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个寒冰刺骨的年代,就连最为纯净最为真挚的情感都没有生长的土壤,所有的本质都开始扭曲,于是人不将人鬼不将鬼。
隐藏在家庭和恋情背后的是整个时代的悲凉和恐惧,眼睁睁地看着最美好的事物被一点点毁灭,恢弘得让人心碎,就连眼泪都不忍落下。
真实事件改编。
很难对这部作品的类型进行定义,战争只是这出悲剧的一个映衬,故事探讨和刻画更多的还是那个特殊时代中的特殊人群。
令人唏嘘的终究还是那些个消逝在回忆中的美好年华。
慢慢的都是爱啊,男主之间的爱,女主对男主的爱,男主弟弟对男主的爱,纳粹真素反人类,那个森么手术太残忍
这样催人泪下的电影只有欧美人才能拍出来。
我对女主角很敬佩,她是在纳粹疯狂迫害犹太人的环境中的幸存者,家里人都被害了;她的处境非常危险,一个弱女子,是她少时的玩伴救了她。
她周围的和她关系最可靠最密切的3个男人都死了:一个是她的爱人,一个是她的丈夫,还有一个是她爱人的伴侣。
她依然坚强的活下去,她一直在怀念她最初的恋人:哥哥,这是她唯一深爱的男人。
纳粹的统治残暴不仁,纳粹的伦理是荒谬之极:同性恋就是叛徒!
真是闻所未闻,这样的荒谬结论也不知道如何得出来的。
3条鲜活的年轻的生命就这样没了:弟弟做些出卖犹太人的不义之事,另外2个都是堂堂正正的男人,他们有正义感和良心还有爱,尽管他们是同性恋人;弟弟还有少许的良心,他对哥哥的出卖也是他自杀的重要原因,他的本意不是要哥哥去死,无非是想证明自己比哥哥有能力而已,但是事情的发展超出了他的小算盘,弟弟算自己作死的吧,另外2条是被纳粹直接迫害致死的。
没有弟弟的出卖,哥哥是否能活着?
其实不论弟弟是否出卖哥哥,哥哥和他的爱侣都是无法逃脱纳粹的迫害的,他们2个去酒吧的时候就上了秘密警察的黑名单,根本跑不掉。
纳粹办事的时候,都是先秘密做好名单的,然后按照名单去抓人,哥哥的爱侣被害就是充分的证明。
看到哥哥上火车的时候那个眼神和形象,我的眼泪就掉了下来:纳粹的残暴,超出人性的底线。
哥哥的结局是那么的凄惨,一个忠于爱的人,不该是这样的结局,让人无法承受。
还有制度性迫害,那些被纳粹害死的同性恋,直到近代才被认可是受害者,他们多数没有得到任何的补偿。
让人难过的是,不仅仅是纳粹迫害同性恋,只怕很多自诩文明的社会也在干着和纳粹一样的事情,只是没有设集中营而已。
1942年的巴黎笼罩在二战的阴影之下,犹太女孩Sarah作为全家惨遭纳粹灭口后的唯一幸存者,逃出生天的她找到了青梅竹马的伙伴Jean,后者及其同性恋人Philippe冒着极大的风险收留了这个孤苦无依的受害者,并帮助其改名换姓生存下来。
三个人在友情与爱情的羁绊中,在谎言与杀戮的间隙里,临时组建起了一个时有矛盾又不失温情的三口之家。
Sarah从小到大一直深爱着Jean,Jean也无条件地信任和宠爱她,但他们始终没有在一起,因为他明白自己对Sarah的爱跟对Philippe的是不同的。
当Sarah知道二人的真实关系后,从最初的难以接受到后来的妥协让步:“我不在乎你是否完全属于我……只要我爱的人一直在我身旁,即使他爱的是别人。
”她想奋力抓住自己所认为的生命中最后一点光。
而Jean只是温柔地回应她:“我会让你伤心的,Sarah。
我太爱你了,不能这么做。
你是如此的美丽,如此的让人渴求,是我唯一想要的女人,我唯一能爱的女人,但我会毁了你的。
我要你永远美丽,我愿你永远幸福。
”面对如此善良而体贴的一个男人,我们也大概理解了为何Sarah会这般死心塌地。
