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党:犯罪者追踪调查

悪党~加害者追跡調査~,犯罪调查,恶党~加害者追迹调查~

主演:东出昌大,松重丰,板谷由夏,新川优爱,池田朱那,益冈彻,三浦诚己,山中崇,波冈一喜,森冈龙,岛田久作

类型:电视地区:日本语言:日语年份:2019

《恶党:犯罪者追踪调查》剧照

恶党:犯罪者追踪调查 剧照 NO.1恶党:犯罪者追踪调查 剧照 NO.2恶党:犯罪者追踪调查 剧照 NO.3恶党:犯罪者追踪调查 剧照 NO.4恶党:犯罪者追踪调查 剧照 NO.5恶党:犯罪者追踪调查 剧照 NO.6恶党:犯罪者追踪调查 剧照 NO.13恶党:犯罪者追踪调查 剧照 NO.14恶党:犯罪者追踪调查 剧照 NO.15恶党:犯罪者追踪调查 剧照 NO.16恶党:犯罪者追踪调查 剧照 NO.17恶党:犯罪者追踪调查 剧照 NO.18恶党:犯罪者追踪调查 剧照 NO.19恶党:犯罪者追踪调查 剧照 NO.20

《恶党:犯罪者追踪调查》长篇影评

 1 ) 当我在看「恶党」时我在想些什么

这就是现实,这就是社会,绝大多数人说起这话的时候应该隐约含着一种无可奈何或是彻底放弃的感情在吧。

但还好看到最后,佐伯选择抬起头,从一向晦暗的角落里,不远处黑暗牢笼的门,其实是开着的。

或许我们在对很多事物感到失望,前所未有的被打击,但是我们必须向前走,才能够柳暗花明。

我看前三集的时候,是在几个月前了,我为他们的残忍和堕落感到难过和愤怒,但最近后三集看完,却又产生了新的想法。

可能是由于我和从前不了解或了解不深的事物的接触越来越多的关系,也可能是某一时刻对总喜欢逃避的自己感到恨铁不成钢开始。

不只是拘泥于过去,还习惯将自己围困。

何谓恶党呢,也许把他们归到宗教观念里不会被救赎那一类挺合适的,一旦选择同现实妥协,被他人贴上标签,认为再无希望的同时,他已经主动活在地狱里了,或许不只是他自己的选择,还有其他人的推波助澜。

什么是恶党呢。

有少年犯案出狱后经营诈骗集团继续祸害老人的,他对自己的恶性轻描淡写,导致被认定是死性不改,而被无法原谅的父亲捅到轮椅上去,与其终生为伴。

有故意遗弃自己的两个孩子,被经历弟弟死亡的哥哥找到,尽管此时已成家怀孕却也将后半生活在悔恨中的母亲。

有犯案出狱后不被母亲和姐姐接纳,自暴自弃落魄潦倒,最后和姐姐互相原谅的。

也有犯下强奸暴行,后来改过自新并且舍命救人的,当然剧里也仅此一例。

包括对男主姐姐犯下恶行的三个人,如果要观众为他们归类的话,也一定是将他们归到恶党这一类的吧。

再看看受害者和相关的人吧。

第一例的父亲选择持刀去复仇恶党,于是入狱劳教,妻子等待他的归来。

第二例的哥哥拥有了幸福的家庭,并且满满憧憬期待新生命的到来。

第三例的姐姐选择同弟弟和解,母亲的爱和后悔也从那把刀的意义中折射出来。

第四例的律师,通过自己女儿的惨案,而开始重新审视对过去工作的理解,对加害者和施害者态度和看法也产生了一些新的变化。

男主这一例,父亲是家庭里最坚强的人,母亲已经因此落下心病,而男主,男主得到的,我觉得远比事例里所有受害者方的东西都要多,父亲从电话里得知他找到另一半时,也算是对他坚强了十几年后最值得的回报了。

佐伯诘问所长,你为什么又要我去调查榎木,又要带我来到受害者家里,看他们一副其乐融融积极向上的样子呢?

这样不是很矛盾的么。

如果是几个月前的我,大概也会质疑,所长明明在之前责难律师时口吻嘲讽十足,如今手段却和律师的做法异曲同工。

但所长和律师,不同的境遇和不同的处事,却殊途同归:包括佐伯姐姐的男友也是如此,他告诉佐伯,有时候太过拘泥过去,往往都是看不到前方的,而佐伯一直以来无异于如此。

生活的确是负重前行,片子里的每个人都如此,现实里的每个人也如此,但是“重”却是不一样的,这也因每个人的判断标准和生活态度迥异而相关。

无论是从少年时代到青年时代,都在关注佐伯并适时给予帮助的所长,还是突然出现从对立视角为佐伯提供判断信息的律师,还是以自我经历和言语行动感化佐伯的冬美,哪怕是第一例中的恶党坂上……他们都在为解除佐伯不必要的“重”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所以所长也要直白地告诉他,他们既没有忘记沉重的过去,也没有忘记要“好好地活下去”。

