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底还是一个爱情故事,不过披上了女权主义的外衣,承诺这回事,在恋爱中无论对于男女都是一样的考验。
导演想用lesbian的角度来阐述观点,不过故事的设定未免也太过绝对。
女人都非常的强大独立,男人都追着女人屁股后面跑,整个社会对同性恋接受的相当坦然。
最不合理的就是张兆辉演的Robert,家里有老婆却完全跟个摆设一样,每天都在弯女这边陪着,家里人一点都“母鸡”么?
最后四姑出现也变弯的情节设置,难道是想说大家不分年龄阶层的都变弯么?
结尾结的莫名其妙。
其实影片整体想要营造的气氛不错,在爱情里无论男女如何的组合,恋爱时的姿态心情都是相似的,表演这点上吴君如要比周慧敏表现好很多。
许鞍华想借着这个题材讲点什么出来,但完全没有传达给观众。
看过同为女同题材的[孩子们都很好],[得闲炒饭]明显低了好几个段位。
看完《皇家赌场》,就去搜007的礼服是什么牌子,哦,Tom Ford。
看完《国王的演讲》,又忍不住惦记Colin Firth的风衣,哦,潮服连连。
看完《得闲炒饭》,当然,搜不到吴君如的小西装的,搜到也没用,只有她穿才能那么好看。
翻了豆瓣上数页短评和评论,尤其短评,好玩的还蛮多。
贴贴:一、搞笑型老清新小品喜剧年輕人應該抵制同志題材的電影,不然你身邊不上不下,不三不四的人會越來越多 导演你到底要为周慧敏用多少柔光呢?
周慧敏是吃了防腐剂长大的么 电影的名字让人有食欲。
看到吴君如说的那句:我表弟要去变性,她两年之内换了四个宗教!
我笑疯了二、感慨型爱情无关性别,只在乎安全感。
爱情的黑夜里有正午的阳光搭自动扶梯时Macy轻抚Anita背部的细节几乎让我入戏了我们总是希望可以变成macy,结果,我们都只是anita。
(还有人很认真的做了截屏,http://www.douban.com/note/122166152/)BI的人群才最有爱吧!
三、知识型收获一首插曲,李安琪的《you're the one》 人家哈佛高材生特种种子(精子),才一千多块美金。
许鞍华的格局是越小越好,越平淡越有料四、哲人型只要你有搞定自己的能力,颠覆男女关系,做不婚妈妈等等全是云淡风轻的选择。
一切乱来在充裕的财产和修养面前,不过是调剂生活的轻松配方,最惨的就是你先学会了乱来,却买不起自己那笔单。
我在想,双性恋,是不是就是把世界上每个人都去掉性别的的标志, 然后就变成 ,只剩人与人的爱情了。
五、台词型“她经常弄得我方寸大乱,迷失方向,但她又时不时让我找到生命的意义。
”“爱情总有有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一见钟情,靠些化学催化,几秒钟就搞定,对我来说很容易。
第二阶段就维持一两年,就是靠荷尔蒙。
第三阶段维持到两年,要靠勇气去忍受。
第四个阶段,靠负气,“亲爱的,你既然这么讨厌我,那我们就结婚吧,看看,是你死还是我亡” “我是男人,我有感觉,有承担,不用在我面前向女人求婚这样激烈吧。
”“爱情就是邪教”六、终于到了我最爱看的“挺吴君如穿小西装型”,嗷喂!
老清新,喜欢吴君如的西装多过周慧敏的裙装吴君如真是没底线啊没底线。。。
倘若所有拉拉都如此养眼该有多好!
