最可怕的是我们可能还不能在过程中找到一点真善美,这也是这集最让人诟病的地方。
所有的一切莫名其妙的好了起来,he充斥着Moordale,除了让我好受点,这个剧到底带来了什么,多样性的必要性以及在此之上包容性的重要性,然后大家一起变成更好的人类?
回顾一遍我写的,我突然发现将这一切视为短视频主角似乎更让我快乐一些,一堆puppet在4、5分钟里,稍微挣扎一下然后大家变成更好的自己,太治愈了。
不用去想到底经历了什么,做对了什么,发展了什么,只要情绪的穿搭到位了,一场美味的精神代餐就此诞生。
— 梅芙:“你说我不是写作的料。
”— 老师:“我只是想督促你做得更好。
”— 梅芙:“我觉得不是。
即便确实如此,你的话真的把我打垮了。
因为你,我差点没回来。
与这间学校多数学生不同,我从小没有人一直说我聪明、一直夸奖我。
如果我冒险没有成功,没人能够救我。
你以后还会遇到我这样的学生,我希望你知道,作为老师,你的话有很大的影响力。
我回到家里,重新告诉自己,我是什么样的人,想要去哪里。
你无权阻止我追求理想。
”— 老师:“好的。
我接受你的意见。
”……— 老师:“看着你们在起步的时候有时候会不太容易。
”—梅芙:“嗯。
课上见!
”
我的青春结束了第四季的最大改变就是弥漫着淡淡的悲伤,第三季在一系列烂摊子中还有欢乐、无语搞笑存在,这一部好多人受伤Eric和Adam是整部剧最让我心疼的两个角色,前者为什么在每一部中都得不到幸福,是因为一直无法成为真正的自己吗?
总觉得Eric是整部剧最阳光向上的人,却永远得不到一份最诚挚的理解这一季的Otis已经不配当Eric最好的朋友了,变得懦弱、犹豫,距离成熟越来越远,令人失望!
Maeve鼓起勇气做爱的时候却非要说“我和别人睡了”。。。
Adam也令人心碎,生活在父权下的自己被影响至深,无论做什么都像是在证明自己不是一个废物,没有人生来就是废物,只是你把自己的目标定太高了,你也不必为了父亲的赞美而活,当Adam在农场大吼“都是因为你,让我永远觉得自己失败,我才不失败,失败的是你!
不是一个父亲,更不是一个丈夫!
”我直接哭出来,好像我也类似如此,始终不知道到底为什么而活,或许仅仅只是为了“后代”,从小就没有目标,我的母亲也让我觉得自己永远是一个失败者,寥寥几句的赞美只会说“聪明”,成绩略微下降的时候总能变着花的嘲讽,可是我明明已经和努力了,89和90的区别真的有那么大吗?
后来我发现,大概不是我的问题,我老妹在压抑的环境中也和我的童年差不多我现在才明白,什么叫做有的人要用一生治愈童年,只缘身在此山中,长大后才发现,跟别人相比,自己根本没有童年Adam有一个更爱自己的母亲,愿意为了自己与父亲离婚,父亲也会努力改变自己,参加慈善募捐、学习烘焙、参加亲子学习(虽然只有自己),当两个人和解的那一刻,泪眼朦胧,因为我可能一辈子都无法和解,不被理解、充满了恐惧的做不到,即便接一个视频电话都要用尽一整天的好心情和勇气
父子和解
I Got a Name9.5Jim Croce / 2008更出彩的地方就在于每一集的片尾曲都超级好听!!!
特别适合那种意境!
Eric也是值得被爱的,他终于在最后找到了自己的目标,为每一个迷失的人重回归宿——牧师,在我预料之中,因为他一直在帮助别人Otis和Maeve到底在干什么?!
尤其是Otis,第三季做出的成果全都喂狗了吗
我爱你这一季的Otis太令人失望了,犹豫半天玩失踪不发裸照就算了,为什么一直在犯错,恋爱之后所以就可以玩暧昧了吗?
很是迷惑,特别喜欢玩失踪,竞选的时候找不到人,Ruby此时只有你一个朋友,what are you doing?
同志之夜在Ruby家看电视,对Eric放鸽子,对于Maeve一直在逃避,幼稚的像一个小孩子!
上一季的浪漫就跟放屁一样!
