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一个催泪弹,这样的离别是美丽的吗?
何谈最美?
女主耗尽了一生辛劳,换来最后几日家人的善待,有什么值得借鉴的吗?
只能说女主是好媳妇、好妈妈的典范,极具奉献精神。
这世上哪有什么最美的离别,都是骗人的谎话。
不懂事的女儿和有妇之夫纠缠,考大学的儿子搞大了女朋友的肚子,当医生的丈夫从不关心老婆的病痛,老年痴呆的婆婆十五年如一日地折磨着儿媳,嗜赌如命的弟弟天天和弟妹吵架靠姐姐救济还恶言相向。
一个女人,她的生活的全部就是这些,这些她爱着的人,折磨着她,甚至拖累着她的人们。
她絮絮叨叨,甚至神经兮兮。
她三十年如一日为生活在这个家里的人做早饭,却没人要吃。
她照顾老年痴呆的婆婆十五年,动辄打骂稍不留神就跑出去外面捡垃圾吃,她在被婆婆摔过来的像狗屎一样的柿子沾了满身满屋的时候,哭着抱怨:活不下去啦。
她在病床上打着点滴,亲生弟弟跑到病房冲她大喊大叫地要钱,骂她吝啬抠门的时候,牙帮紧咬气的说不出话来,但还是将自己的医疗费摔给了他。
这样一个女人,在一个外人看来,她的生活真是糟糕透了,没人在意她辛苦操持的家的辛苦,因为这些她爱着呵护着的家人们都被宠坏了,他们习惯了接受,不知道那个每日唠叨,轻声轻语的女人,她也会疼,她也会生病,她也会死。
人,总是会在失去之后才会意识到曾经拥有是多么珍贵。
爱,这个词,在能表达的时候你很吝啬,当你想念一个人,却没有机会对她说出来的时候,你会发现,后悔莫及,所有的语言以及眼泪都无济于事。
这次失去,意味着永远都不会再有机会,永远。
丈夫为妻子在新家里做了花房,即使是冬天花儿也能开。
儿子为妈妈画了肖像画,妈妈在花丛的包围中笑容灿烂。
女儿断了和有妇之夫的往来,和妈妈拥抱并送妈妈鲜花。
所有的人都以为女人喜欢花儿,而事实上,她对花儿并没有什么研究,只因为婆婆喜欢,所以,她把所有有花儿做装饰的东西都买回来。
她从来没为自己活过,又或者她活着便是为了她爱的这些人,他们便是她活着的全部意义。
她是世上最美的女人,她还有一个伟大的名字,叫:母亲。
当花瓣离开花朵不知你是否有过这样鲁莽但却温暖的经历,仅仅因看了关于家的一篇美文或者一部电影,便不顾一切直冲冲地跑回家,面对父母的不解,从不解释,只有婆娑的泪眼。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你该由衷地庆幸自己还有年轻人独有的冲动和勇气,如果没有,那么《世界上最美丽的离别》或许会给你这样一个机会。
老套的故事情节,俗气的背景环境,不算漂亮的演员,可是为什么会让自己在深夜哭湿了枕巾,只是被家的温情所感染,泪啊,怎么都止不住。
普通的中年家庭主妇,喜欢把花瓣小心翼翼地摘下夹在书本里,然后布置在家里的各个角落。
她身边,有一个因事业受挫郁郁不得志的丈夫,一个爱上了有夫之妇的女儿,一个险些当了爸爸的未成年儿子,一个老年痴呆只知闯祸的婆婆和一个吃喝嫖赌的弟弟,和万千的家庭妇女一样,她用心操守着这个家,正如绚烂的花瓣。
平淡无奇的日子随流水悄无声息地流逝,直到她得了癌症。
一切的改变似乎从此开始,丈夫丢掉了抑郁和舍弃了男人的女儿一起为新房子而精心布置,儿子也开始承担起成长的责任,闹腾不休的老人也似乎读懂了她的绝症,满脸的心酸,重头开始的弟弟扭捏地感谢自己一直误解的姐姐。
当她即将走向人生尽头时,这个家,又回归了温情脉脉,只不过,这一切都那么后知后觉。
如果因为永世的离别才会让这个家变得完整幸福,使周围的亲人开始互相呵护取暖,那么,这样的离别是否显得过于沉重和不值得?
