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着男女主的颜去的其实前半部分看得有些吃力,一是大部分对白是用日语来进行的,国语只占了很少一部分;二是现实和回忆的穿插,有点太碎片和太片段了,刚想在回忆里沉浸一下,就又被带回现实了;但是看到后面,发现原来是导演有意为之,就是想这样来刻画的很喜欢男主和18岁少年在列车那部分,其中一句“放下手机,此刻,按下心中的快门吧”,非常震撼,这难道真的不是日本文旅宣传片吗?
看完这部电影有想要出去走一走,瞧一瞧的冲动了,也想试试没有终点的旅游了说回剧情,原来是BE,但是最后还是很感动,尤其是最后一页的画,铺满整个页面,真美;其实到这里就差不多了,后面讲述男主穿着白衬衫走出来回归现实那里,有点点出戏是个唯美的爱情片
“应该算是检视自己的旅行吧。
我想去很多地方,认识各种人,然后证明我可以做自己就好。
”情节有点老套,很多地方非常让人想要快进,巧合过多,多得令人不适……十八岁的男主纯情又幼稚,三十六岁的男主依然纯情也还是不成熟。
站在女主视角,我看到的是从来都没有过的动情,唯一动情的也许只有和大家相处这段时间下来收获的友谊和快乐。
这么来看男主完全是在自我感动,这部片子也更像是创作者的自我感动。
真的有这么纯情的男人吗这个世界上……因为女主的一句话拼命了十八年,说实现梦想才能见面真就不见面。
结尾就像是在为女主找补,用女主去世来展现她生前有多么地喜爱并且重视这个腼腆的台湾男友,非常不真诚的制作(个人观点……以上来自于电影还有半小时左右结束时写下的。
但接下来的倒叙是想说,女主是因为知道自己生病所以刻意和男主保持的距离?
站在女主视角完全看不到这一点,就算后面进行了交代回看一下也完全体会不到,把女主写得太浅了……还是不真诚。
“穿过了隧道便是雪国……”电影里的美景还是非常值得称赞的。
在520之后的一个阴霾天去在看《错过你的那些年》。
观影之前,心里想着日本导演是拍纯爱剧的天花板;而且前期预热的那些片段,仿佛都在讲一个“爱是想触碰又收回的手”的纯爱故事。
所以这是一段怎样错过的爱情呢?
是“那些年错过的大雨”,还是“我最大的遗憾,是你的遗憾,与我有关”?
结果,看到影片后半段,旁边小情侣一直在小声惊呼,“520,这为什么是一个悲剧啊?
”这个“悲剧”,接下来被他们重复了无数遍,不过我却在想,这能算一部悲剧吗?
当然最后醒悟到,我们又一次被这个标题误导。
“错过”,也许是为了映射那句“I miss you”,利用了英语的语义模糊性。
另一方面,也许导演确实是希望在前半部营造一种男女主角是错过的假象,让男主角Jimmy十八年后的追寻旅行,仿佛是想要弥补当年的遗憾。
所以在旅程中,所有人问他,是不是希望见到女主角Ami,他都没有反驳,最多也只是喃喃,一直在走远路。
但实际上,这个故事完全跟“错过”没有关系,他们谁也没有错过谁。
十八年前那段发生在夏天暑假里的青涩初恋,也许只有一个月时间,但恋爱中应该有的美好片段,包括也许当时看不那么美好,但会刻骨铭心的瞬间他们都经历过。
对于许光汉饰演的Jimmy来说,他恋爱了,也勇敢的付诸行动了,离别之前,也牵过Ami的手,一起放飞愿望的天灯;他被Ami激励去找到自己的梦想,实践梦想,但同时也没有放弃努力去靠近初恋,他错过什么了?
而对清原果耶饰演的Ami来说,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她踏上了说走就走的旅行,在有限的时间里碰到一个让她心动,并且甚至让她开始眷恋人生的恋人;虽然结果是努力过但仍然不能活下来,但她自己写的,很高兴在生命中遇到“你”,那她又错过什么了?