三口之家在战火纷飞的时代里有过一段极为难得的快乐日子:在小溪中肆无忌惮地戏水,在郊区外悠闲自在地骑自行车,在烛光前怡然自得地相拥起舞……这也是全片为数不多的一抹亮色。
然而,“岁月静好,现世安稳”在当时无异于痴人说梦,Jean的弟弟Jacques的出狱成为打破这平静表面的一颗石子,更一石激起千层浪,彻底改变了几个人的命运。
原来,Jacques从小活在哥哥作为家中“完美的儿子”的光环下,一直不受父亲器重,长大后暗中为盖世太保工作,通过掠夺犹太人财产来发迹,因替人背锅而进了牢狱。
出狱后的他对在自家洗衣店里工作的Sarah一见钟情,并无意中发现了哥哥是同性恋的秘密。
他想方设法讨得Sarah的欢心,可被眼里心里只有哥哥的Sarah一再拒绝,妒火中烧的他串通盖世太保逮捕自己的哥哥,本想上演一出证明自己能力的戏码,博得哥哥和美人的另眼相看,不料弄巧成拙,Jean被指控与德国军官有染,在遭受严刑拷打后直接被投入开往德国集中营的列车。
临上列车之际,Jean破碎而不舍地回望着眼前他所爱的人——恋人、红颜知己和弟弟,而与之目光相对的人里,有一个人的眼睛有着和他一样的颜色——他曾告诉那个人:“你能选择自己眼睛的颜色吗?
同样的道理,我并没有选择去爱男人。
”在集中营中的Jean饱受非人的虐待,也亲眼目睹了纳粹的种种残酷行径。
纳粹认为同性恋是一种疾病,企图将同性恋者逮捕到集中营里进行改造,除了一贯的苦力劳动,还有所谓的再教育,强迫其改变性取向。
体力不支者,要么被开枪打死,要么被活活烧死;顽固不化者,如Jean这般宁死也不愿逃避真实的自己的,等待着的就是脑前叶白质切除术,哪怕存活下来也只是默默等死。
而另一边,一直从事地下工作对抗维希政权的Philippe也在不久后因身份暴露而被乱枪打死。
在那个风声鹤唳的年代,政权独裁,人性扭曲,尊严扫地,真挚纯粹的感情反而没有生长的土壤,遍地盛开的尽是邪恶之花。
Jacques也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他一时冲动犯下的小错误却在恐怖扭曲的时代里酝酿成了大悲剧。
他通过与纳粹合作得到经济上的好处,并因此做大了家族事业,还与Sarah结婚生子。
岂料好景不长,在德国失势、法国光复后,他因此被逮捕,之前为虎作伥的种种罪行被清算,而当年是自己要求逮捕哥哥的真相也被一同揭发出来,羞愧难当的他在狱中选择了上吊自杀。
在恋情与家庭双重悲剧的背后,是整个时代的沉沦与悲哀:膨胀的欲望造就了恐怖的政府,恐怖的政府发动了无知的战争,无知的战争摧毁了美好的生活。
而我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曾经的那些美好事物被一点一点地毁灭而无能为力,徒留心碎。
临近片尾,失去知觉且命不久矣的Jean被接回家中,他和Philippe的照片一直被放在房间的床头,Sarah告诉他:“看,什么也没变,我把Philippe的照片摆在这了,你母亲认为他很帅,她不在乎你爱谁,她都一样爱你。
”家人的无条件接纳,是后半部分压抑沉重的基调中流露出的唯一一丝温暖——这本该是每一个同性恋者得到的最基本待遇。
五十年后,韶华已逝的Sarah在纪念所爱之人的地方献上了一束紫色鲜花——这是许多年前的一个清晨,Jean为了鼓舞她活下去而放在餐盘里的那种花——我能做的,也只有为你们好好活着,为你们献上一束鲜花。
外表孱弱却内心坚强的Sarah承担了全片关于人性理想和生活信念的坚持:“你阻止不了我们怀念”。