吴君如很放松吴君如越来越好了 吴君如好有型 吴君如倒是越老越好看越有味道了吴君如真的超级有魅力啊吴君如那个角色一定是射手座看到了我喜欢的女演员,万绮雯,周慧敏,吴君如。
拉拉什么的,不感冒,还是一男一女站在一起看来舒服。
不过吴君如穿男装好帅啊。
全剧看下来一直面带笑意是怎么回事,毫无违和感,吴君如竟然让我觉得蛮帅的。
在一场激情涌动的风花雪月中,不到二十岁的少年迈克让中年女子安妮塔怀了孕;几乎同时,已是有妇之夫的家暴倾向的罗伯特,由于对大律师美思的膜拜,令其一场欲仙欲死的婚外情中让美思身怀六甲。
不落俗套的故事,让人猜不透导演作者的葫芦,接下来发生的故事——历史教科书一般的演技,让这部具有女性关怀呵护意识的女同电影散发出云瑶箍环的熠熠光辉,但是导演并没有因此矮化脸谱化男性,而是本着男尊女贵的意识让影片中人从焦虑的瓦解中顺流而下。
吴君如扮演的美思大律师,对于罗伯特的暴戾倾向并没有做面谱化理解,而是给予罗伯特充分的共情体验,在这个聊天疗愈过程中罗伯特掌握了与妻子性爱的窍门,从而妥善的解决了其妻子的诉讼,而罗伯特亦爱上了丰沛淋漓,作风开放,思想现代的美思,令其怀孕之后他送给美思昂贵的项链,以此表明自己愿意负责任到底的态度。
二十岁不到的大学生迈克,此前只有和一人半次的性经验,在和安妮塔做爱的时候早泄,又忘记避孕套导致了安妮塔的怀孕。
他刚得知这一事实之后倍觉匪夷所思,但是经过一番思想历程自我苛苦之后,愿意接纳这个孩子的生命,真爱的密码令其俯仰随时之外还有对于小生命的尊重。
可惜的是,安妮塔和美思才是对于彼此而言的真命天女,她们之间的力比多充满了对于彼此的生命热忱,盼望和希冀,超脱于尘世跳跃于心灵灵魂的歌谣,让她们决定都要把各自的孩子生下来,和另外两名女伴——惠惠与阿诺——四人共同抚养这两个孩子。
而得知安妮塔和美思才是天生一对且泰山压顶不弯腰的女同之时,罗伯特和迈克心里充满了落寞,他们无法理解女性情谊的真爱密码,是以买醉来抵二人的憔悴如斯,在塔罗牌的方阵中勾勒消磨着气色。
周慧敏扮演的安妮塔,甚至因为自己是未婚妈妈而遭到单位的警告和放逐,罗伯特愿意承担和美思的责任,而迈克在安妮塔最为低落的时刻给予了精神堡垒——攻守同盟的力量。
安妮塔的梨花碎玉,滴血的心充满了对于波澜诡谲的不公世界的抗议。
而美思也号召另外两名女伴发动了对于父权社会的抗争联盟。
最终安妮塔宁可不要大笔赡养费也要回到她的工作岗位中。
经过一番波折,两个孩子终于出世,四个妈妈和两个爸爸都将见证两个孩子的幸福成长,他们的理想带有无法估量的希冀和喜悦。
许鞍华的《得闲炒饭》,成功的塑造了女性与男性的个体与群像,象征着灵性与爱的波涛,并从对于女性心理的深入挖掘中发现新的意旨和内涵,并且咳唾成珠。
浸透泪水的日子,可以在女性情谊的孜孜以求之中一去不复返,女性的价值得以思想化艺术化的放大,功不唐捐,契阔伟岸。
为了喜欢的VIVIAN周慧敏,这次难得托人去香港买了一回正版,并坚决删去了电脑里下载的盗版。
从内容上说,正版和下载版的区别就是里面收有一些小花絮,还有更完整的《YOU'RE THE ONE》的MV。
花絮里的许导给人很亲切的感觉,她喜欢身体力行,做一些不一定非要由她来做的事,比方说,片场需要有两个婴儿,去扮演ANITA和MACY的宝宝,可是,婴儿又不是那么好合作,一哭起来就煞不住,于是许导就主动把孩子抱到怀里哄他。
还有,根据剧情需要,周慧敏要不断在某些地段来来回回地走动,久了就会累,现场又没椅子坐,于是许导就和另一个女孩子(估计是副导演)一右一左扶着慧敏,让另外两个年轻人去给慧敏压脚掌,揉脚踝,帮她放松。