我这种上帝视角的观众,虽然观测视角不同,但立场大概和佐伯的前同僚,佐伯姐姐的男友或者染谷姐姐一样,从不同的角度从心底里真心地为佐伯这个人着想:前同僚是同情的,他不想佐伯收到二次伤害,并及时给予信息更新;姐姐男友对佐伯处于保护者的态度,无论是案子发生时不让佐伯看到惨烈现场,还是每年都错着日子参拜姐姐的墓(这里我觉得是有信息提示的,佐伯会按时在姐姐忌日即自己生日祭拜姐姐,而由于冬美为他过生日,三十岁时才晚了一天,同时遇到了姐姐男友,对方表示已很久不见,说明姐姐男友是在每一年的忌日后一天去祭拜姐姐),都充分在以“外人”的体贴尊重当事者佐伯的心情,怕他一再联想而让本就阴暗的心再渲染一分阴沉失落,他是希望他能够幸福的;染谷姐姐一方面也是心疼冬美的付出,告诫佐伯万不可再因为过于重视过去而忽略眼前的事物。

不管外人是不是永远都体会不到当事者的心情,但却是真的在为佐伯付出,要他振作,要他开心。

冬美那么喜欢他,所以喜欢到可以为了让他摆脱这种致命的压力而甘愿冒险去偷DVD。

那一刻我觉得佐伯其实很幸福了,哪怕彼时他并不认可这份幸福,在某种非当事者NBCS的“社会共识”来说,我也没资格讲这种话。

但就我个人的心得而言,我们不能忘怀过去,我们需要铭记过去,但这不代表可以被完全被过去遮住了眼,而选择活在过去,不去展望未来,不去期待希望,在某种意义上,佐伯如果一直都沉湎于过去的悲痛里,甚至不敢去直面过去的真实,其实他和一些恶党们选择的路没有任何差异。

而律师的视角,回顾理沙对坂上的种种,从第五集开始转变的剧情重心的展开,都在向人展示出,所谓对生活和希望的放弃其实等同于和自身所不齿的恶党为邻,如“贯彻恶行的不被世人原谅的恶党”们,他们堕落是因为自知自己毫无正面价值,也就选择“抵抗”无意义,因为一旦选择做“恶党”,即便是如第二例里的妈妈邂逅了新的美好生活,还是像舍命救人的久保田,他们永远只能活在良心的苛责和他人的指摘中,无论实际是否如实验证,但假设已经发生,在所谓傻白甜的圣母眼里,他们就像个可怜的迷了路的孩子罢了。

当然还有我们看来毫无悔改并且活得滋润的恶党,我相信从某种非唯物主义论的角度,从未显性化的无从判断的侧面来看,他们的存在已经是“正常人”“善恶标准”等一些社会规范和思想常识里,是代表“低劣”和“恶”的了。

而因为“正常社会”期待善恶终有报,因果报应,遭天谴等实际的反映,因此很多时候我们会觉得社会太不公平了,老天爷太不公平了。

但我现在反过来想一想,会觉得没有放弃自己,一贯追求真善美,并不是贬义化的圣母,而是真的高尚且圣洁的。

当然这是我的【个人】想法。

所以佐伯,能从医院里奔出来之后仰天大喊,深觉矛盾重重而身心不爽,但是到最后终于能够揭开这份心结,选择将摇篮曲的录音给榎本听,去寻回冬美,回到事务所继续工作并告诉理沙,无论遇到什么我和你同在,我觉得这样的转变真的太美好了。

我的感触其实相比大多数弹幕,就已经实属异类,但我开心自己能够拥有这样的转变,并且不是突如其来的感慨,而是由于一段时间由其他从前属于陌生事物的熏陶。

之所以不敢面对自己,会惯性逃避一些现实,只不过是由于自己还不够努力,甚至是放弃了自己,能够借此机会重新看待我自己,选择恰当的转变,对我来说都是宝贵的教训。

这也只是一家之言,照这个逻辑,也许我可以对恶之教典里的莲实表达轻蔑的感情,但也许在对方看来那又如何呢?

或者是其他人看来那都是屁话,只有清晰善恶的界限,标准还有褒赏和处罚,才能够创造和谐。

但在这个重大结果出现之前,我首先想努力做一个好人,一个善良的人,一个能温暖的正能量的人,能让我快乐,也不会让他人糟心。

所以现在看完整部剧,我很佩服理沙的勇气,她看到的坂上可能和我们看到的不一样,所以她会一直缠着他,这是一件好事。

我也好喜欢好喜欢冬美,如果我能碰到这样一个女孩,我绝对不会,也不想放手。

有阴暗的存在,所以光的魅力才格外吸引人。

最后一集里,佐伯找到冬美,告诉她:過去はこれからも追いかけてくるかもしれない。

けど、それでも、一緒に前に進もう。

 2 ) 无法原谅也无可厚非!

作恶者,通过第三方的司法程序进行了处罚之后,就完事了吗?

故事交代现代法律制度对作恶的处理,从案件相关者角度从发,评判是否公平进行思考!