我没有答案,只有困惑。
当我们的步伐越来越快,越来越沉重的时候,不会因为一颗甜甜的糖果、一句扉页上温馨的祝福而幸福的时候,我们是不是几乎忘记了最开始的初衷,人们总是习惯于去追求更美好的东西,999朵玫瑰必然比一朵孤零零的玫瑰要好,璀璨夺目的钻石必然比用狗尾巴草编制的“戒指”要珍贵,可是,同样习惯疏于珍惜的我们真正得到之后,我们会更幸福吗?
只有身边来自家的温情,其实才是最初最简单的幸福,只不过,别总是等到离别之后,我们才渐渐地懂得。
她终究还是离开了,在那个雪花纷飞的冬天,像她手里用心雕琢的花瓣,无奈但却幸福地离开了她至爱的花朵,仅有一丝暗香默默存留,或许,她应该感觉到幸福,因为这个家,给了她最后的慰藉。
作为一个尚未为人妻为人母仅仅是为人子女,尚未在长大后感受过离别,目前只是一个为论文焦头烂额不思进取拖延成疾的大龄待嫁女的医学生,为了发泄一早晨在12306刷票的糟糕经历以及屏蔽一到下午就在北中环下疯狂挥鞭抽陀螺的噪音,中午吃饭时特意选了一部能流泪的电影。
虽然看之前就知道结局,也知道无非车祸白血病或者癌症这样的死亡方式,但是还是不能克制地哭了差不多100分钟。。。
明明只有120分钟的电影,明明只是想快刀斩乱麻哭个5分钟排毒的好么?
面对这一双核桃眼让我如何实现看完想回家看家人的冲动?
于是我想要不写点什么记录下感动,留下点曾经存在过的印记吧?
最近看了不少韩国电影,其中不乏优秀的作品。
比如新世界,辩护人,北逃,奇怪的她,素援,流感,隐秘与伟大,金氏漂流记,金福南杀人事件的始末等等,等等不是表示点完了而是想不起来了。
虽然不喜韩剧的拖沓煽情,但是不得不说其电影真是不错,有的温情催泪有的又血淋淋撕裂伪装直面历史或是现实。
片头平静地展示了干花和印花制作过程,一看就是全职主妇的作品,很美。
大概也确实在象征为家庭付出一切耗尽芳华香消玉殒的女性,被家人完美封存在记忆的相册里,细细碎碎装点着守护着她爱的一切吧。
我觉得作为全职主妇真是神一般的存在,是如何做到身边的亲人都是问题青年或者中年的情况下面对每天那么多琐碎烦心的事情还能不被压垮的?