这一幕让人联想起慧敏这次在台湾做宣传时说的话:“在《得闲炒饭》片场,我觉得自己像是到了一个安全的地方,被一个很细心的人在保护着,感觉很幸福。
”我觉得她的这番话不仅仅是恭维客套,也有发自内心。
记得慧敏在数年前拍《乌金血剑》时,导演和工作人员都没这么友善,当时她要坐到一个水缸里去拍,有的工作人员就偏把里面弄得脏兮兮的,甚至小便在里面,导演也不爱护她,有些情况可以避免演员吃亏的,也不去做,结果慧敏从水缸出来后,回家泡浴缸泡了好久。
戏里面MACY会给心爱的 ANITA揉脚,戏外则是许导照顾慧敏,其实许导已经是63岁的人,更需要晚辈去照顾,但看得出来,她对慧敏确实很友善,很喜爱,她们俩就象一对开心的母女,彼此也很欣赏对方。
DVD里收录了两个版本的《YOU'RE THE ONE》的MV。
我们在网上看的都是那个不完整的,完整的是把内容集中在MACY和ANITA上,而且很多都是用慢镜头展示,尤其是她们的热吻,这样,整个MV就显得格外缠绵。
尾声部分,两人并肩走在被昏黄路灯灯光照耀的空荡路上,随着两人的远去,ANITA的一段画外音响起:“我觉得,上天似乎是希望我们一起生BABY,一起养BABY,也许,这就是天意。
”当“天意”二字在这样的音乐、这样的画面中响起时,一种感动顿时在我心中油然而生。
我突然意识到,许导之所以要在电影中采用两人并肩行走在昏黄路灯灯光照耀的空荡路上的背影镜头,可能是有一种隐喻的含义,昏黄灯光下的街景也许隐喻着人生的黄昏季节,而到了那个时候,周围的人自然越来越少,最后少得只剩身旁的老伴,而那个空荡荡的街道,大概就是隐喻着人到老年时的冷清。
在这种环境下,MACY和 ANITA并肩慢走的背影更显出了一种温馨,似乎预示着她们感情的HAPPY ENDING结局:MACY和ANITA永远在一起,她们将一直相伴到人生的黄昏路。
要么怎说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立场和偏好呢,记得旧时一个老同学假期里到我家做客,闲聊中说起看电视的时候最讨厌下面出一行字幕,都听得懂中国话,干嘛画蛇添足浪费有限的荧幕空间呢?
我禁不住惊诧竟有不喜字幕之人,我自己是原声+字幕控,仿佛有字幕依赖症,觉得字幕种类越齐全越好,没字幕的、清晰度低的铁定不看。
偶然在我家的智能电视上找到许鞍华2010年拍摄的《得闲炒饭》的片源,既非原声,也无字幕,纠结了片刻之后还是决定观看。
谁让许鞍华是我最爱的香港女导演?
电影倒没有让人失望。
看了之后心情久未能平静,至少可表达一点,要给每个人犯错、糊涂、犹豫、挣扎的机会,切不可感情用事,包容性和同理心极其重要。
许导一直是个特别的导演,这份独特在《得闲炒饭》里更显浓烈,她身为女性,自称好久不接触男性,已到了一接触就尴尬的阶段。
通过这部电影,她既戏谑,又自嘲,独立的女性意识蓬勃不泄,同时还暗示着男性也是男权压迫的对象。
吴君如口无遮拦之下,倒是道出了很多性别男女间心照不宣的事儿,社会压在男人身上的重担已让他们遗忘或忽略婚姻中最本质的东西在于感情培养,而非物质回馈。
在中女(中产阶级女性)吴君如的一番说教下,某男开窍似地明白老婆不是性冷淡,房事确需一个细致周全的过程。
传说中女同之间对sex的满意度要高于普通男女,原因也大体在此吧,女女间的感情沟通、肢体交流、灵魂默契更易使她们得到充分的满足。
我在这里说,不免有隔靴搔痒的嫌疑,因我又不是女同,仅仅也只是观影所感。
得承认,看到电梯里吴君如和周慧敏热吻的时候,我浑身起鸡皮疙瘩,理解和认同,到底是两回事。
《得闲炒饭》是个很奇怪的片名。
全片讲述拉拉故事,何来得闲炒饭?
