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遇到这样一个极致的女子,即使穿着朴素也有着别样的光彩。
言行举止,一颦一笑。
你受不了她骨子里散发出来的气息。
她就是有这般魔力,让人止不住地欢喜。
你问她会不会觉得孤单,她不答。
这样的女人本身就是一杯蓝山,苦甘甜的三味完美融合,便是她的人生。
一杯咖啡,用半小时喝完。
一部电影,用两小时看完。
一段感情又用多长时间彼此忘记?
初一见,以为是安以轩 片中又叫她“安老师”。
百度之后才知道是李昕芸。
两人真是像极了。
是谁不重要 关键是她一出现 便注定了陈学冬悔婚的命运。
你也曾经被一个这样的女子吸引吗?
她爱喝咖啡,亦品普洱。
烧得一手好菜,去一个你连听都没听过的地方,耶加雪啡。
......
文/梦里诗书 当中国爱情与韩国浪漫与之邂逅,甚还夹杂着所谓的西方星座学,《坏姐姐之拆婚联盟》却并未能因此呈以爱的真挚,相反矫情蹩脚的演技了无品质,造作浮夸的剧情更失了地气,电影所做的仅是在刻板的搞怪,末了还想着煽情赚把泪,但如此混沌的幼稚爱,终也仅能化作无奈的苦笑。
《坏姐姐之拆婚联盟》作为一部中韩合拍片看似走着国际化的高端路,但实则多年来合拍片难有佳作以成定律,电影所讲的依旧也是乏善可陈的老梗话,陈意涵饰演的占星师黄二珊执意因星座不合反对已的弟弟在韩国的婚事,她与池珍熙饰演的韩国大叔冤家路窄的飞机偶遇,下了飞机才发现原她就是自的弟弟未婚妻的父亲,而韩国大叔也因年龄大小反对婚事,决议组成拆婚联盟,两人反倒擦出了爱的火花,这种偶遇巧合加冤家的路线几乎充斥着韩国所有的泡菜电视剧,而由陈学冬所扮演弟弟的辅线剧情,爱与不爱更欠缺转折,这既非姐姐与大叔的拆婚功劳,也非与女友的矛盾,而是移爱她人,故看着那场雨中拒婚戏,陈学冬被瓢泼大雨淋还要跪哭的僵硬态,只觉是白瞎了时间功夫。
电影剧情蓝本自身的羸弱不堪,人物设定欠缺实感,是最为致命的缺陷,这是靠俊男靓女,靠韩国导演金泰均的氛围渲染,靠摄影的精致皆无法弥补的,形同黑洞的电影之失吞噬着邻近所有的物质,爱情喜剧不等同于一味脱离实际的穷极恶搞,它当有着幽默诙谐,但更应有着一个至少当切合实际的故事,这并非说台湾姐不能爱上韩国叔,也并非指俊男弟不能找着撒娇妹,还外带迷着伪文青,但至少也当理清情感的脉络,整部电影的感情戏一直处于跳跃性发展的状态,其转折不假思索的突兀,全然破坏了韩国电影所营造的氛围感,更使爱情的呈现莫名而幼稚。
混沌爱一场,剧本的不善狗血如多米诺骨牌推导了一切,这般未有命题难明见谛的爱,能拍这电影便有感就足能为人醉。
实在无聊的时候,可以看一些轻松搞笑没营养的电影,比如《坏姐姐之拆婚联盟》。
本片的姐姐黄二姗是一个占星师,独特的职业注定有着奇葩的性格,当她得知唯一的弟弟黄一峰要结婚的时候,首先做的就是为弟弟和准弟媳合盘。
其结果正如她所料---两人不合。
于是她远赴韩国去阻止弟弟的婚礼,在飞机上她遇到了一位帅大叔,其实就是弟媳的爸爸,最后他们两人结成联盟,联手拆散准备结婚的两人。
陈意涵以前也只是听说过,感觉她在这部影片里的表演很夸张,由其是在飞机上那一段,完全就是个神精病,演到后来,她真正爱上一个人的时候才正常一点。
陈学冬真的是来打酱油的,戏份不多,没个性,表演也无亮点。
《小时代》之后,陈学冬也就只有这部电影了,但作为三番的他拍这部电影,也只能挣点零花钱吧。
倒是他参加的《一年级》让他的人气再次高涨。
希望他趁热打铁,接拍一部大制作的电影。
说实话,这种风格的电影真不是我的菜,尤其是满足万千少女对韩国大叔意淫幻想的主题真的几乎没有理由让我去看这样的片子。
可是,顶着七月份中韩签署合拍协议之后第一部上映的中韩合拍片的头衔(虽然拍是在协议之前的事),我想为了支持两国友好交往,还是应该买一下单。
但是,不得不说,太失望了。
不能想象用《北逃》让我沉思了半天的金泰均做出了这么个东西,毫不夸张地说,这是今年我看的电影里面,除了小时代最差:一群无厘头的人视结婚跟小朋友们过家家一样,然后还有更无厘头的姐姐和老妈。
韩国大叔虽然看上去一本正经,却到底还是个萝莉控,狗血!
