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捍卫者》是国内拍得不错的关于二战的电影。
身居海外的我看了太多关于欧洲战场的电影。
几乎都是熟悉的叙述方式“从一个无比温馨的家庭开始,伴随着战争的开始一步步走向逃亡,流离失所,成千上万的家庭在战争的阴影下慢慢破碎。
当战争结束,浴火重生的人们慢慢重拾家园”也许事不关自己的民族,我总能以旁观者的角度冷静的去欣赏这些电影,反思战争也好,纪念英雄也罢。
我虽然有时被剧情感动的泪流满面但内心深处不会过于伤痛!
但《捍卫者》是事关自己民族的血泪史,而且还是真人真事改编的电影,我有好几次都强忍着心梗继续观看,因为结局已经被写进历史课了。
而电影就是血淋淋的给你展示历史上的文字记录!
而被爽剧惯坏的我总希望能来个超级英雄从天而降来打退这些入侵者。
但事实就是这些英雄前仆后继也换不来胜利😭青山处处埋忠骨!
感谢导演下凡在这浮躁的社会还能用心的去讲述快被遗忘的历史!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沉默是金(来自豆瓣)来源: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8833648/想要去看电影《捍卫者》完全是出于一种好奇,知乎里有评论称这是近年来国产抗战电影的逆流。
自然是因为它的题材。
它讲述的是淞沪会战之前的宝山之战,毕业于黄埔军校的国民党少将姚之青带领部下誓死抵抗无论是人数还是装备都几倍于己方的日本军队,最终寡不敌众,战死沙场。
逆流之一在于它讲的是国民党军队的抗战,而且没有共产党的人物在内,除了片尾出现伟大的毛主席对姚之青的赞赏之外。
出于对已有政权的巩固和意识形态的维护,我们无论在荧屏上还是在荧幕上都很难见到国民党军队的身影,如果出现,要么是和共产党共同抗日,要么是与共产党为敌。
也就是说,要么敌要么友,但绝不能做主角。
而这部电影中不仅是做了主角,而且还颇有赞赏的意味。
这自然是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背离,也难免院线场次少的可怜。
这是其一。
第二,是对人性的还原。
自从解放以来,主流文化便刻意升华军人的形象,甚至产生一套滑稽的模式。
现在大行其道的抗战神剧里的套路,比如手撕鬼子,手榴弹炸飞机,裤裆藏雷,会拐弯的子弹等等,其实也是这种模式的延续。
最近又出了包子雷,由此可见我们的想象力之奇特了。
在这种夸张的模式之下,对应的是对人性的过分的升华,无论什么时候,我们总是看到主人公视死如归慷慨激昂的样子。
戏里说都有一颗红亮的心,我看其实是都有一颗钢铁的心。
但在这部影片里,我们能看到有被炮弹吓得尿裤子的士兵,怀里揣着护身符的小兵,以及老想着去调戏女医生的连长。
这种还原其实已经在个别电视剧里有所体现,电影上我看还是第一次。
我们之前的模式讲求的是正面人物要伟光正,相应的反面人物就该是猥琐邪恶又卑贱。
如果是因为主流文化的影响而有意“丑化”的话,这反而有了负负得正的效果。
就像wg期间的《金光大道》,站在现在的立场来看,里面那几个地主和有些小资产阶级思想残余的农民倒闪烁出人性的光芒来。
这部电影能做到这两个突破,自然是国产抗战电影的进步。
然而硬伤也很明显。
摄影实在差劲,镜头晃来晃去,没有中心,连简简单单的正反打都不自然。
开头是一段街垒战,镜头跟在士兵身后,给人带来一种压迫感。
后来开始阵地战和白刃战,镜头反而乱的不可开交,不仅人的动作看不清,就连整个部队的行军也看不清。
如果说是为了增加一点紧张感的话,那也未免太过了。
剪辑也很莫名其妙。
本来镜头就没怎么做好,剪辑师难道也自暴自弃了?
