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边少年

延边少年,On the Border

主演:李振铭,崔瑜娜,彭飞,刚延明,魏书钧,高阳,赵力华,许清,王春飞,夏海涛,娄振,王大印,冷雪飞,付吉婷,李艳菊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朝鲜语年份:2018

《延边少年》剧照

《延边少年》长篇影评

 1 ) 记忆中的少年是你

当我一看到这部片名时,我的脑海中立刻浮现了记忆里的延边。

大二的时候跟朋友一起去过延边,不知为何每每提到这个地方大面积的公路和寂静的田野依稀就在眼前。

《延边少年》从全球众多短片中脱颖,也许是大家看腻了商业快餐,想要去平常清淡小菜,亦或是少年的烦恼勾起了当年豆蔻年少的我们。

片中的少年有着一颗坚持不懈的心他渴望离开延边去到韩国。

片中的每一个场景每一个画面无不打动人心的真实,是啊,我们都渴望过出逃,都有过想要逃离现实的时候,少年何尝不是想要逃出自己所处的地方,短片中的少年去往韩国,为了自己的“旅程”,为了逃离自己面对的现状,他离开村庄去往城市找自己的父亲。

少年一路骑行的路上,经历的是苦楚、是成长、是欢喜,就像出外打拼的人,在奋斗的路上,太多的苦难在阻碍着前进的道路,但会以此放弃吗?

不,既然已经选择出来,那就应该做好了心理准备来迎接这一切,坚定地朝着既定的目的前进。

延边少年》,仅仅15分钟,它真正做到了讲好一个故事,没有冗长的话语,简洁明了的表达了所有的观点想法。

15分钟的影片,却将一个少年的内心完美地展示给了观众,仅仅15分钟便抓住了观影者的心,使之产生共鸣,都有想追寻的远方,有人像少年一样鼓起了勇气去追寻,有人却选择了放弃,安于现状。

我认为,影片值得我们深思的另一个方面就是小山村的现状:年轻人都选择出外打拼,独留下老人和小孩,小山村彻底地失去了改变现状的机会。

太多人都在试图改变贫困山村的这种现状,但是这种情况依然还是存在,为了生计、为了家庭、为了自己,大多数人依然会选择离开自己的家,独自去打拼,去承受孤独与苦难。

少年的烦恼,或许也正是当今大多数人所经历的烦恼,少年的经历,又有多少人正在经历呢。

《延边少年》,导演镜头下的延边和少年,反射的是这个社会和社会中大多数的少年,迷茫和不安,但时间依旧在往前走,即使再迷惘、再不安,也请挺起胸膛往前冲。

片子结尾,男孩在隧道中骑着摩托车,望不见出口也不清楚出去之后要面对的是什么。

后来的他们可能逃出了县城,到了城市,到了一个更为荒诞的所在,我们美其名曰:发展。

可是那个小武,锁在电线杆上的小武,用舌头顶在腮帮子上,他是反抗还是忍受?

他毫无办法的,要过着县城里荒唐而单调的生活。

像一头行走在沙漠里的骆驼,被绑在一根突如其来的电线杆上,看着满目的荒凉,看一切生活发生、消逝,又继续发生。

 2 ) 延边少年

这部影片时长非常短,只有十五分钟左右。

但是里面包含了大量的信息和真情实感。

正所谓做减法永远比做加法要来的困难,导演把他想要描述的故事完完整整都浓缩在了这短短的十五分之内。

他在影片中刻画了一个年轻气盛,不安于现状,有着宏伟志向的少年的形象,不禁让观众产生了共鸣。

故事发生在一个偏远的山村,这个山村就和我们身边那些贫穷的小山村一样,充斥着大量的留守儿童,非常具有现实意义。

故事的主角出生在这个小小的村子,他渴望离开狭窄的山村飞往大城市,向往着遥远的韩国。

他为了找自己父亲要去往韩国的旅费而出发离开,在这个过程中他显的非常的无助又无能为力,他孤独的游走在大街小巷,直到遇见了一名美甲店里的少女。

这名少女就此与这位少年开始同行,同样向往韩国的他们形影不离,互相取暖,他们在彼此身上找到了共鸣。

不安分的少年少女,无法简单的形容他们之间的感情,两个孤独的人聚在了一起,便不再孤独。

少年的这些经历不禁让我想起了我们的现实生活,这部片子所要表达的不正是我们的现实生活的缩影么?