狗血!
还是狗血!
(不过,话说回来,目标观众应该还是很喜欢)。
而且,他们还没玩够星星的梗。
前半段剪辑极差,故事飞速展开却铺陈极为不足。
大概导演也不会中文,主演对白严重出戏的时候也不会喊cut。
某男演员到底是啥背景,真无力吐槽。
更要命的事,作为zuobi女神的角色也只有zuobi地普及初中地理的份。
可是我给了两星,因为,除了一个硕大的瑞士军刀商标以外,几乎没有给任何产品商标特写。
这种虽然贵为烂片却不接纳恶俗植入广告的高风亮节值得鼓励。
只代表我个人观点,中韩友谊万岁思密达。
关于电影,说两句吧。
九月份左右看到电影的粗剪,大失所望。
一个电影,不怕狗血,不怕虎头蛇尾,怕平淡。
感觉我们的电影,剧情饱满,前半部分,节奏也很紧凑,怎么会出来这种感觉?
提了一堆意见过去,我心里没有抱太大的指望,我知道,粗剪就像初稿,素材在这,气质已定,已经大改不了了。
十一月底,电影首映,我和导演坐在媒体场看电影,半个小时后身边的媒体记者开始刷手机,退场,窃窃私语,说电影的节奏不对。
我完全认同。
电影勉强看完,我和导演相顾无言,他握住我的手说:“finished。
”起码,我们做完了。
这是安慰,也是自我安慰,因为我们知道,做一部电影,原本不是为了一个finished。
电影上映前一夜,我在家里非常纠结。
按照平常习惯,我会热热闹闹招呼大家去看,这一次,也不能例外。
但是因为电影不够好,我很不愿意刷我的人情卡,让读者们仅仅因为喜欢我而去捧场。
吆喝还是得吆喝,硬着头皮去吆喝,晒票送书,以我的内心性格,相当不自在——我的书是什么,是某种补偿吗?
电影确实不够好。
到今日,我渐渐想明白,不好在哪里。
首先,我们的题材不够好。
如今大卖的爱情电影,会有一个时代情绪在,有一个时代的典型故事在,有社会热点和议题在,即使做得粗糙一些,观众也会代入自己,会感动。
我们的故事,一个大龄姐姐万里迢迢去拆婚,一个年轻弟弟被拆婚,以及一个中年大叔,主要角色,没有一个人物是能让普通观众有代入感的。
整个故事的基础,完全是虚构的,太设计了的人物关系,不够真实,也不够自然。
其次,以爱情小品的体量,我们的故事太复杂了。
两组人物,一段是四角关系,一段是三角关系,还有交叉的亲缘关系,能把每组关系,每个人物都讲透,长度根本不够。
在电影三个小时的版本中,是讲全了的。
姐姐痛快淋漓的醉酒和诉说,讲出了她的全部无奈和对弟弟的占有欲,让拆婚有了理由;在别人的婚礼上,小萝莉任性求婚,让弟弟有了放弃的念头,也让大叔感动,想维护女儿;静静的躺在卧室地板上的两个人,以为睡了其实没睡,大叔有一大段韩语的表白,好动人。
还有人物,美艳的单亲妈妈,有一套自己的人生哲学,所以才能活得那么骄傲又智慧。
甚至包括台词,李水果这个人物有大量有趣台词,二珊也有很多,因为长度不够,全部剪去了。
剩下的,就是一个交代剧情的主干,枝桠和神采都没了。
所以,就是大家看到的,破碎的样子,不连贯的样子。
最后,我想说,这是一个不合时宜的故事。
在我二十岁的时候,老师说今年电影学院招考的题目是:“放弃的美丽。
”杜老师说,学生没有一个人写得好,十八岁来赶考,心气如火,谁会明白什么叫放弃?