有那么几段镜头实在匪夷所思。
比如女医生擦身,和故事主线并无关系,只是展示了女主角优美的身体线条和白皙的肤色而已。
所以我只好理解成女主角已经预感到她会战死沙场,所以决定“整装待发”。
陈继光和葛若男其实也是很有价值的人物,值得去打磨一下。
性格丰富不了就做个简简单单的扁型人物也好,突变可实在接受不了。
相比而言,倒是揣着护身符的警卫员个性蛮丰富。
最严重的硬伤和国产片如出一辙,就是技术细节太不用心。
人被炸弹炸起来之后竟然在空中完好无损的翻下来,观众当然知道那不过是假人,但假到这个程度可有点过分了。
另外,道具组也太拘谨于血浆包了。
不必说如昆汀一样大洒特洒,至少也得让脸上蹭的像一点啊。
吐槽这么多,自然也是因为有所期待。
该片给我的亮点有,一,战士们的家乡话说的很亲切,日本军官也说起标准的日语来(我看了演员表,的确都是日本人,可谓非常有国际精神了)。
至于刘连长的《天涯歌女》嘛……不做评价。
二,主演表演自然,很沉稳。
不知道是不是也借鉴了原型人物的性格,或者也像梁家辉一样写过人物小传?
看他正值壮年,倘若以后能一直坚持,必有可为。
不过。
这里的演员我一个都不认识……三,战前动员很感人。
我也看过不少抗战片,里面都有过战前动员的场景,最夸张的竟然是讲起mks主义来,往往流于假大空,令人作呕,既不亲切也不热血。
姚子青的动员则很有效果,因为他说的不再是一个宏大而空泛的概念,而是因势利导说,我们的身后,就是你的浙江,你的四川,你的湖南,你的广东!
这大概也是为了避开主流意识形态的审查吧,又是一种负负得正的效果。
我给他打四颗星。
它在同类型的影片中已经有了可贵的进步,但距离一流仍然相去甚远,无论是技术层面还是非技术层面。
希望后来能有更好的类型作品面世,早日扫清抗战神剧的余毒。
希望我在我有生之年能看到这一天。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彬彬(来自豆瓣)来源:https://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uri=/review/8836207/姚子清牺牲后被国民政府授予陆军少将军衔。
这是正史,国军将士与日军血战到底牺牲之惨烈,伤亡之慎重,用三十余万将士的伤亡粉碎了日军三个月亡华之说,给日军造成四万人的伤亡,是何等的可歌可泣,是何等的令我们敬畏尊崇,然而影院排片与小鲜肉的影片相比唉,戏子价值远高于民族英雄价值。
剧中对于儿女感情没有过分的渲染,表达。
一不好的就是犯了与喋血孤城同样的错误,就是格局有些小,只有旅部,而没有去显示淞沪战区警备司令部与南京军委会。
二就是剧中始终没有国民政府国旗和国民革命军军旗,很遗憾,这也许和…………。
战斗场面还行,导演应该刻意没有把血腥支离破碎的画面展示给观众。
又在残酷的战争中又加些男人好色的戏份,恩不错。
还有剧中也突出国军该打则打,该流泪就流泪,该拼就拼,方显男儿本色。
600名战士他们是为民族而战,为国家而战,为兄弟姐妹而战。
然而影片中突出表达的这种精神在现在过度娱乐中已经埋没了?
是不是已经烟消云散了?!