他们明明是一段双向奔赴的爱情,“错过”也许再努力一下,就可以拥有的那些可能性,但他们再努力,也不会拥有更好的人生了。
并且,我也不觉得,这算是悲剧。
在还相爱的时候终结的爱情,不比那些生生被现实磨损的爱情(对,就是指《花束般的恋爱》)强吗?
于是,虽然女主绝症是一个狗血的解释,在结尾时,还是会让人黯然神伤。
可能是导演的镜头美学很工整,比如,十八年前明媚灿烂鲜艳热烈的夏天,和十八年后阴雨寒冷黑白低沉的冬天。
其实影片日文版的标题才更符合,《青春18×2 君へと続く道》,忽略有点中二的前半段,后半段叫“通向你的旅程”。
这应该算是男主角Jimmy两次找寻“你”(既可以指向Ami,也可以指向自己)的旅程,青春时通过爱情,中年时通过失去。
神奇的是,十八岁最早的许光汉,看上去最没有少年感,可能那个时候刚刚失去关于篮球的梦想,还没有找到自己,所以最颓丧;后来Ami离开之前,他带着她搭乘捷运去放天灯,在捷运窗口下,他的少年感回来了;而十八年后,他离开之前的梦想,开始走她走过的路时,反而保持了一种少年感。
十八年后这段寻觅的旅程,他遇到的三个人都还蛮有意思的。
除了那个在网咖遇到的日本小姐姐,背景比较模糊之外;那个在旅行中突然停下来,要审视一下自己的人生,然后一停停了15年的拉面店刘老板(张孝全胖了,但还是挺帅);还有那个很e,带着陌生人Jimmy,兴之所至下车看雪的18岁日本美少年;他们都很可爱。
特别是美少年,我也会经常在经过隧道时,感觉在穿越时光隧道,尽头那突然而来的光,让人有一种新生的感觉,那一段雪中列车,绝美。
看完电影的当晚,重听刺猬的《火车驶向云外,梦安魂于九霄》,莫名觉得很适合送给Jimmy,特别是这几句:黑色的不是夜晚,是漫长的孤单看脚下一片黑暗,望头顶星光璀璨叹世万物皆可盼,唯真爱最短暂失去的永不复返,世守恒而今倍还摇旗呐喊的热情,携光阴渐远去人世间悲喜烂剧,昼夜轮播不停纷飞的滥情男女,情仇爱恨别离一代人终将老去,但总有人正年轻。
“总有人正年轻”,比如道枝骏佑。
另外,其实“错过”不是更应该拿来形容石璐和子健吗?
错过,也就错过了,“失去的永不复返”。
谢谢你曾出现在我生命里这里是五月的北京,空气里满是初夏的味道,世界依然是老样子——人来人往,时好时坏,日复一日。
最近故都来了许多年轻的面孔,因为五月天在鸟巢开演唱会,一开就是半个月。
奔赴青春的旅程从不嫌太远,兑现浪漫的约定永不会过期。
早先和大家一起循环陈绮贞的《旅行的意义》,虽然听不懂歌词的具体含义,却越听越上头。
后来心血来潮独自旅行,从北到南,从西到东,向左走向右走,看碧海蓝天,看日出日落,在旅途中认识陌生的朋友,去从未去过的地方,听从未听过的故事,兜兜转转最终回到一个人的城市,留下一段此生难忘的回忆。
“旅行的目的不是为了改变什么,而是检视自己走过的路。
”这是《18×2 Beyond Youthful Days》里颇有共鸣的一句台词,前不久刚从北戴河旅行归来,在路上也一直思考这个问题——一个人旅行到底是为了什么?
摆脱过去的种种阴影?
见识此前未曾见识的风景?
追求一种洒脱无畏的感觉?
还是为了重回过去,找到曾经的自己,在路上在记忆里复活那些失去的人和事……没人无缘无语一个人旅行,总有一个原因吧?
