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家们的世界啊..............片子很深奥的样子,大概可以看出个所以然。
好喜欢Paltrow!
演得真是非常棒啊~很空灵很虚脱的感觉,失去父亲的痛苦和不被信任的绝望,还有自己唯一的依靠被抽走时的心碎....是很厉害的演员!
膜拜数学家们......看透世界的人们啊....深深地有这种感觉...安老爷子...他让我有一种想要疯狂大叫[我爱他]的感觉,难以形容的魅力和演员的激情,只是一部电影就被安老的气质迷住,他实在是一个太棒的演员了!
能切身体会出在意识到自己辛苦写出的证明其实只是一些无用之物后对生活对自己再没有希望的感觉,完完全全表现出来,一句[Im exhausted]就可以触到心里把人说哭得难受得不行。
之前所有的眼神闪回,低头和落寞都配合的太好。
然后来说说二货....可能真是太熟悉了,看到他跑步的姿势,温柔的眼神,说话争论的样子,柔柔的声音和床戏部分(这.......)都是认识的~看其他的演员们就只是单纯地看着电影,但看到他就好像天天见面的亲人,很踏实。
这部片子虽然风头比较被占[老爷子演技......实在是神一般的存在所以........]但是扮相应该是我最喜欢的一种,干干净净[快去剃胡子.........!
]。
这片子吧..我是真的不喜欢开心网的译名[我觉得取名字的没看过片子,取的名字像悬疑片一样.....而且我真心不喜欢证明我爱你这个译名,什么跟什么啊........]不是传统片子的套路,最喜欢的桥段是那首叫i的歌,沉默的时候心里想到很多,很有感觉的桥段~Paltrow好美。
嗯............姐姐这个角色虽然不讨人喜欢但是的确是有存在的必要啊~导演能够简要地叙述一个这么复杂[好吧...]的故事很棒啊~推荐推荐!
番茄们一定要去看~
大凡此类的片子情节铺设都稍有些曲折,倒也从不惊心动魄。
整部片子直到最后十分种都情绪都不会有剧烈起伏。
像是很传统的那种小说,故事在平缓的螺旋式上升后停留在一个让人感动的结尾。
不禁想到以前看红与黑的日子,在大断大断描写和于连整页整页的心理独白后,坚持到最后一页,哭的稀里花啦的,彷佛整部小说就在不停的酝酿以待一个漂亮的结尾。
所以说,不能因为到第六个大饼才吃饱,就后悔吃了前五个。
毕竟人家做了重要的铺垫作用。
故事很简单,关于一个数学家的女儿。
是属于心灵捕手那种调调的片子。
典型的美国叙事风格。
这种片子总是很快就可以辨认出来。
但还是不错的。
除了有又漂亮又有气质的Gwyneth Paltrow,一项喜欢的实力派演员Anthony Hopkins。
还有断背山里的Jake Gyllenhaal。
和心灵捕手一样,拍的很自然真实。
有些画面很美。
寓意么,要细想才会觉得特别吧,这类的片子总让人看到科学家的另一面,似不太幸福的样子。
(不过结尾都很美好)也就这样才觉得真实吧。
花痴一小下,每次看这样的片子总是后悔当初没好好学数理化,似乎冰冰冷的学科总因拍摄变得有血有肉起来。
一个半小时,不会耗费太多时间和情感,若正好闲着,不妨看看。
这个电影是非常悲剧的 因为这个家庭是非常悲剧的,父亲21岁在英国展露天才,来到美国的大学继续研究数学,22岁又攻克一个难题,踏上人生巅峰。
其后,就是一系列的下坡路,妻子要么死,要么早早离婚,一对女儿,大女儿成年后离开家庭独自去纽约打拼,二女儿徬徨无措…… 这个电影的矛盾性在于,二女儿到底应该是像父亲好,还是不像父亲好。
像父亲,那就是继承父亲的天才,在数学领域崭露头角,也继承他的疯病和不和谐的家庭生活,认识一个平庸的男朋友26岁就在自己的领域一筹莫展,搞个三脚猫的乐队,结婚又能怎么样?
会过上幸福生活吗?