我们的故事,其实是一个“放弃”的故事:姐姐任性拆婚,最后放弃了;弟弟任性结婚,最后也放弃了。
这不是一个青春爱情主题,其实有些沉重。
但是我们的宣传,电影的定位,每一个策略,都是冲着90后去的,冲着非常年轻的观众去的,年轻观众要看的是死了都要爱的坚持,纯粹的背叛和痛快的伤痛,而不是温和的放弃。
一个文艺的故事内核,放在一个商业的类型框架里,就会拧巴。
我并不想抱怨任何人,将责任推卸到任何工作人员的身上。
在一起工作的漫长时间,艰难时刻,大家都毫无折扣的,全心全意的相信我。
辛苦是一起的,快乐是一起的,失败也是一起的,难过是一起的。
我的检讨,主要是关于剧本,关于故事。
为什么要做这部电影?
最初的故事概念成于09年,我跟彭浩翔导演合作了《撒娇女人最好命》之后。
之后的五年,对于我个人来说,是相当不顺的五年。
《撒娇》迟迟不拍,和张一白导演合作的《美味关系》项目中止,呕心沥血写了八个月的《左耳》项目中止,我写的话剧《北京我爱你》被禁,舞剧《金瓶梅》被禁。
一度都觉得邪门:为什么这么点儿背啊?
这时,《拆婚联盟》的项目重新启动,就是觉得不顾一切要上,必须得上。
《味蕾记得我爱你》那一系列也是同时写的,我想证明自己,有写故事的才华。
心太急了,太切了。
时隔五年,国内爱情喜剧的路数已经大变,从《非常完美》式的好莱坞模式到了《北京遇见西雅图》到了《失恋33天》到了《致青春》,真实,接地气,有时代共鸣。
我们没有重新更进我们的故事,没有看到当下观众的需要,这是我们最大的失败。
学到了很多东西:比如说,以一部电影的体量,到底可以容纳多少内容,多大体积的素材;比如说,每场戏的长度可以容纳几个来回的对白;比如说,在一场戏里,怎么设计动作,而不是单纯依靠对白;比如说……非常简单的东西,但是非常重要。
我不是一个聪明人,不走一趟,也许真的明白不了。
还有一些东西,更加重要,我至今还在学习:怎么寻找一个时代的命题,呼应时代的情绪,看到观众真实热切的需要,写出感动人心的故事。
以及:不要让个人的热切推着走,不要让暂时的得失蒙蔽自己。
如果说对不起,我真的觉得很对不起一路跟随我们的行程,对电影饱含期待的人们。
你们的失落和失望,我能感觉到,或者说,我的失落和失望,是大家的很多很多倍。
这种滋味不好,但是得品尝它,耐心品尝,否则就浪费了这次失败。
如果说谢谢,还是很谢谢一路陪伴着我们,支持我们的人。
你们对我的鼓励,对我的维护,一片赤诚,让我非常非常的感动。
大家不是没有欣赏水平的人,说那些话,是为了宽慰我。
我明白大家的心意,我会收好。
09年,一个好友跟我说:“邦妮,我觉得你写不了剧本,还是写采访比较好。
”如今,又看到一些网友对我这么说。
是倔强还是愚蠢呢,我并没有一丁点放弃的念头。
下场踢球,都是一身汗一身泥的,既然已经这么难看了,只有拼命踢下去,或许踢出一个稍微不那么糟糕的球来,对得起最初的自己。
二十岁的时候,我相信一句话:“只有你会放弃电影,电影永远不会放弃你。
”我仍旧相信。
谢谢大家!