《捍卫者》姚子青--将军孤冢无人问,戏子家事天下知!想哭!9月22日上映的《保卫者》4天只411.4万的票房,没有高流量的明星制造班底、没有适宜的排片、豆瓣上也没有评分,但这不能说这部电影不行,也不能说这部影片不值得引荐。
本年是"淞沪会战"80周年,80年前的上海,打响了整个中日战争中进行的规划最大、战争最惨烈的一场战争--"淞沪会战",而此片叙说的就是此次会战中最为惨烈的"宝山保卫战"。
淞沪抗战中,除了我们耳熟能详的谢晋元800勇士大战四行仓库,姚子青营600勇士死守宝山城也是一场尸横遍野、震惊中外的恶战。
爱国将领姚子青率全营官兵死守宝山县城七昼夜,最终悉数壮烈献身。
连凶暴的日本人也被我国勇士的精力信服,日军进城后将死者尸身收殓埋葬,并列队鸣枪问候。
影片里由白恩扮演的姚子青带领600步卒拼死抵抗日军的海陆空三军,战争坚持打了七天直到悉数献身,实在复原了当时抗战的种种事迹。
"我们身后就是你的浙江,你的贵州,你的江西,我们的广东,和你们的四川,今日,守卫的是宝山,保卫的是疆土!"预告片里的这句话打动了许多观众。
"你有家仇,我有国恨,敌不退,我不退!"《保卫者》中姚子青说的非常的安静而又铿锵有力,当他来到宝山城下时,他或许现已做好了献身的预备。
影片的节奏很快,根本不是往日抗日神剧的画风,简直1个小时的时刻都是在紧张剧烈的战场上。
守城榜首日,日寇兵临宝山,战事危殆,十万火急。
守城第二日,敌众我寡,走对一步生,走错一步死。
守城第三日,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
守城第四日,毙敌二百有余,伤很多,寇暂退。
守城第五日,数日激战,伤亡近半,援军、援军。
守城第六日,援军不至,仲贤殉国,尚存百余兄弟。
守城第七日,守土有责,誓与宝山共存亡。
比较敦刻尔克战争,宝山保卫战也是一场不可能取胜的战争,但国人却战争到了最终一刻;比较战狼,淞沪会战没有势不可挡的个人英雄主义;有的是铮铮铁骨的抛头颅、洒热血,影片开头的烦闷和特效的不完美没有掩盖住在场观众的眼泪。
到后边姚子青的战前宣导、雨夜点兵以及最终小兵的下跪,着实戳中了我们的泪点,从影院出来时,心里总觉得有什么东西堵着。
或许影片如果叫《姚子青》或许《宝山保卫战》能够让人更感兴趣,《保卫者》这个标签相对而言愈加欧美一些,比方漫威的保卫者联盟等等,加上国产抗日剧,也没有做前期的宣扬,观众对淞沪会战的不了解,使得群众对这部影片的重视度不高。
作为一部很实在的抗战电影,作为缅怀当年淞沪会战的各位先烈,我们能做到的就是去影院感触当年的点滴情怀,现在,我们欠的是一张薄薄的电影票算了。
小编很小的时候看过一部不知名的电影,里面有那么一句台词,可以说影响了我的一生过去是未来的养分,忘记了过去,结不出未来的果实。
将军孤坟无人祭,戏子家事天下晓!多么悲凉的一句话,多么可悲的世界,多么悲哀的时代。
也不知道是他们的悲哀,还是我们的悲哀。
若非坐在这办公楼里不能失态,我早已大声哭了出来。
即便如此,我的眼泪也不自觉得流了下来,我的心也是难受的不行。
内容摘抄
正面描写国民党军队的片子, 实际上国民党军队是抗日战争的主要力量, 共军主要是打下游击. 实际战争比电影里应该悲壮多了. 尤其是川军, 虽然日本没有打进四川, 但是川军参军最多, 出川抗日, 伤亡最惨. 比抗日神剧好看, 最后不像抗日神剧一定要以胜利结尾, 以全部阵亡结尾更显真实和悲壮. 看得让我热血沸腾, 热泪盈眶.