幸福快乐的人不会随便一个人,不开心的人却有无数个理由选择出发(甚至不需要理由),就现在。
时光从你身上夺走的珍宝,你得自己亲手找回来。
当时一个人去海边,直接动因是想尽快远离北京的压抑氛围,这里的一切都变得实在让人无法忍受,但等我来到海边之后,才发现理由并不简单——我想要换一种全新的生活,没错,我想要活得更像自己,即使没人支持我也要独自出发,去勇敢追寻一种充满希望的理想的生活。
回忆起来,我人生中迄今为止最难忘的“间隔年”,一次是2009年与同学爬华山,深更半夜星星点灯,一行人一腔孤勇,那是正青春的年纪,天不怕地不怕,也正因为熬过了黑夜的漫长艰辛,当我们站在华山之巅凝望着缓缓升腾的日出东方,心中是一片希望的辽远。
还有就是2013年秋冬之交,那趟刻骨铭心的青海湖之旅,不管不顾地抛下一切,一个人独自启程,在茫茫雪原上纵情泪奔,看着青海湖畔的日出璀璨,前尘往事已矣,过去未来似乎已经不再重要,我只想活在此刻,只想将这一场日出的绝美瞬间长久留在心间……我曾跨过山和大海,也曾感受着世间的恶意与善意,经历至暗时刻之后独自涅槃,我相信大自然有足够的空间供我自愈,所以每每在人世难捱,我总是迫不及待奔赴一场旅程,我知道前方总有什么在等待我,无论花虫鸟兽山川大海,无论披星戴月沐风栉雨,宁愿在草木人间的怀抱里静静睡去,繁华落尽我还是我自己。
不过,像片中女主在旅途中“捡恋人”这种“美事”从未发生过,倒是对片中的某个场景心有戚戚——在电影院里,Jimmy和Ami看完《情书》后哭成了SB,竟然忘了彼此表白……我一直很喜欢岩井俊二的《情书》还有光良的《童话》,《童话》的MV就是关于《情书》的,剧情也与本片大同小异,似乎“纯爱故事”的套路永远也跳不出这种调调……曾几何时,情窦初开的我也曾迷恋于这种爱得死去活来的剧情,以为那就是最浪漫的事,也曾异想天开编了一个故事——几个喜欢《情书》的大学“死党”,历经了与电影中类似的情感体验(还有幸被刊登在杂志上),再后来,我陷入几场无疾而终的恋爱,总是习惯性地把《情书》安利给喜欢的人,只是最后的结局并不如人意,但我也明白,无论爱与被爱,获得与错失,都是人生中独一无二的经历……人总要独自经历独自成长,庆幸的是,如今那些青春的幻影我已不再迷恋。
2018年11月《你好,之华》上映,我终于见到了心中的偶像岩井俊二,2021年5月20日《情书》在内地复映,无论是在网上还是电影院里,我前后刷了几百遍《情书》的事,偷偷喜欢中山美穗柏原崇酒井美纪很多年,无数次循环Remedios的电影原声,在借书卡背面小心勾勒年少剪影,在北方的冰天雪地里大喊着“你好吗?