一开始是沉迷星座以拆婚为目的的姐姐,遇上了一个喜欢天文不屑星座的亲家大叔,然后一起联手破坏,一起经历种种,心惭惭互相吸引,弟弟最后自已看清的自己不曾安定的心,毁诺弃婚。
原来没有什么事是不能接受的,特别是爱情发生的时候。
原来也没有什么事是不会改变的,特别是爱情莫名溜走的时候。
弟弟如果不够爱那个女孩,当初不应该这样高调的求婚,虽然最后能留下承担责难,但这样毁婚对一个女孩子来说是非常伤害的。
还好这是一个喜剧,女孩的性格被安排得这样想得开放得下。
陈意涵和池珍熙感情发生的过程演得还算自然能打动人,陈学冬的表演欠火候,整个就一小时代里的周祟光。
哪有什么胜利可言,挺住就是一切——致柏邦妮文 小婉1我是从哪里知道柏邦妮这个名字的呢,应该是从绿妖的博客。
知道了绿妖,就知道了周云蓬、水木丁、韩松落、和菜头还有柏邦妮,他们是一群人嘛,十年前就混迹在北京的文艺圈,如今每一个名字拎出来,背后都有一大群的追随者。
在他们中,有人是民谣歌手,有人是专栏写手,有人是畅销书作家。
在他们中,我最喜欢柏邦妮。
我从6年前开始看邦妮的文字,不早不晚,那时候她已经有了“西祠第一才女”的称号,并且开始给杂志写专栏,访问过张曼玉、周迅、朴树等一票大牌明星。
她在不老歌的博客几乎每一篇我都看过。
她在博客里聊安东尼奥尼的电影,聊台湾文学,聊艺术的标准,聊小野丽莎的音乐。
她也大方地把自己的爱情故事分享出来,没有底线地写他们文艺青年们的聚会,她还八蔡琴和杨德昌的旧事,以及她的那位著名的研究生同学赵薇的趣事。
大部分人是从那篇《给早熟的妹妹的一封信》开始认识柏邦妮的。
她在那封信中写“你必须找到除了爱情之外,能够使你用双脚坚强站在大地上的东西”、“你要有强大的内心。
要有任凭时间流逝,不会磨折和屈服的信念。
”这样的句子,现在看来很心灵鸡汤,但确实在那个青葱的岁月里,曾经烫贴过很多年轻迷茫的心。
这封信是邦妮在二十一岁的一个午夜,为了鼓励刚刚失恋的妹妹而写的。
当初她在这篇文章里的态度、忠告和信念却在五年后被她自己完全推翻。
邦妮后来说,她并没有遵守那封信里的全部行为准则:“我爱过一个中年男子,并且被伤得要死,并且从不后悔;我至今也没有过上健康正常有序的生活;我没有节制过我的感情;我不再回答别人我只爱过两次,如果有人问我,我就诚实的说:‘我爱过很多很多次,最重要的是,我还要这样爱下去’;我很惭愧,我并没有学习得更加强悍,我时常被别人欺辱,但是从来没有被打败过。
”你看,邦妮就是这样,像个孩子,以为可以掌控人生和爱情,却还是会被爱情和梦想一击即中,她是敏感而柔软的,但她从来不因此而学着保护自己,反而是学着与这个世界对抗,每天斗争一点点,就有了主宰自己的勇气。
邦妮捕捉小情绪和小细节极其地厉害,楼梯间的陌生人、阳台上的猫、一碗热汤、早晨五点不纯洁的姿势……这些都会成为邦妮笔下的内容。
她在不老歌的博客写了十年,有那么几年天天发好几篇博文,于是你会很好奇,为什么这个简单的女子可以写出这么多温暖人心的文字来,为什么她可以坚持一直写下来,并且灵感从不枯竭,原来啊,投入生活中每一个平凡细小之事,读书、电影、音乐、朋友、食物,就会有回报。
心诚则灵。
2在2012年春天,邦妮发了这样一条微博:“虽然很痛,但是不觉得苦。
虽然满心遗憾,但是没有悔恨。
我们在甲壳虫的音乐里拥抱着跳舞,就像刚开始一样。
你微笑着看着我,就像刚开始那样。
从来没想过能笑着分手。
你给了我最美好的开始和最美好的结束,一切都好圆满。
原本想过自暴自弃,但是不行,因为被这么好的人爱过,我不能不珍惜自己。
”彼时邦妮刚刚结束一段恋爱。
和一个被她在博客里称呼为大厨的人。