原来炒饭在台语、日语等语境中即是Make Love的意思,得闲Make Love,有空就来Make Love吧。
我理解是说像电影中以吴君如为代表的BI拉拉,中女,可以独立、洒脱地切换自己的性取向。
在她眼里,世上之人已失去性别的标签,不是男人与女人、男人与男人、女人与女人之间的爱情,而单纯地是人和人之间的事。
且看她时而直,时而弯,把前女友、现女友、前女友的现女友、男朋友、炮友、蓝颜团结在一起融洽共处,如同许导游刃有余于香港市井生活中普通人的的浅淡悲欢一般。
■一句话点评:曾在这上上下下、弯弯曲曲中跌倒,能不再错过、共同陪伴已是极好。
先前有在一本访谈录里看到许鞍华谈男女之事,她说由于工作太忙等原因,已经有很多年不接触男人了,需要面对时还会觉得有恐惧心理。
单纯从外表来看,许鞍华确实是个男人婆。
然而直接从男人婆跨越到女同性恋,这个跳跃似乎大了一点。
对三十出头的老友来说,他才不在乎这个。
年轻时的梦中情人周慧敏能重出江湖,谈下时髦的同性爱,还小牺牲了一把,这才是他期待电影的最大原因。
若以许鞍华与人的感觉来说,她确实有点不问风月,只谈社会,然而由于前头说的一系列原因,她拍《得闲炒饭》我尚可理解。
至于吴君如和周慧敏,从大众的识别度来说,她们分明就是最彻底的异性恋。
一个大着肚子频繁出现在公众场合,一个因为男友劈腿事件被倒打了一耙。
话题上是足够了,但从女演员的选择上来说,面对苛刻的、特定的观众群体,她们的身份和平常表现是有点不太合格,沦为炒作噱头。
到了我们这代人,对同性恋情已经有很大的宽容度和包容心,许多人谈起身边的GAY或LES都会眉飞色舞,一点都不会有避嫌的心态。
而在我所了解的九零一代,女生之间有拉拉情结乃至直接行动的更是不在少数。
原因其实也很简单,男生的哥们可以有一大把,而女生的闺蜜一般只有那么一两个。
如果大街上两个女生表现出拉手、拥抱等肢体亲密,大家都能表示理解,因而她们也拥有了进一步接触的空间。
虽说风潮正浓,然而我并不看好这些好奇乃至尝鲜性质的拉拉恋情,她们基本没有出路可讲。
有很多是在与男人的接触中受伤,保不准哪天就返归“正途”。
《得闲炒饭》里的炒饭就是OOXX的台湾俗称,预示一种轻松姿态,跟剧情联系不大。
电影里的吴君如是个T又是个双,她赞成性取向自由,不受拘束。
周慧敏是个稀里糊涂的小P,情商不高,缺乏主观能动,于是被很多男人骗,遍体鳞伤。
她们两个是学生时代的小情人,后来失散人间。
说来有趣,我第一反应是她们就读于女校或者教会学校,一般说来,在这样的环境中更容易引发逆反心理或者叛逃行为。
影片的主场景位于港岛半山SOHO区,居住者以高级白领和外国人为主,两位女主角都定位为风韵尚存却即将衰败的中年女性(香港有个俗称叫中女,类似者还有《志明与春娇》里的杨千嬅),她们摸爬滚打了一段时间,独居,物质不愁但是情感浮沉。
如若只是两名拉拉多年后的重逢,那《得闲炒饭》还不足以形成看点。
电影还加入了两位误打误撞的男性,一个是没有经验的小年轻,一个是夫妻生活不和谐的中年男,他们不偏不巧,分别给两位女主角做了“好事”,由此引发了一连串的风波麻烦。