而最后的滚动字幕则告诉观众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直到2001年,对同性恋的放逐才被法国政府予以承认。
德国对同性恋的放逐始于1933年,此时正值纳粹掌权期间,之后扩展到所有被占领国和附属国。
据美国大屠杀纪念馆记载,1933年到1945年期间,约有100,000名同性恋被逮捕,10,000至15,000人死于纳粹集中营,1942年通过了反同性恋法,在法国解放后继续有效,这部法律直到1981年才被废除。
在人类历史上最黑暗的一页里,和千千万万无辜的犹太人一样惨遭迫害与屠杀的还有同性恋者,电影正是试图通过呈现这样一个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故事,以小见大地向观众揭示纳粹分子犯下的种种滔天恶行,以及法国政府曾经的那些不人道的行为,同时也是为了不能忘却的纪念——纪念这千千万万特殊而善良的平凡人,纪念爱的牺牲与牺牲的爱人。
看到一半有不祥的预感,赶紧搜剧透看一下……妈蛋,幸好我搜了剧透,不然今天没法过了。
赶紧关掉视频。
又是一个不幸的故事。
生活已经如此艰难,我们还是不要看悲剧了。
不造为毛,我就是不喜欢这种煽情类的,我绝逼会哭,但是并不觉得那是一种有价值的悲伤。
我并不抗拒悲剧,只是觉得,悲伤一定要是洁净的、节制的、有价值的,或者壮阔的、唯美的。
煽情一个没煽好,就是小气吧啦、心境狭窄。
战争片《钢琴家》很惨,可是很节制。
《漫长的婚约》也惨,可是很温暖。
《百万宝贝》惨绝人寰,可是角色起码一直在笑。
《我爱你莫里斯》《被嫌弃松子的一生》是用喜剧的形式表演悲剧。
都可以的。
煽情也可以,但是不要太低级(像《金陵十二钗什么的》=_=)如果要让我这种玻璃心的成年人看悲剧,那也很简单。
换一种轻松一点的叙事方式。
最狠的一招是,别说那些离奇的悲剧,就说那种每个人身上都会发生的。
比如迷茫,梦碎,没钱,现实,之类的……十个人里面能中八个。
没错,疲倦的成年人就是这么无聊,我们都要经历差不多的衰老阵痛。
那么多能戳心窝的东西能写。
我们也能接地气一点。
…………今晚就把设定里没必要的死亡结局都改掉=_=……嘛,其实有时候看起来是个大团圆的东西,反而可能是最惆怅的。
像个英雄一样死去,或者像个普通人一样疲倦无聊地活下来……
对我来说,文化大革命都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情,更何况纳粹。
可是我偏偏不知为何,看过《隐藏的恋情》之后,第二次发出这样的感慨:纳粹该死!
我想,这关乎人性,关乎全世界称之为人的人性的弱点。
电影这种东西一旦在具有人性批判的历史背景下成型,我就没办法不变得思绪烦杂。
能回忆起来的纳粹片不多:《穿条纹睡衣的男孩》《美丽人生》《钢琴家》等等吧。
除了《无耻混蛋》,我看到的任何以纳粹为背景的片子都以不同的故事呈现那个历史的悲情,每次看到纳粹的符号,我就想起佛家的卍字,心想为什么佛祖不显灵在那个最大的纳粹头子的脑门儿上画上一笔,收了他这邪魔……事实上,是我当时不懂得有恶才会有善。
我想我又找不到主题了,回到《隐藏的恋情》。
这部片子,据说是腐片,我以为是轻松的只与爱情有关而已,并没有任何心理准备与上帝的所谓信徒们对峙“同性恋”是否可以上天堂。
我相信,上帝是博爱的,只是人们借着上帝的名义在人群众分出了贵贱高低。
德国、法国,同性恋遣送,对同性恋进行脑切除等等残酷的行为真的是上帝的旨意么?