我很好”,还有我曾一度使用“藤井树”这个网名,与各地豆友频繁交换明信片,感受书信带来的纯粹乐趣……所有这些几乎没人知道。
事实上,我的青春曾经真真切切与《情书》这部电影绑定在一起,以至于多年后物是人非,我对《情书》诚惶诚恐(甚至很怕重看),因为太多回忆如浪潮翻涌不止不休,一遍遍冲击着我不堪一击的堤岸。
若要往前走,就得放下回忆,但这并不代表我遗忘了,恰恰相反,关于《情书》的一切永远都在,在我心中的某个角落安好如初。
某种意义上,电影是一粒时间胶囊,看一部电影就是在观看曾经的自己。
时过境迁,如今恍然回首,那些懵懂青涩的狼狈日子,却是我一生中最美的回忆。
这些年世界乱套了,而我的心也早已倦了。
平时几乎很少出去旅行,即使非要出发,也是去一些比较近的地方,不为旁的,主要是散心,也渐渐明白随遇而安的道理——提醒自己,要放下目的去感受旅行的过程,要善于从细微处发现生活,放慢节奏,停下脚步,看清楚什么才是生命中最重要的。
最美的风景不在远方,而在自己心里。
其实旅行可以复杂也可以很简单,旅行并不是与人攀比,不是为了打卡发朋友圈,甚至旅行也不是为了发现自己……就像《第二人生》唱的那样,“生命不是过程,而是美丽旅程。
”,不一定要有目的地,旅行完全可以是毫无负担的,彻底放空,什么也不为什么也不想,无欲无求就一路走走停停。
人生在世有所追求,时时刻刻都是旅行,每天都是独一无二的旅行日。
片中有这样一句话——“休息,是为了走更长远的路。
”如果累了就放下吧,放下执念,放下爱恋,放下过往,清空心灵,拥抱一切,好好说再见。
从今往后,珍爱自己,善待生活,在人生旅途上且行且珍惜。
诚如丰子恺那句,“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惧将来,不念过往,如此,安好。
”愿你梦想成真,愿你旅途长远,一路繁花似锦,朗月清风。
2024年5月21日
验证了我一直以来的猜测,光汉想拍这部电影是有私心的,日语说的很溜看起来很像兴趣使然不是为了电影现学的程度,他应该本来就对日本有一种向往,也甘愿即使被说又18也要接拍,看原来时候台湾时期的综艺就有蛛丝马迹,如果是这样的话那我很开心光汉完成了刚想做演员时期做的梦,或者这甚至是让他想做演员的其中一个支点。
昨天的点映没看上但是得了一次免费再看一次的券,今天还是骑单车去了最近的影院迫不及待的哭了两个小时,能在影院屏幕上看到光汉就简直太幸福,更不用说是这种题材,我真的好爱,虽然哭的好惨,但是也开心,也甘愿。
剧情有好多爱的台词,都想不起来了,只记得在一个不是哭点的地方就突然被戳中,哭起来再就没停过。
不敢说有多好,但是真的心满意足,这剧本已经符合我预期的上线了。
这才刚刚开始,接下来的上海影院我要经常光顾了。
透过《灌篮高手》的镰仓、岩井俊二的《情书》,五月天(MR CHILDREN)的歌声,入夜后昏黄的灯光,JIMMY和AMI初次见面,这朦胧的爱让我们想到了藤井树和藤井树之间的过往。
在这个新时代的天空下,就连爱情的苦难有了新的阐释,新的生机。
看完后感觉电影淡化了东亚爱情艺术的宿命色彩,又或许是我们见多了太多退场的人生过客们,另一边是白驹过隙,拿到十八岁上集剧本的JIMMY是无所畏惧的少年,喜欢看《灌篮高手》,表达爱意却是羞涩的。
转眼间,拿到十八年后下集剧本的JIMMY是三十六岁的成年人心有灵犀的时刻,JIMMY生命意义的迁徙给人带来一种平和、安稳甚至有几分熟悉的感觉。
这位成熟的成年人JIMMY需要面临社会的种种考验,懵懵懂懂地走上社会之路,面对现实力不从心,再也没有人会原谅曾经迟到的他。
那么远方的AMI成了JIMMY人生转折时的一个小小切片,寻觅自己遗失许久的青春时光板块与流逝的光阴,找寻雪国里的珍珠——AMI。
面对道枝骏佑演的少年幸次,JIMMY像是在边缘望着某个世界的旁观者,幸次是三十六岁JIMMY再也无法抵达的岛屿,也是他的黄金时代。
道枝骏佑的幸次与雪国是神圣的,他们完全敞开彼此,交付秘密。
您有没有脑海中闪过转身离去的少年幸次去哪里摇动一颗心,去追逐一个身影,去唤醒另一个灵魂?
