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当劳创始人的传记片,不知道现在麦当劳的企业文化是怎么宣传的,我看的时候只是感觉到男主角太贱了。
偷人家的创意还把人家逼到走投无路,还偷人家的老婆,这大概是商人界的徐志摩了。
当时看得只想砸屏幕,世界上还有这么不要脸的人吗。
现在去麦当劳都有一种奇怪的感觉,不知道这个麦当劳算是谁创造的,感觉电影并没有批评侵权的意味,让人十分愤慨。
影片以中性的角度讲述了麦当劳品牌创始人雷·克洛克从一名人到中年还事业无成,每天听着成功学讲座的奶昔搅拌机推销员到将麦当劳打造成全球最大的餐饮帝国之一的创业故事。
说本片中性是因为电影并没有把雷·克洛克刻画成一个老来奋斗成功的励志典型,而是很客观的记述了其如何从麦克、迪克兄弟那里发现麦当劳的潜力并将其一步步打造成属于自己商业帝国的经历。
影片毫不避讳雷为了全面掌控日益兴隆的生意,而不惜采用不光彩的手段踢开发明了现代快餐工序及麦当劳品牌创建者麦克、迪克兄弟,独霸了麦当劳品牌,也不避讳雷创业成功后喜新厌旧,抛弃了曾一直支持自己事业的妻子,另结新欢(娶了下属的老婆)。
从商业上说,雷也许是个成功的人物,把麦当劳打造成美国文化的象征,每天供应全球百分之一的人的饮食,雷确实功不可没。
但是从做人的角度,雷可就是个十足的渣男了。
从当初对发现快餐模式的麦克兄弟的大献殷勤到最后无情的“甩掉”这对老实保守的兄弟,用雷的话说,商战就是这么残酷,当你的对手落水后,我还会把水管插进他的喉咙里。
也许真如这部电影所揭示的那样,商场真的不适合善良的人生存。
当然,从电影的角度,这部干脆利落的传记片还是很具观赏性的。
欢迎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一分钟影评”
影片充分体现了Ray Kroc在五十几岁时还充分保有干事业的鸡血以及对未来光明的追求不放弃。
虽然当时Ray还仍只是个成天抱着沉重搅拌机全美国推销的代理,而且一次又一次的碰壁也让他感到非常沮丧,但造就了他坚持不懈的强大精神毅力和善于用言语画饼忽悠的说服能力,所谓敢吹则敢想,画饼忽悠的背后显现出了Ray不拘泥于年龄的梦想以及宽大的内心格局,因此他能够在尝试说服麦当劳兄弟在全国加大特许经营的步伐时说出 "Do it for your country"的豪言壮语。
其实忽悠画饼很多人都可以,但仅仅停留在了忽悠本身,内心的格局却没有同比例放大,吹来侃去无非就是那么些听来传去的料,好大喜功的梗,为了增添自己的隐形社会资本从而带来小我的自我实现,敢吹敢想却不敢做。
当Ray决定加盟时,心中虽然忐忑,对未来的成败也只是依靠多年经验的沉淀在冥冥之中给他的直觉指引,但他仍果敢的背着妻子默默抵押了房子下了重注;当意识到与结发妻子在价值观上的不合无法发挥1+1>2的效用时,在偶遇志同道合的红颜之后,虽然知道对方已婚但也毫不避讳的各种机会示好;当最初签订的合同对餐厅的扩张出现各种束手束脚的限制时,撕逼大战无情展开,在这场战役中,Ray俨然扮演了一个”坏人“的角色,正如Ray所说, “Contracts are like hearts... They're made to be broken."最终,当一个人的坚持和决心强大到心无旁骛时,不管他的处世行为是不是普世认知中的好或不好,成功的大门总会让人意想不到的就打开了。
电影里出现的经典名言是在Ray离世后,人们在他的办公室里看到的:Nothing in the world can take the place of Persistence. Talent will not; nothing is more common than unsuccessful men with talent. Genius will not; unrewarded genius is almost a proverb. Education will not; the world is full of educated derelicts. Persistence and determination alone are omnipotent. 当身怀才华之人、天生有才之躯、学识斗车之精英,甚至你亲密的爱人,对你至今为止还未取得任何社会主流成就的所作所为表示不屑一顾甚至冷嘲热讽时,就像巴菲特父亲对巴菲特说的,You know why you're doing what you're doing, and that's good enough. 唯有你自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也只需要你自己知道就好了。
另外,换个爱人吧!
此狼子野心,人人得以诛之!
“商场即战场”, 雷·克洛克 说的不错,但战争也分义战和非义战。
“春秋无义战”,为了自己光鲜亮丽的理由,满足私欲,伤害身边无数人,可耻也!
