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上看的,看下来感觉总体来讲这部电影很适合在高铁上杀时间,但要记得戴降噪耳机,毕竟有音乐的部分。
看日本电影总感觉整体的氛围和剧情都是在很细腻且隐蔽地展开,一点一点去雕刻情绪,没有突然爆发的大起大落。
如果能走进点映描绘的世界里去一点点观察,就能体会出它描绘的平静但细节丰富的内心世界。
个人认为新垣结衣的演技比较到位,乍一看都是一个表情,但仔细去看的话就能看出微表情随着电影的变化而发生转换。
我甚至认为演员的服装也有经过精心设计,不同阶段的服装颜色也在反映人物的心理。
另外,看到一半就想起了《放牛班的春天》,只不过这部电影讲得更多的是老师被学生改变,而《放牛班的春天》则更多的是老师改变学生。
电影的主题曲,很多人会很熟悉。
《手纸 ~拝启 十五の君へ~》。
听的时候,你可能会说,这不是刘若英唱过的么?!
这首歌曾被翻唱收录在刘若英2010年发布的专辑《在一起》里,由施人 诚,阿信填词。
其实刘若英的很多歌曲都是翻唱自日本歌曲。
《很爱很爱你》翻唱自日本二人女子组合KIRORO于1998年10月01日出道时发行的首支单曲《长い间》,《后来》翻唱自KIRORO的《未来へ》,《原来你也在这里》翻唱自日本歌手中岛美雪的《爱される花。
爱されぬ花》,《收获》翻唱 KIRORO 的《逢いたい》,《光》翻唱自 玉置浩二的《光》。
看电影时,弹幕说日本歌曲撑起了华语歌曲的天空,有点夸大,你们是不是没把华语歌坛半壁江山的汪老师放在眼里么23333333。
不过,确实很多经典传唱的歌曲翻唱自日本。
比如李克勤的红日,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这首歌翻唱自日本歌手立川俊之演唱的《それが大事》,我也是在听豆瓣FM时凑巧听到的。
网易云音乐有个乐单就是介绍被翻唱成华语的日本歌。
大家有兴趣可以去看看,链接我发一楼。
PS:今天偶然翻到一个歌单,叫《30首经典粤语歌曲的日文原唱》,没想到筷子兄弟成名曲《老男孩》也是翻唱自日语歌曲,原唱是大桥卓弥,还有我超级喜爱的张国荣的《monica》也是翻唱,原唱是吉川晃司,就连小齐的《伤心太平洋》也是翻唱,哭了,为什么我喜欢的歌曲都是翻唱?
PSS:很多人问刘若英翻唱的,歌名是《继续(给15岁的自己)》 作词:施人诚、五月天阿信 作曲编曲:Angela Aki
相比于熟悉的十五岁自己 大合唱好清新抓耳 最后合唱看了好几遍 “让整颗心都燃烧起来的歌曲 一定会来到你的身边 在闪闪发光的世界中 乘着我的歌声 在闪闪发光的世界中 传递爱的讯息” 绝不要辜负此刻的自己 也别忘记唱这首歌的你 抱着一颗真心 抱着一颗蓝蓝绿绿的夏天 啊 夏天 啊 夏天 前面还有些暗调 突然镜头一转是海边 是绿山坡 啊 满目青青水水 人间也有天堂了
也许有一天,习惯了城市的灯光与摩天轮的你,会忘了自己也曾赤脚站在沙滩与草原上迎风歌唱;麻痹于工作压力、生活苦担的你,会忘了自己也曾为自己青春期的许多阵痛而烦恼;饱尝人情的冷淡、疲惫维系于一段段脆弱社交关系的你,会忘了这个世界也曾闪闪发亮,而你面带微笑、毫不害羞,宛若唇上有歌地向陌生人传递爱的信息。
那一天,你会忘了15岁的自己是怎样地全力以赴,一边迷茫着一边磕磕绊绊地成长,但现在,正15岁的你,拥有一整个天空的蔚蓝与满心的纯真的你,请不要那么快地对这个世界筑起戒备,不要那么快地驱散自己眼里的光与热泪,不要那么快地放弃向远方呐喊、对旁人与世界任性的权利,好好地挥洒你的青春,只有这样,你才有足够的回忆供未来的自己翻阅,你才有足够的力气供未来的自己稳住颤抖的手臂,轻轻地按下人生琴键的两个“哆”,默默对自己说“前进、前进……”
睡前电影,打算看困了就睡觉,中间没控制住,蒙进被子里好几次。
看到最后被子湿了一大片。
从镜头对准桑原开始,就把睡觉这事放下了,想好好看这个片子,因为瘦小的他让我想到那时候的自己,果然故事慢慢展开,我看到了我父母,看到了初恋,也看到现在一个人在北京的自己。
学生们表演真不错,细节很用心,比如桑原跟别人说话眼神总是在左右的躲闪,欲言又止,收到同学帮拿回的作业纸时,那句谢谢看上去是憋出来的,好多内向的人自己才理解到的那种分量。
体育老师叫错名字却还对他大喊大叫,而他当时心里怎么想,看体育老师楞在那的几秒不得而知,在听到妈妈支持他去合唱训练而不用他去接哥哥,他对妈妈说抱歉,,,,很多很多情节把我的记忆全都演了出来。