知道这部影片,还是因为隔壁的《八佰》。
在看一篇专门介绍四行仓库守卫战背景的推文时,作者提到了另一个情况差不多、结局却截然相反的“六佰”(一说是五佰)的故事,同时,也推荐了这部影片。
可惜的是,离影片上映已有三年,没有机会在影院感受体验,好在央视频可以看,也不算完全错过。
其实我本身对战争题材的电影、特别是历史战争题材的电影,态度是十分保留的。
不知从何时起,无论国内还是国外,都过于注重用各种技术和特效,还有血腥场面来体现战争的残酷,但这样往往又很容易喧宾夺主,丢失了自己本来想要表达的东西。
而《捍卫者》让我又重新明白,哪怕是90年代抗日剧标配的战争场面和特效,也一样能拍出触动人心的作品。
无需过多的赘饰、更不需要什么伏笔、线索,“六佰壮士,只余一人,尽数殉城”这样的故事,光是老老实实,平铺直叙,就足够让人后背寒凉。
整部影片与这段历史一样,让人有种透不过气来的压抑。
没有热血沸腾,没有哭得不能自已,平静地看完一遍,再一遍,又一遍……有种说不上来的复杂情绪。
无论怎样的艺术加工都显得画蛇添足,倘若细细查阅这段历史,就知道影片的良心——真的是照着历史资料在拍,无论是李大成舍身炸坦克,还是最后子弹耗尽、从刺刀到牙齿……我看有一些评论提到,可能因为这部影片歌颂的是国军将士,不是“主旋律”,因此排片少,宣传少,如果是真的,感觉还挺遗憾的。
其实,上海有淞沪会战纪念公园,有姚子青营抗日牺牲处,宝山有条子青路,2014年姚子青被列入第一批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毛主席更称他为:崇高伟大的模范……这说明他们的气节和贡献是被人民和国家认可的。
这其实无关哪一种主义,更无关非此即彼的站队,这是一个民族的军人在面对国土受掳时的气节和精神,这是一个民族的共性。
感谢这部影片,忠实地记录下了这段历史,也希望我们的投资方、媒体和院线能给这样的电影更多的机会。
明明是碾压八佰、金刚川的好片,不知是缺少公关,还是政治因素导致这片子一直不火!
剧情、台词都是上等,唯一差钱人意的就是洋学生的出现和她父亲的死,二者的出现都让人觉得太过牵强!
中国的爱国主义教育还是很缺乏,先辈们已经打得小日本都佩服了,但现在却还有那么多的脑残崇洋媚外,国之悲哀,国之不幸!
与其说电影,不如铭记这段历史。
宝山县(现上海市宝山区),位于上海北郊,东接长江入海口,有十多公里狭长的河岸线,同时宝山南临黄浦江以及杨浦、虹口、闸北和普陀四区,是淞沪会战中的战略要地之一。
而宝山县城就位于河岸,临近黄埔江的凸出位置,是当时国军左翼作战军的主要据点。
“八.一三”事件发生10日后,8月23日,日军上海派遣军所辖20多条船舰悄然抵达上海,开始在宝山沿岸登陆,并占领宝山县城和吴淞炮台。
此时国军的大部分部队还在上海市区。
由于宝山沿岸部署兵力较弱,国军急增包括姚营所属98师在内的两个师和一个炮兵连,加入左翼作战团,围歼登陆日军。
但迫于国内舆论压力,未等98师等主力增援到达,国军便开始攻击,虽然收回吴淞与宝山城,但伤亡惨重。
随后,因战势紧逼,国军前方阵线形成伤亡过重即由后来部队补充,类似车轮战的态势,“不能彻底集中兵力,形成重点”,逐渐失去了进攻的机会,变成一味死守硬扛,以至于最后连番号建制都陷于混乱。
8月26日凌晨4时,98师583团赶至宝山县城以北的狮子林,歼灭此处登陆的日军。
当日,国军第18军98师292旅583团第3营姚子青营即奉命驻防宝山县城。
583团主力则回驻县城北部月浦镇。
8月31日,日军再次强行登陆宝山县城以南2公里处的吴淞镇,国军与其激战不敌。
9月1日,在日军海陆空的围击下,吴淞、狮子林再度陷落。
如宝山县城再陷落,日军在县城南北登陆的部队将形成联合之势,国军将完全丧失主动把日军逼回。