他口吐芬芳,说的都是光冕堂皇的理由,做的却是龌龊的勾当。
他说“FAMILY"是麦当劳追求的价值观,他却亲手残忍打破了自己的家庭,弃妻即草芥;他貌似视金拱门为精神象征,要如同教堂般的成为地标,却践踏合作关系,违反给创始人二兄弟1%利润的口头承诺,毫无诚信。
说实话,看到他这所谓的成功,我不禁想:这DIAO无非是个野心家。
论激发人类文明创造力,创始人两兄弟奉献了质量为上的工匠精神;论提升社会生产效率,创始人两兄弟发明了标准化快速生产流程;论人间真情,他的前妻不离不弃,包容支持,两兄弟情同手足;论商业思维,后来成为CEO的年轻人提出的地产战略居功至伟......雷·克洛克放在战争年代,也就是王莽袁世凯希特勒之辈,什么优秀、伟大,跟他有毛关系。
但正是由于有了这些DIAO人,温室效应才会如此明显,世道人心才会每况愈下,我们的食物才会充斥着催熟食品、垃圾食品,试问这样的麦当劳存在的意义何在?
从此片可以看了传统文化和宗教信仰对人性的塑造意义,自从上帝在西方尤其是在美国的退位,道德已经成为了个人主义信仰者的奢侈品。
从八国联军的入侵到当代美帝的言而无信,都可以看出丛林法则是西方人行为和认知的主要准则。
而如果我们把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擦去曲解误会的蒙尘,弘扬光大,势必能重放光彩,引领人类文明的美好方向。
此片成功的引发鄙人对金拱门的反感,感谢导演的客观呈现,不歌颂、不美化。
陶醉在汉堡中小姑娘接着他跟麦当劳的原始创始人碰面了,参观了他们的厨房,及每一道制作工序。
然后他就回家跟自己的妻子商量了一下,决定加入他们。
在加入之后,他开始研究选择构建餐厅的地段。
亲自去施工现场是知道。
每一件事都亲力亲为。
合伙人很重要:他和两位原始的麦当劳创始人,在制作的工序上有不同的见解。
有好几次争吵,我想现实生活中商场上这种情况肯定屡见不鲜。
由于在意见上的不同,最终导致大家分道扬镳。
男主角通过270万美元购买了麦当劳的专利,两人出局了。
剩下的故事情节讲的是男主角一个人的创始历程。
男主角的感情:在剧情中他及他的妻子,没有讲他们有孩子。
随着自己商业的发展。
他在和盆友的一次聚餐中,竟然喜欢上了盆友的妻子。
古人道:朋友之妻不可欺,但是剧情却演绎出他和他盆友的妻子在一起了,这种剧情也是合符商人的思维吧,没有不可为。
在剧情中,男主貌似想拥有一位可以跟他一起打拼天下的partner,并不是一个全职的家庭主妇的形象。
又为后续的情节做了铺垫,他们两个最终在一起了。
其实这样想也合情合理!
可能这就是中国人和外国人在文化上的不同之处吧,也不能单纯的讲是跟两国的文化不同吧。
应该是跟这个人的思想有关吧男主角商业帝国:通过一次偶然的机遇,他认识了一位跟财务有关的人。
然后他就开始了自己的房产生意,但是麦当劳发展的也很好。
开了16000个店面遍及300个国家。
也是有名的房产之一。
随着最后,他去世之后。
他的现任妻子,做了很多公益事业,给学校及美国投了很多钱和设施设备。
他这一生在商场中可以说挺成功的,是一位厉害的人物。
剧情中的餐厅:通过自己看过的一些美剧,给我的感觉美国人都很浪漫。
剧情中的餐厅,环境优雅。
还有他们的餐桌上摆放的花瓶和花瓶的花,小台灯。
四个小C餐桌组合成一个大的正方型。
包括餐厅里有钢琴,还有他们去医院看病人的时候,拿的是花。
可能是他们比较有钱,我们中国人去医院看病人一般拿的补品比较常见。
总结:这部剧看了之后,不仅增加了自己对麦当劳历史发展的认识。
还引诱我多吃了一个炸鸡腿和香肠。
最重要的是这部剧中的男主角的商业思维,还不错吧。
剧中有一些对食物制作过程品质把控的情节,就是很精准的定位到每一个步骤。
薯条炸制到什么程度,牛排煎到几层熟,每一位小伙伴高效的配合。
尽管是一个很小的空间,大家都能不紧不慢的制作出美味的汉堡。
作为客户:效率很高,就节省了用户等待的时间,口感也超级好,搭配也很好,有面包,有肉,有青菜,有饮品,不冷,不热,上来就能吃。
一般时间比较紧张的客户来说是一个吃饭的好去处,可以说做到了营养均衡。
这就是麦当劳赢得大家喜欢的原因之一吧,但是据听说在外国人眼中,快餐只有孩子考试不及格的时候作为惩罚孩子让他们吃快餐。
作为员工:只需要清理一下餐桌上的剩余的餐巾纸,不用洗碗,洗盘子这些。
汉堡很厉害!
作为老板:不需要很大的店面,也不用置办很多餐具,餐桌也比较简单,需要的设施也不多...节省了很多洗碗工的工资。
挺厉害的!