也许在我们每一个人的青春里,都有那么一两段不肯安于现状,雄姿英发的回忆。

我们为了飞得更高,走的更远,背井离乡,谋求发展和前途。

比任何人都要努力的我们独自在外打拼,没有人关心我们的遭遇,因为我们身边有无数个这样的你我。

然而现实始终残酷,坚持理想的人直到现在还有多少一直坚持初心的呢?

有多少人在经历了无数的磨难和挫折以后选择了妥协,最终成为了自己曾经最讨厌的样子。

冰冷的现实就是会这样冷不防的给人当头一棒,可是我始终相信,坚持本心,不断的朝着一个目标努力前行,是我这一生中做过的最有意义的事情。

纵使会有迷惘、会有不安,甚至始终在人生的岔路口上踌躇不决,我也坚信我的每一个选择都将成为我不可磨灭的珍贵回忆。

我很想知道,在结尾,这名少年骑着摩托车疾驰在公路上,此时此刻的他是什么样的心情。

他心中更多的是对未知的恐惧,还是对未来的憧憬?

也许这个回答在每个人心中都不太一样,人生本来就不止一个答案。

 3 ) 《延边少年》——汇聚大多数少年人的情感佳作

《延边少年》——汇聚大多数少年人的情感佳作 说在前言,这部短片有一个背景不得不提,那便是本片的创作灵感,本片导演魏书钧,在中朝边境的一个小村子,村子里剩下的都是年迈的老人,老人在亭子里打麻将,时不时说几句朝鲜语,这便是影片一开头的景象。

村子里几乎看不到年轻人的身影,年轻人都在外拼搏,那么作为还未长大,片中男主人公这样“毛还没有长全”的少年,他们心里在想什么,甘愿在村子里一直待下去嘛?

便是导演魏书钧的创作灵感。

影片一开始就回答了心中的问题,亭子中的老人在聊天:“哈哈,你是在韩国挣钱挣太猛了吧?

”,身强力壮的年轻人原来都去了大城市打拼挣钱了,看到这种景象的少年花铭兴,决定去城市里问爸爸要去韩国的旅费,这便进入了导演的另一层意思,“问爸爸要钱‘’为了去韩国挣钱,其实“问爸爸要钱”这一段已经进入了少年人挣钱的第一步,离开小村庄,向城市进发,一路上独自一人骑着破旧不堪的摩托车来到城市,找不到爸爸,摩托车打不着火,遇到的困难像极了每一位不甘平凡,去往大城市打拼的年轻人。

影片中有一个细节让我们看不到奇怪,反而感同身受,毛没长齐的小伙子学会了抽烟,被叔叔打到了头以后的反抗,都是我们曾经叛逆期的影子,导演将小伙子的特质通过短短两个残影表现的淋漓尽致。

另一方面,花铭兴在“奋斗的路上”也出现了少年人的代表感情,爱情。

朦胧的感情让花铭兴有些不知所措,甚至在没有电的情况下,我也愿意用自己的力量带你坐一次“海盗船”,我们谈心,发现我们有同样的梦想,我们都不甘平凡,都抱着去韩国的梦想,我们或许真的是能够走在一起的伴侣吧,但梦醒来,一切又回归到了原样,女孩放下了曾经说下的梦想,再次回到了现实,花铭兴看着女孩想起昨天晚上的故事,那么美好,那么怀念,却不再上前打扰。

在之后,少年人的花铭兴受到了挫折,他的爸爸对于他想去韩国的想法不屑一顾,而花铭兴怎么能就这样甘心放弃,不再需要爸爸的帮助,一个人,一辆车就向着自己心中的梦想出发,可现实再一次将这个少年的梦想灭杀,中朝边境不再允许车辆通行。

年轻人望着前方,梦想近在咫尺,却又遥不可及。

他会放弃嘛?