看片的过程中,我想到两部曾经看过的好剧——《赎罪》和《换子疑云》,本片与前者有很多的共同点,嫉妒,简单的恶作剧却成为了一生罪孽的根源,和后者相似的则是政治气氛.电影总是惊人的相似,跟历史一样。
我非常确定我是哪一边的,不管你爱男人还是女人,还猫咪还是爱狗狗,只要能为之付出,愿意用积极的爱的方式,只要你敢爱,我就敢欣赏。
不就是爱么。
万一遮遮掩掩的,那我只能说你:姑娘,你也太不爷们儿了。
这片让我想起了《霸王别姬》,也想起了文革。
文革期间,出现过很多人性荡失的事情,辱骂,烧杀。
借着正义的名义,大多数人都名正言顺地接近了撒旦——那个是教育告诉我们要远离的东西。
我想人永远是充满好奇心的,曾经学心理学的时候老师就说过一个现象:你越禁止一个人去做的事情,他往往越想去尝试,正所谓好奇害死猫,也就是这个道理吧。
如果你不能全心皈依魔鬼,他是永远不会给你“恩赐”的,所以很多经历过文革的老人们生活在深深的愧疚里,半世不得安宁。
我一直都觉得,真正幸福的人,是永远相信真爱的。
说到这里,突然想到cult大片《天生杀人狂》,不管你离魔鬼多近,只要有爱,就会有信念,哪怕死后你会进地狱,至少生前也会懵懂地幸福着。
同性恋和政治挂钩,我怎么就这么不爱谈呢?
可是我更不爱谈我的论文,其实有时候我觉得政治家是白痴,借助宗教来巩固政权的时候伤害了很多无辜的人。
但是更多时候我觉得自己才是个大白痴,不够心狠手辣,不能够为了权力和荣耀舍弃太多,太妇人之仁。
我怎么成不了政治家呢?
因为我比希特勒长得高那么一点儿!
今天这篇,绝对与政治无关,似乎也不像影评。
哈哈。
谁让我写不出论文,看了个片儿,就更千头万绪了呢。
看了部悲剧,权当娱乐一下生活吧。
悲剧啊!
不过片子很好,值得一看!
故事发生二战时期,纳粹党横行的时代,所有人都知道犹太人是当时受害最严重的种族,但是当时同样受到歧视和镇压的还有同性恋这个群体,故事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展开并且一步步地发展开来的。
Sarah是一个犹太人,她的家人被人出卖并且被杀光了,她逃出生天找到了Jean,他们俩是小时候的玩伴,而Sarah一直爱着Jean,但是她不知道Jean的同性恋身份。
Jean将Sarah寄托在他的男朋友Philippe家里,Philippe为Sarah弄了新的身份证,并且安排她到Jean的店里当洗衣女工,暂时摆脱她是犹太人身份。
Jean的和弟弟Jacques的感情很好,而Jacques是一个直男,而且一直做着一些不正当的勾当,他在出狱后第一眼看到Sarah就爱上了她,并展开追求。
后来他发现哥哥是同性恋这个事实,在Jean的生日会上再次被Sarah拒绝之后他失去理智地假装举报Jean并且希望用救他出狱这个方法来弥补。
但是事情却弄巧反拙,Jean是同性恋的这件事却不幸地被挖出来,Jean真正被捕然后被送进了集中营。
后来Philippe在逃避追捕的过程中被不幸枪杀,在伪装证据证明Jean不是同性恋的法庭上Jacques被爆出是他举报Jean的,Jacques无地自容,选择了自杀。
此时他已经和Sarah结婚并怀有一子,这些年他们一直努力不懈地希望找到Jean,可惜最后发现Jean已经被送往达豪集中营,据说是一个进去就出不来的地方。