要列出“全球商业史上影响最大的重大合同争议排名前十”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因为“影响最大”的定义是主观的,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衡量,例如涉及的金额、对相关行业的影响、对法律先例的影响、以及公众的关注度等。
而且,很多商业纠纷最终通过庭外和解解决,公众并不完全了解细节。
尽管如此,我可以根据一些知名的、影响广泛的案例,尝试列出一个大致的排名,并解释其影响。
请注意,这并非绝对的权威排名,仅供参考:(以下排名不分先后,而是按类别或时间顺序排列,因为要精确排名“影响力”非常困难。
)涉及巨额赔偿的争议:烟草业诉讼(20世纪90年代): 这并非单一的合同争议,而是针对美国烟草公司的系列诉讼。
各州政府起诉烟草公司,要求赔偿因吸烟相关的医疗保健费用。
最终,烟草公司达成了巨额和解协议,金额高达数百亿美元,对烟草业产生了深远影响,也推动了控烟运动的发展。
这可以看作是集体诉讼和产品责任诉讼的里程碑。
微软反垄断案(1998-2001): 美国司法部指控微软利用其在操作系统市场的垄断地位,捆绑销售Internet Explorer浏览器,违反了反垄断法。
这场诉讼对微软的商业行为产生了重大影响,也推动了反垄断法在互联网时代的适用和发展。
虽然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合同”争议,但涉及商业行为的合法性,影响深远。
尼日利亚与P&ID天然气处理厂争议(2010至今): Process and Industrial Developments (P&ID) 公司与尼日利亚政府达成一项天然气处理厂的协议,后因尼日利亚政府未能履行其义务而破裂。
仲裁庭裁定尼日利亚向P&ID支付巨额赔偿,金额一度超过100亿美元,引发了国际关注。
该案涉及国际仲裁、国家主权豁免等复杂法律问题。
涉及知识产权和技术的争议:苹果与三星专利战(2011-2018): 这是一系列涉及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专利的诉讼,苹果指控三星侵犯其设计和技术专利。
这场旷日持久的诉讼在全球范围内展开,对智能手机行业产生了重大影响,也引发了关于知识产权保护和竞争的广泛讨论。
柯达破产(2012): 虽然柯达的破产并非直接由单一的合同争议导致,但其未能及时适应数码影像技术的发展,以及相关的专利和商业策略失误,是导致其衰落的重要原因。
这可以看作是技术变革对传统企业带来的巨大冲击的典型案例。
其他具有重要影响的争议:德士古石油公司与厄瓜多尔环境污染案(1993至今): 这是一起涉及环境污染和原住民权利的长期诉讼,原告指控德士古(后被雪佛龙收购)在厄瓜多尔的石油开采活动造成了严重的环境破坏。
该案涉及复杂的法律和伦理问题,引发了关于企业社会责任和跨国公司行为的广泛讨论。
好莱坞编剧罢工(2007-2008及2023): 美国编剧工会(WGA)的罢工直接影响了电影和电视节目的制作,对娱乐行业造成了重大冲击。
罢工的原因通常涉及合同谈判,例如编剧的报酬、工作条件以及新媒体技术带来的影响。
2023年的罢工持续时间更长,影响更为深远,反映了流媒体时代劳资关系的新挑战。
国际足联(FIFA)腐败丑闻(2015): 虽然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合同争议,但涉及FIFA官员的腐败指控,包括在世界杯申办过程中涉嫌贿赂等,严重损害了FIFA的声誉,并引发了对体育组织管理和透明度的广泛关注。
TikTok禁令争议(2023至今): 多个国家和地区出于安全担忧,对TikTok实施了部分或全部禁令,引发了关于数据安全、言论自由和国际贸易的争议。
这些禁令涉及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博弈,以及对数字经济的影响。
三大银行倒闭引发的危机(2023): 硅谷银行、签名银行和第一共和国银行的倒闭引发了自2008年以来最严重的银行危机。
虽然直接原因是银行自身的经营问题,但也暴露出监管漏洞和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对全球金融市场产生了影响。
总结:以上列举的案例涵盖了不同的领域和类型,包括巨额赔偿、知识产权、环境污染、劳资关系、体育腐败和金融危机等。
这些争议不仅对相关的企业和行业产生了重大影响,也推动了法律和商业实践的发展。
在分析这些案例时,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共同的主题:全球化和跨国公司行为: 越来越多的商业活动涉及跨国交易和跨国公司,这使得法律和商业环境更加复杂。