司法角度,这是一个统治者的角度从发,从加害者、受害者整体出发,为了维护社会的和谐,避免伤害的再次扩大。

对作恶者的司法处理更多是 希望其改邪归正,弃恶从善。

当然也警戒后事之人,作恶比伐。

但是对受害者而言,往往缺乏一个交代。

这是一个十分无奈的逻辑,即受害的人伤害已经造成,无法弥补(这是一个沉没成本)。

加害者或许可以救赎,受害者尽量弥补,成为了司法判案的依据。

加害者角度,在接受了司法处理后,自己的罪业就算赎完了吗。

这显然会与受害者的答案不同。

两者的矛盾成为这部电视的思想源泉。

导演也巧妙的利用了这一矛盾,进行了案件的挖掘。

加害者觉得自己徒刑之后应该被原谅,要不然自己能怎么办?

受害者角度,即使司法处理了加害者,自己能原谅他吗?

即使加害者依然悔过,自己能原谅他吗?

或者说,不管怎么样,那只要那无法弥补的伤害依然存在,逝者已逝,那么永远不予原谅,也无可厚非!

 3 ) 可以选择不原谅

我觉得我要是不骂一骂东出昌大我是没有办法好好的来看这部电视剧的。

辣鸡啊啊啊啊啊!!!

我之前一直对他印象都不错,他刚出演电视剧时候我:“哦嚯,松本润+染谷将太,还长这么高!

演技也还好。

不错不错!

”他和杏结婚,我:“哎呦杏眼光不错啊!

傻大姐和小狼狗!

不错不错!

”虽然当时染谷将太和菊地凛子结婚了我觉得这一对更强。

之后杏出来活动的少了,和他生了几个孩子,他倒是好资源一直不断,感觉演技也在进步,资源也在提升。

没想到!!!

垃圾!!!!!

好了,开始讨论这部电视剧。

首先这个导演,他的色彩真的是我拍照时候最喜欢追求的效果。

我一般不调色,偶尔的调色也会往这边靠。

画面里很少有特别亮的颜色,红减少绿不变蓝加强的感觉。

而且我也喜欢怼大头,我也喜欢一片空中间有个小的东西,或者大头处在三分之一。

不给演员加什么柔光滤镜,雀斑皱纹就是要特别的清晰可见!

大部分日偶尔港。

我用几张存下来的图说明一下这个风格,再称赞一下小头小脸长腿的东出昌大:

其次我来看演员,虽然全员眼熟但是没有那么眼熟。

但是大家都有自己的风格。

比哭号更有感染力的是定住的眼神和无声的哀痛。

对我来说最主要的可能是导演的构图配色有吸引力,但是这个故事的剧情也很值得称道。

它赋予了被害遗留者不原谅的权利。

我们一般都在电视上看到“原谅犯人,大爱无疆”这样的宣传,他们会变好的他们在悔改他们不是故意的。

但是这也是一种道德压迫。

受害者明明才是承受痛苦的人,他们可以选择不原谅。

他们可以选择主动揭开伤疤,挖去无法愈合的伤痕。

但是外人不可以强迫他们做这样的事。

我们要给予受害者的是保护,要惩罚的是犯人。

而不是公开受害者的私人信息,给犯罪者各种马赛克。

(此处辱骂我国各种媒体)在感叹一句,现在的世道。

女孩子真的好难啊,活泼可爱美丽的姐姐被“想感受一下弓虽女干”的臭傻逼轮x并掐死。

性感天真的陪酒女被继父弓虽女干并且逃离后还公开果照。

坚强文弱的小护士父亲被害至今不知道原因。

事务所的美丽大姐姐虽然没有提到她的故事,但是她在天台上抽烟这个感觉就特别有故事。

天呐!

女孩子这么美丽脆弱,这些男的怎么这么恶心!

啊!!!!

 4 ) 与不是恶党的你

药丸岳不是第一次编剧这种犯罪题材的剧了,比如《友罪》和《与不是A君的你》都同样是关注加害者,特别是少年犯心理成长和未来。

恶党这部剧在此基础上又更深层地讨论了被害者和加害者之间的种种羁绊,总之从头到尾都在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被害者怎样才能原谅加害者,加害者怎样才能赎罪?

主角修一在辞去警察的工作后加入了侦探事务所,事务所专门委托调查加害者的机构。

第一个委托调查的对象是洋一,15年前欺凌同学过失致死,现在是地下电话诈骗团伙的头目,并且交了一个女友。

调查以加害者不配受到宽恕,委托人复仇告终。

委托调查的目的,其实是想看看加害者的现状能否让自己释怀,也许抱着“看你过得不好,我也就放心了”这样的心态,而并非真正想找理由原谅加害者,即使加害者已经吃到了苦果,也不会求受害者原谅,因为受害者所受的伤始终存在,这种疼痛不可能转移给任何人。

