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都比较喜欢看文艺片的,安安静静的,适合以全身心放松的姿态蜷在椅子里看的那种文艺片。
已经很久没有以这样的状态看电影了,可能是过得太忙碌了,总是静不下心来的缘故。
有时候,我会很怀念当时看宫崎骏电影、看《花与爱丽丝》、看《东京日和》时的那种感觉,感觉出情感细腻的流露,什么都可以慢慢来,用5秒的时间,或者10秒的时间看电影里人物静静地发呆,跟着他一起放空。
有那么多电影,能够找到对自己喜好的很不容易的呀。
没有错过《晚秋》,这真不错。
能看上这部电影,还是公司的福利,不然我是不会特地去电影院看的。
以前是认同同学的观点的,说去电影院的话是为了看动作片之类,因为它不可替代的音响、或者大屏幕、高清特效,看文艺片的话,显得没那么必要,放在电脑上看也差不了多少。
然后看了《晚秋》,我就不再认同了。
就好像在图书馆一个人学习会效率更高一样,在电影院看电影,对我来说,是给我一个时间,一个空间,专心致志地只看电影,不去管别的事情,于是,就更能专注于电影。
我觉得,看电影是一种沟通方式。
跟面对面的沟通不同的是,电影是制作方先以电影的形式,表达了他的所想;而观众,是通过看电影,了解制作方的所想。
不一定要有共鸣才是好的沟通,如果通过看电影,能了解不同于自己的所想,那也是很好的。
在看《晚秋》之前,我大致知道它讲的是一个72小时恋爱的故事,我就觉得很好奇,真的可以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发展出爱情吗?
于是我在看的时候,特别注重男女主角的感情发展。
就发现,他们的感情发展,全靠了玄彬的主动。
那么玄彬为什么就会对汤唯这么有好感,这么想要接近她呢?
汤唯不搭理他,他却主动一再搭讪。
一开始我以为这只是剧情需要,电影里,爱情就可以这么简单,你不用投以温柔、投以微笑、投以附和,只要以你原来的样子,也会有人喜欢你的。
但后来电影给了解释。
在丧礼后的豆腐饭上,玄彬说:“人是很奇怪的,有的人非常的奇怪。
但是奇怪的人,在我看来,总是很好的。
我自己就特别喜欢奇怪的人。
”这番话冷到了王晶夫妇,却让我觉得好喜欢。
电影里,汤唯的不苟言笑是有点怪怪的,可以看做很奇怪吧。
我想,可以做到这么酷,是因为无所顾忌吧。
只有三天时间,会和谁有什么瓜葛呢?
会期望和谁有什么发展呢?
既然这样,就随着自己喜欢的作吧,爱笑就笑,爱不笑,就不笑。
或许就是这点不世故,让玄彬喜欢上了汤唯。
写到这里,有好多情节都回想起来了,觉得有好多可以说。
电影里,有两处情节看得我哭了。
第一处是汤唯独自一人去教堂妈妈的遗体旁边,用活泼的口气讲话给妈妈听。
那种活泼的口气,让我觉得她原来是这么的不开心。
把自己的心封闭起来,对一切都冷漠的样子。
只有在妈妈面前,她才会不设防地显出自己活泼的样子,但是,这个人却已经死去了,那她以后,在谁面前才可以活泼得起来呢?
第二处是在豆腐饭上汤唯痛哭的时候,这是挤压了多年的委屈、哀怨爆发的时刻,真苦的。
电影有讽刺汤唯的家人,还有王晶夫妇。
其实也没有可以的讽刺,因为我觉得表现得很现实,没有夸张。
汤唯刚回家时,亲戚们都过来说了几句问候的话,然后统统散开了,很形式的,但是在生活中,又很常见。
我们在生活中都会或多或少遇到这样的情形,需要出于礼貌,见面问候,没有其他更多的内容,表达的只是尊重对方的存在,虽然令人觉得尴尬,但还是有存在的必要的。
然后是汤唯的哥哥姐姐为了妈妈遗产的事情的争论。
姐姐讲话的口气,显出很有教养的样子,理直气壮,振振有词的样子。
那么老练、那么世故的,那么正常的。
是这样子的吧,可能如果汤唯没有进监狱,正常地结婚生子,工作赚钱,也会变成这个样子的。
也不能怪罪什么。
唯一我觉得讽刺的,是王晶。
他看上去像个好人,很温柔,很有涵养的样子。
确实是的吧。
但是他却有一个好大的缺点,懦弱。
他的懦弱在于没有回去现场,没有说明真相,为了保全自己的幸福家庭回避汤唯。
这样看来,他还是很自私的。
最让人感到讽刺的是,他摆出一副善良的道德圣人的样子,对玄彬说:“你不要伤害安娜,她的生活已经有太多的黑暗了,经不起伤害了。
”怪不得玄彬会生气地上前直接揍他,太虚伪,太自欺欺人了。
真让人感到心寒。
或许他是不幸运的,恰好遇到了反映他性格弱点的事情,不然,他就可以很光明地、很坦然地过一生了。
还有汤唯在超市向玄彬倾诉的情节。
汤唯用中文讲述自己的经历。
为什么要用中文呢?
是倾诉,但是却不需要对方理解,只需要让对方知道是在倾诉。
是不想让别人了解自己太多,用不一样的眼光看自己吗?
但是却真的需要说出来?
