撕裂的末日

Equilibrium,重装任务,平衡

主演:克里斯蒂安·贝尔,泰雅·迪格斯,艾米丽·沃森,安古斯·麦克菲登,多米尼克·珀塞尔,肖恩·宾,克里斯蒂安·卡赫曼,约翰·基奥,西恩·帕特维,威廉·菲克纳,大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02

《撕裂的末日》剧照

撕裂的末日 剧照 NO.1撕裂的末日 剧照 NO.2撕裂的末日 剧照 NO.3撕裂的末日 剧照 NO.4撕裂的末日 剧照 NO.5撕裂的末日 剧照 NO.6撕裂的末日 剧照 NO.13撕裂的末日 剧照 NO.14撕裂的末日 剧照 NO.15撕裂的末日 剧照 NO.16撕裂的末日 剧照 NO.17撕裂的末日 剧照 NO.18撕裂的末日 剧照 NO.19撕裂的末日 剧照 NO.20

《撕裂的末日》剧情介绍

撕裂的末日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世界核战争后,政府给每个人注射一种麻痹情感神经的药物,使人们封闭感情,变成行尸走肉。 约翰·普雷斯顿(克里斯蒂安·贝尔 Christian Bale 饰)是政府军事部门高级官员。他摧毁一切艺术品、工艺品,并将一切抗令不抛弃自己感情的人杀死,同事艾洛·帕特杰(肖恩·宾 Sean Bean 饰)因藏有一本违禁书籍也未曾幸免。一次行动中,约翰遇到玛丽·欧布莱恩(艾米丽·沃森 Emily Watson 饰)。她使得约翰开始断绝药物,试图体会有感情的生活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滋味。他被那些第一次出现在他生命里的奇妙动人景象所陶醉了,也深深的为每天履行的破坏艺术的行为感到愧疚和内疚。 他的反常行为,被一直窥探其位置的新同事布兰特(泰雅·迪格斯 Taye Diggs 饰)看在眼里,于是想尽办法,试探约翰的虚实。在工作与道义之间,在危险与安逸之间,在情感与沦丧之间,约翰...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感动生命我的30定律罪案终结第一季女儿格罗姆少校:瘟疫医生夜班服务员我,到点下班东京复仇者时钟机关之星心跳漏一拍第一季皮囊之下文森特与世界的尽头紫川之光明王海滨别墅回魂3月的狮子一眼瞬间,再见爱蔷花,红莲火线救援第五季在金星重逢回到被爱的每一天恶行格列佛最后的旅行因性而别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惊天绑架团小鬼警察:新兵如来神掌神探特伦特第三季甜蜜的东方

《撕裂的末日》长篇影评

 1 ) 平乏的末日革命

末日未来,世界同一,统治者将战争的罪恶、人对人残暴的根源归结于人类与生俱来的情感能力。

为了维持统治稳定,政府要求全体民众定期注射麻痹神经的药物以封闭情感,同时设立耶和华法律军队监视、猎杀产生情感的犯罪分子。

艺术,成了违禁存在。

蒙娜丽莎被焚烧,贝多芬被囚禁在地下室,叶芝被铁链与镣铐捆绑。

神父(Father)成了唯一的信仰与主,他的命令需要民众无条件服从。

世界纤尘不染,人人行尸走肉。

电影一是对暴政的控诉与讽刺,二是对人类情感的歌颂与赞美。

第三次世界大战过后,核战争的毁灭性灾难使得人类的生存岌岌可危,极端的困境造就了极端的政权。

神父一人的言论成了至上真理、唯一法律。

随时随地的监视、时时刻刻的“教育”、事无巨细的命令,无上集中的权力带来的是极端严密的禁锢与控制。

电影中耶和华军队的主要使命在于消除任何影响现行和谐社会的情感因子,艺术品、书籍、动物、产生情感的人,都被冠以恐怖分子的罪名当场格杀或施以焚烧。

打着消除暴力的旗帜成为最恐怖的暴力,古今中外,一如既往。

艺术是文明的依托,对艺术的禁毁意味着对文明的抛弃;情感是生命的表达,对情感的禁锢寓意着对生命的蔑视。

神父将艺术品列为违禁品的理由是艺术会引起人类情感的波动,而人类情感的波动是人对人残暴的根源。

是的,人的情感是脆弱的,它容易受到感染和引诱,浓烈而疯狂的情感会摧毁理智,引人坠入深渊,相互残杀、相互侵害。

但残暴的根源并不是情感,而是资源的匮乏与利益的争夺,是人的本性。

当人类开始艺术创作的时候是人类文明的开端,因为人类学会了感受世界、学会了思考自我,人类用艺术探求人的精神世界与精神诉求,人类通过艺术将人与人之间永恒的情感进行一代又一代的传递。