直到战争结束,Jean才被放出来,但是他的前脑叶白质已经被切除,不久之后就死去了。
Jean,作为剧中最核心的人物,也是最悲情的人物。
他一直掩饰着自己是同性恋的身份并且偷偷和Philippe来往,但是他从没有想过放弃这段恋情。
在被弟弟发现他的真实身份之后他们发生了一次争吵,他说:“我一直憎恨我自己那么多年,我试着改变,和女人约会,但那就不是我了,直到我遇到一个男孩,我才知道我无法改变自己。
我没有选择,我无法选择我爱女人,就像我无法选择我眼镜的颜色一样。
”在集中营里,不断有同性恋遭到杀害,其中包括了他刚认识的好朋友被活活地烧死时,他仍坚称“我是同性恋,我喜欢男人”最终他被送进了达豪。
在等待死亡的日子里,他谁也记不起了,但是听到和Philippe一起听的音乐,他的眼神坚定,原来,他还记得自己最深爱的人。
Jean的悲剧是因为他的勇敢,因为他的身份,因为那个时代。
Sarah,她一直爱着Jean,从来没有改变,就是知道他是同性恋也从没有动摇过爱他的心,她知道这份爱是没有结果的,但是还是一如既往地爱着他。
直到Jean被送往集中营,她和Jacques结婚生子,但她依然等待着Jean,她说:“我是如此地想念他,每天都想起他,想起他离开时看着我的眼神,我就再也受不了了。
”在和Jacques争吵中,她依然坚持着爱Jean,“你永远都夺不走我的记忆!
”甚至,她坚持为自己的而且取名Jean,目的就是希望永远记得他。
Sarah的悲剧在于她是犹太人,在于她如此坚定不移地爱着一个值得去爱但是却不是正确的人。
Jacques,他是深爱着自己的大哥的,虽然他发现那个惊人的事实后一场生气,但是经过Jean的劝说后他说:“只有死亡能将我们分开的定理仍然成立。
”当然,他是爱着Sarah的,他用尽所有的方法希望Sarah能够接受他,所以一次次地向她发动攻势,但是每一次都是失败而终。
那次的生日会上他终于对Sarah的冷淡动怒了,甚至打了Sarah。
事后他选择了一个消极而且愚蠢的方法,他希望举报了Jean然后再救他出来,以改变自己的形象,但是事情却变得糟糕。
当他的行为被公布,他再也无脸面对他的母亲和世人,愧疚深重的他选择了自杀。
他终于是和Sarah结了婚,但是Sarah根本就没爱过他,对他只有感激。
而他的愚莽冲动不智造成这场悲剧,也造成了自己的悲剧。
Philippe,Jean的恋人,是一个坚定地爱着Jean的男人,他的悲剧仅仅只是因为他爱的是一个男人,但是从不后悔过。
他为他付出了所有的一切一切,他享受和他相处的每一天,他为Jean争风吃醋,为Jean牵肠挂肚,为Jean坐立不安。
他是勇敢的,直到死去的那一天。
他们都是最勇敢的人,他们从不怀疑过自己的爱,他们只是活在特定时代的悲剧人物。
整部电影的人物表现相当出色,每个演员的演出都是扣人心弦,将剧中人物错综复杂的情感演得丰厚饱满,富有感染力。
电影看罢,心中感动而悲壮。
我本来想着里面有很多现实意义,单凭这个就应该加一星。
但这部电影我是真的看不下去,还不是受情感影响,就是单纯的不想看,我是一路看着进度条想着剧情不远了才看完的。。
所以实在不想昧良心给四星影片前面还算正常,唯一不解的就是那女的和男的的关系,如果强行解释为两小无猜算是可以,可是里面的台词算是什么?