9月2日,日军陆军第3师两个联队由狮子林逼近宝山县城,日军空军开始轰炸宝山。
9月3日,日军继续轰炸宝山城。
日军向城内撒传单劝降,被国军守军拒绝,海上舰艇开始炮击宝山西面的炮兵阵地,并开始在县城外围发动地面进攻。
与此同时,国军与日军在县城北部月浦镇附近发生激战。
日军轻敌,以为月浦无大部队防守,结果遭遇国军顽强抵抗。
在98师增援下,日军被迫撤退。
9月4日,日军与98师再次在宝山以北交战,双方均伤亡惨重,日军一大队长阵亡。
宝山县城情况危急。
固守宝山城的姚营向98师师长夏中楚表示要“与县城共存亡”。
9月5日,日军增派一联队和坦克部队从宝山县城西发动攻击,而国军增派第6师部队由于日军猛烈的炮击,无法靠近宝山城,只能后撤。
县城遂成孤立状态。
此时日军三个联队前后夹击宝山县城,姚营不顾一切彻夜与日军鏖战。
9月6日晨,日军再次以坦克冲入县城,姚营与日军在城内发生激烈巷战。
所剩士兵躲在预先挖好的地洞中,将剩下的两挺机关枪架在洞口,密集向日军射出……7日傍晚,全营守军在猛烈肉搏之下,壮烈之牺牲……
真不知道哪些打二三星的人有没有认真看,是否知道这段历史!?
...开场的气势、背景配乐、故事的连贯、战争效果,最可贵的是这些可敬的演员,真的把这段可悲可泣的历史演的淋漓尽致,剧情也不拖拉,国产抗日电影拍成这样的真的不多,难道没有一线的明星出演就火不起来吗?
我是真后悔看到的晚了。
另外大爱男主角,把书生气的姚营长演的很生动!
总之:好片,值得一看!!
《捍卫者》幕后创作有几点很打动我:1、最初动机来源:电影《捍卫者》主要出资方大boss 有一次和他的助理参观完纪念姚子青将军纪念馆,问身边助理(80后或90后):你听过姚子青吗?
助理:没听过…… 大boss很感概(他是姚子青的老乡,广东平远人),他决定要出资拍一部电影:让更多的人知道姚子青和600将士英勇抗日、捍卫上海宝山7天,拖住数倍于自己的日军,最后全部英勇就义的事迹……3年多筹备,57天拍摄,1年多后期……《捍卫者》得到了大部分观众的认可,豆瓣评分7.8分2、电影《捍卫者》出品方的票房收入中,出品方只留10%,其他90%会捐给有关抗战老兵们的基金会。
3、姚子青的扮演者,演员白恩,电影拍摄结束后,其他工作人员都走了,他1个人留了下来,沿着在上海的拍摄场地一遍遍走了2天,满眼泪水……主演都不是知名演员,但最后他们和无数台前幕后的工作者用态度交出来了好作品。
个人看完《捍卫者》,觉得电影把这段真实的历史还原得不错,主演们演技合格,特别是姚子青的角色,演员白恩演绎得很好(看完有点路转粉)。
其实时间很近,就在仅仅80年前的上海宝山他们的热血洒在宝山,对当今生活在上海的80岁以上的当地上海老人们来说,这段历史就是他们年轻时候真实经历过的战争……短短80年,如今的上海经济非常好,却鲜有人知道80年前为保卫宝山英勇就义的战士们~9.29号下午北京3场《捍卫者》路演,其中有2场的观众提到是在微博上看到 樊建川推荐影片《捍卫者》才知道这部影片,看了果然值得一看,就是排片很少。
大学期间,大学老师特意带我们艺术设计的学生,去参观建川博物馆,当时就觉得建川博物馆很不错 一些了解后,樊建川馆长私人出资建了很多纪念抗战有关事迹(特别是抗战老兵们和无名的抗战英雄)的行为也很令我敬佩
cctv6打卡
拍得挺有章法,比较热血,演员表演比较沉稳,女主有些一般,过于干净。一部没有明星、没有大投资的战争电影,能拍成这样,已经不错了,看得出创作者下了一番工夫。
淞沪会战里殉国的国军将领,虽然质感没有现在战争片的史诗感大场面,但是根据真实历史改编的剧情以及演员的表演都灰常棒,和妈妈一起看的电影,看到最后虽然是各种压抑,但也为英雄们的视死如归而感动,守城七日,玉石俱焚,谁都有亲人,但军人的天职就是保卫国土!