所以,同性恋能被接受与否早已不是电影议题,它直接跳过了这种初始阶段,转战未婚先孕等社会问题,那段集会抗议示威完全就是许鞍华的左派立场使然。
甚至在结尾处,许鞍华还画蛇添足般地加了一场性别政治的宣言,凭空乱舞,过分圆满,反而失败。
片中多次出现了标志性的中环半山自动扶梯,这部电梯在一天里是先往下走,中午过后再往上走。
周慧敏描述自己时用了不上不下的词语,来源即是这里,她不知道吴君如那边的态度,难以作出决定。
回忆过去时光,电影用了略显粗糙稚嫩的少女插画,泪眼婆娑。
碍于题材设置,《得闲炒饭》并没有试图用温情来打动别人,它的主打项目是小幽默和软色情,像三秒钟先生还有师徒相称。
对喜欢遵循港片景点来个几日游的观众,《得闲炒饭》基本就是中环半山的出行、餐饮和观光指南。
如果失败的《天水围的夜与雾》是一道川菜,那许鞍华就像个失败的厨子,拼命要往里面加辣,以为辣就是一切,火爆猎奇就是真理。
《得闲炒饭》稍有回暖,却也只是大排档上的小炒一道,烟火猛、油水足,但味道远远不如《天水围的日与夜》里的家常便饭。
毕竟许鞍华的作品水准才真是一会上一会下,经常又是不上不下。
【北京青年报】
1、这算不上是一部同性恋电影,片名『All about Love』已经说明了所指的泛化,更别提片中男同、女同、异国恋、姐弟恋、形婚、不婚、同性婚姻和生子等等题材的涉及。
这分明是对『多元化』的一种支持。
2、最欣赏这群人面对“被边缘化”和“被小众”的态度,没有自怜自艾颓废堕落,积极,向上,不卑,不亢,人家自得其乐,甚至还有点自我标榜。
虽然也有无奈和伤痛,那都是难免的,但是我选择,我认了,我还是努力活得开心,得闲给自己找点乐子。
值得一提的是,曾经有个小组——『同性恋不苦逼』——一度也充满着这种欢乐气氛。。。
3、一直在等Robert老婆找碴的一幕,然而这个在现实中几乎不可能避免的情节,却被导演刻意的——或说善意的——忽略了。
你可以说这是一个童话主义的现实题材作品,但人生需要梦想,屁民更需被鼓励。
4、生活,有上有下,有苦有乐,但绝非只有一条路可走。
如果你足够坚定和强大,不仅可以自己找乐,还可以予人快乐。
5、总而言之,若要人爱,必先自爱;若要人救,必先自救。
黃碧在「她是女子,我也是女子」中首句與末句寫道:我原以為我可以與之行廝守終生的。
後來多少次細讀篇中文字,都是被這一句擊中。
我自不是細細,亦未遇見如許之行一類的女子。
只是感慨有多少個那樣的時刻,我們都是以為可以與某個人廝守終生的。
十多年前看這篇小說,驚心女子間的情感竟也是可以如此步步驚魂魄而又如履懸崖。
往後看過許多同性小說,再無細細與之行那般叫人靈魂灼痛。
想是黃碧的文字太過尖銳之故,如扼喉嚨,明知心底刺痛卻也言說不得。
我想我是一個對任何情感模式都沒有偏見的人,對此類情感所抱撼的也不過是如同林夕所說:即使能夠寫遍千種深情離恨,他此生卻得不到自己最愛那一個。
看「得閒炒飯」時,周惠敏與吳君如乍一重遇那一刻,細細與之行便泛上心頭。
越看到後來,越覺得之行應該是另一個主角萬綺雯那樣的才對呵,低低盤著一個髻,素白黯紫旗袍,艷紅的繡花鞋,混合著脂粉香與香煙的氣息煙視媚行的樣子。