几乎都是恋人之间说的话了(可能我不懂法国人是浪漫,我是他男友我也要吃醋)。
后面就莫名其妙了,可能我不理解这种人的内心(接触几乎为零),但,你不是说了 “只有死亡能把我们分开”仍然成立?
说了这句话的人我不认为会把家人的安全当儿戏,更何况也算是混里面的,不可能不知道里面的形势。
看似很合理的剧情,但人物的塑造似乎过于随意了点——这是我一直到后面哥哥回来那里都无法看下去的主要原因,太假。
后面就有点口水话了,什么脑叶白质切除术(有一点了解,但最后实施是什么鬼?
),弟弟在法庭上的表现(竟然毫无悔过歉疚之心,我不认为他是曾经被塑造的那个视哥哥为一切的亲弟弟,更加觉得人物真扯)。。。
说真的,你标题我也很想吐槽(有道:沉默的爱人,中文隐藏的恋情,英语a love to hide)可能真的就是从一开始认定了不喜欢就总会看到它的缺点吧。
我承认,这部电影我是带了一点偏见看的(大概从35分钟左右正式确定),但里面我确实很难找到喜欢的点(本来想说弟弟颜值还行,结果败成那样子。。。
不是坏,是败)最后第几段话倒是有点挽回了好感,至少它确实在为了这一群体发声。
看完这部电影,在我脑海里形成的就只有旧时对同性恋的压迫以及天下乌鸦一般黑(虽然这两点早有接触,但这部电影确实把我好久没再接触的它们加深了)
L'amour naît d'un regard, vit d'un baiser et meurt d'une larme.爱情,诞生于一个眼神,温存于一个吻,消亡于一滴泪。
这个故事,只是为深爱的人所唱的挽歌。
我不想仅把它看作“同志电影”,如果我这样想,我的目光已经带有偏见了。
“隐藏”是这个故事的一条主线。
Sara身为犹太人无法获得自由,只能隐藏以求活命;Jacques隐藏陷害兄长的事实;Jean和Philippe互相深爱,却无法走进阳光,只能在黑暗里,隐藏着相爱。
Sara对纳粹的痛恨因为实力微薄而只能隐藏;Sara内心对Jean怀抱着深切思慕,却因为爱情得不到回应而只能隐藏; Philippe深爱着Jean,同时也害怕失去他,这种心情的隐藏;Jean在集中营所目睹的残酷事实,以及内心痛苦与纠结的隐藏。
那段时间,有太多黑暗。
在那样沉重的乌云压迫下,原本明媚的一丝阳光最终也支离破碎。
Jean和Philippe之间的爱情故事是明线,暗线则可能是那段时间的被压迫者隐藏在悲惨时局之下的故事。
电影的题材和故事渲染得十分充分,加上观众的共鸣,那种感动真的几乎把人心脏压碎。
客观来讲Jean和Philippe不是那么的帅气,但和那种养眼的同志片不同,不是他们的脸或他们的声音触动我们。
他们的爱情所蕴含的、所背负的东西,才是真正触动我们的地方。
有这样丰富的转折和起伏,影片结尾就显得有些单薄。
前面悲伤的情绪还未散开,而忽如其来的场景跳转显得突兀而生硬。
我个人认为这样没什么韵味的结尾就像把前面蓄势全部放掉一样,托不起前面过于沉重的故事,更留不下来什么追思。
这样以烘托情绪为重的电影其实用简单而不失余韵的结尾会比接着叙事更好。
举个不恰当的例子,假设结尾是这样的:Sara骑着破旧的自行车,一个人路过那条熟悉的公路。
蓝天依旧。
田野一望无垠,公路笔直看不见尽头。
她感到心头蔓延上从未有过的自由。
她想唱歌,哼了几句才想起已经没有人回应她的歌声。
自由的心情里又浮现几分孤独寂寞。
她不自觉地想起Jean,想起Philippe,想起Jean的父母,或许还有Jacques。
仿佛一切都那么无力,爱着却无法保护,恨着却无力报复的感受再次涌上心头。
现在恨已不那么恨了,但爱却始终发酵,它只会越来越深。
就像《我私人的爱达荷》一样,一个简单的镜头缓慢拉远,熟悉的场景逐渐变远,或许能给人更深刻的感受。
这部电影太沉重了,它所蕴含的深沉的哀伤是简单的叙事所无法了结的。
战争带来的伤害,也是一部电影无法体现的。
这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这个故事,或许有恨掺杂在里面,但更多的还是爱,以及宽恕。
人们的心不应该永远被曾经的阴霾笼罩。
要走进阳光里去。
看片时就有一种疑问,为什么很多同志电影都是以二战为背景讲述的?