人的共情能力、感触能力与人的逻辑思维能力相辅相成,丧失情感能力的人类,不过一具会呼吸的尸体,沉默地服从极端暴政,丧失思考的能力,也丧失生活的能力。

电影很巧妙地设置了人类个体情感与整体稳定极端对立的矛盾环境,但搭建了科幻的酷炫框架之后却放弃了逻辑内核的填补,断裂的剧情、莫名的人物觉醒和情感转折、仓促轻易的革命使得整部电影仿佛是大费周章地开了一个玩笑。

宣扬消除情感的领袖随时处于愤怒的边缘,视情感为罪恶的社会居然还需要家庭、妻子丈夫、孩子父母这种关系的存在。

教士John Preson的友情、爱情突兀而奇怪,缺乏逻辑的考量,为了哭而哭,为了感动而感动,为了喜欢而喜欢。

情感变成了一句口号、一种象征、一种反抗政府暴政的旗帜,却唯独不是情感本身。

至于情感的复杂性与毁灭性、纯粹性与神圣性,情感对于人类生命的重要价值,电影直接放弃探讨。

这是一部披着科幻片套子的娱乐动作片。

 2 ) ★这部分有些虚高了,我得拉点分数下来。

第三次世界大战后 为了避免再次战争 居然独裁政府给全人民注射一种让自己没有情感的药剂 来让人们不再有情感 没了情感就没了嫉妒 没暴戾 就不会带来战争了 这个设定在我看来比《时间规划局》还扯淡 主要是太浅了 真的太浅了几乎就像是初中生设计的这个设定最后我们停了药的蝙蝠侠当然和那些想要真实感情的“叛军”打翻了独裁政府 尼玛没了情感 人连动物都不如 活着干屌啊?

照我说 不如设定 独裁政府可以做一种手术 拿掉人类负面的情绪 老老实实做人 但是无法清理干净 这些复杂的情绪又上头了 叛军和蝙蝠侠看不惯独裁统治 于是决定解放人类算了

 3 ) 约翰•普雷斯顿的犹豫

约翰•普雷斯顿的犹豫《撕裂的末日》(Equilibrium)在很多人眼中是一部非主流的动作片,而我更愿意把它视为《一九八四》的“商业片”版。

与《一九八四》中主人公温斯顿在结尾的“屈服”不同,《撕裂的末日》中导演让男主角在片尾用一把武士刀横扫了“最终BOSS”,而他本人也曾隶属于该系统中的重要一员。

在这一情节中,男主角约翰•普雷斯顿过去一贯的黑色的装束变成了纯白色,这与此前的他和画面中的其他人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貌似导演要刻意营造出其对原来所属“系统”的“背叛”属于正义战胜非正义的氛围。

包括炫目华丽的打斗场景,都这一切引向一个商业片“合理”的完美结局——主角经过曲折的经历,在结局英雄主义的以正义战胜了非正义……然而,略去这一切的浮华,我们仍然能够在一个很容易被忽视的细节中看到其有深意的地方——男主角约翰•普雷斯顿的犹豫,在“最终BOSS”就要的KO之前。

毫无疑问,这一时刻将会是一个新的时代开始、旧时代结束的节点,他犹豫了,作为一个在此刻有能力拥有改变权利的人。

而与此应和的是,新时代的另一方的领袖人物在片中的形象是有一张貌似切•格瓦拉的面孔和一身类似耶稣的白袍,这就更让人认同约翰•普雷斯顿的犹豫,以及对于“浪漫理想主义”的担忧。