道枝骏佑的幸次是青春的无限符号,是一个很美的青春概念,他也有属于自己的人生路径。
JIMMY皮囊如故,卸下沉重的外壳后,他告别了青春的过往,是释然,是妥协,和AMI跨越时空的对话 找到了自己永不磨灭的理想。
AMI从来没有离开过JIMMY,她让胆怯而止步,退缩的JIMMY拥抱了生命中的宽厚与温柔底色。
电影里给JIMMY的岁月充分展现的舞台,将每一个时代旧物的细节描绘,将人物的遭遇呈现在我们面前,堆砌了一种真实,有代入感,这种熟悉的感觉弥足珍贵。
JIMMY会记得一款香水的名字,流逝的时光。
我们也会记得一种情感,夜迢迢,路漫漫,唯有相知相惜。
放下听筒,清晨的闹钟不断在响,我们从白月光身边经过,走开了,走远了,回头望着他,暮色中,白月光越来越模糊,泛白发黄,宣告一切结束。
🎬 《错过你的那些年》每个人的生命中,或许都有一段错过的时光,或许都有一个已错过的人。
18岁的那年夏天,两人相互交错的命运轨迹,深刻诠释了爱的终极定义。
在青涩的时光里,美好的缘分刻上懵懂的印记,在一场迟到的约定背后,是愿遗憾不再降临的无悔期许。
在错位的年龄阶段里,温柔地叩问爱的命题。
追寻错过的爱与记忆的同时,也重新审视他们的青春成长。
青春虽然短暂,但那些美好的记忆将永远陪伴我们。
不是每场相遇都有结局,但是每场相遇都有意义。
生命中的每一次错过,或许都是命运的礼物,让我们学会珍惜,学会成长,有些错过,是为了更好相遇。
人生总是在不断的选择和取舍,无论错过与否,都要勇于面对现实和承担后果。
走好你选择的路,而不是选择好走的路。
如果可以,那就选择最好的;如果不能,就爱已经拥有的。
青春,从未消逝,当我们回头去看,那些曾有过的经历,成就了现在的我们。
错过你的那些年 (2024)7.02024 / 中国台湾 日本 / 剧情 爱情 / 藤井道人 / 许光汉 清原果耶
“我们在旅途中,边流泪边寻找。
学会心里流着泪,脸上挂着笑。
”“休息,是为了走更长远的路。
”“旅行的目的不一定是改变,也许是为了审视曾经走过的路。
”
电影《错过你的那些年》(2024)海报18年前的夏天,独自旅行、来自日本福岛县的背包客Ami(清原果耶 饰),在台南某寺庙祈福后弄丢了钱包。
为了赚取生活费及后续旅游经费,Ami来到台南神户KTV打工,遇到也在打工的高中毕业生Jimmy(许光汉 饰)。
夏天过后,Ami要回日本了,临行前与Jimmy约定彼此实现梦想后再见。
18年后,成功开发一款风靡台日的网络游戏,实现梦想的Jimmy,一人踏上日本之旅,来到福岛,这个Ami生长的地方……现实中的许光汉比清原果耶大12岁,电影中的Jimmy比Ami小四岁。
这是一部台日合拍的小成本青春片。
又见青春片的老套路,盛夏、机车、谎言、许愿、绝症、爱而不得。
同时也是一部台日旅游宣传片,列车穿过隧道到达雪国的惊艳,一侧是横排长沙发、另一侧是双人座、过道宽敞的日本慢(列)车,东京街头挂满枝头的樱花,台南与日本的红、白天灯,台南的海滩、夜景与星空,……
电影《错过你的那些年》(2024)剧照台南人Jimmy在日本小餐馆偶遇同是台南人、隔壁高中毕业的老板(张孝全 饰),老板说起自己曾经是台北的工作狂,某次到日本出差,因为喜欢日本的生活节奏,就此留在日本,一待就是十五年。
影片改编自游记随笔《青春18*2 日本慢车流浪记》。
十八岁时,你在哪里?