我不懂。
有一个很妙的情节,我觉得好新颖,好浪漫。
汤唯和玄彬为一对情侣配音的那一段。
我觉得是好聪明的方法,通过配音来表现汤唯和玄彬的内心,体现他们所拥有的丰富情感,虽然不表现在平时的言语之中。
最为温馨的是在回去的客车上,画外音再度重复玄彬的自我介绍:“你好,我叫勋……”那么诚挚的自我介绍,显示出能够相互认识的珍贵。
结尾是有点遗憾,汤唯独自一人等玄彬的出现。
但是我觉得,这样的结束或许是好的。
这样,就可以把美好的记忆保存了。
如果真的在一起,或许感情会因为生活而变质。
这一段72小时的爱情,发生在72小时之内,是抛开各种社会关系,全部过去和未来的,纯粹的,当时、当地的两颗心之间的故事,就像鸭子客车上司机所说的,发生在鸭子客车上的事,只留在鸭子客车上。
一部充斥着悲伤、无奈的文艺电影,看完后虽不曾落泪,但会让人意味深长地回味着这种感觉。
个人觉得韩国电影优于电视剧,而此电影又是翻拍而来,已经是第5版了,又另一种的诠释,外加上欧式的艺术体现。
这种片无需刻意追求逻辑和结局,享受这个情感交流的过程即可。
为爱情而弑夫的安娜,入狱7年,因母亲去世而假使3天,在车上遇见男妓的勋,一段陌生平淡的感情,在这3天里悄悄地发生着。
没有很多的台词,更多通过表情、眼神来展现情感,没有滔滔不绝的共同兴趣,更多看到的是勋在努力打开安娜。
今天在回去的地铁上都还在刻意的观察周围的人,玩手机的,刷微博的,虚眼看对面的,无所事事的,然后想起《本杰明巴顿奇事》里那段经典的倒退,讲述早晚几分钟出现于某地的差别,有可能是车祸,有可能是邂逅,接着觉得“交汇”是不是世界上最神奇的一件事,因为不同的目的,因为不同的原因,因为不同的巧合,在这个时间段,大家坐上了同一趟车。
其实无解。
就如你和我相遇是无解,而我和你分离同样无解一样。
片子没有过多的台词,但幸而有汤唯自然的眼神,隐忍,隐忍,再压抑。
一个弑夫并坐了7年牢的女人又能有怎样的要求,即便有,又怎样,重新遇见初恋,又怎样,过去终究是过去了,这一切在7年之后对于你来说都是改变,而对我来说都是没变。
爱是无需语言的。
虽然就如巴别塔一样,我们的沟通一直存在障碍,但我依然能感受你的感受。
我感受到你笑,于是我说“好”,我感受到你难过,于是我说“坏”,我能从你的闪烁的眼神里看见你对我回应的惊讶。
本来我就读得懂你。
没有谁和谁能亲密无间。
人和人之间,怎样都有距离的。
猜心又如何,肚子里的蛔虫又如何,始终是有距离的。
但要的就是你一句“我不需要了解”。
你过去的痛,你过去的伤,你过去的遗憾。
即使我懂,也不是我帮你受的,我唯一能做的不过是给现在的你温暖就好。
也许这温暖是,一个长长的吻。
你开心吗?
西雅图是个充满邂逅奇遇的地方。
片子中间有一段就像西雅图宣传片似的,拍得俏皮可爱。
雾蒙蒙的天,下不完的雨,出太阳过节。
这不禁让我想起故乡成都。
继而想起《西雅图夜未眠》,同样是一个爱上陌生人的故事。
最后会心一笑,去西雅图邂逅一个陌生人吧。
也许他会跟你走,并约定你互相等待。
晚秋如果爱情也有四季那么我把春天给了一个我爱的人把夏天给了一个爱我的人然而他们注定的离去却如秋风渐凉直到晚秋未冬之时邂逅一个相爱之人可以让我在多年后依旧在约定的地点感叹那韶华的逝去“hi,it's been a long time。
”Late autumn。
【绝望】“你还希望那个小孩儿再回来吗?