希望那些心里一直装着善良的人能够幸运一点,这些人不会让浮躁碎片化的生活所改变,那经历的痛苦和挣扎,是最牢固深刻的成长。
这是一部需要在安静的时候能够静下心来欣赏的影片。
在观影过程中我就有预感这部影片可能票房不会太理想,毕竟它缺少现在主流高票房大片所需的元素。
相比之下,人们更愿意去看速度与激情,变形金刚这一类的影片,尽管看后他们可能会失望,但是如果出了下一部,他们依旧买单。
而这部影片我不会像推荐速度与激情那样推荐你去看,但是在看完之后,忠于自己内心的判断,我要给它五星。
影片分别讲述了几个人不同的人生经历,因为合唱部这一团体将大家联系起来。
意外失去男友的钢琴家,从小有个残疾的哥哥的弟弟,父亲是个混蛋的女儿以及将要生孩子的母亲。
每个人都面对着生活中不同的难,怎样跨过这道坎或许是影片想要传达给我们的意愿吧。
我自认为是一个泪点比较高的人,然而在看到以下两处时还是不禁泪目了。
第一处是一直照顾残疾哥哥的弟弟在谈及自己十五年后的信时。
他自己的阐述,让我豁然开朗。
我以为他会憎恨他的哥哥,给他添了不少麻烦。
然而我想错了,没想到还可以用这样的一个视角来看世界。
第二处是gakki删掉了留言,阴沉了整部影片的脸也终于露出微笑放晴了。
伴随着升调哆,游船启航,主题曲的响起,那一刻感觉自己也释怀了。
不禁在心里鼓起了掌。
感谢gakki,若不是她,我可能不会知道这部影片。
若不是她,我可能不会看完这部影片。
然而正是因为看完这部影片,我才有机会认识到这个世界上另一种美。
若心底有阳光,人生终会闪耀。
莫失勇气,唇上有歌,心中有光。
最温暖的是剧中每个人都对别人抱有极大的善意。
那个自闭症哥哥让我想起老家街道上一个脑瘫的男孩。
从我小学能独自去米粉店里过早开始,那家叫做“亮子餐馆”的米粉店门口就永远坐着一个看起来和我们不同的人。
他永远驼着背、怂着肩,两只手放在胸前弯成鸡爪子模样,一只爪子向内一只爪子向外,说起话来口齿含混不清,嘴角向下拉扯,站起来走路的时候像只瘸腿的霸王龙🦖,让人担心他会突然失去平衡摔到在马路中央。
我上小学的时候他看不太出来具体年龄,说十几岁,二十出头都可以,那时候我还不知道那叫脑瘫儿,只是觉得他一看就不是正常人。
每天早上他都还在露天的桌子上吃一碗米粉,然后一坐就是一上午,米粉店的老板和街坊都很爱跟他聊天,虽然那语气有点像哄小孩。
他也很喜欢人多热闹的场景,话说不清楚,就痴痴地笑。
然后直到午饭时间,他起身离去,周围闲聊的人一定要看着他安全到达马路对面才会收回目光。
所以虽然他样子怪异,我们这些不懂事的小孩也从没怕过他。
后来这条街上的米粉店越来越多,味道也各有各的特点,我几乎不再去这家店过早,看见那个男孩的机会也少了。
前段时间春节回家,我忽然再一次看见了他。
小城市居民的变化和小城市的发展一样,几乎处于停滞状态。
他还是像以前一样,坐在露天的桌子旁,脸上挂着和十年前一样的表情,看着周围人痴痴地笑,只有下巴上一些青青的胡茬能看出岁月的痕迹。
除此之外,他开心、单纯的表情没有任何变化。
能看出来,在这十多年里,他被人们的善意笼罩着,没有受到一点伤害。
就像影片结尾,大家齐声为自闭症哥哥演唱一样,这样真诚的善意让人觉得无比温暖,又有更多的人被这个世界所接纳了。
电影一开始,空旷的轮船上那一个小小的身影。
突然心里的躁动就已经平静了一大半。
这是一部让人得静下心来的电影。
小岛,纯净到找不出任何瑕疵的海,天,蓝,和平和。
每个人都背负着自己的苦痛,可是在歌声的治愈中,每个人都勇敢的按下前进的钢琴键,勇敢的继续向前,keep on believing.不论演技,不说梗老,电影有时候就是一种共鸣而已。
尤其像现在的我们,读过纯净无忧的学生生涯,即将进入这个社会的时候,那些迷茫,无措,困惑和沮丧,那些愁云,足以吞噬任何一个曾经纯净的灵魂。
而即使这样,勇敢的人还是迎风而上,继续知难而行。
生活不会等你,没人会将就你。
而人生的选择,那些不同,总会克服。
学生们站到舞台上,开始唱歌的那一刻,眼泪就默默来了。
很久没哭,再难过、忧愁,曾经也只不过买一堆高热量,那么没心没肺的塞进自己的嘴里。
很多时候觉得失去了前进的动力,好像心里曾经那个充满干劲不服输的自己已经就那么老去,可是心仍有不甘。
象牙塔待久了,或许就真的不敢面对现实了。
曾经觉得未来、人身有那么多可能,而如今,却只有这一份摆在眼前待找的工作。
可是,美好的未来总是从残酷中一步步实现的不是吗?