做什么?
十八年后,你在哪里?
是否已经实现梦想?
“我能拥有梦想,都是因为遇见你。
”但也因为梦想,Jimmy错过了身患绝症的Ami。
对的时间,对的人,终究可遇不可求。
有的人错过了,就再也不会相遇。
你以为的再见,其实是永别,从此再也不见。
其实,随笔并不适合拍成电影,因为很容易就拍成一部流水账MV,比如《错过你的那些年》。
而年过而立、34岁的许光汉演高中生,也难免让人膈应。
影片选在5.20期间上映,这是想收割一波节日及情侣红利的节奏,但从观影人次及口碑来看,估计效果不佳(粉丝群体除外)。
影片中多次出现的《情书》(1995)电影画面及海报,这是致敬?
不知是否要支付版权费?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风清不扬”)
整部电影,除了场景镜头外,我印象里全是男女主的大特写,简直可以算的上是一部大型的许光汉的侧颜写真集。
如果配点音乐,重新剪辑,又可以是不错的MV。
本片前半段发生在台湾,后半段的故事在日本,在日本这部分的旅程算的上是公路片模式(在剧本结构上,日本的故事由男主展开,台湾的故事视角从女孩的画册算重新展开,这个对应倒是挺妙),遇上一个接一个的人,完成一段又一段的旅程。
只身踏上旅程,到未曾去过的地方,路上遇到一些人,这应该是很多文青有过的想像。
本片虽然也有俗套狗血的爱情片标配元素——癌症,但只作为强设定背景也算没惹我反感。
日本的文化输出太厉害了,不仅是灌篮高手或者川端康成的雪国和岩井俊二的情书,连现在谈恋爱约会的方式都特别日式。
PS:“穿过界县长长的隧道,便是雪国。
夜空下一片白茫茫。
”这是雪国的开头,也算是另一种形式高度还原了,很赞的一个场景设计。
但如果这个镜头衔接着女主留下的墙画,两者交叉剪辑,男主由此走进女主的心,而不是停留在“这是我梦中的风景啊”这层面就好了。
还是日本X台湾青春电影的味道。
台南闷热的盛夏,穿插着只见刺骨的雪原。
与记忆里的青春一起,凝成一幕幕抽帧的画片。
篮球场肆意的少年,初次问好的腼腆。
骑机车到海边,画下夕阳里你发光的侧脸。
一起坐火车去九份,逆着汹涌的人潮勇敢牵起你的手。
在天灯放飞的时刻,许下的是和你有关的心愿。
在通往你的旅程中,我怯懦地绕着远路。
和偶然识得的朋友交谈,寂寞地按下内心的快门。
然而旅程的终点,只剩下我。
因为你而变得更好的我。
即使长大后的生活不尽如人愿。
可还好有电影。
带你回青春的记忆里重走一遍。
你爱过的乐队,你喜欢的电影,有人替你记得。
你有过的遗憾弥合了,分线器的另一头,听到了他说的,别走。
电影最后,Jimmy回头望向Ami的眼神,仿佛看到了张震的影子。
而成年后偶然看到夕阳片刻的分神,你想起的是谁?