直到看完结尾时才知道答案。
同性恋,一个在那个时代为人所唾弃的名词。
法西斯,残酷与死亡的象征。
二者融为一体,便能发挥出具有催泪弹般震撼的能量!
说实话,影片的后半段几乎是在泪水中看完的,可能是我的感情太丰富,不过不可否认这部电影确实有很多触动人心之处。
Sara的承受能力绝对是常人所不及的,身边最爱的几个人接连离她而去,而她则一直守着一份对Jean亘古不变感情,怀揣着等Jean回来的信念,无论经历了Pillippe还是Jacque的死,始终隐藏着自己的身份坚持到了最后。
看之前就预料到这部片的悲剧结尾,就象是当初看Bent一样,自己的承受能力其实真的很差,但就是抵制不了这类剧情,我想我也许也是无药可就的那一类了吧~在这个年代我们所能做的,应该就只能深深缅怀这些在战争中无辜死去的同性恋者和犹太人了吧,并且以此为惊醒,永不再犯历史的错误!
本来美好的故事,最终却在最后变成了悲剧,美好永远定格在那一瞬。
我们每个人虽然只是生活在自己的小圈子里,从事着自己喜欢或者不喜欢的职业,但是却和时代的命运紧紧结合在一起。
大的时局动荡引起了小家庭的矛盾,虽然结局看似是注定的,但是有爱总会让人感动。
电影讲述了一个惨遭灭门的犹太姑娘Sara,为了躲避纳粹的迫害,找到了儿时的玩伴Jean,Jean和相处了四年的男友Philippe收留了她,并帮助她伪造了身份。
Jean的弟弟Jacques与他感情很好,但是一向不被父亲看好,从监狱出来之后,他看上了在自己家洗衣店打工的Sara并努力追求她,而Sara却早就爱上了Jean。
在Jean的生日会上,Jacques心中的不甘或者愤恨,被激发出来,利用自己与警局的人的特殊关系假意举报Jean,没想到却弄假成真,Jean同性恋倾向的证据被警局发现,被送往集中营改造。
之后,在法国光复之后,Sara与Jacques已经结婚并育有一子,Jean才被放回,但只剩下几个月的生命了。
电影名为“隐藏的恋情”在看完之后,我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方面是Jean与Philippe的恋情,在同性恋被视为“变态”的日子,同性恋只能是被隐藏的;另外是Sara与Jean的“恋情”,Sara是如此喜欢Jean,以至于她说“我不在乎你是否完全属于我……只要我爱的人一直在我身旁,即使他爱的是别人。
”在面对Jean爱恋着Philippe的情况,她的爱也只能隐藏起来。
在这“隐藏的恋情”的背后,影片折射出来的个人之间的“爱”与大时代纳粹统治和战争的罪恶。
电影中处处显露着“爱”这一主题:Sara对Jean的爱,无论是小时候天真无邪的爱,还是耄耋之年的思念,这种因爱而生的包容和坚持令人动容;Philippe对Jean的爱,与Jean相恋四年,冒着极大的风险收留了Jean儿时好友,他包容了Sara对Jean的爱;Jacques对Jean的爱,在得知哥哥是同性恋的时候,最终选择,“‘只有死亡能将我们分开的定理’仍然成立。
”当然还有其他的体现,例如,Jean亲自拿给犹太妇女洗好的衣服,Jean的父亲对Sara的接纳,集中营中Jean对于另外一个“罪犯”的鼓励和“鸣不平”。
尽管在维希伪政权的统治下,人们依旧能够相互爱护和包容。
