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没打算写一篇文来记录观后感,但就在最后一集结束后不久在朋友圈看到了大学班长晒结婚证的照片,结合最近几个月的思考与感受,觉得不记录下来实在可惜。
在影片第一集就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就像当初看《布鲁克林》一样,野心勃勃的小镇姑娘不屑于小镇里浓厚的家长里短氛围,一心想要去见识更大更繁华的世界。
很多人问过我,为什么要从西南小城跑到东北去念大学,每次回家坐火车要三天两夜,坐飞机要两千块机票,从冬天最低温度只有-2℃的地方跑到-20℃的地方,从吃着辣油火锅还要蘸辣椒的地方跑到吃白煮海鲜的地方,从四周全是山的城市跑到环海的半岛。
其实我也回答不上来,就是想要离开生活了十八年的熟悉环境,去见识完全不一样的生活。
也经历了从吃薯条、烧烤一定要蘸辣椒面到就着曾经最讨厌的番茄酱也能愉快地吃完一包薯条、只有油盐的烧烤也能满足的过程。
大学实习也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澳门,满街的繁体字和从前只在港剧里听过的粤语、葡萄牙式的建筑、东南亚的食物、穿行在狭窄弯曲巷子里的巴士、来自不同国家的同事.....一切的一切都让我无比兴奋,哪怕做着从前看不上的工作也觉得值得,当时觉得,只要能呆在这个城市,走在这里的街道看着这里的景色和人就很幸福了。
所以完全能体会到绫初到东京时的心情。
也还是不满足,虽然已经在自己喜欢的城市拿着相对内地毕业生较高的工资,但还是想要做自己喜欢的工作,不想只做个酒店服务员,于是辞职去杭州,面试过几乎所有自己想要做的职业也接到了很多offer,学一直想学的古琴,考到高级茶艺师,进入一个高级私人茶空间做储备经理。
可是,看了身边前辈的历程,并不想就这么每天琴棋书画泡茶聊天过日子,不想这么年轻就过上养老的生活,我还想去世界各地看不同的风景。
离职回家,准备出国工作,当然了,还是酒店的工作,一份能让我去尽可能多的地方的工作。
“可是,就算见过了所有不同的风景又有什么用呢?
你到底想要怎样的生活?
”一个已经走过二十多个国家的姐姐问我,是啊,就算去过了那么多国家又有什么用呢?
我也不知道,我只知道我并不想过爸妈希望我过的那种生活,留在家乡找一份稳定体面的工作,朝九晚五五险一金,每天回家妈妈已经准备好晚餐,水果饮料免费供应,有房有车不用担心房租,工资就算只有三四千也能全用在自己想花的地方。
是啊,为什么还不满足?
“小小的幸福,那时觉得这样的幸福太渺小而感到悲哀,于是放手了,现在已经懂得这样的小幸福多么得来不易,至今为止所发生的每一件事,大概都是为了重新认知这个道理而绕的远路吧。
”影片最后绫这么说道,40岁的绫已经得到了20岁的自己所能想象到的一切——“预约不到的餐厅,代理店的男朋友,有意义的工作,六本木之丘,toho cinema 的晚场电影,一晚两日的箱根旅行,Harry Winston的婚戒”,但最想要的,竟是初到东京时和男友过的那种街边吃章鱼丸子的平凡简单的小生活。
可是,如果当时的她真的满足于这样的小幸福止步于此的话,现在真的会幸福吗?
在抱着孩子公园散步的间隙,是不是也会后悔当初没有继续向前争取自己所憧憬的一切呢?
会不会把不得志的沮丧懊悔归罪于这平凡的小幸福呢?
假若时光倒流,我想绫还是会做同样的选择,因为,她可是绫啊。
每个人都有一种成为他们自己的宿命,就算知道前路艰险布满荆棘。
“无论何时都放眼于高处的这个城市里,像我这样贪婪的女人们,百分百不会满足于眼前的幸福,但又无数次地劝告自己适可而止,就这样一步一步,向前走着。
不知满足,贪婪的女人们,只有把这份嫉妒也当作人生调味品来品尝,才算是真正的都市女人。
”
三十岁的绫,走在大街上看到别人一家三口,其乐融融的样子,也会开始想念冬冬。
初来东京,那个给他指路的男人,那个为她做饭聊家常的男人,那个给她温暖小床的男人。
如果和他一直在一起,现在应该也有一个可爱的宝宝吧。
但如果在一起,可能就不会住在银座,踩在柔软的地毯上,享受奢华的东西。
她爱他,但她更爱自己和自己要过的生活。
就算后来在一个个不同的男人身边流转,独自承受。
后来,不管是玩弄感情的高富帅,还是成熟的外遇男,又或是自私木讷的老公,都是极具代表性的在大城市生活的写照。
女性的成功,除了事业奋力,渴望家庭的温暖也在不时折磨着绫。
为此就算嫁了毫不喜欢的男人,又离婚,也一直在努力地往前走着。
不管是选了初恋,还是那些不爱自己的条件男,都是会后悔的吧。
最近,我们又被是否逃离北京的话题刷屏了。
恰逢此时,一部名为《东京女子图鉴》的日剧风靡互联网。
该剧讲述了日本秋田县的女主人公绫来到东京的奋斗史,她终于从一个小城姑娘进化为扎根于东京的都市女性。
不过主人公绫的观念和奋斗经历,却备受争议,支持者有之,批判者有之。
绫为何备受争议?
她的奋斗观是否值得京漂一族借鉴?
绫: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剧集开篇,老师问绫,长大后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绫不假思索地回答:成为一个令人羡慕的人。
出生成长于秋田县,绫一心向往的是大都市东京,向往的是成功和体面。
大学毕业后,绫如愿得来到东京奋斗。
她一开始住在三轩茶屋,这是许多东京漂一族起步住的地方,特点是平民、接地气,在这里绫与普通职员开始了她的第一段恋情,两人的日子微小、确定而幸福。
但绫很快产生了不满,她想如果我只是来东京过小确幸的日子,那在秋田就可以做到,为什么还要来东京。
她抛弃了男友,搬到了年轻女孩聚集的惠比寿,参加各种男女联谊,想钓个凯子,一下子改变命运。
绫如愿找了个高富帅,熟料高富帅已经有了未婚妻,她很快便被抛弃。
当绫三十岁出头的时候,她辞掉了民营企业的工作,跳槽到了Gucci当公关经理,也搬到了充满高级和奢侈味道的银座。
她成了和服店老板的“小三”,和服店老板带她体验各种奢侈生活。
面对着逐渐增长的年纪,凌渐渐有所不安,她以分手为要挟逼迫和服店老板离婚,和服店老板不为所动,反倒决然地离开了绫。
三十多岁的绫开始着急结婚,她频繁参加相亲,最终降低标准,选了一个与自己收入相当,但长得实在太过寒碜的男子结婚。
丈夫无貌,无趣,可是在豊州高层公寓有房。
婚后的生活死水波澜,两人很快分居,丈夫有了外遇,两人离婚。
此时的绫已经快四十岁了,她搬到了代代木上原,过着高品位健康的生活,并与咖啡店的小男生睡在一起。
与她猜想的一样,小男生看上的只是她的钱,两人很快分开了。
四十岁一过,绫突然恐慌,担心老无所依、想回老家,可一回老家,发现自己与之格格不入。
绫最终还是回到东京,买了一个二手房,和认识多年的男闺蜜搭伴过日子。
剧集终了,但绫的“奋斗”还没终了,散步时偶遇人生赢家,她回头过,对着镜头说:“我想得到的东西还有很多。
”该怎么评价绫呢?