”因为弑夫案而失去九年自由的安娜与王晶重遇,对方已经结婚生子,可手,还掐在她的脸上,没有道歉,没有解释,甚至没有更暖些的安慰。
这句问话,已是安娜对王晶能说出口的,最严重的责备了。
安娜真的很像当年那个王佳芝。
敏感,聪慧,天真,她的面色有多冷硬,心就有多炽热,多柔软,浓烈的感情是胸中奔涌的地下河。
宁愿委屈自己,也不愿伤害自己爱过的人。
这样的女人,好像刘索拉曾经一本书中对自己年轻时的形容那样。
“很多男人到现在都喜欢我的那副样子……这是一种很糊涂的样子,不知道自己在哪儿,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一副多愁善感充满幻想的天真面孔。
男人们见了都觉得这种女孩儿可以被启发塑造成他们想象的任何一种形象……忧郁与无知往往使一个女人很有表面的魅力,但她的愚蠢只有她自己明白。
”在崇拜的诱惑之下,安娜觉得自己可以为他(王晶)去死。
那狱中的时日,她靠希望撑下来,或许,在那儿,她还期待自己某日能同王晶再续前缘。
可惜,并没有发生言情小说中的倾城绝恋。
正如这世界最标准的体温,不炽热,也不极寒,只是麻木,恒定——九年的等待和牺牲,换到一场轻如鸿毛的人事已非。
安娜毕竟还是一个心怀浪漫的姑娘,买来新衣装扮自己,走在熙熙攘攘的街头,融入西雅图的街景中,自己好像与其他人没什么不同,可当监狱发给她的编号电话响起,她又即刻被打回原形。
在大街中央匆促地寻找,接听,报告。
然后再缓步走向车站,穿回那一身普通的风衣。
女为悦己者容,悦己者今何在。
镜中的安娜,是一个刚刚失去母亲,兄弟姐妹在为遗产争执,不曾拥有王晶的爱,独自熬过无声无息七年的女犯人。
开头是整个故事漂亮的伏笔,虽然王晶没有如约见面,安娜还是于最危险的时刻折回案发地,只为把自己同王晶的合照撕碎吞掉,以防王晶被警方怀疑。
当听到警车的鸣笛声,那个被打得鼻青脸肿的她刚好将相片全部吞完,长舒了一口气。
自己即将到来的悲惨命运瞬间渺小成了一粒尘,保护了爱的人,她竟感到安慰和快乐。
【希望】勋是安娜那个阴沉世界的太阳。
他们的相遇让多雨的西雅图有了难得的晴天。
亡命天涯的勋擅长活在当下,他的任务是,让女人快乐。
放在七年前,安娜理应不会理会这样的人,但人生际遇就是这么奇妙。
在这个看似没心没肺,语言不通的陌生男人一连串的专业攻势面前,安娜竟然慢慢地释放了自己压抑、掩藏了九年的欲望和不解。
游乐场二人的配音,幽灵集市“好”与“坏”的对话,是信任的初始,当勋巧妙地找了一个借口,揭穿王晶的虚伪,并逼他道歉,一直掩藏、隐忍着自己感情的安娜终于找到了一个情绪爆发点。
从最开始下意识地保护王晶,责问勋,再到听到"道歉”这两个字,突然好像被激发了本能,转身问王晶为什么用别人的叉子,为什么不道歉。
此处汤唯的台词,英文转换到中文,表情,从惊愕,到不解,到崩溃,到释放。
拿捏精准。
一个女人九年的青春,崇拜和信任,终于换来一句带着泪的道歉,轻飘飘或者沉甸甸,在此刻已经不重要。
她从来要的不多,这些,够了。
我想安娜是许多知识女性的原型。
敏感,聪颖,看似油盐不进,却可以因为崇拜二字而低到尘埃里,傻傻牺牲,可当青春慢慢地挥霍给了这些,那些,并不能抵偿的灵魂,最后她们才发现,一个女人,最需要的,并不是那个高高在上摆起姿态让你崇拜的人,而是那个懂得在你最需要的时候呵护你,让你快乐,给你希望的人。
晚秋的故事,也是一段,从绝望的爱到希望的爱的进化。
勋给安娜的希望是——两年后,在这儿,我们再见面。
两年后,勋没有出现。
他在说这话的时候就应该已经被拘捕或者杀害了。
我想安娜在举着两杯咖啡匆忙寻找他的时候已经知道了这样的结局,可女人天生懂得自欺欺人。
情势倒转,这次,是他为她无声的牺牲。
两年之后的一句“好久不见”,安娜说给勋,也说给自己的新生。
旧日的绝望就算是前世欠下的宿业,这回,于绝境之中,无声赠与的希望,才是真爱的衍生。
汤唯唱:“不问你什么是真正喜欢,不去想永远是如何短暂,只要,我还会期望你在身旁……晚秋不晚,又何妨。
”
一部充斥着悲伤、无奈的文艺电影,看完后虽不曾落泪,但会让人意味深长地回味着这种感觉。
个人觉得韩国电影优于电视剧,而此电影又是翻拍而来,已经是第5版了,又另一种的诠释,外加上欧式的艺术体现。
这种片无需刻意追求逻辑和结局,享受这个情感交流的过程即可。
为爱情而弑夫的安娜,入狱7年,因母亲去世而假使3天,在车上遇见男妓的勋,一段陌生平淡的感情,在这3天里悄悄地发生着。
没有很多的台词,更多通过表情、眼神来展现情感,没有滔滔不绝的共同兴趣,更多看到的是勋在努力打开安娜。
早上出门的时候穿了一件卡其色的风衣,忽然想起今天会去看《晚秋》便连忙换下了。
电影上映前,汤唯近乎素颜的风衣形象已经太过深入人心,致敬什么的就免了。
最近这类明星撑场的所谓文艺片总是卖得很好,真正文艺范儿的自然不会错过,而佯装文艺的更是要彰显自己品味于是蜂拥而上了。