《情书》的爱情片后代+1。非常老套的叙事掩盖了台南/福岛风光片以及许广汉的美丽。
拜托啦 都2024了还在拍二十年前老掉牙的纯情苦情悲情戏码……就算是许光汉也让我心动不起来了!真是食之无味的闷片!浪费时间……
唯一一星给许光汉优秀的发际线。。。
【2.0】妥妥一出中年男子的自我感动,烂俗的情节接踵而至,美好的部分一晃而过,虚浮矫情的盖过了所有言之有物的表达,终究只是一栋摇摇欲坠的空中楼阁,主角很养眼,台日的一路风光也很美,其他都一言难尽……
纯爱公式是对的,美缝也到位,但是以开头前三分钟为代表又贯彻全文的生怕观众看不懂“注意这里我们在升华”的鸡汤注解恶心到我。是中年男性回首青春找回自我的故事,好像和爱情没什么联系。关注点在于《情书》在tw上映的时候,同期还有《最好的时光》和《蓝色大门》,真是美好的时期。看到男女主看《情书》才回想起来三年前我也去了影院,去年还去了小樽,但是情怀在时间中消散,而都近30年了导演拍纯爱至今没过《情书》这关。(豆瓣评分7.4,友邻评分4.9hhh也很合理
救命 2024年了 谁还在拍这种绝症纯爱片啊 但是许光汉好帅Sos原来受众就是我
观光片,装岩井俊二范儿却没什么实质深刻的内容。
真是爱惨了这个片了,除了尾大不掉的后20分钟。十八岁的爱情,是高考后燥热的夏天,是话到嘴边又说不出口的暧昧,是聊不完的电影,是写满了愿望放飞的孔明灯;迷影人的爱情,是电影院门口的海报,《蓝色大门》、《情书》、《最好的时光》,还有远处的《推拿》,是“我很喜欢台湾电影” ,是许光汉对着雪原喊出的“你好吗”,是在电影院里想牵却又沉浸在电影里牵不起的手。许光汉和果耶太搭了,很难不爱。导演在疯狂的反套路,本来以为孔明灯是完成18年前的承诺和重逢,没想到故事其实18年前就有了一个圆满的结局,不要拿出相机,按下你心中的快门吧。
专属于男性的纯爱片,少见的题材。
好久没看如此平淡而真挚的爱情故事了。
没想到在香港斥巨资看了这个!早知如此不如看《填词人L》,被许光汉的美貌迷惑。但我居然流泪了无语💧
许光汉还是很厉害的,能在高中生和中年男之间自由切换,kaya也很好。Tour is self-searching.
剧情注水严重,异常无聊~都2024年了,还能写出这么娇气的台词,也只有湾湾这边了
光漢,你挑愛情電影劇本的眼光一如既往的。一言難盡的。爛。 一整個藍色大門情書余命的拼貼版,拿去做旅遊宣傳片的水平。
优点:风景不错 人挺好看 有两国语言上的一些乐趣;缺点:剧情老套 节奏太慢 配角工具人性质 对日本人和台湾人表演感很强的情感交流方式感到情绪疲惫。抓了四个人去看,左边久经沙场的t人一直耳边犀利锐评右边涉世未深的f人狂哭并给我递纸巾我在中间:一边打哈欠一边擦眼泪锐评:我们这排比电影drama,一颗星给我们这群人
纯情刀真的可以杀死我。
平平无奇的绝症爱情故事,但胜在它不耍任何花架子,就只是踏踏实实地拍共处时刻的甜蜜、回忆的牵挂、真相揭开的痛楚;搭配上两地打动人的风情,许光汉“男大”感,都已经让它足够在近些年惨烈翻车的爱情片领域博得一个位置。比较共感的一刻居然是屈哥饰演的父亲对“Jimmy”那般夏季爱情勇敢留下铭记的说话,仿佛魂穿七年前的Michael Stuhlbarg对着“Elio”…唉。
蓝狐(赖吉米)《青春18×2 日本慢车流浪记》549
【百老匯葵芳】2+。就是把台灣偶像劇/言情小說+日本純愛電影的梗燉一鍋,以跟這個文本多次撞梗為恥_(´ཀ`」 ∠)_藤井道人勸你立刻給許光漢和Kaya跪下磕一個,靠許光漢的少年感和Kaya的真情落淚撐住這部片了。廣寒哥具象化了偽文青的理想型,謝謝你。男主爸爸那些台詞讓Lily Franky在東京說可以,讓屈中恆在台南說實在是有點違和。【看到十份放天燈本人破防了,畢竟me當年寫在天燈上的話基本就是「君へと続く道」不過哪有什麼能通往你的旅程呢
日本是台湾人的白月光,但这同样只是一个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