杀人偿命显然只能消减恨意,却不能偿还生命。

第二名加害者是抛弃孩子致其死亡的母亲,而受害者是幸存下来的大儿子。

面对爱恨交加的亲情关系,痛楚也会更加刻骨,曾经遗弃的爱在报复之后也再也无法寻回,不如全部倾注在下一代身上,句句诛心的话比起刀山火海的惩罚更有作用。

这集也基本上找到了那个问题的答案。

第三名加害者是自己犯了事连累家人承担的弟弟。

他的母亲患癌症时日不多,想要见他最后一面,但姐姐又不想直接找他,所以委托事务所帮找。

亲人为他犯下的罪行吃尽了苦头。

虽然加害者的过错是罪魁祸首,然而在社会舆论之下,他也已经受到了各种不公的待遇,各种冷眼相待,唯一能依靠的只剩自己的亲人。

其实加害者亲人承担的痛苦一点儿不比受害者少,但母亲毕竟不相信自己的儿子是真正的恶党,正是怀着这样复杂的心情,母亲才意欲拿到考验儿子是否改过自新。

第四名加害者是qj却被律师辩护酌情减刑的人,随后律师的女儿遭到天谴被j杀,并受到同样无良律师的减刑辩护,真是可笑,还自己给自己找借口——如果法律无法决定一切善恶是非。

那法律能决定的是什么,它只能决定谁有罪或者无罪,也就是说即使抓到了罪犯,也无法断定他是否出自恶意动机犯罪,这么一来量刑就成了有争议的课题了,不知道要逃脱多少穷凶极恶的罪犯。

可能是因为自己的女儿也受到了惩罚,所以这名律师对凶手的恨意也多少是对自己的自责和内疚。

其实晴香和修一是同样的人,晴香选择不断的更换城市来逃避,而修一选择惩罚恶党,两人的共同点都是无法正视现实。

修一一直在寻求复仇的机会。

但随着几个和他有同样经历的受害者、受害者亲属得到了不同的释怀,他最终选择放弃复仇。

在优雅的催眠曲和洋一的一番话中明白,恶党在放弃自己的生命或者最爱的人的时候,已经在把自己送上了死刑的电椅。

自己虽然一辈子无法原谅恶党,但必须要直面恶党,才能有未来。

即使恶党和正常人生命是平等的,也有获得幸福的权利,那也要与他“共生”。

洋一不是真正的恶党,真正的恶党并不是没想过让受害者原谅自己的人,而是知道自己无法被原谅却不愿面对也不知悔改的人,也就是片中的拉面哥和恶心男,拉面哥如果不在乎自己的名声,向岳父母坦白一切也就不一定杀人灭口。

而恶心男,更是恶贯满盈的恶党。

 5 ) 无解

看到有人说这个原作者也是《天使之刃》的作者,看来他很关注未成年犯罪这一块,只是这次的恶党,虽然大部分罪犯是未成年人,但更像是在探讨刑满释放的罪犯有没有“改过自新”,该不该原谅的问题。

但其实这是个没有正确答案的问题,作者有些狡猾,其他角色某种程度上都做出了某种选择,而男主看似不需要亲自去做什么,三个罪犯最终的结果是有助于男主走出来的,或许正因为是主角,作者不敢明确地让男主去复仇或是原谅,那样似乎就在表明作者的立场了。

莲佛妹子的角色有点迷……但在男主最后一次找她的时候,原话我不记得了,确实啊,你没有真正去面对那样的事情的时候,是无法断言自己会怎么做的,那种心情也是无法感同身受的。

男主问过很多人,罪犯、受害者家属、罪犯的家属、罪犯的辩护律师,他企图去寻找一个可以说服自己做法以让自己走出过去的答案,但这是没有唯一答案。

向前,停留在过去,愤恨,复仇,似乎没人能去评判你这么做是对的还是错的。

你想要怎样过下去呢,不幸已经发生,谁也无法逆转,怎么选择都是自己做出的,多是为了自己心里过得去。

第一集的父亲,一开始是为了找一个可以宽恕的理由,如果他改过自新,那自己心里可以去选择原谅,或者说找一个不复仇的理由,然而看起来并没有,父亲似乎有了足够的理由和愤怒捅了罪犯一刀,半身未遂,自己获狱六年,他应该是没有后悔的,某种程度上他完成了“复仇”,得到释怀吧。

日本与我国不同,即使杀人也很少被判死刑,刑期也是与我国同等程度相比要短,更不用说未成年了。

某种程度上来说在日本犯下这些罪行的付出的代价没有在我国高(舆论方面不确定),也不乏有人会利用未成年犯罪判刑轻来实施犯罪,即使这样在我国是否因为代价大而犯罪率低呢,这就未必了。

确定的法律条例来审判各种各样的案子,本就不可能是完美的。

坂上洋一看起来并没有“改过自新”,但他很清楚自己在为自己所做的事付出代价,他的态度可能在大多数人看来都是不能接受的,从那个恶性事件开始,受害者和加害者都会因此背负沉重的代价,该到什么度为止,我不知道。

第二集是我最喜欢的一集,大概觉得在不用犯下罪行让自己也陷入复仇的恶性循环就实现某种意义上的复仇,还能获得新生,是大家喜闻乐见的吧,但恰好能这样的只能说是种幸运,不是每个人都有这个选项可选的。

不过确实这一集就那一个场景,就能赚足大家的眼泪,看的时候完全没想到小哥哥会这样去说,他不会原谅,没法去原谅,他没有做出任何举动去伤害他母亲,但他完成了他的复仇,而自己也释怀去面对新的生命。

听起来很理想化,谁不想实现理想化的事呢。

小哥哥和他妈妈那段戏演得太好了,在没听到台词前,眼泪刷就下来。

最后和也那段,某种程度上男主也算是复仇了吧,和也和母亲,两个人的心理都是复杂的吧。

和也想见母亲,包含着对母爱的憧憬与被抛弃的愤恨,弥留之际,喊出的妈妈救我,也让他想起了当年被自己害死的女生呼救时的绝望,临死前听到母亲唱的歌,想必也是百感交集,愤怒、欣慰、悔恨?

