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完美地狱》是一部反乌托邦精神之作。
男主为了寻死决定卧轨,于是来到地狱,地狱的生活刚开始让他以为很美好,无偿提供的工作、住宿;同事们的友好;开放而有钱,又不麻烦的暧昧对象...但不久他就发现所有人物生活在一个巨大的虚假中,公司同事每日摆着同一张脸,干同一件事。
女人看起来开放、性感、独立自主,但实际上却无趣枯燥、只知日夜研究装修,滥交,穿白色制度的社会工作人员不是来给社会送温暖的,而是冷漠、如机器一般无言的。
感受到危机的男主人公不禁去寻找“出口”,他先是再次寻死,却变成僵尸,不果后于是转而去挖一个秘密的地洞。
最后敲砸发现的一个透着光的洞象征着他们的出路,临门一脚却被警察抓走,最后带到一个冰天雪地中。
受他们的民族文化影响,北欧电影是冰冷、荒诞、后现代的。
此片从结构和剧情上来说非常完整成熟,具备了反乌托邦拥有的符号,对立元素,一些黑色幽默(舌吻)也蛮有意思,充斥着对现代精神文明的嘲弄。
但我最为看重的超现实和荒诞元素又不像罗伊安德森那么大胆,没有什么新意,对乌托邦主题的探讨又没有更进一步,是一部中规中矩的作品。
另外说实话,不论是中产阶级的困惑(如《第七大陆》)还是反乌托邦,我都难以产生同理心。
毕竟你们嫌弃的那个地狱,正是底层人梦想的天堂。
我们都幻想过一种完美生活,没有压力,没有焦虑,不会失业,不会失恋,不会被欺骗被背叛,不受责备,没有人闹没有人烦,过一种没有瑕疵没有痛苦的生活。
而现在你做到了,难道这个地方没有实现你的愿望吗?
你不用努力照样有着高收入的工作,人们相敬如宾,你心想事成,事事如意,可是你怎么还是不高兴不满足呢?
我说啊,是你的贱皮子犯了,不受苦不舒服啊!
人就是贱皮子,有苦受时怪苦难,没苦受时怪安逸,你是怎么都不会舒服的,难得将就。
安逸腻了,换一个严苛的环境你也迫不及待地把脚往里伸。
所以,你别以为安逸完美就是好的,人生还需要酸甜苦辣的协调呢,我们的情绪还需要激昂呢!
所以,超完美=地狱,绝对杜绝痛苦的生活等于死人的生活,这个道理现在你明白了吧。
这不是让人愉快的电影,当然不是。
看到他手指被切掉的那一刻,我把屏幕黑了,因为我一个人在家,看这样的电影让我很难过。
为什么不看一些爱情喜剧片,然后感动一通,擦眼泪的面纸一堆?
但过了5分钟,又忍不住看下去。
人啊,好奇心使然。
虽然看似荒诞,但每一个场景,细想一下,的确是存在的。
这样的想法令我觉得难过,因为我不想承认世界有个角落是如此地冷,人心有时是那样的漠然,但实际上,就是这样的。
只是导演选择把这样的感觉抽象地用,直白地,集中地展现出来。
当他最终逃离那个城市,却进入一个冰天雪地的地方.他是逃离了,但不代表他更快乐。
欧洲的电影总是可以令人耳目一新. 写字楼工作,热情的女友,有序的生活无不体现着一种完美社会的优越. 但是,总是有一些人会感受到完美背后的凄凉.暗地里的新欢冷静拒绝男主人公的感情,被自己割断了的手指居然被接上了.这个看似完美的生存环境不允许一点点的不和谐. 终于,他象我们一样在生活中拼命为自己寻找一个出口,以此挣救自己. 可喜的很,导演用男主角体现了一个群体的思维:我们活着,我们无奈地活在这个没有出路的完美世界里.我常常会感受到欧美人在超前经济的优越下对整个人类发展的一些超前预想.这无关人群差异,有关经济而已.毫无疑问,这是个非常另类的片子.
永远挂在嘴角的微笑、高收入低压力、让人踏实的社保、宽敞的住宅空间、永远对你表示理解的妻子……当这一切不止属于一个群体,而属于全体居民时,我们是否就到了和谐社会?
到了和谐社会我们又有什么新的期待?