不会,我们看不到少年花铭兴的绝望,说明这件事一定在花铭兴的心里埋下了一颗种子,一定要再次向梦想进发。

之所以说这部短片是少年人的情感佳作,因为导演仅用了15分钟,将少年人几乎所有的情感汇聚起来,叛逆、不甘平凡、渴望长大、对异性朦胧的感情、不愿意向现实低头,这种种感情都让经历过青春期的每一个人感同身受,就像花铭兴一样,谁不曾像他一样,义无反顾,一往无前?

�����

 4 ) 出走

影片《延边少年》拍摄于中国北方边境的小城,它讲述了一位延边少年一天中的生活片段。

影片在一段妇女们的谈话中开始,少年听到了去韩国赚钱这样的字眼,心有所动,随即决定去摩托车店找父亲要旅行费。

恰好父亲不在,少年向店员询问父亲的去处,被告知可能在隔壁的美甲店。

美甲店的女店员也不知道少年父亲的去向,但有意帮助他一起寻找。

傍晚,两人一同在小城里游荡,寻父未果,后来便一起去了游戏厅、游乐园消磨时间。

第二天,父亲回到店中,少年与他沟通后未能如愿以偿,便骑着自己破旧的摩托车径直开往边境,无奈刚好遇上禁言,他只好掉头回去。

影片也就此结束。

《延边少年》在这十五分钟内讲述的故事并没有很复杂的结构,也没有大幅起落的情节,只是平淡如水地展现了少年这一天中的生活画面。

然而我在观看中察觉到了许多为人称道的细节,这些细节悄然地揭示了影片想要表达的内容。

就比如,店员嘲讽少年抽烟,并让他不要再骑他的破摩托车了,而少年的态度则是“我的车好着呢”、“别摸我头”这样的话语。

这多少反应了少年的离经叛道,与他渴望出走这一点相呼应。

再比如影片中出现的种种“残缺”:快报废的摩托车、坏掉的赛车游戏机和停电的摩天轮,小城里的一切都散发着残破灰暗的气息,无形中为影片渲染了压抑的气氛。

很显然,延边少年不甘在这样机械运转的生活和残破、看不到未来的小城市一直下去,如果不出走,就会像美甲店老板的口号,“原地踏步走”一样,永远停滞不前,困于秩序的深渊和无尽的束缚。

所以,哪怕是摩天轮停电了,他也要手动地将它转起来,哪怕是骑着破旧的摩托车,他也要向边境驶去。

少年地离经叛道,事实上是对庸常现实的痛诉,也是对只需捆绑的反抗。

只可惜,影评回归现实,给了我们一个压抑的结局,少年彼时只是远远的望着边境线,却没能行驶过去。

这值得深思。

无论是延边少年,还是哪里的少年,有了出走的决心,就是携带梦想的火苗,现实会不断降下冷雨,但我相信,够旺的火苗还是能持续燃烧。

除此之外,影片的意境也是我很欣赏的一点。

全片色调偏冷,导演对画面的把握恰到好处,配乐也很应景。

印象最深的是美甲店的女员工坐在摇摇晃晃的摩天轮上,伴着“吱呀吱呀”的响声唱着韩文歌曲,少年默默地听着,远处有五彩的灯光。

除此之外,还有少年骑着摩托行驶的画面,它们分别出现在开头和结尾,风呼啸而过,能看到他眼神里的迷茫和希望。

如果,电影里的世界继续发展下去,我相信少年终还是出走了。

 5 ) 《延边少年》 影评

《延边少年》影评首先。

当我第一次观看完整部影片之后,我发现这部片子的风格略微和《路边野餐》《白日焰火》有少部分相似之处的镜头。

并不是剧情,只是拍摄与导演的风格。

片中的固定镜头占少数,大多是缓慢的摇镜头或是肩扛镜头,为的是给观众有代入感和与导演的风格所契合。

以缓慢的情绪来讲述整个故事。

整体基本都是冷调子,可以与寒冷的冬天的较为沉闷的气氛所搭配。

而且片中只有少数的大景别镜头,其余都是中近景,并且都采用的大光圈,可以做到让镜头更为传神,更可以减少观众与影片演员的距离感。

片中的演员不多,却能够如此饱满的讲述一个故事。

相信如果给导演足够的时间和资金让这个片子变成长片。

一样可以获得成功。

至于影片内容,是一个位于“空心村”的少年想要走出家乡的故事。

以少年去找父亲要旅费为主线。

讲述了想去韩国的一男一女的故事。

男孩彷徨迷茫不知去路。

女孩则是不甘在美甲店的寂寞想要走出国门。

两个社会边缘的小人物。

都不知明天会是什么样子,穿行在小镇街头,游离于束缚着每个人的结构之外,弥漫着无力感。

而且由于是在东北延边拍摄,影片中点不着火的摩托车、不好使的海盗船、坏掉的赛车游戏机、迷茫困惑的少年……不光是韩语招牌,这些都在体现“延边”的概念。

“少年的烦恼是什么”?