如果我们用一个词来概括她,绫是一个典型的精致利己主义者。
必须强调的是,利己当然没有错。
恰恰相反,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动力之一,便是对利益的追求。
精致利己主义的问题在于:为了利益自觉地择错。
明明知道某个行为是错的,可还是为了利益去做,以原则换金钱,以身体换地位,以道德换机会。
绫想要在大都市里拥有体面的生活并没有错,她为此目标奋斗也没有错,可她错就错在于,为了这个目标,她始终在不断地“择错”。
甩掉敦厚温暖的第一任男友,不断牺牲自己的原则去迎合高富帅男友,甘愿成为“小三”,受困于外界条条框框压力随便结婚,当心疲惫的时候又随便找闺蜜搭伙……虽然绫的每一次“择错”,都不是什么作奸犯科、不可饶恕的大错,但这些错误既违背了道德,也违背了自己——绫的选择里从来没有自己真实的情感,有的只是他人的看法。
不幸福的精致利己主义者绫的整个奋斗史就像打怪升级,住所从接地气的三轩茶屋,到年轻女孩聚集的惠比寿,再到充满着高级、奢侈味道的银座,再到自己买的公寓;工作从普通职员升职成品牌策划,再跳槽到Gucci;情人里有暖男,有高富帅,有精英上流人士,有小狼狗……也因此,不少女性观众很羡慕绫,认为绫的身上始终有一股生机勃勃的欲望,她是独立女性的典范。
绫的确算得上是一个独立女性,但绫真的值得效仿吗?
我们不想对她做过多的道德评判,但想提醒读者注意一个问题:从始至终,绫幸福吗?
绫自知她是一个“贪婪”的女人,一路上她被欲望驱逐,就像猴子下山寓言里的那只猴子,她一路采摘,一路丢弃,一路丢弃,一路采摘,因为她从来就不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她对生活的标准从来都是外界给的,她的灵魂也无法真正的安定下来。
剧中绫有两次哭泣令人印象深刻。
第一次是丈夫找上门来希望离婚,她微笑地祝福丈夫要过得幸福,当丈夫走后,她一人签署离婚协议,突然痛哭。
第二次是被小狼狗背叛的绫离开东京,回到故乡,遇到了高中时候的老师,老师惊喜地拿出刊登有她的采访的杂志,说你成了老师们经常向学生提及的榜样。
绫终于过上了她之前想要的“令人羡慕的生活”,可她却忍不住在老师面前痛哭。
这两次突然的哭泣,是绫始终压抑着的情绪的爆发,只有她自己知道,她为了这所谓的“令人羡慕”,经历了什么,承担了什么,又牺牲了什么。
绫不幸福!
精致利己主义者并不幸福,因为他们只有利己,没有自我。
精致利己主义者一心想着往上爬,他们总是认为,只要我愿意拿灵魂和魔鬼交换,那我就会得到一切我想得到的。
可真相的残酷在于,在太多时候,阶层的差距总是难以逾越的,你熟知上流阶层的游戏规则,但你并不是规则的制定者,就像剧中出生于东京港区的相亲男士,也只找出生于港区的女士结婚。
剧集快结束的时候,我们以为绫与男闺蜜搭伙过日子,岁月静好、现世安稳了,可两人散步,绫与上流阶层的夫妻擦肩而过。
绫的眼里充满羡慕。
这是编剧狠狠甩给绫的耳光,你出卖灵魂,不断努力,你以为自己过上了让别人羡慕的生活,可永远有比你更好的,永远有你无法企及的。
悲剧的是,绫并没有领悟到这点,她立即又动力十足:我想要的东西还有很多呢。
可回顾她的奋斗史,她一直在得到她“想要的东西”,她却没有因此而幸福。
当你没有了自我,只剩无止境的逐利,那么你只会像永远推着石头的西绪弗斯,永不停歇,永不安宁。
——首发南周知道,署笔名——
最近两集,弹幕里一直在讨论“绫为什么要嫁给这个男人?
”,这让我想起了最近看到的一句令我印象非常深刻的话——“一个人若是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种生活。
”看客都以为绫嫁给了一个三观不合、外貌不扬、没有情趣的男人,很可悲。
但实际上,绫才是对自己认定的人生最坚定的那个人啊!
从家乡到东京10年,绫搬到了自己想住的高级公寓、在向往的高级餐厅里约了会、和高级的男人发展过关系、买了一整个衣帽间高级衣服......她也终于成为了从小羡慕又向往的读者模特,在杂志上,向万千女性“炫耀”自己的高级人生。
这个男人,对绫而言根本不是“老公”的存在,嫁给你,不是因为我爱你,你只是我人生中的一个技能加成,跟工作、上司、朋友没什么两样的存在。
所以,女孩子,只要是为了认定的人生,哪怕披荆斩棘、杀敌无数、泪流满面、腥风血雨,也请勇敢走下去吧。
日剧《东京女子图鉴》,最后一集,女主角绫牵着男闺蜜的手,走在东京街头。
迎面走来一对相貌登对的夫妻。
女主角看着他们,不由自主地想:如果我也有这样完美的丈夫就好了。
和那对夫妻擦身而过之后,女主角对着镜头,说了最后一句台词:“加油吧,因为想要得到的还有很多。
”《东京女子图鉴》总共11集,每一集20分钟,讲了女主角绫从17岁到40岁,一生中最活色生香的时光。
17岁那年,老师问绫,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绫说:“想要成为令人羡慕的人”。
对于17岁的小女孩来说。
理想,是一个模糊的概念。
但自己心底清楚:我就是要成为光芒万丈的人,要站在让人仰视的高度。
后来,理想慢慢变成了具象的世俗定义:“预约不到的餐厅,代理店的男朋友,有意义的工作,六本木之丘,Toho cinemas的晚场电影,一晚两日的箱根旅行,harry winston的婚戒,幸福的婚姻。
”绫在小镇秋田长大,却一直憧憬着华丽绚烂的东京,终于在大学毕业后来到东京工作;住不起市中心,只能在稍微偏远但生活氛围浓厚的地带租房;初恋男友和她一样来自秋田,日子过得平庸而幸福,可她想要的不仅仅是小确幸;在联谊会上认识一位高富帅,开始交往,但他隐瞒了订婚的事实,某天突然消失在她的生活中;苦熬了几年,终于跳槽到Cucci公司,光鲜亮丽地出入CBD;30岁出头,被一家和服店老板看上,做了他的情妇,生活品位直线上升;33岁相亲结婚,丈夫无貌、无趣,但有房,两人经济能力相当;结婚多年无子,丈夫出轨,生活过得一地鸡毛,40岁选择离婚;自己买了一套二手房,和男闺蜜住在一起,互相照应。
所有远离家乡,来到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的你,都会在绫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
急于摆脱原生家庭的窘迫;把握每一次职场晋升的机会;不动声色地打量在身边经过的优秀男子;抬头仰视CBD最高的那栋写字楼,想象着自己在这里进出;想去体验那种需要预约的高档餐厅,吃精致的食物,看城市夜景。
清楚自己心底的欲望,即使那种欲望是被社会世俗所定义的,即使是被裹挟着向前走。
但因为目标清晰,而走得步步生风。
比起有欲望却不努力进取,纵容自己变得平庸的人,绫确实活出了令人羡慕的人生呢。
你为什么要离开家乡?