不像父亲,那就否认这个论文是自己写的,切断自己与数学的联系,也切断与这个男朋友的联系,独立走上一条新路。
这充满了未知与困惑,二女儿不敢这么做。
所以,这就是她无法确认论文作者是谁的原因,模棱两可,究竟是成为父亲,还是摒弃父亲,她软弱,她挣扎,她痛恨葬礼上自称父亲朋友的那一帮人为什么在她最困难最需要帮助和指引的五年里不出现,她不是对父亲生气,她是对自己生气。
最终的结尾,她又回来找那个男生,带着自己的论文,这想说明的是,她已经开始不太纠结人生要不要像父亲,而是人生要不要是自己的人生,如果是自己的人生,那就接纳这个男生,主动去获得外界的信息,然后再做判断,而不是命定的就要接过父亲的接力棒研究数学,命定的继承父亲发疯和悲惨的大脑。
其实,大女儿才是正常和独立的人生,始终知道自己应该要什么,怎么做。
初到纽约,打一份很辛苦的工,付房租,不再与父亲有密切的联系,好像外国人也是这样的,要有成就,就要脱离小城市的环境,去大城市。
本片原名《Proof》,译名有好多:《求证》、《证据》、《情来算尽爱》⋯⋯搞得观众一头雾水。
而这个最常用的《证明我爱你》也不太贴切。
罗伯特教授是一位著名的数学家,晚年精神上出了问题,陷入疯狂状态,连生活都无法自理。
女儿凯瑟琳不愿意将他送入疯人院,便放弃了学业在家悉心照顾父亲。
几年后,罗伯特去世了。
他的学生哈尔在教授家发现了一本记录着数学论证的笔记本。
这本记载着惊世论证的笔记,作者竟然是凯瑟琳。
可是,她能证明这一点吗?
我觉得这个剧本用舞台剧的形式演更合适,改拍成电影多此一举。
幸亏几个演员撑得住戏。
尤其是女主角格温妮斯•帕特洛,这位演过“朱丽叶”的实力派女演员具有很强的台词功力,表演细腻扎实,将电影演出了舞台剧的效果。
看了“证明我爱你”这个片名,以为电影要表现父女情深或者爱情,其实不是。
本片主要讲了女主的自我探求之路。
她继承了父亲的数学天分,却怀疑自己是否同时遗传了疯癫基因。
她努力想“求证”的,是自己。
有些事情真的是没办法。
寒窗苦读数十年,还抵不上天才的灵光一现。
片中女主嘲笑哈尔的一段话就是这个意思,刻薄却实在。
想起小时候看到的励志课文“陈景润的故事”,给我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好像只有废寝忘食,傻瓜一样学习才能成为数学家。
所以,为了不显得自己很白痴,从此再也没有好好读过数学。
(其实用功了也学不好)反正,既然天才与疯子只有一线之隔。
我还是老老实实当个傻大姐吧。
一個平常的傍晚看完了proof........很早就聽說了這部電影..........和很多人感覺一樣........以為是一部愛情片......漸漸髮現主題其實不是愛情..............而是一種人生的思攷.................很清淡的感覺............其中對角色對真理的的執著的崇拜之情油然而生........Gwyneth Paltrow不是很熟悉.不過給人感覺不壞.....