母亲不愿见儿子最后一面,最后还是来了,但已咽气。

不想见,因为自己狠心的抛弃,不愿直面,因为儿子是杀人犯,不耻见,还是说不愿承认可能因为自己的抛弃导致儿子走入歧途犯下滔天之罪?

有人改过自新从头再来,有人不知悔改继续作恶,有人觉得自己唯一倒霉的是被抓,有人从来就以作恶为乐。

受害者能做什么去改变什么吗,要不要去改变什么,能去审判这些人吗?

我不知道。

受害者也好,加害者也好,人啊,或许就没有人性本善或人性本恶吧,本自私倒是,自我标榜的善良也好,还是贪图自我享乐,都无非是让自己心里觉得舒服的一种选择,一种自我满足,而道德标准,是为了让大多数人,能稳定和谐生活下去的准则,这一标准又非固定不变,也不是符合每个人的需求,为了活下去,你要怎么选呢写完了,才发现今天是张扣扣执行死刑的日子,才知道这个案子。。。

不知道该怎么去说,是该责怪做得不够,没有关注到受害者家属的需求,还是这本是没有意义的呢,真的无解

 6 ) 日剧《恶党:犯罪者追踪调查》E1观后感:

“有一些人是注定不能被原谅的。

”法律,真的是理智到令人不寒而栗的东西啊。

可是这份理智,放在感性的人性面前是否可以解读为错位?

无辜惨遭毒手的人泉下不能瞑目,至亲之人可能一生都要背负着仇恨和悲伤负重前行,凶手却能逍遥在人间,享受空气、阳光,甚至是爱,却连一丝愧疚都不曾怀有。

法律和公平之间是不能画上“等于号”的。

那位被抢走打工薪水还惨遭毒打的男高中生,在生命的最后一分钟里会想些什么?

“爸爸,妈妈,对不起啊,我今天回不了家了,以后,可能也回不去了……因为我好痛啊……爸爸妈妈,请你们不要难过啊……”那位在放学回家路上被三个流氓强奸后杀死的女生,在生命的最后一分钟里可能会想什么?

“求求你们别杀我,今天是我弟弟生日啊,不要在今天好不好?

弟弟他……还在家等我……别让他……难过”。

法律在这个时候给出的判决,只会让人更加绝望。

“那个杀死我儿子的人,为什么只用在教管所里关两年?

”。

那位父亲苍白的脸在雨夜里格外鲜明,握着刀的手却不曾动摇。

这样的人,不值得原谅。

“杀人偿命”,在人道主义的光辉下,变得轻描淡写。

“没事,不会判死刑的,顶多是个死缓,好好表现,过几年就出来了。

 7 ) 让命运折磨的人生毫无意义

首先,要赞一下总是能把这种不瘟不火的剧情很流畅拍下来的日本电影/电视剧,看到最后就觉得有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感觉,余香会存留很久。

再赞一下剧中的英文歌,唱出了一种美国民谣的忧伤感。

其次,对于要不要死刑这个制度让自己看完这部剧之后更加举棋不定,惩罚一个人,最残酷的手段是让他死吗?

是不是对一个稍微有一点善念的人会觉得心里的内疚感才是最痛苦的?

这个念想可能又会折磨你一辈子,从监狱出来,总总的不顺,给自己的颓废又增添了催化剂,犯的一次错可能要一辈子去弥补。

再来,两个成熟男人总要教会年轻人一点人生真谛。

爸爸给人的感觉真好,很普通,就像我们大部分人,都很普通,开了一家理发店,本本分分做了一辈子,丧女之痛可想而知,但是爸爸说:我们始终不能使自己变得不幸,让自己开心才是必须做的事。

过去的事情只能让他过去,不幸是命运,但是你自己让自己不幸,过的不开心,那是真的不应该吧?

老板说:去面对吧!

与命运去抗争,让命运折磨的人生毫无意义。

这是这部剧最想说的了吧,人,过去的愤怒和苦肯定都会记着,可能改变不了,但是,你还是始终要向前看啊!

你的人生不能被命运掌握吧?

最后,可见家庭对每个孩子都很重要,很多问题少年,都跟家庭环境有关系。

也希望那些相对很难的少年和我们,坚强一点,不要任命运折磨,与不幸的命运抗争是我们每个人都要做的事。

 8 ) 杀人犯出狱之后是怎样生活的?