至于我是哪种类型,也许我只是很低级趣味的想去看一个关于悬疑或者爱情的故事,因为听说这部电影翻拍自韩国相当经典的前作,还是有所期待的。
电影开始,色调很复古,被神话了的汤唯撑起开场。
被丈夫暴力相向的安娜因为被控谋杀而身处牢狱7年,渐渐丧失生气的她在监狱里接到家里的电话,母亲死亡,哥哥替其交了保释金,让其回西雅图奔丧。
于是在开往西雅图的车上,她遇见勋。
他一副浪荡的样子,她根本没把他当回事。
终于到达,却并不是她的家,连寒暄都少得可怜。
哥哥一来便让她签字卖母亲的房子,她是个尬尴的过客,想逃遁却不得。
电影到此,故事是好的,虽然略显缓慢,但至少不是言之无物的缓。
汤唯对角色的驾驭虽没达到先前过分的褒奖但至少娴熟,而玄彬凭借在电视剧里的淘洗,至少没有了韩剧男演员那种夸张的外放,我还是禁不住期待着下面会发生什么。
之后安娜与旧爱相遇,受不了他的背叛,受不了亲戚间那样虚伪又残酷的气氛,于是她离开,在街上漫无目的地走,也许她的心里已经没有期待了。
然而这时,她遇见依然一副浪子相的勋。
后来才知道他是个专为女人提供开心的老练职业男宠,而她总是一副仇深似海的压抑模样,于是他们一起吃饭,去游乐场,她用他听不懂的中文讲出埋在心里的故事,而他仅凭着对情绪的感觉给她“好”或者“坏”的回应。
后来他们又分开了。
她只有三天自由,他却又出现在她母亲的葬礼上,他与她的旧爱大打出手,她终于奔溃,听到了旧爱的一句对不起。
再后来,房子卖了,他在她回监狱的路上与她同行。
她仿佛有些动心了……。
如果这个时候电影结束,我会觉得尚可,然而后面一个无比狗血的续貂,生生把这部本来就只算还好的电影拍到谬误了。
有人说这是一部爱情电影,但安娜和勋的相遇,我却完全看不出哪里有爱情。
安娜受尽了最亲近人的嘲弄,而勋自始一副浪迹的姿态,他只把感情看作一门生意,从未付出真心,所以两个人的遇见并不是惺惺相惜,而是一种各取所需的互相取暖。
这种目的明确的关系比亲人间虚伪狡诈的联系更为真实,比以挣钱为目的的工作更没有压力,于是他们对萍水相逢的人坦诚,只是他们的相互依恋不过是两个沉沦的人抓在一起上岸的救赎,与爱情无关。
有人说这是一部催眠的电影,也不尽然。
安娜和勋在葬礼上相遇的时候确实有电影渐入佳境之感,我们还是想知道这个故事是不是真的和爱情有关。
但是主创的逻辑过于混乱,越到后面越混乱,起初电影和缓的基调让人觉得本片也许想探讨萍水相逢的人相互依赖的关系,后来我又以为这是一个讲述不同阶级通婚的韩剧式爱情的故事,甚至安娜和旧爱相遇的时候,我以为导演要讲的是悬疑推理,只是再后来导演加入了勋被绑架,加入了又两年后安娜到相约见面的地点,我实在不知道导演要讲的是什么了,至于他们有没有相见,与我完全无关。
其实《晚秋》本来还是有好的地方,至少画面似韩国电影一贯的漂亮,而两人在碰碰车里为远处男女虚构对话表达出自己内心看法的桥段还是让人眼前一亮的,而用那对男女行走中的蒙太奇表达两人若即若离感情关系的设置让人忍不住叫好,只是导演延续了韩剧一贯的过犹不及,没完没了,在让那对男女吊着钢丝共舞后,终于把一个好好的桥段拍到让人厌倦。
如果电影结束在他们回程的路上,大雾弥漫的高速公路上车在前行,而两人相互介绍自己,我觉得这是这部电影最好的结局,至少那个时候我的心里是温暖的,而对于两人的关系也留有一点余味,之前的言之无物和逻辑不明也可以忍受了。
然而,这后面还有长达几十分钟的番外篇,让人对这部电影仅存的好感都被消耗了。
而关于汤唯的表演,我觉得远没达到所谓的神级,有些地方甚至过于用力让人觉得在看话剧,对角色的诠释也让人想起《月满轩尼诗》里的爱莲,但是一个国产女演员可以几乎不带妆、不美艳,然后一直云淡风轻还是让人喜欢的,只是希望有一天她可以从云淡风轻成长为举重若轻那就更好了。
至于玄彬,也许太过追求英文发音的字正腔圆,所以看起来有些生硬。
不过还好,如果没有汤唯、玄彬,这部电影更是几乎什么都不剩了。
所以,如果你想去看爱情,也许会失望。
如果你想去看悬疑,依然会很失望。
如果你只是想去看汤唯和玄彬,那好吧,也许你会喜欢。
步调略慢,情节却不拖沓,将往事一笔带过,用不通的语言来诉说故事,用莫名其妙的问答来发泄压抑已久的委屈,用一句真心给一个希望。
汤唯的演技很完美,磨砺出来的那种深沉与忧伤,在她的身上化作一句质问终于爆发,问非问,她并不像将往事重提,但是至少她需要一个道歉,但是最后却还是崩溃。
整部电影都在西雅图压抑沉闷的晚秋中慢慢进行着,传达一种阴暗的心情,而结尾那句台词尤如神来之笔,道出了女主许久的等待,是他给予了她希望。
【寫於第三次觀後】[晚秋]也许对多数韩国以外的影迷还是一个很陌生的名字。
可是在韩国国内1966年李晚熙导演拍摄的第一版[晚秋]早已被誉为韩国艺术电影的最高峰,也由于胶片的全部遗失,无缘再现大荧幕,更是被称作韩国电影史上看不见的传奇。
[晚秋]的故事很简单,一个获得回家省亲假期的女囚犯,在路途上了一位亡命的男嫌疑犯,虽是一见倾心,但还是因为命运的捉弄,无法厮守终身。