他们相爱了七年。
那时候他们住在塔楼,房子是租的。
“因为超级便宜所以我们满心欢喜的容忍了所有的缺点”。
阳台正对着一小片树林,总是有流浪猫爬到屋脊上。
房子后面有一片铁路沿线的平房,里面住着天南海北人。
在他们家对面住了从早上七点就热热闹闹的一大家子人。
还有听见他们放摇滚乐就拉起大提琴来对抗的古怪邻居。
那几年,在邦妮的博客中,你可以看到很多和大厨有关的文字,嬉笑怒骂,不一而足。
梦想揣在心中大步往前走。
那个时候的邦妮,除了爱情,一无所有。
而现在,邦妮似乎一下子长大了很多,或者跟着她一起成长的我已经长大了。
电影《玻璃之城》里有一句台词说,“我的生命线、事业线、爱情线都是由你的名字组成的”。
这句话换在我身上,我的生命线、事业线、爱情线,都受邦妮的启发和引导。
在我被感情伤得遍体鳞伤的时候,我会想起邦妮那句“即便爱情本身就是一件悲哀的事,但是,爱情仍旧是我们所有的遭遇中,最美好的”,然后下一次又全情投入;在我意志消沉,想要放弃的时候,我会不断跟自己说,“哪有什么胜利可言,挺住就是一切”,然后又重新鼓起勇气,去面对属于自己的人生。
这些话,像魔法一样,很灵验呢。
3比起邦妮的文字、电影作品来,她的经历更有意思。
我们忽略了很多故事。
例如邦妮曾经说一辈子不买房,可是后来编剧本赚的稿费她用来买房了;她为了考上北京电影学院的研究生,每天晚上学英语学到凌晨两点;她在写第一个独立编剧的剧本《浪子燕青》时,平均每天写25000字,一个半月就完成初稿,连导演都怀疑她是否找了枪手;她坚持每天看一部电影,完了在博客上写影评;她曾经把自己吃成个大胖子,后来又用一年的时间减到她18岁时的体重。
很久以前我看过邦妮上湖南卫视《新青年》这档节目的视频,那是我第一次见到邦妮的样子,她在节目上说了些什么我不记得了,可我记得那时候的邦妮,短发,戴一个大黑框眼镜,穿一件深色的外套,坐下来,像一个体态臃肿的中年妇女,和我脑海中那个文艺女青年形象相去甚远。
有一些失望。
可是现在,如果你再见到柏邦妮,她已经瘦了很多,甚至拍了一组清凉的写真,在照片里尽情释放出她的妩媚和性感。
“其实我最初减肥的动机是为了参加同学会。
为了让当初讨厌我的人都瞧瞧,老娘现在很不赖,所以狠心减肥的。
但是当我真的减肥成功的时候,我根本没去参加同学会。
因为,那时候,我已经不在乎。
很多东西,一旦真的有了,就不会在乎别人说你没有。
给自己一个契机去改变,也许,真的改变了,原来的目的已经变得不在乎,不重要。
重要的是,你改变了,拥有了更多的可能性。
”现在是2014年。
今年的冬天,有两部和邦妮有关的电影作品上映。
一部是邦妮写了剧本第一稿的《撒娇女人最好命》,一部是从头到尾都是邦妮独立编剧的《坏姐姐之拆婚联盟》。
从二十岁开始,电影几乎是邦妮的全部。
邦妮说,“我做的所有努力都是为了进入电影工业,成为一个电影从业人员。
没有做电影的时间,就是在积蓄力量等待做电影的时间”。
然而在豆瓣上,网友对这两部电影的评分极低,甚至有人发影评黑作为编剧的柏邦妮。
在这个很简单很普通的女孩子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坑爹的剧情,为了学电影,只身跑到北京电影学院做了四年旁听生;爱过一个中年男人,并且被伤得很深;遇见一个温暖的男人,相恋七年,却没能修成正果;自己花了半年时间编剧的电影遭恶评,深陷舆论漩涡之中……其实你我如同邦妮一样,总是在生活写的剧本里,被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烦恼。