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三个全球最发达国家是高福利社会的最佳代表,就差实现按需分配了,然而那里却也是全球自杀率最高的地区,除了让人压抑的天气氛围原因外,挪威人杨斯·连恩更想把这一切归为这个和谐社会,在他看来,那是一个“超完美地狱”。
微笑只是给人看的,背后却是如蒙克画作般永远愁苦的脸、悲伤而恐惧的大眼睛。
主人公安德里亚斯是这样的,挪威民族也是这样的,孤独而敏感,甚至因为那愚不可及的骄傲,找不到地方释放蒙克画里的“吼叫”。
看着地铁里情侣那模式化般接吻时木楞的眼睛,安德里亚斯恶心不堪,跳下铁轨,去找寻地狱。
那里和人间隔了一个荒漠,即便只有你一个乘客,大巴都负责把你送到荒漠的尽头,一个简易的加油站、两架刻有标准车用汽油的油泵和迎风颤抖的横幅“Welcome”,接着就有小车来把你接到地狱。
然而,地狱竟和想象中的天堂外观一模一样,干净而高效的城市、科学的行政管理、漂亮端庄的女士、温文儒雅的绅士,等等,这里怎么没有孩子?
厕所为什么不臭?
食物为什么没有味道?
断了的手指装上后为何没有任何疼痛?
熙来攘往的路人为何对那高空坠落后肠子都留出来的可怜家伙没有丝毫恐惧?
地下深处为什么传来悠扬的大提琴?
安德里亚斯永远充满着欲望和好奇心,是这个和谐社会的不安定分子。
他一方面按这个社会的完美步调,去上班、恋爱、买楼装修、结婚、外遇,另一方面去寻找这个世界之外的空间,荒漠尽头的回程车他上不去、再跳地铁被碾成薄饼也似不掉,洗个澡又精神了,他去寻找那地下的声音从何而来,日以继夜地挖掘墙土,最终在刚听到孩子的笑声、抓到一块可口的比萨后,被完美世界的管理者扯了出来。
市长说:“我们这里的人都活得很高兴,你也应该高兴啊!
”这是命令式的,斯大林也曾这样要求过肖斯塔科维奇。
最后,他被塞进车厢,回到荒漠,行驶中跳了出来,那是更北边的冰岛,感到了寒风的刺骨和冰雪的味道。
在这样一个奇异的故事里,镜头的功能和表达竟然奇妙的相反过来。
荒漠、城市、家庭派对等大中景别让人感到窒息,反倒在泥墙里挖掘和在车厢里挣扎的小景别时,给人以期望。
越来越急促的大提琴进行也让观众跟着主人公一道期待脱离这个超完美地狱。
导演实现了自己的政治观念诉求。
“我在外面有了新恋情,我准备离开你。
”“但我们周六约了朋友吃饭。
”“那我等到周日再走吧。
”“很好。
”片中这个对白也许就是相互谅解的超完美爱情吧。
你期待吗?
现实和虚幻之间其实并无界限。
如果一切只是看起来很美,那人间与地狱就没有分别。
《完美地狱》看起来很昏暗,其实它是黑色幽默,以为它有喜感,其实它让你脊背发凉。
是个相当有思想的好片。
“我爱上了别人,我正要离开你”“我以为我们在一起很开心?
”“可是周六我们约了朋友吃饭”“那好,我周日再离开”。
高福利欧洲社会的完美写照。
看来导演也觉得这样的社会没有灵魂。
我还以为欧洲人没有这种感觉。
画面很美,讲故事的节奏也恰到好处。
所以即使故事并不新鲜,也愿意一听。
地铁卧轨那段可悲的喜感很加分。
很独特的世界观设定。
比较有趣的一点是,在这个男人的完美天堂里不存在麻烦女人;反推之,如果女人都零麻烦了,男人世界也就完美了 如果生活没有痛苦,没有悲伤,没有迷茫,没有徘徊,没有抉择,没有艰难,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美好,这就是完美了吗?
但同样的,也没有激情,没有快乐,没有感官,没有情感,这或许就是地狱了。
都市的生活总是容易使人麻木也变得虚伪,电影放大了这种麻木与虚伪,一个不麻木的人在这样的环境下生活就如同
这是一个无法让你感到快乐的地方。
食物没有味道,喝酒不会醉,缺少明亮的色彩,甚至连做爱都索然无味........安德烈斯勇敢的切掉自己的手指,痛~可是第二天又好了。
他去卧轨自杀,被火车压了一遍又一遍,还是痛~可是没有死。
当他发现一直和他偷情的女同事,对他并没有特别的爱意,他失望,感到苦涩。
正如周围那些有着冰冷微笑的人们,那个世界,只有他们才能安然生活,他们感受不到快乐,所以选择僵硬的微笑。
安德烈斯和另一个发现真相的人在即将破墙而出的时候被抓住。
一个选择沉默的妥协,另一个选择沉默的反抗。
影片的最后,当安德烈斯踏上一片寒风遍野的冰原时,所有的希望被破灭,一如此片从头至尾无所不在的冰冷感,如果你不接受虚伪的假象,那么你只能独自面对彻骨寒冷的真实。
其实在自杀的那一刻,这个结局已被预定。
当一切变得没有色彩,美丽在刹那间惨白,什么是幸福,什么是快乐?