技术变革的影响: 新技术的发展对传统商业模式提出了挑战,也引发了新的法律和伦理问题。
企业社会责任: 企业不仅要追求利润,也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包括环境保护、劳工权益和商业道德等。
希望以上信息能对您有所帮助。
如果您对某个特定的案例感兴趣,我可以提供更详细的信息。
这是一部真人传记电影,讲述麦当劳“创始人”雷·布洛克一手缔造麦当劳帝国的故事。
说实话商业巨头的名人传记不仅是个人传记,同时也是一个商业案例,因为商人的一生本来就离不开商业,也没办法抛开那些商业的重要时刻。
本来想分两篇文章来讲讲这部电影,一个专门写电影,另一个写商业案例,但觉得这部电影在拍摄的很精彩的过程中确实也把商业讲的很有逻辑,所以决定也创新的把电影和商业放在一起穿插着说。
在说之前还是先说一下总评,相比于乔布斯的两部电影来说,这部商业传记电影确实精彩很多,是目前看过最精彩的商界个人专记电影,值得推荐。
精彩的地方在于两点,一是迈尔克·基顿(第87届奥斯卡最佳影片《鸟人》的男主演,第88届奥斯卡最佳影片《聚焦》的重要参演,这部部电影拿大奖,演技就不用否认了吧)卓群的演技把雷克洛克从内心到外在都刻画的惟妙惟肖;二是这部电影就像一本商业著作一样,把麦当劳的创业故事讲清楚了,每一阶段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甚至包括思考问题的方式。
基本上整个电影可以以雷·布洛克(以下简称雷)的三次低落期为主线开始的。
第一次是影片开头,雷推销奶昔搅拌机屡屡失败,不过那套“鸡和蛋”的演说确实把销售员厉害的嘴上功夫表现的淋漓精致,垂头丧气的一个人回到家拿出一盘黑胶,本以为是放一些喜欢的音乐,结果却是一段振奋人心的成功学演讲:“Persistence. Nothing in the world can take the place of persistence. (坚持,世界上任何东西都无法取代坚持). Talent won't, nothing is more common than unsuccessful men in talent.(天赋不行,没有什么比失败的天赋异禀者更平常). Genius won't, unrewarded genius is practically a cliche(天才不会,无法实现目标的天才早就是陈词滥调). Education won't, the world is full of educated fools(教育不会,世界上充斥着高学历的傻瓜). Persistence and determination alone are all powerful show that you don't have to be defeated by anything(坚持和决心是所有的力量表现出你不会被任何东西打倒),that you can have peace of mind, improved health and a never-ceasing flow of energy(你可以拥有内心的平静,身体的健康,和用不完的力量). If you attempt each and every day to achieve these things, the results will themselves obvious to you(如果你每天都尝试这些事并达成这些目标,结果会令你刮目相看). While it may sound like a magical notion, it is in you to create your own future(虽然这听起来像一个神奇的概念,你需要创造你自己的未来). The greatest discovery of my generation is that human beings can alter their lives by altering their attitude of mind(我们这一代最重大的发现是心态能够改变人们的生活). Ralph Waldo Emerson declared "A man is what he thinks about all day long"(艾默生说过“人会成为他每天都想要成为的那个人”) ”。
这段演说跟国内的流行的成功学演讲并无不同,刚好前两天和一位朋友也探讨了成功学这个东西有没有必要,归根结底我们觉得其实任何东西只要存在就有两面性,一方面成功学把我们对成功的定义变得狭隘了,财富成为了衡量的重要标准;另一方面成功学确实也改变了很多人的生活,其中本片主角52岁已经进入退休年龄还再造商业奇迹的雷也是成功学的受益者之一。