但是,当“爱”遇到纳粹的迫害时,大时代之下,人的多面性的就会显现出来:为了生存Sara不得不与Philippe结婚;为了证明自己,Philippe不得不与警局的人保持不当关系;为了生意,Jean的父亲不得不贴出“禁止犹太人进入”的标语。
大时代之下,所有人都是渺小的,但都与时代有理不清的关系,时代会影响到每一个人。
电影中的展现的是这样,我们现在也是这样。
国家社会的进步发展,亦或是倒退,都深刻地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一方面我们在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另一方面,我们也受到某些不应该受到的限制。
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但“爱”是永恒的。
关键词:二战、同性恋。不用看介绍就知道他们讲什么。
淹没在残酷历史里的生命,爱可以成为原罪,亦可成为信仰。
深刻揭露人性的电影。今年看过的最好的影片,没有之一。也是《辛德勒名单》后让我印象最深的二战电影。
还没看完
抱歉看得走马观花,但还是了解到故事的沉重远超同性禁忌问题。更多是历史人权以及人性问题。
脑白质切除术(lobotomy)是一种神经外科手术,包括切除脑前额叶外皮的连接组织。在一些情况下,手术工具就是一个厨房用的碎冰锥还有一个榔头。这个碎冰锥被榔头凿入眼窝。这个过程会造成患者个性的改变,或者造成严重的精神残疾。脑白质切除术被认为是一种野蛮的错误,从而被医学界抛弃。
剪辑感觉有点仓促时代的跨度都很仓促。每个人的情绪都来去匆匆。但是Jean和Philippe一起时候的几个画面真的是很甜,回想起来才更虐><
虽说看到纳粹加同性恋就知道剧情走向,但导演对节奏掌控的差劲程度仍然让人大跌眼镜,剧情之白烂让这个悲惨的故事丝毫打动不到人。最后那个白烂到无以复加的结尾简直都要笑出来好么?终于知道你法是怎么亡了的。正想骂这导演别拍电影了,结果还真没拍了ORZ
真是个沉重悲伤的故事,女主长得很像robin。很多电影记载犹太人被屠杀,但少有描写同性恋在纳粹淫威下的事
这个悲剧不给力!
不喜欢虐身BE的。。。太苦逼了
一个很迅速的片子。我觉得导演很温柔,很不想虐人,那么多人还觉得虐,实在是因为那是一个很悲惨的年代,这是一个很悲惨的故事。在那个扭曲的年代里,任何一个瞬间,都是令人扼腕的。然而就像那张唱片和弟弟雅克看着父亲说你的孙子也是犹太人时一样,人性的光芒总会照亮悲惨的生命。
我一直记得这个电影叫une question d'amour,我记错了,总之也是很好的电影
不喜欢该片!Yovnne是真漂亮可惜是个木头冰美人,丈夫死了后一滴眼泪都没掉,全片唯一的正常人就这么被清算了,世道就是这样,以爱的名义苟活的犹太女总是能活很久很久,可怜了痴情的JAC
TT alone
没看完,应该还行吧,就是最近对这种故事不是特感兴趣。
人性中的善与恶,人与人之前的爱与恨,都是永远存在的,谁也消灭不了谁。
现世的伙伴们如果还不敢活得磊落敞亮,都对不起一代代为爱的权利勇敢献身的灵魂们。电影本身平了点,记忆点不多
看完很忧伤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