不同于落魄的人能一眼看出他的落魄,外表光鲜的人也多有不为人知的苦楚,只是没到万不可以不轻易泄露罢了。
看来事业有成的丈夫,却因为之前误诊导致病人死亡不得不关闭自己的医院从头做起,在已不在年轻的时候还是当一名薪酬很低的低年资医生。
他冷漠地面对自己的妻子的付出,即使听到妻子的抱怨说排尿下腹疼也仅仅是建议买点止疼药,寡言少语不懂温存。
因为他觉得事业的压力分散了他对家庭的爱。
我讨厌冷暴力的面瘫男,所以开始的时候非常讨厌他。
但是当他知道妻子的病之后,从开始的喝闷酒斥责家人各顾各不懂事,到不相信坚持要亲自上手术台开腹切除却不得不承认已扩散到只能保守治疗而在手术室外痛哭,直至用心去打理妻子梦想中的新家,面朝群山有花房有壁炉视野开阔的梦中的窝。
从不可置信地否定到不遗余力地挽回再到不言不语地守护。
布衣饭菜尽可终生,我始终相信最温暖的爱情是不华丽不吵闹安静地守候无悔地付出。
看似风光无限干练的女儿忙碌异常,俨然工作狂。
面对亲人关于恋爱的问题顾左右而言他的背后隐藏的真相却是和已婚男人疯狂的地下恋情。
在单位抓紧时间卸下伪装也要和渣男私会而不耐烦地推走思念女儿来探班的妈妈,趁渣男原配外出抓住机会精心打扮也要登门感受下当女主人的光明正大感,即使是当知道妈妈将不久于人世而泣不成声时也是第一时间想到见渣男一面借个肩膀来哭。
她并不觉得自己做错了什么,只是一味固执且甜蜜地相信所谓的相见恨晚定会离婚再娶。
直到她摩挲着原配用心打理的衣柜仿佛看见同样善良持家的妈妈,直到她被一次次忽视伤害才意识到是时候放手了。
固执变成放弃,甜蜜化为苦涩。
毕竟谁也不会始终坚强甘心当备胎,谁也希望在无助时能有爱人真心来疼。
醒悟过的女儿变得恋家顾家,会耐心给奶奶喂饭也会尽心陪伴父亲装饰新房,会温柔地做饭逐渐变成能撑起家的女人。
当听见女主在身后百般不舍的地一遍遍轻轻呼唤自己的名字,女儿悄悄地哽咽,我也跟着哗哗地掉眼泪。
而小儿子和不成器的弟弟简直就是拒绝长大的孩子。
前者尚未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就一心想离开家,成天和小女朋友胡闹差点令其怀孕。
后者因怨恨其父亲去世后遗产被姐姐拿去给姐夫开医院而自暴自弃,吃喝嫖赌打老婆赌输了就去羞辱姐姐骗钱花,而刻意忽略姐姐攒下钱就拿来偷偷补贴他们家的事实。
但是女主真心好脾气呀。
对待儿子无比地温柔,温柔地托付给小女朋友,温柔地看着还是孩子的儿子负责地给女朋友买卫生巾,温柔地摆脱儿子在自己死后不要忘了自己。
对待弟弟又相当地宽容,不计较他的无礼粗暴不上进,偷偷尽己所能帮助弟弟家渡过难关,摆脱弟媳不离不弃,甚至再知道自己将离开人世之后办的保险受益人也写成了弟弟。
女人真伟大,无悔付出一生无所求。
当儿子哭着说妈妈不会死到认真给妈妈画肖像,教妈妈上网申请大学时,当弟弟幡然醒悟开起了出租车别扭地给姐姐买她小时候爱吃的桃酥和饮料时,当弟弟伏在方向盘上痛哭时,我就原谅了他们。
至于全篇所着笔墨仅次于女主的婆婆,我觉得写再多也写不完这一对本是婆媳的人之间胜似母女的情感。
被老年痴呆折磨而胡闹实非其本意,不清醒的时候像个孩子一样盼着女人回家,偶尔清醒的时候也会试图咬舌自尽追随媳妇的脚步。
最后的结局在开篇的时候就已经能猜到,女人在感受到新房且看到一家人改观之后留恋却放心地离去。
虽然离去了但我觉得算是幸福地离去。
骨灰埋葬在庭院里繁茂的大树下,大树上挂着牌子写着细看方知美丽,久品才解可爱被纪念,生前细心写好的纸条被贴在家里的各个角落。
女人已自己喜欢的方式永远守护着这个家和她深爱的家人。
“你什么时候会想起我?