为什么逼着自己变得更优秀?
为什么偶尔偷懒的时候,内心总是不得安宁?
所有的改变,不就是为了成为更好的自己吗。
你不想25岁就过上45岁的生活,不想听老一辈的“女孩子27岁再不结婚就老了”,你不想在公司里只能做执行的角色。
你无非就是想知道,你人生的天花板到底有多高?
你能够去到多远的远方?
绫对婚姻的态度,对于很多从小地方来到大城市的姑娘,更有借鉴意义,“以人为镜可明得失”。
绫对婚姻的看法,分为三个阶段:阶段一:想要把婚姻作为跳板,进入上流阶层绫28岁那年,和初恋男友分手,傍上了港区出身的高富帅隆之。
突然有一天,隆之消失了,电话也不回,摁门铃也没人应。
失意的绫,问一位男性朋友:“如果女人会选择有钱的男人,那有钱的男人选择什么样的女人呢?
”朋友回答她:“一无所有的女人。
没有自己的梦想,也没有理想,只是天真烂漫地支持他的梦想的女人。
”女人选择男人的时候,都喜欢向上看。
但是站在顶端的男人,选择的却是和自己来自同一阶层、没有自己理想的女人。
这是这部日剧与韩剧最大的不同。
韩剧总是编织不切实际的梦幻邂逅,而这部日剧把女人的白日梦撕得支离破碎。
你看上的男人,人家未必把你当他的菜。
30岁,绫当了和服店老板的情人。
可她心里清楚,他与她不过是肉体和物质的等价交换。
他们根本不可能结婚。
阶段二:看清自己有几斤几两,选择和势均力敌的人结婚绫在33岁那年,终于在东京这座残酷的城市,争得一席之地,然而,最怕的是“无人与我立黄昏,无人问我粥可温”。
于是重新开始相亲。
最终嫁的人和以前想象的完全两样。
相貌普通,39岁,有一套公寓,薪水900万(日元)比她略高。
除了各方面条件相当,这个平凡的男人最打动她的,是他说的一句话:支持她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
阶段三:低品质的婚姻,不如高质量的单身结婚之后,绫才知道,什么支持她的事业这样的话都是丈夫从书上学到的。
根本不是他的真心话。
他想要的不是一个女强人,而是能够为他打扫家务洗衣做饭的家庭主妇。
就连生孩子,他都当成一项任务来完成,毫无情感可言。
婚姻生活过得一地鸡毛,干脆离了!
33岁的绫所认为的婚姻,只是在恰好的年纪,自己想要结婚,于是果断抛弃眼高手低的姿态,迅速找一个势均力敌的人,仅此而已。
当你有自己的事业,你内心有安全感,你想要结婚真的很容易,就看你愿不愿意而已。
40岁之后,绫看得更通透了。
低质量的婚姻,带来的不过是两个人彼此怨怼。
终于明白自己一直生活在世俗的观念里:什么时候该结婚,什么时候该生孩子,婚后要放弃事业照顾家庭……自己就像囚徒被一堆条条框框锁死在婚姻的牢笼里。
还不如自己一个人来得快活。
很多时候,人是生活在别人的想法里,而不是为自己而活。
你有没有想过:人为什么要结婚?
因为30岁快到了,不结婚就老了?
因为想找个男人依靠?因为害怕老了孤身一人,无人照顾太凄惨?
因为身边的人结婚了,你不想当一个异类?
因为你们嘿咻没带套,不小心怀上了孩子?
《圆桌派》最新一集,窦文涛问徐静蕾,“你觉得女人要不要女大当婚呢?
不要当婚的话,要不要生孩子呢?
”徐静蕾一派我行我素的酷劲:“这有什么可聊的,愿意干嘛干嘛呗。
”徐静蕾今年40多岁,和男友黄立行相恋多年,没有结婚,没有孩子。
39岁那年冰冻了9颗卵子,并不是因为她有多想生孩子,更多的是为了保证自己在生育权上拥有选择余地。
结还是不结,都是自己做的主,不被世俗婚姻观所捆绑。
想结婚,那是你觉得余生和那个人一起过很有趣,值得期待。
不结婚,你也担得起这种任性。
这是你自己的人生。
与别人无关。
我身边有不少年近30岁的女性。
在她们的观念中,结婚和年龄真的屁大点关系都没有。
没有感觉就是没有感觉。
所谓“感觉”,综合了教育程度、颜值、经济实力、性格,稍有差池,一拍两散。
如果没有遇到这样的人呢?
大不了自己一人过。
我有一位女友,29岁,在一家创业公司奋斗了3年多,做到中层的位置,薪水可观,除此之外还盘下房东手上的房子,当起了二房东。
CBD附近好吃的馆子如数家珍。
每月固定看两本营销专业的书籍。
每年至少给自己安排一场远途旅行。
给自己买了重疾险,因为想过也许一辈子不结婚,要趁早给自己买好保险。
也有些人,口口声声要单身一辈子了。
突然就爆出结婚的消息。
有一位朋友的女性朋友,27岁,辞职那天和一群同事搞了个聚会。
有一位男同事以前从来没聊过天,吃饭时两人对同一个话题都很感兴趣,聊了很久,感觉特别合得来,然后开始有了交往。
一个月后,两人结婚了。
一部《东京女子图鉴》,其实就是北京女子图鉴、上海女子图鉴、广州女子图鉴啊!
每一个独自在城市里奋斗的女生都很苦呢。
职场上从来就没有容易的项目,每一次都是逼着自己去做不擅长的事情,然后慢慢变得擅长。
业余时间也不敢放松,不论是阅读/写作/英语/反思/时间管理,每一件事都有太多大牛已经做得很好,要很努力才能望其项背。
更难过的是,有时候家人根本不懂你的忙有什么意义,在他们的观念里,女人得找个男人才是正道。
你要与自己懒惰、疲倦、孤独相抗争。
这座城市,这样的生活,都是你自己的选择。
最后能得到什么呢?