幸运的是,不管你在生活的哪一个坑爹的剧情里,未来还是充满想像的,可是不努力,你就连想像都没有了。
邦妮所有和电影有关的年少记忆和青春时光,她付出的所有努力,不过是一场文火小炖的铺垫,而这些铺垫,不过是为了熬成如今的这一场电影。
哪怕电影真的不如人意,仍旧是邦妮长久以来诚意地坚持。
就如她常常说的:“哪有什么胜利可言,挺住就是一切。
”
刚开始看我就是为了陈意涵而去的。
没想到在这部片中,“坏姐姐”真的有陈意涵的影子。
不过我并不反感。
笑这个女主算是个“心机女”,不过让人并不讨厌,反而感觉还有点萌,我想这里面应该还是有主演本来的性格在其中吧。
她有着自己的事业,有着自己的信仰,但更多的是爱她的弟弟。
她因为太过相信星运,太爱她的弟弟,所以她选择牺牲自己,不过这阴差阳错之中反而让她遇见了生命里的那个人。
但她也是胆小的,当她真的发现喜欢上大叔,她却不敢相信星运,不敢去测。
好多人都是这样,为了在乎的人可以奋不顾身的为他好,做着自己认为对的事,可是到了自己却不敢了。
喜欢着别人时总会有这种感觉吧,小心翼翼的,生害怕咱们真的不合适,生害怕他真的不喜欢我。
开心的是到了最后“坏姐姐”还是和他的大叔在一起了。
对嘛,两个人都要勇敢一点才行嘛!
剧里每个人物都挺有特色的。
稳重成熟又温暖的大叔,像妈妈的姐姐,对爱执着的在熙,彷徨的年轻新郎官,很有个性的美女老师还有三个助攻天文学学员,觉得他们仨真的好搞笑,都一年了,喜欢一位中国美女连最基础的中国话都不清楚。
然后我想在这说说我在电影中看到我在现实最欣赏的两种人。
第一个是在熙。
我在她的身上看到了一点点kotoko(相原琴子《淘气小亲亲》)的影子,有点笨但对爱非常执着,有些倔强,但一旦认定了某事或某人就得非做到不可,还有就是会把一个人当作是她的一切。
但在熙还是比较娇气,有点小公主病。
(然而她还是不能和kotoko一样...→.→)第二个是美女老师。
(具体的我已经忘记她的名字了哦呵呵呵)我觉得一峰能被她吸引很重要一点就是她有自己的人格魅力。
她独立,她不被现实所束缚,她有她自己的生活,她可以干自己想干的事,她也有她自己的人生追求。
这样的女子是很美好的,不被外事所打扰,有着强大的内心,自身已经很丰富了,自然会有很多人被吸引。
其实于我来讲,执着天真把喜爱的人当成一切的在熙也好,还是有着自己追求无拘无束内含丰富的美女老师也罢,都是我在现实生活中很欣赏的两种女生。
现在很多人都说女生,要自立,要独立,要有自己的生活,不要活的那么狭隘,要眼界开放一点,不要老是沉溺于自己的那个小小世界,不要把他当作是你的一切。
我非常同意。
但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是,自己能感到幸福的女生,也能带给他人幸福的女生;积极开朗的女生;乐观自信的女生。
不管你是在熙还是美女老师,能温暖自己多一点点,能温暖整个社会多一点点就很好了。
《坏姐姐之拆婚联盟》就是一部小温馨的喜剧嘛,还说那么多,真是...大家还是自己去看吧。
加入韩国元素的爱情喜剧确有点韩式小浪漫,陈意涵东方的脸蛋也适合这种跨国恋的角色。
故事格局还是很好的,就是前面拆婚喜剧有点尴尬,充分证明了自己作的都是活该,只有命运抛洗露出底色的感情才是可以引起人共鸣的,后部分从逃婚开始就好些了。
大叔太花瓶了些。
占卜星座师不是上帝,只是看清楚人与人之间存在的奇妙感觉,完美的计划终究胜不过人类所有至真的感情,最后还是感情战胜了一切未知的不可能。
相爱结婚是对爱人幸福的回报,我们只有默默的祝福新人幸福。
另外陈学冬可真是这部影片的一大败笔啊,天啊。
他有演技么?