”他说“早上上班前,系领带时,喝不好喝的大酱汤时,喝好喝的大酱汤时,喝酒时,酒醒时,女儿出嫁时,中秋节做松片时……”泣不成声。
若是尚未到离别的时候请格外珍惜眼前的亲人,而不得不说再见时别太悲伤,请记得我。
ps:最后的新家好漂亮。
有庭院有花房,有壁炉有阳光房,面朝群山视野开阔。
厨房整洁洒满阳光,满满的都是家的味道。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每次遇到别离,我都很用力。
大概,是因为最亲的外婆逝世,而我连最后一面都没有见到;大概,是有些朋友,我们都没有说再见,就从此再也不能见……以前加过志同道合的群。
和里面的朋友插科打诨,建立了浓厚的革命感情。
习惯了群聊的模式,也并没有添加为好友。
因为觉得无必要。
后来退群的时候,我给那几个聊得来的朋友一个个小窗留言告别。
也许有人会觉得文艺。
可一直就是觉得,既然要离别,就用力一点说再见。
毕业的时候,送邹弟走的时候,有生以来第一次在候车厅喝啤酒。
那个影像即使过去很久,但一直在印象深处记忆犹新。
站台上,我嗷嚎大哭。
和哥们拥抱挥手再见。
“只是毕业,我们总还是会再见的啦。
”他们安慰我,可是,我就是如此害怕离别。
电影叫《世上最美的离别》。
故事里面的母亲,和生活中的大部分母亲一样,平凡而伟大。
照顾老年痴呆的婆婆,将一家人的生活打理得井井有条。
而看似幸福的外表下,也有无数琐碎的烦恼。
弟弟游手好闲只知道要钱,丈夫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家务,面临高考的儿子而女儿,却爱上了有妇之夫。
大家都视母亲的付出为理所当然,没有想到去主动分担。
以前和朋友聊天,说,其实家庭主妇是最辛苦的,全年无休,无工资,付出得不到认同,还极易招致不满。
多少母亲就这样默默地走过了一生。
电影里的母亲不同在于,她被查出患了癌症。
这个平凡的家庭,突然就快要崩塌。
大家开始觉得母亲的重要。
家庭里的成员这才发现,母亲平时是多么的累。
他们背着母亲,开始帮助分担家庭琐事。
眼泪,是在老年痴呆的婆婆尝试咬自己舌头的时候落下来的。
真的每个人都生活得不容易。
母亲告诉婆婆,自己得了绝症要离开,让婆婆在神志清醒的时候自尽,不要成为孩子们的负累。
韩国电影厉害的地方就是,故事情节你都知道,但你照样被煽得一把鼻涕一把泪。
十一的时候去表妹家,阿姨因为查出乳腺癌在北京做化疗而不在家。
电话里面的声音都是有气无力的。
阿姨退休后就在家照顾多病的姨夫,料理一家三餐。
和电影里的母亲一样,如果没有查出癌症,她也就这么平凡而幸福的过一生。
当面对重大事故时,我们才懂“子欲养而亲不待”那是一种怎样的痛。
电影里面的母亲最终病逝,但还好,父亲,子女们在她生命的最后一段日子,给了她无数美好和温情,让她了无遗憾地离去,而又有多少普通的母亲,在他们的亲人还没来得及对她表达爱,还没有体会到她苦心时,就离开了这个世界呢。
所以,真的不要羞于说爱,不要等到想说爱的时候才发现,聆听的对象已不在,等我们醒悟的时候,转身发现面对的就是生离死别。
看过别人的评论,才知,原来哭得那么凶的,不仅是自己。
到底是这部电影有独到的感人之处,还是“母亲”本身就是“最容易被忽略又是自己心头最愧疚悔恨”而一触即发的话题?
可能,这部电影最成功的地方就是突出了母亲爱家人胜于关心自己的细节:丈夫出门默默注视观望;对老年痴呆的妈妈细心照料、无怨无悔;给弟弟暗中攒钱。。。
是否,当母亲们爱家人胜于爱自己的时候,我们更幸福?
王菲在《给自己的情书》说到“自己都不爱,怎么相爱,怎么可给爱人好处?
”妈妈说我总是理解不了她的那份爱,当我有了自己的孩子就懂了。
可是妈妈,小的时候,你对我的爱是对我无微不至关怀;我能自己照顾自己的时候,需要的爱,就是你在身边,就是接受女儿的照顾,就是无助的时候想想世上还有妈妈疼而勇敢往前挺的底气!
所以,妈妈,为了,请您对自己再好一些!