谁知道呢?
一步步向前走就好。
这套剧身体力行地阐述了女人越有钱越美丽的真理。
看着麻美姐演的绫在成长过程中衣品像“坐着自动扶梯飞速向上”一样进步感觉实在太爽!
献上全剧截图以作留念。
但是凭我的水平也只能做到截图收藏了…品牌出处实在认不出,传说可以看剧末赞助商名字,有空研究一下(高中生时代忽略不计这篇直接看麻美姐啦)【注意】请各位一定要撑到第三集!
相信我!
不要被前面两集的搭配打倒了QAQE01 刚刚从秋田出来东京的绫这一身简直土得让人闭嘴惊艳,如果以现在时间线往后倒推的话是1996左右吧。
但是这配色,请不要把锅推给时代,不是时代的错,谢谢。
再看职场装,虽然不算是太牙败但是总有种错把老气当成熟的感觉。
其实这套剧的服设真的很好反映了人设。
20出头从三四线小县城来首都的女孩子,做着勉强维持自己体面生活的工作,站在商场买衣服的时候是否也会在“想要可爱一点”“不行,我已经工作了,必须像个大人呢”这种想法之间徘徊呢?
正如绫对三茶的评价“恰到好处地时尚,恰到好处地俗气,这种不彻底性也和现在的我相符。
”
E02 工作生活安定下来的绫穿着也向着符合时宜的方向靠拢。
格子长衫破牛仔裤运动鞋,像是已经把这个地方穿在了身上一样自得。
啊,其实我很喜欢这段呢,正在自己梦寐以求的生活中安定下来,跟喜欢的人探索新的地方,吃好吃的烤肉。
小小的幸福紧握在手,充满希望的感觉。
我,我也喜欢噗然后这集接下来Yuki去联谊会砸场子那一幕我倒着看着好几遍!
喜欢!
比心!
姐姐好美请鞭打我!
咳咳回到绫,本集的职场装,没有第一集那么用力过猛慢慢地找到感觉。
应该是薪水发下来妹子好好逛了下街?
(微笑)
E03 当当,终于迎来了绫发力的一集。
从在库管理部调去了品牌部,跟Yuki那种低调不同,绫倒是把自己的干劲野心都穿上了身。
这发型耳环妆容我能撸100遍。
但是看全身感觉出来后再搭短款外套太累赘啦,这个包扣50分不过分。
接下来经典的寒风飘飘起球内裤刺痛我的心,绫离开三茶直树转投惠比寿高富帅怀抱的情节。
她从三茶毕业穿的这套真的超级喜欢。
同样是格子元素,但是再也不是红蓝相间朴素衬衫款,踩着高跟鞋穿着利落剪裁外套的绫说: ——“但它(三茶)过于平民化,令我渐渐地觉得不太舒服” ——“我要赶上东京女人的步伐,三茶太有生活气息了。
”
接下来是约会时这套亮宝蓝+貂毛围脖+小豹纹包,从这集开始到结尾蓝色系在绫身上多次现身!
不过话说回来不知道为何这套是全剧我觉得最暴发户气质的一套。
我想了下可能是因为隔壁这位亚洲黑人印花衬衫小哥影响吧…(但是这位先生脱了很好看)
E04 又见洗手间…这套裙子真的超级适合麻美姐昂!
橙色系条纹显得精致又有女人味,外搭深蓝色外套走在街上不要太优雅。
///。。
///
30岁生日,绫在梦想中的传说中“30岁生日之前去过的就是好女人”的Joël Robuchon,被放了鸽子。
但这套高额利息分期付款价值人民币1.8W的白色吊裙真的很美。
怎么说呢,就像这段人生也是高额利息贷款回来的一样。
在20代的末端,被有钱富二代男友一个理由也没给就甩了,这些是不是从三茶来到惠比寿还给东京的利息呢?
裸色外套在这集又穿了一次,通勤的感觉也很好。
啊其实之前说蓝色经常出现,其实裸棕色,黄色元素后面几集也会增多。
E05 哈哈哈小姐姐穿着本剧最ROCK的一套被老板训斥“说什么只认香奈儿一个牌子,我也没见你穿过香奈儿”
配饰好评!
来看细节。
别人穿皮裙绫穿皮裙,怎么能穿得那么斯文!
然后是去Gucci面试的这套,蓝色包包打破一身蓝黑的沉闷感,但是就算单单是上衣都很好看,小外套设计像是围巾披在身上一样,入选我心中本剧最佳TOP5!
前方高萌!
收到Gucci offer的绫回来辞职狠狠串了老板一把,看这里笑了出声超级解气哈哈哈…裙子酒红色很显白,小小的鸡心领也好俏皮。
可是港真,这种分层裙,对B Cup以上的妹子真的很不友好(微笑)
又见宝蓝,蚕形中长外套搭长靴,干练是干练啦,就是室内看略显老气,是不是?
不过从上面这个造型开始,绫的发型就一直Lob下去了哦E06写着写着已经过了一半剧啦。
E06中的绫到新公司工作已经一年,简单的豆沙红长裙搭外套,人家已经不再需要用闪电宝蓝去证明自己在公司的存在感啦。
其实,绫真的有部分弹幕骂的那么“不知满足,自作自受”吗?
单看工作,对上一份工作不满意,自己通过面试得到了新的工作机会,遇上了故意刁难自己的上司,没有退缩,稳稳地一步步坚持下来了。
她只是在贯彻着自己所追求的目标,并且为之付出努力与代价而已。
女人对女人的恶意,何尝不像E04中职业女友的独白:“诋毁像我们这样的女孩子,只能说明他们的羡慕与妒忌。
也是啦不这么指责我们的话,会讨厌死那个失败的自己啊。
”哪一份光鲜背后没有点阴影呢?
难道这样光鲜就不让人向往了么?
并不是呢。
扯远了, E06有好多套造型啊!
看一眼和服店外遇专业户色店主送的MB,这双绫上脚真的是“充满情色的诱惑”惹(结果果然睡了)(羞
插播一张床照,也很好看。
吸吸
这集还有个黑白波点上衣的杂志造型,但是我本人非常不喜欢那套,所以不放图。
谁让我是作者呢?
(微笑)哈哈来看下一套,上衣黑黄配,下身小短伞裙,上衣横截面拼色还显瘦!
小丝巾也好喜欢。
本来绫是拿着有自己专访(就是那套波点衫)杂志想跟以前一起玩的姐妹一起分享的,无奈自己生日这天的宴会上,30代女子们的话题全都是孩子。
结果绫啊,就动摇了,她问,品尝着各种顶级物质的美味,这种人生真的幸福么?
喜欢这套剧,就是喜欢他的真实。
谁的人生观是一成不变呢?
谁又不贪婪呢?
人一辈子谁没有几次因为“人有我没有”而不甘心呢?