已经很久,没有一部影片可以让我完全投入去观看。
不知是从何时开始,我变得浮躁不安。
对很多事情兴趣平平,无法静心做事。
但是,今天看了这部电影,让我长久以来躁动的心,沉静了下来。
我所看到的剧名是《证据》。
在未下载之前,我以为是刑侦片。
等开始看的时候,却推翻了原本的想法。
刚开始,以为是惊悚片。
然后,以为是家庭伦理片,以为,讲的是沉重的父爱。
接着,意识到,影片所使用的手法是回忆与现实交叠的手法,这让我想起了《时间旅行者的妻子》,那个让我沉迷的书籍和有点小失望的电影。
到最后,才发现,它讲的是数学家的故事。
那些,为科学进程作出杰出贡献的数学家们。
数学家们的世界,不是一般人可以轻易进入的。
他们有着你难以理解的想法。
当他们沉浸在演算之中时,也许,他们会变成连生活都无法自理的傻子。
或者,是几天几夜不睡的疯子。
不爱数学的人是无法体会那种演算之中的乐趣的。
我承认,我爱数学。
这点,被很多人不理解。
不过,或许。
我是爱那种演算的过程吧。
谁知道呢。
不过,这些都不重要吧。
就如到底是Catherine证明出的,还是父亲证明出的。
这不重要。
重要的是,你要相信我。
因为,你说你爱我。
也,因为,我爱你。
可是,爱是无法证明的。
很多人说这部电影很沉闷,很无聊。
而我,却,深爱。
就如我爱着大部分人都不爱的数学一般。
在看影片的过程中,我总是想起那些在深夜演算题目的日子。
为卡住的灵感而苦恼,为想通的进程而开心。
我想,只有经历过不论怎么努力也解不出一道题,在换了很多方式后终于推算成功的人才能读出这部电影的深意吧。
那是成功的喜悦,那是对自我努力的肯定。
不去在意他人的眼光,只活在自己世界里的人最快乐。
上了豆瓣才知道这片子是2005年的,如果我在那年观看,一定不会有那么多的感受吧。
至少,对父爱的感悟不会那么深刻。
这些家人间的爱,是到我出国才体会到。
每周末跟父母视频的时候,总是心疼他们絮絮叨叨,有意无意透露着很想我的感情。
或是不经意间希望我早些回家的想法。
我好像长大了呢,开始学到体会父母的感受呢了。
以前,还是个幼稚的孩子的时候,只总觉得父母不理解自己,感到我无法与他们交流相处。
直到高考结束,才知道他们是爱我爱得有多深。
他们宁愿自己很辛苦,也不愿我受一点点的委屈。
他们愿意付出全部,只为让我有更好的生活。
所以,送我出国读书。
影片的最后,是在大学校园里的草坪上。
看着一群群抱着书本穿草坪而过的学生,那些走在阳光下的剪影。
让我非常羡慕。
似乎,有点小小的后悔没有去美国念大学,无法体会那种坐在草坪上,迎着暖阳,和同学讨论着某一步的推算或是某几题的证理。
这一刻,我是多想快点上大学,不论辛苦或是享受,对于现在的我来说,都是种奢侈。
或许,我今天会找些数学题来做。
用笔触,划出最优美的证明。
不是来证明爱。
因为,爱是无法证明的。
喜欢那段证明。
像诗一样。
也想那样疯狂。
成为真正的疯子,也就是真正的天才。
从饮食中爬出一个族群在媒体上搜索价值观诞生于黑夜的女人要创造属于自己的黑夜——My Proof
一道终于被论证了的情感公式——看《证据》(PROOF)导演: 约翰·麦登 John Madden 主演: 安东尼·霍普金斯 Anthony Hopkins 格温妮丝·帕特洛 Gwyneth Paltrow 影名: Proof上映年度: 2005语言: 英语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imdb编号: tt0377107又名: 证据 求证随便抽出一张片子,是根据百老汇舞台剧改编的电影《证据》(PROOF)。
此前,对彼得•西格尔不甚了解,只知道德鲁•巴里摩尔出演的那部《初恋50次》,还有艾迪•墨菲主演的《肥佬教授》,都是印象很深的喜剧片。
不知道彼得是出于什么意向要拍《证据》这部片子。
等看了开头,我便觉得对这部片子,了无兴趣。
因为它涉及数学。
而我,从小是一个极讨厌数学的人,不单如此,还讨厌数学老师、化学老师、物理老师,他们从来没有在他们的课堂上对我客气过。
不是用他们的教鞭打烂了我的算珠盘,就是撕碎了我的考卷,有生以来第一次做弊也是因为考数学时将三道公式抄在草稿纸上被发现……其实,我知道学一点数学和物理化学对自己并不坏,至少能在生活中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但是教育,让我对它们深恶痛绝。
看完全片,忽然发觉它并不十分讨厌。
至少它教会了我如何在失去亲人时怎样尽快解脱。
公式可以是死板而无生气的,可是人情世故是活的,当你的人生因为你仅存的人性和感情在汩汩冒泡时,你生命中的枯燥和了无生机的一切都可以忽略不计。
不难理解,这部片子涉及了数学、理论、依据,但是它倾向于情感。
父女、姐妹、爱情……这些无法简单地从计算中得出结果。
但是我存在疑惑的是,作为著名数学家的女儿也是一位在数坛卓有研究的数学家,她的情感竟然会如此之深,父亲的死几乎令其崩溃,无法直面自己将来的人生。
直到吉伦哈尔饰演的数学家的学生出现,他们的爱情拯救了她。
在我的印象中,数学家和物理家除了他们做人的基础之外,很多时候都阴着脸毫无表情,也许他们有感情,但都藏得很深,不轻易表露。
这部片子为很多沉迷于科学界和学术界的朋友翻了身。
故事的线路是:父亲的死使其小女儿凯瑟琳很长时间处于不能自拔的悲怮之中,大女儿到芝加哥来接她去纽约。
这一过程中,葬礼、爱情、一段对学术论证的疑惑齐头并进,徐徐展开。
凯瑟琳在父亲的葬礼上摒弃祭文宣读,她冲上台向这些济济人群愤怒地咆哮着:五年前你们在哪儿?