剧情有些地方夸大处理产生的不真实感以及不合逻辑之处,多少会让人产生厌恶、生气或无语。
比如母亲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无任何感知;即将离去,丈夫却不告诉儿女;女儿说要结婚母亲就凑着想婚礼预算,甚至连男朋友都没正式见过。。。
另外,开篇唯美的纸花,痴母喜爱花样,末尾花园生长起来的鲜花,都很美,但似乎并没有结构整个故事,有木有小孩子写作文,开头摘抄一段漂亮但离题前言的感觉?
有本书《活在当下》写得很好,此时此刻你的感受诠释着你的将来,而生活没有爱的滋润是多么孤独而剥夺生命意义,爱在当下,相信人生即使平凡,但绝不会平庸。
一个因无能而抑郁得有些冷漠的丈夫;一个动辄打骂患有老年痴呆的婆婆;一个不学无术吃喝嫖赌的弟弟;一个跟有妇之夫纠缠不清的女儿;一个差点儿当了未成年爸爸的儿子。
这就是主妇金仁姬的全部生活,琐碎艰辛乏味平淡的生活。
--直到死亡来临-仿佛影片的前半部是一场浑浑噩噩的梦,下半部所有人都醒了过来。
丈夫为自己长久以来的忽视而悔恨,通过回忆的叙述知道了婆婆原本是面冷心热,弟弟开始洗心革面重新做人,女儿尽管痛但坚决放弃了畸形的爱,儿子也成长得更有责任感无论对自己还是对他人。
可能以死亡的代价换来身边人对生活的珍惜和热爱似乎重了些,这种离别之痛也着实让我整整消耗掉了半抽纸巾,但我依然能够理解“世上最美”的说法。
佛说,这是一个娑婆世界,娑婆即缺憾。
在这苦不堪言的娑婆世界中,能于此生结束前被各种爱意环绕,绝对是“世上最美”难出其二。
P.S. 韩国一向在家庭剧上在行,当年100多集的《看了又看》、《人鱼小姐》都能吸引住那么多的收视率,可见无论是剧作家、导演还是演员在细节上的把握都是非常细腻到位。
真的哭了很久呢真的很惨,为什么,女人的结局是这样啊。
有个医生老公,却得不到基本的医生常识关爱?
难道真的要等到人将逝,才能得到丈夫一个抱歉的亲吻吗?
美好的爱情真的在婚姻中结束了吗?
人的一生真的就这么脆弱吗?
看到她想闷死她婆婆,我真的哭了很久很久,这是不舍的爱,也是不忍的爱,这样的亲情要多久才能升华呢?
满街都是婆媳大战,怎么才能升华到这样呢?
我因为不能吧
因为习惯所以忽略,似乎知道你一直都会在,于是就再也无需回头确认你的身影。
时间带来的最大好处是我知道你在那里不会离去,时间最残忍的是我知道你已离去,并永不回头。
母亲是这样存于我们身后。
不管生活松垮还是紧致,一旦定局就不易易容,而一旦投石便是层层涟漪扩散。
死亡,它神秘的气味带来肃杀威严,和时间一样不容抗拒,不可侵犯。
三十年,她将生命中大部分时光都给予了家庭,倾尽心力,而死亡如同清醒剂滴入她的生命之杯,她已饮下,且时日无多。
它逼迫她将视线缩小至身边至亲。
他人的死亡威胁同样承担着唤醒的使命,多少挖掘出我们内心的悔恨、迷惘。
自身的死亡与疼痛会令自己重新需索爱与温暖。
如同她被病痛折磨时忆起早已离逝的母亲,声声呐喊那埋藏在心底的“妈妈”。
她也是母亲的女儿,同样渴求被爱,只是已为人母而渐渐隐起了这层身份,默默忍受着生活的苦难,并成为护佑儿女的母亲。
“细看才知美丽,久品便觉可爱,你也如此。
”这是她的墓志铭。
