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电影之前并没有看简介,从海报上感觉应该是比较血腥的,所以开始兴趣并不大。
可是电影一开演,几个高科技的场景马上抓住了我的眼球!
最后电影结束的时候所有的人都是带着笑容离开影院的。
真是一部看了以后让人心情愉悦的片子!
说来也巧,吴宇森去好莱坞发展以后拍的很多片子我都看过,而且很多是在影院看的,比如《变脸》、《谍中谍2》、《风语者》,虽然演员都换了金发碧眼的好莱坞演员,但是熟悉吴和香港警匪片的国人还是可以在他的影片里面发现许多他的电影特有的元素,比如两个人拿着手枪近距离互相对指,还有大量的慢镜头等。
另外觉得在电影在该荡气回肠的时候总是欠些火候,暴露了一丝小家子气。
如果再渲染的浓重一些,给人更大的心理落差,这样强烈的对比将会给人以更大的回味。
期待老吴越走越好!
期待他给我们带来更多好的电影!
看过吴宇森的剑雨、英雄本色、纵横四海、赤壁......看过诺兰的记忆碎片、蝙蝠侠、星际穿越、信条......今天又补了吴宇森的“记忆裂痕(2004)”同样是“记忆”系列的电影吴先生拍出来真的力度不够,水土不服选材是可以勉强拿四星的布景和演技却只能给两星故事的内核更是差得没边科幻故事的内核绝不能单单是拯救世界的个人英雄主义能刻画的情绪有太多太多了:对未知的恐惧 与生俱来的探索欲未来与现在的矛盾 拯救与遗弃理想和现实 人性如何能敌浩瀚宇宙漫长无尽的孤独感 猜想被验证的满足感 人类不可避免走向太空就像原始对鱼走向陆地这是演化的一部分这也是写在基因里的宿命真的不得不说诺兰依旧是我心里商业化导演NO.1
理论上来说,由于是我喜爱的菲利普·迪克的原作小说改编而成,本片理应是一部相当cult的小众科幻电影;但是由于导演是华人电影界的翘楚吴宇森,本片最终成为了一部充满好莱坞大众文化情怀的英雄动作片。
这当然是无可厚非的事,因为商业电影原本就应该是反映大众文化的民主艺术。
故事中主要的科幻元素有两个核心点,即:1)人工消除人类某部分记忆的技术;和2)可以预测未来事件的预言机器。
这本是极为普通的科幻元素,但本片剧情的张力在于,作者假定,如果你1)被抹消了记忆;2)但是在被抹消记忆之前你预见到了这个事情——那将会发生什么?
你如何通过逻辑推理让未来失去记忆的自己找到全部的真相?
虽然巧妙地回避了时空理论中著名的『外祖父悖论』,但本片精彩连环的推理设置还是让人拍案叫绝——当然,这是原作菲利普·迪克的功劳,而不是吴宇森。
在终局的前奏,画面上出现了熟悉的白鸽意像画面——这当然是那个我们熟悉的吴宇森,但这部电影似乎在中国并没有太多人关注。
此外,这部片也说明了一个道理:从天而降的巨额支票,往往背后不会有什么好事。
---http://www.leeforce.com
首先囧吴就压根不会塑造女性角色,也不知道一对异性恋之间应该怎么个谈情说爱法。
主要还是想玩双雄什么的,你看双枪对峙这个画面在这个片子里就出现了两次,到底是有多憋不住。
但问题是当年的主流老美(现在大家都是精神基佬,这又不一样了)未必吃你相爱相杀那套,所以别别扭扭的给女主角增加戏份,又搞得非常去性别化。
除去有个亲密女友的设定之外,你简直看不到这个角色一点女性的地方。
本身记忆消除作为本片的两大噱头之一,我记不住你你却深爱我,还是挺有些搞头的,拿个三松的便携DVD就解决掉,喷了。
更喷的是后面,全片寥寥可数的一点感情戏,女主角正跟男主角深情告白,“我们之间曾经的甜蜜金不换”,这个大本就居然在没心没肺的思考自己那20件物品到底怎么个用法。
我是女的我这一巴掌抽过去扇你了。
不是说你不能推进剧情,也不是说每个片子里必须都得腻腻歪歪谈一会儿情,但是你懂不懂中文,知不知道什么叫timing啊。
最后的HE更是乐得我不行,强行致敬纵横四海算是几个意思?