父亲二十多岁便因数学理论在社会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却在老年突然精神分裂,死前的五年中,桀然一身,孤苦伶仃地与书作伴,全赖凯瑟琳孤身一人照顾他。
她内心呼唤着他能“活”过来,重新得到世人尊敬。
然而在雪地里她接过那本他赶写的笔记,全是乱七八糟的胡言乱语,他已经疯了,然而仍活在自己刻苦研究的氛围中。
凯瑟琳写了一本论证的随笔,锁在父亲的抽屉里,被发现后没人相信是她写的,包括她的姐姐,然而事实的真相的确是凯瑟琳所作。
她继承了父亲的数学天赋,然而同时她也在悲怮之中担忧自己会否遗传病因。
这是年轻剧作家戴维•奥本的第二个舞台剧作品,获得过当年普利策奖。
剧作搬上舞台后大受欢迎,由彼得•西格尔搬上银幕。
当然,银屏比舞台展现场景自由得多,人物内心情感也会被刻画得更为细致。
而且我能看出这样一部深含悲痛的情感伦理剧,肯定会得到很多观众心理上的共鸣。
据说格温妮丝•帕尔特洛刚巧也经历了丧父之痛,演起来应该会融入她个人的情感在里面,而安东尼奥•霍普金斯的表现出场并不多,他只活在现实中的想象与过去的回忆当中,但短短几场表演,他把一位鞠躬尽瘁、精神分裂的数学家的老年境况把握得十分到位。
吉伦哈尔就不用说了,他在年龄上与格温妮丝相差好几,而且近年来拍摄了很多经典之作,比如《断臂山》、《锅盖头》,都有上佳表现,这位小男生在演艺界已经开拓了他自己的疆域。
我没有看过舞台剧,但这四位人物肯定是不可或缺的,老父亲也许被安置为“与死者交谈”这种场景,虽然不是矛盾主线,但是极大意义上丰富了本剧的内涵与时空。
而那本“论证”笔记的出现,引发一点矛盾,虽然不是大矛盾,却一下子揭示出整部戏的核心要点:对身边人的疏忽可以导致怀疑,怀疑本身正是指向自己的最危险的武器。
影片中她姐姐一副难以置信的表情,甚至男友不置可否的态度,应该会让凯瑟琳失望透顶。
她将笔记本锁在父亲的抽屉里,也许是想唤回父亲对学术研究上的一点清醒意识,让他看到,让他醒来。
当父亲离去,人们无法相信她也同样有如此非凡的才华,很大意义上,父亲的光辉是遮盖了她的,因此人们的习惯思维总是阻碍他们重新认识。
当然,影片最后还是落足了“情感”上面,而不是这个“论证”事件的纠纷当中,否则就会成为闹剧。
最后,男友从“论证”笔记中读到八九十年代出现的新兴思想,他理解了,于是爱情回归。
她从悲怮中醒来。
最后一场戏,她坐在X形的校园中庭的石凳子,他走来了。
命运未知,却让每一个懂得把握的人重新找回幸福。
这还是一道公正的理论公式。
很不错。
9月26日
不得不和《美丽心灵》相对比,因为有《美丽心灵》在前,这个故事怎么讲述都觉得有点抄袭的味道,没有了自己的风格。
不过几个大碗的表演都很到位,特别是Gwyneth Paltrow,感觉回到《滑动门》里的他,敏感略带神经,喜欢。
整个故事还是不错的,至少我没有睡着。
给个中评。
也许是很想为枯燥乏味的数学电影裹上一层粉红色的浪漫,Proof 这部电影的两个中文译名“证明我爱你”和“缘来,算尽爱”多多少少有些意译过度的失真感。
我抱着爱情轻喜剧的期待,却发现片里所有的证据全非指向爱情。
导演花了1小时零44分钟的演绎的论证过程,自始至终围绕的都是Catherine。
Catherine的父亲在晚年变疯之前,曾是一位著名的数学家。
5年来,Catherine不离不弃地在家照顾他,甚至让自己的情绪跟着发疯的爸爸变得不稳定起来。
因为没有把父亲送进疯人院,她放弃了上大学深造的机会,她的姐姐Claire在纽约拼命打工还家里的房贷。
以至在父亲去世后,看着心力交瘁了无生气的妹妹,好脾气的Claire忍不住大问一句:“你为什么不送他去疯人院?