分手是意料之中!
失去了许多熟悉面孔,主演还更幼稚了,差强人意上一季还在围绕爱情,出轨、暧昧、三角恋、性障碍,这一季更多的是在围绕自我认知,但是语言魅力消失了,前三季的台词都精彩万分,这一季逊色好多,悬崖上开导卡尔的时候略显薄弱,卡尔难受的难道是穷没钱做胸部手术吗?
胸部手术能让人更接近自己,但属于锦上添花,一万美金也不是家庭随便就出得起的,她迷惑的是自己使用睾丸酮到底为什么会突然性高潮,自己究竟算什么人,Otis也一直在打酱油,这一季没有太多性知识分享新学到一种性人格,无性恋,区别于性冷淡,前者先天,后者后天形成性冷淡各种因素都会影响,压力、经济、环境、氛围等等,表现为逐渐失去性欲,无性恋在于原本就没有性欲,恋爱或许是为了结婚生子,亦或是需要陪伴,无性恋爱的爱情不需要做爱,因为没有性冲动
剧中好几个角色线不明不白,一些人物关系也模糊不清。
首先我不懂为什么已经第四季了Otis还是感觉毫无成长。
从强调他是“原创”治疗师开始就一直在embarrassing himself,看得人血压高。
他和Maeve闹矛盾,践踏Ruby的好意,对Eric不管不问,朝着他妈发泄情绪,似乎前三季的成长都毫无意义。
Eric的宗教线也很突兀,明明很写实的风格突然加入了神秘元素,而且让人感觉剧组想要为LGBTQ赋予宗教正确性,与整体基调略有出入。
反倒是Adam和父亲这一条线拍的比较好,毕竟他们的父子关系从第一季贯穿到最后,两个人的成长也确确实实地体现了出来。
我很喜欢《性教育》制造冲突的过程。
有一个时间点重要主角都变得拧巴,然后互相交织在一起,直到一个结被解开,然后大家都与某些事情和解。
可惜总感觉剧本欠打磨,好多转折都很生硬。
比如Otis和欧辩论那段,凭什么欧只要说她是无性恋者,她过去犯的浑事就可以被原谅?
而且英国是没有直男了吗?
感觉过于聚焦LGBTQ让剧的重心有点偏移了,从“性教育”变成了“LGBTQ教育”,过于包容反而感觉不如前几季多元。
最重要的,Otis和Maeve的感情线太虎头蛇尾了,明明都爱彼此,为什么最后非得强行be呢?
我真没看懂为什么不说话对他们来说是更好的选择,明明全篇都在强调交流的重要性。
我本来期待最后Otis能给Maeve打一个电话,可惜到了片尾也没能看到,他就像个小男孩似的固执又懦弱,总感觉让人不爽。
这一季Otis的人物塑造有点垮,本身男演员就发福形象下降,剧情里又没有展现出他前几季的闪光点,几乎都是在犯傻事。
总之作为最终季无疑是令人失望的,也不知道编剧在想什么。
看了第一集还是很赞,有9分水准!
唯一不足是Otis略显发福了,最后两人的电话love很真实。
ruby那条线还是让我很触动。
第二集也有8.5分,最后Ruby和Otis戏份又要大大的来了吗?
期待第三集9.5分!
M is coming home另一个M崩溃了,还要多好才配得上九分!
第四集还是9.5分!
结尾三个人的友情让我羡慕,但没想到让人险些泪崩的是,马丁和他前妻的重逢。
第五集8.5分。
Otis最后的操作有点莫名,可能真的是不配吧。
梅芙是真的对好朋友生气吗?
应该是高兴吧,为什么不说清楚第六集8分,就是觉得混乱,最后不让主CP更进一步有点鸡肋。
但男主跟男二之前友情的分歧很真实,很加分。
所以还有8分第七集9分。
一是我很喜欢梅芙跟Otis母亲聊天的段落,很动人。
二是我追了四季,主CP终于成功搞上了!