然后说这本子本身是有多不适合囧吴。
不是说他水平不行,但他真的只适合纯枪战,乒乒乓,乓乓乓,放放烟花,兄弟情,惺惺相惜,凹造型。
等等等等。
而这种需要用点脑子和想传达些想法的本子,他发挥的空间就太小了。
以至于根本没必要的冗长道路追逐和迷之动作戏都要做足半部电影。
感觉他前半部欲火焚身,心里想的都是我他妈什么时候能拍到开始干,我就要不顾一切放手干个痛快。
本来挺深刻的主题,关于掌握未来是福是祸,进而你也可以延展到某些看似光明救赎的科技究竟是福是祸,给一些擅长科幻题材的大拿拍,保证内涵炸裂,换吴老师就拍成大本蹦豆一样的念出6分现代文阅读标准答案:预知未来如同瘟疫一般感染我们让我们失去了控制自己人生的能力云云。
但说到这个标准答案也是根本没讲清楚。
从剧情的角度,“预知未来”这一行为本身就是瘟神终究要导致末日。
男主角也是表示我首要目标得去毁了机器,但到了现场又要先把本身被自己埋了bug的机器先修好,看两眼再毁掉,这就横生了不少枝节。
有人要说,你个傻逼,不这样电影能拍这么长?
是你是要凑时间你要制造戏剧冲突,但你总得给凑时间一个合理的解释吧。
你要不然也该先强调一下,知悉未来这件事,对主角是如何如同甜蜜的死亡一般致命而又诱惑呀。
说到底片子对宿命论的渲染就不足,男主角本来也是用到一些生活道具和自己的聪明才智轻松改写未来了,为什么就那么看重自己的最后一刻,以至于非要修好机器再看一遍?
而反派也是非常耿直,非得觉得我只能把你丢到未来预测到你死掉的那个场景里,不然你死不了。
我又傻逼了,坏人不蠢最后能HE?
但其实我更希望坏人他死于话多而不是耿直,毕竟这样反倒给坏人平添了一些可爱特质。
其实是看了一位台湾老师的科幻概论公开课才想到找这部口碑并不那么好的电影来看的。
看似美好的想法,其实背后往往隐藏很多问题,甚至其中一个看似无关轻重的小问题爆发,就会带来大麻烦,很多科幻作品以此为基点展开。
倒是让我想到了跟这部片有点撞梗的刘慈欣老师的硬派SF《镜子》。
挺有趣的是,刘老师的硬派SF经常是这种思路:1.一个美丽新世界式的理念产生了2.这个理念有诸多问题,有些甚至是残酷的——到这里为止还很寻常,但是接下来——3.尽管有如此诸多残酷的问题伴随着这种理念的产生,然而利大于弊(或者在某时点利大于弊),最终的结果往往采用。
不知道是片子问题还是我的问题,这电影看来就很尴尬,一边看就有很多槽点想吐槽。
总体介于勉强能看,又觉得问题很多的之间。
一是剧情,这种应该是逻辑严密的片子,但看着总觉得很小儿科,就感觉大家都很配合剧情,也全都能跟上主角的思路,你懂我懂大家都懂,还有很多小细节,比如说那门禁卡,就好像一把钥匙,都知道你有钥匙了,自己的锁还防不了这一把钥匙?
那个技术了门禁卡还不能失效?
就算不能我还不能换一把锁吗?
那邮票是用什么刷的,能藏出那么多内容,用显微镜看那么多字都能看得清,这印刷技术有点牛啊,显微镜的用法也很想当然,一个纯纯的外行,根本没去查一下应该怎么用。
还有就去破坏机器时,明明危机重重,深入重地,进去了你不抓紧破坏,还花那么多时间去修好那机器做什么?
非要看一下,又没看到个什么东西。
再说打戏,可能也算通病了,但现在却觉得异常的傻逼,那么多个车都追到摩托车屁股上了,相隔就两三米,楞是追了几十条街还被跑了,,,操,比看猴戏还傻逼,枪从来不会在正确的时机用。
你就不能正常点,稍微隔远点吗,虽然这是现在好多追逐戏的通病了,但现在特别看不下去...还有就是对枪,为什么总有对枪这种戏,就感觉特别傻逼,那么紧张的时候,两个人都能收住自己的心神,然后和对方逼逼半天?
这种时候不应该是担心对方先动手,而自己提前动手吗,这不应该是一个比谁快的时候吗?
谁还在那逼逼啊,全都是脑残吗?