有时候,原本自己嗤之以鼻的东西,看着别人甘之如饴,突然自己也想要了。
滴,小三向大婆告状卡。
哎好喜欢这个包,看大家话题貌似是Gucci?
这个包在E07我最喜欢的一套造型里还会出现一次。
E07相亲的这套,配饰耳环好好看
本剧我最喜爱造型出现了!
麻美姐腿长一米八!
虽然这套被相亲所工作员批“按照女性的审美的角度打扮”“一看就知道是名牌容易让人觉得花钱大手大脚”
不过不知道是不是被相亲所工作员刺激了,从这套造型之后,绫的穿衣风格就向着低调方向发展了。
尤其剧情发展到这里,绫在职场的场景会不断减少,通勤装基本告一段落了…我们来看好看的日常着装+家居服吧(wink)
虽然好喜欢这个上装,可是配阔腿裤真的显人好圆柱体。
原谅一个肥胖的我最喜欢看别人纤细带风。
插播一句,丈夫长得真心有点不忍直视,但是人家穿衣服倒是没有什么差错哦。
E08令人心酸的一集,跟丈夫结婚后发现刚刚开始他的温柔也只是像说会全心支持妻子的事业一样,是从书本中学回来的。
唉,一个理性,自私(中性评语),难以去爱人的直男。
30+已婚的绫很好地承认自己年龄的事实了,上面这三套都低调又实用当然也还有一套很实用的...///。。
/// 性感无限!
再一次举牌【讨厌丈夫】好妹子@小敏吃掉小敏 指路 这套实用装备是la perla
快看这条围巾!
蓝黄白藕色,集合了绫反复穿的配色。
啊,好希望自己30代的时候可以把这几种颜色穿的好看啊。
其实看绫这张的表情,再对比文章开头1.2集,真的会发现20代那种积极用力和青涩局促,都变成了30代的成熟稳重。
可能是麻美演回自己的年龄段比较放松?
(笑)E09
分居后搬到了代代木的绫,跟一群“灵魂有香气的女子”过上了喝咖啡吃面包插花睡小年轻狼狗的健康生活,服装也是日常装。
在东京生活了这么多年的绫,剧情上成功与失败都试过,奢侈与平淡的感情生活也经历过,打扮上已经不再像之前那样用力,成熟的人想要变得简单么?
可能呢。
穿插的这套职场装艳丽又不俗气!
吸吸仙气好妹子@小敏吃掉小敏 再指路 裙子是Gucci 耳环来自mikimoto
E10很佩服这套剧,虽然是20分钟未到的泡面番,可是一集里面塞进了那么多的剧情,却又每一件事都说得那么到点上。
与港区男吃饭的这两套就代表了这个岁数的绫约会着装了,第一套黑色胸口镂空打破沉闷,第二套是除了上集职场装外本剧第二套有印花的裙子!
你看整体那么端庄,小姐姐带着浮夸的“老子有钱”金耳环竟然也不显张扬。
再来是棒球衣外套的这套,临近尾声绫的私服时尚感真是UP UP UP!
脚上这双尖头鞋E09也有出现过,剧组实力教你花心思省钱。
2017.03.17更新一套被点名的,姜黄色配迷彩围巾这套记得么?
我自己的话会觉得姜黄还蛮难穿好看的,因为不显白啊哭
E11终于来到最后一集了回秋田这套率性又好看!
好喜欢明黄配深蓝啊,还有脚上运动鞋好好看
重返三茶街头,放张对比图
啊,20年的时间就这么分分明明写在搭配上了。
到下面这套就差不多结束啦,喜欢绫的头绳!
话说回东京后这两套都好有女人味。
嘻嘻还有一套平行宇宙有钱地在遛狗的绫,下面这套真的是霓虹fashion的代表,搭配的还是复古牛仔裤+(疑似)乐福鞋。
虽然不是自己的风格但是这套真心水平高。
好了,写到这里吧。
整整11集我觉得有价值的搭配的都刮下来了。
像开头说的,绫的服设很好地反映了她年龄和心境的变化。
而且全剧看下来出来开头出村那几套之外,其他并无车祸造型,很适合我们这种普通上班族模仿的感觉。
其实这套剧里关于绫的世界观还有好多值得讨论的地方。
绫的世界观,放在世俗的量器上不100%正确。
可是她想要的东西,像我这样的普通女孩也会向往,但是绫在付出那份努力,恐怕很多普通女孩就未有办法达到。
你看啊,40代的绫还在说:“一起加油吧,一步接着一步。
因为想要得到的东西还有很多。
”【更新】补充三张好看的,从剧照那边刮下来的
再更新一张与搭配无关的,嘻嘻嘻
我根本無法想像我居然用了一個晚上的時間看完這部共11集每集20分鐘的,名叫《東京女子圖鑒》的電視劇,即便是當年沉迷《第八日的蟬》和《無間雙龍》,也是每天1-2集的速度正常行進,目前唯獨只有這一部做到了讓我不看完不甘休的程度。
這部劇很扎心,因為看了以後就會發現,你根本沒有辦法抽身,以無關者的角度去看這劇。
說的是東京女子圖鑒(也可以理解是東京女子百態)。
但是你換成任何一個國內一線城市作為場景,都會驚奇地發現,東京裡發生的這些事情,我們的北上廣深每天都也在上演著。
我是分割線---不知道你們是否跟我也有一樣的感覺,明白了在城市裡幸福肯定不是必然的這個道理。
女主角一開始離開秋田的時候,她並不明白這個道理。
唯一明確知道的,是在秋田這個小縣城裡不會有自己想要的閃閃發亮、又叫人羡慕的人生,覺著在東京裡的能夠拾取的,自己想要的人生和幸福機會,就像散落在地上的石子那麼的多,又那麼的容易。
她對東京的嚮往,來自於她對”在東京幸福是必然“的確信。
這似曾相識的,對一線城市的無知嚮往情感,跟那些中產以上覺著自己挺合格的移民群體,對英美歐澳紐加的嚮往如出一轍——大城市裡的月亮特別圓,國外的月亮特別圓。
不得不說,我沒有真正意義地在鄉村裡生活過,小時候因為媽媽是在職女性,不得已將我送往鄉下那個重男輕女,且特別不喜歡我媽這個兒媳婦的爺爺奶奶家裡,極其短暫地渡過了一些時光。
我最終被”照料“到入院據說要頭頂打針時,才總算被惶恐的媽媽接了回來,送我回到我的出生地,跟著我的外公外婆一家生活了3年左右。
外婆的家並不在多繁華的城市,至今也不過是虛有其“海濱城市”之美名的沿海二線城市。
童年裡沒有特別富足的生活,但外婆做的每一頓樸素的餐食,都是說不盡的撫慰心靈的滋味。
如果說城市會用虛無的繁榮,將人拖往無所憑依的高空,你在出生地或者你在那個曾養育過你的城市裡生長著的根系,會牢牢地把你抓住、穩住。
外婆家便是我的根系,她為我日復一日地澆灌著那能夠把我從虛榮中拉回來的根基,確保我不會重重地摔下,然後粉身碎骨。
後來回到父母工作的城市,生活了20餘年。
哪怕有過幾次轉學和升學的經歷,也還是以為生活和朋友圈子裡的,都是這裡土生土長或者像我這樣很小的時候就生活在這兒的人,我過著的都是自以為尋常的日子,並沒有覺得是什麼閃閃發亮的生活狀態。
什麼時候覺得自己特別不一樣,大概是大學那會兒開始受到了衝擊。
當你長期在一個城市生活,還就讀於這個城市的本土大學,才會發現原來圈子被拆解和分散,接著好多原本不屬於這個城市的人,湧進我們原有的區域,用不一樣的價值觀和人生觀衝擊著我們原有的觀念。
大學的時候我一度陷入到了社交恐懼症,如今想想或許真的像當時同學說的那樣,我對關外、市外甚是省外的同學都有一種無法親近的狀態。
當電視劇裡其中一個相親男說著自己是“東京港區人”,而“港區人”有“港區人”自己的圈子,外人很難進入,即便是進入了,也是為難和辛苦的時候,相信大學那時候的我肯定深有感觸。
“來了就是XX人”這算是我近幾年,越聽越容易不由自主地發笑的,一句口號。
雖然這麼說很刻薄,但是在所謂特別包容的城市裡,我看到的都是特別的不包容。
圈子和等級都是固化的,沒有什麼特別自由的流動,而且越到近年越是如此,那些自豪地說著“來了就是XX人”的人們,如果不是遵照什麼統一的說辭,就是某種邊緣人的自我高潮。
宣示別人來了就是XX人,完成授勳的過程,仿佛自己就是這個城市裡的主人。
然而呢?