第八集8分。
虽然每个人好像都解决了自己的问题,只有Otis罪有应得落单了,但总觉得不够好,最后梅芙给Otis的信也无法打动我。
追了四季,角色们都像是我某位朋友了,再见,s 教育。
总结来说,第四季把Otis和ruby两个人物写崩了,都变得不讨喜。
但是小黑和梅芙都写活了,算是功过相抵。
我之前很喜欢ruby这个角色,但第四季第五集以后,她开始帮一个二打六竞选,这个人物就已经废了。
SE终于完结了,这一季完美延续了规律,单数季封神,双数季一般。
坦率的说这一季颇为无聊、单调,尤其加入了许多为加入,而加入的元素,导致充满了莫名其妙的各种桥段,变成了说教意味严重的美式主旋律剧集,完全没有第一季时候惊艳的英剧式润物细无声的思考了。
不过葬礼桥段还是很不错!
当然总是为Maeve惋惜,或许是共情,或许是觉得如果她机会更好,会有更高的发展。
莫戴尔是个世外桃源,会有赏识她的英文老师,也有为她母亲弹唱With or Without You的老师。
葬礼加一星,再给Ruby、Aimee、Jean这些坚强而了不起的人加一星。
至于在全员出席芭比时自己胖到没法看的Otis 还是算了吧!!
19年年初还是当时喜欢的姐推荐入坑,转眼也早就不联系了。。
我自己也突然改行,每年一季的SE,主角相同,心境却不同。
四年里遇到了蛮多喜欢SE的朋友,也算是不错的际遇!
With or without you,生活还是要继续。
它可能不会像这首歌一样向你娓娓道来,慢慢展开,而是很有可能突然给你一大堆惊吓,但总还是要继续。
"I can live, with or without you."
我一直很喜欢《性爱自修室》,但坦白说,看完第四季,我觉得这部收官之作并没有达到我的预期,只能说单就一部校园青春英剧而言,也就勉勉强强吧。
我觉得这一季最大的问题是剧情太拖沓,感觉这8集的时长其实只够两三集的内容,而且编剧想表达的东西在如此剧情下显得很多很杂乱。
我想是因为最终季要进行大结局,编剧在“以怎样的形式结尾”和“以往几季一贯的叙事风格”上没有找到一个比较好的平衡点,不同于前几季——每一集都有除了主角之外其他角色的一条鲜明的故事线,而主角的故事线始终贯穿一整季,所以每一集都言之有物,都很能感受到不同的力量和温暖。
但这一季把所有人的故事线都揉在一起,并且几乎是在最后二十分钟交代了所有人的结果,虽然不是那种为了结局而结局的烂尾,但看下来就觉得剧情不紧凑,人物之间的联系也不够紧密,而且通过这些剧情想表达的人物的成长和想输出的价值观有些空洞了,我不想说是无病呻吟,但讲述的内容也的确有些无力感,以至于有些剧情只让我觉得是在展现无意义政治正确,而非之前那种对于不同性向不同人群有力有温度的表达。
以及更重要的一点,编剧好像过于注重如何去收尾,而忘了这部剧叫性爱自修室,因为我看下来觉得这部剧应该叫多元性向的英国校园,编剧似乎忘记了“性爱自修室”存在的意义,而是成了很无脑地串联剧情的工具,这和前几季的落差真的还挺大的。
可能前几季的确做的很棒,这一季看起来就几乎是一张安全牌似的表现形式,不再是特点鲜明的“性爱自修室”,而是在“性爱自修室”框架下延伸的一部俗套青春校园剧,我觉得很可惜,但作为最终季,这部剧也有了一个还算不错的收尾,关于男女主角也算是给了个交代。
随着第四季的完结,《性爱自修室》系列剧集最终还是迎来了与观众告别的时刻。
这部剧的名字让人浮想联翩,内容也像一根香蕉,外黄内白。
从2019年1月到2023年12月,5年的时间里,每一季新的剧集总是能带给观众很多惊喜和感动,在它“很黄很暴力”的外表下,隐藏着很多人性的光辉和友善的思考,深刻探讨被人们羞于提起却又至关重要的话题。
虽然这部剧的官方男女主角是Otis和Maeve,但是实际上这部剧里的每个人都是主角,都有立体的性格和迥然不同的人生,观众可以在每个角色上看到自己的影子,拧巴、纠结、自卑、自我怀疑。