在当时二战刚结束不久,商业开始大行其道的美国,成功学也是一样的风靡,就如同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成为主旋律的中国,成功学也变得很风靡一样,其实主要是因为人们有这样的需求,成功的企业家本身就像打了鸡血一样,给自己设定一个又一个目标,享受解决一个又一个难题带来的快感,而成功学恰巧可以帮助那些自身产鸡血能力不足但又想成功的人,但如果有人为了赚钱或者有歪心思想用成功学去忽悠,那自然也是会带来很多弊病的。
不过不得不说在低迷的时候,这些振奋人心的演讲也是会给人帮助的,我们看着男主听完之后镜头切换到开车的一幕,意思就好像充电充满了又开始新的征途一样,我其实不反对成功学,如果利用得当也是会有很多帮助的。
而这段话也一直激励着雷,直到影片最后麦当劳成功了,别人问他52岁之后才创立麦当劳成功的最大机密是什么,他说是——坚持。
坚持就像是通往成功的捷径,就像不如大多数人的阿甘一样,他都可以因为专注的干一件事最后都干成,其实我们也可以做到。
第一次走出低迷的方式很接地气,其实拯救年轻人的低迷的往往就是那一碗浓浓的鸡汤。
然后雷引来了人生最大的一次转机,一般的餐厅就订购一两台搅拌机,而麦当劳餐厅一下订六台,让雷也开始怀疑订单是不是有误,抱着好奇就亲身去那里查看一下,结果到那一看彻底振奋了,然后强烈邀请麦当劳兄弟一起共进晚餐了解他们的经营模式。
接下来是纯商业干货了。
麦当劳兄弟在经营的过程中发现了drive-in餐厅这种商业模式本身就有一些弊端,发现了汽车餐厅本质上有三个问题导致餐厅的销量停滞不前(所以思考能力一定是企业家所必须具备的一个能力,尤其是思考到商业的本质和对现状及未来的思考):1、目标客群不对,因为有香烟贩卖机、自动点唱机等等一些原因会吸引一些不良少年和混混,就餐环境受到影响;2、服务质量不行,一是消费者等待时间太长,二是由于太繁忙服务员经常送错餐;3、运营费用太高,一是有大量员工导致工资成本高,二是餐具的损耗大。
然后他们根据这些问题,重新思考了商业模式,做了三件事去优化和革新商业模式,创造了“Speedy System(快速度服务系统)”:1、专注好卖的产品麦当劳兄弟发现汽车餐厅最好销的三款产品是Hamburgers(汉堡包)、French fries(炸薯条)、Soft-drinks(软饮),而且占比是87%,所以他们优化菜单精简到就以这三款产品为主,以至于后来品牌影响力强势到提到汉堡包就是麦当劳,犹如另一个品牌巨头可口可乐就等同于可乐一样。
美国最成功最能代表美国文化的三个品牌就是:麦当劳、万宝路、可口可乐。
这是改之前的菜单图
这是改之后的菜单图,真的是极简主义。
这也是现在中国很多餐饮企业在做的事情,只做好一两款爆品,以爆品带动品牌和销量。
以前那种一家餐厅可以吃遍所有菜的做法会给人一种不专业的感觉,有的甚至直接以主打菜来命名餐厅,比如杨铭宇黄焖鸡专做黄焖鸡米饭、三少爷肉夹馍专做肉夹馍、王品牛排专做台塑牛排等等,当时麦当劳做的也就是现在中国餐饮企业正在做的事情。
2、尽可能减少成本取消送餐员变为用户排队自取,节约了大量员工费用;取消餐具改为一次性包装,吃后即丢,没有了餐具的损耗;取消香烟贩售机、自动点唱机,这样就不会吸引问题少年,而是为家庭消费创造环境 为家庭消费创造环境,这个最近几年在中国明显能感觉到的商业行为,在六十年前的美国也是当时的一种潮流,我们以现在的商场为例,我们会发现现在很多商场儿童服装品牌的入住率提升,配套儿童的小娱乐场也增多,餐饮在商场的比重也都显著提高,以万达广场为例,餐饮已经成为万达广场在二三线城市竞争的不二法宝了。
3、30秒等待时间麦当劳兄弟用了六个小时在网球场三易其稿最终设计出了最佳的厨房设计图
设计图1
设计图2
设计图3然后打造出了麦当劳30秒出餐的流程:
这一次谈话让雷兴奋的三天睡不着觉,心里一直想着麦当劳,然后想到了特许经营权(Franchise)的模式,不过回到家与妻子的吵架让他陷入到了第二次低落,然后雷一个人去看电影了,看的《On the waterfront码头风云》,是马龙·白兰度的代表作,在第27届奥斯卡大奖上横扫8项大奖,拿到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等奖项的经典电影,电影就是1954年上映了,选择这个片在致敬了经典的同时又呼应了时间,这个细节选的不错。
雷最早卖纸杯的,结果发现有一家公司买的特别多是用卡车来买的,发现是因为他们研发出了5轴的奶昔搅拌机,雷觉得很有商机,然后他抵押房子获得了这家公司的独家代理权,浑浑噩噩的卖了30年还没发财,这次又是因为销售过程中嗅到商机,老婆不理解他也是情有可原的,但最终他不甘平凡的心占了上风,悄悄的抵押了房子这次投资了麦当劳,拿到了独家特许经营权。