相对与很多人把《撕裂的末日》理解为动作片,和在《一九八四》中探寻“反乌托邦”思想,我更愿意在其中体味更为微观的东西。

比如细节到一个人思维,相互交锋的一个人思维中的理性与感性;或者希望保持原有状态与希望改变的内心交战。

再稍微“中观”一些的,也可能会引申到一个组织中,创新变革于原有体系的冲突……那么,在我看来此时约翰•普雷斯顿的犹豫就变的极为可贵。

因为在现实中,永远不存在如电影中那样绝对的正义与非正义、正确与错误的交锋……犹豫即思考,犹豫与勇往直前,某些时候或者我们更需要犹豫。

 4 ) 僵化的未来

其实也是一部僵尸片的,只不过里面的人是主动成为没有情感的僵尸。

故事还是有巧思的,拍于2002年,片中意外的还看到类似iPad的东西。

还有一部拍于1997年的电影《千钧一发》,风格和对未来的想象和本片有相似之处:人类社会在这两部电影中,都是变得更僵化了。

有句话说,判断一个社会文明水平的高低,就是看它对差异的包容性。

从这个角度来看,人类的文明发展其实是一直在反复的,想想看我们中国唐朝时的开明,后来的千百年间反倒兜兜转转,走了多少回头路。

人是有情感、有思想、有精神世界的活着的动物,人和人之间自然有各种不同,王小波一遍遍的教给我们:参差不齐才是幸福的本源。

而如果一个社会集体想要消除人们表面形式上的差异,方法可以很简单粗暴:注射药物、穿一样的衣服、统一人们的生活方式、销毁开智的物品、杀掉不听话的人……一句话:用死的形式代替活着的生命就是了。

而在影片中这样做的目的,只是为了一举解决可能会发生的人们间的战争和冲突问题。

这也是一个试图用简单方法应对复杂局面的“幼稚”反应,反证明了决策者智识的不成熟和思想上的狭隘。

在历史的进程中,有的时候人们活的宽松些,运气不好的会赶上压抑的时代。

但是,因为我们是人,我们总相信并希望:死,永远遏制不了生;黑暗,总会被光明照亮。

扯的有点儿远,呵呵,情感抒发受到眼下现实生活的影响。

再说回本片,虽然故事立意不错,但拍的过于形式化了,呆板空洞。

那些枪战和动作场景,设计痕迹太重,过于机械反倒显得没意思。

Christian Bale的颜值,被展现的非常精致,但是人物塑造的还是过薄了。

整体评分三星。

 5 ) 撕裂的末日

像是电影1984里对于人类本性的压制,而至酷中的人们总会想尽一切办法获取自由。

当失去了感情生活,日子将会一潭死水,如同永远经历着失恋情绪,也或许有药剂的作用将会永远的感觉不到痛苦,自然也将永远感受不到快乐。

或许快乐与悲伤不能在一生当中得到正比,但失去任何一方都将不会是一个完整的人生。

片中帅哥武打动作很炫,但最后比枪那对徒手交搏却拍得很烂,搞得跟过家家似的。

而柱子后面的2人应该明显在视线之中的,却到后来才去解决,切掉脸部的镜头怎么也应该喷点血出来的,难道没动脉?

一个成年的父亲反而没有儿子聪明和善于伪装,也能够解释儿童拍恐怖片的效果会强烈很多。

 6 ) A Scenario, Which Could Be Worse

5 days, since the first siren ever heard in so many years. Whatever it had been before that now felt like another world.At the beginning, when scream of siren pierced through sky before dawn, there used to be resistance, brawls and mocking of the soldiers, who tried to drag unwilling citizens out of their beds. However, all it took was to gun down one grumpy large man into what looked like a bloody pork sack. Then, every piece of obedience, the soldiers or their commanders asked for, fell into place.Though the siren hadn’t broken the night yet, in the square, where they were supposed to assemble every morning and spend most of the day there for so called morality and discipline training, there were already people. And more were arriving. They didn’t come early to please the army, or to show their respect, and it was not out of terror either. They came voluntarily because it was the only choice now they were entitled --- wake up by yourself instead of being shocked out of yourself by the deafening sound.Under the yellow glows of streetlamps, the whole place was dim but everything was transparent and so peaceful. Nobody bothered to talk. All they did was staring into the distance, took in all the morning cool breeze that they were free to breathe in, and lost in the memories of merely 5 days before, which seemed too far away and desirable to be real.Those were days when they had errands to run, daily chores to take care of, fellows’ backs to stab, and fellows’ throat to cut. What then felt like pains in the neck now seemed so sweet, that they made the present even bitter. Oh, gee. What they used to stab back for, now, seemed completely meaningless and ridiculous. How did it come to this point?Yes, some people pissed them off. They waged the war before they knew how to clean the mess afterwards. They planted the bomb. And some one dropped the ball. Always there was some one dropping the ball.But not us! We never asked for these! Who the hell those angry psychos thought they were, making us pay for some one else’s adolescent rebelliousness?The first light appeared in the night sky, as if a drop of milk was mixed into the pool of blue ink. At the same time rang the piercing siren, waking up everyone in the square from their memories. Came again the day of being a walking dead. Most of them consoled themselves silently. All the misery would develop into a habit, and the taste of freedom would be long forgotten. Hell, it never tasted sweet when it was abundant.The only thing they could not let go was just a question?How come it was so fragile? Didn’t it take generations to fight for it? Shouldn’t the extinction of it be at least a generation away?Butterfly’s wings. Once touched. Never get off the ground.