姚子青真男人
为这个电影疯狂打call,历史不该被遗忘
有点像抗日神剧
不像八佰那样激昂澎湃,战争细节上也没留给人深刻的印象,但惨烈的战争大抵如此,残肢断臂和黑色的鲜血下面是寸土不让的大地。 在一场战略意义上已经满是壮志豪情的攻防战的前提下。巷战倾注了过多情感,背景音乐喧宾夺主。
国民党正面抵抗了不少日本精锐部队
纯属一网剧啊...摇了我吧,真看不下去
僵硬到坐在电影院里石化 抛开价值观不谈依然不及格 从将领的大局视角刻画宝山守卫战 却没有建立起宝山对淞沪战役的全局联系 开头干净利落的节奏处理本以为会成为抗战片的新鲜血液,结果后面全是流水账式的剪辑 差劲
题材好,但剪辑的真挺一般的。
方正的棋局上有约定俗成的规则,方圆的战场上却无公正的对决。在这四方天地间,哪怕是敌众我寡也绝不退缩,哪怕是生死残局也绝不放弃——陷入残局不过是输掉一盘棋牌,退出宝山却意味着国破家亡。“五百健儿齐殉国,中华何止一田横”,他们用精神捍卫着中华之魂,用血肉抵挡着日寇之浊,用生命矗立起中华民族的第一道防线。
从投资费用和这么多所谓大片大制作费大导演相比之下,导演可谓勇士也!就说近期的解放什么的,简直是秒杀哦!看了报道,居然没排片,院线这尼玛的真够呛!多问一句与八百是一个故事吗?不说了,为革命烈士致敬!向600壮士致敬!
没有刻意的煽情,没有激昂的口号,没有跌宕起伏的剧情,质朴地拍了姚子青守卫上海宝山的七天,质朴中有真情。好些桥段赘余,女学生擦澡一段简直莫名,但整体还是瑕不掩瑜。在影院哭成狗。得知此片是一企业家为了宣传乡里英雄投资的,心生敬意。
就别满揣着情怀和诚意自以为是地尬拍了。还是期待《八百》吧。
乱乱糟糟,不算崩但是各种迷之行为,前半段各种直挺挺端着轻机枪往前冲扮 Rambo 什么的,还有日军少佐趁着夜战溜进去贱兮兮地在国军背后放冷枪,少佐是指挥 1000 人的就冲上去干这?那真是活该了
今天(12.13)突然想起了这部电影、惭愧地发现我还没有标注:淞沪会战中,五百余人守卫宝山县城七日直至全部壮烈殉国。没有大明星只有扎实的制作,上映期间淹没在其他大片中,现在豆瓣上也只有不到3000人平分,我却在电影院里哭得稀里哗啦。
电影层面是不及格的,但这样的题材能拍出来就值得鼓励。
功能性脸谱角色过多
1.【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2.士人真的是一个民族的脊梁。3.节奏失当,煽情略猛,但仍希望这样认真复盘抗战的电影多一些,再多一些。3.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