我想,对我来说,这部电影就像曾经激励我的Morning Glory一样,让你心中充满勇气,迈出第一步,抬起头,拍拍尘土,继续上路。
电影里说:“我相信,音乐是能够治愈的,它能让人感到幸福”。
电影、音乐,心灵的力量总是大到难以估计。
继续奔跑吧。
千难万险在前方,哪怕再多挫折、再多失败,也要鼓起勇气,唇上留歌,继续前进。
很早之前我听过王俊凯翻唱的《致十五岁的自己》,但是一直不知道这首歌原来是日文歌,旋律和歌词都十分动人,会让听到的人忍不住眼含热泪。
看完《唇上之歌》,我觉得这是一部有关青春、梦想与救赎的作品,故事中的桑原感恩因为哥哥是自闭症患者所以自己才能来到这个世上,而荠菜却因为自己的到来导致妈妈嫁给了不负责任的爸爸度过了不幸福的一生而后悔自己的到来,柏木老师也因为男友的意外离世而放弃了弹钢琴,就是这样一群内心破碎的人却因为音乐而聚集在了一起,彼此温暖,彼此照亮,慢慢走出了心底的阴霾,重获微笑和快乐。
本来以为他们在台上合唱的时候就是最打动人的情节,没想到接下来,桑原的自闭症哥哥学着小时候在教堂里听到的荠菜妈妈安慰荠菜的话,“荠菜,不要哭,前进,前进!
”我觉得心里好温暖,可能不是每个人都能从原生家庭里获得幸福,但只要努力战斗,做好自己,一定会有其他形式的爱会来到身边❤
如果要我说青春是什么的话,也许是一群人一起为了一个目标而共同努力,也许是跨越过曾经内心给自己树立的一道围栏,也许是像一首歌一样,带给未来的我们青春的回忆。
而这些,在《唇上之歌》里都做到了。
故事的情节非常简单。
讲述了一名面无表情的调任老师,带领合唱部的学生们向比赛迈进的故事。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和学生们解开了他们之间的矛盾,也解开了他们各自自己的心结。
听起来很俗套,但最后的合唱出来时,我的眼泪依然掉了下来。
日本的青春片有一种不知名的魔力。
他们能够把青春中所有美好的东西全部凝缩进短短一部电影中,明明没有战斗场面但还是使人热血沸腾。
由于国情不同,我们与他们的学生时代一定存在差别,但还是会产生共鸣,有一种“好像我曾经也有过这样美好的经历啊”的体验。
青春不仅仅只有恋爱、堕胎以及各种各样不知所谓的三角恋,《唇上之歌》中,那种若隐若现的暗恋情感,才是大部分人青春的一种最好体现。
人们常说,一个国家的电影往往能反应出他们的国情。
这部影片让我看到了日本式青春的活力。
我不知道其他国家的人在看到我们的青春片时,会产生多么大的误解,但现状就是如此,所以我也不希望知道。
因为我们都了解,那不是真的。
最后谈一下新垣结衣的演技。
有朋友可能会说她在这部剧里面无表情,就像一个面瘫一样,毫无演技,但我想说,她正是靠这种全程寞落的表情,将这个人物演活了。
这一次,她带给了我太大的惊喜,因为与她平时开朗活泼的角色差距太大,所以我觉得,她的演技不必任何人要差。
我们希望过上像片中那样美好的青春,也希望能够摆脱高强度社会带来的压力,但哪有那么简单呢?
只要珍惜现在的时光,不管走向哪里,都是青春。
压抑又平淡,想打死男主,患了绝症你就天下最大吗?
奄奄一息
男友的爱在得病那天就收回了,他谁也不爱,女友独自承受,照料,得绝症的男友到最后一天,那爱成了日常的繁琐直至爱的消逝。面对被一个病痛折磨,身体与精神的亏空的病人,女主是一种无声的孤独,她也想一走了之,但两人的生命力都在消耗,她要亲自画上句号。
很闷。最后看哭了。
看得我奄奄一息额
留住有情人
Three and a half.
本来想看《芳芳》,网站抽风了搜的是芳芳内容是这部。挺喜欢影像风格的就看完了,那种漫长压抑、痛苦和绝望拍得挺好的
四苦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蕴盛。
勉强看完,演技还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