 7 ) 荆轲刺秦王

《重装任务》个人观影随笔,非正经影评1.我是一个没有感情的杀手2.贝尔在黑暗中开枪的姿势简直帅炸了3.生存和尊严哪一个更重要?

4.革了艺术的命5.我好看到了一辆坦克对着一个青年 9分26秒6.中国元素啊很多啊7.电影本身就是一个乌托邦8.作为一个人的变化,小时候如果看到这种电影的话,会特别好奇,甚至觉得很荒诞,因为我不懂,我没有见过会有这种设定,怎么可能呢?

电影就像启蒙老师,慢慢的他开始让你接受,接受电影里的这个设定,它只是在电影里一个设定而已,并不是真的,慢慢的,看到很多类似的,比如以前看过的龙虾,就不会觉得有什么,他只是电影,慢慢的就开始接受,而这种变化,就跟电影里的人接受,人类不该有感情,难道不是理所当然的吗?

9.我相信你也一定做过梦,如果人可以控制自己的感情和意识,但是永远没有办法控制你不做梦10.如果执行者也能发现,他们所做的抹杀情感是不对的,那这个时间,一定会变得很美好11.如果要解读这部电影,那简直太可怕了12.谁要是有情感,就检举他13.演员不光面无表情,连他们的发型都是那么的冷酷无情14.霸王别姬你的小四儿,跟贝尔的儿子很像15.电影里的人味儿,性冷淡风格一样的装饰,内容太过真实16.好奇是人类发展的动力,17.乌托邦抹杀个性,现实里有乌托邦吗?

同样的制服,一样的发型!

18.从墙上的弹痕中,他摸到了一缕阳光19.很多欧美电影都喜欢通过杀狗来表达一种情绪,切尔诺贝利,硫磺岛的来信,王牌特工,包括这一部20.抱着狗跑的贝尔真可爱21.意识的觉醒22.我们应该对这种电影感触更深,从服装,的行为23.我觉得这种乌托邦,恐怖的不光是因为有了情感而被谋杀,最恐怖的是亲人被孤立24.这电影唯一的bug,就是那个情感波动测试仪,叛军都已经有了25.那个情感犯罪的女主为什么在被关起来的时候还能换衣服,而且是这么鲜艳的衣服26.荆轲刺秦王了27.焚烧那一段是在讽刺法西斯纳粹的暴行28.儿子在帮他,现实比电影更残酷29.狗狗去哪儿了?

藏在家里了吗?

那之前收房子都开始用听诊器听墙壁了,都没发现吗?

30.立意很清晰,仪式感也很强,但剧本不够扎实,很多动机和逻辑上的瑕疵,31.我去,原来神父这么能打?

可以可以32.我就知道神父是一个从来不打药的人,可能从电影的角度这样更戏剧化,但是他的现实意义更残酷!

33.其实还是很喜欢这部电影啊,至少最终挑战集权的风格,看来很爽

 8 ) 打着打着贝尔变成席格脸了

最近看了不少所谓的“反乌托邦”电影或小说,从《一九八四》到《V字仇杀队》,再到《撕裂的末日》,依次趋于娱乐化。

《撕裂的末日》的风格很酷,进入状态也很快,克里斯蒂安·贝尔对西恩·宾的那一枪画面极赞,我想这片少说也得四星了。

从世界大战到谋杀都是因人感情而起,所以消灭人类的感情来保持世界和平,人类究竟是为了存在而存在还是为了感情而存在?

是个挺有意思的话题。

不过这个很难自圆其说,有没感情这一点太难界定了。

一个没感情的社会,怎么还会有家庭、夫妻关系,怎么还需要礼貌和问候呢?