有很多,譬如那辆快要报废的摩托车,一入了冬就打不着火。

《延边少年》主要想要表达的就是少年人的共感困境,一是对程式化生活的反叛,想逃离原有的旧秩序、逃离孤独,去新世界闯荡一番;另一个是对于异性的渴望,但对突如其来的温暖却又不得章法。

她陪她一起去找爸爸,海盗船停电了他就用手推,也许这不是爱情,只是两个相似的人都可怜着对方。

从最后男孩在清晨走的时候看女孩的眼神就可以看出。

当影片结尾,男孩独自骑着摩托在公路上行使。

遇见了边防封路,望不见出口的他,也不知道回去之后又能怎样。

其实这个结局很好,会给观众自行想象结局的空间,也许他们两个人逃出了县城,逃到了城市,去了韩国,又或者是其它一些更为荒诞的地方。

我们可以说,是发展,是生活,是生存,可是真的是自己想要的生活吗?

未必是的。

 6 ) “不安分”少年的渴望

作为一个年轻人,我认为本片的最大亮点在于男主人公的追求与现实的强烈对比。

我们不难看出少年是一个想要逃离旧秩序的人。

短片刚开头出现的是一群说着朝鲜语的老人打麻将的场景,当然也不难看出环境的冷清,加上季节本就是冬季,更体现出来了一种无聊冷清没有活力的场景。

而接下来则是少年踢球的一幕,不难看出少年想要逃离这种冷清的气氛。

后面一幕的老的台式电视机更加让人看的很压抑。

加上这里没有太多的人物对话,让像我这样的年轻人看着很压抑。

接下来少年骑着摩托车出现,其实我认为摩托车出现在影片中,给影片添加了一丝生气,因为在我看来这是一种年轻与活力的象征。

加上后面又接上了少年拿了烟盒,结果另一个比他大的人不让他抽烟,这样的场景,使这部短片当中的少年看起来些许的反叛与不羁,但他那颗躁动的心被当地的大人束缚住了。

女孩的出现则更是给短片添加了些许的青春气息。

有一个镜头是女孩在补妆,这证明女孩的心也是想要追求美追求自由追求爱情的。

接下来两人一起去打游戏,更是证明两人还是具有青春活力的,只是出于现实的羁绊不得不去生活。

少年与女孩提到要去韩国时,女孩马上说到她也要去,但是没有明确的目标,说了“干啥都行,整容去呗”。

证明女孩也非常想要探索外面的世界,想去闯想去看,但第二天一大早,女孩还是按部就班的去工作。

看到这里我心里有一丝无奈。

虽然短片一直以找爸爸为线索,但爸爸的出现只有不到一分钟的时间。

“我想去韩国,只用两千”“我让你去汉族学校,要五万”。

这段对话让人看着有种莫名的伤感与无奈。

可以看出,这并不是钱的问题,而是思想的问题。

当然也是更难解决的问题。

最后男孩骑着摩托车一路狂奔,可以想象到冷风刺骨,但貌似少年没有感受到寒风,一直奔向边界,但是最终还是没有能过去。

最终只能原路返回。

天气其实为短片作了很好的烘托,相信没有逃脱旧秩序的少年心里比''这寒风都要寒冷。

当然,这样的画面也给观众带来了更强的感受。

短片没有只写少年,也写了那个女孩,再加上开头老人打麻将的场景,不难推测,那个小县城里的年轻人大多都追求的是远方与挑战,并且有很大一部分应该已经走出了小县城。

而这也恰恰显得这位少年主人公很可怜,因为他是少数还留下的那些人之一。

阿丽米热

 7 ) 行走在消逝中的《延边少年》

第71届戛纳电影节于当地5月19日落下帷幕,中国90后导演魏书钧的短片《延边少年》被特别提及,成为本届戛纳中国军团的唯一收获。

《延边少年》为什么能从全球4000多部短片中脱颖而出?