这也是一部非常包容的剧,囊括了所以形式的性,男女、男男、女女、人与物,自慰、双性恋、无性恋、也包括所有形式的性别,男、女、跨性别者等少数性别群体以及各种形式的与性相关的身体和心理疾病。
更难道可贵的是,从第一季到第四季,可以明显感受到剧中的很多角色的成长。
因为遇见Otis,Maeve封闭、自卑的内心得以打开,勇敢去追寻自己梦想;Aimee从很傻很天真的富家小姐成长为忠于自己、善于发现生活之美的艺术家;Ruby从刻薄、不可一世的拽大姐逐渐变得成富有同情心;只会表达愤怒情绪的“钢铁直男”Adam找到了自己柔软的内心,并勇敢接纳自己是个双性恋的事实;在这部剧里,成长的不仅仅是这群高中生,还有他们的家长,如Adam的爸爸和妈妈、Eric的爸爸、Carl的妈妈,每个人都是第一次做父母,也需要学习和成长。
总之,这是一部不仅有性,还有很多很多爱的剧。
对性的探讨是这部剧的主题。
对于青春期性知识几乎为零的80后90后国人来说,《性爱自修室》这样的剧集无论在感官上还是思想都有强烈冲击。
抱着猎奇的态度接触这部剧,最后深深羡慕英国的性教育。
同学之间,同学和老师以及和他们的父母都可以在自由友好的氛围中直接正面的谈论性,这在中国是无法想象,也不可能发生的。
很多国人的的性教育可能都始于日本的AV女优和小视频,这些视频里只有性、暴力、发泄、对人的物化以及人作为动物最原始的欲望的刻板演示,却恰恰没有体现出性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是爱的表达形式,导致很多人把性当做是不能启齿、无法直视、最隐秘、最黑暗的罪恶,形成了一种畸形的观念。
尽管《性爱自修室》中的一些性自由和性解放超越了我能接受的边界,过于激进,部分内容可能在中国文化背景下无法被认同或接受,但把性放在阳光下光明正大地从科学的角度、从人的角度去直视它、讨论它,已经到达了国内无法企及的高度。
在剧中,对我影响最深且最喜欢的两个角色是Maeve和Aimee。
她们两是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的代表。
Maeve成长于污泥般的环境中,不知亲生父亲是谁,妈妈和哥哥吸毒,很小年纪就要靠自己独立谋生。
她身上有这个年纪女孩常见的羞涩与矜持,相反是远超年龄的成熟与独立。
我很喜欢她,在她白眼和X手势之下,是顽强的生命力以及女性意识的觉醒。
而Aimee代表的是自我探索。
与Maeve极度糟糕的原生家庭不同,Aimee来自富裕的家庭,拥有富家女孩的大部分特质,轻松、殷实的家境为她的友善和同理心提供了很好的保护,也因此很少有烦恼,也很少思考人生,但也正是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无需考虑生活和现实的焦虑,有更多的自由进行自我探索。
她探索了让自己舒服的性方式,发现自己隐藏的天赋和才能,从第一季的傻白甜成长为第四季自信的艺术家,在这个过程中认识自己,寻找我是谁的答案,将自己的意愿和感受放在第一位,学会真正的爱自己。
追剧这5年,看着每个角色的成长与进化,心情就像看着他们长大的家长,很欣慰,但也知道离别终有一天会来临。
尽管不舍,但就像最后Maeve给Otis的信里写的那样,I will carry a part of you with me wherever I go,这部剧对我的影响也成了我的一部分,即使告别,我也将带着这部分的影响继续生活。
新的一年,希望能活在当下,活出真我。
这季大家矛盾越来越多,关系越来越紧绷。。。而且关键是这是一个什么奇怪的预科学校,真的很烦这种zzzq,现在美国的这种也太过头了。真的很烦!!而且多了烦人角色也忒讨厌了!!!这个欧和小姨!!!不过最后最后呢…也指出了这种过度zzzq的乌托邦很讨厌。Eric的打扮很好看!!最爱ruby!! 真的是男主怎么胖成这样了……!meave的妈妈葬礼还挺好看的,突然想到他们就是个小村子吧,怎么还都挺时尚的? 竟然是沿河又有山的小村子,这是在哪里拍的?