另外,全人类都靠强制注射药物来压抑感情,而这个注射竟然是自助的,太不可靠了吧。

克里斯蒂安·贝尔造反之后智商直线下降也是难以容忍的事,难怪说感情冲昏头脑。

为一条狗冒生命危险乃至反抗大业,并且居然爱上了长着一张天朝主旋律老脸的艾米丽·沃森,大概是真的从来没爱过。

这些罔顾情理的情节都太好莱坞了。

再有就是一人干爆一个帝国的问题,Boss(认出那副嘴脸正是《勇敢的心》里的苏格兰贵族)及手下所有高手都不是主角的对手,一人秒杀千人,干到最后,克里斯蒂安·贝尔脸上居然露出了史蒂芬·席格的表情啊啊啊。

然后帝国的命脉--药厂竟然随便就被引爆了,衣衫褴褛的叛军就秒杀戒备森严的政府军了…… 电影有漏洞不要紧,不过多到让人出戏就不好了。

但是!

动作戏实在太酷了哇。

黑客帝国式的黑风衣,“Gun Kata”的创意很好,用武术和统计数据武装枪械,每一次换子弹都酷毙了。

虽然坑爹的一人干死千人,但是真的很过瘾。

另外,儿子这条线也很酷,虎父无犬子!

微信公众号:肥嘟嘟看电影(feidudumovie)

 9 ) 《撕裂的末日》:一部牛×的傻电影

本文完整图文影音版见:http://i.mtime.com/wzcjojo/blog/649340/《撕裂的末日》:一部牛×的傻电影终于经不住诱惑看了bt上出现率极高的《撕裂的末日》,怎么来形容它呢,想来想去最恰当的词是——又傻又酷。

不是指影片的剧情,而是它的动作。

这年头,一部科幻片,只要能找到电影公司出钱拍,那它在剧情的创意上肯定还凑合。

究竟好坏如何就要看细节了。

例如《黑客帝国》,它的概念不是首创,在之前的《异次元骇客》就出现过一模一样的创意。

但《黑》的细节比《异》高出太多。

因此只有《黑客帝国》被人们记住了。

(疯狂钻石@mtime原创)《撕裂的末日》也是一样,创意尚可,只是剧本提供的细节比较粗糙,缺乏所谓虚构中的“真实感”。

因此总的来说剧情上无功无过。

但是,它的动作场面,实在是比较“有趣”——架势傻得让我直冒冷汗,但同时却看得很过瘾。

如果给本片按动作片类型来定性的话,那么它应该是时装动作片。

所有的时装动作片都有一个尴尬:既然有了枪,还用动手动脚么。

于是所有的时装动作片都要处理枪的问题,解决方法很多,例如:1、装傻大法:大部分早期的香港时装动作片都是装傻,一到打斗场景,明明有枪也不用,偏要用拳脚打。

2、煤气大法:实在不好装傻的话,就用煤气泄漏大法。

煤气泄漏,不能开枪,就只好用拳脚了。

可我奇怪怎么就是没有人煤气中毒死掉呢?

3、超人大法:科幻片通用。

例如《黑客帝国》,既然把人物动作设置成比子弹还快,那么他们当然优先使用拳脚了。

不过,真正牛×的武术指导,应该敢于直面子弹的威胁才对。

把武术和枪战结合起来才是时装动作片的王道。

问题是既然子弹比拳脚快上百倍,又怎样用枪械来打斗呢?

其实,只要掌握武术在枪战中最大的作用,就能设计出好的武术枪战场面。

武术在枪战中最大的作用就是——不让对方的枪指着自己!!

我看过的两部时装动作片是以此为基础来设计武术枪战的:《撕裂的末日》是其中之一,最具代表性的是最后男主角与副总裁之间的较量,全部动作的目的就是不让对方的枪指着自己。

(疯狂钻石@mtime原创)可惜副总裁的肥胳膊肥腿让动作的美感大打折扣,而且武术指导过于卖弄,花哨有余,力度不足。

真正能把武术枪战发挥到极致的目前看来是熊欣欣设计的《顺流逆流》,尤其是最后一段在演唱会蓬顶的打斗,充分贯彻“不让对方的枪指着自己”的“宗旨”,简单的几个动作,干净利落,充分显示香港武指的深厚功力。

总之,《撕裂的末日》的动作还是颇有特色的,介于傻和酷之间,能让我边笑边赞,颇有些意外的惊喜。

疯狂钻石http://www.mtime.com/my/wzcjojo/http://wzcjojo.spaces.live.com/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谢谢本文完整图文影音版见:http://i.mtime.com/wzcjojo/blog/649340/

 10 ) 存天理,灭人欲,可乎?