是少年的烦恼引起了大家的共鸣,还是对旧秩序坚持不懈的逃离和反叛令人动容?

无论是哪种,皆出自于故事中那份打动人心的真实。

我有幸提前看到了成片并且了解到了片子的创作历程。

创作灵感 《延边少年》的故事灵感来源于2017年,导演魏书钧去延边采风,他的摄影师抓拍到一个镜头:他站在一个破烂的棚子下面,静静地看着几个老人打麻将,老人家们不停地咳嗽,时不时地讲着几句朝鲜语。

之后他们了解到,在中朝边境的朝鲜族村庄,如今多已成了空心村。

村中的年轻人大多出门打工,只剩下闲散的老人。

于是他脑中出现了这样一幅画面——落后的山村,不安于现状的少年,整日在只剩下老人和小孩的村子里游荡,他会有什么烦恼?

他会遇到什么?

他会怎么做?

创作过程 影片基调定好之后,魏书钧开始寻找心目中的延边少年,“有灵气,有质感,还要有朝鲜族特性”。

但要找到拥有这种独特气质的非职业演员并非易事,“十四五岁的孩子,我通过这次的寻找发现,他们都太像了,你和他们讲我们准备找你拍一部电影,他们或者狂笑或者窃喜,或者呆呆的问你演电影是什么,他需要做什么,在大家的注视下也会不好意思。

我想找的演员不是这种状态。

” 为了找到这样一个男演员,剧组几乎把延吉及周边县的所有中学都翻了一遍,终于提炼出这样一个“不安分的”少年。

“他的身上有少年的元气,有点混不吝,他不会表演,只能在影片中一定的呈现自己。

我去选角的时候,那个班级里所有人都看我们,只有他一个人没反应。

我觉得有点意思,一定要和他聊一下。

我们是在汉族学校找到他的,但他是个朝鲜人,符合剧中角色,这么看我们眼光也很敏锐其实。

后来拍完戏我问他,他叫李振明(音译),当时你为什么不理我们?

他说当时我刚睡醒,之前一直在睡觉没有精神,非常自然。

” “另外拍摄环境很艰苦,资金不充裕,大家每天都在零下二十几度的环境里工作,很难保持创作热情,冷的时候喝姜汤,送饭不方便我们可能还会去村里大队蹭饭。

天黑得也早,下午三点多天就黑了,我们一早八九点出发,拍两场戏吃一顿饭再拍一场戏,天就黑了,这是最现实的困难。

我们车拍也困难,没有相应的器材和跟拍车,只能我们两三个人加一个小稳定器坐在卡车后面,都是自己想办法解决。

但我们还是受到了电影之神的眷顾。

”表达主题 《延边少年》想要表达的是少年人的共感困境,一是对程式化生活的反叛,想逃离原有的旧秩序、逃离孤独,去新世界闯荡一番;另一个是对于异性的渴望,但对突如其来的温暖却又不得章法。

少年在去往镇子寻找父亲索要旅费的过程中,仿佛是20年前的小武,弥漫着似曾相识的无力感。

一个社会的边缘人,穿行在小镇街头,游离于束缚着每个人的结构之外。

我喜欢《延边少年》里詹森主义的味道,尤其是那种宿命中的生命力。

一个是彷徨不知去路的少年,一个是美甲店里不甘寂寞的女孩。

她陪他一起去找他爸,给他唱韩文歌,而他停电了也要推着摩天轮转起来。

他们都是没有明天的人,他们都是同样孱弱的人,也许他们没有爱情,但是远离美好生活的孤独,就这样将他们牵扯在一起。

我们似乎有两套记忆,一套是既往的真实生活,另一套仿佛是从胎里带来的文化记忆。

否则没法解释为什么看着那些灰扑扑的街巷、粗糙的舞厅包厢和眼神混沌的人们,会如此自然地熟悉、厌憎和感动。

片子结尾,男孩在隧道中骑着摩托车,望不见出口也不清楚出去之后要面对的是什么。

后来的他们可能逃出了县城,到了城市,到了一个更为荒诞的所在,我们美其名曰:发展。

可是那个小武,锁在电线杆上的小武,用舌头顶在腮帮子上,他是反抗还是忍受?