婉转凄美的爱情和造化弄人的宿命让许多人看完始终不能释怀。
2010年版的[晚秋]从开拍伊始,就受到了万众瞩目。
当然这种瞩目起初并不是来自电影故事本身,而是选角和取景。
年轻导演金兑容出人意料地选择了华语演员汤唯来出演这一女性角色,更是把取景地由韩国移到了大洋彼岸的美国西雅图。
这一大刀阔斧的变动,让人既充满了期待,也还有着些许怀疑。
[晚秋]之前被韩日几位导演翻拍了三次,1972年斋藤耕一导演的[约束],1975年金绮泳的[肉体的约束],1982年的金洙容导演的翻拍,这几部作品也都分别成为了这几位导演电影生涯的代表作,正也无疑从侧面肯定了[晚秋]这个故事自身的成功。
但是在2010年,如何让更多的观众去接受这已布满灰尘的传奇,自然是最让导演金兑容头疼的事。
有明星,有美景,显然这些都是不够的。
更多的需要是一种故事本身的创新,新版保留了故事的基本框架和女主角的角色设定以外,在男主角身上的变动可谓下足了功夫。
玄彬出演的男主角勋的身份有之前的假钞制造犯变成了只为讨女人欢心的午夜牛郎,一个将感情与肉体作为买卖的花花公子。
而女主人公由汤唯饰演的安娜却是一个因感情受创而尘封自己感情与肉体多年的落寞女子。
本应是廉价无情的爱情买卖,却让两人意外地擦出了火花,成为了相互的归属。
这一翻天覆地的角色设定变化,无疑给新版的[晚秋]增加了许多新鲜活力,让观众能在两位主人公的爱情进退之间感受到一种真实的感情变化,但金兑容导演对于女主人公的家庭背景的变动却又有了画蛇添足之感。
原作,或者其他三版翻拍作品,女主人公出狱都只是一个人凄凉的去给无缘见最后一面的母亲上坟,那一副画面正如晚秋的景色般萧瑟。
但是新作则完全不一样,硬生生地给女主人公添加了一个热闹而又琐碎的大家族。
金兑容导演之前的作品[家族的诞生]是近些年来韩国电影中难得一见的家庭片,对于新时代韩国家庭关系的解构也获得了不少的肯定。
也许是不想在这样一部翻拍具有传奇气场的作品中过多失去个人风格的因素,导演金兑容就这样给女主人公创造了一个本应不存在的家庭。
家庭纠纷,葬礼仪式等场景也许能让观众看到些许金兑容所喜欢的李安,杨德昌等导演的影子,但这其实都不是[晚秋]这样一部电影所应该拥有的元素。
尤其是在母亲葬礼式后的男主人公与女主人公初恋因争风吃醋而大打出手,把本应该的凄凉气氛变成了一出闹剧。
在众人之外,汤唯一人的嘶喊与痛苦,似乎是很无助。
但是如果把这一场面只换作时汤唯一人在荒野扫墓的场面,不是可以更好的放大这一种仅属于晚秋时节的凄凉吗?
中国女子与韩国男子的爱情电影,之前已经有了好几部,张柏芝与崔岷植的[白兰],高圆圆与郑雨盛的[好雨时节]。
这样的跨国爱恋之中,语言的疏通自然成了最为关键的元素。
谈情说爱自然得用到语言,但[晚秋]的爱情是不需要过多的对白的。
之前几部的翻拍作品中的对白已经少到不能再少,有时只是男女主人公相互之间的一个眼神便够了。
新版[晚秋]由于有两国演员的出演,更是让人不得不对导演如何处理对白产生了些许期待。
汤唯是应该像张柏芝一样去学习韩语呢,还是像高圆圆一样用蹩脚的英语去表达爱意呢?
都不是,中文足以,而且只需要两个字,“好”与“坏”。
深夜在寂静的农贸市场,汤唯用中文给听不懂中文的玄彬讲诉自己的不幸遭遇,玄彬用仅知道的两个中文单字,“好”与“坏”来判断汤唯所经历过的种种是非。
爱情是“好”,还是“坏”,也许没有人可以做出某一方面肯定的判断。
但是就是通过这样看似不着调的对话,两颗心走到了一起,言语不能表达的,感情却做到了。
李晚熙导演可以算作韩国公路电影的始创佣者,在其的遗作[去森浦的路]中,两男一女的公路爱情故事就征服了许多观众。
但其实,在早于[去森浦的路]十多年拍摄的[晚秋]中,这样的公路爱情故事就已经有了雏形。
虽然与原作相比,金兑容对于这样边走边爱的故事有了较大的改动,但这些改动无疑成为了新版[晚秋]最大的两点。
无论是在66年版的[晚秋],还是在遗作[去森浦的路]中,李晚熙导演作品的男性总是含蓄的,甚至不敢去问讯女主人公的名字,总是在最后的生死别离中,才问出口。
对于新版[晚秋]来说,玄彬饰演的午夜牛郎似乎没有什么可以去含蓄,不好意思的。
但是在问询汤唯的姓名时,还是有些开不了口。
两人去希腊餐厅吃饭,玄彬故意地使坏,让两人假扮上已经结婚多年的夫妇,借餐厅服务员的之口,才得知了女主人公的真实姓名。
公路爱情电影其实已经有了不少经典范例,比如[爱在黎明破晓前]与[爱在日落黄昏时],两个人穿梭于城市之间,爱情也不经意间地产生于路途之上。
[晚秋]显然也是属于这个时间,地点限定的公路爱情电影套路之中,三天两夜与一个名叫西雅图的城市。
如果仅仅是模仿这些已有的经典,那只能让这一部爱情传奇顿然暗淡失色。
玄彬带着完成自己让女客户满足的心情引领着汤唯游览这一座他自己都不是很熟悉的城市时,误打误撞地来到了一座废弃的游乐场。