当你面对仇恨,终日不得解脱,你会怎么做?

杀子之仇,遗弃之恨,如何才能释怀?

日剧《恶党:犯罪者追踪调查》讲述了侦探修一在受害者家属委托下追踪犯罪者的生活的故事。

01侦探修一接到细谷夫妇的委托,希望他追踪11年前杀死儿子建太的凶手洋一,看看现在的洋一生活状态如何,到底值不值得被细谷夫妇所原谅。

细谷夫妇在建太去世之后生活清贫,儿子被害的赔偿金没有被用来改善生活,而是全部用来追踪凶手。

夫妻二人依靠着对儿子的思念和对洋一的仇恨,浑浑噩噩度日。

修一根据线索发现,与细谷夫妇不同,洋一依靠汇款诈骗过着富足的生活。

谈论起曾经犯下的罪孽,洋一毫无悔改之意,甚至还用建太的名字继续诈骗。

愤怒的细谷无法宽恕洋一,也无法让自己从痛苦和仇恨中抽离。

愈发加重的恨意让细谷最终举刀捅向洋一,用洋一的鲜血和痛苦祭奠建太的魂灵。

而细谷最终也被囚禁了起来,在监狱里,也在他自己的痛苦回忆里。

02早见刚是修一的第二个委托人。

小刚和弟弟在幼儿时期曾遭到母亲的遗弃,弟弟不幸被饿死,而小刚靠着仅存的食物活了下来。

即使受到福利院和养父母家的关爱,小刚也无法完全摆脱童年的阴影。

如今的小刚即将成为人父,可此时的他又频繁想起儿时的痛苦经历,因此他决定直面自己的童年阴影——生母前畑。

在修一的追踪下,小刚见到了生母前畑。

前畑将自己的过往隐藏起来,此时的她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并且正处于怀孕待产的状态。

仇恨在小刚的心中从未被磨灭,但即便是破坏生母现在美满的生活也不足以让他解气。

所以当他和前畑面对面时,他没有选择报仇。

小刚告诉生母要善待这个即将到来的孩子,以弥补死去的弟弟。

03与两个委托人相似,修一其实也是一名受害者家属。

他的姐姐因遭遇性侵而丧命。

因为凶手是未成年人,被逮捕后警方将凶手的名字和长相保护起来。

而身为受害者家属的修一和家人,反而要每天面对媒体的打扰。

他们甚至没有等来凶手的一句道歉。

凶手没有被严惩,痛苦的也只有修一和家人。

之后的修一一直将报仇视为活着的目的,始终没有放弃寻找凶手的念头。

追踪过程中,修一发现凶手正经营着红火的拉面店,还时常出入风俗店,生活滋润,这让修一的仇恨情绪愈发强烈,痛杀仇敌的想法又涌上心头……

犯罪者的一个邪念,改变的是受害者一家的命运。

而犯罪者毫无悔过,并未向善的行为更是让受害人家属难以接受。

亲人逝去不可逆转,无论对犯罪者加以怎样的惩治,都弥补不了家属的伤痛。

受害者家属能做的只有背负苦难,隐忍度日。

细谷无法释怀,选择用私刑惩治洋一。

小刚将仇恨转化为宽容,选择原谅生母。

修一呢?

他能放下执念吗?

当法律的作用从“惩罚”向“改造”趋近,现代社会给了罪犯们改过自新的机会,却忽略了受害者及其家属的内心感受。

受害者家属受到的伤害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

我们无法做到对受害者家属的感同身受,更无权替他们决定是否原谅罪犯。

哪怕最后受害者家属选择了宽恕,那或许也只是他们选择放过了自己。

-END-原创:艺小萌首发于公众号:汇点文化

 9 ) 请一定要幸福

压抑了五集半 最后十分钟终于明亮了起来!

忍不住感动泪流 从今往后从今往后 一定要幸福受害者遗属面对加害者(甚至是逃脱了法律制裁的加害者)该抱有怎样的心情,除了杀之后快的恨意应该别无其他了吧 原谅什么的交给圣人吧……但即使复仇,心里的痛苦和仇恨也并不会消失的吧……这是心目中日剧该有的模样,沉重压抑中终有一丝温暖 黑暗恐惧中也终有一道光 现实又童话大人也是需要童话的 不然这世界该多无趣

 10 ) 深度日剧|面对心中的恨意,人最应当学会的是与自我和解

随着《扫黑风暴》的热播,大家对法律的认知也越来越多。

但其实,我国对死刑的判定越来越少,只有罪大恶极之人才会判定死刑。

有人说,正是因为刑法对恶人的惩罚越来越轻,才导致这个世界上钻法律漏洞的恶人越来越多。

有过重大刑事犯罪记录的人员的再犯罪率居高不下,这一点全球都是一样的。

国外对罪犯的处罚可能比我国还要轻,甚至还有很多罪恶之人没有真心悔改,那这些人现在都怎么样了呢?