最近看的夏至未至,简直没眼看,男二再出彩也支撑不了男一这尴尬的演技啊,已经弃剧了。
真是不好看,当时是奔着陈意涵元气少女去的,确实很喜欢她的形象,那么阳光充满正能量。
可是电影就那样,前面还挺有意思的,觉得它很神经质特意去勾引大叔,各种创造机会,各种投怀送抱,还挺有笑点的。
可是后半部分,太狗血啦,明显就是各种敷衍交代。
本来想极力拆散弟弟,结果弟弟自个婚礼当天不结啦,我也想不出原因,原因就是可能没那么爱吧!
这时姐姐又极力劝他结婚,然而作为女方的父亲,在自己女儿受到这种伤害的时候,居然感觉在一旁沉默,袖手旁观,是亲爹么?
这个时候不应该跑过去斥责把婚姻当儿戏的男主么?
一年后,弟弟和前女友又再一起,却已是普通朋友身份,前女友还带着现任男朋友。
好吧,果然是年轻人,说翻篇就翻篇。
接着又是大叔和姐姐的狗血爱情,在这一年之间对姐姐毫无情愫的大叔居然发现自己爱上了姐姐,姐姐这一年也一直在惦记着大叔,我只想说这节奏未免也太快啦,我猜得到结局他俩在一起啦,可是只凭那几次相处就爱上对方是否太快啦,果然是成年人爱得比较含蓄。
结局皆大欢喜,结婚生产各种都来啦~结束得如此仓促,反正都交代清楚了嘛,呵呵
陈学冬演技原来是这样的,究于小时代的一票脚演技咖们竟然没有看出来。其实是冲着柏邦妮来的,看到短评里一众恨铁不成钢觉得大跌眼镜的评论我也就安心了。陈意涵人很可爱,可是演什么都一样,池珍熙大叔不错,齐溪不是只演文艺片的么为什么会接这部。最后,女二太丑了,配音就不能用点心吗?
陈学冬公鸭嗓。。
居然黑了两次处女座,我真的满脸黑线。因为陈意涵再加一颗星,看着坏姐姐楚楚可怜惹人爱的样子,我就想上去抱住她,和《听说》中的形象相似,唤起了我的回忆啊!可是陈意涵现实中又是个独立独特的女孩子,只能说她演技好嘿嘿。
长得都挺好看的,就是为啥不能接点有质量的好片子!
最后关于处女座的梗……
还可以吧,奔着陈意涵和占星师这两个点看的,虽然其实跟占星没啥关系,但也算轻松。
为各种风格都能驾驭的大发打五星
为了陈意涵看 不晓得为啥看到有些地方还是会哭 还是不够爱吧 所以 明白了吗
为了陈意涵。。。
我觉得这部片子也没有那么烂好吗 还是挺逗乐让人放松滴!陈意涵的大眼睛楚楚动人 陈学冬的声音就是一副公鸭嗓好吗
被喜欢研究星座的女生喜欢是什么体验
为中韩的第一次,及保养不错的池叔叔
占星的姐姐
扔在2号屏上边做事边看完了,居然还蛮喜欢这个故事的,不过台词实在太台词腔,觉得演员都不会好好说话了。
快进看完了。大叔不错。
为毛设定陈学冬和陈意涵是姐弟呢??这不科学
现在的电影都怎么了,不是分手大师就是分手合约,不是离婚就是拆婚。看来国内导演们挺长进啊,从前几年动不动说我爱你到这两年动不动就闹分手离婚。谁说的这些导演没有创意题材匮乏?这特么不是废话?
看着不费脑!5星全给陈意涵!!哈哈!!
这部是在无聊时看的,打发时间还不错,不过真的不喜欢一部电影里中韩合作然后说各国的语言还不标准,这让看韩剧韩综若干年的我十分不爽
我挺喜欢陈意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