两个人各怀心思的成年人在这里玩起了那些属于孩子们的游戏,用不属于自己的语言,英语,即兴给远处的一对正要分手的异国情侣配上了一段旁白。
虽是给别人的对白,但其实这是整个片子之中,两人为数不多最为直接的相互交流。
童话般的戏中戏,电影与现实的再次美妙穿越,这一刻的[晚秋]不再仅仅是一部只是局限于翻拍原作的作品,有了自己独一无二的新生命,这样的场景也许会成为日后韩国爱情电影的经典场面之一。
伍迪艾伦的[开罗野玫瑰]中,穿越出大荧幕的男主人公和女主人公有着这样的对白,“我们将靠爱情过活(we’ll live on love)”,“这只是电影台词罢了”。
[晚秋]就是一部完全建立在爱情之上的电影,里面的对白也不仅仅只会是电影台词。
[晚秋]在韩国的上映档期一拖再拖,从前一年预定好的晚秋时节,推到了这一年的初春时刻。
但这并没有影响到韩国观众对于这样一部拥有着传奇光环作品的热情。
上映之前的压倒性预售份额,让不少韩国媒体惊呼玄彬的魅力。
可是玄彬效应的神话,在上映第一天就被打破了,首日票房成绩不敌另外一部此前宣传十分低调的[孩子们],此后的票房也没有达到预期的高潮。
这样的成绩,让媒体对于玄彬个人的票房号召力,极为失望,票房毒药的称呼取代了之前的玄彬效应。
但是无论韩国媒体还是观众看完[晚秋]之后,发现最大的惊喜并不是他们之前一直期待的花美男玄彬,而是在整个片中可谓不动声色的汤唯。
汤唯凭借成名作[色戒],这部近几年来韩国票房最高的华语之一,在韩国有着极高的知名度。
大多韩国观众也许对于汤唯的评价都是惊艳二字,可在[晚秋]这样一部没有激情戏份,没有太多浪漫对白的作品中,他们又发现了一个完全与之前印象不同的汤唯,一个褪去荣光,淡静入水的汤唯。
在[晚秋]中,汤唯可以说是“三无“演出,无化妆,无表情,无太多的对白。
但就是这样一种最为平静的出演却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惊艳效果。
无论是在爱情还是在家庭上都收到重创的女主人公对于这个世间似乎也没有了太多的希望,她想拥有自己的家庭,可她却发现回到家,她只是一个外人,她想变得光彩动人,但即使打扮得再为漂亮,也得在规定期限回到监狱之中。
前几版的[晚秋]都可以算作女人公的独角戏,女性的情绪带动着这部电影的发展。
新版[晚秋]虽然为了照顾玄彬这样一位本应该极具票房号召力的花美男,在男女主人公的戏份之上做了很大的平衡。
但即使是这样的情况下,汤唯还是把[晚秋]演绎成了一部属于自己的准独角戏。
一个人在车站售票窗口前的辗转反侧,一个人在汽车旅馆里的默默等待,一个人在母亲棺材前的独自哀思。
最后刑满出狱的汤唯,来到了预定的场所。
之前的几版都是女主人公在狂风肆掠之中一个人坐在公园长椅上的默默等待,画龙点睛的在晚秋景色之中收尾。
但是汤唯所饰演的女主人公虽然没有这样去做,但是一个人在咖啡馆里的默默等待,最后的喃喃自语,把这样一种属于晚秋的欲罢还休的萧瑟之意别样的展现于銀幕之上。
【寫於第三次觀看後。
原載於『看電影』2011年3月號】http://cinephilia.net/archives/10492
没错,这是部爱情片,但你要知道,不是所有导演都傻到通过战争讲战争,不是所有导演的目标都是“还原”。
我们无法通过事情本身来将它自身讲明白,而往往要借助外物,死盯着纸钞并不会让你更多的了解人民币,你懂得有节制地花钱的确是好事,但这与经济无关。
同样,通过仿照生活把故事拍得极具拟真性,我们什么都谈不明白。
开场后没多久,手表这一意象就被引入男女主角之间,随着情节开展,二人围着手表周转;显然手表代指时间。
直到男女主角在碰碰车场为一对分手的恋人配音时,主题的揭示达到高潮:恋人像走在向后传送的履带上,时间不断重置,最终两人走到一起,夜幕降临,二人翩翩起舞。
虽然比起影片主角,跳舞这对男女有些难看,我也不觉得二人可称得上舞姿优美,但这舞蹈揭示了主题——内在时间通过修复得以绵延。
对时间的认知基于我们内在对时间进行的划分:过去,现在,未来。
我们可以检查一下安娜的每个时间段:爱上A——嫁给B——生活压抑;嫁给B——生活压抑——A要与她私奔;生活压抑——A要与她私奔——被B打得昏死;A要与她私奔——被B打得昏死——进监狱。
实际上,在内在意识中,我们无法将过去、现在和未来是分割开,后者永远产生于前者并蕴含前者。
我们来检查一下安娜的时间流,它不是连续的、流动的,而是僵化的、断层的,爱着A的时候她绝不会想到嫁给B,嫁给起初很疼她的B绝不会想到由于B疑心重又使她生活压抑不堪。
即便爱着A的时候,她的时间也不是流动的,因为她爱他爱得“甚至可以为他去死”,这种爱情里是没有时间的。
这下我们就知道了,安娜的内在世界里时间是僵化的、断裂的,连她自己都充满痛楚地问“为什么会这样”。