其實呢?
我們都太清楚如何啟動自欺欺人的心理機制了。
如果有機會,以外來人的身份,參與到類似“港區人”的聚會,你就會明白這樣被邊緣化的尷尬,“港區人”這個概念放在這個城市,不絕對代表高低貴賤,但集體回憶和三觀就是無法超越的隱秘結界。
他們有雷達會偵測、他們會抱團、會在小圈子裡互換和共享利益,哪怕才認識數月,他們之間的紐帶,搞不好會比你們多年的情誼來得堅韌。
順達一提,有空可以觀察一下,那些對於外來人口政策抓得特別嚴、特別不容易成為當地正式居民的地區和國家,裡面住著的人倒是越親切,多交談數句,可能他們都會熱情地想著要如何幫你進入這個地區和國家,讓你成為他們大家庭的一員;而那些對外來人口政策特別寬鬆,各種歡迎外來人口進入的地區和國家,關口和國門背後,可能是各種融不進的圈子,可能是各種數不清的鄙視鏈,而且越不讓說,他們在心裡就越鄙夷,深入到血液,深入到骨髓。
寫到這裡,我才算是把我所認識的這個城市基本情況簡單鋪開而已,想說的道理很簡單——這並不是一個閃閃發亮的城市,如果你看到閃閃發亮,那些液態閃光點,要麼來自一群揮汗如雨拼命努力和掙扎著的人,要麼就來自那些在夜裡獨自飲泣嚎哭的人。
而那些指尖閃爍著晶瑩透亮之幸福的人們,他們的光源的數量才沒有那麼多,不足以抹去生活在這個城市裡的恐懼和辛酸,撐起你對這個城市的嚮往。
不得不提,女主那位在東京出生和成長的母親,並沒有告訴她太多關於東京的殘忍現實。
或者只有那些在城市裡生活足夠長時間的人,才會明白要拋棄城市的一切繁華,去到一個小縣城裡,幫著打理丈夫家的小生意,是怎樣的超脫,又是對原生城市各種不可改變的現狀,怎樣的絕望。
這裡沒有想要的,閃閃發亮的機會和幸福,還很喧鬧和嘈雜。
我們在這個城市裡,要花很大的力氣,才能保存原來心底那份最簡樸的美好,因為搞不好每天醒來面對的,可能是根本就沒有意義的人生。
但其實女主的母親也是明白人,沒有任何不許女兒走彎路的情緒和行動。
由她去吧,連以前曾經有過的經歷也沒有好好說過,這也許不是一個好母親。
但其實讓不讓走彎路,這彎路終究是要途經的。
想到這裡,就無所謂了,去吧,去你心心念念的東京,去試著過你心心念念的生活吧,無妨。
這就是嚮往高處生活的人們,人生必須要有的磨礪。
【代代木上原】因为想吃寿喜锅跑去之前住的代代木上原的公寓楼下,却被告知必须两人以上才能吃,我说去年一个人都可以吃啊。
吃完后在代代木上原附近逛了逛,《东京女子图鉴里》女主一路打怪升级最后选择的城市社区,正如剧中所说,这里的城市社区和人不断作用,相互净化,清除掉没用的东西,最终变成只有肌肉没有赘肉的城市社区。
小店密集,却全是应社区而生,没有取悦外边人的招摇,天然酵母的欧包店,咖啡店里用的大的probat的烘豆机放在这个城市也算一流了,花店服装店密集,旧书店里总能找到很好的摄影集,成衣和皮鞋的定制店,有机野菜店调料店,料亭居酒屋法餐店........一应俱全,离代代木公园和八幡神社也不远,没有下北泽或是自由之丘、代官山商业区的吵闹,完全是理想的居住社区。
我在B站看电影或者电视剧,大多时候是会关弹幕的。
想先看看自己的观感,再投入争论。
有些视频,则是不开弹幕就觉得尴尬。
但是《东京女子图鉴》令我最为难,画面是胶片质感,我不舍得开弹幕,单从视听的制作就撑住了两颗星,只要编剧和演员稍微在线,总分肯定是及格的;而偏偏它密布了现代女性的痛点——如,事业还是家庭?