这样你好我好大家好!
”犹记得Grey’s Anatomy的第一集,Meredith想尽一切办法为居住在疗养院里、患有阿尔兹海默症的名医母亲圆谎——“她出国旅游了”。
对于那些才华洋溢,曾叱咤风云的泰斗来说,比江郎才尽更残酷的是丧心病狂。
庸才只会被淡忘,但疯子却会被嫌弃、被耻笑。
更何况,Catherine的父亲即使疯了也不愿意承认自己丧失做研究的能力。
看着他翻遍书山只为从条形码里找到外星人的信息,信手涂鸦却以为在写世上最优雅的证明,作为女儿,能忍心打碎他最后的尊严,把曾经伟大的数学家关进疯人院吗?
Catherine虽然不是她父亲唯一的女儿,但却是唯一懂得父亲世界的女儿。
她遗传了父亲的数学天赋,甚至一并继承了那敏感脆弱又神经质的人格。
她可以写出创新独到的证明,也可以为此三次不按老师要求完成作业。
也许,没有一些疯狂的冒险,没有一些剑走偏锋的勇气,在学术的土壤上难成大业。
在父亲清醒的时候,曾经说过:“对于成为汇率分析师的Claire,我很满意。
但是Catherine,我为你骄傲。
”然而,正是这一种和父亲的高度契合,让Catherine陷入了最深的自我怀疑中——终有一日,我会否像父亲一般在癫狂中走向毁灭?
虽然电影里没有描述,但却不难想象,在过去的5年她都是在姐姐对她精神状态的质疑中度过。
本来,Hal的爱抚平了她焦躁不安的心,但是一本无法辨认笔迹的绝世数学证明却把她拖入了更深更持久的自我怀疑里。
Catherine坚称证明是她写的,但却因为和字迹和父亲的惊人相似而被男友和姐姐怀疑,这是不是她自己的臆想。
父亲的离世,精神病不稳定的前科,藏在父亲书桌抽屉的笔记本,与父亲笔迹非常相似的证明……林林总总的证据,无一不将Catherine指向精神病。
于是,连她自己也动摇了,哭着喊着从书架上扯下本本数学书,坐在乱糟糟的房间里歇斯底里地说:“我错了,这证明不是我写的,不是我写的……”在数学的世界里,证明题的结果只有两种:假设成立和假设不成立。
任凭数学的迷宫再怎样复杂,人生总是其复杂程度的N次方和。
Catherine有精神病吗?
这本身就是一道无法证明的题目。
因为哪怕医学报告认为她那些情绪飘乎的行为未到病态,但如果身边的人始终以看疯子的眼光看待她,那张疯子的标签便不曾撕去。
还好,这个世界还是有讲理的时候。
Hal把笔记带回大学,找了两代数学精英验证,证明滴水不漏,而且还大量运用了八九十年代的数学方法,而那时Catherine父亲的精神状况已经不足以完成这样繁复的学术研究了。
“你一点问题都没有。
”Hal说。
“这些只是evidence,你还是没有办法证明这本笔记就是我写的。
”Catherine说。
“但是我可以提出一个相反的假设,然后证明这本笔记不可能不是你写的。
”Hal道。
然而,反证法也不是总是适用。
生活里的可能太多,我们无法逐一排除所有可能来寻明真相,然后再决定自己要相信什么,不相信什么。
Catherine五年来的庸人自扰,始于Claire无法证明她是否有精神病,终于Hal即使没有逻辑严密的论证过程也相信她写出了伟大的数学证明。
原来让疑虑变得很轻,让问题变得清晰,不是确凿的证据,而是出于直觉的信任。
“爸爸写的证明通常很简洁,我的却很冗长。
我想成为像他一样优秀的人,但害怕最后和他一样下场。
”Catherine说。
“或者,你会变成一个比他更好的人。
”Hal说。
我相信Catherine一定会比她父亲更好,因为她说:“数学研究和灵感无关,那是努力。
你要找准角度,抽丝剥茧,然后死缠烂打。
”在照顾父亲那灰暗无边的五年,她就是这样写出了让世人惊叹的证明。
她不相信灵感,让“数学家23岁后走下坡路”的说法见鬼去。
这种自信,让她和那些靠酒精和药物维持学术生命的数学家区别开来,她不需活在江郎才尽的惶恐中,直到钻不出牛角尖。
当然,这也只是一个evidence,这也是一道无法论证的命题。
So what?