雷是用这样一番话讲动了麦当劳兄弟答应他的要求的,当看了麦当劳兄弟设计的黄金拱门之后,他振奋的说到,在美国的每个小镇都有两个东西——教堂和法院,教堂顶上是十字架,而法院顶上是国旗,而我们麦当劳的拱门就是第三个东西,他代表的就是美国,是美国的一种家庭生活方式,聚集世界各地的美国人,麦当劳不仅供给食物更供给精神食粮,是“新美国教堂”。
所以每个商业奇才其实都是造梦家,比尔盖茨、乔布斯、马斯克、马云等等这些都是一流的造梦家。
不过话又说回来,美国的文化营销确实很值得中国学习,中国企业还停留在营销的“术”上,还在学习追求低成本、性价比,这以小米为首的新兴企业为代表,没有真正学到美国营销的“道”,道就是文化营销,文化营销做的最好的企业几乎都在美国,以三家最有代表性的企业为例,可口可乐因为战争把可乐提升为军需用品培养了大批军人成为消费者,让他们在遥远国度也能感受到家乡的味道,结果这3000万士兵回来后成为了最大的消费群体带动可口可乐销售的暴增;迪士尼把梦不仅是通过电视、电影让你感受到,更是缔造了迪士尼乐园让每个人真切的感受到迪士尼营造的梦幻世界,迪士尼创造的很多是实物商品,但本质售卖的却是一种文化;麦当劳就是美国饮食文化的缩影,不管在世界的哪个角落,你只要进到麦当劳的餐厅,就可以一秒钟回到美国style。
拿到特许经营权之后,雷开始找各种合作的人,首先是从富人下手,跟妻子一起去club参加晚宴,这些富人也都豪爽,分分钟这些店就建立起来了,但这些人因为有钱都不太好管,完全不按照标准化的流程来操作,整个管理完全失控了,就像麦当劳兄弟当初尝试特许经营一样,也是因为管理不当最终尝试失败。
不过雷马上调转方向,找那种踏实肯干又能吃苦耐劳,同时又迫切改变生活状态的人,让他们来经营麦当劳,他当时对那些有志青年的讲话是"We need a person who are't afraid of hard work, aren't afraid of roll up their sleeves”,概括起来就是习大大的讲话要撸起袖子加油干的人,这个前瞻性真的也是没谁了。
再这之后就开始快速扩张之路,麦当劳仿佛找到了成功的方向。
快速的扩张导致了资金链的吃紧,抵押的房子都快要被收走了,雷遇到了第三次低落期,怎么解决高昂的成本和保证扩张的速度成为当下最需解决的问题。
不过吉人自有天相,雷遇到了Harry Sonneborn和Joan这两个日后生命里很重要的两个人,一个成为了后来的CEO,一个成为了他第二任的妻子。
Harry给他提出了解决财务问题的方式,麦当劳当时的做法是让加盟的人来选择地方,然后贷款给他建店,这边只管理供货和制定标准,利润主要来源于销售额的1.4%,Harry指出这样来钱慢又对特许经营店没有控制权,所以发展遇到了问题。
正确做法是应该跳出汉堡行业,站在地产行业的角度思考商业模式,先把地买过来,然后把地转租给授权经销商,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是有稳定的前期收入,没卖汉堡以前就开始有收入,以前是卖了汉堡才开始有收入;二是有更大的资本扩张,然后又可以买地,买地之后资本又扩大,又可以买地,这样循环往复,资产规模就做大了,麦当劳现在是世界上最大的房产企业之一。
Harry说land that is where the money is(土地才是钱呀!
),这跟中国现在的状况一样呀,万达为什么成为红极一时的企业,王健林成为新首富,其实都是因为地,包括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最大的收益也是来源于地,土地真的就是钱呀,六七十年前的美国也是中国现代的玩法。
Joan则为雷提供了降低成本方法,用奶昔粉代替牛奶能大大降低运营的成本,当时雷大规模应用了这个办法,不过后来麦当劳又换回来不用奶昔粉代替而是用牛奶。
影片的最后是麦当劳兄弟和雷撕逼的全过程,也把雷内心的一些想法真实的表现出来了。
雷最终通过法律途径以270万美元从麦当劳兄弟手中买走了麦当劳,而答应给的版权费最后一分都没有给,他说第一眼看上McDonald's,就被这个名字深深吸引,这个名字就是麦当劳品牌的所有价值,是美国文化的体现,那一刻他就想拥有它,不过最终这个52岁开始创业的中老年人成功创立了世界上最为成功企业之一——麦当劳,一个只属于品牌。
整部电影对人物的刻画非常深刻,每次讲话喜欢插手代表着这个人性格比较强势,与他强势做法很呼应,对授权经销商的强权管控,对麦当劳兄弟的反击都表现出他的强势。
另外他是个固执又有赌徒性格人,坚持的事情就一定要做下去,赶抵押房子去做,赶什么都没有就快速扩张又证明他好赌。
还有他缺少人情味,也体现的很明显,会所的朋友说翻脸就翻脸,陪伴30年的妻子在发达之后也能舍弃,给予他麦当劳商业模式的麦当劳兄弟也被他踢出局,答应给的授权费一分没给,雷真的是一个典型的形式主义商人,把商人最显著的优点和缺点都集于一身。
不过他的一生总体还是励志的一生,是坚持的一生,把不好的剔除,优点也是值得我们发扬的。