他毫无办法的,要过着县城里荒唐而单调的生活。

像一头行走在沙漠里的骆驼,被绑在一根突如其来的电线杆上,看着满目的荒凉,看一切生活发生、消逝,又继续发生。

 8 ) 静谧的反叛与无声的寂寞

电影评论课放映的《延边少年》在我看来是一部以静谧的反叛与无声的寂寞为主题的影片。

影片一开始,破烂的棚子下三三两两老人在打麻将,时不时的咳嗽声与几句朝鲜语交代了事情发生的地点,一个少年正处于他们中间,了无生气。

这也正是导演的创作灵感所在——在逐渐成为空心村的延边,这个不会安于现状少年他在想什么?

他会烦恼什么?

他会做什么?

《延边少年》想表达的是少年人的共感困境——对程式化的反叛,想摆脱旧秩序的牢笼与孤独,想去新世界闯荡一番;对于异性的渴望,但当面对突如其来的温暖又无所适从。

影片中多次出现少年只身骑着摩托车在公路上穿行,正是这个镜头的出现将少年的孤独与闯荡的心展露出来。

开头影片里詹森主义的安排也颇具意义,让观众看出宿命中的生命力,一个是彷徨不知去路的少年,一个是美甲店里不甘寂寞的女孩。

她陪他去往镇子上找父亲,给他唱韩文歌,而他停电了也要为她推海盗船转起来。

他们都是没有希望的人,同样孱弱的人,也许他们之间没有爱情,但远离美好生活的孤独将他们牵扯在一起。

第二天少年在去寻找爸爸前看见了那个昨夜和他前行的女孩,他就那样静静地看着她没有行动,女孩在美甲店前喊口号,也许这样的场景我们并不陌生,但透过这个可以看到女孩同样被困在生活的枷锁里,为生活而生活。

在找到父亲之后,他诉说了想要去韩国的想法,而片头中站在车斗里驶离村子的男孩就是少年口中那个去往韩国的小胖,父亲给他的答案是花更多的钱去汉族学校。

在看着那些灰扑扑的街巷、粗糙的舞厅包厢和眼神混沌的人们,一阵熟悉感袭来,其中还夹杂着厌憎与感动。

影片结尾,男孩在隧道中骑着摩托车驶去,我们不知道他要驶去哪里,也不清楚他之后要面对的是什么。

也许后来的他们逃离了县城,去往了更大的天地,一个更荒诞的所在。

我们无从而知,但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存在,作为社会的边缘人,他们无助地望着大地的一片荒凉、生活的一片荒凉、希望的一片荒凉,没有明天。

 9 ) 《延边少年》,几十年后的《待避》

《延边少年》,短片需要把所有的信息量高度集中,这一点前半部分做的堪称出色。

影像的记录性和克制运镜可以弥补所有人物关系下表演及台词功力的不足。

所有赢的学生作业之共性。

只要别拍冒了就都能算做带“装置意味”的第三世界影像。

我们不去谈论评委的口味,单就这几年的获奖短片,题材无不在探讨意识形态困境作为基调下,平凡人和社会,情感,伦理符号的复杂互动。

上两句话恕我在瞎掰。

在一个规定的时间里,较容易处理的无非就是一条板板正正的关于“现实”的渐进线。

16:9,4:3. 没有任何配乐,有源音响,固定镜头。

克制,克制,再克制的视听表达。

从《待避》到今天,创作者无不尊崇这几条守则,我们的电影无限素朴,电影里的人们永远在现实的囚笼里挣扎,喘息。

光看这些片子,十年一觉,你会以为自己一直生活在西🇰🇵。

文学性,表现力,反电影,颠覆性。

我们都算老实孩子,绑缚手脚,索性一路素朴。

 10 ) 其实不算影评

看完心情复杂。

毕竟我一直住城里,确实也不太清楚农村是什么情况,确实有可能如此凋敝。

男主感觉长得挺像我表弟,就是和爸爸说朝语的时候让我有点疑惑,个人印象中延边口音偏重,像开头老年人的那种语调,但他们倒是更像首尔口音,偏柔和,比较像辽宁朝鲜族口音。