这个状态的Asa我真是共情不了一点
编剧如果编不下去就别编了吧,把同性恋、跨性别、变性一锅炖给观众,太让人作呕了
觉得男主发福就不行了的建议去看满滤镜锥子脸脑残古装爱情剧,觉得LGBTQ+过多的建议去看油腻中年幻想被女孩子崇拜的YY剧。这个系列真的让我回归了看影视剧的本心:去理解、去感受、去经历其他人的人生,与那些我未曾经历、不可能经历也不配经历的美好人生一起喜怒哀乐和学到更多。这是这个系列对我的意义。所以我永远爱它。
看的过程几经无语,看到最后突然不舍。
熬夜快进刷完了,结局真的是给我这个otis*maeve党喂了一口x,四季就这??asa作为演员也是真的太不自律了,前三季身材维持得还算不错,这一季简直是开幕雷击然后时刻雷击……几位女演员又有点太瘦了,emm你们欧美青少年能不能也relax一点啊!
Eric看到属于自己的Jesus那一幕太感动了,得到指引,让自己成为Lead。这是他内心自我活动的写照,从害怕到妥协再到反抗。
往季:撸点、笑点、泪点;本季:尿点。(宛如钝刀斩乱麻,而且“乱麻”还是这一季画蛇添足新增的。就此草草完结,才是真正/最大的意难平吧)
是时候与青春作别了,毕竟男主已经胖得不像原来那个他了。
转眼五年这部剧也完结了,还挺舍不得的。虽然最终季也有挺多感动的地方,但整体观感实属四季最差。明明总时长增加了,可剧情并不丰满反而松散,各条支线相互割裂又杂乱穿插,有种糊弄着结束的感觉。新学校是美好乌托邦,但莫名有点像cult,当然对性少数、残障群体的包容和支持是很棒的。新角色都很无聊,coven三人组人设单薄得仿佛工具人,O则过分讨厌,洗白也很无力。Otis越发不讨喜,加之Asa发福更没眼看。Meave的求学和丧母线相对好些,葬礼集挺感动。Aimee和Isaac强凑,完全不搭。Eric宗教线也不好看,降神部分看得想翻白眼。Adam倒是更可爱了,父母和解老套但感动。Ruby变化喜人。Jackson身世烂梗,Viv遭遇低端gaslight,Cal的挣扎流于表面。老妈和姨妈偏题,全部跳过了。
没想到四季看下来我最想成为的人是Issac,哪怕是生活不能自理,他也不卑不亢不骄不躁,强大内核情绪稳定,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与天赋。相比四肢健全的Otis越发油腻任性,怼天怼地怼空气,妈妈这么难了不帮忙就算了,每次看到他PUA自己老妈我就想上去掐死他!
let it be
没活就要不别拍了吧,又是一季各种人物分手然后各种排列重组恋爱➕变性向,然后男主ottis油腻大叔加各种拉血压操作,各种元素蜻蜓点水雨露均沾,然后搞出这季给大家看,收工。
看上去五彩斑斓,却是最没有想象力的一季。一星给“许多女性艺术家喜欢用自画像”“也许因为其他人看不到真正的她们”,一星给在车站被烧毁的牛仔裤前舞蹈的 aimee。
嗯……Otis的发福程度让我觉得Maeve和他演那段重头戏肋骨会被折断()四季见证一个花样美少年变那男的。感觉这个结局虎头蛇尾的,我以为我会哭的呢(就像曾经听到Save Me和Maeve的一切共情而流泪那样),但是并没有。轮椅男和Aimee在一起我还挺高兴的,都是挺可爱的人。Maeve说离开莫戴尔是她最大的理想,那就继续往前看看属于你自己的、更广阔的天地吧!Go girl go!
热评竟然是政治正确和对男主的人身攻击,我觉得四季真的属于白看了
我为什么要在同一天看《过往人生》和第四季…
左到难以置信 但还是恭喜完结
嗯嗯剧集还是很耐看的!oits虽然胖了不少但是摄影师很会找角度,竟然有回春的感觉。
那么多没有讲清的人物和感情,还要介绍新学院制造矛盾,起码要两季以上才能讲好吧!怎么能急急忙忙地给所有角色仓促安排好归宿就戛然而止。男女主角之间最后搞得毫无火花,配角剧情也严重割裂,加上男主破相严重,一度让我以为是在看什么粉丝搞出来的劣质番外。什么疫情影响,以这样一种狼狈的方式作结,编剧还有哪怕最后一丝对作品的尊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