总等不到我形成了自己的意见,我就想知道别人的意见。
着力于消费社会的影视作品很多,《小时代》之流是隔靴搔痒,糊弄小孩。
相比起来,《东京女子图鉴》要有诚意得多,纪录片式的探索,横看成岭侧成峰。
事实就是如此,你的意见是无效票。
剧情没有什么值得说,多的是意料之中又情理之中的反转。
女主是实际人,她的欲望明白构成着她的每个动机,包括她所选择的爱情。
绫的心路历程展现得很详细,很多人分析她的“成长”,弹幕里有人说她是进阶版的灰姑娘。
是的,她手握那几张牌,包括青春和美貌,一路换取更多,更多,踩着一个又一个的节奏点,从秋田杀进Gucci亚洲总部的品牌策划,将自己的委屈和不甘打包,喂养背后那只名为“欲望”的怪兽。
怪兽不死,她就不会停。
我舍不得斥责那头怪兽,女主正因为欲望而鲜活生动。
第一集里,女主看着六本木之丘,说这是“名媛罐头”,她站在东京这座城堡的外层,张望,想象,叹息。
一开始,大学生气的发型,穿衣风格不稳定,鞠躬幅度大且急,左顾右盼有小动作,做决定优柔寡断……那种局促的感觉,水川麻美演得很好。
后来,女主跳槽到了Gucci,被包养,这些经历血洗了她的气质。
后来,举手投足都是大方得体,卷发的弧度和蓬松度恰到好处,妆面是用金钱贴出的精致。
神奇的是,水川麻美竟能将可爱感觉赋予女强人这个设定。
这是观众缘。
现在时尚界大宣扬的“effortless chic”,核心是润物细无声:眉形上扬的角度与脸型配合,眼妆腮红的打法正好上镜,还有脸颊边那几簇懒懒耷拉着的发丝,脖颈笔挺又自然,脚踩三寸斗零鞋的姿态……看不出功夫下在哪里了,但你就是觉得舒服好看。
在用审美驾驭这些庞杂的细枝末节之前,得交足学费。
啊,effortless,又得chic,谁发明的这词,太能了。
天生丽质的神话在踏出校园那一刻即宣告失效,新的神话是六本木之丘。
奇怪的消费社会用金钱烧熔出了一个虚幻又精致的幻象,又为身处其中的人们创造了飞蛾扑火的感性。
我想起,小美人鱼承受裂腿之痛,每日踩在刀尖上,最后死在自己的理想中,成为一堆泡沫。
若有人在高维世界俯视,看到的,大概是这个时代,这个地方的人们前赴后继将自己套进这个幻象中,将灵魂熔铸成最符合这个时代期望的塑料公仔。
绫妈妈对绫有这么一句判语:“女人就是从小就想要和别人拥有一样的,就这样和大家并肩齐聚一同成长。
”在这个方面,绫从来未变过“理想”:成为让许多人羡慕的人,她也很清楚自己痛苦的根源——她不知道一个女人的核心价值是什么。
她背后的欲望无法回答她.她的自信始终需要向外在参考体系投射个人价值来支撑。
想要自成体系,却屡屡失败。
“未婚时被人说结婚才是女人的幸福,结婚之后,又被生小孩才是女人的幸福这样无言的压力压迫,被女人幸福的定义无止境的逼迫着。
能生小孩的女人路上一堆,但是能在一流企业,凭着自己的判断来推动企划的女人很少。
这样就足够了吧。
但是,既然是身为女人,连小孩都不生……”(《东京女子图鉴》第9集) 相比之下,绫的妈妈自小在东京长大,见过世面,知道自己要什么不要什么,坚定地选择了传统价值观,从东京嫁到秋田县,日子过得平和幸福。
第九集,绫在独身公寓里签下离婚协议书,失声痛哭。
她真的爱丈夫吗?
她真的喜欢孩子吗?
她没法为自己选择新的设定,就没有定义自己幸或不幸的能力。
她还会怀疑自己的价值,怀疑东京这个璀璨的骗局。
哎,这个时代的女性啊。
2017.0414更新没想到影评写下后,生活轻轻地把我钢铁心折叠了,还揉成一团。
不可预料之事悄无声息地生长发芽,心境有了改变,开始打量原定轨道以外的可能。
于是,再看这部剧,有了新的感悟。
绫始终还是理想状态啊。
肯定在某个时间点里,她会觉得自己是手握无数可能的薛定谔,鲜花会有,面包也会有。
但是,命运还是慢慢将她打开,原来她只有一种可能。
只是啊,将一种可能实现也是幸运。
最怕的是,吃饱了面包后,偏想起当时暗香浮动。
无解。
看这部剧是因为严肃八卦的推送文章。
短小精悍,每次跑步一小时,每次看三集。
特别珍惜,没时间去健身房的日子里都不舍得随便打开下一集。
因此断断续续看了一周。
正因为看得断断续续,看一集删一集,看完全剧以后最大的疑惑是,真的是同一个女演员吗?
从高中女学生,到四十多岁的熟女?
搜了介绍,原来真的是的。
认真记住了水川麻美这个名字。
热评短评里有很多人以一种难以名状的优越感群嘲女主,最多的是谴责绫一味追求物质,不懂珍惜,错过幸福,做人小三。
我只想说,你们有认真看剧吗?
我要给绫平反。
首先是关于绫的个人能力,虽然不是本剧的重点,但还是可以从小细节中窥见一斑。
从秋田大学毕业后纯靠自己个人能力找到了在东京的工作,虽然作为职场新人只能租得起三茶附近的房子,但也算是向更广大的世界迈了一大步。
初进公司,虽然并不是工作狂的性格,但因为勤恳老实,还是和那些热衷八卦和联谊的女同事区分了开来,做到了品牌经理。
在聚会中听到大家抱怨公司发展的瓶颈,据说三十岁以后跳槽都没有希望,因此立马行动,充分准备,要去更高的平台。
这种危机意识和行动力,放嘴炮的各位可以照照镜子看看自己有没有。
在Gucci面试中,由于剪辑的问题以及一些微信大号的表达需求,很多人都以为绫并没有回答上《平等就业机会法》的问题。
其实看后面一集应该知道,绫回答上来了,否则不可能获得这份工作。
其次,虽然只是用法语回答了一个短问题,可见本专业没有丢。
大学学习法语,毕业后工作了近十年,与法语无关,再次求职时还能用大学专业基本通关,为什么没有人看到绫的厉害之处?
上司很严苛,虽然觉得她似乎以挑刺和批评自己为乐,绫还是暗暗对自己说,一定不能犯错误。
这样的心态,在职场人中真的很珍贵。
大部分群嘲绫的人,如果在生活中碰到难搞的上司,可能会到豆瓣小组来吐槽奇葩上司,忘了反思自己吧。
再说我个人的经验,遇到高要求高标准的上司,真的会格外紧张,一个邮件要检查五遍,才敢发出去。
然而越紧张,越容易犯错。
绫不仅慢慢获得了上司的认可,还和她有了私交。
在和长腿叔叔分手之后,可以和她在居酒屋喝酒抱怨。
就我自己来说,我可以把上司当长辈,甚至当老师,但是可能由于年纪小,经验少,心智不够成熟,对于发展私交始终是想都不敢想的。
我很佩服绫。
再说和长腿叔叔的那一段感情。
即使三十多岁,还能吸引多金已婚大叔,绫本身一直都是很有魅力的啊。
个人条件虽然在东京来看只是平常,可是永远都妆容精致,也许这是日本女人的共性?
但十年如一日的精致,我只能感叹自己做不到。
再者,做有钱人的小三,只是放下自尊和道德就可以吗?