而且爸爸说的有点拉。

也许爸爸是务韩回国人员,可是如果男主一直上朝鲜族学校,且爸爸不太希望儿子去韩国的话,男主说首尔口音的朝语就很怪。

看了一眼合作单位,估计是在延吉图们拍的。

上大学之前从未觉得我们那儿有什么特别之处,走出去之后才发现可能确实有些离奇魔幻之处的,比如一直以为一个班离婚+分居率有50%以上是正常情况。

站在旁观者视角观察延边给了我一定程度的陌生感,或许我也没有多了解生我养我的家乡。

正如之前在本科毕业论文中经常提及的,也许身处异乡才有一个契机去反思和重新审视自身定位。

可我确实也很讨厌一提到边陲小镇就表现落魄凋敝而游离的氛围,总觉得有些刻板,切口太窄,而本片除了堆叠了一些朝鲜族元素,似乎也未能高出其他小镇题材(人口外流 逃离等)主题。

此时又想起《颐和园》女主设定就是图们人,上大学之前的镜头中就有朝鲜族学生以及录音机播放的朝语广播,却看不出来这种设定对整部影片有什么影响,个人认为有点算败笔,也觉得只作为一个元素出现有点可惜。

可能也是基于自己的身份才一直对这种设定耿耿于怀。

15分钟也许没法容纳太多东西,希望相关题材以后能拍得更好。

《延边少年》短评

看完有种钝钝的后劲,迷茫、无从抉择、边境里被钳制的命运底色需要缓冲一会儿才会显现。给导演标记一下刷刷热度,喜迎老铁来豆瓣。

5分钟前
  • モチモチ
  • 推荐

《我和我爹yy同一个小姑娘的故事》,男主长的怪像狗正八的,老中青对韩国作为发达世界的不同期待;对主流的一点点叛逆,像是融掉发动机上冰雪的热水;灯光和调色太重,就容易给人一种学生短片的感觉,就是那种知道怎么搞,但是把握不住度的鲁莽感

7分钟前
  • 还行

政治献媚获奖片,丑陋呆板且无趣。

9分钟前
  • 芒果布丁可乐
  • 很差

是个大才。

12分钟前
  • 李德必胜
  • 推荐

不错的

14分钟前
  • jason
  • 推荐

挺喜欢的 简单合理不做作 问题都讲明白了

18分钟前
  • 要一个黄昏
  • 推荐

蛤?一时间不知道这是在认真讲故事还是在炫技……

21分钟前
  • 青芒鹹桃
  • 较差

技巧不错,故事空洞

22分钟前
  • 我是土豆
  • 还行

演员的问题比较大

27分钟前
  • 白熊
  • 较差

2019 海南新浪潮展映上看的。 没什么印象,但制作专业没得说...毕竟是戛纳看中的 hhh

30分钟前
  • 索里提亚
  • 较差

看完感受:你始终无法逃离你身处的环境。题外话:怎么获奖的?

33分钟前
  • 青春少年与他
  • 还行

短片就应该这样,一切都刚刚好

38分钟前
  • Breeze
  • 推荐

就还好吧,虽然有很多对照,但本质上还是情绪压倒了一切,以至于有点没头尾,像是被截断的一节日常生活。

40分钟前
  • 匣中猫
  • 还行

个中曲折,不尽明显,藏在脸上,心中。情绪是对的。踢足球那段想到《图们江》。萌生了以后到那里看看的念头。两星

41分钟前
  • 信电影得永生
  • 较差

啊……?可能是少年惆怅。

42分钟前
  • 球球滚啊滚🌸
  • 较差

非常克制,镜头语言成熟。

44分钟前
  • 影左
  • 推荐

4/10

49分钟前
  • Osion
  • 较差

迷惘的小镇少年,走不出的边境,似有若无的父子关系。果然是戛纳喜欢的调调。

53分钟前
  • 皮卡秋秋
  • 推荐

看完好期待《野马分鬃》

57分钟前
  • FeiY
  • 推荐

-

1小时前
  • blood orange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