如果一个人走路,他的每一个动作都产生于又包含着前一动作,并且预示着下一动作,如果一个人抬腿、迈步的时候突然绊倒一块石头上,他就会向前栽倒,而栽倒这一动作,并中断了走路这一行为的流畅性,它是机械的、僵化的,这是使柏格森发笑的原因,但疼不疼只有摔倒的人自己知道。
直到勋在安娜的世界里置了一块手表,安娜世界的时间才开始流动起来。
想与一个人发生联系,将他黏住毫无意义,这也是总有些人感叹“为什么对他那么好,却还是换不到他的拥抱”的原因;重要的是与他的内在世界发生联系。
我们看到在蹦蹦车场追逐时,安娜的面部表情还是僵硬的。
直到安娜倾诉自己的过去,勋才和安娜的过去有了接触,虽然两种陌生的语言远没达到交流效果,但在安娜一方,过去已经向勋开启了。
之前说到安娜的时间是僵化的、断裂的,她并没有现在与未来,只有过去的一团乱麻零散堆积在世界里。
所以,可以认为安娜的整个世界就是过去,而在这部电影中,我们可以将她的过去锁定于她的家族和她爱的王晶。
好了,这下能解释清,勋来参加安娜母亲的葬礼并与王晶打架后,表情一直僵滞的安娜何以大哭一场,随后又何以与勋建立了更深的情谊了,即便她俏皮地付给他十元钱。
其实这时候,安娜完全可以算作勋的情人了,她的内在世界里时间流已经被激活:一个蕴含着过去的现在。
我们再看勋。
其实勋的内在世界里时间也是僵化的,我们不知道他从何而来,将往何去,只知他是鸭。
所以,他在对辜负了安娜的王晶说“逢场作戏有什么不好”“我能让安娜笑,你能让她笑么?
”时是真诚的。
直到最后一次上车,二人的时间虽然已被激活,但尚未得以紧密连接并毫无阻碍的流动,因为它不指示未来。
两个人在车上假装初次见面,像正常人一样谈论以后的打算,安娜打算回中国,勋打算开餐馆,但实际上他们谁也没想过未来。
我们已经来到影片末尾。
富婆死后,勋被她老公栽以命案。
勋的世界的时间流突然被截住了。
当你截住当下,过去就会无限放大,过去的无限放大又会使我们加倍渴望未来。
因为对过去的意向仿佛使我们获得过去曾有的知觉,当这种知觉无限扩大,身处当下的我们会对此采取行动,即意向未来,用现象学的说法,过去、现在、未来是有同一性的。
最后长达两分多钟的热吻并不是为了夺取观众眼球,而是告诉我们,勋对未来有了渴望,即与安娜一起生活下去。
直到这时,他和安娜的时间才流畅起来,达到绵延状态,他们从过去来到现在,在现在约定未来相会。
影片结尾是一个近于枯燥的长镜头:安娜坐在那等人。
导演安排等人等到这种时间长度,所等的人最终通常会出现。
但几分钟过去,安娜只对空气说了一句好久不见,不免让人失望,似乎多余。
然而,正是这段戏才表明电影的最终完成。
我们可以注意到,等待的时候,安娜并非木偶一样呆滞不动,而是随时留心周围的情况,一旦听见脚步声、开门声就会迅速望去。
由于此时的安娜已完成了内在世界的时间修复,她所处的当下并不是僵化的干枯时间段,而是流动的丰盈的:过去有人要她等待,她正在等待他的到来,与她开启一个新的未来。
也正由于内在时间的恢复完成,她才会感到“split a long time”。
如果没有汤唯,这部全片笼罩着阴雨与雾气的影片,实在不推荐观看,太过压抑和绝望。
只能说,导演选对了演员,《晚秋》之后,韩剧出身的玄彬令人刮目相看,而安娜的角色,除了汤唯实在找不出第二个合适的人选。
很难说,是《色戒》成就了汤唯,还是汤唯成就了《色•戒》,张爱玲的小说,李安的执导,都让这部电影有了太多成功的资本。
但是那一年,看过电影的人都记住了王佳芝,更记住了汤唯。
不只是大段被删减的激情戏,还有她那张倔强隐忍的脸。
这些年来,大银幕上出现的美女成批算,如浮云一般掠过,很快又都消失了。
观众看了场或喜或悲的热闹后,什么也没有留在心里,甚至不记得是谁演的。
但是,只要想起《色•戒》,就会想起汤唯,想起她演的那个在历史和爱欲里浮沉的女子。
是原著中的角色太好,可叹的命运令人倍感唏嘘。
但同时,你看着汤唯演戏中戏,从女学生到女间谍,讲粤语和上海话,再到与易先生的赤膊上阵。
你会出戏,你会想这个演员真不简单,个人魅力已经完全融入了角色之中。
这种出戏不仅不会影响观影,只会让你更投入,同理心更强,就会更牵挂“她”的命运。
据说当初李安选角的时候,不乏已成名的众女星,但面对脱衣试镜的要求,纷纷花容失色、夺门而逃。
汤唯那天感着冒,一副衰样子,恰好正中了角色的需要,而当她想都没想,直接褪去衣衫面对摄像机时,导演就定了她演王佳芝。
可能她没有声名所累,28岁的年纪对女演员来讲,确实值得“最后一搏”,但仍不得不说,为了演李安的《色•戒》,她真是豁出去了。
《晚秋》国内上映得晚,《色•戒》之后,汤唯出演了《月满轩尼诗》和《武侠》,还有那部灾难性的《急速天使》。
观众被彻底雷倒的同时,汤唯已凭《晚秋》在韩国捧起了演技大奖。
只能说演累了压抑的角色,偶尔调整下情绪还是可以的,但真的别再有第二次了,你不是那些影视歌样样不落、又样样不精的小明星,你是汤唯,曾演过王佳芝的汤唯,起点太高,真的不能下来,这是招牌问题。
你什么时候看张曼玉后期再演过嘻哈闹剧?