聊回商业,从成功学的盛行,到餐饮和商业环境的的家庭环境营造,再到餐饮中单品店将继续走俏,最后土地才是钱的真言,真的印证了中国是在走发达主义的老路,很多时候我们会觉得我们现在超前,我们的网购比欧美还发达,我们的共享经济发展比欧美还快,其实本质上我们还是在他们后面,当务之急还是需要谦虚下来扎扎实实的发展经济。
这是2017目前看过最好的一部商业电影,这是一部好电影也是一个好的商业案例。
匠人时代product1.找准产品定位 取消场外娱乐设施2.产品标准化麦当劳:黄金品质标准汉堡肉:直径精确到mm炸薯条:超过7min丢掉保证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出品的麦当劳统一口感3.流水线生产(speedysystem)30s出餐商人时代promotion(品牌建立)1.找到标志物“金拱门”刺激食欲2.品牌文化营销:新时达的“美国教堂”巨大的goldenarches为什么不能成为“美国教堂”呢3.为加盟者造梦place(销售渠道——Franchise特许经营权)people(加盟商)退休富人×吃苦耐劳、家庭和睦的群体√资金链断裂 地产时代卖汉堡、开加盟店(成本负债)→买入地产解决资金链断裂,加盟店卖汉堡之前获得rent作为抵押物获取更多贷款资本增值掌握主动权运用利润占比:50%debtgearingliquiditycurrentratioquickratioshareholder’s investmentdividendyieldEPSP/Eratio商业思维 7pproductpromotionplacepricepeopleprocessphysicalevidence模型价值链战略钟波士顿分析矩阵1961雷与麦当劳兄弟决裂quitter,camper,climber
金拱门的故事从这里开始,源于一个不甘心退休的52岁的美国中老年人,在卖奶昔搅拌机的过程中,嗅到了发财的一点点腥味儿。
一切的源起都是这么简陋,真是不可思议,荒凉的大空地上孤零零的立着一个没什么装饰的性冷淡餐厅,谁会想到这里埋着巨额的财富。
再大的财富,也需要有人去挖,麦当劳兄弟看到了土地上的黄金,就已经心满意足,可是Ray像一只猎犬一样闻到了这下面藏着的整个美利坚的金条。
他付出了很多努力,执着的坚持着从每一点困难下手,而困难也在这个过程中越变越大。
我很惊异地看到,Ray始终没有一点自我怀疑,至少在片中是这样的,他坚定不移地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即使把自己的房子质押了快要没地方住了也并未犹豫自己的选择。
我想说,他极其幸运。
如果他没有遇到Harry Sonneborn,在那个关键的时刻给了他购买地产卖汉堡餐厅加盟权这个idea,他真的早就死翘翘了。
有的人创业顺风顺水天时地利人和,比如李彦宏做百度,有的人就是百转千回但是最终成就伟业,比如马云做阿里巴巴。
创业这条路真不是人人都能走的,路上任何一个坎坷都可能在致命的时刻让你前功尽弃,最常见的死亡方式就是资金断裂。
Ray在快速扩张的时候也差不多要倾家荡产了,按他常规的连锁经营模式即使他暂时借到了钱缓解了资金问题也迟早是死路一条。
创业的人真的大多是九死一生。
如果我是Ray的前妻,估计也不会支持他再抵押一次房产去搞什么汉堡包餐厅,毕竟上一次冒险做的奶昔制作机器生意就灰溜溜的失败了。
Ray非常饥渴,这种饥渴注定了他如果做麦当劳失败了,到60岁、70岁还会继续创业。
何况他完全不是什么好人,为了个人的生意利益他出卖谁也不奇怪。
轮得到他骗别人,轮不到别人骗他,这一点也很重要。
如果你是个老好人,没有害人之心当然是好的,如果连防人之心也没有,那我劝你不要创什么业了,好好打工或者做自由职业者吧。
迈尔克·基顿长得和Ray本人真的好像哎,连那股决绝的狠劲儿和写在脸上的贪婪和残忍都如出一辙。
麦当劳兄弟开创的餐饮模式,也不是一开始就成功的,是一步一步调整优化出来的:1、在开餐厅之前,在哥伦比亚影业开卡车,等凑够钱后在格伦多拉开了一家小型剧院,经济形势不好,于是参考了赚钱的威利里德热狗啤酒店,在亚凯迪亚开出的小餐厅,但客户太少,而搬去隔壁城镇——圣杯纳迪诺;2、没有足够的资金开一家新店,居然异想天开地把旧店搬过去,还把店拆开两半;3、汽车餐厅增长停滞不前,发现了餐厅模式在本质上出了问题,于是兄弟俩拆开所有细节,重新分配,重新建,重新思考所有环节,发现了问题所在:①客群定位;②服务质量;③运营费用(人工+消耗品)④候餐时间。
最后得出系统优化的方式,创造了创新的快速模式(Speedy System):专注于主打产品、提高出餐速度(30秒)、减少人工服务(顾客要下车排队)、改变就餐环境和方式(营造适合家庭的氛围和用一次性包装)4、但你以为创新是这么容易被人接受的吗,他们兄弟俩低估了学习曲线的难度,所以一开始就让许多顾客感到愤怒。