全然是置自己安全不顾的傻逼行为,但偏偏还对好几次枪,不喜欢
生命中一些美好的事情,本来就是一些美好的错误。
如果你给某人看他们的未来,他们就没有未来了。
夺去了未来的神秘性,就等于夺去了希望。
想了又想,决定放在一起聊一聊,干脆你就当我是凑字好了,但是突然觉得虽然看起来不是有很多共同点的影片,但其实有一个词一直贯穿始终,那就是记忆memory,最近分别看了两部有关记忆的电影,一部是《记忆裂痕》,另一部是《记忆碎片》,而我还想把另一部电影放在一起来比较,那就是《逃离克隆岛》。
前两部作比较似乎还有情可原,为什么要把《逃离克隆岛》也放在一起来说呢,我想是因为记忆。
《记忆裂痕》是一部老片子了,本.阿弗莱克担纲主演,女主角是《杀死比尔》中的美女乌玛,和诸如《盗梦空间》这样的片子来比,这部十年前的片子的制作还是稍显粗糙。
能够看出很多设计的痕迹,但是基本上整部影片还是能看明白的。
大意是工程师詹宁斯(本•阿弗莱克 Ben Affleck饰)是个高科技天才。
他屡屡受聘于各种项目研究,获得丰厚酬劳,但为了高度保密,条件是完工后他必须被删掉大脑中的短期记忆。
有一次詹宁斯的任务报酬达到了天价,而他必须花费长达几年的时间投身于这个新产品研发。
但当产品完工后,令人意外的事情发生了。
詹宁斯竟然没有得到承诺的报酬,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信封,里面装着一封他自愿放弃酬劳的声明。
詹宁斯大为惊讶,当他要查个水落石出时,却发觉麻烦惹得越来越大了。
联邦调查局和公司的老板都对他穷追不舍,要把他置于死地。
这一系列神秘的事件,更让詹宁斯相信,背后肯定有着不为人知的真相。
果然,一场周密的阴谋随着他的追查渐渐浮出水面。
这部片子看下来,还是颇有些喜剧和调侃意味的,和《记忆碎片》不同,《记忆裂痕》其实是人为了自己的利益主动选择放弃某段记忆,但是在这段他放弃的记忆中却藏着一个惊天阴谋,他研究的是可预见未来的时光机器,他在抹去的记忆里已经看到了自己的未来,所以他才会做出种种奇怪的举动。
应该说这部影片中所叙述的是最牵强的,如果真能如影片所述,看到未来,那么通过记忆篡改未来几乎可以视为奇谈,抛开影片的喜剧效果不谈,这部影片最能给人们留下警醒的应该是那惊鸿一瞥的结尾设想,人们为了避免未来的战争而提前发动了战争,因为害怕世界末日却做出种种加速世界末日到来的举动,最后其实一言以蔽之,谁都不是上帝。
《记忆碎片》完全没看懂,只记住一句,人们因记忆而证明自己的存在。
而且网上也有分析的很精辟的影评,所以我这里就不再赘述,唯一有点疑惑的是,影院里大家都是因为没看懂而使劲鼓掌么?
《逃离克隆岛》片子本身没有什么太多新意,甚至很多地方还很难自圆其说。
比如最后追杀克隆人的特工突然转戈去帮助克隆人,其实转得就很生硬。
但是这部影片的重点在于勇敢地提出来一个至今在科学界和伦理学界都没有答案的问题,那就是克隆人到底算不算人?
在《黑客帝国》里我们也见过这样的很多在营养液里的克隆人,但是那些其实都是虚拟环境里的胚胎,就如同营养液里的蔬菜。
但是到了《逃离克隆岛》这里,真切地成为了一个问题。
如果克隆人被当成蔬菜培养,那么器官不会生长,他们必须要有记忆;所以梅里克煞费苦心——给克隆人编写程序,制造记忆——然而这样,原型的记忆会受到刺激复苏,这就很好地揭示了为什么林肯6E生来就会开车,并且说出不属于他的记忆里的词汇。
总会有一些产品表露出对外面世界和自身的质疑。
林肯6E的问题,每一个都让梅里克害怕。
然而,在他嘶吼出“两年后我可以解决那些患有白血病的人的痛苦,除了我,谁敢做出这样的保证?