还好,你带着《晚秋》而来,让我们看到那个让人心疼的女演员又回来了。
而且这一次,没有人会怀疑,是你成就了这部电影。
怎样形容你的气质呢?
就像安妮宝贝的书里常说--“天真阴沉”,你的嘴角体现着隐忍,而眼睛里却透露着渴望。
安娜是个克制的女人,就算被情人所伤,再次相逢时,满腔的怨恨也压在心底,只是淡淡有礼的打着招呼。
七年的牢狱,偶尔的放风,作为女人你渴望爱、渴望美丽,你换衫化妆,艳丽的口红映在橱窗上,眼神却是那么沧桑和落寞。
勋的出现,给了你宣泄的机会。
一场旅程,两个身处麻烦中的人,在绝望中温暖了彼此,所以你主动拥抱了他,一个陪伴你的陌生人。
但你仍旧克制自己的感情,努力不去看窗外告别的他,但当这个男人真的走了,你瘫软在座位上。
就凭这个动作,汤唯就该拿影后,不管是哪里的奖项。
这个表演的力道最难拿捏,一个隐忍克制的人,内心却有汹涌的潮动。
容易用力过猛,也容易让观众看不出来,而汤唯之所以能演好,除了演技,很大程度上,在于她的本色。
就像葛优演的大多数角色,整体性格上都是他的本色,汤唯也可以称得上是另一种的“本色演员”。
她的表演自成一派,观众总是能把她和电影中的人物融为一体的去看,而前提是,这个角色本身,就有汤唯身上的气质—天真阴沉、隐忍克制。
比如王佳芝,比如《晚秋》里的安娜。
虽说演员都害怕被定型,但是对于汤唯,想要保证作品的品质,不能不对剧本和人物严格筛选。
如果能把所有角色都演成“汤唯”,未尝不是一种更大的成功。
就像罗伯特•德尼罗代表了方法派,在当下的影坛,有一种别人无法取代的表演风格和气质,可以叫做“汤唯”。
节奏慢得可以。。。。我是怎么坚持下来的
如果晚秋这种故作深沉的装X烂片都能被叫做文艺大片的话,就等于你承认了凤姐和范爷其实是一个level的,这导演你是有多爱装X啊。
睡到一片我独醒
本来以为就是普通的文艺片 看完才发现完全看不懂。
对于露水情缘始终抱有怀疑的态度。
四不像有木有,好了,咕咕
凑合 拍的是感觉
斗胆给出两星。本该是很奇绝的剧设:女犯人和男妓的异国恋,理应是轰轰烈烈的爱情,却成了平淡如水的故事,这倒也算了,平凡之处见真情的故事也能打动人心,可电影的叙事也很不自然,两位演员操起第二语言之后,表演功力也大打折扣,以至于两人的爱情苍白无力,观众也毫无代入感,生生毁了一个故事。
看不下去
你用我读不懂的表情向我倾吐听不懂的言语,明知道那不是简单的“好”与“坏”能够评论的。可是你的忧伤或幸福,不用说也明白,因为你我的心正以同样的频率悸动着。
韩式特色的水片儿,这三星就都给玄彬和汤唯吧,这两个人实在很有FEEL
汤的表演没有层次可言,远不及男主角入戏。剧本儿戏,穿插老外配音那段原本是佳章,但一直磨到现代舞便也成了老鼠屎。全片假装克制,其实各种虚假做作,偶尔“好”和“坏”等之类的小聪明,都耍到出丑才罢休。失望。
【转】弑夫女汤唯和男妓玄彬在一起三天三夜但什么都没干····
悲剧
伪文艺青年就是,你给他一坨屎,看九十分钟,他也能写出一篇五千字的旁征博引情怀悲切的观后感来。“很文艺”这三个字,真算得上影评里的傻逼之最。
还行
自由或束缚的等待总让人心焦。
汤唯表演很值得称道
汤唯其实就是玩玩面瘫,不过这部戏让我知道一种叫鸭子船的东西,有几幕拍的挺有创意的。整个西雅图与本片的调调基本融合,有点小浪漫。适合年轻纠结男女观看。虽然节奏慢到死,不过还是比很多国产烂片好看。
整部电影看下来让我想到词“阴霾”这个词,色调也是秋天般萧索的。后面的那个吻戏,断断续续的大概有3分钟吧,我从一开始看得泰然自若到之后的不忍直视,再然后就是忍不住快进了。。看了一些影评,关于勋到底是死了还是被抓进监狱都是众说纷纭,还有结尾的所谓“开放式结局”也看得我一头雾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