而周惠敏一出場仍是那樣高佻秀麗衣衫魅影,若不是眼角那些細碎的皺紋,仿佛從來不曾老去。
吳君如亦不是細細。
冷靜而略帶溫情,倒是很符合她的專業律師身份。
一個用智慧掌控命運的女子,少時薄情中年理性,比起細細,她少了些繾綣情懷。
兩人在中環長長的扶手梯來來回回消耗掉漫漫長夜那一出戲真是看得嘆氣啊。
所謂十八相送也不過如此了。
期間舍不得離開的你來我往,低頭,側臉,微笑,注視,牽手,攬腰。
身體的每個微微搖動,都傳遞著十五年後重逢時情感上的搖擺。
再說多一點罷,告之我你十五年來的種種愛情際遇,與男子,或是女子。
無聊且細碎,象足了每一對青年男女重遇當年深愛時的那種貪戀與試探,然整部電影若是有唯一一處出巧,也只在這一幕了。
雖然她們各陷困局也不過是由於身為女子,只是男人們的表現真是符合時代潮流。
未婚媽媽又如何,自有好姐妹們相扶相伴,獨自撫育又如何,也得有真本事夠能力才行的,給你一個父親當當算是看得起你了,若是不滿,自行離去不勞掛心。
既然與愛情無關,又何勞你們痴纏爛打地非要負上半邊責任,於是男人們立刻識相地快快樂樂心甘情願淪為專職奶爸。
女人們照樣相親相愛,各享歡愉,廝守終生。
此謂各得其所。
終究是時代不同了。
細細與之行在戲中淡得連影子也無。
再也沒有為世不容這回事。
說荒謬也不算荒謬。
在我看來,許鞍華不過是借這兩個女子之間孿孿直直的情感,以種種細微之處,借此懷念那個紅媚極艷的男子:哥哥張國榮。
你看她們在深夜的起舞探戈,恍惚間就讓人想起黎耀輝與何寶榮纏綿地跳著恰恰的情景,只是最後吳君如與周惠敏仍能擁舞一曲,而何寶榮對著鏡中搖動獨舞的畫面卻經典不消。
吳君如看著電視以不經意地口氣輕輕說出:幾時去阿根廷走走都好啊。
旁邊姊妹立刻起哄要她帶上周惠敏,而「春光乍泄」中,黎和何卻終究沒有一起去阿根廷並肩看瀑布。
也許,有些人、有些事真的是在若乾年後可以重頭來過的。
那麼,如果何寶榮不是成了一只無腳鳥,他和黎耀輝或真是可以廝守終生的。
愛便是愛,只是剝落了那層最重要的性別衣褸。
而在愛情裡,不論男女,彼此之間,來或去,都要做到象細細那樣不言好壞才行。
也許,這只是許鞍華的閒灑之作而已。
影者随意,觀者多心。
除了“十八相送”和“电梯热吻”外,ANITA和MACY的其它一些戏份我也喜欢,特别是她们从超市出来的那一幕,大家注意到没有,她们当时是合披着一条披肩的,这条温暖的披肩使她们之间的私语和微笑显得更加甜蜜。
另外,我们看到:两人在外头喝咖啡时,ANITA主动给MACY调咖啡;在浴缸里,ANITA又是主动给MACY擦腿,MACY则只擦自己的身体,只顾着挑逗对方;两人去超市买完东西后,虽然买的东西不轻(有酒嘛),虽然身子骨没有MACY强壮,ANITA还是宁愿自己提东西,再看看MACY的手上,她是什么东西都没拿。
MACY腿摔伤了,ANITA主动熬汤来喂,MACY却来一句:“我不喝淡淡无味的汤,别搞我。
”ANITA则有耐心地哄她:“乖。。。
”我们试想一下,如果有伤的是惠惠,喂汤的是阿诺,惠惠会这样说吗?