”特工语带戏谑地说“——只有你和上帝——你是想听到我说这个答案吧。
”这样的回答也让我们想起在弗兰克斯坦中的那个呐喊,他疯了,他居然想超越上帝。
综上所述,其实把这三部影片放到一起的理由就是记忆,不管怎样,人不能超越上帝,其次,人类因记忆而与别不同,也许,这就是我想要说的。
即使如擎天柱一般威猛的变形金刚也会说:让我们把这珍贵的记忆流传下去,生生不息。
唯有记忆证明你真的存在,唯有希望支持你走向不可知的未来。
虽然豆瓣有褒有贬,不过个人蛮喜欢这部影片。
在最初的时候真的看不懂,不过慢慢地情节发展就条理很清晰了,整部影片的确是前半部分比后半部分更为精彩。
尤其是前期公路追逐的那段,让我想起了速度与激情,男主角飙摩托车很帅。
不过因为毕竟是很久前的电影了,特效等等有点low的。
并且整部影片男主人公主角光环十足,各种不合理,非常有英雄主义倾向。
影片中穿插的一些中国元素,有些观众们会觉得不伦不类,但我觉得很有意思,中国文化的一些优秀部分在世界上的确越来越为人们所熟知。
作为吴宇森导演03年的作品,已经是他非常成熟的时期的成功之作。
具有着他一贯的极具诗意化和浪漫主义情怀的“暴力美学”风格,整部作品体现着他近似现实主义的幻想。
观影之后非常想知道未来的自己是什么样,但又不恐惧知道未来的自己会怎么样。
对于未来,还是有很美好的幻想和愿望,所以不愿被命中注定,就像影片中说的那样If you show someone their future,they have no future,if you take away the mystery,you take away hope.如果你给某人看他们的未来,他们就没有未来了。
夺去了未来的神秘性,就等于夺去了希望。
所以我们的未来不会被预见,而是等着我们去创造。
看完电影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If you show someone their future,they have no future,if you take away the mystery,you take away hope."如果你将未来揭露,那将没有未来可言,如果你将未知的黑夜拨散,那你也带走了希望的黎明。
电影中詹宁斯告诉了我们这句话,却也用故事告诉了我们,当你能预见未来的那一刻起,未来已经被改变,当你能一再预见未来的那一刻起,未来已不再未来,未来已成为当下。
真正的未来,依旧未来。
————另一个特别喜欢的台词是,女主说,"最快乐的事通常都是错误的。
"是啊,很多事都是错误的,但错误本身并不影响快乐不是吗?
珍惜当下,反而可能是这部片子最想传递的东西吧。
总之,对女主确实喜欢不起来,整体拍摄有点粗糙,有些地方也很出戏。
但细细品味,还是蛮有味道。
IMDB对类似此类片的评分都偏低,类似的如碟中谍系列而某些带有文艺气质的电影才会相对高评(除了点评人数偏低的作弊评分),这种结果用作观影参考会让人同样贫血,净得文艺会让人不食人间烟火荡入飘渺我选择电影的标准比较简单,由不会太笨的幕前幕后来作有诚意的制作就可以了所以,本片还是值得看的
好萊塢懸疑劇本和特效, 加上吳宇森的固有的英雄, 狹義, 槍戰飆車動作戲, 看起來很過癮. 中西合璧的痕跡還是很明顯的, 雖然主角身上帶有明顯的港式江湖氣質, 不是很適合好萊塢, 白鴿那段又忍不住讓人生起惡搞之心. 情節中等, 人物刻畫還不夠立體, 本阿弗萊德很僵硬, 烏瑪瑟曼也沒發揮出來這點比較失敗.
男主有这个能力,还要大企业雇佣后在清除记忆……这从根本上就很扯,不过里面物品带出未来的悬疑节奏还不错
情节很不错,只是有好些小点不合常理啊。。这电影是要告诉我们命运是可以改变的么?