人类总是喜欢走极端,于是会爆发战争,后来怕了战争,于是开始疯狂地消灭人类的感情,因为感情被认为是引起激烈情绪乃至引发战争的罪魁祸首,而这就是另一个极端了。

影片讲的就是在这另一个极端之下人类的生活,主人公是一个执法者,负责消灭不使用感情抑制药物的“感情犯”,焚毁任何能够引起人类感情波动的物品。

因为亲手杀了成为感情犯的朋友,主人公盲目的坚定开始发生动摇,开始不服药,而感情一旦没有了束缚,便一发不可收拾,他爱上了一个女感情犯。

再加上种种情势的推波助澜,他终于走上了反叛的道路。

影片对于主人公的转变过程表现得很细腻,不突兀,令人信服。

克里斯蒂安·贝尔的表演很有说服力。

动作场面也很酷。

有些朋友拿这部片子与《黑客帝国》相比,一方面是因为两部片子的动作设计都很酷,还有就是影片的背景都是一个完全架空的、虚拟的人类世界。

不过《黑客帝国》探讨的是真实与虚幻的辩证关系,属于哲学命题;而本片更关注人类感情的原罪以及不可控性。

正如影片中所说的,人类的感情引发了战争,这是感情的原罪,但是试图控制甚至扼杀它则是不明智的,更是不可能的。

感情就像很多东西一样,具有两面性,它确实能够带给人们痛苦甚至灾难,但是更多时候它带给人们的是美好和幸福。

痛苦和灾难往往是追求美好和幸福过程中的副产品,甚至某些时候,感情所带来的痛苦也是其美好和幸福的一部分。

管理者只看到其不好的一面,要对其进行遏制,希望获得绝对可控的秩序,这有点儿像程朱理学所宣扬的“存天理,灭人欲”。

而管理者所采取的一刀切式的专制措施就更是可以在中国找到知音了。

《撕裂的末日》短评

我不喜欢这么夸张的意识形态宣传片。

5分钟前
  • 红男
  • 较差

末日个人英雄主义对抗当局

7分钟前
  • 马克兔温
  • 推荐

枪战片段真够2的

10分钟前
  • 溺水鱼
  • 较差

又见反乌托邦,又见反共产主义

14分钟前
  • 装甲蛋壳
  • 推荐

利索到让我有点难接受

18分钟前
  • 贱健力宝
  • 还行

为什么枪里那么多子弹,最后单挑居然把搭档给秒了……

20分钟前
  • 无聊
  • 还行

剧情没有任何出彩的地方. 表演呢, 一般般. 但是动作设计是超一流的, 完完全全是耍帅的.

24分钟前
  • 霍乱
  • 推荐

勉强及格。画面采用的是黑色电影风格,剧情是《华氏451》、《1984》等的孪生,动作场面受《黑客帝国》启发,有意思的是,剧组设计出了一套以枪为器具的武术,贝尔的几次杀人非常浮夸,但单挑的部分喂招还是比较顺滑的。这片讲封闭城市中的未来世界,人们被强制服用情绪抑制药物,城外和地下活跃着大批热带艺术的反革命,男主贝尔反正,凭出众技术扭转乾坤,如果说贝尔的认知转换还稍显生硬的话,那最后的大革命简直就是儿戏了。为一只狗大开杀戒的设定给的热血,全片的科幻氛围呈现的还不错

27分钟前
  • 左胸上的吸盘
  • 还行

想到这是十几年前的片子,确实已经拍的不错了,特别是这个世界观的设定。

32分钟前
  • 聚羽成翼
  • 推荐

just like ti

34分钟前
  • 蓝生与你
  • 力荐

撕裂的末日.Equilibrium.2002.BD.MiniSD-TLF.mkvcltmtto7

38分钟前
  • Tom Light
  • 推荐

很诡异

39分钟前
  • memorycell
  • 还行

有种印度神片里男主角刀枪不入的味道……

41分钟前
  • One1
  • 较差

一场空虚的主题,以及一场刀枪的娱乐.

42分钟前
  • 忏聒
  • 较差

有点模仿黑客帝国有点zhuangbility

45分钟前
  • 古怪因子
  • 较差

大爱的类型片

50分钟前
  • kuso
  • 力荐

贝尔难得的烂片。

53分钟前
  • 小苦 噢!不乖
  • 还行

真的好催眠....

57分钟前
  • Acherus
  • 较差

动作场面达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

60分钟前
  • Asahi
  • 较差

硬伤太多了。。。

1小时前
  • 坦然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