她死去时,痴呆的婆婆闯入花房发觉她宛若待放花朵的肉身,轻轻吹拂,她亦如散飞的花瓣,幻化为每一小片,消逝尽头,香消玉殒,大抵如此。
▶️得知病情那一刻 病痛是多么可怕的东西 悄无声息带走了一切美好▶️儿女的后知后觉 我给了你生命 却不能参与你接下来的人生了 子欲养而亲不待 对爸妈好一点 ▶️痴呆奶奶 “留你一个人在世上太苦了 跟我一起走吧 别连累家人了” 担心奶奶没人照顾 想带她一起离开 浴室的对话 天天辱骂的反而是最亲的人 原来不是母亲最喜欢花 而是婆婆喜欢花▶️反目成仇的弟弟 不管如何的误会仍为他做好了一切的打算 希望他好好的活着 告诉弟媳永远陪伴他 他好像再怎么讨厌姐姐 也依旧记得她最爱吃的东西 还是会为她的离开大哭▶️父亲 第一个得知病情的人 作为医生 想尽全力治愈可惜无果的无奈 懊恼没有给她更好的生活 带她一起在美丽的地方度过人生的最后一段日子 过了她想要的生活 在他眼里 你永远是最美的 电影情感表达细腻 每一个人和母亲的关联串接起来成她的一生 构成世界上最美丽的离别
哭惨了,我们大部分人都是在说着妈妈我爱你的同时做尽了让她伤心的事
完美的反面教材!我觉得这个电影一点用都没有,感动的人说生活不就是这样么!自我的人全程都看的很烦,谁也说服不了谁。但是生活是自己选的,这个结局也是自己作的,都别后悔!
好久没看电影看哭了 虽然我也不晓得这部的哭点在哪里 -0-
真是够了!!!!!!棒子你们太夸张了!!!!!我居然看完了这部电影!从主角确诊得病起就一直看还有多长时间!心里在想怎么还不死怎么还不死!看棒子催泪片的意义就是等主角死掉啊!!★★
最后煽情的吃不消了,而且说话发不着调了
过于刻意,现在更喜欢文火慢炖,深入浅出的那种。这种刻意铺垫的,不是很喜欢了。没那么容易代入了。
同样一部片子,豆瓣8.4分,imdb上6.5分。本质上还是个以亲情为幌子鼓吹无条件奉献、歌颂苦难的pua片,母亲辛辛苦苦当了一辈子老妈子,儿子女儿老公婆婆都把她当成佣人,理所当然地享受着她的好,到快死了开始假惺惺表演亲情,这种裹脚布价值观,也就是在这儿还能有人捧臭脚。所以我总说,中国电影的落后,不在技术而在思想。
没有传闻中的好看 有点夸大了 就一般的剧情
韩片现在有个特别大的毛病就是表演和情节的过度夸张,尤其是处理喜剧部分的时候,看多了很头疼。这又是一部催泪弹。
催泪
一般
到死的时候才发现还有很多遗憾还有很多爱没用完。
这真真的是要哭死我啊。
片头好美!电影一般,这家人感情真奇怪,除了冷脸、遇事莽撞的爹,对这个生病的女人,大家都挺漠视啊。娘都病成那样了,儿女居然不知道什么病。都快死了还要喂婆婆吃饭,其他人桌上吃饭都不管。不知道这个压抑的家怎么可能有个好脾气母亲,现实中好脾气早磨没了吧。弟妹演得很好啊。
挺好的故事,有些情节太电视剧,前三分之一太拖沓,精简一下会更好。
哭死人了。。。。。。。。。。。。
太刻意煽情,剧情脱离现实。
窒息,无法感动,因为看到那个疯批婆婆和死人脸老公就来气,简直是母亲受难记。哪里美丽?传递出的都是什么垃圾价值观,都癌症晚期命不久矣了,还特么要照顾家人,生动演绎了何为“做牛做马”。
韩国人民个个像打了鸡血一样。弟弟在看到姐姐的保险那里的转变不错。室友在旁边哭的稀里哗啦,可惜我又看无感了。。
泪点众多