在以上的这几出戏里,ANITA就象母亲一样照料着MACY,而MACY也确实有着大孩子的一面:任性、贪玩、吊儿郎当、习惯被女人宠着。
ANITA有时是主动为MACY做这做那,宠着她,有时则是护着她。
她和MACY沐浴时,迈克来找她们,说有话要讲,ANITA便主动挡到MACY面前,意思就是:有什么话,跟我说,不要对她如何如何。
在这一幕里,她更象母亲了——虽然身体并不强壮,也会尽力保护自己的孩子,这有别于她以往的小女人形象,却落实了之前的那句自白:“我这人就是太看重感情。
”这让我联想到《得闲炒饭》的英文片名“ALL ABOUT LOVE”,我觉得它的意思可以这样理解:这部戏里不仅表现了更多元的爱情,也表现了人在爱情里的不同状态,勇敢的人虽然天不怕地不怕,却又未必敢于承担责任,柔弱的人虽然时常依赖别人,却也可能会因爱而表现得勇敢。
时光发现的另外一篇去年写的简评,备份之。
===昨晚终于看了《得闲炒饭》,一直都在思考,片名的含义究竟是什么意思,不过却一直没能够给出一个满意的答案。
很喜欢许鞍华的风格,繁华喧闹的大都市里,不快不慢,自有一番自己的故事。
我想这也是为什么,虽然不喜节奏快的生活,但是对香港电影的偏爱却始终多于台湾文艺电影。
我的骨子里还是热爱享受、向往情调的。
导演不见得是想去表达对BI Girls或者是Lesbian的关注,这其中反倒更多的是一种对生活的态度、对爱情的态度,尤其是对女性心理的关切。
喜欢Mercy那样随性的女人,更喜欢Anita身后强大的亲友团。
我想要的只是你的一句承诺,而我也终于等到了你的一句承诺。
其实反正你是不是只爱我有什么重要的呢,反正有大把的人撑我,反正在你心中,我无可替代。
多好的爱情,多美的感情。
看完了都没get到point,两个男人的加入更显得像一场闹剧。//同是11月20日的,怎么周慧敏就那么美。><
找一帮老女人来演也未能增色多少,新花样玩的不怎么样,整男人?显得颇为无聊和做作,特别是周慧敏,还装嫩,最好的还是吴君如
不要指望拍出好片的导演一直能拍出好片,这片骚气得让我以为许鞍华被彭浩翔灵魂附体了,但是又没有彭的真咸湿,只有假开放
陈伟霆好Q
没事儿看这个,我真是闲得炒饭了。。。
貫徹許鞍華作風..女性與同性戀的社會地位在一個現代社會的問題..., 角色刻意拐扮以男性數目居多的職業及Filipinos與同性戀者混為一起都是其目的: 社會和諧, 多點體諒 :)
两位女同未婚妈妈的情感纠葛,轻喜剧的剧情,很诧异的大家庭。吴君如戏精收放自如;周慧敏复出有点点生疏,一代玉女终于也要秀身段;万绮雯真瘦。
周慧敏真的老了
她四姑。。
周慧敏和吴君如搞les,周慧敏你怎么保养的?
永远滴玉女哇!
六年前表弟去变性,四姑两年信了四个宗教
又一个讲不好故事的
香港人境界真前卫
哎呦喂,还好,平平淡淡没啥感觉。就发现周慧敏真是不老呀,美女就是经典的。还有阿SA的男人,真的很帅诶。
周慧敏不愧玉女掌门人,有当年的风范,周慧敏 、 万绮雯 我喜爱的高龄女明星们在这片子里面都弯了~
弯弯直直男男女女的纠结在爱情纯粹的本质下变成无谓的思量
君如阿姨心忐忑,慧敏阿姨织毛衣,两个捐精男子,买卖不到爱情。。。兼具情感性和社会性,几乎所有的性别议题都涉及到了。。。有威猛的子弹,又有温暖的炒饭,今年华语片的收成还不差。。。
得闲不幸是许鞍华高峰与高峰之间的哑炮~只能说许鞍华实验没成功~再者年过四十依旧美艳的周慧敏怎么看也不像女同~不过还能再在大荧幕上看到周慧敏姐姐美的冒泡泡就是一种享受!
莫名其妙的乐观和幸福感 比文雀更恶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