关于这个社会敏感问题,日本以这个话题为题材拍了一部电视剧,那就是《恶党:犯罪者追踪调查》。

该剧讲述了侦探修一在受害者家属委托下追踪犯罪者的生活故事。

现在葫芦视频正在热播,又名《加害者追踪调查》9月6日起每周一免费播放2集,会员可免费观看全集。

短短6集的迷你日剧,通过跟踪调查犯罪者,还原一桩桩血案。

就是通过对那些曾经犯罪的人进行跟踪调查。

特别写实的一部日剧,该剧在豆瓣评分8.7分。

那些明明是罪大恶极的魔鬼,可能因为法律的漏洞只用坐几年牢就能大摇大摆出狱。

故事的男主,就是一个正义感的警察,叫做伯修一。

他高中的时候,姐姐被人奸杀,凶手和《被害人》中的克瑞格一样,也是个未成年,并且因此受到法律的保护,未曾被公开身份。

这个经历给他留下了巨大的心理阴影,因此,尽管多年过去了,他仍然时常陷入失去姐姐的悲痛和愤怒中无法自拔,发誓一定要找到当年的凶手。

因为一次办案遇到强奸犯,没能忍住情绪,差点酿出大祸,结果丢了工作。

于是男主加入了一间侦探社工作。

这个侦探社很特殊,客户们都是因为至亲好友被杀害而前来委托。

有的人在得知当年杀害自己至亲的人选择了报复,有的人选择了原谅。

第一个来委托的是一对老夫妇,他们的儿子建太在中学时为补贴家用勤工俭学,却被同学勒索钱财殴打到肋骨骨折,内脏破碎。

无助的建太只能冰冷地躺在地上直到第二天早上才被人发现尸体,而主犯是一个叫坂上的未成年人,被少管所关了一年之后就释放了。

从法律上来说,坂上受到了刑罚,可是建太的父母想知道,他们究竟应不应该宽恕那个男人。

后来修一查到坂上不仅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还变成了一个喜欢诈骗的人。

而且修一告诉老夫妇,这样的人不值得原谅。

于是,在一个雨夜,老人持刀刺向坂上,导致坂上半身瘫痪,老人则因为杀人未遂被判刑12年。

修一在这个案件上感触很多,或许他不应该怂恿老人不原谅恶人,如果老人选择原谅,也就不会被判刑,建太的父亲终究走不出儿子被害的心理阴影,那么修一能走出姐姐被害的阴影吗?

修一在追踪姐姐遇害的过程中,发现凶手正在经营着一家红火的拉面馆,虽然时常进入风俗店,但是也没有实质性的犯罪。

而且在得知凶手竟然马上要结婚了,修一内心仇恨的情绪愈发强烈,究竟修一能否放下执念?

可在葫芦视频观看《恶党:犯罪者追踪调查》全集找寻答案。

其实现代国家越来越多取消死刑,其主要原因是希望法律的作用从“惩罚”变为“改造”,然而法律赋予了犯罪者重新做人的机会,却缺失对受害者家属的交代。

也有些犯罪者经过司法的“改造”,确实唤醒了良知和赎罪心,拯救了自己也解脱了被害者家属,这背负一生的愧疚才是最好的“复仇”。

可以选择不原谅,但不能被仇恨吞噬。

若能选择原谅,也算是给自己余生松绑。

现在下载葫芦视频,就可以在电视上追日剧了。

葫芦视频不仅可以看电影,也是追剧的神器。

《恶党:犯罪者追踪调查》短评

同类型,东出昌大比隔壁假面同窗会演技好太多。一直在值不值得宽恕和原谅间摆动。开篇有张力,后两集越来越模糊了原先对善恶的界限,放下过去不是不好,但是那种戏剧的张力和极致感就没有了,不是很喜欢。

6分钟前
  • Thea
  • 较差

非推理,人情多拉马。从被害者、加害者、被害者家属、加害者家属、警察、律师等各种角度展现凶恶犯罪的社会影响,探讨法与理、罪与罚、仇恨与宽恕的边界。虽然现实世界远比想象中残酷,最后作者还是选择温柔以待。

10分钟前
  • m89
  • 推荐

片子烂且俗套,但演员真人秀精彩,五郎一直在吃,东出也妹子欲罢(能)

12分钟前
  • 庄常飞
  • 较差

有时候又要煽情又要现实是一种滥俗,可惜了这么好的题材。

16分钟前
  • 贝壳风铃
  • 较差

意料之外的不错,加害者与被加害者之间的关系,少年犯回归社会后是否应该予以宽恕的主题也是我比较关心的。虽然只有六集,但在有限的范围内塑造了角色间的各种关系,对曾经犯下大错之人究竟该如何对待,或许仍然没有答案,但作为被害人遗族的人们一定要勇敢走出阴影好好生活。お染さん那句吐槽的恨みを晴らしますか是在cue地狱少女吧,剧情确实也让我想到后者,不做道德审判只为客户将“仇人”拖入地狱的小爱一众正是因为不审判,才有很多令人感叹唏嘘的案例出现;很聪明的设定。