你要美,有魅力,带出去不会丢脸,高级场合不怯,会看脸色会说话,情商过人。
绫做到了。
最难的是,她不需人劝诫和拖拽,就能自己果断抽身。
虽然被长腿大叔毫无挽留的回应刺激到,打了很幼稚的电话。
但她的确是自己走出来的,不是被抛弃的。
这一点起码秒杀大部分小三。
决定了要结婚,就像对待工作一样认真对待相亲,按照固定的节奏见相亲对象,终于完成目标。
我不评论是否认同,但我再一次被绫的行动力震惊。
认定一个目标,就上足马力去做,直到做成为止。
一直以来都努力工作,所以有自己的积蓄,经济完全独立,可以在婚姻不顺利的时候潇洒选择分居,然后在丈夫出轨之后高姿态退出。
绫的表面工作一直做的很好呢,绝不允许自己向这个世界低头认输。
只不过,哭着签离婚协议书的时候,旁观了这么久,还是会心疼她。
以为自己已经掌控了东京:知道每个区的街道是什么风格,好吃的和式料理要去哪里找,好吃的法式早餐该配什么咖啡,和其他“类似”的女人一起学插花,享受生活。
至此,从秋田梦幻少女,到东京魅力熟女,绫依靠自己,起码打破了两层阶级壁垒吧?
长腿叔叔和前夫都没有给她带来阶级上的改变,一切实打实的跨越都是靠自己。
只不过啊,你可以和港区出身的女人一起插花吃早餐,可以向她取经然后毫不留恋的潇洒离婚,却不能轻松再嫁一个港区的男人,阔绰地给小鲜肉买名表。
金源燕莎商场里逛街的人们,有的人住在万柳,每晚带孩子来喝鲜榨果汁散散步,而有的人,逛完商场看完电影,还要坐晚班地铁回出租屋。
记得在知乎上看到过一个问答,大意一个人靠个人奋斗最多可以打破多少阶级壁垒。
除去时代弄潮儿如马云爸爸等,我大概记得作者的结论是两个。
绫做到了。
当然,依靠外力可以打破多少层,这就没有定论了。
如绫所说,就像坐电梯。
然而,依靠外力打破阶级壁垒,需要对该外力进行等价交换。
作为女人,可以用自己的青春美貌,温柔体贴,隐忍付出作为对价,去换取打破阶级的婚姻。
当然,坐电梯的代价是对生活的自主掌控权减少。
不过有得有失,选择自己可以接受的路径,也无所谓谁更优越。
其实阶级真的有那么重要吗?
很多时候,这种分层都是看不出来的。
便宜地道的路边脏摊,有人走路来吃,有人开玛莎拉蒂来吃。
不管有钱没钱,都得忍受北京的雾霾。
但这个社会给了高层阶级更多选择,比如商务座,私人会所,高定服饰,各种后门,用来避开和其他阶级的人共享资源。
呐,这么想想阶级真的很重要,也很不公平呢。
所幸有一点是公平的,那就是幸福的感觉。
幸福不分阶级,也不区分来源,钻石戒指,热奶茶,都是幸福来源。
不过有人对幸福的嗅觉比较灵敏,而有的人胃口比较大,所以会辛苦一点吧。
绫的故事还没有完,想要祝她幸福。
辛苦了,绫。
老一套,没啥新意。水川里美40不错,年轻时怎么那么显老
#週一回#努力吧,物质女孩们,这剧真的是一本教科书。
两星不能再多,yy流水账没啥意思,其实可以1集拍完,谷阿莫3分钟带大家看完
并不好看
X漂女性心态面面观。没有共鸣,标签化式地代表了各类女性其实不讨人喜,不过确实很有话题性。
我想看她工作啊!工作!!20年全力寻求男の归属没结果,职位爬梯倒是轻飘。平权个鬼——不要跟我讲当情妇是自由包养小白脸是平权啊。也不要跟我讲这个是东京SATC。比SATC铜臭200%,土300%,裹小脚5000%。
2.5 觉得预设都挺老套,一直比较坚定不和别人一样所以完全没共鸣,节奏还行,画外音的直接台词有点幽默,色彩特别。
女主太拼。。。我就只想要身体健康,皮肤好,一个三茶男
所以生活什么样 选择了才知道
看到第五集,想起一个女同事建议我去换个名字,不然太没桃花运了,不管你事业上多么充实自己,在别人看来你就是个不可能幸福的女强人,不管怎么愿赌服输,婚姻总是一个人的人生必需品,不管你怎么周游世界享受生活,父母就是觉得你是个没结婚的疯子
我明明背井离乡并且家里蹲也考虑过要不要继续留在上海的人看完了是没有一点触动,也没有觉得和国产那个比有很高级......本来三星的但我很烦女主那点包法利式追求...
三星半。不太理解评分这么高的原因。泛泛而谈,流于表象,如果能拍系列剧,静心来打磨每个时期的状态,心理,效果应该会更好。
秋田的乡下平静生活,三茶平淡甜蜜的小情侣生活,惠比寿有钱有实力联谊活动钓凯子生活,银座奢侈上档次小三生活,豊州中产阶级家庭育儿吵闹生活,代代木上原高品位健康安静单身生活。什么才是向往的生活呀?
可怕,完全无法产生共鸣。大概就是日本版“北上广写字楼绿茶型小资白领”的写实。剥开梦想的外衣,全是赤裸裸的欲望。光鲜亮丽的职业女性生涯,好像如今世人认为的女性最受赞扬的梦想便是如此。让人震惊的是如此单线条的狭隘观点,竟然得到了大多数女性的赞同。
好像是最近看的剧的汇总,《白日梦女》《火花》《吉祥寺》《砂之塔》甚至《倒二》。贴切,但没什么共鸣。(爱好观赏电影等于没有爱好。(最喜欢还是每天起床都笑眯眯说拥有你真是太好了的宠物小男友啊。
越往后越无法接受这剧散发出的精英主义价值观。想说的是,“愿景”和“梦想”完全两样,女主有的只是“想过上被人艳羡的生活”这种愿景,所以它缥缈易变会膨胀;而所谓梦想是愿意持之以恒去做某事,精益求精。这剧把到大城市生活的女人类型定义得太狭隘了…
“小小的幸福,那时觉得它太渺小而感到悲哀,于是放手了,现在懂得这样的小幸福如此的来之不易,至今为止所发生的每一件事,大概都是为了重新认知这个道理而绕的远路吧。” 女主再次看到来东京后交的第一个男朋友,想到和他的曾经,有感而发。其实真正的幸福只有自己才最清楚,正所谓“冷暖自知”啊。
实在难以入戏,好好的表现中产毒瘤不好吗?非要扯上感情。不过倒确实像某些人,想要一手钱包、一手丁丁,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钱包只为我开,丁丁只为我用,哪有这么好的事,只等梦碎。
节日在路上看了一下,有一种正能量叫做事在人为,还有一碗毒鸡汤叫做阶层固化。人喔,若能尽早找到自己此生真正想要的生活并为之努力决不回头,也不失为一大幸事。
我们背井离乡 积极努力 为了过上认定的幸福不惜一切代价 我们贪婪又善良 世故又单纯 得到而不满足 时刻蠢蠢欲动的欲望 归根结底 我来上海不是为了你 你也不是为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