我选择相信Catherine。
PS:这是我第一次看Gwyneth Paltrow主演的电影,不得不说她在这部电影里的表演非常到位。
优雅女神出演一位脆弱敏感但又叛逆的数学天才,实在惊喜。
2012/7/21
她的生活容不下怀疑。因为她对她自己已经有太多的不确定,她要的只是从朋友亲人爱人那里得要无条件的信任。不要让她失望。她的存在已经摇摇欲坠了,她需要有人告诉她,她是有用的,是被需要的。我能理解。数学和逻辑抵不上四个月的寒冷拥挤的书店。生活才是证明。情感才是证明。
囧他们俩居然有交集...
这就是数学家别扭的感情世界吗🧐如果剧本多点爱情的部分,电影结局的基调就会更温馨一点,不用拍得这么脱俗啦。另外那个姐姐的角色真的没有什么存在的必要,受不了。
看得云里雾里,更不喜欢这个帕特洛了
无需证明、无法证明和急于证明的故事。
其实可闷了。看完这部再回想一下《莎翁情史》 MD格温妮斯凭啥靠着那个电影就把学院奖的小金人拿回来了?!她是我至今没弄明白的影后!不过这部还是凸显了一定实力的,尤其和霍普金斯对的时候。接客和她根本不来电好吗?!生拉硬扯的姐弟恋真别扭。
It's not the irrefutable evidence proofs love ,but trust. (结局潦草唐突了点,但不影响整体观赏性,可惜中文译名太烂了)
我喜欢的两个,不,三个演员。够了
再牛逼的工科男也算不出爱情的真谛
如果没有jake,这种题材的片子我没法坚持看完!
毫无剧情进展 大部分都是一堆刻意交待背景的罗嗦对白和只有轻轻带过的心理表述
剧情故事不错,但是拍的让我觉得混乱了点。然后看人物疯疯癫癫的也有点不爽。。不是推荐看的片
男女主角太没火花了,这是个平庸的故事,很多情节都似曾相识。有了这些演员,导演完全可以做得更好。
影片让一众“专业师生”完全没看清在讲什么说明了自己的不出色……对天才理解有些肤浅,搭配的人物太过平面,明明有机会却不去用。
看了半小时,不喜欢
虽然很多人都说这部片子很不错,看完后还是有些失望,唯一的感觉是:数学家都有些歇斯底里。简单的能猜出来的情节,却加入了过多的人物心理活动, 格温妮丝·帕特洛的脸上总带着一股忧愁,从头到尾。
这部改编自同名舞台剧,由格温妮丝·帕特洛、安东尼·霍普金斯、杰克·吉伦哈尔主演的影片最大看点就是演员表演。忘性大也有好处,就像这部,以前看过,现在再看仍像看新片一样,汗~~
格温妮丝演技也是太好。辍学照顾疯掉数学家父亲的天才少女,偏执敏感,对爱情的要求如数学一样高。不需要各种各样的证明,你该相信我!姐姐显得很讨厌,但其实,她就是个最普通的正常人,世俗善良,只是她在另类人成为主流人的人群中被凸显。男友很有原则。数学家也可以组乐队啊,i虚数,什么也不做
这片子有点不明不白,但是Jake!
译名坑人,帕特洛、吉伦哈尔、霍普金斯三巨头飙戏过瘾,但剧情存在感为零。#约翰马登补完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