没有波澜的水面也不会有自由穿梭的鱼,没有轻拂的风也不会有花的香气。
就运动和静止来说都不可怕,可怕的是运动的静止,每日的忙忙碌碌,终日的西西索索,到最后发现自己在一个完美的场所里停滞,天堂还是地狱,不需要什么答案,过的真实才是自我。
⭐ ◀ ▶ ⭐ ⭐ ⭐企圖「自殺」的【Andreas】莫名來到了一個超現實的「灰色城市」,這裏幾乎可以滿足一個「人」對「生活」原地「躺平」的一切外需條件,宛如一個趨於「完美」的「天堂」!
隨時間的不斷影響與同化,「A」漸覺此地也許並非「天堂」而是「地獄」,猶似「楚門的世界」,瀰漫著一種無盡詭異的「秩序感」,所有的「情感」都已消亡,所有「人」的「劣根性」盡皆根除,對話基本上只圍繞著「室內裝潢」展開,人們遵循統一的規則按部就班,「食物」索然無味,「酒」也了無醉意,情侶們眼睜睜的接吻,「性愛」只是沒有「高潮」的「活塞運動」 … 更重要的是,這是一個沒有「墮落」的城市,所有違背這座「城市」對「完美」界定的事物都將一併遭清理並加以修復!
「A」因「內心」的空虛和「人際關係」的機械、疏離而深感痛苦與惶恐,他打算通過「二次自殺」來進行「逃離」並展現他對「生活」的意義和對這個「世界」的感知;「A」試圖透過一個位於「地下」的看似是世界起源的「裂隙」(陰道)來洞悉「另一個世界」(社會)的「真實」,這對「A」來說是一種「新生」,而對將「幸福」視為唯一「價值觀」的「城市」來說則是一種「禁忌」,「A」要麼「隨波逐流」,要麼遭「放逐」!
電影構想了一種理想的「社會烏托邦」願景,一種「日常如地獄」的「存在狀態」,有意對當下沒有「人情味」的「個人主義」和極端的「物質主義」進行批判,或許我們身處「世界」,已經是億萬平行宇宙中最「理想」的一個?
🍁 Den brysomme mannen 🍁楊斯·連恩 ★ 男 ★ 挪威 🔥 39 N🔴 2006 🔵 挪威 / 冰島🟣 2025 ▲ 5月 🟣 ➊ 🟣 25🟣 線上 觀影 🟢 55 inch🟣 Ⅰ ≈ 95分鐘【24幀】🟣 原聲音軌 ★ 中文字幕
人就是皮子太痒了,无论怎样永不满意。
和割腕者天堂同年的电影,明显没美国人会玩,把超烦的人翻成超完美地狱肯定是为了找对仗。
你还想怎样呢?!!
人类的悲欢并不想通:北欧人无法理解其他人谋生存的艰难;其他人也无法共情北欧人的精神空虚和折磨。
融入生活,白天上班,结交女性,回家装修,晚上打桩。卡夫卡式故事
英文字幕看的迷迷糊糊,配乐不错!
当男人最喜爱的神秘洞穴,变成水泥墙上的裂缝般冰冷无趣时,这个世界必然是索然无味的了,so,回到子宫似乎才感受到了生命的气息
被震到了。
06.26
挺有趣的一个片子,不过哲学上的事情就不值得深究了——只能满足浅究
超现实主义来表达对社会中因追求和谐,抛弃的一些东西。还可以吧。
挺新颖。
UUU
我很久以前就想过 如果人死后都到同一个空间 能看到两千多岁的孔子和秦始皇吧?那个世界的岁数是继续增长还是就停在去世的那个年纪里了?那卫介和王勃应该长得不错吧 也能看看王昭君和貂蝉了
不喜欢奇幻类,看不懂。
灵魂放逐重新人生,一份新的工作和新的伴侣,一切如此理想化又无感,几欲求死却不得,如此的精神空虚麻木不仁。偶然街头某处听到屋内传来动人乐章,发现生存的意义,掘墙三尺被带走,最终决定追求活着的感觉。原来北欧生活已经要到这样的程度,我们中国人民忙着生计,真是没空精神空虚。
完美的地狱还是地狱吗?行尸走肉的人生你愿意拥有吗?
2.5
翻垃圾养活自己的人,最得意的就是破口大骂:饿他们三天,看他们还矫情不。喜欢喊这句话的,是一群被剪韭菜而不自知或者自知但也自知无能为力的傻逼或懦夫挣扎着意淫自己生存的意义的可怜人而已。
超现实主义风格的电影 我怎么可能抵抗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