裹尸布
The Shrouds,Les Linceuls (法)
导演:大卫·柯南伯格
主演:文森特·卡塞尔,黛安·克鲁格,盖·皮尔斯,何家蓓,伊丽莎白·桑德斯,詹妮弗·戴尔,埃里克·温塔尔,容海峰,英格瓦·埃盖特·西古德松,维斯拉夫·克里斯塔,马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加拿大语言:英语,匈牙利语年份:2024
简介:男主卡什是一名有创意的商人、悲伤的鳏夫,他建造了一个设备,能够在一块埋葬的裹尸布内与死者联系。当卡什这项革新性的事业即将闯入国际主流视线时,包括他妻子坟墓在内的几块墓地被蓄意破坏、几近摧毁。卡什努力想要揭露袭击真相,而现实也促使他重新审视自己的工作、婚姻、对已故妻子记忆的忠诚度,同时把他推向新的开始。详细 >
走向离奇,前半部尚可理解,后半部完全发疯。看了半天男主感到眼熟但陌生,竟然完全没意识到文森特·卡索真的已经是个老头了。
作为粉丝我当然是愿意听他絮絮叨叨下去的,也可以忍受以前喜欢的那些东西像挤牙膏一样一会出来一点一会出来一点,通过对自己精神分析来思考自己对世界、对伴侣的看法能感受到也很难过。但我还是会幻想如果是以前的柯南伯格,腐烂与染病的观察至不至于如此难以延续;裹尸布与墓碑会不会扮演更重要的角色;甚至文森特卡索的话会不会少一点,目前这样,更像是一部他自己的《只有芸知道》。
文森特卡索怎么有点像班德拉斯 他居然都59了 後腦勺都禿了 墨鏡一戴居然有點像柯南堡本人 震撼我全家是配音吗/二十一世紀了柯南博格電影都有人帶apple watch了 iPhone手机 ai人形 聯想Thinkpad/ 手機相冊展示圖是小狗也太萌了/好俗的剧情 人造ai 愛情買賣 經典分不清中日韓 老仲gov陰謀 突然之間sis in law they’re making me hot 啊?你是柯南伯格嗎?
Vintage 柯南堡,老粉绝不会失望。它虽然不像林奇的《双峰三》百尺竿头,但也没有像德里罗后期的Zero K或Silence 只是按着惯性疲惫重复。此片之中仍然有真正的情感和创意,正是因为悲伤的确凿存在,才需要异常扭曲的表达和疏导。所有的经典母题都获得再一次(如果不是最后一次)娴熟的弹奏。最好的安可。
这部真的好无聊啊hh
从纯粹的美丽哀伤到阴谋论的呓语飞升,黛安·克鲁格好美,残破的身体也好美。
1/4 #Cannes77th主竞赛# -18 额,柯南伯格,你要干嘛?idea很不错,但是极私人化的影像很dull,可看度不高。梦的侵入疑似增添暗线的mourning情结,却没有看到忧伤的一面。仍旧执着于强烈现实身体恐怖……//电影不恐怖,最恐怖的是怕我妈看到屏幕上90%占比的果体……
@Cannes2024 看得很失望很难过。只能说文本确实蛮下力气的,情感也蛮温柔细腻的,看得出来柯南伯格也蛮爱看科技新闻的…今天唯一一场结束无人鼓掌的场🤷♂️
想起来小时候听到的一个不知道应该叫做哲学小故事还是无聊小段子的东西:有一个人想圈出一块面积最大的地盘,于是Ta绕着自己画了一个圈,然后说“我在圆圈外面”。“裹尸布”大概就相当于这样一个圆圈,它用高科技摄像机来实时观测内部的尸体,但制造它的人又何尝不是被其反向紧密包裹着,以至于生活宛如尸体腐烂一般逐渐瓦解。至于整部电影是充满哲思还是无聊透顶,或许只能取决于观众对柯南伯格的熟悉程度了。
撇去老白男人人都想睡他的幻想,其他写的都很好,好在他在是展示想法而不去解释,毕竟解释可能在他(和我们大部分人)的能力范围之外,也可能落入并不是人人都能被provoke的阴谋论中(虽然中俄监控已经挺阴谋论了但这个至少在大部分人的认知中有一定基础)。科技、伦理、婚姻、道德、阴谋论的主题混杂呈现却不显混乱,没有过于偏重某一元素,比如会同时呈现裹尸布的虚拟模型变化(并非亲眼所见所以也是虚拟的不是么,虚拟的只要不去确认就处在一种薛定谔的猫的状态,可以不产生现实重量,就像医生的尸体不去确认就可以当作一种满足他报复私欲的工具一样)与梦中妻子不断变化的身体,科技的虚像与人脑的虚像交替出现,挺玄妙的。发生的所有事件的真相也都处于一种无法触及的虚拟的假设状态,也影射了耶稣裹尸布的传说和互联网后真相的特性不是么?