于是麦当劳兄弟决定用一场马戏团式的活动来宣传他们餐厅。
只要够优秀,总会有认同你的家伙出现,至此,麦当劳餐厅小火了一把。
但他们的统筹思维,敢想敢做敢创新,以及奇思妙想真的是让人叹为观止。
麦当劳兄弟奠定了麦当劳餐厅的基础,而把麦当劳发扬光大,让麦当劳走向世界舞台的,他的名字却与“麦当劳”毫无关系—— 雷·克洛克。
电影里的他固执好胜、把控欲很强,导致这个人物形象很有争议。
虽然我不太认同他的为人,但也不得不佩服他的商业头脑和坚持。
他的观察能力也很优秀,留意到每个地方都有教堂和法院,并看到建筑顶部标志物国旗和十字架,从而联想到要把麦当劳打造成一个具有美国文化的品牌,能让美国民众获得认同感的品牌,这就是品牌思维。
通过金色拱门的建筑形象,到适宜家庭聚餐的就餐环境,再到连麦当劳兄弟都没意识到的品牌灵魂——“麦当劳”这个名字,使品牌形象深入人心。
同时品牌还让合伙人赚到更多钱,实现了自己的美国梦,这更是美国文化之一。
(其他影评有出现类似的案例:可口可乐、万宝路和迪士尼,都品牌化,并代表了美国文化)雷提出的特许经营权(Franchise),使得麦当劳迅速扩张,但也出现一个巨大的问题,品控。
雷一开始寻找的合作伙伴,都是一些不受控制的有钱人,他们只想着怎么赚钱,并不想把餐厅管理得更好,所以都冲破了雷的底线。
直到他发现,那些愿意为了生计而努力奋斗吃苦耐劳(making a living)、想要改变生活的年轻人,才是最适合的伙伴,也让雷很好的控制了产品品质。
但扩张带来成本的提高却让 债务失去了控制。
而这时候有人提出一个关键的一点——站在地产行业角度思考商业模式。
就是这种跨界思维,硬生生把一个餐饮企业转变成房地产企业,但也很好地实现现金流,让公司得以继续扩张,让麦当劳成为一个世界级的品牌。
试图在鸡汤与美国梦中加入客观,用看起来中性的态度展现Ray的前后期,他是一个相信自己充满热情与坚持不懈的能人,也是一个鸠占鹊巢心狠手辣的商人。温吞但叙事并不弱。总之,让人想吃麦当劳。
标准
该说的故事说了,该讲得节奏放准了,该出彩的表演也到位了,该起承转合的地方差不多分毫不差。工整匠气了无新意:最该出彩的角色表演无可挑剔,但剧本的故事的确味同嚼蜡 #讲故事是个老天爷赏饭的手艺,没这个金刚钻,再用心的瓷器活都难免磕磕绊绊#
是不是这个故事的角度跑偏了?明明在介绍麦当劳的创始兄弟时,挺有意思。是主演的问题么?怎么看怎么觉得这个男主角巧取豪夺的,让人生厌!虽然作为商业本身,并不违法,也的的确确把麦当劳做大,只是做大的过程看起来也像是一次赌博,运气好,成功了。
嘿,我们去金拱门吃饭呐?
没什么戏剧冲突但展现了商业帝国的各种基本:核心科技/产品,销售,战略,法务(重要),以及....野心和眼界。真正的创始人兄弟很像工程师,论为何很多start-up发展起来后都需要另找CEO😂配乐蛮不错的~
不喜欢黑暗的故事和人物 fuck it
很無聊,沒有起伏,又沒有前因後果,感覺劇本寫得不好啊,看完後以為大家都會覺得不好看,結果4個人裡面有2個人覺得好看,還是不太懂。
中年弱化版《社交网络》。基顿演得不错。
故事本身刻画得太浅了,Keaton's personal show.
快食模式是人兄弟俩发明的,房地产路线是Sonneborn建议的,奶昔省钱的方法是琼·史密斯发现的。我承认野心和执着很重要,但你说这成功里没一点儿遇见贵人的好运气,我是不信的。
品牌的重要性,品牌包括名称,logo,颜色,用户心智。
6.5分。同样有关创业和背叛的故事,大卫芬奇的社交网络能拍得无比尖锐,甚至都能磕出血来。但同样交到汉考克手里,却变成了一个温情脉脉的玩意儿了??照理说男主通过手段彻底占有麦当劳的故事应该很吸引人啊,但看下来却毫无感觉,太失败了。。
麦当劳的故事 听过太多遍了 所以没有什么新鲜感。
还有什么理由不让你报复性多吃点麦香鱼?
兄弟俩决定了麦当劳的下限,而Ray则给这家汉堡店一个极高的上限;商界犹如战场,对错永远难分,商业价值才是唯一的衡量标准。影片在展示人物关系方面还是十分到位的,但细节方面却简单粗糙,很多东西也只是一笔带过;贯穿全片的坚持就是一个伪主题,强行给影片添上励志性,实在没必要。三星半。
有点《社交网络》的感觉,但剧情没有前者流畅抓人。大致了解了麦当劳是如何从一个街边小店成长为一个商业巨头的过程,果真,野心和坚持是关键。最后,Kroc还是很会撩妹的,撩得她老公头顶一片草原啊。
配乐好
35岁出发也不晚
之前完全不了解麦当劳的发家史,看完才知道原来是窃取了真正创立者的劳动成果。Ray Kroc很有野心也有恒心(Keaton的表演还加上了一点猥琐……),但是真正的扩张则是在Harry Sonneborn加入之后,提出了变餐饮业为房地产业的主张。另外有趣的一点就是Kroc认为麦当劳为什么会火是因为这个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