"If you show someone their future,they have no future,if you take away the mystery,you take away hope. "
空有悬念设置,没有完美解答,只剩枪战动作,梆梆绑。
把“记忆删除”和“预见未来”题材合一块做了部二三流水准的科幻娱乐片,或许主创本就没啥志向,拜托,原著可是菲利普迪克的作品,给点深度行吗?找吴宇森这飞鸽专业户拍真的合适吗?直接把老吴在好莱坞的职业生涯都给断送了...选角也很有问题,本阿弗莱克和乌玛瑟曼的表演完全不堪入目,又呆又丑。
菲利普迪克的小说那几年是改编热门,然而一部能打的都没有,特别是这部记忆裂痕,硬生生把科幻伦理题材拍成了动作悬疑。再加上莫名其妙的配乐、莫名其妙的慢镜头和更加莫名其妙的白鸽,吴宇森被好莱坞扫地出门真心不冤。讲道理,让男主本阿弗莱克自编自导自演都比现在这部电影强。
电影的真实性在于用繁文缛节的细部来铸造一个梦的世界,而非仅仅在于对主角主线的刻画。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拍不出好的科幻片。吴同学也一样。
7.5.在科幻动作片里还算可以,在吴宇森作品中很一般。大本这时候还没有面瘫。乌玛瑟曼则纯粹是花瓶,没用好。艾伦艾克哈特的反派很脸谱。保罗吉亚玛提很酱油,中途掉线。高概念玩得还是挺有悬念的,给未来自己寄二十件物品逃生是个不错的点子。动作戏依旧是熟悉的风格,除了常规的枪战爆破之外,中间有一段超长追车戏码非常火爆精彩。可惜没能复制《变脸》的水准。
吴宇森的好莱坞之作,比不过以前,但场面还是好看!
这片比较扯打分不可当真了 就这片 也有一帮打4星甚至5星的排前面
商业电影来说算不错的,起码除了鸡生蛋蛋生鸡的问题之外找不到比较致命的叙事漏洞,还算说得过去,不过这个吴宇森也太搞了吧,这样都能把鸽子加进去,这算是对自己的致敬么?
有点虎头蛇尾,前半部分设置的悬念相当精彩,可惜后半部沦为缺乏智商的烂俗动作片了,乌玛·瑟曼纯粹在片中充当了一个高龄花瓶。另外,本·阿弗莱克练得那是五郎八卦棍吗?
磨磨唧唧的伪科幻 还是动作片包裹下的
关于寄20个物件以帮助自己逃离危险的情节,确实很bug,但是可以解决,不知道迪克的原著是怎么处理的。鸡鸭马提那么棒的角色没有充分利用啊。乌玛·瑟曼被拍的好难看,果然昆汀才是真爱
吴宇森导演,极差无比。
商业片,某种程度上是记忆碎片加预见未来。却达不到记忆碎片的高度。
怎么说,我觉得这部是个动作片,英文名也叫PAYCHECK,翻译成记忆裂痕还真是一点都不靠谱,因为他并不是根据自己仅有的记忆去推理,而是看到未来的自己把以后的路给铺好的,更多的发挥的只是临场反应能力。真正记忆的还是那部记忆碎片才是经典。只能说被中文名给误导。
本作后吴宇森的第一段好莱坞之旅宣告完结。改编自菲利普迪克的同名小说,实质上是用记忆消除为设定来拍另类的时空穿越,在成功制作出能看见未来的机器后,即将失忆的我给未来失忆后的我留下20件物品以破局,不就相当于未来的我穿越到过去吗?而反派暗中阻挠则使得这20件物品只能是看上去毫不起眼的零碎,如何巧妙运用这些零碎则又有些推理解密游戏的趣味。再套上什么财阀阴谋,政府干预的老一套,又可以凑个政治惊悚题材。尽管设定尚算合格,但吴宇森处理起来其实没什么重点,本阿弗莱克更多是遇到突发状况才用物品凑出解法并无什么抽丝剥茧的推理,动作戏还是老把戏,阿弗莱克耍五郎八卦棍属实给我整笑了,像地铁轨道里正反派持枪对峙之类的动作戏属于生搬硬凑,和电影基调并不贴合。花瓶角色非乌玛瑟曼不可吗?同年里她已经去演《杀死比尔》了呢。
蝙蝠侠大战双面人,最后一场大火明显要把半边脸烧烂。总体来说,虎头蛇尾。故事完整,前期有悬念,结尾很圆满,就是后半段忽然转成俗套的拯救世界的动作片,让观感差了很多。吴宇森的科幻设定永远没有科幻感,变脸也好,精准清除记忆也好,看着都更像是一种魔法,很让人出戏。虽然前半段悬念感很足,但都是挖坑认真,填坑随意。比如为什么放弃巨额财产,是为了让主角注意到其他小物件;主角为什么经历这些,居然是为了拯救世界……剧情漏洞也是数不胜数。首先,为什么主角要失忆后给自己留下那么多线索?是为了摧毁机器。那你失忆前摧毁不就行了?潜入公司以后又为什么要修机器,直接摧毁不行?最后为什么男主知道自己会死,不跟着女主逃跑,反而要故意送死?为了不改变时间线?可你一开始不就是因为未来很糟糕,才毁了机器改变了历史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