18分钟前
  • 风满蜃气楼
  • 推荐

受害者与加害者之间,理解和原谅几乎不可能,但是仇恨却是不断地折磨自己。

19分钟前
  • o谁呀
  • 还行

上一次看到这么压抑的日剧还是border,但是这部结局不一样,阳光突然撒进来,虽然会留疤但是伤口开始慢慢愈合了。

24分钟前
  • 桥本圆奈🍍
  • 力荐

两集弃,也不是不好看,就是不吸引人。东出昌大是帅的,结婚对象竟然是杏,三娃,无绯闻,太棒了。他也是面瘫有魅力,换正常人脸笑谈反而普通了。Ps2021年6月因为东野圭吾的彷徨之刃又看到这个剧评,想骂一句woc,曾经无绯闻的东出昌大和杏已经离了

29分钟前
  • wanglubei
  • 还行

结局过于美好了,如果那个男的没死,估计没这么容易走出去吧。始终会有不知悔改的人,那要怎么面对他们?这依然无解。

31分钟前
  • kinder23
  • 还行

曾经做过的“恶”,是永远无法消失的,即使加害者改过自新了(但可以肯定的说:那是不可能的。),他们所制造出来的“恶”仍然会残留在被害人心里,永远侵蚀着他们的心灵。在受害者面前,正义已经是一把倾斜的秤,法律的公平本身就已经没有办法弥补受害者所受到的伤害。尤其是青少年保护法,优先考虑未成年者的自新机会,而完全无视被害人家属心情的主张。剧组什么圣母光环,谈什么是否对恶党的宽宥?啊,对了,还有明知对方是强x杀人犯,还让女朋友陪人回家装窃听器那段,简直是人渣。

32分钟前
  • Sissie
  • 较差

3.5

37分钟前
  • 听谯楼打九更
  • 还行

道德只能用来束缚有道德的人。没有道德的人对道德无法感知,对他人的痛苦更是无法共情。

40分钟前
  • 宝宝
  • 还行

1.并不是所有的复仇者都遇到好的导师能与自己的过去和解;2.未成年就犯了(如强奸、故意杀人、校园暴虐等严重暴力倾向)下山、成年后并不会遭遇到虚构剧情里的同党利益相伐、得绝症、救火赎罪这类因果报应的结局,更多的是合伙继续危害社会,报复性补偿自己“失去”的青春。3.海洋法的国家,处理类似题材都是强调在法律无法做到绝对公平的前提下,需要和自己的过去和解,例如英剧受害者 The Victim (2019)、英剧无意冒犯处理的同一个题材中杀童少年犯匿名后被受害者或身边人发现后展开的故事,尤其强调了少年犯的人性与他原生家庭的失责,结尾俩不剧也都选择了原谅。是啊,太人性了,以至于忘记了可以修改宪法这类操作以避免将来的悲剧发生,如我国2020年底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是给与双方的正义,毕竟有些人是如罗翔老师所说超出人性的界限。

41分钟前
  • 力荐

剧情太鸡肋了…东出演的挺好的,胶片复古滤镜很适合东出~他气质挺昭和~

46分钟前
  • 阿涅丝
  • 还行

周刊志上少女笑靥如花,和三张马赛克蒙眼的嫌疑人照形成鲜明对比。值不值得被宽恕是伪命题,若说值得,你余生还是要背负对加害者的恨意走下去,若说不值得,不过是为你的复仇之火添油积薪。人性之恶令人胆寒,既然已经看不到光,不如向黑暗更黑处走去,别饶恕凶手,但请放过你自己。

50分钟前
  • 派尼克
  • 力荐

看到一半,东出爆出在妻子孕期出轨的丑闻,影响了后续的观感…不能客观评价了…善与恶,法制和人心,理智与情感的冲突,角度还可以。

52分钟前
  • 눈_눈
  • 还行

流于表面的说教。编剧的设定太过刻意,主角苟且等待十五年,终于等来三个仇人,一个死于内斗,一个再次被捕,一个死于病床,欢乐收尾。修一的塑造真是失败,调查其它犯罪者一查一个准,查杀姐凶手十五年没进展。装窃听器和偷DVD要靠女朋友。前两个仇人伏诛是因为女朋友,后一个仇人的踪迹居然由社长提供。他则忙着帮助仇人母子团圆,解决人生遗憾。听到仇人口中说着姐姐遗言“小修,救我”无动于衷。

54分钟前
  • 水貂咖啡
  • 较差

日剧里比较少见的写实风格,不过整体故事的力度和新颖感就没那么强。判断少年犯是否改过自新这个话题没有给出有趣的道德难题,包括主人公的心路历程,也是比较传统的套路,挣扎后的放手拥抱新生。似乎全篇都在控诉对于恶性少年犯的宽容,以及被伤害家庭的痛苦,对于那种纯粹的恶只有爱的谅解这一条吗?

59分钟前
  • 咔噗
  • 还行

姐姐太可怜。

60分钟前
  • 苏 墨利
  • 还行

这部剧的说教,就像孩子的东西被抢走后,父母说的“区区玩具而已,孩子要大方”,这句话一样恶心,加害者有什么资格谈原谅二字呢?

1小时前
  • momo
  • 很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