完全自废武功的柯南伯格,改叫裹脚布算了
+迈入新世纪后Cronenberg最佳:极端焦虑卷进未知的真空地带,使得“哀”从行径麻木到苍老。背地里,忘却干瘪般死亡。
高概念科幻片转政治惊悚片转家庭伦理片,任何一个类型贯穿始终都行啊
老人多努力啊,热点热门话题时代洪流都极其敏感,前卫大胆的命题这一切都未曾改变。但这注定是一部拍给未来的电影,若干多少年后或许它是一个超前的寓言。而当下看来却是很多的对女性的审视和展览,女性残破的肢体和器官挡住男性,男性戏里戏外都安全。但得说卡索真性感啊。
......中日韩俄可是都给你集齐了
剥离掉《大都会》《未来罪行》的视觉/概念刺激后,这部新作几乎完全由主角与不同人/非人在不同情境/状态下的对话组建而成,但这些看似平淡无奇的对话戏(并不依赖对白)却由始至终弥漫着哀悼的悲伤,以及不时“侵入”的科技异物感以及梦境似的神秘和鬼魅,跨国阴谋论便成了一个看似无所不能之人无能为力的最后稻草。于是影片成为了柯南伯格的自我心理剖析,他对亡者的悼念,以及对死亡和科技的忧虑和恐惧。极度话痨、温柔忧伤且回味十足的一部“自传式”柯南伯格。
好幼稚啊!像那种年轻小男生的春梦幻想,影像质感我是很喜欢的,那种诡谲的行为和神神叨叨的超现实也是蛮有意思的。通篇都在表面强调什么奇奇怪怪的阴谋论,但连基本的故事都讲的没头没尾,其实就是一个嫉妒心作祟,被害妄想症的直接故事但被各种其它议题包裹,就像裹尸布一样。对未来科技的担忧、肉体的异化和封存都变成了表面好看的科技墓地,但里面的尸体却是满满的自恋啊!
被暗部的细节吸引,又一次次被庸常的自怜拉入苍白的日光。
【B+】并不简单,而是更狰狞的老人电影。对于高清技术的迷恋与恐惧同时进行:一方面在界面的内与外(裹尸布,屏幕,App,梦)中完成对身体–情感迷恋的具象化,或者是恋尸癖一般从屏幕内的尸骨建立起人格的联系,又或者让AI在梦中实体化而实现虚假的触碰。另一方面,恐惧与焦虑将其不断击溃,并假以无关紧要的阴谋论外观。尽管一切复杂都生成于悲伤之上,但它尚未形成空洞,而是在衰老后的情绪与功能(sex)的唤醒中不断逼近一种“实体”,哪怕“实体”即是拥抱死亡。
一部无法停止哭泣的电影,夹杂着柯南伯格对互联网时代的忧虑,直到眼泪都被流干,却依旧无法合上双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